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翠华山滑雪场和竹林畔滑雪场哪个好(实用20篇)

浏览

1374

文章

44

篇1:泰山竹林寺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泰山竹林寺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龙潭的上边,今长寿桥东北,原来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悬云寺。这里风景宜人,寺的周围翠竹青青,松柏苍郁,溪水潺潺,曲径通幽,风景十分秀美。向有“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之誉。据说竹林寺是泰山古刹,建修年代无考,自唐以后屡兴屡废。

据记载,竹林寺元代元贞年间元代名僧法海重修,声名远播,以至“东振齐鲁,北抵幽燕,西逾赵魏,南距大河,莫不闻风趋赴。”至明,高丽名僧满空拓建,寺又趋兴盛。明末文人萧协中曾描绘竹林寺的优美环境:“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抵寺,竹木参天,朱樱满地,晨钟晚磬,另一凄清。”明杨志学游竹林寺诗吟道:“西天复此门,山半一泉温。云壁时时动,龙珠日日翻。飞扬李白句,倾倒孔融尊。归路夕阳好,凉风吹广原”。后竹林寺在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风格重新修建。

满空和尚是明宣德年间从高丽航海到此的外籍僧人,满空航海到中国后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并住持20余年。满空圆寂时,火化得舍利子百余颗,足见其确为高僧。据说,道行越深,死后舍利子的数目就越多。

当然竹林寺还有许多传说,其中之一是这样说的。相传,从前竹林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经常-小和尚,让他干又脏又累的活,小和尚每天上山拾柴。拾少了,还要挨打!

这天,小和尚在马蹄峪拾柴,来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每天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耍。每次在黑天前,这两个小孩帮助小和尚拾得满满一筐柴。

老和尚见小和尚天天都比以前拾的柴多,心生诡计,套出原委,知道了两个小孩原来是人参娃娃,用红线套住了那个小女孩。用大镢刨了回来,并将它交给小和尚,让小和尚放到壶里煮,再三叮嘱千万不要偷吃,然后去请他的那些朋友去了。

小和尚并不知道那个大萝卜似的东西,原来就是人参娃娃。快煮熟的时候,壶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小和尚忍不住掰下一点尝尝,结果忍不住,越吃越想吃,最后给吃没了。

小和尚害怕老和尚回来又要打他,干脆就将壶里的汤都倒了。等师傅回来,就说煮化了,水也干了。他提着壶,围着寺庙浇了一周,刚刚浇对了头,就听“轰隆”一声,整个寺院摇摇晃晃,离开地面,向天上升去。

这时老和尚领着他请的那些狐朋狗友也回来了,一看寺院升起,知道不妙,赶紧抓住庙台。寺院越升越高,老和尚一时眼晕,掉下来,摔死了。

寺升到半空中,就悬在了云彩上。从那以后,人们就将升上天的竹林寺叫“悬云寺”。

据说,每逢雨过天晴,站在竹林寺的地基旁边,还可以隐约看到天上的悬云寺,还能听到寺里的鸡鸣和钟声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竹林畔滑雪场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滑雪场距离西安45公里,距离汤峪镇3公里。这里有千亩原生竹林、秀美山川、清澈溪流、构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竹林畔滑雪场座落在这里,占地106560平方米,分二期建成,一期现已建成,3000平米全透明观景滑雪大厅一座。建成400米长的雪道3条,分别为60米宽练习雪道一条,100米宽初中级雪道各一条、雪圈道5条、造雪面积50000余平米、可容纳3000到5000人滑雪、购买全新大头雪板2500副、单板200副、造雪机5台、魔毯3条、压雪车一台、教练50人。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减少游客的排队等待时间,wifi免费使用。由汤峪镇到竹林畔滑雪场有免费大巴接送。

地址: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向东3公里

类型:滑雪

开放时间:

10:00-23:30

白天滑雪时间:10:00—17:30

夜场滑雪营业时间:18:00—22: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80.0元

交通

乘车路线:

①南客运站乘坐920路到汤峪,在汤峪坐车至竹林畔滑雪场。

②唐都医院乘坐927路至竹林畔滑雪场。

自驾路线: 大雁塔--雁引路--关中环线--汤峪镇--竹林畔滑雪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徐州竹林寺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徐州竹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竹林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坐落于徐州市和平大桥东首的骆驼山,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历史。竹林寺初名青园寺,净检法师应邀驻锡青园寺,晋穆帝“敕改”为竹林寺。据南朝梁朝宝唱所撰《比丘尼传》记,中国第一个依戒律削发受戒的比丘尼是洛阳竹林寺的净检。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洛阳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徐州竹林寺则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徐州竹林寺于2009年9月落成开放,明道法师应邀住持。2013年成为国家3A级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竹林七贤是指哪些人?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三十公里处吴村镇境内。《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但关于竹林七贤之名的由来,学界存在争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一般认为“竹林七贤”之名与“集于竹林之下”的竹林之游有关。

传统说法认为“竹林”位于嵇康在山阳的寓所附近。嵇康与其好友山涛、阮籍以及竹林七贤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间畅饮聚会,因而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这种说法见于《晋书•嵇康传》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

陈寅恪认为,“竹林七贤”的活动地方实际上并没有产“竹林”,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出自《论语》中“作者七人”的事数,有标榜之义。“竹林”之辞,源于西晋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竹林七贤”。

王晓毅不认同陈寅恪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寺(敏珠林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位于扎囊县扎其乡塔巴林村群山环抱的一条山谷里。

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东,正前方是开阔的山谷,视野开阔,山清青水秀。寺内的主要建筑为祖拉康,共分三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设拉康,内设有大小铜塔10座。

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为传承,不完全限定血统关系,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对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敏竹林寺的僧人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是享誉全藏的佛学院,并负责编写修订《-年表》发往整个藏区。敏珠林敏竹林寺所产的藏香,香味持久,有安神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导游敏珠林寺是西藏宁玛派的主寺,位于扎囊县扎囊河以东的扎期区。寺院坐西朝东,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由宁玛派的一位伏藏大师创建。敏珠林寺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主殿祖拉康墙壁上绘有多头多臂、面目狰狞的佛像,这是宁玛派寺院的一大特点。按藏传佛教的解释,这些威赫忿怒的0神灵,是寺院防御敌人和恶魔的守卫者,被称为"0神"。从艺术角度说,这种造型粗放、夸张的神灵形象,是西藏密宗艺术的代表。主殿第三层有两个佛殿,其中一个-拉康佛殿内,绘有历代著名宁玛派-像。敏珠林寺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书法优美著称。依以往惯例,由敏珠林寺选派高僧,一部分担任设在布达拉宫内的僧官学院的教师,另一部分人则到门孜康负责研究历算和编写修订《-年表》。敏珠林寺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在寺主的继承上是以父子或翁婿传承,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血统关系上。敏珠林寺在研究宁玛派的历史、教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址: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期乡敏竹林村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8:00

交通

可从泽当包一辆中巴车前往,往返80-100元,可坐4人

门票

30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冀州竹林寺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冀州竹林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竹林寺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关村东北300米处,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因其四面环水,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而又名“悬空寺”。

“冀县城北竹林寺图”是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在民国廿二年(1933年),在冀南旅行写生,路经古老的竹林寺时所作的图画。画面上的竹林寺瓦宇鳞鳞、苔藓斑驳,显得古朴幽静。相传竹林寺,为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出任冀州刺史时建筑的,山涛在冀州颇有功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

《冀县志》记载:“竹林寺,据说是明初的一个州官,依照紫薇山海市蜃楼幻景,命工匠修建而成。” 在民国时期流传着许多有关竹林寺的美丽传说,其中寺院升天的故事影响最大,至今人们津津乐道。因其四面环水,南面有一狭长通道与岸连接,夏秋时节有时出现海市蜃楼幻景,所以又名“悬空寺”,寺内常年香火极盛。

新编《冀州市志》记叙:“竹林寺古迹址,位于冀州镇北关村东北300米处。最迟建于明代,清朝末年,百姓自行投资,在遗址上重修竹林寺,该寺于1963年被洪水冲毁,有址无迹。寺内铜佛像原存县文化馆,文革中被砸毁,仅存一碑,现由冀州市文管所收藏。”那一通竹林寺古碑,为乾隆十七年雕刻,其文为“冀为古郡城,内外不少名刹,东有泰宁,西有开元,南有南禅,而称为最盛者,咸以此之竹林寺为首焉。”古代遗留下来一幅清朝乾隆十七年间的木刻版《直隶冀州竹林古寺胜景全图》,也由冀州市文管所收藏。看来,赵望云先生76年前画的竹林寺图,应该就是清朝年间所修造的建筑了。

又据《冀州市志》载:现在重修的竹林寺,参照流传下来的木刻古图,基本保持了了原有格局,进入山门,两旁钟鼓楼相对,迎面是天王殿,殿内大肚子弥勒佛笑口常开,四大天王怒目发威。穿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金身佛祖端坐莲台,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分列两旁。配殿内的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慈眉善目,为众生指点着迷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带拼音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嵇康jí kāng,阮籍 ruǎn jí,山涛shān tāo,向秀xiàng xiòu,刘伶liú líng,王戎wáng róng,阮咸ruǎn xián 。

拓展资料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看“竹林爆笋”时想没想过:竹子到底是树还是草?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除了感受春风的风韵和盛开的春花之外,欣赏“竹林中的竹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一天能长5到6厘米。蓬勃的势头让人兴奋。

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曾经有一句非常鼓舞人心的话:“如果你只能做一棵草,那就长成竹子,因为竹子是世界上最高的草”。许多人会嘲笑这句话。竹子显然是一棵树。虽然它与柳树不太相似,但它绝对不是一片绿化带里的草,一个星期都没有反应,就会乱成一团。那么什么是竹子呢?

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树,什么是草。

根据我们的常识,树是那些能长得又粗又高的植物,而草总是又细又矮。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对植物学中的这种差异有一个更精确的解释。树是指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草是植物中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茎中的维管束中是否有形成层。

维管束是植物叶片、幼茎和其他器官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的束结构,具有运输物质和支撑植物的功能。对于草本植物,它们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细胞,所以它们不能水平发育。然而,木本植物有形成层细胞,它可以不断分裂,使木本植物的茎逐渐变厚。当植物有较粗的茎干时,它们能经受更大的风雨,自然长得更高。

资料来源:Pexels

看竹子,竹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植物。它的维管束不形成形成层,所以不厚。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然而,竹子的茎是木质化的,这使得它的茎比普通的草本植物更硬,所以它可以长得很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更像一种木本植物。因此,对于竹子的分类,普通人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乔木科,如果严格遵循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定义,它也是草本植物的一员。

那么竹子是如何长成最高的草的呢?首先,竹子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更常见的是通过营养繁殖。当一块土地上有一棵竹子时,它不仅会向上生长,还会在地下水平生长许多茎干,这叫做水平行走茎干。此外,许多竹笋会长在这些横茎上。如果你垂直分割一个竹笋,你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一层层的小格子。当竹笋很小时,它首先增加格子的数量。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开始增加小格子的长度。这时,竹子的生长速度会突然加快,因为许多小格子同时生长,而我们熟悉的竹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

说到这里,人们可能会想到另一种植物,芦笋,作为一种常见的盆栽植物,为什么芦笋长得不高?是因为脸盆太小了吗?不,因为芦笋不是竹子。我们常说竹子是禾本科、禾本科和竹类植物,而芦笋是芦笋、芦笋和芦笋的植物。这两个人不是亲戚,但他们长得很像,所以他们被称为芦笋。与竹子不同,芦笋是一种真正的草本植物,符合公众的理解。它的维管束既没有形成层也没有木质化,所以它只能在你的花盆里短时间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竹林七贤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到一个词语,竹林七贤,指的便是魏晋时期的七位文人。他们似乎都有一种“闲散”的态度,有的不入仕途,有的不拘礼法,看似逍遥自在,不拘一格,以至于有人认为应当叫做“竹林七闲”。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在那个年代背景之下,他们当真能做得到“闲”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的一群读书人,他们或是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或是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或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他们就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他们的另类生活态度让现代人们为之向往。

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除了政治黑暗、战争乱世之外,它给后世的印象并不深刻。但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它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他们或做官,或隐居,或亦官亦隐。

没有哪一个群体能像他们那样,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艺术,甚至对中国人的心灵都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他们与以往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逸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态度,这对修齐治平为夙愿的读书人来讲是新的气度品格。

这几个人在魏晋易代之际,是非常有才的,提起竹林七贤大家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在名山秀水之间,在茂林修竹之间弹琴赋诗、仰天长啸、怡然自得的画面。这样的生活,可以说让人非常羡慕了。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时曹氏家族和司马家族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政治斗争,竹林七贤的聚散也和曹马之争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曹马之间的斗争首先使山涛,竹林七贤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也是官做的最大的一位,受到了冲击。

之后,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但他们永远不会被历史抹去,被时间稀释,因为他们留下来了:独立、自由、放达、崇尚美、重视情的一种竹林精神!

这样看来,竹林七贤便是“贤”而不是“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熊猫被小鸟薅毛毫无反应淡定干饭 不愧是竹林隐士?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小鸟薅毛毫无反应的视频虽然让人们感到惊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熊猫是竹林隐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因为其萌态可爱、憨态可掬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一则小鸟薅毛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的大熊猫竟然没有任何反应,淡定地继续吃着自己的竹子。这一幕让人们惊叹,不禁想到大熊猫是否真的是竹林隐士。

视频中的大熊猫正在吃着自己的竹子,突然一只小鸟飞到了它的身边,开始薅它的毛。然而,大熊猫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惊吓,反而继续专注地吃着自己的食物。这一幕让人们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大熊猫通常都是十分警觉的动物,稍有不妥就会立刻逃跑或者反击。但是,在这个视频中,大熊猫却表现得非常淡定,似乎对小鸟薅毛毫不在意。其实,这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大熊猫通常都是独居的动物,它们生活在竹林中,以竹子为主食,每天都要吃掉大量的竹子来维持生命。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单调,所以它们的行为也比较单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此外,大熊猫还是一种慢性动物,它们的行动速度非常缓慢,通常都是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不会轻易地走动或者奔跑。因此,当小鸟薅毛的时候,大熊猫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也没有感到威胁,所以它才会保持淡定的状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熊猫是竹林隐士,事实上,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社交的动物,它们之间会有很多的交流和互动。在野外观察中,就可以看到大熊猫之间会互相打闹、互相梳理毛发、互相嬉戏等等。这些行为都表明了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友好和活泼的动物,它们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友好和活泼的动物,当然,在面对外界的干扰时,大熊猫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有时候会逃跑或者反击,有时候则会保持淡定的状态。无论如何,大熊猫都是一种非常可爱和珍贵的动物,都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它们能够继续在我们的世界中生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上竹林七贤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世人为何认可这七位名士?

全文共 3659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有名的七位名士,他们经常一起结伴游玩于竹林之下,感情可称为是莫逆之交。可能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当时一众文人所羡慕的,可以放任不羁的游玩饮宴,不受各种束缚。不过对于竹林七贤带起的各种习俗也存在一些贬义的看法,但当时大多数人都是认可这七位名士的,那竹林七贤究竟有何厉害之处,能让他们受各方敬重呢?这次就来讲讲有关竹林七贤的故事,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一、"竹林七贤"的和而不同

"竹林七贤"其实都不是山阳人,根据相关史载,只有谯国铚县人嵇康(224年一263年)多"居山阳"。阮籍(210年一263年)和阮咸(222年一278年)是陈留尉氏人,阮籍是阮咸的叔叔,两人是叔侄关系。刘伶(221年一300年)是沛国人,向秀(227年一272年)、山涛(205年一283年)是河内怀县人,王戎(234年一305年)来自有名的琅玡王氏。

他们七人都有贤名,主张玄学,但又有区别。向秀认为,名教可与自然合一;而山涛和王戎倾向于"杂以儒术";嵇康、阮籍、阮咸、刘伶四人则更多推崇老庄之学。

七人分别在魏晋时期致仕,但情况各异、政治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嵇康、刘怜和阮籍三位仅任职于曹魏时期,对入晋为官则不感兴趣。

嵇康字叔夜,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官拜中散大夫,时称"嵇中散",其妻乃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

刘伶字伯伦,人称"醉侯",只任过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职务,后来再也没有入仕。

阮籍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后任过从事中郎、散骑常侍等职。

向秀字子期,原本是"雅好读书、才高八斗"的隐士,因嵇康遇害后,被迫于不惑之年在晋朝入仕,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阮咸字仲容,因晋武帝对他不看好,由散骑侍郎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

山涛,字巨源,早年孤贫,四十岁才任职郡主簿,后入晋历任大鸿胪、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司徒等要职,后封新沓伯。

王戎,字濬冲,袭父爵致仕,因军功迁任安丰县侯,后来历任的职务几乎与山涛相似,身居高位。

总体而言,"竹林七贤"均任过职,但都不拘礼法,倡导"清静无为"的玄学理念。

这些"和而不同",使得他们时常在年长的山涛组织之下,多以嵇康所在的山阳寓所为活动范围,聚游于山阳竹林之中,放任不羁地饮宴游乐,结下了令人感慨的"莫逆之交"。

故世谓之"竹林七贤"。二、"竹林七贤"的同而不合

"竹林七贤"在"清静无为"的玄学理念主导下,其生活方式均以超然物外,追求自由,不趋炎附势著称,显示出不拘一格的同而不合:

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饮酒上,"竹林七贤"都爱酒,但喜好的程度不同。

有"刘伶病酒"、"刘伶醉酒"之称的刘伶在酒上是最知名的,他是七人中最能喝、也是喝得最疯狂的一位,常"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不过,虽说刘伶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但醉后就乖乖地睡觉去了,一点也不影响别人,以致留下"刘伶醉"的千古绝唱。

阮籍好酒也很有名。他为了步兵营中的三百斛好酒,竟主动申请去那里当步兵校尉;与人下棋时,听闻母亲过逝,却坚持与对奕者下完棋后,又饮酒饮到吐血,才大声号哭。

阮咸喝酒,则不用酒杯,用大盆,像猪拱食的样子,还一面饮酒、一面鼓琴,弄得不亦乐乎。为此,阮咸就留下"与豕同饮"的笑话。

山涛喝酒则很节制,从不超过八斗。王戎既可以狂饮,又能节制。唯有向秀,不善饮酒,更不滥酒。

他们七人相聚喝酒时,很随意,均是根据各自的酒量,自己愿意怎样喝就怎样喝,大家互不劝酒,也不赌酒,不比谁喝得多、谁喝得少。他们只在意纵情山水,获得快乐。

这样的宴饮方式,很得时人的赞许。

其次,"竹林七贤"还留下了一些有别于常人的惊世之举:如阮籍"醉酒避亲"和"青白眼"待人的轶闻,就甚为流传。

司马昭意欲与阮籍结为亲家,令人上门提亲,总是见到阮籍在喝酒,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连60天都是如此,让提亲的人无法开口,只好回秉。为此,司马昭只好作罢,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阮籍的母亲过逝后,他对前来吊唁的人,若待以青眼,说明此人是知己;若待以白眼,则说明此人是礼俗之士,以致后来就有了阮籍"青白眼待人"的恶名。

阮咸则在别人炫华丽衣裳时,常晒自己的破旧衣裳为乐。

刘伶时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使人扛着锨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了"。

嵇康与山涛关系很好,然,居高位的山涛给嵇康举荐入晋致仕职务时,嵇康便大骂山涛,还写下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母亲过逝时,居丧期间,亦不拘礼制,照样观棋弈棋,饮酒吃肉。

这就是"竹林七贤"的同而不合,多体现他们率性而为的坦荡之处。三、"竹林七贤"的才华与贤名

"竹林七贤"除了和而不同、同而不合外,还有着过人的才华,给后世留下不少贤名:

最突出的是嵇康,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不仅工诗善文,注重养生,有《幽愤诗》、《赠秀才入军》、《养生论》等名作,还通晓音律,尤爱弹琴,是有名的音乐家,所著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嵇氏四弄",与蔡邕的"五弄"合为"九弄","九弄"是否能弹奏一度成为隋炀帝的取仕条件。此外,嵇康主张"恬静无欲"的玄学思想,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善丹青,著有《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名画。

只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集思想、文学艺术及音乐于大成的名士,因得罪权倾一时的司隶校尉钟会,在他的谗言之下,被司马昭杀害,时年四十岁,是"竹林七贤"生命最短暂的一位。

嵇康临终前,抚琴弹奏《广陵散》,此曲后来成为名曲。金庸就在名著《笑傲江湖》中引用过此曲,由此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其次是音乐家阮咸,我们今天用的弹拨乐器"大阮",即源于他。这个狂浪不羁的阮咸,其实是当时的一个著名音乐家,懂得妙解音律,弹得一首好琵琶,还有《律议》传世。后世为表彰阮咸杰出的音乐才华,就将他弹的古琵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大阮"的由来。

再次是刘伶、王戎、阮籍、向秀和山涛。

刘伶有诗歌《北芒客舍》和骈文《酒德颂》等名篇传世,还留下了"曝裈当屋"、"鸡肋尊拳"、"枕曲藉糟"、"五斗解酲"、"陶陶兀兀"、"以酒解酲"等成语,亦成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王戎则留下"不摘道旁李"和"见识过人"的千古佳话。

王戎七岁时与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去路旁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伙伴们忙着去摘李,唯有王戎没去,邻居很好奇,便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王戎回答说,那李子是苦的,若清脆可口,必定被摘完了。果然,事实证明了王戎所言。

王戎对族人很有先见之明,他见族兄王衍不待见琅玡郡使孙秀,便劝王衍多给予孙秀好的点评,孙秀后来掌权后杀朝官,对王衍、王戎两兄弟却给予了善待;王戎知悉族弟王敦"不仁",常称病不已他交好,二人也就渐渐疏远,后来王敦起兵造反,王戎就没有受牵连。

阮籍以创作五言诗著称,咏怀诗写得极好,有八二十首传世(即《咏怀八十二首》),还有散文9篇、赋6篇,代表作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清思赋》等,均收录在《阮籍集》里。

文学家向秀有《思旧赋》、《庄子隐解》、《庄子注》、《难嵇叔夜养生论》等名作传世。

山涛的主要成就在仕途上,留有推贤荐才和"治理有方"之名;还善书法,有《淳化阁帖》等;文学作品多已失佚,现有五卷辑本收录于《全晋文》。四、集才华与怪异于一身的"竹林七贤",何以得到世人认可?

出生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一边"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边古怪脱俗、率性而为,真正集才华与怪异于一身。那,"竹林七贤"何以得到世人认可呢?

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真性情展示外,更主要是他们有了不起的文学艺术成就,能审时度势,以怪异行为为护身符,以此立足实际谋求顺应环境所需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于是,他们绽放才华之际,着力于古怪脱俗,借以躲避魏晋时期为政者疯狂血腥的杀戮。

那时,魏晋两朝对名士的滥杀源远流长,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自曹魏以来,首先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大肆酷杀士人,如孙融、荀彧、杨修等人的死,让当时的名士感觉性命危如累卵;后来曹丕即位后,又击杀丁仪、丁廙等,到司马氏建立西晋后,对士人的杀戮仍一以贯之,如桓范、王凌、夏侯玄、诸葛诞等被杀,尤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稽康因耿直的言行得罪钟会,又不肯依附西晋,被司马昭错害后,一时掀起残酷的腥风血雨。

在这样阴风惨惨的环境下,后来的魏晋名士,只好委屈求全。

向秀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说明,原本是高人隐士的向秀,在40岁时,遇见司马昭杀了嵇康又威逼他出山。无奈之下,向秀只好答应入仕,先后任过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务。

这在《晋书》中有专门的记述,书中写道,向秀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顺其意违心回复: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人,并不了解尧帝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

由此可见,"竹林七贤"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彰显狂放不羁的怪异行为,盖因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高洁的情怀。

换句话说,"竹林七贤"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恣意妄为掩饰自己。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像嵇康那样落得惨死的下场。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斑竹林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新津“斑竹林”景区,位于新津县兴义镇,距成都市区25公里,县城9公里,核心区占地约560亩,近期规划建设面积2.45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建设面积7.55平方公里,于1994年被成都市林园局评为市级森林公园,已有160多年历史。景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湿地资源丰富,现有二级省重点保护树种桢楠165株,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白鹤和灰鹤等40余种鸟类经常栖息于此,羊马河生态河堤、姚滩湿地更是各类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下一步,景区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整合现有“林、田、水”资源,大力发展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将兴义镇建设成有机、生态、旅游、台湾风情小镇。

兴义镇:"一、自然、地貌、人口兴义镇位于新津县城北面5公里处,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209个村民小组,东与花桥镇、花源镇隔河相望,西邻文井乡,南接五津镇,北连崇州市听江乡和三江镇。全长11.3公里的新崇路穿境而过,金马河、石鱼河、羊马河、西河四河自北向南纵贯全镇,川西奇观——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位于镇中心。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33888人,其中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竹林鸡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

竹林鸡鸡身黄褐色或身带白色斑点,采用野生放养,肌肉发达,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多种营养,肉质细嫩,美味无比。

竹林鸡汤在营养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几十种健身、美容、滋补的中药与事物相结合,通过秘制的烹调加工,用传统工艺煨出的鸡汤,融为一种具有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美味佳肴。饮此汤可从胃到肾一路全面吸收。注意:饭前饮汤第一道:湿润口腔,食道,增进食欲;第二道: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第三道:防疾除病。然而饭店饮汤则助于消化,吸取营养。由于各种营养成份较多地溶解与汤内,让人体摄入最佳营养价值,又充分利用动植物的药性,合理搭配原料,集药食于一汤,从而达到补养疗治的功效。因此,汤之妙处是不言而喻的。

在此无论是竹林鸡,还是竹林鸡汤,均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流连忘返,徜徉其中,如醉卧花丛。温馨写意,可尽情感受现代都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竹林鸡火锅,正欣欣吐艳,百花盛开,笑迎八方来客的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竹林寺水库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水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竹林寺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庄浪县城东28公里处的关山(又称陇山)西麓,是古“丝绸之路”西出之要塞。景区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古朴精湛的石窟艺术和湖光山色的水域风光于一身,登临景区最高峰玉皇绝顶极目远眺,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凝重典雅的“五台八大寺十六峰十八景观”,气魄宏伟,底蕴丰厚。景区先后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2004年被水利部以水综合[2004]239号文件命名为第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竹林土鸡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产品名称:竹林土鸡

产品产地:湖州德清县

产品特性:肉质鲜嫩,味美汤鲜,清香四溢,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产品功效:据专家介绍,经常使用绿色土鸡食品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白果煨土鸡,清热解暑,补而不燥。

产品简介:德清县南路乡、莫干山镇、筏头乡位于德清县的西北部,莫干山麓。西部三乡镇提供的鸡种 “海星王”,饲养在高山,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与国家名 胜风景区莫干山毗邻。鸡选用放养在竹林草地之间的本鸡,食野草野虫而肥。纯天然,纯“绿色”。饲养期135天左右,羽毛红色,体重不超过1.5公斤。采用放养,主食玉米、稻谷、山上的野生果实与昆虫。食用时肉鸡皮色嫩黄,味道独特。

产品历史:土鸡生存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和海南岛。外形与目前农村饲养的中国家鸡非常相似,只是雄鸡的尾羽较长,而且略向下弯垂,如不细分很难辨别。原鸡又叫红原鸡,生长在南方的热带雨林中,常活动于村落附近的耕地上,有时,混于家鸡中一起觅食。性极羞怯畏人,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只要有一点异常,便起飞入林,或疾驰逃走。它们的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和黄昏取食饮水,中午气候炎热,躲进林中阴凉处休息,洗土澡。雄性原鸡的叫声与家鸡近似,只是尾音较短,截然而止,声音似“茶花两朵”,故此,云南当地居民又叫它“茶花鸡”。每年2月开始繁殖。巢置于地面凹处,每年产卵1次或2次,每次产4-8枚,多则可达12枚。孵卵只由雌鸡承担,雄鸡觅食饲喂雌鸡。

我国驯化原鸡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发掘到鸡骨的化石,驯化历史至少也有三千年。近些年来,由于森林无计划的砍伐,破坏了土鸡的栖息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繁殖,加之乱捕滥猎,导致数量减少。为了保住土鸡的灭亡。目前已把原鸡列入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竹林堡石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石林

竹林堡石林位于[丰县[岔河东南部,是贵州省八大石林之一,虽然没有云南路南石林的磅礴气势、浩大规模,但它的小巧玲珑、神奇别致,也别有风味。

石林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像一座布满假山怪石的浓浓缩盆景花园,是典型的溶蚀喀斯特地貌的奇观,也是沧海桑田的诠释。内有“少女怀春”、“天狗盼月”、“海豚望天”、“将军出征”、“唐僧西行”、“母子情深”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石林景观,还有一棵棵擎天石柱,一尊尊奇形怪石,更象一座千姿百态的盆景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竹林堡石林与三岔河名胜风景区、双乳峰遥相呼应,融为一体。交通便宜,景观独特,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三岔河东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竹林寺遗址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遗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竹林寺遗址位于阳原县东城镇水峪口村北青元山上,整组建筑坐北朝南。该寺1970年拆毁,现存部分一层建筑及建筑基址。现存建筑有山门、东西角门、过殿、东侧住持、东账房、火灵车宫殿、 岳王殿、 药王殿、大净持、三圣母殿、关帝殿、 二郎殿、 释迦牟尼殿、十八罗汉殿、三宫殿、泰山圣母殿、火神殿、马王殿、牛王殿、后坡门等。建筑基址有关圣帝庙、五岳帝君殿、吕祖殿、财神殿、龙王殿、地藏王菩萨殿等。据《阳原县志》 载, 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年),是一座以道教为主的三教合一寺庙。寺内一层殿堂均为拱券窑式无梁殿,二层为砖木结构建筑,多为硬山顶,少量歇山顶或亭式建筑。曾是阳原县最具影响的宗教建筑之一。竹林寺遗址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峪口村:水峪口村全村户籍人口348户983人,其中长期外出(一年以上)人口9户21人,全村耕地面积345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00亩,退耕还林面积0亩,种植杂粮杂豆1453亩。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110元。水峪口村民主要从事种养殖以及碎皮加工,种植业以玉米、谷子、杂豆等为主,养殖业以养羊和养猪为主。该村准备依托青元山现有景区和资源进行开发,修缮竹林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七贤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可就是人名不好记。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 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思想比较开明进步,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趣味记忆竹林七贤的方法是:王戎上山(山涛)秀(向秀)了一把射箭术,射死两只鸡(嵇康、阮籍),手拎(刘伶)一只,嘴衔(阮咸)一只。是不是很好记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翠竹林漂流乐园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漂流乐园位于中山市五桂山城桂公路边,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交通便利。五桂山山峦连绵起伏,终年碧绿,拥有五桂飘香的美誉。闻名的五桂山矿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晶莹透亮,清凉沁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水资源,翠竹林漂流乐园匠心独运,依山绕水,营造出一个集绿色、休闲、健康一体的欢乐圣地,必将让你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桂山街道:五桂山区位于中山市南部,面积100.84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1个,户籍人口7592人,非户籍人口15160人。2006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实现“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8.4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和12.4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竹林仰韶文化遗址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在县城南35公里竹林村北土岗上,文化层公布在土岗顶端南侧。

曾出土泥质红陶壶口沿、加砂灰陶罐口沿、烧土、浇骨、鹿角及早期用手控制经慢轮修整泥制红陶、灰陶片、磨光陶片,其中加砂灰陶片外壁有制作时槽沟。

文化层上部约30厘米为拢土层,中部沙灰土厚2米,下部为遗址,整个土岗相对高出土面3.5米。此遗址分东西两片,东片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0米;西片东西长7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28200平方米。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杞县城南竹林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