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术的起源汇集20篇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陨石的相关知识。

浏览

197

文章

1000

篇1:父亲节的由来及简介_父亲节起源

全文共 2781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无崖,父爱如海,父爱伴我们终生,如果说母亲是水,那么父亲就是一座山,高大,威武,父爱像一座大山,担起所有的重担,让我们活得轻松安然。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父亲节的由来及简介_父亲节起源,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

父亲节发展历史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的布鲁斯多德夫人(Mrs.Dodd,SonoraLouiseSmartDodd)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WilliamSmart)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父亲节由来的简介。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中国起源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时为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曾发起创立母亲节。而今,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暗中表示怀念祖国之意”,实有风险。文章末尾,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

上述诸人,均系名流,虽久处沦陷区,但爱国之志仍存。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

1945年的这次民间发起的“父亲节”活动,影响范围有限。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杀敌致果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④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自我介绍。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

父亲节这天,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心是无可比拟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苍所赋予他的负重角色,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一样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父亲节的由来及简介

父亲节(Fathers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内地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中国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中国台湾的父亲节订于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象一个“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定于八月八日。

父亲节来源作文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相对于母亲节,父亲节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节日,是1910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士波肯市由杜德太太发起的。

而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运动广场舞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广场舞是居民自发地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院坝等开敞空间上进行的富有韵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贝、节奏感强的音乐伴奏,多为徒手健身,也有一小部分手持轻器械。那么,运动广场舞的起源是什么?

广场舞注意事项

跳广场舞的时间。有些人为了跳广场舞,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饭都不吃,还有些人,在晚上要跳到很晚才回家睡觉,这都是不可取的。空腹跳广场舞,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昏厥。跳舞到很晚才休息,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还会扰乱自身正常的生物钟,影响睡眠,日久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此外,跳广场舞的场地一般会集中很多人,空气流通差,时间长了,对呼吸系统也会有影响。建议大家,最好饭后1小时再去跳舞,每次跳别超过1小时。

跳广场舞的穿着。跳广场舞时,有些人会穿着硬底鞋、拖鞋,还有些人穿着紧身裤,这都不利于健康。广场舞虽然不像专业的舞蹈那样,但也是全身运动,腿脚活动的频率也很高。因此,鞋子一定要舒适,最好穿软底的防滑鞋,以免摔倒,好的运动鞋还能对跳舞时产生的冲击力有所缓冲,对心脏、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穿拖鞋有摔倒的危险,穿硬底鞋则可能损伤腿脚,也没有缓冲的作用,最好别穿。

跳广场舞的反应。广场舞的保健作用不容置疑,但有些人以为,跳得大汗淋淋能起到健身作用,才会减肥、降脂、降糖,这是错误的。其实,跳广场舞也是一种有氧运动,在跳舞过程中,以舞者能维持正常交谈、微微出汗为宜。如果跳舞之后大汗淋漓,不仅容易引起感冒,还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女士别穿高跟鞋

正式的社交舞,女性舞者必须穿上高跟鞋。但穿高跟鞋会对膝盖与脚跟造成压迫,跳舞时施力较重,相对来说,脚部承受的压力也比平时穿高跟鞋时来得大。特别是老年人,骨质密度低,穿著高跟鞋跳舞易造成膝盖、脚跟部位的伤害。所以,老人跳舞所穿的高跟鞋鞋跟尽量在3厘米以内。另外,市面上有贩售特殊订制的鞋子,能降低足部与腰椎压力,骨质欠佳的长辈们可纳入“跳舞配备”。罗佳琳补充,如果可以,最好穿着护膝,保护膝盖;另外,跳舞动作不宜太快,步伐要站稳,环腰、牵手动作也要确实,以防重心不稳跌倒。

携伴携药而行

尽管社交舞并非激烈的运动类型,老年人跳舞仍隐藏潜在风险,如跌倒、骨折、心血管疾病发作。最好携伴同行,不要单独外出跳舞。

若有骨质疏松,患者脊椎就像“蛋壳”一样,很容易因压迫、撞击而碎裂。如果社交舞有一些转身、旋转或是弯腰动作,老人最好先自我评估,如果柔软度与骨质不足,跳舞时应放慢速度,进行至这些动作时,提醒自己舞蹈角度不要太大、动作勿过度激烈。

许多老人有“三高”问题或心血管疾病史,如果有胸闷、胸口紧、喘、脸色发白、呼吸困难等状况发生,应立即停止舞蹈,不要勉强。 针对有心脏疾病的老人,若医师开立有硝酸甘油片,这应随身携带,万一心脏不适,可立刻服用以缓解症状,避免心肌梗塞、心绞痛等。

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在出门运动前用药,待血压平稳再跳舞。另外,天冷时通常血压较高,不要以为“跳舞会发热,所以要穿少一点。”他说,气温低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就算是运动,衣物仍要穿足。

广场舞起源

2009年,林巧云的妈妈想学跳广场舞,但苦于没有舞蹈基础。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林巧云于是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妈妈的舞蹈老师。后来邀请了平时和妈妈一起跳舞的几个姐妹成立“动动广场舞健身队”。于09年5月林巧云在56网上传了舞队的第一支广场舞《迎酒欢歌》,以“动动”为网名,以“动动广场健身舞”为名称,该视频在56网有20多万人次的点击,从此,动动不断在视频站上传她们的广场舞作品。时至今日已上传了近400多个视频。很受全国各地舞友的喜爱与追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匈奴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那么,匈奴的起源是什么?

匈奴的起源

中国境内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带,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各个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在战国以前,先后曾出现过“荤粥”(音:勋育)、鬼方、“猃狁”(音:险允)、“戎”和“狄”的氏族或部落。春秋战国时候,他们相互之间及他们和华夏各族之间,曾不断发生过战争,有的部族消失了,有的部族被华夏各族的诸侯国兼并,有的则发展壮大起来。到战国后期,我国北方许多氏族、部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部落联盟。其中之一就是匈奴族,又称胡。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分布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势力强盛,统治大漠南北,建立奴隶制军事政权,曾屡与中原王朝征战。汉高祖七年(前20O ),匈奴大败汉军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迫使刘邦缔结和亲之约。汉武帝即位后,多次进军漠北,扭转了屈辱忍让的局面。后匈奴内部纷争,于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人居内地,南北朝时成为逐鹿中原的“五胡”之一,曾先后建立前赵、北凉、夏等国。北匈奴屡为东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引起欧洲民族大迁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

然而,这样一个对于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民族,学术界尚未能确论其起源和来历,从汉魏以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歧异产生于《史记。匈奴列传》的一段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一部分学者据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认为,匈奴是夏之后代。《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近代学者吕思勉、金元宪等,也持类似看法。

另一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犬)戎、猃狁、荤粥。《孟子》赵岐注、《毛诗》郑玄笺等持此说,到近现代,关于此说的论述更为精密。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梁启超、方壮猷的意见也与王国维一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蒙文通、黄文弼认为,鬼方、荤粥、猃狁是古代披发左衽的羌族,林胡、楼烦、义渠才是胡服椎结的匈奴的前身,这两者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民族。还有一说,以岑仲勉为代表,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秦始皇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蒙古族、突厥族,还是斯拉夫族?)、匈奴的语系(蒙古语系、突厥语系,还是伊朗语系?)等问题,也都成为悬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楼兰古城是什么年代的 楼兰古城的起源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楼兰古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汉时期,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4万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各个国家的各种出口商品,如丝绸、香料、茶叶等,都要来这里进行交易。

关于楼兰古国的消失众说纷纭,说法一: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说法二:当时一场瘟疫从外地传来,夺去楼兰城内大部分生命,活着的人纷纷逃离,所以国家消失。说法三: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现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药妆与美国药妆哪个好?美国是药妆起源地和最大市场

全文共 2157 字

+ 加入清单

鉴于很多人对药妆很青睐,市场上也有很多品牌的药妆产品,使用之前你真的对药妆了解吗?下面本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中国药妆与美国药妆哪个好?美国是药妆起源地和最大市场。

中国药妆与美国药妆哪个好

中国“药妆”

实际上,我国现行法规把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并没有“药妆品”一说。从医学角度来讲,“药妆品”是“医药化妆品”的简称,它的作用介于化妆品和药品之间,是有一定治疗效果的特殊化妆品,主要针对某些皮肤不适,比如过敏、红血丝和痤疮等皮肤问题,但“药妆品”不属于药物。

据皮肤科专家介绍,“药妆”产品功效单一,只能针对皮肤的某一种问题,而不能兼顾皮肤的其他问题。“药妆”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针对性强,但在皮肤情况改善后应停止使用,否则高浓度的成分会给健康的肌肤带来负担,无法兼顾补水、保湿等其他皮肤护理需求。

我国也有一些在药店销售的化妆品,如同仁堂、协和医院等研制并生产的护肤品。但国内为避免与药物混淆,只是称它们为医用护肤品,属于普通化妆品。还有一些化妆品厂商运用“中草药护肤”的理念,研发出“植物药妆”。但是由于国内还没有关于“药妆”的规定和管理,各种药妆品的水准也是良莠不齐,有些宣传可能言过其实,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听信广告。

美国“药妆”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妆品市场,也是“药妆”这一概念的起源地。“药用化妆品”简称“药妆”是从“cosmeceutical”翻译来的,cosmeceutical=cosme(tic)+(pharma)ceutical,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由“化妆品”和“药品”组成的混成词。

但是“药妆”(“cosmeceutical”)这个词至今都没有得到美国FDA的认可,所以它在美国的法律框架下并不存在。“药妆”作为一种民间说法,在美国化妆品行业指代具有医疗或类似药品功能的化妆品。通俗点来讲,如果一款护肤品在传统清洁或保湿的基础上添加了具有某些功效(如美白、除皱、抗衰等)的生物活性成分,那就可以被称为“药妆”。

另外,美国FDA将“美白”、“除皱”、“防晒”、“去屑”等都划分到“药品”功效的范畴,普通化妆品不能宣称其具有以上这些功效,否则就是违法行为。所以有些化妆品厂家会将有这些功能的产品注册为药物,然后就可以合法地宣称、推广其产品有某种或某些特殊功效,这类产品的成分表会标注“DrugFacts”。

当然啦,FDA对药品的管理要比化妆品严格得多。比如化妆品上市前并不需要FDA许可,而药品要么需要漫长且昂贵的新药申请过程,要么需要满足OTC药品专论的要求。此外,FDA对化妆品没有强制的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而药品的生产则必须严格依照FDA的药品良好生产规范(GMP)进行。

所以,即使产品中添加了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达到一些特殊护肤效果,也不是所有化妆品厂家都愿意将其产品注册成药物。作为代价,这些产品就不能宣称其具有“美白”、“抗皱”等功效,

什么是药妆

药妆是有效成分浓度次于药品但高于一般化妆保养品的产品。

1、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

2、配方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

3、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较一般保养品功效显着。

看懂化妆品上的标签

生产许可证上面写着“卫妆”,说明是植物提取或者化学合成。

如果写着“药妆”说明是通过了药检部门能达到治疗效果。

如果写着“食妆”说明通过食品级检测!

如果写着“食药妆”说明是最安全有效的产品,达到国际检测标准,既可以吃又有效果,是最高级别产品!

权健的洗护产品,全部是“食药妆”,这就是为什么出口免检、孕妇可用的原因!马上拿起你的护肤品包装看看吧!权健产品是市场上其他产品无可比的,所有产品都是民间秘方的复活,所有秘方都经过反复临床试验,达到一定的治愈比例才投入大批量生产。只要对症,肯定有效果,并且疗程短,不会像其他药物长期跟随相伴。

选用药妆品要慎重

目前在国内占据药妆市场的依旧是欧美产品,同时,其倡导的“皮肤科辅助性治疗产品”、“敏感性肌肤专用产品"的品牌形象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在市面上,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也会打上“敏感性肌肤专用产品”的标签来吸引消费者。

近年来,由于化妆品中各种化学添加成分(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物质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越来越多。另外,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过大、内分泌失调等原因,不少女性皮肤变成敏感性肌肤。被称作“药妆”的医学护肤品被广泛用作皮肤病的辅助治疗,并被证实有助降低皮肤敏感性,故让使用者更加放心购买。

然后,适用于敏感肌肤人群的产品真的就可以更放心地让所有人使用么?一般来讲,化妆品如果要宣称低敏感性,一般必须先经过反复的贴肤试验,才能确定是否会有过敏的可能。因此,宣称低敏感性的草本药妆品一样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

笔者也是一名敏感性肌肤“患者”,曾屁颠屁颠地在售货员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含有金盏花成分的爽肤水,尽管提取来自天然植物,但使用的第二天,笔者脸上便开始起红疹,后询问,才了解,不是所有的天然药妆都适合敏感肌肤的人群。有些人吃水果都能过敏,更何况是护肤品。知道自己的皮肤特性,才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针对自己敏感肌肤特性的敏感肌肤专用产品呢。

而对于那些因为效果不明显,又盲目觉得安全可靠,却不了解自己肌肤状况的护肤“小白”来讲,三四种产品混着使用,结果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父亲节起源和习俗

全文共 2296 字

+ 加入清单

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父亲节起源习俗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各国父亲节习俗

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由子女们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此外,在美国儿女也会给父亲寄贺卡,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母亲节则是母亲已故的佩戴白康乃馨,母亲健在的佩戴红康乃馨)。

在日本父亲节时,女儿一般会念感谢信给父亲。她们会和父亲团聚,给父亲送上礼物和祝福。在日本,不管是已经出嫁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一般要给父亲写一封挚爱和祝福的信,将这封信捧到父亲面前,大声念给父亲听,感谢父亲的生身和养育之恩。日本的洗浴文化历史久远,泡澡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要亲手给泡澡的父亲搓搓背,也是给父亲最大的温暖一种方式。

在德国的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而且回家之后媳妇不许管。一些小镇上的男人一早推着载满大木桶装的啤酒小车出门,碰上谁就和谁喝,直至醉倒在街上。

与国外人们庆祝父亲节的方式不同,我国人们庆祝父亲节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如,聚餐,送礼,送花,发祝福短信等等。

父亲节起源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1909年,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Dodd,SonoraLouiseSmartDodd),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WilliamSmart),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标榜,他在妻子过世后立志不再续弦,全心带大六名儿女。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经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倒辞世。

1909年那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

杜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Rasmus),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斯马特先生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

瑞马士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故事后,深深地为斯马特先生的精神与爱心所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于是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24年,美国总统科立芝(CalvinCoolidge)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966年,美国总统詹森(LyndonJohnson)宣布当年6月第3个星期日,也就是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为美国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Nixon)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主日,订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我国台湾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政府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父亲节祝福花朵

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通常也有以送黄色玫瑰花为主,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

太阳花有的国家流行父亲节送太阳花,寓意父亲像伟大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寓意在父亲的关爱下,子女才得以茁壮成长。此太阳花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扶郎花。

康乃馨黄色的,象征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永不褪色的爱。

父爱如山---向日葵配剑叶花语: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您的心胸,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坎坷,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的诗。

灿烂时光---各色太阳花,绿叶适量花语:青春是一颗星星眨着真诚的眼睛,青春是一个微笑,传递着流动的快乐,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满怀的激情,青春是一首诗,写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心灵的港湾---红色康乃馨、粉玫瑰,白百合,白紫罗兰高山羊齿绿叶搭配花语:鲜花,渴望雨露的滋润,漂泊了太久,渴望怀抱,浪迹天涯,仍惦记着那温馨的港湾。

幸福长久---红色康乃馨、粉色康乃馨,黄莺、绿叶花语:祝您幸福长久,源远流长。

热情洋溢---红色玫瑰,粉色香水百合,向日葵,绿叶、剑叶搭配花语:生命中的太阳,让每天都信心满怀,充满希望,让热情伴远行,海角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鞭炮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放鞭炮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春节习俗,虽然现如今对于放鞭炮的要求很高,但并不影响他在我国古代流传程度的广泛,古人在过年的时候放鞭炮,可以说是一种必须的娱乐项目,那这个习俗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下来的呢?古代过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要有这样一种习俗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鞭炮虽然是传统的过年习俗,但是每年都有因为放鞭炮而受伤或者导致火灾的现象发生。因此,人们应该严格遵守地方法则,在允许放鞭炮的地方才放,不允许放鞭炮的地方坚决不放。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的注意事项。

孩子必须在父母的看护下放鞭炮。父母应该注意,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应该在长辈的监护下放,防止发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声音,家长在放鞭炮时,还应该将孩子抱离声音源,防止鞭炮爆炸声吓到孩子。

远离易爆物品。 放鞭炮时应该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气罐等,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群远离。 燃放鞭炮时,人应该尽量远离,不可因为好奇而凑近。鞭炮声过响的话,还应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放置稳当后再燃放。在燃放鞭炮时,应该将鞭炮高高挂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同时要注意周围是否有人,有人的话千万不能放。在放鞭炮时,千万不能用手拿着放,否则鞭炮在极短的时间内容易燃爆,后果不堪设想。鞭炮通常用香条点燃,很少用打火机、火柴点燃,使用明火应特别注意。

过一会再走近。 鞭炮点燃之后可能会存在暂时没有爆炸的鞭炮,要过一会再走近,不要立刻走近,最好过15分钟之后再走近检查情况。

选购正规的厂商生产的鞭炮。在购买产品时要选择经检验合格的正规工厂生产的花炮产品。在放鞭炮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燃放规则进行。由于放鞭炮会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人们的听力,影响睡眠,造成疲倦,让人感觉易怒、急躁等。因此,人们应该少放或不放鞭炮。

2、春节放鞭炮禁忌

鞭炮不能投放在易碎容器中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要让其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若将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很可能会因鞭炮爆炸将容器爆破,一些碎片可能会迸溅到孩子脸上、眼中等,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鞭炮不可再干燥的木柴中投放

鞭炮燃放后投入干燥的木材中很可能因为鞭炮的爆炸而引发木柴着火,假如木柴面积大,那么火灾造成的危害那是相当严重的。

别碰哑炮

自己或其他人燃放的鞭炮中,肯定有几个没有爆炸的“哑炮”,千万别让孩子去捡!因为有的“哑炮”只是引信燃烧太慢而已,往往等孩子过去捡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

3、鞭炮为什么都是红色的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地球日的活动起源

全文共 2458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问题需要强加于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环境不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的活动起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相关人物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被称为“地球日之父”的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90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 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 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世界地球日的活动起源

1969年盖洛·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的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

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声势浩大,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世界地球日横幅标语

1、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

2、保护资源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4、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5、保护地质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6、保护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7、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治理相结合

8、保护国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9、保护资源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加强法律建设,保护资源环境

11、加大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

12、整顿力度,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4、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5、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6、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17、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8、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9、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20、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可以回溯到1970年的4月22日的美国,人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在这一天,全美国有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共计2000多万人走上街头。人们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图表,高喊着保护环境的口号,举行游行、集会和演讲,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震撼朝野,促使美国政府于70年代初通过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洁大气法的修正案,并成立了美国环保局。从此,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它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超过了美国国界,也因此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世界地球日设立的意义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活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

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地球日网络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发生的第一届地球日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夏节气习俗起源由来

全文共 2629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节气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2]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为什么要吃鸡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

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鸡蛋溜圆,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也有一种说法: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枚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吃红枣鸡蛋,是为了补充体力。

这个说法,倒是和中医理论契合。中医认为,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的时候,红枣鸡蛋很难吃到,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企盼。

由于鸡蛋不伤脾胃,一般人都适合,所以哪怕是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立夏吃鸡蛋也是有益健康的。

而鸭蛋性凉,能滋阴清肺,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适用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如果是日常活动量较大且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年轻人,可以尝试一下咸鸭蛋,只要不是吃起来很咸,则既可清热,又助补充盐分等矿物质。

在嘉兴地区,立夏蛋里也有咸鸭蛋的身影。搞养殖的人知道,开春后的鸭产的蛋品质最好,是制作咸蛋的上佳材料。立夏时节的咸鸭蛋都是在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食用,是一年中的头谱(注:方言)咸蛋。第一批咸鸭蛋是在立夏吃的,这跟端午节的咸鸭蛋意义不一样。

立夏吃鸡蛋要适量

夏季人体消耗大,应该注意补充营养素。俗话说,“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意思就是说,吃了鸡蛋人特别有劲。鸡蛋清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里富含卵磷脂,鸡蛋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尽管鸡蛋的经验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很可能会出现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所以立夏吃鸡蛋要适量,每天吃一个到两个就可以了。另外,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

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节气简介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驸马一词起源于何时 古代皇帝是如何挑选驸马的

全文共 233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驸马”一词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就设有驸马都尉,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驸马都尉有曹操养子何宴、常山公主丈夫王济等。驸马的含义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在古代是专指帝王的女婿。能成为驸马,就等于和皇帝成了亲戚关系,多数人会把这当成是一种荣誉,不过驸马的地位实际上要比公主低不少。今天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驸马”的起源,还有历史上同驸马有关的故事,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1、驸马一词的由来

据野史载,驸马一词是从秦始皇那时起“孕育”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经常出巡,队伍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有一次车队经过博浪沙(今河南原阳),被一个远远飞来的大铁锥袭击,幸好只是击中随行那辆副车,但也把秦始皇大大地吓了一跳。

吃一堑长一智哦,在以后的出巡中,秦始皇就经常变换车辆,并且还安排一些副车随行,设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前行后效嘛,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秦始皇是否安排自己的女婿作为替身无从考证,但后来历代皇帝大都选择自己的女婿来充当这角色。

究其原因,一是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毕竟是皇族里的人嘛。二是万一发生意外,女婿毕竟是外姓,不会在政权中引起大的风波。倘若是一个皇子、特别是太子出现了意外,那后果是难以估量的。皇帝的女婿担任替身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老百姓就称皇帝的女婿为驸马,这种称谓历代沿袭下来。2、驸马地位低下

驸马虽然攀上了皇亲,但无法摆脱“替身”的命运,其地位比自己的公主老婆要矮一大截。公主下嫁时,皇帝老爸要为公主女儿建一套新宅第(或者拆建女婿家旧住宅),陪嫁大量的财物,还要拨不少仆人随行。这些一律属于公主所有,听从公主安排。

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脾性好的真格是寥若晨星,一般来说都是颐指气使的主!驸马“只有席坐没有话说”,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说多窝囊就有多窝囊。在外面呢?驸马也不能大展拳脚,历史上担任过重要官职的驸马屈指可数,在仕途上也并不顺利,因为按照惯例,驸马一般只能担任虚职。明代以前,有名望的文臣武将及他们的儿子打心眼里是不愿意主动去攀这门皇亲的。当然被皇上钦点了,也只有照办的份儿。

笔者以前写过一篇有关郭子仪的拙文。郭子仪是古代中国最有出息的武状元,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功高主不疑,权重人不忌,与唐代宗是儿女亲家。

郭子仪那年七十大寿,八个女儿及女婿、七个儿子及媳妇齐来拜寿。本来该有三十个男女,可临上场前一点数,发现差了老六郭暧的媳妇升平公主。升平公主是金枝玉叶,平时娇横惯了,没把这拜寿当作一件事,还在屋里睡懒觉哩。派人催来后,升平公主不下跪行礼。郭暧感到很扫面子,当场斥责她。升平公主可不吃这套,立马耍起横来,说自己的爹是皇帝,没叫你们拜我算客气的啦。郭暧冒火说道:你爹是个皇帝,我爹是懒得当皇帝。说完就顺手给了她一巴掌。

驸马硬是不好当哟!升平公主哭着回去给皇帝老爸告御状。郭子仪一家老小全部吓坏了。郭暧的言行是大逆不道啊,按当时的法律要株连九族,满门抄斩!郭子仪急忙把郭暧五花大绑押进皇宫请罪。唐代宗可没当回事,笑着说:亲家公不必如此。不哑不聋,不做家公。小儿女扯皮撩筋,不要当真。唐代宗接着叫升平公主快把驸马爷扶起来......

通过这事,读者就可知驸马的地位如何了。如果不是遇到开明的唐代宗,郭子仪有着对国家的卓越贡献,郭暧一家那能这么轻易过关?3、明代公主遭人骗

明代皇室有个奇怪的规矩,选择驸马要优秀的青年男子不说,一定要从民间选,而不能从文武大臣家中选,其原因据说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形成“强强联合”后,外戚集团很容易使江山易主。由于能攀龙附凤,尽管驸马地位低下,但民间不少人还是愿意去当的。

朱元璋定的规矩虽好,但皇室远离民间,具体操作起来困难不小。宦官是皇室最熟悉的人,因此约定俗成由宦官来负责这事。遇到办事认真、心地善良的宦官,自然会替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爷,若遇到一个唯利是图办事马虎的宦官,那就麻烦了。

明弘治八年(1495年),有个叫袁相的民间富人想成为皇亲国戚,便买通了当时负责公主婚嫁的太监李广。收了不少钱财的李广在弘治皇帝面前大说袁相的好话,弘治皇帝把李广的话听进去了,同意招袁相为女婿,将德清公主嫁给他。

但过了不多久,弘治皇帝就接到民间的举报,说袁相是贿赂了李广后入选的,此人实际上并不优秀。弘治皇帝派人一调查,果真那袁相没有李广说的那样好。弘治皇帝大怒,从重惩罚了这两个欺骗他的家伙。由于婚期已对外公布,即便公主不嫁给袁相,也要在婚期内快马加鞭另择人选哦。

这次选驸马被骗案及时告破,算有惊无险,以后嘉靖皇帝的公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嘉靖六年(1527年),永淳公主到了出阁年龄,经过办事太监团队的挑选,皇室同意将一个名叫陈钊的民间男子招为驸马。就在永淳公主即将“下嫁”的前几天,嘉靖皇帝得到一个消息,陈钊的母亲是二婚,而且还是别人的小妾。

让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给一个小妾的儿子,实在是有失皇室的脸面,于是嘉靖皇帝果断地悔掉了这门亲事,但公主的婚期已经昭告全国,如要推迟婚期必须详细讲明原因。能说皇室被骗了的事吗?为了挽回皇室的尊严,嘉靖皇帝下诏即刻在全国进行海选。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挑中了一个叫谢昭的青年男子。嘉靖皇帝从速接见他。哎哟,谢昭是个秃顶的丑八怪,气得嘉靖皇帝差点儿吐血。这家伙不知贿赂了多少太监,才被推荐而来!

婚期不等人啊,再到民间去海选驸马来不及了,迫于无奈的嘉靖皇帝只得将公主嫁给了这个秃顶谢昭。

这桩婚事当时轰动了全国,老百姓编了一曲民谣,专门列举了当时世上十件令人好笑的事情,最后一件就是嘲讽皇室招驸马之事: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情人节的起源和习俗

全文共 1795 字

+ 加入清单

2月14日是情人节。相爱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互赠糖果、鲜花或其它礼物。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西方情人节的起源传说有哪些?西方情人节又有哪些习俗?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西方情人节的起源和习俗,仅供参考。

情人节情侣礼物推荐一:爱心抱枕

情人刚好是在冬天,这时候买两个爱心抱枕刚好。抱枕上的LOVE字样也宣誓着你是我的另一半。寒冷冬天,两人一起在家抱着枕头依偎着看电影也是很浪漫的。

西方情人节习俗

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又名“圣瓦伦丁节”是个需要谨慎小心的日子——对于单身的人和浪漫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情人节”清早一起床你就该从钥匙孔向外窥探。据传说记载,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在独行,那么你当年就会独身;如果你看到两个或更多的人同行,那么你当年肯定会觅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的话,那你就会在“圣诞节”以前结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绝少有公鸡母鸡出没,城区空地上也不会有鸡的踪影,所以若能看见一对鸽子或一对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情人节情侣礼物推荐二:情侣对戒

我把我所有的美好都分给你一半,相爱就要分享一切 ,共同佩戴的情侣对戒是我们感情的见证,爱情让世界如此美好,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希望你在我的身边,天生就是一对。你可以定制一对一生只送一人的乐维斯情侣对戒,向她浪漫告白。

西方情人节的习俗

浪漫情人节国外风俗习俗各不同每年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情侣们在这天互送鲜花、巧克力或贺卡来表达爱意。

近些年来,伴着情人节在世界范围的风行,不同国家的情侣在情人节这天也拥有了各自不同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法国巴黎法国巴黎原本就号称“浪漫之都”,情人节这天,无论是埃菲尔铁塔下的广场还是在圣心大教堂附近,到处都是情侣们相互依偎的身影,他们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尽情享受着情人节的快乐。

意大利罗马罗马近年来开始风行一种特别的情人节仪式,即在情人节这天,情侣们要到罗马闻名的米尔维奥桥上,将一把象征着心心相印的锁挂在桥上的路灯柱上。

之后,情侣们把钥匙丢到桥下的河里,以示二人一生永不分离。美国纽约很多情侣选择在情人节这天远离尘世的喧嚣,到纽约闻名的中心公园,乘着马车,怡然骄傲地观光游览。巴西里约热内卢情侣们在情人节会前往闻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

据当地人介绍,这几年前来科帕卡巴纳海滩欢度情人节的情侣们很多都是从国外慕名而来的。新加坡政府把情人节当作推动年轻人约会、结婚的好机会,政府自XX年起每年2月举办“浪漫新加坡”活动。今年内容包括电影马拉松、通宵购物、寻宝以及在高165米的摩天观景轮上约会等等。

印度情侣们会在情人节这天前往位于北部城市阿格拉附近闻名的泰姬陵拜谒,因为在当地人看来,泰姬陵就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最好见证。

情人节情侣礼物推荐四:情侣衫

情侣衫也是情侣秀恩爱的必备神器。情人节这天,你们一起穿着情侣衫,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吃饭,一起享受情人节的快乐,多么浪漫的事情。

传说7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

传说8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__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__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__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传说10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

情人节情侣礼物推荐三:情侣手机壳

手机套上情侣衫,随时随地秀甜蜜。如果是能为对方特意定制卡通形象的情侣手机套就更好了。在朋友面前同时拿出手机的时候,看到你们如此恩爱,肯定会让他们羡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世界难民日的起源和主题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难民日(World Refugee Day)是每年的6月20日,是 联合国难民署(UNHCR)确定的一项纪念日。起初,它是 非洲独有的纪念日(原名“ 非洲难民日”),因为非洲历来是包容、庇护难民数量最多的地区。现在,小编和大家说说关于世界难民日的起源主题!

主题

2001年世界难民日主题:“尊重”,也是第一个“世界难民日”。

2002年世界难民日主题:“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难民青年”。

2004年世界难民日主题:“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05年世界难民日主题:“勇气”。

2006年世界难民日主题:“希望”。

200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联合国难民署没有指定的主题)。

2008年世界难民日主题:“保护”。

2009年世界难民日主题:“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10年世界难民日主题:“家园”。

2011年世界难民日主题:“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12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世界难民日主题:“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目的

难民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大顽疾。为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以及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难民地位问题, 早在1951年,联合国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由于,灾难、战争、民族及种族争端等使得难民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了80多起战争或冲突,造成了大规模的难民潮,难民数量一直高达2000多万人以上,1994年曾达到2742万人,其中,妇女和儿童占难民总数的80%,难民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从2001年起,把每年的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联合国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难民问题的关注,并对难民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有所认识、尊重。2001年第一个“世界难民日”将主题定为“尊重”,即尊重难民作为人的存在。

起源

在1950年成立的联合国难民署以及1951年出台的《联合国难民公约》的共同推动下,世界难民保障体系得以建立。这一体系是用来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波所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且通过主张难民权利以鼓励各国收留难民。

1967年出台的《议定书》进一步补充《联合国难民公约》,同时世界几个地区陆续建立的保护体制也有力地推动了《公约》的实施。

1974年6月20日,非洲大陆通过了一项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并决定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非洲难民日”。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更广泛的关注)。

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5/76号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大会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五十周年,并且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同意国际难民日与6月20日非洲难民日可在同一天举行。大会由此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

全文共 1801 字

+ 加入清单

红十字运动(网络图)

19世纪中叶,欧洲商业经济日益繁荣的国家,为了争夺市场,不断相互争斗,争夺土地,屠杀人民,争夺城市,屠杀人民,争夺城市。各国军队医疗部门无法单独解决战地伤病员的抢救和治疗问题。因此,在一场血战之后,到处都是尸体,呻吟和哀号。他们很痛苦,无法忍受目睹。1859年6月25日,一个名叫亨利·杜楠特(1828-1910)的瑞士人穿过意大利北部城镇索尔费里诺,赶上了法国、撒丁岛和奥地利军队之间的激烈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有4万多人伤亡。大量受伤的士兵被遗弃在战场上。没有人来营救他们,情况非常糟糕。杜南看到这一幕感到震惊。出于对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他立即决定放弃他的个人事业,并呼吁当地居民与他一起组织起来,抢救受伤的士兵,掩埋尸体,为期八天,不分国籍。

亨利·杜楠特(网络图)

这一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和杜南的良知和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日内瓦,写了一本名为《索尔费里诺回忆录》的书。他以一种直观而感人的方式描述了他在索尔费里诺看到的所有场景,表达了他的遗憾和不安,他想营救伤员,但却做不到。这本书的出版在欧洲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建议:第一,在和平稳定时期,各国应成立国家志愿组织,救助受伤士兵(演变为今天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开展和平时期的救援技能培训,支持战时的军事医疗工作;第二是签署一项国际公约,给予受伤救援组织中立地位。战争双方的战俘都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以确保伤员的中立性。在发生战争时,应尽一切努力抢救伤员,无论其国籍、国籍和信仰如何,并减少死亡。(它已发展成为一项法律文书,其核心内容是四项日内瓦公约和两项附加议定书)。亨利先生和杜南先生用热情和人性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赢得了欧洲的广泛同情。

首先,它得到了瑞士日内瓦公共福利协会主席莫凡尼、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博士和莫·四星龙博士的赞赏和支持。国际援救受伤士兵委员会,也称为日内瓦五国委员会,已经成立。1875年,它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亨利和杜南不断努力呼吁一些欧洲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并得到了支持。1863年10月26日,来自16个欧洲国家和4个民间组织的36名代表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在各国成立救援小组。为了表示对瑞士国家的尊重,这个符号被指定为“白色红十字”(瑞士国旗是红色和白色的十字)。1864年8月8日至22日,日内瓦改善战地伤兵状况公约签署,并相继得到各国的承认。从那时起,红十字运动开始作为一个国际运动运作,并受到国际法的保障。

瑞士国旗(网络地图)

红十字标志只是在武装冲突中传达特定信息的一种象征。它是一个保护性的象征,不包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意义。然而,在1876-1878年俄罗斯和土耳其战争前夕,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通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他们将使用红新月会标志他们的救援车辆,但他们仍然尊重和保护带有红十字标志的敌人救援车辆。他们提出的理由是:“红十字标志冒犯了该国士兵的宗教信仰。”此外,土耳其还表示,如果拟议的修改不被接受,它不能强迫其军队尊重《日内瓦公约》。这样,土耳其单方面改变了1864年《日内瓦公约》第9条的规定。由于迫在眉睫的战争和抢救伤员的紧迫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暂时接受了红新月标志。在1929年举行的国际外交会议上,红新月标志被正式承认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但强调红十字和红新月标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质。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伊斯兰国家使用红新月标志。

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标志不是宗教标志(网络图)

1901年,亨利先生和杜南先生因对红十字运动的巨大贡献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在上海诞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知所有国家,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会成员。

一百多年来,红十字会的杰出贡献赋予了这个象征巨大的吸引力和权威。随着红十字会成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使命也开始从单一的战争创伤救援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世界各地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以加强和平力量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发展。

亨利·杜楠特先生去世后,为了纪念杜南对世界红十字事业的巨大贡献,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执行委员会于1948年决定将亨利·杜楠特的生日5月8日定为国际红十字日,并要求所有国家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节日腊八节都吃什么食物_腊八节节日起源

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是大家都很喜爱的一个节日,“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腊八节都吃什么食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腊八吃腊八粥由来

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远古时期,人们往往在冬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古代“猎”、“腊”是同一个字。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十二月称做“腊月”。据古书记载,在南北朝时,就流传着“腊鼓鸣、春草生”的民谚。说的是在腊月,农民为了喜庆一年的丰收,敲打腊鼓,跳起各种舞蹈,预祝来年再有一个好收成。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传统节日腊八节都吃什么食物

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节节日起源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足球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3045 字

+ 加入清单

足球是在体育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对于足球的起源,可能有些人就不清楚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足球的起源与发展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

足球赛事规则

最早规则

规则变迁

1863年,第一个足球规则出现。

1869年,球门球的概念第一次被引进。

1872年,角球被添加进了足球规则。

1875年,英足总为球门安装上了横梁,替代了之前使用的绳子。

1878年,一名裁判在比赛中首次吹口哨示意犯规,哨子成为了裁判的工具。

1891年,点球出现,球门被安上了球网,裁判开始允许在场内执法比赛。

1902年,英足总为比赛设置了禁区,同时制定了点球判罚规则。

1958年,足球比赛不再是一套阵容打到底,可以进行换人,但只能替换伤员。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上,红黄牌首次代替了裁判的口头驱逐和警告。

1992年,守门员被禁止用手接队友们的回传球。

1863年规则

1863年的英国足球规则:

1.场地长150码(137.16米),宽100码(91.44米)。球门由两根立竿组成,无横梁。

2.比赛开始前抛硬币选择球门或开球权。

3.当球被踢出边线外则为死球,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将球直接踢入场内,恢复比赛。

4.当一队员踢任意球时,同队队员不得处在他与对方端线之间。

5.球从两竿之间无限高度穿过,就算进一球。

6.比赛中,不得用手、臂、肩触球,所有身体冲撞都是公平合法的,但禁止用手抱、推和用脚绊。

7.比赛中不许吵闹

(这套原始规则问世后,被英足总刊登在了杂志上。三年后,英足总意识到了球门的问题,在两根立柱上拉了一条绳子,规定了球门的高度,而这也是横梁的雏形。

现代规则

现代足球比赛最常见的是11制足球,分两队,每队十一人,球员主要用脚踢球,也可用头顶球。比赛90分钟,分上下两半时,各45分钟。如遇受伤,裁判可适当补时。以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如淘汰赛相遇时打平,可进入加时赛,时间30分钟,也分上下半场,各15分钟。如果仍然打平,则进入罚点球,来决胜负。

足球裁判员手势

足球裁判员所用的手势应力求简单、明了、示意确切,给人以直接、清晰的感觉。这些手势的运用,旨在使比赛顺利进行。手势的作用主要在于示意下一步比赛应如何进行,因此,对运动员的犯规动作,裁判员一般没有模仿的必要。

一个高水平的裁判员,其手势和其他举止须做到简练、朴实、舒展、大方,使人肃然起敬。凡借助于手势、哨声故作姿态,装模作样,显露自己,哗众取宠,不仅会冲淡比赛气氛,而且必然招来轻视,以致降低了裁判员的威信。

经国际足联审定的裁判员的统一手势如下:

(一) 直接任意球 单臂侧平举,明确批示踢球方向。

(二)间接任意球 单臂上举,掌心向前。此手势应持续到球踢出后,并被场上其他队员触及或成死球时为止。

(三)球门球 单臂向前斜下举,指向执行球门球的球门区。

(四)角球 单臂斜上举,指向执行角球的角球区。

(五)罚球点球 单臂向前斜下举,明确指向执行罚球点球的罚球点。

(六)示意继续比赛 队员犯规后,裁判员运用有利条款而不判罚时,应给以继续比赛的手势:双臂前举,手臂向前稍作连续挥动。

(七)罚令队员出场和进行警告 对队员罚令出场或警告时,分别出示红、黄牌。使用红、黄牌时,应一手持牌直臂上举,面向被处分队员,有短暂时间的停顿,使场内外均能看清是对哪名队员进行处分。

看了足球的起源还看:

1.

2.

3.

4.

5.

6.

足球的基本技术

1、颠球技术

颠球是足球运动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其主要是要求队员在踢球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球感,在踢球的时候可以很好的控制足球,使足球能够以自己希望的方式运行。

颠球一般是用脚内侧进行颠球,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脚上。当球下落到膝关节高度时,颠球脚屈膝盘腿,脚内侧向上摆脚内翻(脚内侧成水平状态),轻击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

2、传球技术

传递球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足球技术,它是足球场上运动链的一个纽带,传递球技术的好坏决定着传递球质量的优劣。 在实际的比赛中,决定传递球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传球方向的控制、脚力的控制、接触球点的控制,其次好有对时间、跑位和配合的掌握。其中,变换最大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球脚点的问题,它控制着足球的路线和旋转程度。

如果要想传直线球的话,可以用脚弓进行直推或者是用脚背进行平抽,脚接触球的部位在传球的时候一定是要对准接球人的,同时在进行直传球的时候要注意足球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如果接球者的位置离你很远,要进行长传球的话,就是适用高旋转球,这时经常使用的部位就是脚弓,如果想让足球的旋转更强就要增加球于脚弓的摩擦,脚尖向足球旋转的方向指向。

3、过人技术

在足球比赛中过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采用采用什么方式过人要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和场上情况来具体的运用技术动作,经常被大家使用的有变向过人和变速过人。

4、射门技术

抽射是足球运动中一项基本技术,也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抽射的时候,足球运动员用脚背抽球,由于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发力所以球的力量大、速度快,守门员很难作出有效的扑救。但是,抽射对运动员的要求也非常高:首先,运动员要掌握好时机,在球与身体间处于一个合适距离的时候拔脚抽射,如果身体与球的距离太近就无法把动作做的舒展,这样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力量;如果球与身体距离太远这样接触球的部位就不准确,脚不能抽射到球的正中部,不仅将球打偏而且没有力量。其次,一定要注意触球的部位,脚背一定要接触球的中部,这样才能将所有的力量传到球上,保证球运行的速度快,力量大。

5、停球技术

足球在场上不能永远的不停的运动,足球必定要走走停停,所以在会让足球动起来的定时也要会让球停下来。

在足球运动中,除了手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可以用来停球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停球的时候要把球停在离自己身体合适的位置,不仅不会被对方断下,也有利于自己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这样的停球就是标准、合适的。

6、抢球技术

足球是一项讲究攻守平衡的运动,在会踢球的同时也要会防守,阻挡对手的进攻,所以,对足球运动员来说,抢球也是一项足球的基本技术,抢球并一定要求防守队员把球抢下来,主要是通过防守来阻止对方的进攻,所以,在防守的时候,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看人!不看球!”自己的身体要始终的树立在对手的正前方,封堵住对手的向前去路,这样就能对抢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足球的起源

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

古代足球

蹴鞠、哈巴斯托姆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

从春秋时期到元明时代,蹴鞠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但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却走入了衰落。

现代足球

参见:现代足球

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队之间的一场足球赛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

19世纪初期,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命起源的传说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对古代人来说,人类的起源是一个极其神秘的问题。

用神创论来解释生命的起源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普遍做法。它通常与生产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联系在一起。生命的起源是,生物世界中的所有物种都是由上帝单独创造的,是不可改变的,或者只能在物种范围内改变,但永远不能形成新的物种。西方基督教圣经说,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最初来源于一些古代民族的神话故事。然而,自从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占统治地位以来,神创论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教义。尽管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压倒性的宗教力量来推动神创论,但类似的神创论思想却广受欢迎。

当手工业逐渐发展时,人类学会了用木头和石头来制造各种日用品。因此,神话中的许多内容也是由木头或石头塑造的,相信原始人是上帝用木头或石头雕刻的。然而,当人类学会用粘土制造陶器时,上帝用粘土制造人的神话就产生了。因此,在中国有一个传说,女娲用粘土造人。古埃及人相信第一个人是由一个名叫汉努姆的神在一个陶场用粘土制成的。圣经还说上帝用粘土造人。

然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一种与神创论相反的生物进化思想,认为万物都在变化,一种有机体是从其他有机体进化而来的。这是一个进步的想法。

在古代中国,有“腐肉蛆”和“枯草萤火虫”。在印度经典著作中,也有各种寄生虫和苍蝇从汗液和粪便中产生的记录。这些主张在今天看起来幼稚而荒谬,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提出生命是物质变化的自然过程的产物的观点仍然是可取的,这与神创论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元宵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2763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元宵节,之前都是会有看烟花的环节,还有就是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不过现在也是禁烟了之后就缺少了些许的氛围。那么除了这些之外,元宵节还有什么风俗活动呢?而且全国各地的元宵习俗都是不一样的,在这样一个节日,又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2、元宵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闹红火,观灯丶赏谜语、办社火,自然离不开吃元宵。关于元宵的源由,我国民间传说甚多,但太原县却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元宵节的意义

1、“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奔放、欢腾、火爆,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与众不同之处。有些传统节日注重“合家团聚”,元宵节在此基础上更强调“普天同庆”的全民广泛参与氛围。

2、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它强调万民同乐,大家一起赏圆月、看花灯、猜灯谜、放鞭炮,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风俗画卷。

3、民俗专家指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堪称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和“情人节”。唐宋时代,有些地区还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习俗。在古代,元宵节还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元宵节也缘此有了“情人节”的特征,堪称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古时元宵灯会为未婚男女提供了很好的相识机会。在封建社会,礼教森严,未婚女性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这天,这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婚女子有机会走出家门,也多了与心仪男子邂逅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奥运会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那么,奥运会起源是什么呢?

零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矶奥运会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中国选手许海峰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在奥运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2002年2月,在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大杨扬获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初识奥运

1922年,中国外交家王正廷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从此,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联系。1928年,中国派观察员观摩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奥运会的起源地点是希腊。

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为了和平)。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的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

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

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

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1种传说与宙斯(Zeus)的儿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斯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运动会。所以才有了奥运会。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四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参加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国家仅有三个国家——伯罗奔尼撒、伊斯利、斯巴达。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

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首登赛场

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团中只有刘长春一人。由于路途劳顿,体力不支,且第二天便仓促上阵,他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就被淘汰,还不得不放弃了400米比赛。这次参赛虽然成绩不佳,但刘长春是第一个出现在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

重返奥运

由于政治原因,直至1979年,中国在奥林匹克组织中的合法地位才得以恢复。1980年,中国派团去美国普莱西德湖参加了第13届冬奥会,1984年,中国派出225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16个项目的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1夕节的别称

七夕节也叫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七夕节也叫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七夕节也叫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七夕节也叫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七夕节也叫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也叫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七夕节也叫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七夕节也叫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2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古时候七夕节的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干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鸡尾酒是哪个国家的 起源于这里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鸡尾酒起源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最初鸡尾酒是起源于纽约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起了解一下。

鸡尾酒是哪个国家

鸡尾酒(Cocktails)在1776年,BetsyFlanagan发明了美国式的“鸡尾酒”。鸡尾酒起源于1776年纽约州埃尔姆斯福一家用鸡尾羽毛作装饰的酒馆。一天当这家酒馆各种酒都快卖完的时候,一些军官走进来要买酒喝。一位叫贝特西·弗拉纳根的女侍者,便把所有剩酒统统倒在一个大容器里,并随手从一只大公鸡身上拨了一根毛把酒搅匀端出来奉客。军官们看看这酒的成色,品不出是什么酒的味道,就问贝特西,贝特西随口就答:“这是鸡尾酒哇!”一位军官听了这个词,高兴地举杯祝酒,还喊了一声:“鸡尾酒万岁!”从此便有了“鸡尾酒”之名,这是在美洲被认可的起源。当然,对于鸡尾酒的起源还有五、六种说法之多。

虽然鸡尾酒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诞生于美国。最初的鸡尾酒是一种烈性冰镇混合饮料,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其定义变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饮料,通过一定的方式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口味的含酒精饮品。今天,包括中西方的鸡尾酒,据说已经发展到了三十多个类别、三千多种类型。

鸡尾酒小知识

国内外的酒吧的鸡尾酒有很大区别,国外的一般风格清晰,分啤酒吧、香槟吧、红酒吧和鸡尾酒吧等,而国内多是混合吧,什么酒都卖。国内的鸡尾酒多在五星级酒店,品种较少,大多是十几年前的经典品种,风格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因此也缺乏吸引力。

鸡尾酒是如何分层的

按密度的大小依次倒进杯子,使之不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分层。对于密度差别不大的各色酒,用加冰块或剧烈晃动的方法来加大或减小密度。

僵尸鸡尾酒配方

深色朗姆酒60毫升

白色朗姆酒60毫升

朗姆酒(151)30毫升

柑橘酒30毫升

潘诺酒1茶匙

生鲜莱姆汁30毫升

生鲜柳橙汁30毫升

番石榴蜜汁30毫升

红石榴糖浆1大匙

杏仁糖浆1大匙

带叶薄荷嫩梢适量

凤梨带皮切片适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