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精彩10篇)

浏览

4637

文章

10

篇1:古文运动的旗手是谁,有哪些历史意义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运动的代表旗手有两位,分别是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同时也为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学史上通常称他们为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主要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12.9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12.9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2.9运动 又称为12.9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该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扩展资料:

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

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

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

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统治,推动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来。同时,为广大知识分子开辟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青年学生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共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当时的领导人物是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人。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优良传统,有力地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和示威,喊出“反对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30余人被捕,数百人受伤。为抗议囯民政府的镇压,12月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实行全市总罢课,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召开市民大会,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在北平学生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行动起来举行抗日集会和游行,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是在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的情况下发生的。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进一步激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成立北平学联。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

2.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回顾

全文共 2821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对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天回顾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现实意义,我想都会很有意义。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五四青年节的历史文化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1运动历史意义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发展和继续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等校的学生,集会抗议列强在“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学生们痛打了参加和会的北京政府代表之一卖国贼章宗祥,并烧毁了另一个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此事得到举国上下各阶层人士的响应,最终迫使北京政府妥协,拒签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史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单单是迫使北京政府,拒签 “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等三人的职务,她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她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历次的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而“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五四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鲜明地高举“内惩国贼、外争国权”旗帜。广大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及部分资产阶级的联合行动,不畏反动北洋政府的威胁和镇压,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精神。运动还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民主科学”精神的追求上。在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能够以无畏的革命气概,大声呼喊“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为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2运动历史意义一、继往开来,把纪念“五四运动”作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纪念五四运动,以及建国、改革开放是要更好地总结历史,探讨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发扬传统精神,推进五四运动提出的、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30年的周期不知历史是巧合还是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规律,总之,这三件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90年前“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随着60年前新中国的建立,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祖国尚未统一,危机意识不能忘却。爱国,自强,振兴中华,始终是全民族的政治基础和凝聚、鼓舞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国富民强还需要进行艰苦奋斗。

30年前,“科学、民主”在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对“科学、民主”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兴国需要靠科学,物质层面需要科学,精神层面也同样需要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再次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科学与民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思想,其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可以说是“民主”的最高境界。“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是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北师大博导王富仁教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用了一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新鲜。” “没有过时”,则说明依然需要发扬,“依然新鲜”,则依然可以作为指导我们的进程。我想这句话也许是对纪念“五四”的意义的最好注释。

3运动历史意义三、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不竭动力。 “五四运动”时期所倡导的“民主”,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更广泛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这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概括其涵义可用“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作为五四新文化旗帜的“科学”,也不是仅仅指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引发了广大的群众爱国运动,群众爱国情绪的爆发,奠定了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主席曾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五四运动促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毛泽东当年曾经生动地描述过这种情况:“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五四运动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上必然要发生的革命运动。它是当时的先进分子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获得新的革命真理而进行的一次改造社会的演习。它以辛亥革命所未曾有的姿态,力图从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一次清理,社会主义受到普遍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介绍和讨论社会主义的热潮。先进的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提供了第三种选择:社会主义。青年毛泽东兴奋地宣布:“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陈独秀在五四运动过后不久也说: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之一就是人民的“直接行动”,这种直接行动是辛亥革命中所不曾有过的,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证明十月革命所提供的革命方法在中国的有效性。这样,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就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五四运动中,年轻的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她的参加,使五四运动跳出了单纯的学生运动的范围,促进了运动的扩大和深入,迫使北洋政府很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个卖国贼,使运动取得了第一回合胜利;正是她的参加,作为运动先锋队的青年知识分子才有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才迫使北洋政府代表不敢在和约上签字,才使五四运动取得直接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五四运动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样,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间桥梁作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仅有了可靠的物质载体,而且由革命的理论宣传转变为革命实践,开辟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这也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市民、工商人士等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被称为“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是由学生发起的革命运动

2、明确的提出了反帝反封的目标

3、它是由学生为先导工人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4、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

2、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

3、它使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合组织上的准备

5、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无产阶级的革命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我国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正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五四运动是由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产生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览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1运动过程

在 1919 年 1月起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一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1919 年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在天安门前集会。学界的宣言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随后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有学生带头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然而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随后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在此关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 月 5 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这时,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唯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具有伟大意义。

2运动代表人物

1、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2、胡适,安徽绩溪(今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3、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作坚决斗争。

4、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

5、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6、钱玄同,著名学者、教授,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7、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8、罗家伦,“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3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全文共 3208 字

+ 加入清单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那么,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吧!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

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缓解;10月16日《英德协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三次缓解。三次缓解的过程从所谓有限的军事行动到“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从“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国形势“获得领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体明确,并使个别具有领土野心、企图趁火打劫的帝国主义强盗也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因此,通过义和团运动中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结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战斗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不得不来一个紧急刹车,中止他们的瓜分罪行。单凭事业的正义性,而不靠英勇的战斗去把它付诸实践,最后也必是一番空话,一事无成。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会因为他们掠夺殖民地的强盗行径的非正义性而停止其疯狂罪行的;不然的话,何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了呢?这种人们所谓的“一种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义和团运动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乃是由于它是一次民族起义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这种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数十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史证明,它虽屡经镇压,却此伏彼起,更加茁壮成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性质的缘故。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团运动,它的这种性质就更明显了,规模也大得多了。

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本来是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互相补充的。毋庸讳言,中国近代由于西方产业革命没有波及到中国,它是落在文化发展的后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急起直追。迎头赶上的。正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等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大发明,曾经有助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之结束一样,中国文化和文明在将来也是很可能对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在义和团运动中,英勇的拳民敢于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号称“八国联军”的“挑战”(Challenge)作出“应战”(Response),就把所谓中华民族是“一个未开化的群体”,“一批没有活力的群众”,“一群没有民族热望的东亚病夫”,所谓中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病人”,是“一个垂死的国家”等种种诬蔑,一扫而光,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它的文化并未衰老,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没有像挑战一样的应战,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火花”。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挑战所作出的应战证明,中国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权力的,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和文明并借此得以保存,义和团运动的功绩是不朽的。

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如果说义和团运动不曾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话,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后来为了争夺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尚且不惜一战。不过,这时发生的帝国主义战争多半不会是日俄战争,却很有可能是英俄战争;也有可能不只是两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以上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当然,也有通过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协商来进行和平瓜分中国的可能性,虽说这种可能性很难实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试问,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分割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正是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如1898年的美西战争(the Spanish-American War),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the Anglo-Boer War)已经表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是可以,而且在事实上也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

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这个政治口号的变更上,我们看到了义和团运动曾经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1900年1月到5月31日以前,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发展很快,但在这段长时期内都没有一个外国人或外国传教士在直隶曾被拳民伤害过一事,便可为证。至于“扶清灭洋”口号的正式提出,它在当时是适应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特别是农民的认识水平,并且它在客观上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因为当时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这个口号的提出有助于联合清政府的爱国官兵,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军,这已经为历史事实所证明。当然,这个口号有局限性,它使拳民丧失对清政府背叛义和团运动的警惕,因而在背腹受敌的形势下京、津沦陷。中国人民正是在义和团运动中,亲身经历到了清政府的可耻背叛和出卖,亲身经历到了中外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亲身经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它作为帝国主义列强的走狗的事实,大大提高了觉悟,才最后打出“扫清灭洋”的旗帜的。

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周恩来于1955年12月《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是这样地把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同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起来观察并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功绩的。他在《讲话》中说: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掠夺和屠杀。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里,不断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英勇地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一九○○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兴起与谣言的煽动或19世纪末华北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有着密切关系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

根本原因:19世纪末期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129运动的历史意义_129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全文共 2239 字

+ 加入清单

一二九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为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129运动的历史意义,欢迎大家参阅。

129运动的历史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1933年爆发长城抗战,热河沦陷。1935年6 、7月间通过“秦土协定”控制察哈尔省。同年10月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建立傀儡政权——“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对应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救国。 129运动的历史准备

11月18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召开联席会议,秘密成立“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选举北平市立女一中18岁女学生郭明秋(共产党员)为执行主席,姚依林(共产党员)为秘书长。实际领导人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林枫、临委学联党团书记彭涛(辅仁大学学生)和黄敬(北京大学学生)。12月3日北平学联召开会议,决定联络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动员全国对敌抵抗,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此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于是学联决定将请愿活动定于12月9日。

林枫后娶郭明秋为妻。

129运动的历史经过

12月9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凌晨,军警包围了不少大中学校,并关闭了西直门,请愿的学生群情激愤,纷纷冲破封锁。于上午10时30分,到达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门前,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愤怒的学生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打倒汉奸卖国贼!”“立即停止内战!”等口号。请愿群众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6项要求:

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

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

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何应钦的代表和学生进行了对话,拒绝了学生打开西直门让清华、燕京学生进城的要求。学生随即开始大规模游行,队伍经过各学校时,不断有学生冲破封锁加入队伍,人数扩大到六七千人。队伍至西单和东长安街时遭到军警木棍、鞭子、水龙、大刀的攻击,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被阻挡在西直门外清华、燕京两校学生,辗转赴阜成门、西便门,但因所有城门关闭未能入城,便在凛冽朔风中坚持终日,含泪向围观市民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学生无畏的抗日救亡运动使得“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129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在共产党被认为绝对无权、绝对不合法的国民党统治一区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剿共”战争时期,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在过去的所谓“剿共”战争中,共产党和红军处境的艰难是无须多说的。后来红军长征了,一走走了二万五千里,人家在后面也“欢送”了二万五千里,并且在前面还有“欢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礼”的,这礼物名曰炸弹。尽管“欢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欢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红军仍然到了陕北。但敌人还是用子弹作礼物,前后迎送。这就是说,红军到了陕北,还是处在被“围剿”的环境中。这就是军事“围剿”的情形。文化“围剿”怎么样呢?敌人的“碉堡”是建筑在学校里、书报杂志上以及社会文教团体里,也大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势。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已占领了东北,酝酿着“华北特殊化”,并积极准备灭亡全中国。因此,四万万五千万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国主义。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赞成。不过,他们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谁呢?是共产党,是青年学生,是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全国老百姓对他们说:你们打的方向弄错了,我们坚决反对。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所处环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运动以后,事情就逐渐好办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战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的三中全会,民族统一战线也就在事实上宣告成立。对于这些,一二九运动的功劳都是很伟大的。

1.

2.

3.

4.

5.

6.

全国响应

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各大城市的爱国学生均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工友起来抗议出卖华北与屠杀(事实上并未有屠杀)、逮捕爱国学生。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也撰文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北平学生也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前往河北宣传抗日救国。

目前在中国大陆每年的12月9日在大学中有长跑、演讲等纪念活动。

129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造成的巨大回响,为国民政府带来了压力,某程度上促成了国民党后来的联共抗日政策。时至今天,人们也会举行有关纪念活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一二九合唱;复旦大学的一二九歌会,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二九诗赛。

目前,在北平辅仁大学校园旧址(今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定阜大街),留有一座辅大教授启功落款的“一二九运动纪念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