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织女星是什么星系(推荐20篇)

浏览

3622

文章

126

篇1:宇宙中最亮的星系,曾经同时吞食了三个“自己的同胞”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目前已知的最亮的星系似乎同时吞噬了三个类似的星系,这就是为什么它具有如此高的亮度。这一发现可能解释了这个“光秀”背后的黑洞在早期宇宙中是如何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的。

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都有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可以达到太阳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先前的研究表明,当这些巨大的黑洞吞噬外来物质时,它们会释放大量的光,这可能是宇宙中最亮的物质之一类星体的来源。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到类星体,即使它们离我们更远。因此,类星体是人类已知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离我们最远的类星体也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类星体,因为它们离我们越远,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长。

对于科学家来说,解释早期宇宙中的黑洞如何吞噬足够多的物质成为超大质量黑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分析尽可能多的早期类星体,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距离地球约250亿光年的类星体WISE J上。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智利圣地亚哥迭戈波塔利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塔尼奥·迪亚斯·桑托斯说,这个星系相对较小,直径只有银河系的十分之一。

然而,这个布满灰尘的小类星体是我们所知道的最亮的星系之一。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德鲁·布莱恩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说它的亮度比银河系高10000倍,比太阳高100万亿倍。

此外,类星体WISE J 224607.57-052635.0也是已知最早的类星体之一,形成于大约124亿年前,仅比大爆炸晚13亿年。这个类星体和它的同类非常热而且布满灰尘。

科学家使用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望远镜(ALMA)和新墨西哥州的卡尔·詹斯基甚大阵列分析了类星体WISE J 224607.57-052635.0。详细的研究报告发表在11月15日的《科学》杂志上。

这张照片是迄今已知最亮的星系——WISE j 224607.57-052635.0的概念图。它的直径只有银河系的十分之一,但是它的亮度却是银河系的10000倍。

布莱恩的团队发现了三个通过尘埃与类星体相连的小星系,它们的碳含量非常高,类似于碳烟。"这些星系和尘埃分布在类星体WISE J 224607.57-052635.0周围,占据了银河系大小的区域。"

光是类星体内部的尘埃就有17亿倍于太阳的质量,而它们的“卫星”星系中的尘埃总量只有一点点多。“我们相信,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早期宇宙的多重合并事件中发现尘埃连接带。”

构成尘埃的元素是由巨星内部的核反应形成的,然后分散到整个星系。这表明类星体周围的气体与更早的恒星诞生有关。布赖恩说,这一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体和尘埃在星系诞生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星系与其他星系的融合不仅能为类星体发光提供原材料,还能产生大量的尘埃覆盖它们。因此,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早期宇宙中这些明亮但布满灰尘的星系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行星被白矮星摧毁:这个星系也许就是太阳系的未来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略知一二的人都必须知道,太阳系是在大约46亿年前的一个大分子云中形成的,并将在大约50亿年后消亡。死亡的原因很简单:死亡。当太阳融合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抵抗自身重力,身体的平衡被破坏时,它将向外膨胀超过其当前直径的许多倍(成为一个红巨星),并将其外层抛入行星状星云,最终留下一个称为白矮星的骨架核心。

在剧烈变化之后,靠近太阳的行星将被摧毁,而那些更远的行星将逐渐被其他恒星的引力卷走。简而言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太阳最终会变得孤独——太阳系中不会有其他天体运行。

似乎一切都是在这里结束的,但是天文学家的最新观察告诉我们,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WD 1145+017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

最近,科学家们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了一颗570光年外的白矮星。神奇的是,它周围有一个不可抛弃的星球。虽然WD 1145+017还没有被抛弃,但是这个星球已经被一个类似于太阳未来命运的巨大变化摧毁了——身体几乎要散架了,从身体上落下的物质在身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尘埃云。然而,它仍然静静地围绕着白矮星运行。这真的是“我选择的道路,我必须跪着走”。

然而,尽管可能性很小,但痛苦的代价反而会带来机会。科学家说,行星的解体可能会引发恒星表面的一些变化,使一些地方适合生命生长。

简而言之,灾难过后,科学家将继续观察银河系。也许太阳系和现在一样。在太阳经历了重大变化并变成白矮星之后,我们还能继续活着吗?如果你真的如此不愿意放弃猎户座的旋臂,银河系中一个有点荒凉的地方,你不妨期待它。

红点是银河系中太阳系的位置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来自蝌蚪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宇宙中最硬的物质竟然能摧毁星系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觉得在地球上金钢石或是石墨烯材料这类化学物质的强度早已十分变大,可是假如将金钢石取得宇宙空间上得话压根也不值得一提。宇宙空间上最硬的物质是中子星的岩层,中子星的岩层可以说十分硬实,再加中子星很快的转动速率,可以迅速的摧毁一个星球,假如中子星一不小心进到到太阳系行星得话,估算八大行星荡然无存。

一、中子星为什么是全世界最硬的物质

从现阶段的科学研究观察看来,地球所在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十分平稳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也在不断检测地球周边是不是有哪些外地人星球的碰撞,地球所遭受的外地人围攻,有可能是一些小行星。可是中子星一定会离地球十分的漫长,地球上的大家彻底能够安心,地球也不会随便的被别的的星球所摧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颗奇特星系正在被超级黑洞所吞噬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苍茫的宇宙中存在众多的星系,有些星系已经被我们发现且熟知,而有些星系至今则还未被发现。大约在1.5亿光年外有一个被气体漩涡所包围的奇特星系,云状卷须一直让天文学家们困惑不已,但是最新的观测结果已经给了我们一些答案。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奇特星系正在被超级黑洞吞噬

日前,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正在被超级黑洞所吞噬的奇特星系,这个奇特星系被称为NGC4696,它是半人马星系团数百个恒星系统中的一个。但是与其它恒星系统不同的是,NGC4696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

NGC4696是整个半人马座星系团最亮的星系,这意味着它属于我们所了解的最亮恒星系统之一。更具特色的是这个星系被可见的云状卷须所包裹,而且英国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奇怪的构成来自于哪里。

在NGC4696星系的核心是一个超级黑洞,天文学家认为这正是气体涡旋出现的真正原因。根据他们的假设,黑洞对NGC4696内部区域的气体进行了加热,并且将热气流向星系外围推送。天文学家发现这些气体在运动过程中席卷了尘埃和其它气体,导致丝状卷须的形成。这些卷须的形成也受到NGC4696磁场的影响,而磁场本身也受到了黑洞活动的影响。

虽然这一过程将大部分丝状物质送往NGC4696星系外围的太空,而在星系核心,黑洞将气体吸入并且吞噬掉。尽管这一戏剧性现象导致这颗系系形成了令人吃惊的形态,事实上NGC4696的气体涡旋代表着一个正走向灭亡的恒星系统。

天文学家表示,尽管宇宙物质被吹向星系外围,但是仍有少量气体和尘外保留下来将形成新的恒星。这意味着随着NGC4696星系每一颗恒星逐渐灭亡,它们不会被任何新的恒星所取代,因此半人马座星系团最亮的星系并不会总是如此灿烂。不过,这项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让一些恒星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的宇宙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宇宙到底包含多少个星系?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0日消息,美国太空网报道,在宇宙里存在着大量的星系,对它最具代表性的阐述便是哈勃极深场(XDF)——一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集,展示了单张复合图片里包含上千个星系。

然而,估计整个宇宙里星系的数量并非易事。首先纯粹的数值是个问题——一旦总量达到10亿以上,数量的继续增加导致计数越来越麻烦。另一个问题便是我们仪器的限制,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望远镜必须拥有更大的光圈(主要镜面或者镜头的直径)以避免地球空气产生的扭曲失真。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表示,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目前进行星系统计和估计的最好工具。这台于1990年发射的望远镜最初主镜面存在失真,随后在1993年的一次航天飞机访问后修复了。哈勃还经历了几次系统升级和服务访问,直到2009年5月的最终航天飞机任务。

2005年天文学家将哈勃望远镜指向看似空洞的大熊星座,并收集了长达10天的观测信息。结果显示在每一帧里大约存在3000个昏暗星系,昏暗程度相当于第30级,相比之下北极星大约为第2级。这张复合图片被称为哈勃深场,是一个人一次能够看到的最深最远的宇宙。

随着哈勃望远镜设备的不断升级,天文学家重复进行了这次实验两次。在2003年和2004年,科学家创造了哈勃超深场,这张100秒曝光的图片揭示了天炉星座单一的小点上有10000个星系。2012年,天文学家再次利用升级的设备观测了超深场的一小部分。即使在如此狭窄的视野里,科学家们仍然监测到5500个星系。科学家们将此取名为极深场。

总而言之,哈勃的观测揭示了宇宙大约存在1000亿个星系,但随着太空望远镜技术的发展,这一估计值可能增加到2000亿个。利维奥这样说道。

数星星

无论所使用的设备是什么,估计星系数量的方法是相同的。你利用望远镜选择一片天空并观测存在的星系数量,然后利用这片天空与整个宇宙的比例,从而确定整个宇宙的星系数量。“这一方法的前提假设是整个宇宙是均匀的。” 利维奥说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这是宇宙学原理。”

这一原理追溯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发现之一便是引力导致时空扭曲,基于此好几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试图理解引力将如何影响整个宇宙。

“最简单的假设便是如果你用足够差的视力观察整个宇宙,你会发现各个方向的各片天空几乎都是一样的。”美国宇航局这样表示。“这意味着,从非常大的范围内求平均值时,整个宇宙的物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这被称为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的例子之一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早期宇宙的残余物。利用例如美国宇航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等设备,天文学家发现无论从哪里观测,宇宙微波背景几乎都是相同的。

星系的数量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对宇宙膨胀——主要是通过观测星系远离我们的速率——的测量显示,宇宙大约已经138.2亿年老。随着宇宙逐渐衰老和变大,星系将日渐后退,距离地球越来越远,这使得利用望远镜观测它们变得更加困难。

宇宙正在以超过光速的速率膨胀,这并不违反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因为膨胀的是宇宙本身,而非在宇宙里穿行的物体。同时这种膨胀速率在不断加速。这便是“可观测宇宙”——也即我们能够看到的宇宙——的概念发挥作用的地方。在1万亿年到2万亿年间,有很多星系将超出我们在地球上能够观测的范围。“我们将只能观测到那些发出的光能够到达地球的星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宇宙里所有的星系。这便是可观测宇宙的定义。”

星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银河系在未来将与邻近的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并在40亿年后合并。在此之后本星系群的其它星系——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些星系——将最终合并。未来星系的居民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将更加昏暗。“那时候的文明可能无法发现宇宙具有1000亿个星系的证据,人类将无法观测到宇宙正在膨胀,甚至可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宇宙大爆炸。”

其它宇宙呢?

随着早期宇宙的膨胀,其它理论认为不同的“口袋”可能逃离并形成不同的宇宙,它们可能以不同的速率膨胀,包含其他类型的物质,甚至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利维奥指出其它宇宙可能也存在星系,只是我们无法确定的证实这一点。所以星系的总量可能比2000亿个还要大。

在我们自身的宇宙里,随着2018年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家将能够更好的确定星系总量。哈勃太空望远镜能够一窥宇宙大爆炸后4.5亿年形成的星系,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后2亿年形成的星系。“即便如此,预计的星系总量可能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利维奥说道。他指出第一批星系不可能形成于更早时期。“因此2000亿个星系可能是我们可观测宇宙的最佳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银河系有多少星系 银河系的星系有多少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中有1000~4000亿个星系。其中,主要包括恒星、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除此之外,银河系周围几十万光年的区域分布着十几个卫星星系,通过缓慢地吞噬周边的矮星系使自身不断壮大。

银河系有多少星系

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银河系共有4条旋臂,两条主要的旋臂和两条未形成的旋臂组成,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心的距离大约是2.64万光年,包含1200亿颗恒星。

银河系包括1000亿~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银河系的90%的物质为恒星。银河系总质量约为太阳的1.5万亿倍,隶属于本星系群,最近的河外星系是距离银河系4.2万光年的大犬座矮星系。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卫星系):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与银河系相对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仙女星系和三角星系是本星系群3个主要的星系,本星系群总共约有50个星系,而本星系群又是本超星系团的一份子。其他环绕着银河系的还有小麦哲伦星系,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后是人马座矮椭圆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御夫座矮星系、六分仪座矮星系、天炉座矮星系和狮子座矮星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星系之间区域并不空旷:气体物质与流浪恒星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星系之间有跨越数百万光年的巨大空白区域。这些区域似乎是空的。但事实上,这些区域的物质成分可能比星系区域还要多。

如果你在这里选择一立方米的空间,它所包含的原子数量可能平均不到一个,但是当你把如此巨大的空间所包含的物质加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将占所有物质总量的50%~80%。"

那么,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未来的命运是什么?

分布在星系际区域的物质,通常称为“星系际介质”(IGM),基本上是一些高温离子氢离子(失去外层电子的氢原子),还有一些原子量较大的元素,如碳、氧、硅等。虽然这些元素通常太暗而无法直接观察到,但科学家知道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在光线通过时会留下痕迹。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类星体,它们是非常遥远和明亮的活动星系核。此后不久,科学家们注意到脉冲星光谱信号中的一些神秘吸收线。这些吸收现象发生在从脉冲星到地球上的望远镜的途中。是的,正是所谓的“星系际介质”气体物质产生了这种吸收现象。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天文学家在这些区域发现了巨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的网络,这些网络包含的氢和其他重元素比星系本身的物质含量还要多。自大爆炸诞生以来,这些气态物质中的一些可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较重元素的存在也表明,一些外来元素物质是在周围星系的恒星影响下产生的。

虽然在星系中最偏远的区域,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些区域将会与星系世界永远隔绝,但这些“郊区”将会在星系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星系的引力作用下,星系际介质将以每年约一个太阳质量的速度逐渐向星系汇聚,这几乎相当于银河银盘中恒星形成的速度。

IGM是星系中恒星形成的重要物质来源。如果没有外来气态物质的持续补充,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将随着气态物质的逐渐耗尽而逐渐停止。

为了更好地观察IGM现象,天文学家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对来自遥远星系的所谓快速射电爆发的观察。通过这种方法,结合以前对类星体的观测,天文学家们一直在研究IGM的各种性质,并粗略地确定了它的温度和密度。

虽然在星系之间的区域有很多气体,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种。天文学家还在这些开阔区域观察到孤立的恒星。一些专家称这些恒星为“星系际恒星”或“游星”。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恒星被“踢出”了它们原来的星系,这可能是由于黑洞的影响或与其他星系的碰撞。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恒星在星系之间的开放空间中游荡。根据《天体物理学杂志》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阿紫的银河系边缘至少发现了650颗自由状态的恒星。根据一些估计,宇宙中这种恒星的数量可能达到几万亿。

科学家利用宇宙红外背景实验获得的结果表明,来自恒星的星光有近一半来自星系外的恒星,但至少目前,这一观点尚未被天文学界完全接受。因此,在这个阶段,星系之间有多少恒星?可以说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星系“郊区”也有大质量黑洞 可揭示黑洞形成奥秘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图

众所周知,在像银河系这样的大星系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根据英国《科学新闻》周刊网站上最近的一份报告,美国科学家最近调查了数千个小星系,并在小星系的“郊区”发现了几十个大质量黑洞的“候选者”。这项最新研究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揭示大星系中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迄今观察到的几乎所有大质量星系的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庞然大物(包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重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0万到几十亿倍。

“一般来说,星系越大,黑洞的质量就越大,”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主任兼天文学家艾米·雷恩斯在哈佛大学最近举行的一次黑洞会议上说。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至少一些矮星系也有巨大的黑洞,这可以为早期宇宙中第一颗黑洞种子的形成提供线索。"

早在2011年,reines就意外地在矮星系Henize 2-10中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它距离地球大约3000万光年,这让她非常惊讶。从那以后,她和她的同事研究了数千个矮星系,发现了大约100个巨大的黑洞。其中,他们用一个非常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在111个矮星系中发现了39个可能的黑洞,其中至少有14个“候选”可能是黑洞。

Reines说,奇怪的是,一些新发现的黑洞不在星系中心,而是“在宿主星系的郊区游荡”。计算机模拟显示,超过50%的矮星系可能有偏离中心的黑洞。他们解释说,当宿主星系合并时,这些黑洞可能偏离了中心。此外,当两个较小的黑洞在星系内合并时,它们也会偏离中心。

研究人员认为,研究小星系中的大质量黑洞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为什么大星系中的超大质量黑洞会变得如此之大。因为矮星系很小并且没有被多次合并,它们可能保留了古代大质量黑洞的“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怎样快速找到M33星系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星,这些星星相互吸引,彼此联系,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星系,比如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广袤的银河系中。除了我们相对熟悉的银河系,还有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星系——M33,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怎样快速找到M33星系。

M33(也称NGC598)是一个位于三角座区域的漩涡星系,也是本星系群的第三大星系(仅次于M31和银河系),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系之一。M33被认为是M31的卫星星系,也是不借助光学设备能看到的最远天体之一。

M33星系、银河和最邻近的仙女星系成本星系群“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之间还有约50多个矮星系,在仙女星座不远处可以找到M33星系。M33距离银河系约295万光年,同时距离仙女星系75万光年,组成一个大三角。M33星系在天球上的移动速度很慢,马克·里德等人用美国的甚长基线射电望远镜系列经过2年多的观测,发现它的运动速度很慢,在一年之内才转动了千分之八度,这一速度等于在火星表面爬行的蜗牛的速度的1/100。

M33星系在大小上(其横截面为50光年左右)比银河系约小三分之二,在亮度上也比银河系暗淡。但是M33星系充满活力,观察它十分方便,因为M33星系恰好将自己的平面转向地球方向(方位角约45度)。在M33星系内部可以看到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尘埃团,以及从巨大恒星发出的恒星风和新的年轻恒星的形成。

虽然M33离我们很近,但是由于天气和光污染的影响,我们还是很难直接用肉眼看到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射电望远镜将从地球向遥远星系发射欢迎信息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阿雷西博天文台

该项目由加州外星智能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负责。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如果计划进展顺利,距离地球20光年的太空区域将会收到信息

大卫·布莱克是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的负责人和天体物理学家,他告诉《星期日泰晤士报》:“那里可能有许多外星文明。但是如果那里的智能生物没有收到我们的信息,就不会有结果。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果我们继续下去,我们应该发出什么样的信息。”

道格拉斯-阿瓦科说:“50年来,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一直在寻找人类以外的生命,并对向遥远的世界发送信息感兴趣。”该计划将在下周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但是著名学者担心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世界上最多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警告说,邀请外星人来到地球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这位物理学家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并谈论外星人的危险。霍金在2010年的一部纪录片中说:“如果外星人造访地球,结果将和哥伦布登陆美洲一样。对美洲原住民来说,哥伦布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这项由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科学家负责的计划获得批准,研究人员将使用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太空发送信息。这些望远镜传输和反射来自太阳系行星的闪电,并观察最长波长的光。波多黎各天文台在1974年使用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光束。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出的广播包含一个简单的图像,它的目的地是21000光年以外的太空。

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轻易地决定我们是否应该主动与潜在的外星人建立联系,以及我们向国外发送什么样的信息?蝌蚪君认为轻率地与外星人建立联系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小心接触外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文学家刚刚发现了有史以来最早的星系合并的例子

全文共 1621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欧空局

星系合并并不罕见,但对于涉及的星系来说,对于试图拼凑星系演化过程的科学家来说,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天文学家已经使用ALMA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星系合并的例子

合并后的星系被称为B14-65666(现在我们称之为“天体”)。在六分仪星座中,天体离我们有139亿光年远。

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看到的光是130亿年前的,也就是说,宇宙在这个天体开始后不久就离开了它。

这个星系不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此前,哈勃望远镜捕捉到了这个天体,但当时它似乎是两个独立的天体,可能是星团。

然而,通过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一个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的候选者,研究小组已经证明了这个天体实际上是130亿年前两个星系的合并。

这些新的观察结果发表在2019年6月18日的日本天文学会杂志上。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桥本拓也。

当哈勃观察天体时,它仅限于紫外光谱。由于这个限制,天体看起来像两个星团,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

但是当桥本和他的团队利用阿尔玛来研究天体时,他们看到了其他东西:化学元素的指纹。

阿尔玛可以看到物体中的碳、氧和尘埃发出的无线电波。探测这三个信号是解开物体本质的关键。

分析表明,天体确实有两个部分,就像哈勃看到的那样。然而,有了ALMA,我们可以通过来自碳、氧和尘埃的信号给物体增加另一层信息。

这表明,尽管这两个部分不同,但它们形成了一个单一的系统。每个部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这表明它们的两个星系正在合并。

桥本在一份新闻稿中解释道:“借助来自阿尔玛和哈勃望远镜的丰富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将所有部分放在一起,证明B14-65666是宇宙中最早的一对合并星系。”。“在如此遥远的物体中,可以探测到来自三种成分的无线电波,证明了阿尔玛研究遥远宇宙的卓越能力。”

这项研究表明,这个天体是已知最早的星系合并的例子。研究人员还估计,B14-65666的恒星总质量不到银河系质量的10%。这意味着该物体处于其进化的最早阶段。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它非常古老。

即使天体很年轻,它在恒星形成过程中也比我们自己的星系更活跃。阿尔玛的观测探测到了尘埃中的高温和亮度。作者说这可能是活跃恒星形成产生的非常强的紫外线辐射的结果。

这种活跃的恒星形成是星系合并的另一个标志,因为碰撞的星系经历了大量的气体压缩,从而引发了恒星形成的爆炸。正如作者在论文中所说...我们认为B14-65666是一个由大合并引起的恒星系统。”

“我们的下一步是找到氮,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元素,甚至是一氧化碳分子,”早稻田大学教授、研究小组成员井上昭夫说。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观察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背景下元素和物质的循环和积累

星系合并是星系进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较大的星系会吞噬较小的星系。小星系可以合并形成大星系,尽管这被认为是罕见的。我们自己的星系经历了一次合并,这使它达到了目前的巨大规模。

在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天文学家提出了基于一个世纪观察的证据,即银河系包含来自不同星系的星团。

大约100亿年前,另一个星系与我们的星系相撞,在星系晕中留下了一个明显的星团。论文的作者认为这些恒星来自一个小麦哲伦星云大小的小星系。

大约45亿年后,银河系将与仙女座菌株碰撞并融合。由此产生的星系叫做牛奶场。现在,银河系正在与一个更小的叫做Antlia 2(Ant 2)的幽灵星系合并。

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像我们的银河系一样,未来的天体(过去?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发现更多的合并过程。他们在论文中说,“虽然我们目前的数据没有显示B14-65666附近的物体,但未来进一步的ALMA数据可能会揭示B14-65666附近的伴星系。”

他们得出结论,这个物体是随后观察的最佳候选者。“B14-65666是ALMA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后续观测的最佳目标之一,因为它拥有丰富的数据和空间可扩展性……”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塞佛特星系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塞佛特星系

1943 年,美国天文学家塞佛特发现了一种星系核有强烈活动的旋涡星系,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①有一个小而亮的恒星状核。②核的光谱显示有很宽而且是高激发、高电离的

气体发射线和OⅢ、OⅡ、NeⅢ等禁线,这是正常星系的光谱中看不到的。

③有较强的光度和很蓝的连续谱。

有很多星系,原认为是马卡良星系和 N 型特殊星系,但经过光谱分析,发现它们实际是塞佛特星系。这类星系的连续谱有很快的变化,时标为几个月,然而发射线却经常不变。这表示星系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区域产生非热连续谱而在外面是一个很大的产生发射谱线的区域。

由于受中心源的激发和电离,同时受到中心源的辐射压,外围区域中的电离气体以每秒几千公里的高速向外运动。中心区域发出的高能电子和质子,在磁场中产生同步加速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从而产生很强的红外线、X 射线以及射电辐射。

塞佛特星系可分为两类:Ⅰ型塞佛特星系具有很宽的氢巴耳末线翼;Ⅱ型则无明显的翼。Ⅰ型的光谱与类星体的很相似,最暗的类星体常常在最亮的塞佛特星系光谱内,因此人们常把塞佛特星系称为“微类星体”。Ⅱ型塞佛特的形态与Ⅰ型不同,他们大多数没有完整的旋臂,而有明显的喷射物,很可能是经过剧烈爆发后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银河系的伴邻星系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分别是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

银河系隶属于本星系群,这个星系群总共约有50个星系,其中银河系、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是本星系群主要的星系。

银河系被一些本星系群中的矮星系环绕着,其中最大的是直径达2.1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最小的是船底座矮星系、天龙座矮星系和狮子II矮星系,直径都只有500光年。

环绕着银河系的还有小麦哲伦星系,最靠近的是大犬座矮星系,然后是人马座矮椭圆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御夫座矮星系、六分仪座矮星系、天炉座矮星系和狮子座矮星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叫星系?宇宙有多少个星系和恒星?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宇宙中有1000亿~20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如果银河系的恒星数量以最低的2000亿(有人推算是10000亿)颗计算,由此推算出的宇宙中的恒星数量为2×1022~4×1022颗,即20万亿亿~40万亿亿颗(也有人推出800万亿亿~5000万亿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NASA发现拥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最小星系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它的直径只有大约300光年。在M60-UCD1的中心,天文学家观察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个黑洞的质量是银河系黑洞的五倍。至于密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如果一个人抬头看地球上的恒星,在银河系中只能看到大约4000颗行星,而在M60-UCD1中有100万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这一发现使他们确信,在外层空间一定还有其他具有超大质量黑洞的致密星系。此外,他们还认为这一发现有可能证明M60-UCD1等矮星系是爆炸后较大星系的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无暗物质星系”其实包含很多暗物质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一颗距离地球6400万光年的恒星(NGC1052-DF2)几乎不含暗物质,甚至说银河系根本没有暗物质。然而,根据物理学家网络的一份报告,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该星系实际上离地球不超过4200万光年,并且含有大量暗物质。

《自然》杂志去年3月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明显缺乏暗物质的星系。当时,这个消息在物理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也引起了一些误解。

在当前星系形成理论的框架内,暗物质是气体坍缩形成恒星的基础。在大多数星系中,暗物质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没有暗物质的星系就像“无源水”。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耶利米·奥斯特克指出:“我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没有骨架的天体。没有暗物质的星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加拿大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银河系进行全面彻底的观察,解开了这个谜团。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五种独立的方法来估计星系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它比以前的计算更接近地球。根据先前的研究,该星系距离地球约6400万光年。新的研究表明,它离地球的实际距离远小于4200万光年。

基于这一新数据,研究人员计算出银河系的总质量约为先前估计的一半,但其恒星的质量仅为先前估计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必须由暗物质组成。

研究人员表示,新的研究表明,正确测量星系外物体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至关重要。如何测量远处物体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文学家似乎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最近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6500万光年的星系,其中几乎没有暗物质,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暗物质。负责这项研究的人说,虽然这种现象不能推翻科学家对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它可以完全改变天体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定义。

迄今为止,物理学家对暗物质了解不多。对于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单个粒子有多重,或者暗物质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学领域没有明确的结论。没有人能捕捉到地球上的暗物质粒子。

但是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事实。天体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主宰着整个宇宙,其总量甚至是普通物质的五倍。因为星系旋转太快,如果没有额外的暗物质存在,这些星系将根据现有的物理定律崩溃。例如,银河系旋转非常快,所以它包含的暗物质肯定比普通物质多30倍。事实上,天文学家研究过的每个星系都包含暗物质。

但是现在天体物理学家似乎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6500万光年的星系,其中包含的暗物质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暗物质。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科学家测量了银河系中10个球状星团的转速,每个球状星团都包含数百万颗恒星。他们的测量显示,这个星系中的恒星能够控制自己的旋转速度。耶鲁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彼得·范·多克姆指出,与其他亮度相同的星系相比,“它的暗物质比我们预期的少400倍”。

多姆指出,这种现象非常奇怪。虽然它不能推翻科学家对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它可以完全改变天体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定义。目前,科学家认为星系是由暗物质云形成的,恒星只能在原始暗物质的基础上形成。哥伦比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耶利米·奥斯特克指出,“星系的形成是暗物质积累的过程。然后普通气体物质落入暗物质云中,逐渐演化成恒星,然后形成星系。”

多姆指出:“矛盾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没有骨架的天体。它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形成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詹姆斯·布洛克说,推翻最初的理论还为时过早。他指出星系NGC105DF2正在围绕另一个星系运行。他说这个星系可能像其他星系一样有很多暗物质,而邻近的星系带走了暗物质。

想象一下,你可以把暗物质完全看作是分散粒子的集合,你可以把暗物质想象成单个粒子的集合。当然,与普通物质不同,暗物质可以聚集成恒星和行星。布洛克说:“最好把它想象成一种流体,就像一片黑暗的海洋。”主流暗物质理论预测,这些“海洋”流体粒子在太空中围绕星系运动,就像彗星围绕太阳飞行一样。布洛克认为,当暗物质粒子到达轨道顶端时,来自附近星系的力量可能会带走它们。

奥斯特克说,下一步是找出这个星系是一个例子还是一个正常的例子。如果天体物理学家发现更多类似的星系,他们将不得不修改现有的暗物质理论。当前的主流理论认为暗物质由所谓的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组成,每个粒子都比质子稍重,这不能解释星系中没有暗物质的原因。

其他理论可能更好。例如,奥斯特克提出了一个理论,可以预测某些星系中暗物质的含量非常低,暗物质粒子比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轻1030倍。

布洛克说,如果目前的理论是错误的,它也将影响在地球上捕获暗物质粒子的实验策略。例如,南达科他州的勒克斯-泽普林实验、意大利的谢诺恩1号实验和华盛顿州的ADMX实验都试图找出暗物质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他们希望通过天文观测来指导探测器的设计。LUX-ZEPLIN和XENON1T都使用液态氙来寻找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ADMX正在寻找另一种暗物质候选物,叫做Axion,它比WIMP轻,需要不同类型的探测器。

多姆和他的团队计划继续寻找类似的星系或任何其他奇怪的东西,以挑战目前对暗物质的理解。2016年,他们发现了一个旋转速度非常快的星系,并推断其暗物质含量高达99.99%。“这个星系是一个相反方向的惊喜,”他说。同样,他们也不知道这个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他们希望这些奇怪的星系能帮助像奥斯特克和布洛克这样的理论家更好地理解暗物质是什么。“我们对暗物质知之甚少,所以任何新理论都是受欢迎的,”多克拉姆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超未来几千亿年后,银河系与邻近星系合并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星系未来,尤其是几千亿年后可能发生的事还有很多谜团。因为星系是由相互作用的数千亿颗恒星组成的集团,也是一个群星间含有大量星际气体和磁场的复杂系统。虽然我们可以基于数值模拟和银河系演化理论对未来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测,但事先应该说明这仅仅是预测而已。星系摆脱了宇宙膨胀,依靠自身引力的凝聚而形成集团,再以集团形式演化至今。当两个星系接近时,如果有另一个星系经过,将会带走轨道运动的能量,使两个星系更加接近,有时会无法逃脱对方的引力圈,这样便会诞生双重星系。当然也有一诞生时就是双重星系的情况。如果星系是以类似星球那样的点状存在的话,则两个星系会一直在对方周围绕行。可实际上,星系的恒星或气体所占据的空间会越来越扩展,包围星系圆盘的晕圈上虽有庞大的质量,但也有可见光无法看到的“暗物质”,因此,两个星系最终会合而为。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下乘坐在其中一个星系上运动的情景。我们在另一个星系晕圈的暗物质中一边做轨道运动一边前进。暗物质掠过我们身旁向后流去,但是由于感受到我们所乘星系的引力而使轨道弯曲,并在我们的后方滞留。也就是说,在我们后方累积了多余的质量,同时产生一种引力驱使我们停止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引力摩擦”。我们的质量越大,在后方累积的暗物质的量也会越多,星系的质量越大,引力摩擦也会越强。这样,两个星系因为互相的引力摩擦而逐渐减速,接近,最终合为一体。银河系与由30个以上的星系组成的星系集团称为“本星系群”。据推测,本星系群的主要成员仙女座星系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不久后也会落入合为一体的命运。不过,由于这两个星系的距离有230万光年远,因此两个星系要合为一体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几千亿年后的遥远未来,两个巨大的星系将会合为一体并长成更为巨大的星系。与仙女座星系和我们的银河系合并一样,其他的星系或许也会相互接近并合为一体。随着数千亿年的时光流逝,本星系群的所有星系会互相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星系。星系的旋转运动会随着合并的发生慢慢消失,最终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科学家发现第二例不含暗物质星系:或揭开其本质之谜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首次发现一个几乎不含暗物质的特殊星系的消息在整个天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暗物质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神秘、最丰富的物质,它构成了我们已知的宇宙物质组成的主要部分。

在宇宙中,几乎每个星系都包含大量的暗物质。然而,去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几乎没有暗物质的特殊星系。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二个这样的案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当去年第一个这样的星系被发现时,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彼得·范·多库姆,当时是项目小组的成员之一,说:“我们一直认为每个星系都包含暗物质,甚至暗物质的存在也可能是星系能够形成的原因之一。这种不可见的神秘物质主宰着任何星系。因此,你可以想象发现一个几乎不含暗物质的星系是令人惊讶的。”他指出:“这一发现挑战了星系形成的长期理论,并表明暗物质的存在是真实的:它们可以与星系中的其他物质成分分离。”

像去年发现的第一个星系一样,这次发现的特殊星系DF4属于所谓的“UDG”,也就是说,它包含的恒星比银河系少100-1000倍。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Shany Danieli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个星系的人。两年前她开始注意到这个星系。“发现新东西真的很棒,”她说。她说:“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星系能够存在。作为一名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你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天体,没有人知道它是行星、恒星还是星系。”

这两个特殊星系的发现令人惊讶和意外,也结束了关于这两个星系是否存在的争论。

暗物质的本质仍未解决。他们到底是什么?

人类首先注意到暗物质的存在,这也是暗物质最重要的视觉表现之一。几乎所有星系的外部都是恒星运动过快的地方——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离星系核心越远,引力效应就越弱,所以离星系边缘越近的恒星应该运动得越慢,就像地球自转得比火星快或者木星自转得比土星快一样。但是在星系中,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边缘的恒星几乎和内部的恒星一样快!这似乎违反了牛顿引力定律。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即所谓的“暗物质”,在这些星系的外缘看不见,但质量相同,因此会产生引力效应。正是这些神秘物质施加的重力影响加速了星系边缘恒星的运动。

人类第一次注意到暗物质的存在,这也是暗物质最重要的视觉表现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星系的外部,恒星在那里移动得太快。

然而,这次发现的两个特殊星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边缘区域的恒星速度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异常。

然而,有趣的是暗物质似乎并不存在于这些星系中。然而,这种不存在反过来证明了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因为它表明暗物质不是一种与“正常”物质混淆的存在,相反,它是独立存在的,可以与“正常”物质分开。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继续寻找更多类似的案例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种现象的理解,这也可能有助于早日解决暗物质本质的终极之谜。(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个星系两颗“心”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星系两颗“心”

在一座星系的中心处,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大型黑洞向着最终撞击而盘旋前行的证据。这个发现是由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利用沿轨道运行的 Chandrax射线观测站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它证实了天文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猜想,即:许多星系中心的黑洞可能都是两个。

这个具有两个黑洞的星系名为 NGC6240,距离地球400万光年。1983年,观察 NGC6240可见光的天文学家发现,它的形状被强烈扭曲了,这表明它是由两个发生撞击的星系所组成的。然而,真正激起他们好奇心的是,这个星系以长波(光谱上的红外区)形式向外辐射出大量能量。

只有两种机制能够解释如此巨大的红外辐射。NGC6240星系内可能充斥着恒星爆发,形成了大量新生恒星。另一种可能性是,它可能具有一个活动星系核,系核附近的尘埃云能够吸收 X 射线,并以红外线的形式辐射能量。

研究小组成员、德国 Garching 市马普学会宇宙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 Stefani· Komossa 指出,新的观测结果揭示出某些迹象,表明这些 X 射线源就是黑洞。首先,它们非常强烈而集中,而且发出的是异常强烈的高能 X 射线-这是 AGN 而并非恒星爆发的特点。当研究小组仔细观察 X 射线的分布情况时,他们发现了两处彼此距离3000光年的 X 射线源。两个黑洞以这个距离围绕它们共同的中心旋转了数百万年。再过几百万年,两个黑洞将越转越近,同时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最终合为一体。

英国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 Royai Martin Rees 指出,这种合并大概能够解释为何某些星系并未表现得越靠近中心恒星密度越高:“在合并过程中,二者(黑洞)早就将恒星从星系中心除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