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济学家说比特币【实用四篇】

浏览

5277

文章

4

篇1:前美林证券经济学家表示:比特币正处于最大泡沫中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罗森伯格研究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罗森伯格对他的叙述加倍了理解,即与股市类似,比特币正处在巨大泡沫中。他警告说,另一个熊市可能会出现,类似于2017年上次比特币牛市之后发生的情况。

在最近的CNBC采访中,美林的前北美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他避免进入比特币,特别是在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运行中创造了超过30,000美元的新纪录之后。

他声称,这种抛物线价格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上涨是“高度异常的”。他走得更远,说这是BTC的“最大的市场泡沫”。

因此,他重申从12月中旬开始的立场,即比特币是“极其拥挤的交易”。罗森伯格还质疑有史以来最大的2100万枚硬币的供应量,他说,当资产达到该上限时,可以更改协议以产生更多的令牌。

尽管罗森伯格指出,政府对造成任何泡沫破裂概不负责,但罗森伯格预测,央行数字货币最终将接管加密货币的市场份额。

经济学家进一步解释说,BTC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牛市周期中的表现有些类似。但是,一旦泡沫破裂,加密货币将在2018年进入为期一年的熊市。

罗森伯格断言,由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2021年结束时均创历史新高,股市也处于泡沫之中,而纳斯达克距离纪录仅几英寸之遥。他的研究公司得出结论,“基于一系列不同的指标”,股票被高估了约20%至30%。

不过,经济学家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库存可能不会很快爆炸。

“将启动引导结合在一起的基本上是零利率。只要利率保持在原位,除非我们在经济活动中有实质性的大幅回调,否则我们所处的泡沫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不过,他警告要进入这些市场的投资者,他们将在泡沫中分配资金。

Rosenberg的计划不是以购买股票和BTC为目标,而是包括在“没有起泡并且具有很大追赶潜力的领域”进行投资。他将公用事业和能源列为此类部门。

尽管黄金也创下了2020年的历史新高,但他仍然看涨黄金,因为黄金“具有比特币波动性的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经济学家:比特币BTC预计将达到5万美元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目前在CMC上处于亏损状态,市场上最重要的一枚比特币定价为10686.81美元。

BTC预计将出现大规模牛市,据观察人士称,Smartereum指出,BTC正在形成其第四个月的“Doji蜡烛”。该在线出版物指出,当数支Doji蜡烛形成时,这意味着BTC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牛市。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比特币迟早会再次触及11000美元的高点。

该在线出版物称,“比特币的价格大幅上涨,在跌至9000美元区域之前,曾一度升至1.1万美元大关。”随着比特币目前再次接近1.1万美元大关,人们越来越不确定比特币是否会再次遭遇这一关口的拒绝。”

BTC股价将触及5万美元

他们还引用了一位流行的数字货币分析师的话:

颇受欢迎的密码分析师、经济学家拉乌尔•帕尔(Raoul Pal)最近解释称:“比特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形势……它是一艘准备发射的火箭船……显然,目前比特币应该被视为一项伟大的宏观资产。”

Smartereum在twitter上提到了另一位名为Moon Overlord的密码分析师,他说BTC很快就会达到5万美元。

“在比特币飙升至中间值上方后,Doji的长期回归曲线每月出现三支蜡烛。比特币在每一次交易之后都触及了上限。这个月q第四道次蜡烛将形成-虽然它是不确定的。如果比特币的价格升至最高水平,将达到5万美元。”

关于比特币的最新报道甚至暗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将来会收购比特币公司。

Binance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刚刚表示,他认为特朗普会改变对比特币的看法,未来他会成为一名投资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利率市场化的?

全文共 1645 字

+ 加入清单

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按照既定的目标逐步推进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意味着市场的议价能力将加强、商业银行的差别化定价也会更加明显。但是在资金成本不断走高、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对于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是否该继续稳步推进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暂停,但不少人士认为如果连这些阵痛都忍受不了,改革何以成功?

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应暂停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

近日,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成立50周年论坛上,所长华民发表“走向误区的中国金融”的阐述,他指出,中国必须回到以实业为本、金融为末的正确道路上来,这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违背的“神旨”。此外,要停止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结构改革,否则等待我们的必将是一场可怕的金融或经济危机。

他表示,“银行业的改革是市场一体化还是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我很反对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结构没有调好,怎么市场化呢。现在是二元结构,利差持续扩大,需要把黑白二元市场一体化。银行业开放,谁都可以做,但是不能是余额宝。把一帮消费者捆绑在网上让中国实体经济死掉,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个‘平台’一定要封掉。要把银行业救活,首先允许私人开办银行。银行要可以竞争,不是拿余额宝对付银行,是银行本身要开发”。

沈明高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政府会推迟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沈明高直言,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将会明显提高资金成本,因此政府预期年化利率改革将会推迟。

沈明高预计,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会稳中反弹,预期全年增长为7.3%。中国经济在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当前政府应该释放出明确的市场预期,降低市场对未来资金成本提高的担忧,排除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

“现阶段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减少导致。首先,由于去年6月以来银行借贷预期年化利率的连续提高导致投资行业获得资金的成本上升,从而表现出今年上半年市场投资的减少;另外,出于对下两个季度市场预期年化利率反弹的担心,银行表现出了惜贷情绪,导致投资减少。”沈明高认为。

他建议,如果政府愿意将此前7.5%的增长目标调低,那么市场会有所缓和。

王良享星展银行财资市场部执行董事

推较宽松货币政策条件已成熟

王良享认为,过去九年间,人民币汇价已逐渐走向市场化,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却颇慢,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仍设有上限。

王良享认为,政府应积极考虑取消所有预期年化利率的上下限,但同时需确定市场的流动性不受影响,最具保险的方法就是在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银行贷存比率,或减息配合。中国房市于过去一个季度的急转弯已降低了下调存准率的门槛,况且中国通胀无任何上行压力,4月消费物价指数增速已下跌至1.8%的19个月低点,政府施行较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十分成熟。

同时,王良享也认为,“钱荒”今年已不再来袭。过去3个月,由于人民币汇价忽然贬值,带动借外币买人民币的套息交易离场,使资金从中国流出。因此,人民银行于过去三周都实现了净投放,保证市场预期年化利率趋低,避免再出现去年“钱荒”的恐慌情况。

刘利刚澳新中国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尚需配套机制

刘利刚认为,目前,中国的贷款预期年化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而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的上限仍未放开。但是,随着理财产品和其他金融创新工具的增加,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上限的约束性在逐步减弱。预期年化利率市场化将推高中国的预期年化利率水平并增加预期年化利率的波动性,这也将加大流动性风险、加剧期限错配,并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刘利刚建议,央行必须推出一系列最基本的配套机制,包括最终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障机制。同时,央行还需要发展出一个政策预期年化利率,将其当做一个实际操作的目标预期年化利率,来促进货币政策的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不应该用于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与货币政策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不一致,如果央行不全面地放松货币政策,这也将限制7.5%经济增长的目标。”刘利刚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买房还是租房?房地产商和经济学家怎样说

全文共 1798 字

+ 加入清单

“租售同权”会怎么影响你的生活?

“如何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回归房子的居住属性是本次论坛最为令人瞩目的话题。

多位房地产商、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均呼吁应该发展租赁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办公厅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指出,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城市要增加住宅用地和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如北京、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发展租赁住房的意见》,未来租赁市场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也表示,房子用来住的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调动存量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

他认为,充分调动资源的一个方面即是,加快发展租赁市场,未来租赁市场的发展包括由一些央企长期持有成为租赁型企业的方式,也包括通过个人持有,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满足租住需求的模式。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谈及楼市调控的长效机制时也提到,要增加中心城市群或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群现有的供给,盘活现有存量,增加房源供给,不是把大量的土地开发能力放到已经没有太多人流入的三四线城市,加快流通,以及发展租赁。

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背景下,房价的走向会如何?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租赁市场和购房市场是独立的市场,针对的是不同人群。租赁的人口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些人的需求就是租房,需要在租房市场停留比较长的时间。其次,房价和租金的决定机制不一样,房价的决定机制是和供需关系等相关的,但是租金的决定机制是收入,不会因为政策等变动租金支出增加,所以租金是稳定的。

房地产企业会活得很艰难吗?

在土地规则改变和多元化浪潮的双重夹击下,开发商如何去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保利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余英认为,未来仍然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他指出,现在住宅资产经营管理的规模也达到了200万亿级别,多地推行了只租不售的租赁用地和租售同权的政策也落地了,使得房地产住宅资产管理的未来前景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余英也强调,“我们做房地产的不存在转型,保利地产只会做地产,不会做别的。”

旭辉集团创始人、旭辉控股董事兼主席林中指出,以前是站在今天要看懂明天,但现在很难看得清楚明天,因而要从“今天看后天”,进而“站在后天来看明天”,从而更好地把握明天。

在这种逻辑下,林中认为房地产行业存在20周年长周期的变化,而目前行业正处在第一个长周期到第二个长周期的过渡阶段。未来20年不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破裂。

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也看好未来,他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很大,机会很多。”他也直言不赞同“去地产化”,原因是多元化发展在历史上没有长远成功的。

多名业界人士表示,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称,未来开发商竞争激烈之后会形成合并,大房企的吃掉小房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导致几个大型开发商的占比会很快上升,并最终超过50%。

巴曙松也表示,这一次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会引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未来的开发商真正的出路是升级换代,它们将会会从建筑商变成服务商,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她同时也不看好房地产多元化的布局。“多元化是一个伪概念。世界上无论哪个行业,没有一个多元化做得好的,多元化做着做着都把自己做没了。”

一句话精彩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长效机制就是为了能长治久安,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机制更好地根据市场机制运行。房地产税是楼市调控的一个长效机制,呼吁赶快实行。房产税实施后,房价不会暴跌。

禹洲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龙安:

现在大家都追求土地储备,不追求盈利空间,不追求抗风险能力,这跟我们整个产业的引导有关系。房地产行业目前盈利空间已经降到跟制造业差不多了,甚至比制造业还略低。我想3年以后肯定会扭转过来,现在香港大家都很清楚风险在哪里。

路劲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单伟豹:

市场经济还是要绝对回归理性,以利润做主导,长期不赚钱还是要撤的。香港的开发商不管市场占有率多大,还是很稳健的,而且几乎是永远存在。在内地出去的(开发商)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未来的市场整体趋势是向下的。今年的市场会超过去年,但是明后年的市场蛋糕不会变得更大。在房地产市场将趋于平稳,平稳不见得就健康,但是等到长效机制出来,我们可能会再慢慢过渡到健康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