0

笋炒回锅肉的做法精品20篇

浏览

7056

文章

25

篇1:盐煎肉和回锅肉的区别 盐煎肉和回锅肉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1、原料不同:虽然盐煎肉和回锅肉用的都是猪后腿肉,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回锅肉用带皮猪肉,而盐煎肉则要去皮猪肉。2、烹饪方法不同:盐煎肉是生炒,将生猪肉直接放入油锅里炒;回锅肉使用的烹饪技法是熟炒,先把猪肉蒸熟或煮熟,然后再来炒。3、口感不同:与回锅肉相比较,盐煎肉口感更干一点。

盐煎肉和回锅肉的区别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盐煎肉,四川传统特色名菜,属川菜,是川菜家常风味菜肴的代表作,与回锅肉共称为姐妹菜。本品以猪后臀肉为原料烹制方法加工而成,成菜肉片鲜嫩,颜色深红,干香酥嫩,味道鲜美,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盐煎肉在四川、重庆地区家喻户晓,是下酒佐餐的佳肴。

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还可以用彩椒、洋葱、韭菜、锅盔等来制作回锅肉。“家常”顾名思义,“调料家家常有之意,”故每一家制作出的味道都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怎样做出好吃的回锅肉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包括回锅肉在内的四川名菜也为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你想了解好吃美味的回锅肉要怎么做吗?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如何做出好吃的回锅肉?

回锅肉好吃做法1

回锅肉材料

五花肉200克

青辣椒2个

蒜苗50克

食用油50克

料酒2大匙

甜面酱1大匙

辣豆瓣酱1大匙

白糖1小匙

味精0.5小匙

回锅肉做法

1.肉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约煮20 分钟,用筷子插试,如无血水渗出即可捞出,切成薄片;

2.青椒洗净,去蒂及籽,切成方块;蒜苗洗净切段;

3.炒锅放油,先下肉片爆炒,肥肉部分收缩后再下青椒拌炒数下,盛出;

4.锅中留少量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料酒、糖、味精炒匀,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起锅前加蒜苗同炒,出香味后即可盛盘。

注意

色泽红亮,柔软醇香。这道菜一定要选用肥瘦相间的肉。

回锅肉好吃做法2

回锅肉材料

五花肉半斤,尖椒一个,青蒜4-5根,(其实正宗的回锅肉还要放豆干,再放根红椒点缀,咱家没有,省略了),白糖2茶勺,生抽1汤勺,盐2克,鸡精,料酒,姜片,葱段;蒜片,郫县豆瓣酱1汤勺

回锅肉做法

预先处理:将整块五花肉放入热水中煮熟(筷子扎下去可以扎透),期间点些料酒,放两片姜,两三段葱;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其中,冷水中冷却的步骤可以使肉快速收缩,帮助成型,增加嚼劲儿,是普通厨子变大厨的关键步骤,不可省略哈。

1、青椒切菱形段,青蒜拍一下蒜头,切寸段。蒜头和蒜叶分开放。

2、预先处理过的五花肉切薄片,越薄越好。俺就这刀工了,算比较厚的啊。

3、蒜拍碎(没拍),郫县豆瓣剁成茸(碎点儿好看也好吃)。

4、处理好的肉片下油锅,旺火煸炒。直至肉片打卷,变得焦黄。

5、将超好的肉片拨至一边,下入蒜末和郫县豆瓣,用小火炒出红油。

6、倒入尖椒段和青蒜蒜头,烹入糖,生抽,盐。注意:郫县豆瓣酱和生抽均有咸度,盐一定要酌情放。

7、待尖椒和蒜头香味出来,放入青蒜叶及鸡精兜匀。青蒜叶熟的很快,这个步骤只需要30秒或者更短,只要看到青蒜叶被油裹住就可以了。

回锅肉好吃做法3

回锅肉材料

主料:瘦猪肉250克,

辅料:青椒45克,青蒜30克,

调料:甜面酱20克,豆瓣辣酱10克,白砂糖10克,味精5克,植物油30克

回锅肉做法

1.肉冲净,整块放入冷水中约煮20分钟;

2.用筷子试插,如无血水渗出即已熟透,捞出,待冷却后切成薄片备用;

3.青椒洗净,去蒂去籽,切成3厘米见方的小块;

4.青蒜去干皮,切段;

5.炒锅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

6.见肥肉部分收缩,再放入青椒炒数下,先行盛出;

7.用锅中余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高汤、糖、味精匀;

8.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

9.起锅前加青蒜同炒,待香味散出,即可盛盘食用。

回锅肉好吃做法4

回锅肉材料

带皮的五花肉,蒜苗,蒜头,老姜,红辣椒,青辣椒,黑木耳,郫县豆瓣酱,生抽,老抽,白糖,鸡精

回锅肉做法

1.将切好的带皮五花肉放入锅中,中火炸出油来;(过程中要小心溅油)

2.等肉带有微微焦,就不需要再炸油了,留部份的油,倒出多余的猪油;(肉炸得太干口感会偏硬)

3.加点生抽、老抽和一点清水,煮1分钟左右;(由于猪肉带皮,这步也是为了口感不会太硬)

4.将肉铲到一边,另一边爆香蒜苗头、蒜片、姜片

5.加入郫县豆瓣酱、白糖拌匀,再加入黑木耳翻炒

6.最后加点鸡精、再加入红辣椒、青辣椒翻炒一会儿,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回锅肉要煮多久 二十分钟以内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其实煮15到20分钟就足够了,把焯水的时间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做出的回锅肉会更好吃哦。

回锅肉要煮多久

回锅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道美食,回锅肉源自于四川地区,是四川的传统美食,而且回锅肉的味道香辣可口,营养美味,做法也很简单,而做回锅肉的肉需要炖15-20分钟左右,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配菜一起炖,味道会更好,营养不失美味。

回锅肉怎么焯水

有的人是把五花肉切麻将块后焯水?有的人直接大块焯水后再切?

先切再焯水的,五花肉受热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和变形,这样五花肉块看起来就不是太工整。而整块五花焯水后再来切块,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能让烧好的五花肉即便是到最后出锅切口都是平整的,卖相更佳。

另外,在给五花肉焯水时,在锅中加一勺料酒,几块姜片,能更好的帮助五花肉去掉异味。

回锅肉做法

1、先将肉入冷水锅,放入姜片,到一大勺料酒,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中火,煮半小时左右。

2、等到用筷子戳进去能扎得透,且没有血水流出,即可关火。

3、将煮好的肉晾凉,切成薄片,这里是考验刀工的地方啦,太薄了,一炒就碎,太厚了,炒不出灯盏窝儿。将青蒜斜刀切成寸长段。

4、炒锅倒油,大火将锅烧热,将切好的肉片下锅,翻炒至肉片卷曲,肥肉透明好,这样猪肉的油都被炒出来了,吃起来不腻。

5、然后把肉推动锅的一边,倒入花椒粒,豆瓣酱翻炒,等看到油的颜色变红,就可以把肉扒拉过来炒匀了。倒入青蒜,料酒、盐、糖、生抽,翻炒均匀即可。

回锅肉的特色

回锅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下饭菜之首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可口好吃的回锅肉如何做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回锅肉中所用的猪肉油脂含量高,甜面酱及豆瓣酱均含钠,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你知道如何做出可口好吃的回锅肉吗?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一下可口好吃的回锅肉如何做?

回锅肉好吃做法1

回锅肉材料

带皮的五花肉,蒜苗,蒜头,老姜,红辣椒,青辣椒,黑木耳,郫县豆瓣酱,生抽,老抽,白糖,鸡精

回锅肉做法

1.将切好的带皮五花肉放入锅中,中火炸出油来;(过程中要小心溅油)

2.等肉带有微微焦,就不需要再炸油了,留部份的油,倒出多余的猪油;(肉炸得太干口感会偏硬)

3.加点生抽、老抽和一点清水,煮1分钟左右;(由于猪肉带皮,这步也是为了口感不会太硬)

4.将肉铲到一边,另一边爆香蒜苗头、蒜片、姜片

5.加入郫县豆瓣酱、白糖拌匀,再加入黑木耳翻炒

6.最后加点鸡精、再加入红辣椒、青辣椒翻炒一会儿,即可~

回锅肉好吃做法2

回锅肉材料

猪肉,花椒,大料,姜,料酒,酱油,郫县豆瓣,盐,味精,蒜苗

回锅肉做法

1.花椒、大料,姜拍扁切成片,倒小半锅清水,肉切成块,放点料酒(料酒又忘买了,还是用全兴代替)。

2.捞出后切成薄片,趁热切比较好切,放凉了以后肉会变的很粉,切的时候容易碎。

3.蒜苗切成两三分长备用,

4.油热到7成,下肉片,翻炒至吐油、成卷。

5.炒好的肉片铲出,余油还留在锅里。

6.下郫县豆瓣,爆炒至出辣香味......

7.倒入肉片继续和郫县豆瓣一起翻炒,使肉片入味上色。

8.倒蒜苗,快速翻炒几下即可出锅,切不可炒老。

回锅肉好吃做法3

回锅肉材料

猪腿肉一块

回锅肉做法

1。猪腿肉一块,锅里加水,葱段,拍破的姜块煮到7成熟。放凉切薄片。

2。锅里加点油,放入切好的肉片,炒到肥肉出油,肉片两头有点卷的时候铲出来

3。下郫县豆瓣和甜面酱,炒香,到入炒好的肉片,加点糖调味(不够咸,再加点盐)

4。最后把切好的蒜苗下锅,快速炒到断生就好了。

回锅肉好吃做法4

回锅肉材料

五花肉200克

青辣椒2个

蒜苗50克

食用油50克

料酒2大匙

甜面酱1大匙

辣豆瓣酱1大匙

白糖1小匙

味精0.5小匙

回锅肉做法

1.肉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约煮20 分钟,用筷子插试,如无血水渗出即可捞出,切成薄片;

2.青椒洗净,去蒂及籽,切成方块;蒜苗洗净切段;

3.炒锅放油,先下肉片爆炒,肥肉部分收缩后再下青椒拌炒数下,盛出;

4.锅中留少量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料酒、糖、味精炒匀,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起锅前加蒜苗同炒,出香味后即可盛盘。

注意

色泽红亮,柔软醇香。这道菜一定要选用肥瘦相间的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回锅肉是什么菜系 是传统川菜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是一道非常经典的菜,很多人不能确定回锅肉到底是个什么菜系,其实回锅肉属于川菜啦。

回锅肉是什么菜系

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回锅肉象征着川菜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地位。

回锅肉的选材

做回锅肉是要选择带皮的猪肉,而且是那种肥瘦都有的猪臀肉,这种肉肥瘦均匀而且容易定型,这样在炒制回锅肉会比较好吃和好看!

回锅肉小知识

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制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下饭菜的首选。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青蒜)还可以用彩椒,洋葱,韭菜,锅盔等来制作回锅肉,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四川回锅肉“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健康回锅肉的做法

1、把五花肉、姜片放入汤锅,加水至刚好盖过五花肉,用小火煮20分钟后切片。

2、起油锅爆香大蒜,然后放入五花肉,煎至表面微焦丢入豆干。

3、接着把酱料到入锅中后把高丽菜丢入,拌炒至高丽菜变软就可以装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回锅肉是哪个菜系的代表菜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是川菜系的代表菜。回锅肉是一种烹调猪肉的四川传统菜式,属于川菜系列。制作原料主要有猪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制作方法

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豆瓣酱炒出红油。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四川回锅肉“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回锅肉是冷水还是热水 冷水更好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冷水下锅会更好,这是因为用冷水下锅能让肉里面的血水更好的稀出来。

回锅肉是冷水还是热水

给五花肉焯水,有的人冷水下锅,有的人温水下锅,还有人是等水开后再下锅。其实不同的水温下锅,决定了五花肉中的血水血沫能否更好的淅出。一般给肉焯水,建议冷水下锅,这样肉里的残血能更好的出净,最后烧出来的红烧肉口感也会更纯。

回锅肉怎么切

定型回锅肉的肉片,学会切肉片也是很重要的。等肉冷却的时候再切,这样切出来的肉片是比较容易不散,层次分明,非常适合来做回锅肉的主料。

回锅肉怎么做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筷子可插入即可)。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回锅肉的食物相克知识

五花肉+鹌鹑:使面色发黑

五花肉+鲫鱼:滞气

五花肉+菱角:易造成腹痛

五花肉+香菜:耗气

五花肉+百合:中毒

五花肉+菊花:中毒

五花肉+田螺:容易伤肠胃,并造成脱发

五花肉+甘草:不利于肠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臭香回锅肉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臭香回锅肉是衡阳现代名菜。原料臭豆腐10块,五花肉150克,青椒50克,红椒2只,豆瓣酱2克,辣椒酱2克,蒜子30克,辣椒粉5克,豆腐乳2块,盐、味精、酱油、料酒、陈醋、八角粉、香油、红油、鲜汤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制法:①将五花肉刮洗干净,投入沸水中煮至断生,捞出切成 4厘米长、3厘米宽、0.3厘米厚的块,臭豆腐切成三角形,青、红椒切成棱形片(去蒂去籽)蒜子斩成末。②冷油下锅,将臭豆腐用中火慢炸至内空外酥脆、捞出装盘,另将蒜末20克,豆腐2块,辣椒粉5克及适量的陈醋、盐、味精、淋入适量的热油加鲜汤少许及红油,对成溢味汁,淋在炸好的臭豆腐上。③把切好的五花肉片投入五成热油锅中,稍炸(排出油脂)捞出,沥干油份,另起锅放入底油烧至五成熟,下入豆瓣酱、辣椒酱、蒜子,煸炒出红油香味,倒入回锅肉、青、红椒煸炒入味,加少许汤及红油翻炒均匀,撒入八角粉,淋香油出锅盖在自豆腐上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回锅肉是什么肉 五花肉最佳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用的是二刀肉或者是坐墩肉或者是五花肉,这三种肉都是可以做出回锅肉的。

回锅肉是什么肉

以前清明、冬至、除夕要祭祖,摆在牌位前或坟前案桌上的肉,四川人称之为“刀头”,必须选肥瘦均匀的二刀肉或者坐墩儿肉,那时候再穷也要想办法做到,不敢糊弄祖宗啊!肉只煮七分熟,以示血肉相连。事毕带回,子孙享用了。不能浪费嘛!而且回锅肉只有用蒜苗炒,才能吸油、去腻、增香。现在普遍改成五花肉,无非是:苍蝇馆子请厨师速成学校生为节约成本而搞出来的。当然,现在猪肉的质量也是堪忧,肥瘦相连的部位基本没有,个人感觉坐墩儿还能将就使用。

其实用二刀肉、坐墩肉、五花肉炒都可以,看个人偏好。我昨儿中午才炒了回锅肉,买的二刀肉,接近两斤肉,熬了许多油舀起来,佐料有自己做的豆瓣、白糖、料酒、生抽老抽,配菜是洋葱、青椒、嫩姜、大葱、农家咸菜一点、自己晒的极嫩笋干,自认为香得很!

小炒肉和回锅肉的区别

1.烹饪技法:

小炒肉也叫辣椒炒肉,餐厅的方式是滑炒,就是裹上淀粉炒制,口感会比较嫩。传统的小炒肉不用淀粉上浆,是在最后放入瘦肉旺火炒制而成,口感同样比较细嫩。

烹制回锅肉使用的烹饪技法是熟炒,也就是先把主料给蒸熟或煮熟,然后再来炒,炒腊肉、肥肠、猪肚这些比较难熟的食材,通常就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回锅肉是我们最熟悉的熟炒菜肴。

2.原料

传统的方法里,回锅肉是使用猪后腿肉,小炒肉用猪前腿,回锅肉带猪皮,小炒肉也带猪皮,但不同于回锅肉的肥瘦相连,小炒肉需要将肥肉和瘦肉部分切开。

3.调味

回锅肉加豆瓣酱、酱油、白砂糖,还有一味甜面酱。

小炒肉不加豆瓣酱,主要调料是酱油,老抽提色,生抽覆味,都需要加入一些才好。

4.味道与口感

回锅肉是家常味,主要的调料是豆瓣酱,咸鲜微辣,川菜的特色。小炒肉更多是酱油的香味。

口感上来说,小炒肉炒的时间短,水分足,口感滑嫩。回锅肉提前煮至8分熟,再炒过之后,口感也比较干香,但水分略多一些,口感更滋润。在四川及全国各地,回锅肉也更受欢迎一些。

做回锅肉要拿准火候

当然不管是哪种美食的做法,对于火候的把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想要煮好回锅肉该如何掌握火候呢?中火翻炒肉片,然后加入豆瓣酱快速混炒,等到肉片成色出来就要加入些许食盐,继续炒到猪肉卷起来之后,加好其他调味即可。对于何时加入调料,那就要多次尝试才好掌握!

四川回锅肉的做法

材料

主料:连皮五花猪肉400克,青蒜2根,青椒1颗,红椒1颗,姜片5片

调料:郫县红油豆瓣酱,1又1/2大匙,料酒1大匙,生抽1大匙

做法

1、连皮猪肉,去毛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至熟,变硬身。

2、将煮好的猪肉冲洗干净放凉,切成薄而大的肉片。

3、锅内仅放一茶匙油,放入肉片和姜片,用小火慢慢煎炒至出油,表面色泽变金黄色。

4、加入1又1/2大匙红油豆瓣酱。

5、翻炒至出红油后,再放入一匙生抽,料酒翻炒片刻。

(如豆瓣酱放的多,也可免放生抽,不然会太咸)

6、投入青蒜白及红、青椒。

7、翻炒至青蒜白及红、青椒断生即可。

8、最后放入青蒜叶,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回锅肉怎么做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是一种烹调猪肉的汉族传统菜式,属于川菜系。回锅肉怎么做呢?下面小编告诉你。

回锅肉的营养价值

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猪精肉相对其它部位

的猪肉,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脂肪、胆固醇较少,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回锅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青椒果实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维C含量比茄子、番茄都高,其中芬芳辛辣的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含有的抗氧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其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坏血病,对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有辅助治疗作用。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青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

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回锅肉的做法

所需食材

材料:五花肉、青蒜、葱、姜、蒜,干红辣椒,花椒,郫县豆瓣酱,料酒,糖,酱油

制作方法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筷子可插入即可)。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1.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肥四后腿二刀,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

2.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如果有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至熟就可起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回锅肉需要焯水吗 焯水让肉又老又柴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需要焯水,因为焯水让肉又老又柴,回锅肉是用猪肉做的,任何肉质一旦煮得过熟或者不注意烹饪技巧,就会出现老得嚼不动的情况,很影响口感,肉质鲜嫩才好吃。

回锅肉需要焯水吗

不需要,焯水让肉又老又柴。根据大厨无意间说漏嘴的观点来说,做回锅肉是不需要焯水的,因为焯水可能会损坏肉质,让肉变得又老又柴,还不入味,这样做出来的回锅肉自然就不好吃了,相信不少人在做回锅肉的时候,往往做错了这一步,这样才会导致自己在家做出来的回锅肉,总是比不上饭店里面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

回锅肉怎么做

主料:连皮五花猪肉400克,青蒜2根,青椒1颗,红椒1颗,姜片5片

调料:郫县红油豆瓣酱,1又1/2大匙,料酒1大匙,生抽1大匙

做法:

1、连皮猪肉,去毛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至熟,变硬身。

2、将煮好的猪肉冲洗干净放凉,切成薄而大的肉片。

3、锅内仅放一茶匙油,放入肉片和姜片,用小火慢慢煎炒至出油,表面色泽变金黄色。

4、加入1又1/2大匙红油豆瓣酱。

5、翻炒至出红油后,再放入一匙生抽,料酒翻炒片刻。

(如豆瓣酱放的多,也可免放生抽,不然会太咸)

6、投入青蒜白及红、青椒。

7、翻炒至青蒜白及红、青椒断生即可。

8、最后放入青蒜叶,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回锅肉是哪个菜系的

回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是什么肉

做回锅肉是要选择带皮的猪肉,而且是那种肥瘦都有的猪臀肉,这种肉肥瘦均匀而且容易定型,这样在炒制回锅肉会比较好吃和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川回锅肉

全文共 2538 字

+ 加入清单

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

回锅肉还有两个评判标准:1.肉片下锅暴炒,俗称“熬”,必须熬至肉片呈茶船状,成都人说:“熬起灯盏窝儿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

特写(20张)夹起时会不断抖动。儿时的记忆,老辈子发话说:“吔。。。今天又拈闪闪嗦!”,达不到上述两个标准,必是失败的回锅肉。老成都煮刀头,必以小块老姜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数粒共同下锅,家户人家为了节省燃料,提高效率,绝大多数会将刀头与萝卜同煮(煮时需要不断打去浮沫)。吃过这种肉汤萝卜,然后再夹起“回锅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领略老成都“原汤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辅料包括:产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或者中坝酱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须是成都周边郊县土产的本地香蒜苗。

本菜出锅装盘,可见肉片肥瘦相连,金黄亮油,蒜苗清白分明,虽熟仍秀。右侧图片的菜品,就是一盘失败的回锅肉。其他所谓“连山回锅肉,青椒回锅肉、锅盔回锅肉”等,均系派生出来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川菜之王

随便在四川搞个调查,选举“川菜之王”,绝对是回锅肉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要把这个结果告诉外省人,也绝对会把他们给弄得一楞一楞地:“什么?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鱼和香辣蟹吗?!”

也难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数十个味系, 回锅肉

上千道名菜。目前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遍布神州的众多川菜馆更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连自视甚高的粤菜也未必能当其锋芒。这样的一个名门大系,怎么就把一个简单的回锅肉弄到王位上供起来呢?

回锅肉是川人喉咙里永远的一只小爪子。在游子远走他乡,旅思难消的时候给你轻轻地挠几下。于是乎泪水与口水齐滴,双眼共红油一色。这滋味才下心头,又上舌头。

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与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又可以大声武气地展言子,冲壳子:你娃娃,虾虾!

回锅肉之于川人,颇似老火汤之于粤人。

它们同样意味着温暖、女人和家。0犒劳远方归来的幺儿,炒盘回锅肉;妻子心疼劳累的夫君,来盘回锅肉;全家“打牙祭”解馋,还是回锅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回锅肉依然是川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不会煲汤的四川主妇还可以当一个贤妻良母,但要是回锅肉都不会炒的话,那想当个泼妇也很难保住饭碗。小小一盘肉,竟关乎终身大事,想来也不可以等闲视之。

由此可见一斑,回锅肉的王位并非篡得。其一,川菜以麻辣著称,也不乏清凉境界。回锅肉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仁和,颇有王者之风。其二,大妈小妹、老爸老哥衷心拥戴。没有群众基础的皇帝只能是草头王。其三,回锅肉取材简单,然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处。帝王多起于草莽,类也。其四,回锅作为 回锅肉

一种烹饪方式,有诸多演绎菜品,王道大行也。其五,回锅肉香味浓烈,一家炒肉,全村过瘾,有与民同乐之风也。

填档案要交代0三代,议论回锅肉不得不追本溯源。比较公认的说*是来自于民间祭祀。古时天子以太牢告庙,诸侯以少牢告庙。老百姓不敢僭越,猪肉当是首选。晋人常璩《华阳国志》里记载商周时期的蜀国是“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而巴国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猪是当仁不让的“六畜”之一,那么川人食用猪肉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祭祀的猪肉讲究用“刀头”。也就是连皮带肉的一方肉,以肥为美,部位不拘。用滚水紧一下即可。祖先不得空现身来吃后人半生不熟的冷猪肉。这已被先人心领的供品,还有待于后人“散福”,用齿舌肠胃从物质上消灭它。

这滚过一水的肥大块,要再拿去烧煮的话显然肥腻不堪,难以克化。可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先民。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切为薄片,以香蒜苗或青椒或莲白加上土产豆瓣酱爆炒;本来臃肿如肥0肉片顿时脱胎换骨为少女的婀娜曲线---所谓“灯盏窝”是也 回锅肉

;本来苍白的肉色变得如青春红颜,粉面含春。火烫的肉油激发出来的蒜苗香味四处弥漫,骄傲地宣告着主人的富足与滋润。经过这番烹制,肥肉变得鲜香爽口。夹一块裹着两段蒜苗的肉片,闪嘟嘟地泛着红油,一口咬下,闭嘴大嚼,任那肉汁在唇齿间恣肆,凭那奇香在肺腑间畅游。嚼到好处,扒两口干饭,顿觉志得意满,夫复何求!

肥而不腻,酒饭皆宜的回锅肉,“尚辛香,好滋味”的后人自然是把它发扬光大,推而广之。选料更为精细,技*更为纯熟。后来又出现“旱蒸”的技*和“连山回锅肉”、“香辣回锅肉”、“菜根香回锅肉”等精品。

随着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包括回锅肉在内的四川名菜也为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不同菜系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祖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不应该做狭隘的保守的“正宗”派,要摈弃门户之见走出去请进来。事实上几大菜系自古至今都处在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过程中,没有所谓绝对“纯正”的菜系。有技巧地移植和借用是值得赞许的。然而令我们遗憾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谬种流传以讹传讹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曾登过这样一篇东西:《我学会了烧回锅肉》。作者是一个自称“不会烧菜”的文人,在重庆采风呆了五天,“看了几回,心领神会”就“成功”地学会了做回锅肉。我们来 回锅肉

看一看他的做*:“先把鲜肉烧熟烧透,去汤把肉放在盆里备用,再放一汤匙精制油在热锅里,待油滚,即把肉倒下,炒了一会,就放适量的红油(红油一定要选用川湘食品店的,较正宗)和切碎的新鲜蒜叶,待红油渗入肉里,放些味精,就可盛起。这时满室洋溢香辣味道。.....用它下饭,真是味道上佳,打耳光也不肯放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回锅肉的家常味道要怎么做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制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它色香味俱全,颜色养眼,是下饭菜的首选。作为回锅肉的忠实吃客,虽然没有吃过正宗的回锅肉,但是小编也是很喜欢这道菜。

注意事项

1.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肥四后腿二刀,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

2.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如果有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至熟就可起锅。

制作方法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筷子可插入即可)。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回锅肉的营养价值

回锅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回锅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回锅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回锅肉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是襄樊的代表菜肴之一,也是襄樊人喜爱吃的一种具有家常风味的荤菜。

回锅肉选料,大多选用带皮猪肉的精华腿股部分。这种肉有肥有瘦,用红锅爆炒之后,薄薄的肉片卷起小窝。也可用较肥的五花肉煮后爆炒,煮肉的汤还可加点时鲜蔬菜,这样就汤菜俱全了。

回锅肉属家常菜式,一般是不上筵席的;若要端上席面,其制法也颇考究。如煮肉时必须等水滚开之后才下锅,肉刚呈白色就得取出,用冷水冲洗,这样连续反复3次,肉刚刚熟透,恰到好处。再将肉切成1寸宽、2寸长的薄片,用盐、辣豆瓣、酱油等调味料爆炒,起锅前再加少量的蒜苗,这样炒成的回锅肉,吃起来香嫩可口,爽而不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久蒸回锅肉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这道菜是古时四川人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后传入山东,现在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菏泽大小餐馆都可品尝,20元左右一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连山回锅肉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连山回锅肉具有独到的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绵、略带辣味、咸中有甜、色泽油黄、鲜嫩醇香",是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

"回锅肉",是川菜中一道历史悠久的菜肴。过去商店、作坊,在初二、十六"打牙祭"或人们在喜庆节日,或平时人来客往的酒宴时,回锅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由于过去它以肥肉为主要材料,故人们又称为"解馋菜"。

广汉市"连山回锅肉",是连山供销社餐馆戴氏兄弟在原来四川省回锅肉基础上,通过精心研究,取其精华,运用现代科学加工以总结,提高烹饪技术后的新产品。在研制上,他们为照顾"南甜北淡"(南方人喜甜味,北方人喜清淡味)的饮食习惯,特别在佐料和调味上进行了改进,以适应八方来客的口味。1986年广汉物资交流会上,他们推出"连山回锅肉"这道佳肴,一举轰动广汉饮食行业,广大食客们亦大为称誉。"连山回锅肉"从此远近闻名。

现在,广汉连山镇围城路(新街)"连山供销社戴术儿正宗回锅肉",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它既继承了四川回锅肉的风味,又独有连山回锅肉的特色,成为四川省饮食文化中推陈出新、雅俗共赏的大排档中的一道名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回锅肉要如何做才好吃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是一道经典的美食。要怎么做才能好吃又健康呢?下面小编给你讲讲好吃的回锅肉要如何做?

回锅肉的做法4.

材料

主料:五花肉500g

辅料:葱、姜、大料、花椒、青蒜、干辣椒、豆豉、黄酒、酱油、甜面酱、白糖、盐

做法

1、五花肉凉水下锅,放葱姜、花椒、大料和干辣椒,煮开撇沫,盖盖儿关小火至全熟,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用筷子扎一下感觉无血水出来就是熟了,煮的过程中记得要给肉翻个身,关火后用原汤泡一会儿,让肉吸吸汤汁。

2、泡半个小时后捞出来稍微晾一下,然后切大片,十公分长,五公分宽,厚3毫米左右就差不多了,豆豉剁细,青蒜洗净斜切备用。

3、坐锅下油小火煸肉片,煸三四分钟后就会出油了,这时把肉扒到一边,温油豆豉吐油香酥,然后下一点甜面酱、黄酒和酱油,再煸两下。

4、把肉片、豆豉一起再接着煸,期间放适量白糖,最后放青蒜,炒几下出锅即成。

回锅肉的做法1.

材料

主料:连皮五花猪肉400克,青蒜2根,青椒1颗,红椒1颗,姜片5片

调料:郫县红油豆瓣酱,1又1/2大匙,料酒1大匙,生抽1大匙

做法

1、连皮猪肉,去毛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至熟,变硬身。

2、将煮好的猪肉冲洗干净放凉,切成薄而大的肉片。

3、锅内仅放一茶匙油,放入肉片和姜片,用小火慢慢煎炒至出油,表面色泽变金黄色。

4、加入1又1/2大匙红油豆瓣酱。

5、翻炒至出红油后,再放入一匙生抽,料酒翻炒片刻。

(如豆瓣酱放的多,也可免放生抽,不然会太咸)

6、投入青蒜白及红、青椒。

7、翻炒至青蒜白及红、青椒断生即可。

8、最后放入青蒜叶,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回锅肉的做法5.

材料

原料:五花肉

配料:青蒜,红椒

调料:甜面酱,酱油,料酒,糖,豆瓣酱,豆豉,姜片,葱段

做法

1、准备食材。

2、将五花肉洗净,锅中放入适量水和姜片、葱段、八角,水开后放入肉煮至8分熟(约10分钟,用筷子能戳透肉),捞起用冷水稍浸,沥干。

3、将肉切成约4厘米宽、5厘米长、0.3厘米厚左右的薄片。青蒜红椒切段,葱切段,姜、蒜切片。

4、炒锅烧热,放少许油,下肉片略炒至肉片微卷曲并出油(这样吃起来不会太油腻)。

5、锅中留底油,炒香葱姜蒜后,加郫县豆瓣酱一汤匙、甜面酱小半匙、豆豉一汤匙,炒出红油。

6、再下入五花肉和红椒翻炒均匀。

7、淋入料酒和少许生抽、糖翻炒。

8、再加入青蒜段炒至断生即可出锅。

回锅肉的做法3.

材料

猪五花肉200g,熏干2块,青蒜150g,红甜椒1只,大蒜2瓣,干辣椒3支,郫县豆瓣酱2茶匙10g,糖2茶匙10g,生抽1茶匙5ml,料酒1茶匙5ml,油1汤匙5ml

做法

1、煮熟的五花肉切成4cm见方的肉片备用;熏干洗净,切成三角片。

2、青蒜洗净,斜切成4cm长的段;大蒜切片;干辣椒掰碎。

3、红甜椒用手掰开,去掉蒂及籽,切成菱形片。

4、锅中倒入油烧热,煎香蒜片和干辣椒,放入猪肉片及熏干大火爆炒。

5、待肉和熏干呈金黄色时,加郫县豆瓣酱,略炒后再加入青蒜、红甜椒以及盐、糖、生抽、料酒炒熟即可。

小诀窍

1、确定猪肉煮熟的方法是用一根筷子插入肉身,能贯穿到底就说明肉已熟透。

2、几乎可以说,没有郫县豆瓣酱,就做不出地道的回锅肉。这种风味调料其实并不难买,在一般的大超市卖调味料的货架上都可以找到。

回锅肉的做法2.

材料

五花肉200克

青辣椒2个

蒜苗50克

食用油50克

料酒2大匙

甜面酱1大匙

辣豆瓣酱1大匙

白糖1小匙

味精0.5小匙

做法

1.肉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约煮20 分钟,用筷子插试,如无血水渗出即可捞出,切成薄片;

2.青椒洗净,去蒂及籽,切成方块;蒜苗洗净切段;

3.炒锅放油,先下肉片爆炒,肥肉部分收缩后再下青椒拌炒数下,盛出;

4.锅中留少量油,将甜面酱、辣豆瓣酱炒香,加料酒、糖、味精炒匀,再倒回肉片、青椒一起翻炒,起锅前加蒜苗同炒,出香味后即可盛盘。

注意

色泽红亮,柔软醇香。这道菜一定要选用肥瘦相间的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做回锅肉具体步骤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做回锅肉具体步骤,回锅肉的一般做法,回锅肉的由来等知识,更多请查阅网。

回锅肉的由来

据考回锅肉的来历和祖先祭鬼神有关。在帝王和大户人家里,祭鬼神得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而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只能从集市上买一块“二刀”肉,即半肥瘦带皮的猪后腿肉,放在锅里不加调料,白水煮到七八分熟,再放到祭台上祭祀。礼成,这块肉已经冷了,再放进锅里去煮显然会变的很不好吃,聪明的祖先就想出了用蒜苗或是红椒、大头菜丝将它回锅爆炒,肥肥的猪肉切成大而薄的肉片,在烧红的锅里倒入适量的菜籽油,加入一坨猪油,制作成混合油后倒入肉片,肉片在爆炒之后变成了半卷的肉片,四周微卷,形似灯盏窝,片刻之后再下郫县豆瓣、甜面酱、红酱油、蒜苗,亮油后起锅。亮晶晶、油汪汪的肉片夹在蒜苗、红椒或大头菜丝之间,扑鼻的香味能让满院子的人都能闻到。以后,鬼神是不需要再祭祀了,回锅肉这一菜谱却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为诸多川菜中最大众化且最具人气的品种。

看过“做回锅肉具体步骤”

回锅肉的一般做法

回锅肉的做法一

1、原料:五花肉,也可以用猪后臀肉俗称二刀肉。

2、原料:青红椒,青蒜,豆豉,郫县豆瓣酱。

3、冷水下肉,大火烧开,煮至肉刚熟即可,待肉凉后切成薄片。

4、冷水下肉,大火烧开,煮至肉刚熟即可(用筷子可以穿透不渗血水),待肉凉后切成薄片。

5、起油锅,下肉片煸炒。

6、待肉片出油有点卷的时候,下郫县豆瓣酱炒匀。

7、再加入切碎的豆豉炒香。

8、加入青红椒,炒至断青。

9、最后,加入青蒜炒出香味。

回锅肉的做法二

1、五花肉用花椒桂皮水煮熟,用凉水冲凉切薄片。

2、蒜苗白斜切段,叶子部分切段。蒜子拍碎 红辣椒斜切段 姜片。

3、少许油把肉片炒到自己能接受的地步,爱吃五花肉的就少煸炒一会。

4、重新倒入一汤匙植物油炒香豆豉酱和辣椒酱,小火炒出香味。

5、倒入肉片和蒜末姜片,炒均匀,放一茶匙糖,半汤匙蒸鱼豉油,一汤匙料酒,小火煨一会入味。

6、放入蒜苗白,红辣椒,炒断生,调味,尝尝再调,放入蒜苗叶子,味精,香油,即可翻炒均匀出锅。

回锅肉的做法三

1、锅中放上两片姜和葱,倒入清水煮开。

2、放入梅花肉煮至断生。

3、煮好的肉放在凉水里浸凉。

4、蒜苗洗净切成段。

5、把煮好的肉切成薄片,放入煮肉的汤里滑散。

6、滑好的肉片晾干水分。

7、锅里倒适量的油,放花椒郫县豆瓣和豆豉酱。

8、小火炒香,炒出红油。

9、倒入肉片翻炒。

10、倒入料酒。

11、倒入生抽,翻炒至上色。

12、放入白糖盐和鸡精翻炒。

13、放入蒜苗翻炒至断生,盛出装盘。

做回锅肉具体步骤

1、将放入冷水锅中,煮至五花肉9成熟关火,原汤浸泡五花肉至冷却。

2、青、红尖椒切成斜刀段。

3、五花肉凉透后捞出切片。

4、炒锅烧热,放少量的油,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煸出油份。

5、把煸好的五花肉刨到一边,放入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

6、调入1勺酱油,五香粉1勺翻炒均匀。

7、接着在调入半勺白糖调味,炒出香味。

8、将尖椒段放入翻炒均匀断生后,加入鸡精调味出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回锅肉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属中国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起源四川农村地区[1] 。川西成都一带称作熬锅肉,川东重庆一带称为回锅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回锅肉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回锅肉营养价值

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猪精肉相对其它部位

的猪肉,其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脂肪、胆固醇较少,一般人群均可适量食用。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回锅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青椒果实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维C含量比茄子、番茄都高,其中芬芳辛辣的辣椒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含有的抗氧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其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坏血病,对牙龈出血、贫血、血管脆弱有辅助治疗作用。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青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

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回锅肉制作方法

1、带皮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7、8粒,黄酒适量煮开。

2、撇净浮沫,煮至八成熟,取出自然冷却(筷子可插入即可)。

3、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4、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5、.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及葱姜。

6、下入肉片煸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7、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可以先剁细)炒出红油。

8、适当的加入少许酱油或甜面酱调色,与肉片一起翻炒均匀。

9、下入青蒜,点少许料酒,糖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1.选肉要精:要当天宰杀的鲜猪肉,肥四后腿二刀,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

2.煮肉要调味:清水煮肉,难出肉香,因此,水滚开以后,要先放入生姜(用刀拍开)、大葱节、大蒜、花椒吊汤,等汤气香浓,再放入洗净的猪肉,六成熟就捞起备用,不能煮得太软。

3.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断,热的时候又烫手,下刀难以均匀,懂行的厨师,把捞起的肉放在冷水里浸一浸,趁外冷内热时下刀,如果有冰箱,可以把刚煮好的肉放到急冻室里两三分钟,这就更好切了。

4.配料要正当: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县豆瓣,用刀剁细,酱油要浓稠可挂瓶壁。

5.煎熬要拿准火候: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温拿捏得当的师傅,能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肉片成窝时,立即放入甜面酱、酱油少许,也可适当放几滴料酒,放一点鸡精,以增加香味和鲜味。然后,马上加入配料,改为大火,翻炒至熟就可起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回锅肉要不要去皮 最好保留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回锅肉一般都是不去皮的,因为回锅肉的肉片切得很薄,皮一点都不会腻,留着皮会比较好吃。

回锅肉要不要去皮

做回锅肉一般都是五花肉,因此都是带皮的。

主料:熟五花肉一块、蒜薹适量、胡萝卜适量、尖辣椒适量

辅料:郫县豆瓣酱适量、白糖一大勺、生抽一大勺、味精1/4小勺、香油少许、水适量

做法步骤

1.蒜薹洗净切段,胡萝卜切片,辣椒切片

2.熟的五花肉切薄片(特别注意,片还是薄一些的好,我这个切得厚了,而且片还太大了,没办法,煎完以后我又改了一下刀)将炒锅微微烧热,然后放入肉片,肉片要摊开放,不要有重叠,小火慢煎

3.将肉片中的油完全煎出来,肉片变成金黄色的时候盛出来(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别烫着),将锅内多余的油倒出来

4.郫县豆瓣酱用刀剁细,蒜拍破切成蒜末,蒜末放入锅中煸成微黄色

5.豆瓣酱放入锅中炒香,然后加一大勺的白糖,一大勺生抽调味

6.倒入切好的蒜薹胡萝卜和辣椒炒匀,加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均匀

7.加50毫升的清水(水不要太多,一点就足够了)

8.炒到锅内汤汁变浓稠的时候关火,加味精和香油调味

小贴士

非常简单的回锅肉,个人意见味道还不错,喜欢吃辣的多加些豆瓣酱,因为这道菜本身豆瓣酱就很咸,所以不用加盐了。

回锅肉的营养价值

回锅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青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做回锅肉的注意事项

热锅中油到四成温烫,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阵子,肉片就会粘连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离,若让肉片待粘连的油化开,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腻,煎熬不均匀,因此,煮肉的汤要保持一定温度,肉片下锅前,用漏瓢将肉在汤中氽散,再入锅煎熬,这样,肥瘦不断,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还可保持肉的嫩软。四川人把回锅肉又叫做熬锅肉,烹饪技艺中,没有“熬”法,它是将炒、爆、煸、炸四法融为一体,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风味特点。

一些在家里主厨的人,习惯冷锅放油,还习惯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来讲,这都是烹饪之忌。冷锅热到劲起,油温过高,生油熬熟,油烟太重,炝入菜中,大败菜的本味。因此,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做回锅肉也要先放一点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应该待锅热后,放入已经熬熟的油,菜油与肉中的猪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当今城里人,已很少用菜油的,况且,市面上也很少能买着质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调和油了。还有人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将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煎熬,这样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难以化渣,全无了回锅肉干香中徐徐而来的细软。其实,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正宗的回锅肉,应该用香蒜苗作配料。在四川,夏秋时节,这种又细又长的蒜苗上市了,人们知道,一年中,吃回锅肉的好时候到了。有人用一种很粗、叶子又长又宽的蒜苗作配料,川人叫它是葱蒜苗,一股冲鼻的坏葱味,真坏了回锅肉的举世英名。

回锅肉的由来

据考回锅肉的来历和祖先祭鬼神有关。在帝王和大户人家里,祭鬼神得用牛羊猪三种动物,而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只能从集市上买一块“二刀”肉,即半肥瘦带皮的猪后腿肉,放在锅里不加调料,白水煮到七八分熟,再放到祭台上祭祀。礼成,这块肉已经冷了,再放进锅里去煮显然会变的很不好吃,聪明的祖先就想出了用蒜苗或是红椒、大头菜丝将它回锅爆炒,肥肥的猪肉切成大而薄的肉片,在烧红的锅里倒入适量的菜籽油,加入一坨猪油,制作成混合油后倒入肉片,肉片在爆炒之后变成了半卷的肉片,四周微卷,形似灯盏窝,片刻之后再下郫县豆瓣、甜面酱、红酱油、蒜苗,亮油后起锅。亮晶晶、油汪汪的肉片夹在蒜苗、红椒或大头菜丝之间,扑鼻的香味能让满院子的人都能闻到。以后,鬼神是不需要再祭祀了,回锅肉这一菜谱却流传了下来,并且成为诸多川菜中最大众化且最具人气的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