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缺血中风病精品20篇

中风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之一,老人一旦出现中风的话,就要多加护理。那么怎么护理好呢?下面问学吧小编整理了夏季老人中风的护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7755

文章

1000

篇1:老人降压过度易引发中风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72岁的于大爷患高血压多年,最近发现血压有点过高,于是加大了服药剂量,随后血压顺利地降到了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这时于大爷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就医后,医生告诉于大爷这是低血压惹的祸,血压不是越低越好,降得过低也会导致脑中风,而对于部分老年人降压不一定要降到140/90,可适当放宽标准,那么老人降压过度易引发中风吗?

血压降得过低主要存在以下风险,首当其冲是脏器的缺血。高血压患病时间长了,血管会出现动脉硬化,血压突然下降,硬化的血管不能收缩,而血管内压力明显减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就容易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同时眼睛周围的血管也会受到影响。降压过度,则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正常人的血压标准是不超过140/90,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值可以适度宽松些,150/90以下也是允许的。而当血压稳定在150左右后,若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再降低到140左右。血压达标了,能延长心脏的使用时间。但如果患者的血压降到140时出现缺血的症状,就不要勉强一定要达标准值。

此外,对于降压更不能一蹴而就。血压越是处于高值,降压就越要求平稳,正常的速度是在几周内渐渐降下来。因为如果患者没有并发症,一下子急于降压,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人脑中风是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患上中风的话患者的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老人脑中风是原因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

脑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

1、脑中风共同的先兆表现 头痛、头昏、耳鸣、半身麻木、恶心。

2、脑中风共同的重要表现 昏迷、呕吐、偏瘫、失语。

3、具体表现 每个病人的发病表现有所不同,可表现为以下的一项或几项。

(1)小便失禁。

(2)眼球转动不灵活。

(3)视觉障碍,单侧眼视物不清。

(4)平衡功能失调,站立不稳。

(5)理解能力下降,或突然记忆力减退。

(6)语言障碍,突然说话不利索或说不出话来。

(7)单侧上肢或下肝运动不灵活,不能提举重物,易摔跤。

(8)意识障碍:严重者突然昏迷。 轻者神志恍惚、昏睡、叫醒后又很快入睡。

(9)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上肢、下肢感觉障碍:有蚁行感、无痛觉感。

(10)瞳孔变化。① 一侧大一侧小。 ② 双侧针尖大小。 ③ 两侧扩大。

老人脑中风是原因有哪些

(1)高血压:血压越高,

发生中风的机会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的机率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

(2)血脂增高是第二个发病的危险因素。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面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65岁以上发生脑梗塞的特别多。

(3)糖尿病:糖尿病常伴动脉硬化,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血栓形成。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患中风的年龄要提早10年,发病人数比血糖正常的人高2~4倍。

(4)心脏病: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中风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很多,与年龄、生活习惯等都有关系。年龄越大越危险,55岁以后发病率大大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中风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预防老人中风 远离8个误区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预防中风,需谨防以下8个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五抗凝药都可以用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张拥波博士介绍说,在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座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人为什么要多注意“小中风”情况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时下正值秋冬转季,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要预防脑中风,首先要及早识别一些“小中风”的征兆,秋冬季,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专家提醒,要防脑中风,首先要及早了解“小中风”的征兆。因此不了解脑中风是什么情况的可以来看看这些内容,自己清楚了也就会多家注意了,下面来看看老人为什么要多注意“小中风”情况吧?

日前,80多岁有高血压病史的林阿婆突然发现自己右手无力,连筷子都无法使用,右脚也提不起来。来到广州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小中风。该院神经内科张医生介绍,像林阿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当时经体查我发现她走姿异常,右下肢拖步,口角轻微歪斜。”张医生说,“显然,她本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于是我郑重告知,这就是脑中风,虽然目前看来只是‘小中风’,但‘小中风’往往是‘大中风’的先兆,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议其住院接受系统治疗。”

张医生说,脑中风急性期留院观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病还不清楚的患者。“因为部分病人如果出现一些并发症会直接加重病情,如颅内高压、应激性溃疡出血、应激性高血糖、脑心综合征等。”同时,要预防早期“盗血现象”、阻止“瀑布效应”等,都需要留院观察,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时下正值秋冬转季,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要预防脑中风,首先要及早识别一些“小中风”的征兆,如嘴巴有点歪、舌头有些不灵活、手脚轻微无力、讲话开始含糊、肢体麻木、突然记忆力下降等,都要及早就诊。很多三甲医院都设有神经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病情急时,可选择急诊或“120”,即脑卒中绿色通道。

同时,也要重视控制基础病,减少危险因素。生活上,饮食不要过于油腻,尽量少吃糖类食物,少量多餐,不要太饿太饱。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同时要保持比较有规律的睡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人后仰洗头容易中风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后仰洗头容易中风。每逢节假日,去美容美发的人也多起来了。据有关报道称,很多老年妇女在做美容时发生中风的情况,而大部分都发生在后仰洗头的时候。这是因为,大部分老人都有颈椎退行性病变,脑供血自然不足,后仰洗头时,会过度扭曲颈椎,引发椎动脉痉挛,从而引发动脉出血,导致中风。

此外,洗头时水温要适宜,过冷过热都会刺激血管,造成血管收缩异常。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尤其要小心,如果近期血压不稳,更要避免后仰洗头。此外,还应注意不要穿颈口过紧的衣服,这样也会妨碍血液循环,引发不适。

一旦老年妇女在后仰洗头时如果感觉头晕目眩,应该尽快将头抬起,保持正常体位。出现中风症状后,要缓缓改变体位,身体放平,尤其是头部要放平,同时要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呕吐症状,要将患者颈部稍稍后仰,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这时可服用一些抗血小板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实在不能缓解的话,就需要输液或住院治疗了。

应该几天洗一次头发?

1.最好每星期洗三至四次头。

2.在户外工作时间长的人和脑力工作者,可以适当增加洗头次数,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梳理,促进血液循环。

有晚上洗头习惯的人,要尽量改变晚上洗头习惯,其次要在洗后擦干头发,或者用电吹风吹干,确保清洁、轻松、健康皆不误。

天天洗头非但不能保护头发,还有可能对头发造成伤害。因为洗头过勤会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彻底洗掉,使头皮和头发失去了天然的保护膜,反而对头发的健康不利。

综上可见,洗头也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你不懂得采取正确的洗头方式,注意洗头的时间和次序,那么脱发掉发就会是你的最终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中风》月刊报道,吸烟的女性患中风的风险会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而递增。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一千多名年龄在15岁至49岁之间的女性的调查发现,吸烟数量和中风几率成正比,吸烟量越大,中风发生几率越高。每天1-10根烟,中风几率增加2。2倍;每天一包烟,中风几率增加4。3倍;每天两包烟,中风几率增加9。1倍。

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专家说,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机会也就越多。吸烟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还能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为中风创造了条件。

女烟民为何更容易遭到伤害?专家说,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

一是女性容易罹患妇科炎症,如阴道炎、盆腔炎等。而炎症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炎症与动脉硬化、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骨关节炎等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炎症和心、脑血管病有极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症。

过去,我们总认为动脉硬化是因过多的胆固醇引起,所以科学家们关注于如何控制胆固醇含量。其实,胆固醇仅起到间接作用,炎症才是致病的因素。炎症导致白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小板凝聚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症,我们称这些生成的物质为斑块。随着斑块的积累,增加了血管的损伤,从而产生更多的损害,导致更多的炎症斑块发生,危害心血管系统。

二是激素的变化。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脑中风的发作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家里有中风的危险人群,为了使病人在脑中风不幸发作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平时就要注意一些中风的紧急处置方法,那么脑中风的发作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呢?

引起脑中风的因素,除了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就是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而这些致病因素,很多会在寒冷的冬春季节会特别显现出来。再加上过春节的时候,应酬多,聚会多,饭局多等,很容易会使体内的血脂增高和血液黏稠度增高,中风的风险会相应增高。一旦发生了脑中风,其治疗的黄金期就在发作之后的短短数小时之内。因此,如果家里有中风的危险人群,为了使病人在脑中风不幸发作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平时就要注意一些中风的紧急处置方法。

看清中风的预兆

脑中风简单地说,就是突发性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有:肢体乏力、肢体麻木、视觉不清、言语不明、站立或步行不稳、意识不清、眩晕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等。所以,如果前一分钟还好好的,突然间就出现这些现象;或是前一晚还好好的,一早醒来就发现这些现象,那很可能就是脑中风的前奏了。如果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很可能是脑出血的信号,更应特别注意。

尽快就医或送医院治疗

一旦注意到有脑中风发作的可能时,一定要赶快送到有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的医院急救,并要将病情准确地转告医生。要点:发作的具体时间,是否呕吐,症状是否逐渐恶化,意识情况如何,头痛的程度,是否有手脚麻痹、语言障碍,是否在服用降血压药,有没有受伤等等。要特别注意,脑中风发作急性期常会有恶化现象,也常会合并心肌梗塞和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就算中风症状非常轻微,也一定要尽快就医。

谨慎处理中风病人

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同时把患者衣领和腰带松开,以减少身体的束缚所造成的血压变化以及脑中风恶化。如果患者有呕吐现象,或是想要吐的样子,务必让患者侧躺,以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或是吸入性肺炎。侧躺时记得让瘫痪侧在上方。再次,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最后,病人出现气急、咽喉部痰鸣等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从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要谨记,处理脑中风病人的大忌是,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头部震动等。

患者意识不清时要特别注意呼吸

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醒时,要特别注意其呼吸是否平顺。如果患者要很用力而且很辛苦地呼吸或是呼吸时会发出明显的声音,可以用枕头或折叠的毛巾垫在脖子和肩膀之下,让头向后倾,同时下巴向上挺起。这样可以减少意识不清时舌头和咽头肌肉松弛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让呼吸更顺畅。如果有活动式假牙,要记得取出,避免其可能掉入咽喉、阻塞呼吸道。

平时注意居家附近可诊治医院

如果居住在小城镇或较偏远的地方,平时就要注意查访一下居家附近是哪些医院有诊治脑中风的条件,也就是说,设有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的医疗机构,并记下这些医院的地址及电话,同时置于随时可查阅的地方,以期在紧急状况时能将患者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达医院治疗,避免转诊或彷徨中可能耽误的治疗时机。一般在区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都具备抢救脑中风患者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人脑中风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中风之一种急性的疾病,一旦发生,就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知道老年人患者会常见的现象,了解关于医学疾病方面的知识,为了是让为脑中风老年患者可以及时的急救,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懂得帮助老年人发病时候的急救,那么老年人脑中风会出现哪些表现呢?

对于脑中风患者的情况。所出现的症状是不同的,在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几种脑中风情况就是以下几种:

一、频繁的打呵欠,通常发生在中风前六天到十天内,这时的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

二、视线模糊,视野缺损,常在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这就表示脑血管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狭窄。

三、突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全部忘记,可是自我认知仍然良好,意识也很清醒。记忆消失通常持续几小时会恢复正常。

其实除上面三种常见现象外,脑中风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各位患者或是患者家属一定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突然昏眩,眼前漆黑一片,几秒后就会恢复,这是脑中风的早期症状信号。短时间语言障碍或全身无力。这属于大脑缺血的征兆,也许会造成半身不遂。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甚至短时间内神志不清。这时应及时做检查,很可能已出现了脑血管破裂出血的现象。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通过上面的简单介绍,不知道各位朋友对于脑中风疾病有了更多认识没?加强脑中风预防也是一个关键的地方,俗话说得好,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平时大家没事上网可以多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中风前兆有哪些症状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一谈到中风,人们自然会想到骤然晕扑、口歪舌偏、半身不遂等一系列特征。这是最常见的表现。据小编了解中风的前兆就是“小中风”,小中风的医学名为暂时性缺血中风,是由于小血块阻塞血管而发生的,发作迅速,那么今天大家就共同学习一下小中风前兆有哪些症状?请看一下分解。

专家告诉我们:小中风前兆症状有很多,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身体局部麻痹、四肢无力、失去平衡力、老眼昏花、视力出现问题等等,这些症状可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发生小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两个星期内发生大中风,如果能在小中风发生时及时治疗病情,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因此一定要积极预防治疗。

小中风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那么患了小中风怎么样才能够很好的缓解一下这种症状呢?患有小中风病人的饮食治疗如下:

(1)可食用含有较少的脂肪和高蛋白质的鱼类,家禽,瘦肉,豆类,每天低于30g。不超过30%的总能量,脂肪和胆固醇应低于300毫克/天。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其他。超重脂肪应少于20%的总热量,胆固醇被限制为小于200mg。

(2)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谷物,不小于55%的总能量,与多样化的厚度。限制盐的摄入量为6g或更少的每一天,如使用的脱水剂,或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每日供应的新鲜蔬菜400g以上。膳食系统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一天四餐,晚餐宜清淡,易消化。

(3)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本期疾病急救知识由为大家提供,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的的学习脑中风急救方法以及相关突发脑中风该如何进行急救知识,请继续关注此平台,希望能给予大家更多的帮助,在此小编祝您生活愉快!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属该怎么帮助中风偏瘫者康复呢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很大一部分要由患者家属帮助完成,家属可按照分期帮助患者康复。那么家属该怎么帮助中风偏瘫者康复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软瘫期

枕头垫肩膀防关节脱位

据了解,根据脑部病变部位和情况不同,中风患者在发病后一至三周内会处于“软瘫期”,正常人的肌肉力量为五级,而在软瘫期的患者肌肉力量处于零级,也就是完全没有力,“一些软瘫病人肩关节处会有一块凹陷下去,就是由于因为此时手臂三角肌的力量很弱,使肩关节发生半脱位。”专家说,这个时期的患者仍然处于需要留院观察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躺着。因为肌肉没有力量,即使四肢出现一些异常的姿势,他们自己也无法调整四肢的摆放。

这个阶段的患者平躺在床上时,肩关节外旋、脚尖不自然地直指床脚位置是常见的异常姿势。如果不注意帮患者把四肢摆回正常位置,在软瘫期过后的痉挛期,患者就会保持这些异常姿势,出现肢体僵硬、痉挛的现象。其实,这时只需一个普通的枕头就可以派上大用场。李素芬介绍,患者平躺时,家人可以用一个枕头垫高患者偏瘫侧的肩膀和手上臂部分,防止肩关节脱位,再用另一个枕头在患者膝盖窝下面垫着,从而使他的膝关节保持在稍微弯曲的位置。同时,要让患者的手指自然伸展,踝关节也要摆到正常姿势,也就是让患者的脚尖像正常人在放松平躺时一样指向斜上方,而不是绷直着指向床脚方向。

痉挛期

用“巧劲”放松僵硬关节

在软瘫期之后,大部分患者会进入痉挛期。典型的患者偏瘫一侧的身体会僵硬地保持着以下姿势:上半身缩着肩膀、屈着手肘,被称为“挎篮样”动作,但同侧的腿却紧绷着无法弯曲。李素芬解释,这是神经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模式,和软瘫期相反,这个时期的患者全身肌肉都容易出现肌张力异常地高。

这个时期,患者往往已经出院回家,和家人接触的时间更多,家人能帮助他们做的康复治疗也更多。对于屈肌痉挛的上肢,一般要进行伸展训练,家人可以带动患者偏瘫一侧做伸肘、肩膀外展和手臂向后伸的运动,有能力的患者可以用能活动一侧的手带动偏瘫一侧的手自己进行锻炼。而对于伸肌痉挛的下肢,就要锻炼屈肌的力量,比如让患者躺在床上,在亲人帮助下抬腿屈膝,让膝盖尽量往上身方向靠。

有时,患者家属看见亲人肢体痉挛的状态会十分着急,总是想用手帮亲人把僵硬的肢体扳回到正常状态。李素芬表示,中风偏瘫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骨头比较“脆”,如果用力强掰很容易伤到筋骨。

如何使用“巧劲”?

根据她的经验,使患者痉挛肢体放松的秘诀不在于蛮劲,而在于“巧劲”:比如,痉挛期患者最常见的是手臂弯曲呈“挎篮样”,要让肘关节放松,只需轻轻地拍打他的肱三头肌,只要拍打的位置正确,就能像找到“开关”一样,患者的手臂自然会慢慢伸直开来。至于屈曲的五指,只要轻轻打开大拇指,其余四只手指也会“自动”打开。对于僵直的腿,其实只要轻按这一侧的大脚趾,膝关节就会自然地弯曲了。

家居环境要适当改造

在痉挛期,患者也要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和站立训练。在坐位训练的时候,可以先由家人扶着双手,上半身靠着椅背或者墙壁,等肌肉力量和平衡力进一步恢复时,家人再逐渐放手,让患者独立坐直。在站立训练的初期,患者可能会因为偏瘫一侧的腰肌和腿部力量不够而站不起来,这个时候家人可以与患者面对面站,让患者背部靠着墙壁,用腿顶着患者偏瘫侧的膝盖,同时双手扶着他的肩膀给他以支持。

肌力锻炼可以让患者尽快独立坐和站起来,以下就是其中一种:让患者在床上上半身平躺,两腿的膝盖屈起来,两脚踩在床上,然后尽量抬高臀部,动作保持5秒再放下,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感到疲劳为止。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样的锻炼后,还可以过渡到只用偏瘫侧的腿单独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低血压的老人为什么也会中风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往往把中风和高血压连在一起,这是因为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最直接诱因之一,下面来看看低血压老人为什么也会中风呢?

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不少自觉全身乏力、头昏头晕、不思饮食的病人前来就诊,体检测量血压时,血压明显偏低。患者及就诊医生对此重视不够,往往觉得是身体一时虚弱所致。以为低血压不会发生大的问题,更不会引起中风。殊不知,低血压是导致重大疾病的隐患。

据国内外一些权威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致命的脑血管意外大约有2/5是由低血压所致的。这恐怕是很多医生始料未及的。事实上,高血压是人们熟知的常见病,而低血压临床上也屡见不鲜。一般把成年人的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定为低血压。60岁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础血压20毫米汞柱,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则较大。

低血压会造成心搏出量突然减少,动脉血压骤降,由于血压过低,推动血液无力,使脑部供血不足,就会产生各种不适。轻者引起缺血、缺氧、全身疲乏无力;重者由于缓慢的血流反而会促使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所以,千万不要因低血压而麻痹大意,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人勤动嘴可有效预防中风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虽说“祸从口出”,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勤动嘴也能保健益寿。勤于咀嚼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而且使面部肌肉得到运动和锻炼,增加大脑皮层活力,预防大脑早衰和老年痴呆症。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等原因,不容易将食物嚼得很细,因此更需要细嚼慢咽,以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实老人勤动嘴可有效预防中风

勤餐少食老年人由于肝糖元贮存能量下降,一次多量进餐比少量多次进餐更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人,饱餐可出现胃膨胀,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故应提倡勤餐少食。每天吃4~5餐,每餐以七八成饱为宜。

勤于咽津唾液中含有氧化酶和过氧化酶,能减弱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毒性。而唾液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延缓人体机能的衰退。所以欲求长寿者,可练生津吞咽功: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三口,再将舌伸出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当津液满口时,鼓漱5~10次,并缓缓咽下,然后用意念分3~4次缓缓送入丹田。每日练三四次。

勤于叩齿牙齿的损伤、脱落会使人加速衰老。并易引起多种疾病。用上下两列牙齿较为有力地相互叩击,每次40次,每日数次,同时用手掌小指轻轻按揉项脖;或在大小便时,将嘴闭住,憋足一口气,然后再缓缓吐出。长年坚持均可保护牙齿,使其坚固不易脱落。

勤于述病老年人有了某些病状,常不在意,或误为是衰老的“必然结果”。其实某些轻微的、不典型的症状,往往可能就是大病的前兆。因此。老年人一旦有不舒服的感觉,应向亲人、医生仔细诉述,争取及早得到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风有哪些危险信号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那么中风有哪些危险信号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风的危险信号

中风有以下几大危险信号:

突然面部、胳膊或腿麻木无力,特别是在一侧,这是中风病人最常见的情况。当一侧脑损伤后,无力通常发生在对侧肢体,比如:中风病变在左侧,病人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中风后出现视力问题相当常见。有些病人失去了单眼或双眼的部分视力,叫做视野缺损。这会导致病人只能看见盘子的一侧并只吃一侧的食物。

突然意识不清、说话或理解费力。中风会影响病人说话、阅读、书写或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

突然发生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

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痛。

除了要重视中风的发生症状,及早就诊,如果是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还要有二级预防的意识,防止中风的再次发生。中风复发率很高,曾经患过中风的病人再次发作中风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中风首次发作的第一年内。年龄增长、血压升高(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吸烟、酗酒,中风复发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预防中风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药吃得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压时,错误地认为10毫克即10片,结果用药过量导致血压过低,脑血流变缓,吃出了偏瘫。

误区三: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发生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肥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该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四: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仗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误区五: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一种药,乙医生开了另外一种药,结果因为用药过量而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的观念,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六:只管服药不检查。

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七: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以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司、家里、手提包内各有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风会造成哪些后遗症?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中风后会出现很多的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幸存下来以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可是很多朋友对这个方面的了解不是很透彻,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风会有哪些后遗症?

1、麻木

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2、嘴歪眼斜

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6、失语

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风早期的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中风通常发展迅速(数秒到数分钟)。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因此症状呈多样性。缺血性中风,通常只影响受阻动脉附近的脑组织。中风严重威胁健康,下面给大家讲讲中风早期的症状有哪些,请大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中风早期的症状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

以上是中风早期的症状,请各位小心预防。下期疾病急救知识讲座中我们来了解突发脑中风该如何进行急救,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人出现脑中风前会有哪些征兆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疲劳为气愤主要紧张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加队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关心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联系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本来由于一直病因缺乏有效的宝贝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失望危险因素及先兆药物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沟通,那么老人出现脑中风前会有哪些征兆呢?

脑中风的症状会诊包括

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特别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点评的脑中风面前症状和信号

呕吐:处理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伤人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应该表示病情一般非常太少为重

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这里症状中选择比较常见的

一侧肢体和面部的还好感觉异常

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热心要引起足够的二年重视

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样子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别人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沟通

突发的言语热情不清和吞咽呛咳处理症状:表现为病人机会说话花消不清什么吐词困难容易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骨科呼吸不应打呼噜很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预防中风谨防陷入误区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拥波博士介绍说,中风的高危因素包括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两种。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属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则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果能把高危因素部分或全部消除,人们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实践证明,消除高危因素确实可以使部分人免受中风之苦。

预防中风,需谨防以下8个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张拥波博士介绍说,在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座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就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酒精中毒会引起中风吗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喝酒在有些地方极为普遍,有些人一日三餐,顿顿不离酒。饮酒过度是不良生活习惯,应该改变,如果引起酒精中毒后果是非常麻烦的,那么酒精中毒会引起中风吗?

喝酒可以损害消化系统,尤其是损害肝脏。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有90%~95%的酒精都要通过肝脏解毒,因此饮酒对肝脏的损害特别大。酒精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病变,连续过量饮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可转变为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

一次饮酒量过大,不仅会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还可能诱发凶险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并致人于死地。酒精还能刺激食管和胃粘膜,引起消化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食管炎、胃炎、胃溃疡等。过量饮酒也是导致消化系统癌症的影响因素之一,嗜酒者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比不饮酒者高许多倍,患肝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长期、大量饮酒能增加患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酒精影响脂肪的代谢,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发生高血脂症或导致冠状动脉硬化、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小引起高血压。

中风患者:酒精有直接地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引起心律紊乱或心肌病,以心房颤动最为多见。酒精引起的心房颤动和心肌病使心脏输出的血量减少,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引起心源性脑血栓。酒精还可引起强烈的血管反应,造成血压变化无常。如果血压下降过多过快,容易造成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加上酒后定向力障碍和步态蹒跚,难免晕倒造成颅外伤,甚至发生脑血管破裂。酗酒后的急性酒精中毒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而使血液粘度增高,诱发血栓形成。如果饮酒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酒精中毒会引起中风现象,所以说酒精中毒需要多加注意,如果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毒急救知识,比如酒精中毒后如何正确急救等,就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年人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中风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老年人一旦出现中风造成的危险非常大,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积极地进行中风的预防,那么老年人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中风呢?

1、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2、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3、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应注意保暖。应在室内逐步适应环境温度,调节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5、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鱼类富含不包和脂肪酸,不包和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6、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诱发脑中风疾病的原因主要是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季,夏季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危险季节,因为这是脑中风高发的季节。每年夏天,都有不少老人被脑中风夺去了生命。近些年来,脑中风疾病逐年呈上升的趋势,脑卒中不仅多发、常见,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那诱发脑中风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回顾脑卒中患者的病史可以发现,大约8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大约70%的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比血压正常者要高出3—5倍。但同时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只要长期坚持有效控制血压,就可以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例如降压治疗2—3年,可使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39%。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粘度增高、并发高血压等。最常见的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另外是出血性脑卒中。我国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残废或死亡率高于西方国家,每12秒就会有一个中国人患上卒中(即“中风”),每21秒就会有一个中国人因卒中死亡。

高血脂

在不少人看来,高血脂远够不上“杀手”的资格———不痛不痒,唯一能说明问题的只是化验单上几个高于标准值的数字。殊不知,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专家们也形象地将其重要诱因之一的“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

吸烟

吸烟对其身边人的健康可能伤害更大。丈夫有抽烟习惯的妇女首当其冲,是“二手烟”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学者用了三年时间对6万多名40~70岁妇女进行的调查显示:丈夫每天吸10支烟以下,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28%,丈夫每天吸10至20支,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32%,丈夫每天如果吸烟达到20支以上,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高达6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