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绿色江南生态园【汇总20篇】

湿地与森林、 海洋并称全球三大 生态系统,被誉为“ 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 物种库”。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 拉姆萨尔签署了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和功能!

浏览

6818

文章

1000

篇1: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今天小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发展生态农业存在问题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上不完备

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

2、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3、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然后还有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等缺点需要解决。

今天小编对发展生态农业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种类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平衡的危害都有哪些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

生态平衡包含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会导致第一方面生物种类失衡。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平衡的危害有:可以破坏食物链,导致一些其他野生动物的退化、灭绝和爆发性繁衍;破坏生态环境,依靠野生动物传播种群的植物遭受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被迫中断;破坏生态平衡,加大野生动物于人类的直接冲突,尤其是野生食肉动物再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会袭击人类。

今天小编对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平衡的危害都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猎杀动物对生态平衡有什么影响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江南清明习俗多 吃中品滋味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除了传统的青团子是清明时节必食的小吃之一,吃清明螺也是江南人习惯的食俗。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很多喜欢这种食材的人都感叹“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当然,吃馓子的食俗也是大江南北的特定风俗,虽然现在每个时节都可以吃到,但在清明时节吃馓子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风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并不多,但也算是这个时节不容错过的一道“寒食”。

清明节的“吃”格外讨喜,由于节气的关系,天气温度适中,人们对于青团、螺蛳等这样的美食无可抗拒。青团子本身属于甜食,人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充当早点或配餐,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螺蛳的美味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常熟地界,人们对于螺蛳的痴迷也有一定程度。特别是常熟的几家螺蛳馆,生意红火,人们时不时会邀上两三好友小聚下,品着螺蛳,叙着家常,别有一番风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天24小时营业的便利超市,各种包装的青团子已经上市,有传统的绿色,也有五色其他口味的团子,吃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心里却感受着一份暖暖的春意与温馨。营业员告诉记者,这两天这样的团子一天可以卖掉十几盒,有的上班族就当点心吃,既可以填饱肚子,又经济实惠。

专家认为,传统清明佳节吃的是一份思念与怀旧,品的是心意与氛围,要真正地过好传统佳节就必须从自己身边的细节做起,让这样的节日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擦出别样的火花。将传统与现代的东西相结合,在“吃”的过程中过好一个完整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银花茶绿色的制作过程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在山东一带金银花盛产的地方,每逢到了夏季很多的游客去山东的时候都会闻到金银花的香气,金银花盛开之后是黄色和白色的花朵,一个个小小的花朵散发着清香宜人的香气,感觉到非常的美妙和奇妙,接下来的文章当中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有关于金银花茶绿色和它们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制作方法

1、茶胚制备

金银花茶以精制绿茶胚为主料,用量为90%左右。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茶叶作原料,按照“高温刹青、快速搓揉、完全烘烤”的绿茶制作新工艺制成茶胚,要求茶条紧结、叶片幼嫩、含水量低于5%,并剔除老叶、茶梗杂物、筛去茶末。

2、银花采收

夏季为金银花采收期,当花蕾由绿变白、上部膨大时,在晴天上午9时(露水未干)前采摘含苞未放的花蕾,此时花的香气最浓,也有利于保持花色。

3、茶胚吸香

按每10公斤茶胚配用鲜金银花5-6公斤的比例备料。视鲜花多少,均匀分装入数个(用尼龙纱窗布缝制的)网袋中摊平。将茶胚和花袋隔层摊放在洁净木箱

制作方法中,即放一层茶就放一袋花,再放一层茶,把容器口封严让茶叶吸香。2-3小时后,从容器中提出花袋,取出茶胚混匀,再将茶胚与花袋隔层摊放容器中进行二次吸香,然后取出茶和花袋。

4、干燥包装

将金银花倒入烤盘以40℃温度烘干;或摊放网筛中,在筛下以药用硫磺燃烟2--3分钟(以筛上见烟为度),然后晾干,以防银花变色。同时将茶胚复烘干燥,冷却24小时。按干茶90%、干银花10%的比例混合,用复合膜袋按重量规格密封包装,即为成品茶。

关于制作的过程介绍到这里,不仅仅是介绍了金银花茶绿色是原因,我们还介绍了有关于它们的制作过程,辛辛苦苦栽下的金银花制作的过程也是相当的复杂,所以说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精心的做好每一杯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十大波卡生态项目盘点

全文共 3420 字

+ 加入清单

波卡在2020年的飞速发展,相信整个区块链行业都有目共睹。

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涌现出来,不断靠近着万链互联的愿景。

从去年至今,「链茶访」密集采访了许多个波卡生态的项目。

随着插槽拍卖的即将到来,波卡生态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那么现在我们就有必要来追踪一下,这些波卡生态的项目们进展得如何了。

1.Phala Network

链茶馆请到了Phala Network的联合创始人和CEO Marvin,他阐述了Phala项目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和三大场景难题,以及W3A产品在隐私数据收集、分析和交易上的优势。

Phala团队成立于2018年中旬,采访时pLIBRA还未完成Milestone3。

不过现在Phala已作为平行链成功接入Rococo V1测试网,成为首批技术能力就绪的卡槽拍卖候选者。

Phala的代币PHA也已上线了火币、OKEx、Gate.io等多家知名交易所。

PHA的市场表现

Phala选择波卡的理由成为波卡平行链,就不仅可以在自己的链上实现保密智能合约,也可以把保密合约的能力提供给其他链。

2.Crust Network

Crust Network是波卡生态首个分布式存储项目,我们邀请了Crust Network的市场负责人Steve,他为我们介绍了当时还在紧张研发中的“波卡生态的IPFS”。

Crust发起于2019年Q3,2020年Q1就已经实现了代码开源,并且还获得Web3基金会和万向孵化器的支持。

与Filecoin聚焦于存储相比,Crust的生态更大,是激励层(共识)+网络层+持久层(存储)+应用层(计算)的全栈生态。

采访时Crust的代币CRU还未上线,计划通过社区和交易所空投一部分CRU。

目前Crust Network已开放了Maxwell预览网的代币桥接功能,使得CRU能够无缝穿梭于ERC20、Maxwell 预览网以及Crust主网之间。

前段时间刚落幕的“方舟计划”,期间共计600余个地址参与出块,节点遍布全球16个国家,全网最高达到1001个,算力达到94 PB。

CRU的市场表现

3.Acala Network

Acala Network被认为有望成为波卡生态的金融中心,为加密资产带来稳定性、流动性以及可及性。

我们邀请了Acala Network的开放贡献者Fuyao,为我们介绍Acala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Acala是一条链,并且添加了智能合约模块,可以直接拿稳定币做额外的DeFi应用,所以Acala更重要的身份是波卡生态的金融基础设施。

Acala已经上线了先行网Karura平行链插槽竞拍资讯官网,共吸引了全球22个国家与地区的30000+用户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Acala目前并没有上线代币,但有进行空投,等到Karura成为Kusama平行链后才可交易。

“我们不愿意过早去透支掉这些利好和优势,并且上交易所太早的话,也会影响团队的做事风格。我们还是希望向Gavin Wood团队看齐。”

4.Zenlink

Zenlink是一个波卡生态的跨链协议,而不是平行链。

在2020年7月份成立,并于9月份获得了由Hashkey领投的11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估值1000万美元。

我们邀请了Zenlink中国区负责人郭涛,为我们介绍这个与众不同的DEX。

Zenlink是在打造通用的底层跨链DEX基础设施,让所有DeFi产品都可以通过Zenlink实现一键发DEX。并且Zenlink采用的是全链分类帐协议,是一个跨链共享流动性池的DEX协议。

“不要用以太坊的思维去思考波卡,就像不要用比特币的思维去思考以太坊。”

目前Zenlink团队已经完成跨链DEX从资产发布、流动性建立到跨链通道建立、跨链交易等所有环节的关键技术攻关。

Zenlink的代币是ZLK,正在空投中。

据了解,Zenlink目前也在准备第二轮融资。

5.ChainX

我们邀请了第⼀个和Polkadot合作开发的中国团队——ChainX的首席运营官Kristen,为我们介绍ChainX背后的故事。

ChainX的创始团队很早就关注parity团队,在刚发布波卡白皮书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关注到了。

ChainX的1.0版本的BTC跨链方案已经成功运行了一段时间,并且一度走在市场前列,上线之初在极短的时间内跨链BTC价值就已突破千万美金。

但Kristen也坦言1.0方案本身的瓶颈也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ChainX 2.0在顺利开发中。

最近启动了测试网malan,将作为ChainX主网升级前的试验性网络长期维护运行,并基本完成了BTC Bridge 2.0的充值流程。

ChainX的代币是PCX,既是ChainX的治理代币,同时也是ChainX应用的基础货币。目前PCX的投票锁仓率是76.91%。

最为早期波卡生态项目,ChainX的各项社区用户数据共70000+。

PCX的市场表现

6.Darwinia Network

波卡的跨链有两种,同构跨链和异构跨链。

Darwinia Network是基于Substrate开发的异构跨链的桥接网络。

所以达尔文在波卡生态扮演的角色是,作为波卡的平行链,在接入波卡生态之后,然后又会接入其他链来进入到波卡生态。

采访时达尔文刚完成金门大桥的单向通道,这是波卡生态第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跨链方案。

2021年1月28日,金门大桥已实现了双向跨链。

KTON的市场表现

7.StaFi

StaFi是一个为Staking资产提供流动性的去中心化协议。

我们都知道,质押的资产在锁仓期间不具有流动性——无法进行交易,而StaFi则可以让抵押资产流动起来。

我们邀请了StaFi的创始人卡咩Liam,为我们介绍StaFi会如何激活加密世界的沉睡资产。

StaFi在2019年2月份就已经发起了,在海外社区比较知名。

但StaFi不限于波卡生态,他们也同样布局了以太坊2.0。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StaFi陆续上线了rBridge双向桥,rFIS和rETH解决方案。

FIS的市场表现

8.MXC极域

MXC极域是波卡生态的一个物联网+区块链的落地应用项目。

我们邀请了MXC极域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胡莘,介绍MXC极域在物联网+区块链中的潜力。

MXC极域是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去采集更多万物互联的数据(比如停车位、垃圾桶、路灯等)的智慧城市项目,并且这些数据对所有用户都是永久免费的。

MXC极域团队是2017年成立于德国柏林,核心团队都是做物联网出身。但是刚成立时并没有了解区块链,很机缘巧合地遇到了也刚成立的波卡。

目前MXC极域已在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和地区实际部署,并且稳定运行了3年。

MXC极域推出了两个Token——MXC和联合开发的DHX。

MXC的市场表现

9.Bifrost

Bifrost的中文名是彩虹桥,是一个基于Substrate的平行链跨链网络,为Staking资产提供流动性。

用户通过Bifrost将Token兑换成vToken,只要持有vToken就可以获得Staking收益和流动性。

我们邀请了Bifrost产品经理Tyrone,为我们介绍这条彩虹桥将如何跨越staking与DeFi。

Bifrost团队在2019年3月就已经推出了具备Staking流动性的去中心化PoS矿池——猎币矿池。产品刚上线两周时间,资金规模就达到了将近50万美元。

但这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很难将此模式复制到多链基于Substrate开发的话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后来诞生了Bifrost。

Bifros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用户的产品体验上,具体来讲就是Staking收益的派发和结算。

用户不断叠加最多可以借贷出3倍的vToken,也就是说,用户最多可以获得3倍的Staking收益。

BNC来作为vToken铸币激励,激励期限被设置为线性释放十年,每两年产量减半。

10.OpenSquare

OpenSquare就是波卡生态的去中心化协作平台。

我们邀请了OpenSquare创始人&CEO李永峰,为我们介绍OpenSquare在去中心化协作中的潜力。

OpenSquare是波卡生态专注于去中心化协作的区块链应用,用户可以在上面创建协作,并后续更新直到结束,而且整个过程都是通过数字货币来结算。

2020年OpenSquare获得了Web3基金会的Grant,并完成所有的Milestone,以及获得了Kusama财库的资助开发doTreasury项目。

总结

很少有像区块链这样飞速发展的行业,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激动的标志性事件发生。

但是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从来都是来长期的日积月累。

这些井喷式涌现的Polkadot生态项目,长远的发展不仅考验创业者的行业理解,更考验团队的技术以及运营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我国内蒙古草原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3%。近些年由于过度放牧、过度的开垦等原因,导致了草原退化,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制定了很多的保护制度,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1.草场超载、禁牧区放牧处罚规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超载放牧的,由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每个超载羊单位30元的罚款。《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在禁牧、休牧草原上放牧的,由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以每个羊单位10元罚款。

2.征用和临时占用草原补偿

项目征用地补偿标准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自治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143号)标准执行,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一次性补偿,市格日勒敖都苏木草原征地补偿标准为3016元/亩。按照草原临时用地补偿测算方法,临时占用草原补偿按照该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与临时使用年限的乘积数计算。

3.非法开垦草原处罚规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的若干解释》规定: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面积在20亩以上,或曾因非法占用草原受过行政处罚的,在三年内又非法占用草原,改变被占用草原用途数量在10亩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

4.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对符合国家公益林补偿项目的灌木林地、有林地按照相关比例进行补偿,执行上级规定补偿资金标准为14.25元/亩。

今天小编对草原生态保护制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态农业的作用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生态农业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

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

今天小编对生态农业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具体了解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种类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甲藻对海洋生态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甲藻一般出现在养殖后期,但因目前周边环境的水源营养过富,有利于甲藻的生长,所以前期肥水不当也会造成甲藻暴长。那么甲藻对海洋生态有哪些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呈棕色,也称红水和铁锈水。鱼吃了以后,会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甲藻死亡后可产生致鱼死亡的甲藻素,多甲藻对环境改变敏感,水温、PH突然变化时,均会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从而导致鱼类死亡,因此甲藻对海洋生态的动物影响非常大,不仅污染海洋系统还会造成鱼类的死亡,因此一定要多加防治。

防治方法:多甲藻大量繁殖时,应结合使用锁磷剂和蓝藻净这两种对鱼类无害的生态制剂,减轻氮磷污染,使水体不再富营养化,高效杀灭藻类。改变水温和酸碱度,抑制多甲藻的繁殖。

提醒您:这段时间水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固定在水华知识排行榜的第一位,因此水华对海洋系统的危害也非常大,因此为了避免它们的发生,我们只有多了解一些生物灾害知识与自然灾害知识来帮助自己预防它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白带变成绿色怎么回事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中白带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就是脏脏的东西,总是粘在她们漂漂亮亮的内裤上,这让很多女性产生反感的感觉,所以很多的爱美女性就特别的不喜欢白带。特别是有小洁癖的女生来说更是对白带厌恶不已,每天都要洗几次私处,让自己的秘密花园没有一点“不洁之物”,殊不知正常的白带不仅提示着女性朋友的身体,还有利于女性正常排泄废物。但是白带明显的增多、发绿就必须警惕了。

白带发绿一般为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白带绿色以及其他白带异常的常见原因:

1、白带绿色或发黄有异味,淡薄有泡沫状,或如米泔水样,色灰白,大多是阴道滴虫所致。

2、白带变黄有异味或成乳白,脓性,多伴有腹痛,一般由慢性子宫颈炎或子宫颈内膜炎等引起的。

3、白带变黄呈带血的浆液性或粘性分泌物,有时其中混有细小的烂肉样物(看似黄色酱汤)。多是阿米巴原虫感染后所致。

4、白带变黄白,多数质地粘稠,有时也可质地淡薄,典型的呈乳白色,像豆渣样,或像凝乳状白色的片状或块状,多数是由于霉菌感染所造成。

5、患输卵管癌时,由于肿瘤刺激输卵管上皮渗液及病变组织坏死,白带多呈间歇性、清亮、黄红色液体,一阵一阵地从阴道向外流出,绵绵不断。

6,、女性患了子宫颈癌、阴道癌、子宫体癌等病症后,其所分泌时的"白带",多数表现为:白带多有异味,呈淘米水样,浑浊,有时混有血液呈淡粉色 。

月经前后、排卵期、妊娠期以及性生活导致白带多,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留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洗亵服裤,还应该避免使用卫生护垫,防止阴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滋生病菌,引起感染、炎症。

如何预防白带异常?

1、应选择棉质内裤。

预防白带异常,女性朋友在选择内裤的时候尽量选择棉质内裤,避免穿尼龙内裤,因为棉质内裤可以保持阴部干爽通风。

2、应保持良好情绪。

专家表示,女性朋友长时间心理压抑或者压力大也是导致白带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女性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给自己的太大的压力,适当的放松自己。尽量避免过于激动、发怒急躁。

3、避免频繁性生活。

不要有频繁的性生活行为,因为频繁的性生活或会加大病菌的感染几率。特别是在月经期、妊娠期和产褥期在这期间应该禁止性生活。平时应保持阴部的清洁,不洗公共盆浴,要有专用的卫生用品。

4、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公共场合可能隐藏着大量的霉菌。出门在外,不要使用宾馆的浴盆、要穿着长的睡衣、使用马桶前垫上卫生纸等等。

5、控制血糖,正确清洗外阴。

女性糖尿病人阴道糖原含量高,糖原作用下发酵产生碱性物质,令正常的阴道酸值从3.5-4.5偏离之5.5,破坏了阴道的的自洁功能,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在每天清洗外阴时,选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更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潮汐现象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潮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海水涨潮或落潮一般情况下,对生态环境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这也是相对来说。因为,只要有运动就会改变生态环境,只不过有强弱之分。潮汐现象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潮汐现象其实就是海水涨潮和退潮,海水涨潮和退潮会产生势能,如果合理利用可以利用潮汐现象的这个特性发电。正常情况下,潮汐现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利用潮汐能发电,就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开发潮汐能,如建造一个潮汐发电站会给潮汐区域带来一系列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方面的环境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发电站对潮汐区域的影响、对航海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对蓄水池地区的生态影响,尤其是修建潮汐水坝所引起的有形障碍影响更甚,例如能产生成层作用、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生态后果。

希望大家看过上面的介绍之后,能够对上面介绍的内容有更多了解,如果还想知道风暴潮的形成与危害预防,就必须要多掌握一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对农业影响非常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当属福寿螺。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中国主要分布地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台湾、湖南等省。此螺不仅可能食用之后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因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所以对粮食作物和蔬菜以及水生农作物有很大的破坏和危害作用。

在广西有些地区,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祸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边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人力物力,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以提高国民的认识水平,采用科学的综合防治技术,阻击新的生物入侵,控制已入侵生物的危害及危害范围。

今天小编就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态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响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空气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让我们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宜居。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响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呢?

1.尽量搭乘公交车,多走路、骑脚踏车有益人体健康,每辆车少开1公里,可避免0.61公斤的废气产生。

2.停车熄火,减少废气产生,每部车一年节省油耗约1.25公升,减少2.7公斤CO2排放。

3.定期汽车保养,保持轮胎正常胎压,可提升汽油使用效能多行驶3%公里,每节省3.785公升汽油,可减少19.5公斤的CO2产生。

4.尽量使用替代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与天然气等,帮助地球增加永续能源。

5.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随身携带环保筷,每减少1万双一次性筷,可以少砍掉0.32棵树,减少3.7公斤的CO2。

6.自备水壶水杯,少买一个矿泉水瓶,重复使用20次,可节省1/3~1/4的CO2排出量。

7.使用再生产品,再生纸浆的的制作过程,可减少砍树与消耗较少的能源,减少约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及减少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每回收一吨纸将可减少242公斤的CO2。

8.使用节能电灯泡,每年可减少146公斤的CO2产生。

9.多开窗少用电,少开一小时的冷气,减少0.621公斤的CO2。

10.随手关闭电源,将使用完毕的电器用品电源关上,每年可减少约972公斤的CO2产生。

今天小编对如何响应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还请了解更多上的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应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结合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综合判断出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1.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的新趋势。需要转变农民传统的注重产量、忽视生态环保理念的思想,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2.生态农业的面积将不断扩大,体系需更加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主导,发展多种生产类型、多模式、多层次的经济结构。

3.资金支持力度需不断加大。

4.将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理顺政府、农民、企业、科技实体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形成由政府引导,科技实体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民与企业共同建设的生态农业组织。

今天小编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种类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解决措施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呢?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严格控制新的生态破坏的产生,使原有的生态破坏区域得以逐步恢复治理;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方法,实现更加有效的生态管理目标。

为实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采取下列措施:

(1)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坚持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

(3)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 身体有病会让排便不通畅

全文共 2064 字

+ 加入清单

每人每天都需要定时排便。一般排便的颜色都是非常固定的。但是有些人大便次数多并且排出来的大便颜色是绿色的。到底造成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了解下究竟便秘怎么办效果最佳呢?

大便绿色是什么原因

正常的大便应呈黄褐色,这是因为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肝肠循环后,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胆汁中黄绿色的胆黄素变成黄褐色,并随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大便颜色很深,一般有几种可能。

第一是与食物有关,广州人有句老话:吃猪红屙黑屎,也就是说吃了猪血或动物内脏,大便会变成红黑色,吃绿色蔬菜吃得多,叶绿素含量高,大便呈绿色。

第二是与药物有关,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这种黑便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样黑色。

成人大便墨绿色的原因大概有

第一,大便酸性时,内含胆汁遇空气氧化成绿色。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素,被它染色后粪便即呈黄色,胆红素经过氧化后变为胆绿素,从而使粪便呈绿色。

另外,因双叉乳杆菌的作用,肠内已呈酸性,大便在肠内已被氧化,变成绿色排出体外。因此墨绿色便不是异常便,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而担心。

墨绿便一般可能会是消化不良。可以调整膳食再观察大便的改变.大便绿色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

婴幼儿大便如呈绿色则为腹泻,伴有水样或糊状,多泡沫,有酸臭味症状。

大便异常颜色与疾病有关

以下是大便异常颜色和疾病的关系。

灰白色

如果大便的颜色是白陶土样的,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

如果没有吃猪血,又没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药物,大便出现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出血,血通过几米长的肠道,发生各种化学变化,逐渐变黑,因此,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话,大便应该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溃疡病出血的约占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除溃疡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红色

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直肠、结肠,由于路程短,化学变化少,这些部位出血,大便应呈红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来不及在肠道里过多停留,拉出来的大便也是红色。

便秘怎么办

1、要适当增加运动

运动可增加阳气,而大便需要阳气推动才能排出体外。增加运动要注意运动量的把握和运动方式的选择。每天应当保证40分钟到1小时的活动时间;运动量应从小至大逐渐增加,以每次活动能达到全身发热,似要汗出而未汗出的程度最好。运动方式可因个人爱好而不同,但应注意活动下肢,以饭后散步和游泳最佳。

2、腹部按摩

古人将腹部按摩称之为“摩腹”,具体方法是:以手掌紧贴皮肤表面,按顺时针方向在腹部作环形摩擦。从胃脘部开始,一边划圆,一边向下移动,直到小腹。可在饭后散步时进行,一边行走,一边摩腹。若伴有痔疮等肛肠疾病,可配合提肛: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均匀,吸气的同时,肛门紧闭,用力提起肛门、会阴部,小腹及腹部同时稍用力内收;稍停片刻,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慢慢放松腹部和肛门。这样一紧一松,做10—15次。

另外,要保持大便通畅,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晚餐。

大便次数多是怎么回事

长期大便次数多,人的体质也会逐渐下降。生活中,很多人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多的症状,但是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却知之甚少。

大便次数多的原因

1、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

2、饮食贪凉

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3、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4、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5、消化不良

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返酸、烧心、嗳气等症状。

6、肠道疾病

常见的引发大便次数多的肛肠疾病主要有肠炎、肠息肉、炎症性肠病、尿毒性肠病、胶原性肠炎等病,甚至肠癌都会引发肠道疾病。

7、季节因素

由于季节高温多雨的季节变化,为细菌、病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滋生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的就很容易感染,外伤的感染、疾病的传播等都会引发腹泻。

8、肠对脂肪吸收不良

本类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油腻糊状、气味恶臭。因此,必须进行科学检查。检查肠道疾病,卫生部推荐采用无痛电子肠镜检查确诊率高。

结语:如果我们的身体发生一些便秘的情况,那么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排便不通畅,甚至是大便颜色有异样,那么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治疗,这样才可以正确掌握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态保护有什么措施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单位GDP能耗、物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的废水、废弃物排放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而且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寒地区、喀斯特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这些区域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较为敏感,容易出现退化现象。

生态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国家法制化管理体系之中,加大对重点区域和流域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

(2)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经济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机制。

(3)构建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展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监测,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提高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4)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生态审计制度,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5)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6)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吸收国外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今天小编对生态保护有什么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植物生态防治病害的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病害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充植物生态防治病害的方法有哪些呢?

1、抗病育种

培育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在防治传染快、潜育期短、面积大的气传和土传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等方面应用尤为普遍。为防止抗病品种遗传基因单一化,可利用诱发病圃或人工接种方法,鉴定对不同病原物和不同专化小种的抗病品种,通过杂交,集中多个抗病主效基因于一个或几个栽培品种,并结合农艺性状优良和高产育种,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多抗性和兼抗性品种。还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导入抗病基因,以及将植物的抗病物质通过细胞质遗传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2、栽培防治

改进耕作制度可改变病原物严重发生的生态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能力。如轮作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保持果园田间清洁,可消灭或降低越冬菌量;严禁操作人员在烟草田和番茄田吸烟,移苗或整枝打杈前用肥皂水洗手,可防止烟草花叶病毒传染;适期播种、阔窄行密植和增施厩肥和饼肥,可使玉米大、小斑病为害减轻;深沟窄行可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从而减轻小麦赤霉病;勤灌对控制水稻白叶枯病有较好效果;除草灭虫可减少病原物侵染来源或错开病原物发育的最适季节;建立无病种苗基地可防止种苗传病等(见农业防治)。

3、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消灭病原物使作物不受侵害的措施(见化学防治、杀菌剂)。

4、物理和机械防治

有多种方法。如通过筛选、风选种子或泥水、盐水选种,可利用不同比重汰除受病害的子粒;播种前晒种,用1%石灰水浸种或用一定温度的温汤浸种,可有效地防治由种子传带的多种稻病和麦病;烧土和熏土对防治某些土传病害如花生青枯病、十字花科软腐病有一定效果;在温室内以一定温度处理果苗,可钝化某些果苗内病毒以防治病毒病;贮藏室(窖)短时间升温可促进薯块伤口愈合以防治甘薯软腐病;在温床用高温蒸气进行土壤灭菌,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等。此外,各种射线、超声微波、高频电流也在试用于病虫防治(见物理机械防治)。

5、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或协调有益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有利于微生物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以防治病害。如土壤和植物根际的大量微生物群与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就常被利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由于不同作物根际的微生物群种类和数量有差异,因此轮作对调整土壤和作物根际的有益微生物以及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病害可以通过轮作减轻发病程度。

此外,将一些化学物质施入土壤或植物根际也可刺激某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抑制某些病害。使用微生物农药可减轻污染,避免杀死有益生物从而保护农业生态系的稳定,并弥补化学农药之不足。因此,扩大拮抗菌、占领菌、诱抗菌、促生菌、增产菌、催熟菌等的利用,将使植病的生物防治有更大的发展(见生物防治)。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生态防治病害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以便可以让植物更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草原生态保护作用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但是,目前草原面临着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在全国绝大多数草原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二是牧草质量上的变化,可食性牧草减少,毒草和杂草增加,使牧场的使用价值下降。

今天小编对草原生态保护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态农业的分布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近20年来,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表现为逐渐由被质疑转向被肯定和支持,并得到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全球经济发展动荡不断的形势下,世界有机产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的势头,并展现出勃勃生机。

截至2014年底,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农地面积为4370万公顷,包括处于转换期的土地。2014年全球有机农地面积比2013年增加了约50万公顷,几乎是1999年1100万公顷的4倍。欧洲和北美洲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有机农地。有机农地面积最大的两个洲分别是大洋洲,173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40%和欧洲116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27%,然后是拉丁美洲68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15%、亚洲36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8%、北美洲31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7%和非洲13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地的3%。有机农地面积最大的几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1720万公顷、阿根廷310万公顷、美国220万公顷。

有机农地在总农地中占有率最高的两个洲分别是大洋洲4.1%和欧洲2.4%。其中,欧盟国家平均有5.7%的农业用地为有机农地,其中有11个国家有机农地的比例超过10%。前三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36.3%、列支敦士登30.9%和奥地利19.4%。

今天小编对生态农业的分布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种类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