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地球粉底液小红书(合集20篇)

浏览

5679

文章

1000

篇1:从地球型的行星直到整个可见宇宙

全文共 7133 字

+ 加入清单

其次,我们也许会怀疑,哈勃的发现似乎意味着所有的遥远天体均在远

① 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区——译者离我们而去。为什么是“我们”呢?要是我们对科学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一定知道哥白尼(Copernicus)证明了地球并不位于宇宙的中心。肯定地说,要是我们认为一切都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岂非又把自己恢复到了无垠宇宙之中心位置上了吗?但是,情况并非如此。膨胀的宇宙并不象源于空间中某一点的一场爆炸。并不存在宇宙向其中膨胀的任何固定的背景空间。宇宙包容了客观存在的全部空间!

设想空间有如一块弹性膜,而不是一块平的桌面。在这个具有韧性的空间上,物质之存在与运动造成了这块弹性膜的凹陷与弯曲。我们的字宙的弯曲空间,有如某个 4 维球上的 3 维表面。我们无法直观地看透这一点。设想我们的宇宙是一块只有 2 个空间维度的“平地”。这时,它就好像是某个不难描绘的 3 维球的表面。现在再设想这个 3 维球可以变大——如我们在下面描绘的膨胀气球。该气球的表面变大了,它是一个正在膨胀的 2 维宇宙。如果我们在它上面标出两个点,那么随着气球的膨胀,这两个点就会彼此朝后远退。现在在这个气球的整个表面作出许许多多的标记,并再次将它吹胀起来。这时,无论你停留在哪个标记上,你都将发现其他所有的标记仿佛都随着气球的膨胀而离你远去,当你观察其他标记的退行时,你将会看到某种哈勃膨胀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该气球的表面代表了空间,但是气球膨胀的“中心”却根本不在那个表面上。在这个气球的表面上并不存在膨胀的中心,也不存在任何边缘。你不可能掉出宇宙的边缘:宇宙不是膨胀到任何东西里面去。它就是存在着的一切。

至此,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目睹的这种宇宙膨胀,是否会无限地继续下去。如果我们朝空中扔一块石头,那么由于地球引力的拉曳,它将会落回地面。我们扔得越使劲,就是把越多的能量给了这块运动着的石头,这块石头在就会上升得越高。现在我们知道,如果以超过每秒 11 公里的速度发射一枚导弹,那么它就可以彻底摆脱地球重力的拉曳。这就是火箭的临界发射速度。空间科学家们称它为地球的“逃逸速度”。

类似的考虑适用于任何受重力拉曳而迟滞减速的爆发或膨胀着的物质系统。如果往外运动的能量超过往内的引力拉曳产生的能量,那么它就将超过其逃逸速度而一直保持膨胀。但是,如果重力在该系统各部分之间所施加的拉曳作用超过了往外运动的力量,那么膨胀中的物体最终将会重新回聚到一起,恰如前述的石块与地球之所为。正在膨胀的种种宇宙①亦皆如此(见图 2· 4)。在它们膨胀之初也有一个临界“发射”速度。如果它们膨胀得比这更快,那么宇宙中全部物质的引力拉曳将永远也不能制止这一膨胀,宇宙将保持永远膨胀下去。另一方面,如果“发射”速度小于该临界值,那么到头来膨胀将会停止并转为收缩,直至收缩到尺度为零而告终——与其开初时的状态全然相同。介乎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我称之为“英国式折衷宇宙”的情况,它正好具有临界发射速度,即能使其保持永远膨胀下去的最小速度值。关于我们的宇宙,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就是它目前正以极其接近于这种临界状态的方式膨胀着。事实上,我们还无法肯定地说出我们的宇宙处于这种临界状态的哪一边。我们不知道应该对我们的宇宙作出何种长期预报。

事实上,宇宙学家们认为,我们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这一事实,乃是我

①    “宇宙”原文用复数 universes,意谓理论上可能存在的、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彼此互异的各种宇宙——译者们这个宇宙的一项特殊性质,对于它,人们应该作出解释。这种情况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如果它不是精确地以临界“发射”速度肇始的话,那么随着宇宙的膨胀和成长,它就会离开该临界状态越来越远。这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大约 150 亿年,却依然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以至于我们无法说出它究竟处于分水岭的哪一边。为了经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仍然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宇宙的“发射”速度仿佛已经作过这样的“选择”:它与临界速度的差异不超过 1036(1 后面跟着 36 个 0)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往后我行将会看到,人们对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可能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作的研究,为这种似乎极不可能的事态提供了某种可能的解释。但是在这里,我们将局限于了解为什么任何一个有人的宇宙在膨胀上百亿年之后,必须仍然非常接近于那种临界状态。

如果宇宙开始膨胀的速度远大于临界速度,那么重力就永远不能将局部的物质岛拉曳到一起,以形成星系和恒星。恒星的形成乃是宇宙演化中至关紧要的一步。恒星是聚集在一起的大堆物质,在其中心部分产生的压力大得足以启动自发的核反应。在恒星一生的历程中——我们的太阳正处在这一历程的中途,有一个漫长的稳定时期,在整个这一阶段中,恒星内部的氢燃烧而生成氦。但是在它们一生的最后阶段,恒星遇到了某种核能危机。它们经受某种快速变化的爆发阶段,在此期间氦燃烧而形成碳、氮、氧、硅、磷,以及一切在生物化学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的其他元素。当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时,这些元素被洒入太空,并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融入各种物质颗粒、行星、以及人体中去。恒星是种种复杂事物和生命赖以存在的一切化学元素的源泉。我们人体中的每一个碳原子核皆起源于恒星中。

这样,我们就看到,膨胀速度远大于临界状态的宇宙将永远不会产生恒星,从而也永远不能产生为造就像人类那样复杂的“活”物、或者以硅为基础的计算机所需的构件。类似地,如果一个宇宙以较临界速度慢得多的速度开始膨胀,那么在积累足够的时间以供恒星形成、爆发、并创造出生命物质的部件之前,它的膨胀就将逆转为收缩。这就再次留下了一个不能产生生命的宇宙。

于是,我们就得到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只有那些历经了数十上百亿年之后其膨胀依然十分接近临界状态的宇宙,才能产生出必要的“部件”,以供拼成足以被称为“观测者”的复杂结构。我们不应为发现自己的宇宙膨胀竟是如此接近于临界状态而惊奇。我们不能存在于任何其他种类的宇宙中(见图 2.5)。

现代宇宙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在地球及其附近确立的物理学定律,或利用从这些局部成立的定律合乎逻辑地作出的推论,根据今天所得到的证据,详细地重现宇宙过去的历史。当然,我们在时间上回溯得越久远,宇宙环境就变得越极端,我们或许需要作出的外推与那些能在实验室中检验的物理学定律也就偏离得越远。事实上,这种情形往往会带来不少好处。如果一个人有独立的天文证据表明,我们重现的历史中有某一特定的部分正确无误,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考察这些假说对于天文观测会有什么后果,而用上述证据来检验有关物质在高密和高温下的行为的理论,或是检验存在着尚未探测到的物质新基本粒子之可能性。如果存在某种新型的基本粒子就会使宇宙早期阶段的膨胀大为改观,以至于今日不可能存在任何恒星和星系,那么我们就不必花费巨额资金用粒子加速器来做庞大的实验,即可径直排除存在那种粒子之可能。

我们关于膨胀宇宙图景的发展、及对其既往史之重现进展非常缓慢。在 20 世纪 30 年代,比利时牧师兼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George Lemaltre)在此事的起步阶段起了带头作用。他的“原始原子”理论乃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大爆炸”理论的鼻祖。 40 年代后期,一位移居美国的俄国人乔治·盖莫夫(George Gamov )与他的两位年轻研究生拉尔夫·阿尔弗( Ralph Alpher)和罗伯特·赫尔曼(Robert Herman)一起,又迈出了最重要的几步。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已知的物理理论用于勾画宇宙早期阶段状况的可能性。他们认识到了关键之所在。如果宇宙肇始于遥远过去的某种既热且密的状态,那就应该留下某种从这个爆发式的开端洒落的辐射。更具体地说,他们认识到,过去应该存在着某个时候,其时宇宙的年龄仅为几分钟,它热得足以使每个地方都发生核反应。后来,更加详细得多的预言和观测结果应该说已经证实了这些重要的见地。

1948 年,阿尔弗和赫尔曼预言,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如今它所具有的温度约为绝对零度以上 5℃,或者说 5 开(绝对零度等于摄氏零下 273 度,即—273℃)。但是他们的预言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被埋没在浩瀚的物理学文献之中。另外几位科学家考虑了一个热的膨胀宇宙之起源问题,但是他们谁也不知道阿尔弗和赫尔曼的论文。理由是很明白的。当时的通讯、交流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在 40 年代和 50 年代,在大多数物理学家看来,再现宇宙早期史的细节并不是一种非常严肃的科学活动。但是多年以后,即 1965 年,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两位无线电工程师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却十分意外地发现了这种宇宙辐射场,当时他们正在为跟踪第一颗“回声号”(Echo)卫星而校准一具很灵敏的无线电天线。与此同时,在附近的普林斯顿大学,由罗伯特·迪克(Robert Dicke)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已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阿尔弗和赫尔曼早先作过的预言,并着手设计一台探测器以供搜索大爆炸的残留辐射。他们听说了贝尔实验室这台接收器中存在着无法阐明的噪声,并立即将它解释为源自大爆炸的残余辐射。它相当于在电磁波谱的微波部分波长为 7. 35 厘米的某种无线电波信号;如果假设它是热辐射,那么它所具有的能量就相应于 2. 7K 的温度——这与阿尔弗和赫尔曼富于灵感的估计非常接近。它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作为其预言与发现始末的一项追记,我们应当提及:1983 年,人们开始获悉前苏联无线电物理学家什茂诺夫(Shmaonov)也许早在 1957 年就已发现了这种辐射,并用俄文公布了这一事实。什茂诺失建造了一具对微波信号敏感的天线,并报道探测到了某种在天空中各个方向上均匀的信号,与之相当的辐射所具有的温度介乎 1K 和 7K 之间。当时无论是他本人或是其他任何人都不清楚这项发现的重要性。事实上,什茂诺夫直到 1983 年才闻知大爆炸的预言以及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而这已经是后两人因 18 年前作出他们那项卓越的发现而荣获诺贝尔奖之后 5 年的事情了。

这项发现是人们开始认真地研究大爆炸模型的一种信号。渐渐地,人们对宇宙微波作了更多的观测,这些观测揭示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其他性质。这种辐射在所有的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强度,精度至少高达千分之一。而且,人们在不同频率上测量了它的强度,开始揭示出其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方式(即它的“谱”)具有纯热的特征。这样的辐射称为“黑体”辐射。不幸的是,地球大气中的分子对于辐射的吸收和发射阻碍了天文学家去证实整个背景辐射谱确为热辐射谱。人们仍然怀疑,它或许是由宇宙开始膨胀之后很久发生的种种剧烈事件产生的,而并非产生于大约 150 亿年以前的膨胀之始。只有在地球大气外观测这种辐射才能消除这些疑虑,而这正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于 1989 年开始从空间测量整个背景辐射谱的第一项巨大成就(见图 2.6)。那是人们在自然界中所曾见到的最完美的黑体谱,它非常引人注目地确认了宇宙过去曾比今天要热成千上万度①。因为只有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宇宙中的辐射才有可能呈黑体形式而达到如此高的精度。

人们利用高空飞行的 U2 型飞机进行了另一项关键性的实验,以证实背景辐射并非近期起源于宇宙中邻近我们的部分。这些早先的间谍飞机机身极小、冀展却很大,这使它们成了非常适合于进行天文观测的稳定平台。这时,它们是朝上测天而不再是往下观地了!它们探测到天空各处的辐射强度具有某种系统的变化。倘若这种辐射起源于遥远的过去,那么出现这种变化便在意料之中。如果这种辐射形成了某种均匀膨胀的“海洋”——它生成于宇宙的早期,那么我们就将是在这海洋中航行。地球环绕太阳运动,太阳环绕银河系中心②运动,银河系又在本星系群中运动,如此等等;这一系列的运动意味着我们正沿着某个方向在背景辐射中穿行。当我们沿此方向观看时,辐射强度将显得最强,在与之相差 180°的方向上辐射强度则显得最弱;在这两者之间,辐射强度应随角度而呈某种富有特征的余弦变化(见图 2·8)。这很像在暴雨中奔跑。你的胸前湿得最厉害,背后则湿得最少。这里,在我们运动的方向上被扫过的是微波。正如预期的那样,观测揭示了某种完美的“余弦式”变化。

接着,几项不同的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它又被称为“天空大余弦”(The Great Cosine in the Sky)。它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以及包含我们寓居其中的本星系团在内的那个区域,都正相对于宇宙微波海而运动。因此,背景辐射不可能是局部区域产生的,因为不然的话,它就会和我们一块儿运动,这样我们就不会看到其强度与温度的余弦变化了。

我们穿越来自大爆炸的背景辐射而运动,并不是造成其强度随方向稍有变化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倘若宇宙在不同的方向上正以稍稍不同的速率膨胀,那么在膨胀得较快的方向上,辐射就将较弱较冷。类似地,如果在某些方向上存在着某些物质特别集中或特别匮乏的区域,那么这也将使我们从这些方向上接收到的辐射强度发生变化。发射 COBE 卫星的动机就是搜索这些变化;1992 年,这些变化之发现成了世界各国报纸的头条新闻。

当我们考察来自天空中不同方向的背景辐射强度时,我们就获悉了有关宇宙结构的大量引人注目的事情。我们发现,它正在所有的方向上以相同的速率膨胀,其精度优于千分之一。我们说这种膨胀近似地是“各向同性的” ——也就是说,在每个方向上都相同。如果有人从某个“宇宙博览馆”中随机地挑选有可能存在的宇宙,那就会有无数个在某些方向上远比其他方向膨

①    “成千上万度”,原文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grees,仅具象征意义,故不宜直译为“数十万度”之类的具体数量——译者

② 原文为 Milkyway,直译作“银河”或意译作“银河系”均不确,故据实际情况译为“银河系中心”——译者胀得更快的宇宙品种,或者是以很高的速度旋转、或者甚至是在某些方向上收缩而同时又在其他方向上膨胀着的宇宙变种。我们的宇宙确实很特殊。它似乎处于某种安排得极为妥善的状态之下:在所有的方向上膨胀都以相同的速度进行下去,其精度非常之高。这就好像你回到家里发现所有孩子的卧室都极其整洁——一种非常不容易遇到的事情。这一定是施加了某种外界的影响。同样地,对于宇宙引人注目的各向同性而言,也必定存在着某种解释。

宇宙学家们长期以来都把宇宙膨胀之各向同性视为必须予以阐释的一大疑谜。为此所采用的某些方法可以说明在该领域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为阐明这种各向同性而寻求的解释的类型。最后,寻找这些解释又会把我们带回到宇宙本身的起源问题上去。

宇宙学家们在寻找这些解释时,构造了各种可能的宇宙史,它们能够说明已知的事实,并为尚未说明的性质提供解说。利用某一种假设,能对尚未说明的性质解释得越多,工作就做得越好。宇宙学家们最感兴趣的是这样的假设:它既能解释有关宇宙的令人困惑的特征,又能预言某些尚未探测到的宇宙新属性。搜索这种预期的特征,就可以凭藉观测来检验原先的假设,这恰如利用实验室中的实验来检验其他科学理论的预言。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保证自己的仪器灵敏得足以进行我们想要的一切观测。由于这种现实的局限性,对于许多理论作出的预言,我们尚无法用观测来检验。确实,正是此类预言往往支配着未来将会发展何种新型的天文台或人造卫星。

可以采取的第一条途径是说宇宙就是各向同性地开始膨胀的。宇宙目前的状态只不过是其特殊的起始条件的某种反映。事情现在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当初如彼。实际上,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它什么也没有解释,也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新东西。当然,它也可能是对的。倘若果真如此,我们也许就可以指望,存在着某种更深刻的“原理”,它使宇宙必然(或者至少是以压倒优势的可能性)肇始于某种各向同性膨胀的状态之中。这一原理也许在较为局部的范围内还有着其他应用,据此便可以揭示其自身之存在。其令人不悦之处则在于,它把解释宇宙现状的重担完全置于未知的(而且也许是不可知的)宇宙起始状态之上。

第二条途径是将事物的现状考虑为在宇宙中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结果。这样的话,也许无论宇宙的初始状态是多么地不规则,在历经数十亿、上百亿年之后,所有的不规则性均已刷尽,留下的则是某种各向同性的膨胀。这种做法有一个优点,即激励人们拟定某种确切的研究计划,以期发现它是否可能真的正确无误。是否存在这样的物理过程:它能够抹平膨胀中的非均匀性?“抹平”的过程历时多久?时至今日,它们能否摆脱所有的不规则性,抑或只是消除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不仅如此,这种做法还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特点:它使我们对宇宙现状作出的假设尽可能少依赖于我们对未知的宇宙初始状态之了解。我们很乐于能够这么说:无论宇宙是如何开端的,在它的早期历史上必不可免地会发生一些物理过程,后者确保了宇宙在膨胀 150 亿年之后,看起来差不多就应该像它今天的那种模样。

这第二种哲学虽然听起来极富吸引力,但也有一个弱点。如果我们真能证明宇宙之现状确实与其起始时的条件无关,那么我们现在观测宇宙的结构也就不能告诉我们有关那些起始条件的任何情况了。因为这样的话,宇宙的现状便可与任何起始状态相容。但是,与此相反,如果宇宙目前的结构——其膨胀之各向同性、或是由星系成团性展示的结构图案——部分地反映了宇宙开初的方式,那么就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通过我们今天对于宇宙的观测,或许便能断定有关宇宙初始状态的某些情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在宇宙中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宇宙中”这一章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我们可以用1、2、3、4这些数字加以归纳,帮助记忆。

(一)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3.八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是金星。

4.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二)

1.在各种天体之中两种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是:自转和公转。

3.地球自转的两种周期是:恒星日和太阳日。

4.太阳物质组成的两种主要成分是:氢和氮。

5.太阳活动有两个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6.物体水平运动的两种偏向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7.两个重要的平面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

(三)

1.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的三个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和仙后座。

2.天顶附近的三个星座:天琴座、天鹅座、天鹰座。

3.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三种影响:对地球的电离层、对地球磁场和许多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影响。

5.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三个特征: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6.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三大类: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7.地球公转的三个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8.三种不同的季节划分:天文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和气候统计工作中的四季。

(四)

1.四级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四个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对地球形状产生影响;天体产生周日视运动,使得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3.二分二至四个日期: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冬至日(12月22日)。

4.通常星空图上的四个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5.通常看地图上的四个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台风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地球内部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暴风云可以给我们意想不到的一丝光亮: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隐藏在我们地球内部的未知。

大多数人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震中的传播方式来了解地球内部。这些“体波”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P波和S波。

这些波首先以巨大的弧线穿过地球,然后返回地球表面,地质学家可以探测和测量。当它们遇到地球化学或物理结构中的重要界面时,例如地核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它们会反射、折射,甚至直接停在它们的轨道上。

这意味着研究和分析地震后P波和S波的分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日本东北大学的基瓦姆·西田说:“目前,这种方法只有一个问题。在地震少的地区和远离构造板块边缘的地区,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在这方面,海洋风暴可以帮助我们。在风暴期间,大气压力会迅速下降,形成巨大的波动,波动幅度大到足以让一小部分能量直接穿过海床,从而形成微弱的P波和S波,就像小地震一样。

地理学家以前曾用这种方法探测过纵波的产生。最近,日本东北大学的西田和他的同事高木良田首次检测到一个较弱的S波。

2014年12月,格陵兰岛附近的北大西洋出现了一场异常强烈的风暴,名为“爆炸性气旋”。他们专注于这场强大的风暴,正如他们所料,他们在日本的地震检波器网络探测到了风暴产生的纵波,也探测到了横波的信号。

研究人员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信号,是因为他们的探测网络中包含了大量的地震检波器——200个——位于日本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叫做“出国”。西田说:“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检测点的密度。”

高分辨率

通过记录爆炸气旋产生的P波和S波,我们有机会产生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大西洋风暴系统正下方的地球结构。这将有助于西田和高木更准确地计算上地幔和下地幔边界区域的深度。

这类工作有望帮助人类最终揭开某些重要边界层波动的神秘面纱,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幔对流和地壳板块运动——尽管西田强调这目前只是一个推论。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Peter Gerstoft说,从风暴的微弱冲击波中生成图像是可能的。“获得P波和S波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他说。“因为横波的波长比纵波短,垂直范围也小,所以地球内部结构的横向变化更有可能产生图像。”

西田说,“强烈的爆炸性气旋发生的频率低于地震——但与地震不同,爆炸性气旋可以发生在海洋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生成地球内部图像方面发挥补充作用。”

他补充说,包括日本和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安装和使用密集的地震检波器网络来探测弱波,例如风暴中产生的波。

Gerstoft指出,科学家们已经在寻找利用环境地震噪音来构建更好的地球结果图像的方法,例如,海浪甚至大型卡车都会导致地球摇晃。格斯托夫特说:“地球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更多的数据。”

蝌蚪工作人员由新闻学家、翻译家ES 2076669825编译,经授权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风暴会毁灭地球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发生的持续时间短暂、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主要通过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三种形式释放。太阳爆发活动喷射的物质和能量到达近地空间后,可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地球空间环境强烈扰动,从而影响人类活动。那么,太阳风暴毁灭地球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太阳风暴只是空间天气灾难的一种,但是不足以毁灭地球。超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概率很低。太阳活动每11年就会进入活跃阶段,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太阳黑子数量较为完整的记录积累了24个周期。至于会不会出现‘超强太阳风暴’,仍然无法可靠的预报;即使到了太阳周极大年,还要看相关太阳活动是不是对地影响有效,在每个太阳活动周期间内都会发生数十次强太阳风暴,多数没有直接撞击到地球而已,超级太阳风暴更属于低概率事件。

太阳风暴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有一些统计研究指出,太阳风暴与一些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理尚无科学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地球拥有磁场和稠密大气层的双重保护,地球上的环境要远远优于太空环境,各种有害射线和高能辐射都被阻挡在地球的大气层以外。太阳风暴应该不会对人类健康形成直接严重的影响。

今天小编对太阳风暴会毁灭地球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行星是否会撞击地球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对别的星球是否撞击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一事怀有深深的忧虑,直到现在,这种忧虑仍没有完全消除。

1968年初,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巴特拉教授预言,1968年6月15日伊卡鲁斯小行星稍许偏离轨道就会进入地球,它将会以每秒9公里的速度把大城市撞得粉碎。美国加州大学的理杰逊博士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其可能性是很大的。他们计算,如果伊卡鲁斯行星与地球相撞,它可以在陆地上造成直径为1000公里的大坑穴;如果掉在海中,造成的海浪将高达600米,数千个城市和村镇被淹没;即使它掠过地面,所造成的损失也不亚于一次大地震或龙卷风的灾害,甚至会引起火山爆发。这一预言震惊了全世界并引起了世人的极大恐慌。

但前苏联科学家指出,此计算有误,相撞的可能性为零。果然,1968年6月15日,伊卡鲁斯与地球“擦肩而过”。

1978年,一位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表明,“地理小行星”于1995年将与地球相撞。但中国天文学家的计算表明,1995年“地理小行星”距地球有四五百万公里之遥,大可不必担心。后来证明果真如此。

科学研究表明,太阳系中,小行星有5200颗,多数在木星和火星间穿行,其中有200余颗可能会进入地球轨道。此外,还有一些彗星接近地球,这些天体称作近地类天体。计算表明,直径为1.5公里的小行星进入大气层的机会约30年一次,而直径为9米的小行星击中地球,破坏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而直径为1.5公里的小行星击中地球,破坏力相当于10万颗百万吨级炸弹的威力。

然而,迄今为止,人类还未曾目睹过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那么,小行星真的会撞击地球吗?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们如何在自己凉快的同时,也给地球降降温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图:GETTY IMAGES

没有空调,夏天尤其难熬。但是这项造福全人类的技术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是否加剧了气候变化?这可以通过调节空调的效率设计来避免吗?

气候学家说整个世界的温度正在上升。在17个最高气温记录中,有16个发生在2001年以后。然而,今年只是2018年。

难怪人们对空调系统的需求激增。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从现在到2050年,空调系统消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两倍。

这意味着到2050年,全球空调系统将消耗美国、欧盟和日本目前的发电总量。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设计更高效的空调系统。

例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系统,可以利用尖端材料和“纳米光子学”技术给建筑物降温

这是一种超薄且高反射性的材料,它能从建筑物“发射”红外辐射,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热”,直接穿过大气层进入太空。同时,它可以反射阳光加热建筑。一般来说,建筑物内所有生物发出的红外线热量和外部阳光会导致室内温度上升。

屋顶天空冷却系统测试图:AASWATH RAMAN

在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材料可以冷却流经材料面板下管道的水。平均来说,水温会比室外温度低几度,室外温度可以用来给建筑物降温。

重要的是,这种冷却技术不需要电力。

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一个项目来将这项技术商业化。

佛罗里达中央大学太阳能中心的丹尼·帕克说:“空调系统的数量在未来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这并不奇怪。”

丹尼·帕克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寻找使空调、制冷和供暖系统更加高效的方法。

例如,在2016年,他们发现通过蒸发水进行冷却的设备可以安装在传统的空调系统上,并向房间输送低温空气。

在印度新德里,最高温度可达50℃,空调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图:环保局

这意味着传统空调不需要努力降低进入房间的空气温度。丹尼·帕克和他的团队相信这样的系统可以帮助欧洲提高30%到50%的冷却效率。

三星此前也发布了一款新型“无风空调”它将使室内空气在短时间内均匀而温和地迅速冷却下来。一旦达到预设温度,系统将自动开启“无风”模式,以尽可能保持当前室内温度,而不使用空调风扇叶片。

三星表示,这款空调的效率比传统空调快32%。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新型高效空调,如变频空调。

传感器是一个简单的小型设备,根据传感器对环境空气温度的读数来调节冷却强度。

与传统的简单制冷空调系统相比,新型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当新空调运行一段时间后,人们不需要像传统空调那样反复按遥控器来调节温度。

帕克说:“只要它们的使用寿命还没有结束,它们总是可以以更高的效率运行。”

国际能源署的布莱恩·马瑟威说,尽管有些人不愿意在变频空调上花额外的钱,但假设每个人都使用经过性能优化的新空调,空调系统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如果能更有效地管理现有的空调系统,就能节省大量的能源。或者,如果空调系统消耗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则空调系统使用量的增加与能耗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小。

然而,虽然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快速发展,上述计划是完全不可能的。

母威表示,家庭和办公室对空调的需求增长最快,这不仅是因为全球气温日益上升,也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后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蝌蚪工作人员从英国广播公司编译,翻译狗格格,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全文共 318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全人类的家,需要我们一起来守护我们的家!所以大家对地球有所了解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文学基本知识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本质行星中间所走的视相对路径,即地球的自转路轨平面图和天球交叉的小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交叉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

天球上与黄道角间距全是九十度的二点,挨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间距相当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与两星连线的中央政府。

黄道带

天球上黄道两侧各9度(共宽16度)的一条带。日、月和关键大行星的运作相对路径都处于黄道带内。古代人以便表明太阳在黄道上的部位。把黄道分成十二段,叫“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起先后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天秤座、天蝎座、人军马队、摩羯座、宝瓶和双鱼座。以往的黄道十二宫和黄道十二星座一致。因为春分点往西挪动,二千年前在金牛座中的春分点已挪到摩羯座,取名与十二星座已不符合。

三垣

包含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包含北天极周边的天区,大致等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含室女、之后、狮子座等十二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含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十二星座的一部分。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东方七宿,西方七宿,南方七宿,北方七宿。二十八宿又称之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开始是古代人为较为日、月、金、木、水、火、土的健身运动而挑选的二十八个星官,做为观察时的标识。“宿”的含意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相近,表明太阳太阴五星所属的部位。来到唐朝,二十八宿变成二十八个天区的行为主体,这种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字为名字,和三垣的状况不一样,做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以便划分星官的所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刚开始,自西向东排序,与日、月视健身运动的方位同样。

地球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地球的体积比最小的冥王星大110倍,是最大的木星的1/1316。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 48倍,是太阳的1/130万。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岁,科学家预测,它的寿命约为90~100亿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四个同心球层: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由多块断裂的块体组成,大陆地壳平均厚约30多公里,海洋地壳仅5至8公里。地上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所以又称“硅镁层”。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了多次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幔厚度约2900公里,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83.3%,基本呈固态。其上界面为莫霍洛维间断面,下界面为古登堡间断面,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上地幔厚度 280多千米,放性元素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是岩浆的发源地,地震波速呈多变状态,存在一低速层低速层内岩石呈现塑性活动特征,可以发生缓慢蠕动,是地幔对流可能发生的区域,推动地壳块的运动。过渡层厚度350千米左右。下地幔厚度约2200千米,成分较均匀。

地核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外核呈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中温度达6600℃,与太阳表面温度相当,压力可达370万个大气压。

地球引力束缚着大量气体,形成地球大气层,大气质量约六千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层最高可能延伸到离地面 6400公里左右。大气中氮78%、氧21%、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 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等。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从地面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磁层。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地球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分为内外两条,因为是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最先发现的,因此又为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地球磁场使太阳风绕过地球,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彗星的地球磁场区域,称为磁层。当太阳活动激烈时,磁层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快速沿磁力线向球极区沉降,形成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

地球的四大层圈

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它是生命的层圈。岩石圈由各大陆和面积稍小的岛屿组成。岩石圈中分布着雄伟的丛山、广阔的平原、巨大的盆地和低矮的丘陵,蕴藏着人类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

大气圈:由环绕在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它是生命的保护圈。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和氧气,除此以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大气圈像一层松软的棉被包裹着地球,保护着地球。

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它是生命的摇篮。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地球是将没有生命。

生物圈: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空气中、海洋里、地上的和地下的——构成生物圈。生物圈是大气圈和水圈的儿女,它们诞生以后由它们的父母大气圈和水圈养育它们。

地球运动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轨道长度是9.4亿千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约为每日1度,平均线速度每秒钟约为30千米。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两个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交角为66°34,或者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间的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可见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

天文常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动物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动物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要准确说出地球上的动物有多少种,恐怕连专家也不敢保证,因为对动物的了解,也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现,随着对自然的不断认识,而不断积累的。

古希腊的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描述过450种动物;第一个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内,曾在18世纪上半叶描述过大约4000种动物;19世纪上半叶,人们知道的动物共有48000种;19世纪末,有记载的动物已达50万种;而目前,资料中的动物已超过100万种了,据分类学家的意见,这个数字仍没有达到实际的种数。

在世界各种科学杂志中,每年都报道发现千百个昆虫新种,这就说明,我们对昆虫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1931年时,人们一共知道有80000种蝶蛾类动物,而到1942年,人们又发现了1万种新的。有些动物学家推测,自然界中可能还有200万种昆虫不为人所知。

在脊椎动物中,对鱼类的研究也很不够。1938年在南非沿岸,偶然捕捉到了一条奇怪的大鱼,鱼身上发出美丽的蓝色光焰,渔夫们把这条鱼送到了一个地方博物馆,在没有进行详细研究的情况下,把这条鱼的外皮制成了标本,后来当专家们研究了它的标本和头骨以后,才发现这条鱼非同寻常,它不但独立地属于一个新科,而且属于一个新的种属,这一目中的鱼类早被认定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绝迹了。这种鱼极其稀少,从发现到1954年的6年间,总共才捕到8条。

另外,在我们认为已研究得很清楚了的哺乳动物中,也不断有新种发现,如小啮齿类动物塞氏鼠的发现就是证明。因此,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动物,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地球散粉多少钱 红地球散粉多少克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散粉在网上的口碑一直不错,这款散粉的粉质很细腻,而且搭配的粉扑也十分好用,是一款不错的定妆产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它的价格是多少吧。

红地球散粉多少钱

品牌:redearth/红地球

品名:红地球亮彩草本散粉

功效:修饰肤色定妆控油防水

规格类型:正常规格

产地:日本

价格:149RMB

红地球散粉多少克

红地球散粉净含量是8.5g。

REDEARTH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结合日本匠心工艺,通过极细球状颗粒,打造出轻若无物的丝绒粉质,轻松带来如空气般轻盈的肤感,转瞬定格一抹柔焦的剔透妆容。

红地球散粉怎么样

红地球散粉真有你的!油皮痘皮我球球你们去入,这个柔焦感真不是吹,洒了一点在手里,滑的手机都拿不住了,粉质细腻柔滑,但还是有重量的,细腻扎实,hin抓皮肤。

无论是对毛孔的填充还是对皮肤的柔焦,还是油光的修饰都很nice,超长待机,6到飞起!!还有这个粉扑,一看就是花心思了!粉扑厚嘟嘟软fufu的,像一团云朵,上脸敲亲肤,泰享受惹!!

红地球散粉用法

1.在使用BB霜或粉底液化好底妆后使用粉扑沾取适量的散粉轻轻按压于面部,稳定底妆。

2.使用粉刷扫除脸上多余散粉,特别注重眼角、鼻子、法令部位积聚的散粉,注意手法要轻柔。

3.再次使用使用散粉定妆,并用粉刷扫除多余散粉,这样有助增强散粉的服帖与定妆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霍城红地球葡萄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霍城地球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是中外闻名的瓜果之乡,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在所有特色果品中,葡萄是新疆栽培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新疆葡萄以含糖量高、味道甜美、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品种资源丰富闻名全国,享誉世界。

霍城县是新疆红提葡萄主产区之一,2000年,该县莫乎尔牧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是新疆第一个“红地球葡萄”专业乡镇。2002年,又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资格”,2009年取得出口基地认证。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万多亩,形成全国最大的连片“红地球”葡萄种植区,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霍城县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地势平坦,冬春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全年日照2700-3000小时,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与美国加州十分相似,是栽培红地球葡萄不可多得的适宜区。

霍城县栽培葡萄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无核白、马0、百家干、红葡萄、黑葡萄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霍城县从美国引进“红地球”葡萄,所产葡萄不仅含糖量比美国原产地高出2.4%,而且味道纯正、色泽鲜艳、果肉脆硬、果皮较厚,耐储存、易运输。表现出良好的商品性,受到市场青睐,在霍城县很快推广开来。

霍城县发展红地球葡萄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从1990年开始,就有一些农户自发尝试种植红地球葡萄,但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市场销售量小,加上分散零星,各自为战,始终没有形成气候。1998年,莫乎尔牧场二村村委会主任李保山带领五户农民大着胆子在责任田里种植了80亩红地球葡萄,两年后葡萄成活率达到98%,挂果之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红提葡萄的试种成功,这个村很快就有120多户农民种植了2000多亩葡萄。与此同时,霍城县很快发展起可克达拉、元聪、金山、建中、西北明珠等葡萄庄园。2003年,莫乎尔牧场二村1300亩葡萄进入丰产期,但是到了葡萄成熟季节,客商却拒绝收购,原因是种植户一味地追求产量,却根本不管葡萄的质量,造成葡萄品质太差。就这样成堆的葡萄烂在地里,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开始挖葡萄改种其他作物。为了扶持刚刚起步的葡萄产业,霍城县相关部门聘请中科院葡萄种植专家,对农民及时进行技术培训,给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要领,共同解决生产0现的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莫乎尔牧场还出台免收“三提五统”、优先浇水、赊销苗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协调解决贷款和果品销售等问题,扶持葡萄产业发展壮大。

为把葡萄产业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莫乎尔牧场在霍城县林业、科技、供销、工商等部门的指导下,于2008年9月成立了“西域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西域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和产业协会的管理下,果农们自觉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生产出的果品,果粒大小均匀、果形好、颜色鲜艳,而且味道更为甜美,葡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合作社给种植户统一发放商标,对葡萄进行贴牌销售,并在商标上打上种植户的编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追溯到种植户。这一做法,让莫乎尔牧场的葡萄向品牌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西域龙珠”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农的收益越来越好。截止2013年,通过该合作社每年销售到外地市场的葡萄达3万吨,占全县红提葡萄总量的七成。合作社建成了储存葡萄5000吨的保鲜库,对葡萄进行保鲜反季节销售,增加了利润。2012年,“西域龙珠”红提葡萄已销往广东等沿海市场和缅甸、越南、智利等国家,“西域龙珠”专业合作社获全国50强合作社称号。

霍城县林业局和科技局联合制定了《霍城县红提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全面推广红提葡萄定枝定穗控产、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增色、合理用肥增糖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红提葡萄的商品果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同时使葡萄生产全程“有标可依”。

2012年9月16日,莫乎尔牧场举办了首届葡萄节,向人们展示多年来该场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业发展成就。同时,该场不失时机地推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吸引八方游客。

目前,霍城县莫乎尔西域龙珠葡萄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霍城县红提葡萄将走向国家广阔的市场。

作者:陈友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自转一圈大概是多长时间 地球自转一圈需要多久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据了解,地球自转一圈大概时间是正好是24小时左右,准确来说是23小时56分04秒,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因为地球的自转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圈大概是多长时间?

众所周知,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差不多是24小时,也就是一昼夜,而具体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除了产生昼夜更替现象还有产生地方时和时区,各个时区以当地的中央经线为标准。

此外,地球的自转还会产生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一直在自转,在北半球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而南半球向左,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在不断升温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在不断升温

不仅地球表面的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且地核的温度也在大幅

度上升。

美国科学家通过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 得出: 地

核温度为 6880℃, 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 2700℃—3700℃要高几

千度, 而且比太阳表面的 6000℃还要高。同时, 经实验表明, 大陆

漂移的动力热源也来自地核,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地核上面的地幔。

这给科学家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线索。

地球是个固体星球, 地球往里面看, 首先最外面是海洋下 7 .2

公里, 陆地上 40 公里的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 厚度约为 2900 公

里 , 地幔下是地核, 地核的压力惊人, 所以温度虽高, 仍然是固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 让我们意识到地幔和地核之间就像有

一个压力锅, 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 但少量热气可以溢出通道, 使地幔慢慢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你求婚的钻戒,在地球深处看来可能就是破石头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钻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物,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彼此的爱。真的很罕见吗?事实上,钻石可能并不特别。最新研究表明,在地球表面以下145-240公里处有数十亿吨钻石。

今年6月发表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自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表面下的钻石含量比先前预计的要高1000倍。

然而,这些钻石很难收集。它们位于“克拉通地质层”的底部,大约在地球表面以下145-240公里。这个地区到处都是大石头。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消息,克拉通地质层位于大多数大陆板块之下,自古以来就很少移动。

一个来自世界各地几所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观察地下地震波发现了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地下宝藏。由于地震波会因其影响的不同岩石成分、温度和密度而不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记录来构建地球内部深处的图像。

他们发现地下振动源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现象。当振动穿过克拉通地质层时,它们通常会比预期加速得多。事实上,克拉通地质层比周围的物质结构更冷、密度更小(上述两种条件都是加速声波传播的条件)。

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政府机构保存的地震活动记录,建立了一个穿过地球克拉通地质层主要区域的地震波速度三维模型。然后,他们用不同的矿物组合创造了“虚拟岩石”,并计算了地震波通过这些岩石成分的速度。

他们发现,与虚拟岩石模型中的预测速度相比,实际观察到的快速地震波速度可能是由占克拉通地质层成分2%的钻石引起的。大多数克拉通地质层是橄榄岩(上地幔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一些榴辉岩(来自海洋地壳)。

这项研究的作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博士后学生约书亚·加伯说:“当地的地震波穿过地球内部,钻石比其他硬度稍低的岩石或矿物传播得更快。尽管我们发现的大多数数据可以用钻石来解释...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确定。由于很难直接对这些区域取样(但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有时克拉通地质层的最深处会随着喷发的岩浆到达地球表面),这是目前最好的解释。”

但是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替代的解释——也许这些克拉通岩石比以前的研究文献中提到的要冷,这意味着岩石会更坚硬,所以地震波会更快地穿过它们,即使没有钻石或榴辉岩。但是根据观察数据,他们认为后者不太可能发生。

加布说:“随着我们进行更多的测量、更多的实验,有时还会得到一些样本,这将不断提高我们对地球深部的了解。我想我们会对以下研究的发现感到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球森林资源每年减少多少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那么地球森林资源每年减少多少?

生态破坏小知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7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森林覆盖率约为40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的30%左右,世界森林资源蓄积推算约为4300亿m3。虽然森林退化和消失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每天仍有将近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另外,世界森林面积的分布极不均衡,俄罗斯的森林面积最大,约占全球的1/5,其次为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这5个国家的森林总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一半还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主要结果显示,世界森林面积达40亿公顷,约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面积)的31%,人均森林面积0.6公顷。全球人工林面积2.64亿公顷,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7%。从森林功能来看,全球商品林面积接近12亿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面积超过4.6亿公顷,防护林面积3.3亿公顷,分别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12%和8%。从森林权属来看,公有林面积占世界森林面积的80%。全球森林碳储量达到2890亿吨。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

提醒您:森林锐减的后果非常严重,如果不了解,大家可以看一下森林锐减的后果是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另外在日常时,一定要保护好环境,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儿时的英雄梦?NASA叫你来保卫地球了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从古代神话传说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冲出地球进入太空一直是一个梦想。无论是月球还是火星,或者其他熟悉和陌生的行星,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至于太空,每一次探索和进步都是令人兴奋和快乐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空梦”,现在,我们的梦想可能实现了!

最近,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个职位空缺。这份工作听起来有点像电影《黑衣人》,也就是行星保护官员。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招聘信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招聘一名年薪为124,406-18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836008-1256640元)的行星保护官员。行星保护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当人类或机器人探索太空时,避免有机成分或生物污染。”也就是说,在防止地球被宇宙物质污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确保人类在探索太空时不会污染原始行星。据说,设立行星保护官员职位是由《外层空间条约》推动的,该条约规定,所有空间飞行任务必须将污染外星世界的概率降低到1/10000以下。

据报道,全世界只有两个真正的全职行星卫士,一个在美国宇航局,另一个在欧洲航天局。一些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将招聘类似的工作人员,但这些人通常在美国宇航局兼职或有其他工作。

自2014年以来一直从事这项工作的美国宇航局行星保护官员凯瑟琳·李柯在一次采访中说,美国宇航局重新开始这项工作,因为它被分配到安全和任务支持办公室。

据了解,为了获得这一罕见但极其重要的职位,候选人将面临严格的考试。美国宇航局要求候选人精通科学或数学,能够计划、解决和监督太空项目。该职位还要求候选人具备较高的沟通技巧和一些外交经验,并能够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多边谈判中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此外,由于该职位具有“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的特点,申请人还必须通过严格的安全背景调查。

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具备上述能力,并且对太空仍有强烈的责任感,你可以在USAJobs.gov报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怎样?大气、潮汐连月亮都会消失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几千年前就知道的一个简单事实。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毫无争议地证实了这一论断。毕竟,这颗卫星已经绕地球运行了6000万公里。

然而,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小群坚持地球是平的人,即所谓的“地平线理论家”。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他们似乎在播下怀疑的种子。许多视界理论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编造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地球看起来是圆的,但实际上是平的。显然,这一论点违反了人类在过去几千年对地球的观察。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发生什么?大气潮汐甚至月球都会消失

然而,如果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平的(暂时不管怎么做),那么它就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其他行星。事实上,人类(以及其他一切)将彻底死亡。

要将宇宙物体塑造成圆盘(不是球体),你必须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它。不幸的是,地球将被撕成微小的颗粒,并最终毁灭。19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对土星环的研究,从数学上证明了圆盘的形状对于宇宙中的固体来说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构型。麦克斯韦的研究预测土星环由许多小的、不相连的粒子组成。后来的检测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还从数学上解释了为什么银河系周围没有行星大小的圆盘。

要使地球变平而不快速旋转,你需要魔法,或者一个星系烤面包机。无论如何,平坦的地球不会持续太久。几个小时后,重力将把地球重新挤压成一个球体,重力的作用在任何方向都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星是一个球体(或者几乎是一个球体——取决于行星的旋转速度,离心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会在赤道处产生轻微的膨胀)。正如麦克斯韦的数学计算表明的那样,在重力的作用下,稳定的盘状固体地球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旦你摆脱了重力,地球上的一切将很快失去意义。气氛?消失是因为它依赖于地球引力的吸引力。潮汐?它们永远消失了,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月球的引力拉动海洋,导致海洋随着月球摆动而轻微膨胀。

月亮本身?也消失了,因为所有关于月球存在的解释都涉及到重力。在最广为接受的假设中,月球是在一个巨大的行星大小的物体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地球引力捕获了碰撞产生的碎片。另一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同时形成的,这再次归功于重力。另一种可能性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并捕获了快速掠过的大块太空岩石。

简单计算

重力也是地球分层结构的原因,密度最大的物质沉入地核,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最轻的物质形成地壳。没有这种分层结构,地球的行为将会非常不同。例如,地球的液体外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动态磁铁,产生地球磁场,这有助于保护地球大气免受太阳风侵蚀。四十亿年前,火星磁场减弱后,太阳风吹走了火星的大气层。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板块构造就不起作用。构成地壳的刚性板块一直在移动,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表面。

当你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时,例如,如果这个板块移动太多,那个板块移动太多,你必须在一个球体上做。如果你假设它是一架飞机,你将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一致)。

地质学家对现实世界的观测结果有不同的解释。问题是这些解释在数学或物理现实中没有依据。当麦克斯韦在19世纪50年代预言土星环由许多小粒子组成时,他运用了重力和旋转运动的常识。事实上,他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数学方程,而“平地球”理论则远非如此。

视界理论家的世界观也包括对不同的现象选择不同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地球和月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可以量化的相同原因——重力。地理学家必须分别为地球和月球发明解释,而这些独立的解释往往是矛盾的,这不是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

除此之外,如果地球真的是平的,那就意味着无数从古至今否认平等理论的科学家,出于完全不可理解的原因,团结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看来星系帕尼尼烤肉机的存在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系生命可能在地球形成之前就已孕育出现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小行星甚至可以在行星形成阶段之前存活,这将增加原始恒星在地球上播种生命种子的可能性。

据外国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称,太阳系中最早的生物可能出现在地球诞生之前。小行星是行星的岩石组成部分。它们可能存在于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并拥有生命繁衍的所有必要成分。一些小行星内部的温和环境已经存在了数千万年,为生命形式的繁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呼唤·埃尔金·斯坦顿指出,一些小行星可以存活,甚至比行星形成阶段更早,这将增加原始恒星在地球上播种生命种子的可能性。不是所有的小行星都会卷入灾难性的碰撞,这将导致它们变成等离子体或者完全改变任何被创造的事物的性质。

有些小行星会落到地球表面,如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陨石坠落,而岩石小行星会落到气候适宜的地球上。2013年2月,一个直径20米的天体在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爆炸,因此这种可能性存在。

“小行星孕育生命假说”源于2016年秋天呼唤在亚利桑那大学的一次演讲。在讲座开始时,她要求学生考虑生命是否可能在小天体上形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呼唤和他的同事斯蒂芬·韦斯特以及学生们从核心讨论了这种可能性和其他无用的问题。

众所周知,生命孕育需要三种主要成分:液态水、有机分子和能源。小行星是在太阳系诞生之初的150万年后形成的,很可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例如,1969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坠毁的默奇森陨石中发现了超过35种氨基酸。默奇森陨石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它闻起来有点像油。有比温暖潮湿的默奇森陨石更适合孕育生命的环境吗?因此,我们相信类似的陨石可能具备生命形成的条件。

早期星子的能量来源,例如母星默奇森陨石,可能经历铝-26的放射性衰变。一些小行星的内部热流足以完全融化物体,这肯定不利于生命的繁衍。然而,一些小行星可能只从里到外部分熔化,所以它们最终会聚集成微型行星:由金属核心、岩浆-海洋地幔和岩石组成的原始地壳。林迪说:“从恒星深处辐射出来的热浪刺激了液体的释放,比如液态水,将这些物质推向表面。”

这些过程可能会在小行星的岩石表面下创造一个可居住的环境,这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实验模型显示,小行星(直径在50公里以内)可以支持地下液态水存在约1500万年。

较大的恒星可能会保留水更长的时间,持续约5000万年。尚不清楚这个时间窗是否足以让生命形成,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时间窗会持续多久。要负责任,我们真的不知道。例如,在45亿年前的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迹象可以追溯到38亿年前。但是一些科学已经提出证据证明微生物在41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根发芽并存在了。佛罗里达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的生物化学家史蒂文·本纳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是在43.6亿年前出现的。只有43.6亿年前地球大气的地球化学条件才适合第一个生物的出现和基于核糖核酸的微生物的进化。

需要澄清的是,林迪和斯蒂芬并不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是由行星组成的分子构成的——只有这个观点值得思考。林迪说,我希望这项工作能激发对生命起源及其在太阳系中可能传播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这只是一种我们都需要考虑的思维问题。生命真的会出现在星子上吗?有没有证据表明陨石中存在生命,但我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如果是这样,它们是如何在太阳系中传播的?以及这种可能性的许多无法解答的秘密。

生命从一个星球传播到另一个星球并不是最新的概念。其他专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实际上起源于火星。通过小行星碰撞或彗星撞击,“生命的种子”附着在火星岩石上,最终落到地球表面。其他研究人员认为生命分子起源于其他恒星系统,而“生命的种子”可能将一颗流浪的彗星带到了地球。(叶青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上的四大火山带分别位于哪里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自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火山带为火山活动的地区。与地壳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带或板块构造边缘软弱带有关,常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地球上的四大火山带分别位于哪里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世界上有4个主要火山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带,有400余座活火山,其中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克希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②地中海火山带。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向东经喜马拉雅山与环太平洋火山带相接;③大西洋海岭火山带。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圣赫勒拿岛,约有近60座活火山;④东非火山带。沿东非大断裂带分布,如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中国境内约有660座火山,绝大多数是死火山,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①环蒙古高原带。火山数目最多,如大同、五大连池火山群;②青藏高原带。如云南腾冲火山群;③环太平洋带。如长白山及台湾大屯火山群。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以上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是真是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总是喜欢把看到的事情,经自己的口夸大一些,在传播出去。那么关于有关新闻报道的2032年小行星地球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概率又有多少呢?接下来,小编带大家去天文现象看看吧!

还想要了解》》奥运的起源

小行星撞地概率:高达63000分之一

根据科学家测算,2013 TV135在16年后和地球相撞的概率高达63000分之一,在天文学意义上,这一概率已经相当高了,因为相比较而言,购买“超级百万”彩票中头奖的概率也仅有1。76亿分之一而已。

由于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的最小距离仅有0。012个天文单位(约170万公里),它已被美国NASA列为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范畴。科学界根据划分小行星危险等级的杜林危险指数,将它的危险程度划为“一级”,到目前为止,仅有另外一颗小行星也被定为杜林危险指数“一级”,其他所有小行星的危险指数都被定为“0”,意味着基本不会对地球带来任何潜在的危害。

科学家可以在2028年确定,小行星2013 TV135的直径比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要小得多,科学家估计,导致恐龙灭绝的那颗小行星直径约有6英里左右。

小行星2013 TV135将于2024年飞到距地球更近的地方,到时科学家将可以更好地研究它的飞行轨道,以及确定它2032年如和地球相撞时最可能的坠落区域。该小行星发现者之一、天文学家铁木尔·克里亚奇科对俄新社记者称,他认为天文学家可以在2028年计算出这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精确概率,并确定它的最可能坠落区域。

到目前为止,另一颗代号2007 VK184的小行星一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最有可能和地球相撞的“杀手小行星”,这颗直径128米宽的小行星具有高达2700分之一的概率在2048年撞上地球,它正是目前仅有的两颗被科学家评定为杜林危险指数“一级”的另一颗“杀手小行星”。

你可能也喜欢:

奥运圣火的意义: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奥运圣火的由来:普罗米修斯的神话

不用花钱!北京适合看夜景的地方

浪漫又温馨,北京最适合情侣去的餐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地球草本散粉优点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粉底液好用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家不止是粉底液好用,他家的草本散粉也很好用的,那么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有哪些呢,来看看吧。

红地球草本散粉优点

全新草本养肤散粉,萃取六大珍贵草本精华,并结合保湿效果出众的氨基酸成分,定妆同时亦能养护沁润肌肤。利用日本先进的极细球状颗粒技术,打造轻柔的丝绒粉质,起到隐匿毛孔,遮盖瑕疵的效果,轻松打造滤镜级的柔焦妆效。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

养肤散粉,亦妆亦养,承袭了REDEARTH红地球养肤家族的核心理念,萃取人参根、赤芝茎、母菊花、东当归根、药鼠尾草及荔枝籽六大草本精华,上妆同时,亦能温和滋养肌肤,以自然之力,定格你的美丽。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有几个色号

共有三款色号,可以满足不同肤色的定妆需求,轻松定妆,一抹焕变,肌肤时刻隐匿毛孔细纹,呈现柔肤光采。色号选择:-P00珍珠白Pearl,打造匀亮白皙妆感-P40象牙白Ivory,打造活力气色妆感-P42自然白Natural,打造立体修颜妆感。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好用吗

与肌肤结构形似的特殊六角形板状结构,紧贴肌肤同时有效防止卡粉浮粉;蕴含的丰富氨基酸成分,给肌肤更温和长效的保湿,呵护底妆,远离暗黄。隐匿瑕疵,长效持妆优选高纯度透亮抗油脂分子,清爽透气同时有效吸附多余油脂,带妆肌肤从此亦可畅快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