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米仓山隧道(实用20篇)

浏览

5182

文章

184

篇1:隧道口两端为什么要戴“帽子”?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在山体中开挖隧道后,岩体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不稳定的岩石可能发生崩塌,成为施工时和通车后的安全隐患。洞门就好比是戴在隧道口的安全帽,它能保证洞口边坡的安全和稳定,减少洞口土石方的开挖量,汇集和排出坡顶的地表水,还能阻挡坡顶可能发生的滑坡和坍塌,由此保障隧道的安全。

在隧道进出口的地方总有个“帽子”罩着,这些“帽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例,这条目前世界最长的双洞公路隧道长达18千米。南隧道口的“帽子”看上去像斜着被削开的竹筒,称为削竹式洞门;北隧道口是一个半圆形的洞口,上方是一道延伸并突出的横梁,称为端墙式洞门。为什么隧道口要戴上“帽子”呢?同一个隧道,南北两个洞门的“帽子”又为什么不一样呢?

洞门指的是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结构与洞口坡体的支撑结构。洞门的类型很多,有端墙式、环框式、翼墙式、台阶式等。端墙式洞门是直立砌筑的;翼墙式洞门是在洞口外增加斜向的支撑结构,看上去就像洞口的翅膀,削竹式洞门的出口就如同斜着被削断的竹筒,适用于坡度较缓的隧道口。这些不同式样的洞门,就组成了隧道口各种各样的帽子。

因为在山体中开挖隧道后,岩体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不稳定的岩石就可能发生崩塌,成为施工时和通车后的安全隐患。在隧道内部,人们靠锚杆、钢筋混凝土衬砌物支撑不稳定的岩石。而在隧道口部分,就是靠洞门来支撑的。洞门就好比是戴在隧道口的安全帽,它能保证洞口边坡的安全和稳定,减少洞口土石方的开挖量,汇集和排出坡顶的地表水,还能阻挡坡顶可能发生的滑坡和坍塌,由此保障隧道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亚洲最长隧道公路

全文共 1746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一个洲,人们的日常交通显然是处于一个发达阶段,其中隧道建设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接下来小编带你领略亚洲最长隧道的独特风景线。

1.中国现有最长隧道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总长度第二的公路隧道,15分钟就可穿越秦岭。

秦岭终南山隧道位于我国西部大通道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国道上西安至柞水段,在青岔至营盘间穿越秦岭,隧道进口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石砭峪乡青岔村,出口位于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小峪街村,全长18.4公里,道路等级按高速公路,上下行双洞双车道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隧道横断面高5米、宽10.5米,双车道各宽3.75米。上、下行线两条隧道间每750米设紧急停车带一处,停车带有效长度30米,全长40米;每500米设行车横通道一处,横通道净宽4.5米,净高5.97米;每250米设人行横通道一处,断面净宽2米,净高2.5米。隧道内路面为水泥砼路面。隧道衬砌除进出口II类围岩地段及悬挂风机地段采用模筑衬砌外,洞身其余地段结合地质条件设计为复合式衬砌。隧道运营通风设三竖井分段纵向式通风。监控系统包括:交通监视和控制系统、安全系统、通讯系统、设备管理、收费、计算机控制、中央控制室七个监控系统。防火系统做到检测、报警的迅速、可靠,一般设置易识别的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多通道报警系统,通过消防设施、避难设施等进行消防救援。

终南山隧道2001年1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建设,设计工期为67个月,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大工程是“十五”期间陕西交通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横穿秦岭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频发,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隧道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米”字形公路网主骨架西康公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西安至安康高等级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与已建成的我国第一长隧道——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并行。

这一隧道是国家规划的包头-西安-重庆-北海、银川-西安-武汉两条公路西部大通道共用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隧道建成后,将使西安至柞水的公路里程缩短60公里,行车时间缩短2.5小时。

2001年,隧道试验段开始施工,2002年初全面开工,2004年12月13日——全线贯通,。工程开工后,参建单位仅用34个月就完成了36.04公里的主洞掘进任务,平均月掘进1060米。在山岭公路隧道中,其工程规模、主洞长度、主洞埋深、分段通风长度、竖井深度及直径均列全国第一位。为了打通秦岭隧道,中铁十八局集团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TBM隧道掘进机,指挥部先后输送近30名技术骨干到法国、德国、瑞典、挪威等国家学习。他们成立QC科技攻关小组,积极奖励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成绩突出的个人,累计奖励资金达5万多元。为确保隧道掘进精度,隧道洞内外控制测量全部采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贯通精度高程误差为1毫米,中线误差为12毫米,测量精度被专家称为“世界先进水平”。

秦岭隧道施工先后6次创造高产纪录、最高月掘进509米,达到了国内外特长隧道施工的新水平,相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等3项大奖和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责任公司为建设单位;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承担设计,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参加;该工程由铁一局、铁五局、铁十二局、铁十八局进行施工;由重庆中宇监理咨询公司、西安方舟监理咨询公司、山西省交通工程监理总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由铁十二局创造了钻爆法单口月掘进429.5米的国内纪录。隧道掘进的线位控制,光面爆破效果等工序的质量等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是一座世界级的超长隧道,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在设计、施工、通风、监控、防灾、防排水、运营管理等方面正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以确保隧道的建设和科学的运营管理。它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水平的提高。

该隧道的建成必将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隧道岩爆处理措施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隧道施工发生岩爆应该如何处理呢?

隧道岩爆处理措施

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施工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同时各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忌盲目作业。

4)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待二次岩爆过后,采用钢格栅支护,用Φ22mm螺纹钢与锚杆焊接成网状,然后及时进行二次喷浆支护;钻眼前并先打超前锚杆。

今天小编对隧道岩爆处理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隧道岩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猪的隧道式烫毛机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猪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那么,猪的隧道式烫毛机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生猪隧道式蒸汽烫毛机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烫毛工艺,毛猪在沥完血后,通过封闭的蒸汽隧道,在蒸汽的作用下,达到烫毛的效果,猪体在隧道中受热均匀,猪体因挂在输送线上,在烫毛过程中不相互接触,避免了刀口的交叉污染。因猪体直接用蒸汽烫毛,热损耗低,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主要技术参数:

1、烫毛时间:3~4min

2、烫毛温度:60—63℃

3、电机功率:4KW+1.5KW

4、额定电压:380VAC

5、控制电压:24VDC

6、外形尺寸:L×1040×3980mm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郭亮隧道自驾游攻略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郭亮隧道:地点:中国河南省新乡辉县沙窑乡境内。

背景:这条壮观的隧道是进入中国河南省偏远小村郭亮的少数几条通道之一。独特之处:郭亮隧道(Guoliang Tunnel)是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仅靠手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开凿而成,被马赫马萨尼称为“不仅仅是交通设施的雕刻品”。这条隧道穿越了太行山最危险的路段之一,与悬崖峭壁上用以欣赏一侧景色的“临时窗口”连成一片。隧道净空只有15英尺(约合4.5米),宽度为12英尺(约合3.7米),整条隧道全部处在悬崖边上,弯弯曲曲,司机从这里经过定会惊出一身冷汗。全球18条最奇特公路:万仙山绝壁郭亮隧道上榜。

这条公路一直是俺心中的梦想,渴望征服它……。

对了,上篇忘了讲里程了,第一站应城到神垕,路码表显示的是465公里,由于害怕泥石流,匆匆闪人,嘿嘿。设定好GPS(上面居然没有郭亮,只有沙窑乡,嘿嘿),朝着心中的梦想-------郭亮出发…………

一共260多公里的路,同时路况觉得不错的说,但是最后到达郭亮,居然花了将近七个小时,从辉县到沙窑乡就爬了两座山才到了沙窑乡,然后GPS没有路了,问了下路,就朝着郭亮前进。真是开得心惊肉跳,超级刺激!终于到达,路码表显示267.6公里。

郭亮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国际上赞誉其为“世界第八奇迹”。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关于郭亮的介绍网上很多,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废话咯,来这里的驴友很多,我碰到一对从山东东营骑自行车来的老师(70后的),一对骑摩托车从甘肃来的年轻人(80后的),最牛的还是北京的两部越野车,分别是儿子+媳妇和老爸+老妈,还是步话机联络哦,嘿嘿。

先上PP,呵呵。

今天先传这些吧,明天继续……

/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家家户户都可以住,条件参差不齐,奇怪的是价格一样,不解ing……

这个地方的风景真没得说哦,居然把老夫单反的电池拍没了,嘿嘿。闲话少说,开始上PP…………

这个就是喊泉的全景。

这位在接喊泉的水呢……

一群帅哥,美女,喊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每个人喊的不一样,最后我提议他们全部喊一样滴,于是一个MM讲,那我们就喊:“娘”吧,大家一起喊,很感动的说!于是喊泉的水终于涌了出来……

野蜂采野花…………

去喊泉不让自己开车,只能坐他们这个车,每人5块RMB,不过没有好远,大部分回来全部是走回来的,开车的小MM开得很猛!怕怕……

山间很多采风的艺术家(当然有许多未来时滴)。

这里来的人太多了,村里现在大兴土木,准备更好地迎接客人……

进入/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影视村咯,其实就是老谢在这里拍了电影,1990年深秋,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清凉寺钟声》,三上/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村拍摄外景,那时/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村既无宾馆,又没有招待所,剧组人员只能住在群众家里,群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为了让谢晋有个合适的休息处,村里安排让谢导挑选。当谢晋来到这间小屋子,推开窗户,见远山苍茫,雪花飘飘,纷纷扬扬地将窗外的青瓦染白,不禁吟诵了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就定在这儿住了。房东李章锁、申秋英夫妇拿出新缝的被褥,每天给谢导烧水煮茶。电影拍完后,谢导感谢房东,拍了几张合影,并提笔写下“太行明珠”四个大字。小屋内的木、床、桌椅和各种摆设,还保留着原样。后来,李章锁干脆将自家的院子改名为“谢晋居”,多年以来一直将谢晋导演生活、工作所用物品保持原样,作为对一代大师在/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生活、工作的怀念。

后来继《清凉寺的钟声》之后,郭达、潘长江在这里拍摄了中国版“虎口脱险”--《举起手来》,从此让/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村更加为国人所知。据说这里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6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村被誉为“中华第一影视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达,倪萍,潘长江等艺术家都曾莅临景区。中央美院、/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0088.html(广州) 美院等300多所艺术院校和摄影家协­会把万仙山(/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定为写生基地、采风基地。

这个就是/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0065.html(北京) 来的画家和他的弟子……

写生的人到处都是……

成群结队的写生的人……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炮楼……

蜿蜒的山间公路……

发现画家是个不错的职业,有银子赚,有美女陪,嘿嘿,画家不要拍我的砖呀!

玩的地方多,待上一年半载不算多的呀!

俺的车,为了拍她,起了个大早,因为那里不准停车!虽然俺的小车是国产的,才RMB5w多一点,但是跟着老夫走南闯北,上山下海,还是蛮好滴,嘿嘿。

友情提示:去/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必须经过万仙山风景区,现在在那修了一个门哦!每人60大洋!汽车进去还要10个大洋!想逃票就得去爬天梯!/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村住宿很便宜,标准间才60,不过听说到了周末价格会翻番,原因是当地的官员来度假。推荐/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1694.html(郭亮) 山庄,卫生条件可以接受,这里的服务很差的说,吃也不便宜,和神垕有天壤之别而!自驾游的朋友,尤其没有开这样路的朋友,下坡尽量不要踩刹车,麽丝档位上去的就麽丝档位下来,这样安全!同时急转弯的时间先鸣笛,尽量靠右,嘿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全中国最长的隧道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全国最长的隧道排名,你知道吗?下面就让小编我来告诉你吧。

中国最长铁路隧道变更历史(时期/名称/长度/铁路线/地点):

1890——1904 狮球岭隧道 261 台湾铁路 台湾基隆

1904——1942 兴安岭隧道 3077 东清铁路(滨州铁路)内蒙古牙克石

1942——1965 杜草隧道 3849 中东铁路(滨绥铁路) 黑龙江尚志

1965——1966 凉凤垭隧道 4270 川黔铁路 贵州桐梓

1966——1972 沙木拉达隧道 6383 成昆铁路 四川喜德

1972——1988 驿马岭隧道 7032 京原铁路 山西灵丘-河北涞源

1988——2000 大瑶山隧道 14295 京广铁路 广东坪石-乐昌

2000——2006 秦岭隧道 18460 西康铁路 陕西长安-柞水

2006——2009 乌鞘岭隧道 20060 兰新铁路 甘肃天祝-古浪

2009至今 太行山隧道 27848 石太客运专线 山西盂县

随着日渐的经历快速发展,国家的各个方面也都在完善,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

公路隧道

1、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世界最长的双洞单向公路

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南至商洛市所辖的柞水县营盘镇,是国家

规划的包头至北海、银川至武汉两条公路西部大通道共用的“咽喉工程”,

是沟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

公路网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长18.02公里,双洞总长36.04公里。

2、山西省的太古高速公路西山隧道,太古高速路的太原西山隧道,规划全

长13.7公里,建成后将是全国高速路第二长隧道,比秦岭隧道短4公里。

3、贵州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横穿雪峰山脉,为上下分离式四车道隧道,

设计于2002年,时为国内设计最长的公路隧道,现为国内贯通

的第三长、全省第一长高速公路隧道。

4、宝(鸡)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 麦积山特长隧道(原大坪里隧道),该隧道双

洞总长为24.58公里,是迄今为止我省最长、全国第四长的公路隧道,其

6330米的独头掘进长度创下了亚洲公路隧道最大独头掘进纪录。

中国铁路隧道长度排名前3

1.阳糯雪山隧道 未知 54000 成昆铁路峨米复线 四川越西-喜德/冕宁

2.高黎贡山隧道 未知 34531 大瑞铁路 云南保山-瑞丽

3.新关角隧道 双洞单线 32645 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 青海天峻-乌兰

4.平安隧道 未知 28398 成兰铁路 四川茂县

5.西秦岭隧道 双洞单线 28236 兰渝铁路 甘肃陇南武都

6.太行山隧道 双洞单线 27839(左)27848(右)石太客专 山西盂县

7.岷山隧道 未知 25047 成兰铁路 四川九寨沟

8.南吕梁山隧道 双洞单线 23440(左)23470(右)山西中南部铁路 山西蒲县-尧都/洪洞

9.中天山隧道 双洞单线 22449(左)22467(右)南疆铁路吐库二线 新疆托克逊-和硕

10.青云山隧道 双洞单线 22175(左)21843(右)永莆铁路 福建永泰-莆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7分钟车程挖13年!中国最难隧道重大突破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狂热分子,中国有数不清的超高难度项目,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比如举世闻名的川藏铁路,但也有一条鲜为人知的达鲁伊铁路,它确实是中国最难的铁路,包括中国最难的隧道之一。

大理至瑞丽铁路位于云南省。它始于大理,止于中国和缅甸的边境瑞丽。它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铁路一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总投资约260亿元,全长330公里,设计速度140公里。从大理到瑞丽通车后只需2个多小时,而目前的高速公路只需6个小时。

达鲁伊铁路需要穿过滇西的苍山、怒山和高黎贡山,并穿越怒江、澜沧江和歇尔河。这是第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铁路沿线地质地貌复杂,桥隧比高达75%。因此,尽管该项目从2008年开始,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通车。

尤其是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挖的隧道”和“中国隧道建设地质博物馆”的大竹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它穿过著名的横断山脉的南段,包括12条断层。它的最大深度为995米,总长度为14484米。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通过,但它已经10多年没有完工了。

最近,这条超级隧道的建设带来了好消息:大竹山隧道平行导洞于6月26日上午顺利竣工,为全面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大竹山隧道的主隧道还有1.8公里,预计2020年完工。

所谓平行导洞(水平导洞)是与主隧道平行的隧道,通向主隧道的施工。其主要功能是为主隧道的开挖提供地质参考。同时,通过水平导洞与主洞之间的水平通道,可以增加主洞施工的工作面,加快隧道的整体施工进度,并具有排水、出渣、通风、运输施工材料等功能。隧道建成后,还可以在应急救援、线路维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报道,大竹山隧道所在区域地质环境复杂,断层构造发育,具有地热能量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新构造运动活跃、地热水环境活跃、外部动力地质条件活跃、浅岸坡改造过程活跃等特点。需要穿越6个断裂带、5个岩溶发育段和3个褶皱构造,并穿越放射性场地监管区和低温区。地质极其复杂多变,施工极其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建筑工人一天24小时轮班工作,在26个月里只挖了156米。500多名专家一个接一个地前来咨询,但没有找到更快的方法。

自2008年开工以来,大竹山隧道涌水量约为2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的水量。此外,隧道内的高地温段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约40℃的高温和85%以上的高湿度。

根据原计划,大竹山隧道工程建设工期为5.5年,后调整为8年,后调整为13年,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到2021年才能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有多长,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怎么建的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可以说是一项大工程,中国新的地标性建筑,串联起了香港、珠海、澳门,不少人对此有不少疑问,最常见的就是港珠澳大桥有海底隧道吗?

操作方法

1

港珠澳大桥有海底隧道吗

有。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接其它桥段。

2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有多长

全长6.7公里。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全长有6.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

3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有多深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海底部分约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

4

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

所以为了给珠江口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让出通道,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这就构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5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怎么建的

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

海底隧道的开凿,主要有4种工法。

钻爆法

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用钻爆法施工时,将整个断面分部开挖至设计轮廓,并随之修筑衬砌。大陆已建和在建的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厦门海沧海底隧道均是采用矿山法施工。

沉管法

沉管法是在水底建筑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沉管隧道就是将若干个预制段分别浮运到海面(河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以此方法修建的水下隧道。香港多条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

掘进机法

掘进机法是挖掘隧道、巷道及其它地下空间的一种方法。简称TBM(tunnel boring manchine)法,是用特制的大型切削设备,将岩石剪切挤压破碎,然后,通过配套的运输设备将碎石运出。连接英国及法国的英法海峡隧道就是采用掘进机法开挖。

盾构法

盾构法(Shield Mece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日本东京湾海底隧道是采用盾构法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隧道岩爆危险性多大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岩爆可瞬间突然发生,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个月。

岩爆发生的条件:

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释放就会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岩爆的基本特点:

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今天小编对隧道岩爆危险性多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隧道岩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隧道逆向行驶怎么处罚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逆向行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车辆违章行为,不仅影响道路交通秩序,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逆向行驶是常见交通违法行为的一种,那么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是怎样的呢?我们国家对于隧道逆向行驶怎么处罚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交通违法小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根据法律这一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左侧通行则属于“逆向行驶”。多年来.汽车逆向行驶违法现象在各地屡禁不止.少数汽车驾驶人置交通安全和法律于不顾.为贪图一时方便,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左侧逆行“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不幸与灾难.而且给国家财产也带来巨大的损失。

1、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2、根据公安部第123号令,逆向行驶扣3分。

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同时,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记3分。

公安部令第123号规定,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一次记12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隧道逆向行驶要处扣3分,出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小编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介绍能让大家对了解逆向行驶的处罚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城隧道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隧道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长城隧道:明代以前,一片石是一条京--秦之间的交通要道。到了明洪武十三年,著名将领徐达奉旨修筑九门口段长城,竣工后,徐达大将军和设计师们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这条座落在长城下面山体中的暗道全长1027米。

隧道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直对点将台,一个出口为一片石战场。一个出口直通关外,洞内有29个大小岩洞,分别为号钟室、卫生间(茅房)、禁闭室 、中军室、水牢、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练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驻军室、佛室、关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后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驻扎约2000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洞内的水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清冽,可供2000余人饮用。

一0四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分兵长途奔袭夹击山海关。首先在内侧攻占九门城关,吴三桂所引多尔滚清军在关外久攻不下,抓住一名原明代守城军士,探到暗道位置,遂派奇兵由暗道外面直扑城内,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终使长途奔袭的农民军败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片石大战”,最终以清军的胜利宣告结束。长城古暗道现已被辟为旅游景点,当您参观完长城之后,再到“城中城”之称的长城隧道中浏览一番,当别有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速公路隧道内可以开远光灯吗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们的必用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近些年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伤害。这就是因为我们对安全驾驶知识了解的太少所导致而成的。我们必须多方面掌握这类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高速公路隧道可以远光灯吗?

高速公路交警部门提醒广大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沿途多山区,经常有山间隧道路段,在隧道中行车必要注意不要开启远光灯。

交警部门表示,夜晚长时间开启远光灯,会对对向以及前车造成影响,因为远光灯会使驾驶员视觉感受瞬间致盲。而在隧道中行车,

由于隧道内外的光线差较大,使驾驶员视觉受限,如果再开远光灯行驶,更容易出现危险,而且隧道内都有灯光,因此不要开远光灯,应开近光灯行驶。

这些就是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按交通规则来行驶。为了我们的安全也为了他人的安全着想,我们应该多方面掌握这类知识,例如车上远光灯有什么用?大家可以关注,上面有很多可以供我们参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走隧道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我妈妈带我去承德旅游,那是一个山区。在去风景区的路上,我们必须穿过许多隧道。我妈妈问我,“你能计算隧道的长度吗?”

我想了一会儿说,“只要你知道汽车的速度和通过隧道的时间,你就能找到隧道的长度,也就是说,距离=速度×时间”。在那之后,我默默地期待着去下一个隧道,这样我可以尽我最大的努力。

走着走着,天空突然变暗,“走进了隧道”。我在心里默默地数了180次,也就是大约180秒。三分钟后,天空放晴,“走出隧道”。这时,我问司机和主人。汽车的速度是75公里/小时,即每分钟75,000米,60 = 1250米。隧道的长度是:

3分钟×1250米/分钟=3750米

太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什么?尤帕里诺斯隧道被誉为第八大奇迹的原因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挖隧道,可以说这是古代人最为艰难的工程项目之一了,因为这里需要掌握的技术太多,包括了建筑学、大地测量学、水力学和地质学在内的多个复杂领域科学知识,因此这也成为了考古学家们眼中的热门研究课题。希腊萨摩斯岛上的尤帕里诺斯隧道(Tunnelof Eupalinos)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中不乏有考古学家将其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尤帕里诺斯隧道建于公元前6世纪,隧道直径2米,长度达900米以上,由希罗多德首次披露(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著成《历史》一书,这部经典之作也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工程学里程碑,因为它是已知最早的几条由人类从山体两端手工挖掘的隧道,那些古代人类只用镐、凿子和锤子,依靠简单的几何学和三角学定律,在一座200多米高、两端距离将近半公里的小山下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壮举。

据记载,这条隧道是在希腊工程师梅加拉·尤帕里诺斯(Eupalinos ofMegara)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水利工程师。挖掘这条隧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萨默斯(Samos)古城提供淡水,因为萨默斯古城之中对于淡水的需求量已经超出了其范围内水井和蓄水池的储量,因此聪明的希腊工程师们决定在附近的卡斯特罗山(MountKastro)下修建一条隧道,将山的另一侧淡水引入到古城。

这条隧道是从两端开始挖掘的,并在卡斯特罗山的最高点以下交汇。为了确保两端能够顺利对接,尤帕里诺斯设计了两条竖井,以一定角度朝交汇点挖掘。这样,尤帕里诺斯只需要确保竖井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可。只要两侧的挖掘队保持水平,这两个竖井最终就会相遇。

不过,尤帕里诺斯意识到,如果两支挖掘队不能第一时间相遇的话,那将是灾难性的。所以他在会合点附近用锯齿形的方式开挖竖井。有学者认为,隧道穿越坚硬岩石的曲折路径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一系列错误和修正的结果。

在整个挖掘过程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由于两支队伍的距离足够近,因此他们可以听到对方敲击岩石的声音,他们利用这个发现得以继续挖掘。然而,就在会合点附近的急转弯证明了这一理论,其精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会合点的垂直偏移只有60厘米。正如有些考古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尤帕里诺斯隧道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当隧道被挖掘时,希腊人没有像罗盘以及一些工程项目之中所用到的常规测量设备,他们能使用的只有数学知识。

然而,在东耶路撒冷的西罗亚隧道(Siloamtunnel),要比尤帕里诺斯隧道至少早一百年。它也是从两头开挖的,但要比尤帕里诺斯隧道短得多,只有533米。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94年建成的海峡隧道,即使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海峡隧道也没能正好在中间,当英国和法国的隧道施工队在英吉利海峡之下相遇时,两个竖井错位了3.5米。相比之下,尤帕里诺斯隧道是如何做到如此计算精准的仍然还是个迷。欢迎评论区留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隧道突水的治理原则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基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建设施工业的市场迅猛发展。隧道工程建设作为基建建设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可以促进现代隧道施工技术的有效开展。

隧道突水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隧道突水的治理一般遵循“以疏为主、堵排结合”的原则。如果在地下水较大的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破碎带等地段,为了很好地达到堵水、防水的目的,在分析各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的危害程度,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由于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处理方法也随之改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地质和灾害发生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与财产的损失。注浆加固、封堵、充填封闭、疏导、跨越等是通常情况下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对于灾害的处理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相适应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

针对施工过程中岩溶孔洞、岩溶裂隙、岩溶突水灾害的突发情况,应对大型溶洞进行地质雷达或地震反射的超前探测,并且使用红外线仪器探测进行岩溶水的探测,以便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今天小编对隧道突水的治理原则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矿井突水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郭亮洞郭亮隧道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新乡辉县市万仙山风景区的郭亮洞,建于1972年。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穷困隔绝的生活处境,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由13名青年农民硬是用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出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这就是号称“太行隧道之父”的南太行山第一个绝壁长廊-郭亮洞。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也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帮助清理石渣,送水送饭。村民用掉12吨钢钎,打烂了4000把铁锤。历时五年,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为改变郭亮人民的生活条件开辟了一条通途大道。郭亮洞开凿的困难之大、条件之苦、各项指标之“最”前所未有,为此万仙山风景区决定申报郭亮洞为世界吉尼斯纪录。万仙山景区负责人表示,目前世界吉尼斯总部已经接受了郭亮洞项目的申报,将派专家进一步进行实地考察、审核、认证。据了解,景区旅游资源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在河南省尚属首例。

郭亮隧道又名万仙山绝壁长廊或郭亮洞,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区的太行山万仙山风景区,是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仅靠手工开凿而成。

郭亮洞高度仅有15英尺(约合4.5米),宽度为12英尺(约合3.7米),整条隧道都在悬崖边上,弯弯曲曲。短短1300米的隧道开有30多个“窗户”,从“窗户”往外看可以欣赏到太行山的壮丽景色,还有令人晕眩的万丈深渊,而隧道的终点是大批中外游客和影视艺术家们喜爱的地方,它就是太行明珠———郭亮。

地址:中国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西北50公里左右

类型:地质地貌山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万仙山(万仙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隧道是哪条吗?

高昂代价

修建这条青函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

由于工程极其复杂,施工条件又非常差,自隧道动工以来,已有33名工人丧生,1,300人伤残。隧道两度被海水淹没,第一次发生在1969年,海水将岩缝冲大,每分钟涌入11吨,水在斜井里上升了150米。工人们花了近5个月时间将积水抽出,后来在整个隧道周围灌上一层厚达4.5米的水泥浆,并用钢板把岩缝堵住。

1976年,海水再次以每分钟70吨的流量冲入供应隧道,工人们又足足奋斗了5个月才控制住这次水害,共死亡20余名工人,仅后一次水害的影响,整个工程至少被推迟了两年。

世界上最长的隧道——青函隧道

青函海底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挖通的一条的海底隧道。

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导坑道终于打通了。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

瑞士联邦铁路局2016年12月11日宣布,圣哥达基线隧道于当天(11日)正式启动客运列车商业运营服务。圣哥达隧道已超越全长53.9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Seikan tunnel),成为世界最长的火车隧道。

安全装置

为确保列车的准时、高速、安全运行,在函馆设指令中心,对列车的运行实施监控,还在隧道内建有两座避难车站和8个热感应点,装有火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地震早期探测系统、漏水探测器等设备。一旦发生危险,列车可迅速就近驶入避难车站,乘客可通过两侧能收容上千人的避难所或倾斜坑道脱离险境。

简介

青函海底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

隧道横越津轻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青函海底隧道1964年动工,1987年建成,前后用了23年时间。

青函隧道由3条隧道组成。主隧道全长53.9公里,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主坑道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

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这两条坑道高4米、宽5米,均处在海底。漏到隧道的海水会被引到先导坑道的水槽,然后再用高压泵排出地面。作业坑道则用作列车修理和轨道维修的场所。

建筑结构

青函隧道的工期长达24年,共耗资6890亿日元。隧道海底段长23.30公里。

最大水深140米,最小覆盖层厚100米,采用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法施工,以便提前探明地质情况并作通风、排水和出渣之用。平行导坑与正洞的中线间距30米,两者之间每隔600米用横向通道连接。陆上部分本州端长13.55公里,北海道端长17公里,各设3座斜井和1座竖井,由斜井底部开挖位于正洞与平行导坑下方居中的超前导坑。海底复杂的地质断层和软岩构造,曾出现多次严重渗水事故,其中一次仅排水就用150多天。为此,创造了防止隧道漏水等先进技术。

施工特点

海底隧道的开凿,使用巨型掘岩钻机,从两端同时掘进。掘岩机的铲头坚硬而锋利,无坚不摧。钻孔直径与隧道设计直径相当,每掘进数十厘米,立即加工隧道内壁,一气呵成。为保证两端掘进走向的正确,采用激光导向。在海底地质复杂,无法这样掘进的情况下,就采用预制钢筋水泥隧道,沉埋固定在海底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迷情于集集绿色隧道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公路,是交通工具以及行人可以通过的公用道路,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公路,细细欣赏,会发现这些公路也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美。现在就让城市文化带你一起来欣赏一下全球十大最美公路中的集集绿色隧道吧。

集集镇位于台湾省南投县西部,总面积为49.7268平方公里,经纬度是东经120.47度,北纬23.49度。该镇北邻中寮乡,西邻名间乡,东邻水里乡,南接竹山镇、鹿谷乡。

集集镇以铁道观光小镇闻名,本地亦为九二一地震(又名集集地震)震央所在。

绿色隧道是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的一段省道,因道路两旁的老樟树绿荫蔽天,形成绿意盎然犹如隧道的景观而得名。据说这段省道始建于日治时期的1931年,连接浊水、集集隘寮及二水,道路两旁的樟树由地方民众种植及保育,至今已六十余年,老樟树绿荫蔽天,枝叶茂密,左右交织成拱形,蔚为壮观,形成一绿意盎然犹如隧道之景观。

每当第一缕朝阳透过树叶缝隙,洒落大地一片金粉之时,绿色隧道便开始吹奏起它一天的迎宾序曲。从清晨的鸟语巧啭、蝉声嘹亮,到夜静时的蛙声一片,在这条绿色的隧道中,您可以抛开平日里沉重的工作包袱,置身绿意,享受大自然随兴而演奏的音乐盛会。

时而蜿蜒,时而笔直的绿色隧道,给予每位初来到此的游客一种舒适的感受,道路两旁的停车场及木造凉亭,常成为游客们驻足休息、猎取绿色精灵的最佳地点。而在道路上拍摄婚纱照片的新人或一旁深情相拥的情人,也为这条清新的公路装点了些许浪漫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隧道突水突泥防治措施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从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原因来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在开挖支护、涌出物处理、超前预报及注浆处理质量等方面进行加强。

1)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在开挖支护时,应遵循“缩短开挖、减弱爆破、加强支护、增加量测频率”的指导原则,严格控制现场开挖进尺。a.缩短开挖、减弱爆破;b.加强支护;c.增加量测频率,如果围岩变化较大,应及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方案。

2)在发生小型突水突泥灾害后,进行涌出物处理时,应遵循先完善处理方案后清理的原则,发生灾害项目部应及时成立灾害处理指导小组,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在评估可行后进行下一步清淤工作。

3)重点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对于复杂不良地质,应该进行多类型超前预报相结合的方法,一般采用的超前预报方法有综合物探超前探测法、水平钻孔超前探测法、洞内综合地质法、围岩大变形与膨胀性预测预报法。

4)加强注浆质量。注浆是目前处理溶腔特别是断层、富水裂隙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通过注浆,达到堵水和加固地层的目的,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目前注浆采用信息化注浆新技术和帷幕注浆。

今天小编对隧道突水突泥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矿井突水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相关内容

1.应急措施

a)隧道施工期间,各工班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工作情况及有关事故情况及安全问题向接班人详细交接并记录。

b)项目部领导及突水突泥领导小组要经常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必要时停工整顿,直至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c)认真贯彻落实隧道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d)现场按要求备足抢险救灾的物资。

e)通讯联系渠道保持全天候、无死角畅通。

2.抢险方案

a)施工现场发生突水突泥施工人员疏散预案

b)根据有可能发生险情时,人员提前撤离施工现场,现场要有专职安全员负责指挥,使人员和机械有秩序的撤出施工现场。在隧道口附近根据现场情况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部位进行紧急防护,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

c)抢险队利用储存的物资和抽水设施将水抽出或将泥浆引排,根据需要改变其流向,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财产安全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将水和泥浆引排至不同的排泄点,避免过于集中。

e)如突水突泥流量及压力太大或其它无法抗拒的情况发生时,施工人员和抢险人员可撤出事故现场,保证自身安全。

今天小编对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预防隧道突泥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