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人护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好【最新3篇】

浏览

4513

文章

3

篇1:面对死亡老人易患焦虑症 预防要从多方面入手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快速膨胀。他们通常面临着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的困扰,加之认知功能逐渐衰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老年焦虑症就是其中之一。

心理科主治医师陈卓介绍说,老年焦虑症广泛存在于老年群体中,据统计,老年焦虑症的发病率大约是7%,为老年抑郁症的两倍,与老年人体质下降、丧偶等原因有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如果不及时辨别诊断并加以正确治疗,老年焦虑症就会转变为老年抑郁等严重精神疾病。

陈卓称,可从以下症状特点识别老年焦虑症:

1.老年焦虑症存在客观的诱发因素

如对死亡的恐惧、对身体日益衰弱的担忧、对生活环境改变的不适应等。

2.患者对自身情感体验存在表达困难

不会说“我很紧张,很担心”等,而是用“我感到难受,身体不舒服”“我可能得了什么病”来表达焦虑情绪。

3.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

如入睡困难、肌肉紧张、食欲不振、做噩梦、易惊醒、眩晕心悸、尿频、便秘或腹泻等。

4.患者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

会格外关注每天大小便的次数与顺畅等,为自己的心烦不安找借口。

5.患者常伴有慢性躯体疾病

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并服用多种药物。

老年焦虑症的发病原因有如下几种:

1.人格特质。通常做事谨小微慎、优柔寡断、依赖性强、常自怨自责的老年人更易产生焦虑症。

2.对死亡的态度。老年群体已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各项生理机能的退化使他们面临死亡威胁,因此老年人对死亡感到恐惧,又担心濒死时被遗弃,可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

3.健康状况。老年人自己主观感觉到的健康状况越差,焦虑水平就越高。在另一方面,因疾病而失眠也会使老年人产生很高的焦虑情绪。

4.职业及角色转变因素。老年人退休后,生活从工作状态进入无工作状态,空余时间增加了很多,无所事事,内心就容易空虚、焦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老年焦虑症要以预防为主,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防治。陈卓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怀疑老年人有焦虑症,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协助老年人调整对自身的认知,使他们正确认识死亡,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生命没有直接威胁,而是可以被治疗的。

3.家人应花足够时间的陪伴和积极倾听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并给予支持性回应和指导。部分老年人患焦虑症与生活事件有关,如退休、丧偶或家庭成员有重大变故等。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亲友可鼓励老年人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一方面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宣泄消极情绪的机会,实现精神上的解脱;另一方面,合理开导可以避免老年人产生不良认知。

4.保持良好的家庭气氛,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年人。

5.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社区工娱及老年大学的兴趣班等,通过和同龄人抱团消除孤独感。

如果你对老年焦虑症不治可以吗?如何防治老年焦虑症?如何应对老年焦虑症?老年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焦虑症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人护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牙齿健康是改善食欲的关键,很多老人之所以食欲差,就是因为牙口不好,所以不爱吃东西。养生专家提示,老人护牙不是难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接下来,专家就告诉老人几个护牙的简单方法,老人可以利用这些秘方保护牙齿健康。赶紧来看一看老人护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吧?

1.减少各种致病因素

要节制甜食,甜饮料的摄入,降低唾液及龈沟液的酸度,以减少龋齿和楔状缺损的发病率。对坚果类食物,最好是用器具取食,直接用牙咬易导致牙缺损、牙松动。

2.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功能

平时的饮食要合理,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食物要合理的搭配,不宜过分使用荤菜或者是素菜,为了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一定要正确搭配,并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可让牙齿的自洁作用更好。有利于保持口腔健康。每半年或1年到医院做一次口腔检查,洁牙、防龋,及早发现口腔病,及时治疗,缺牙应该及时镶装假牙。

3.施用保健法

传统医学提倡的早晚叩齿和按摩牙龈,是行之有效的牙齿保健法。每天晨起及睡下后,上下牙齿轻轻对叩数十下,能够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在洗脸的同时,用食指上下旋转按摩牙龈,排除龈沟及牙周袋内的分泌物(包括脓液),可以改善牙龈内的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对外界损伤的抵抗能力,从而防止牙周病。

4.除去不良生活习惯

最好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不吃过烫以及辛辣的食物,拔除残冠、残根,磨除锐利的牙尖,除去不良的修复体,以避免慢性不良刺激,保证牙齿的健康生存。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人护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人预防中风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临床观察发现,即使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一般在2—3年内,约有半数人再次发作。而且一般的规律是再次发作的症状一次比一次重,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轻微中风后再发,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第三次发作的病死率在50%以上。因此,无论是缺血型还是出血型中风,一次发作后都要特别警惕再发,那么老人预防中风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治疗原发疾病:每一位中风病人不论住院与否,医生都要查出导致中风的原发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溢血等。对于上述疾病,还要继续坚持治疗。例如高血压病要服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但不可降压过急、过低,因为血压过低或波动过大,也会诱发中风;脑血栓、脑栓塞病人要坚持服用扩张血管药物;脑溢血患者则要继续服用必要的止血药物。

2、定期进行复查:这一点十分重要,不能单凭自我感觉,因为许多中风病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复发的。由于引起中风的多种疾病的防治原则不同,所以有过中风发作后,要及时采用“CT”、核磁共振等现代技术查清原因,究竟是缺血型还是出血型或混合型中风,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出一套系统的预防再次发作的方案。若出现短时间“一过性”的偏瘫或一侧肢体瘫痪、“一过性黑蒙”(即突感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体)、“一过性视觉障碍”(突感看东西模糊不清或眼前景物有缺失、不完整)、哈欠连续不断等中风预兆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3、生活起居规律:对于每一个中风病人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居相当重要。所谓规律,就是要调节起居活动符合体内的生物钟。早晨醒来不急于起床,可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张力,以适应起床后体位的变化,避免出现头晕。中午小睡,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或静坐。晚上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热水洗脚并按摩足心涌泉穴。如有半身不遂,还要经常翻身,进行按摩并做肢体被动运动,预防褥疮。若病情允许,也可酌情适当锻炼,选择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项目,不宜参加剧烈活动、跑步、登山等。

4、注意调节饮食:早餐吃饱,一杯牛奶或豆浆、两只鸡蛋或两片面包或一个馒头,配些小菜即可;中餐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和豆制品,不宜过分油腻,不可过饱;晚餐宜少,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或粥,少饮酒或不饮酒,浓茶和咖啡也最好避免,严格戒烟。晨起或夜晚睡前饮杯白开水或淡盐水,可以冲洗胃肠,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有习惯便秘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用些缓泻药。此外,排便宜用坐姿,忌急躁、摒气用力,以免诱发脑溢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