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发生牙痛,应该怎么办经典4篇

浏览

991

文章

4

篇1: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老年人疾病的发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不注意保护身体的健康是很容易让一些疾病侵害的,所以大家在面对的时候更是要想办法来处理,就像是一些疾病会侵害老人一样是需要好好的来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那么日常生活应该怎样预防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呢?

突然起身时发生头晕眼花,常常是因为血压快速下降所致,即所谓“直立型低血压”。专家测量了1.2万名45—64岁患者平躺及起身站立时的血压情况,并对这些参试者进行了为期17.5年的跟踪调查。科学家发现,经常发生突然起身后头晕眼花的参试者,日后罹患心衰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54%。排除高血压因素之后,这种危险仍然高出34%。这种情况在44—55岁人群中表现最明显。

新研究还发现,11%的心衰患者曾在研究开始时得过直立型低血压。而没有得过的心衰患者中,该比率仅为4%。这充分说明,直立型低血压与心衰发病率存在一定关联。

专家指出,心衰存在多种已知危险因素,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而这项新研究表明,直立型低血压成为心衰的又一危险信号,测量直立型低血压简单方便,无需特殊设备。

专家认为,直立型低血压与高血压导致心衰的方式可能非常相似,患者躺下时血压可能会偏高。直立型低血压还可能是动脉硬化症的早期信号。建议无论机理如何,经常起床时头晕眼花,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不同类型贫血的发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因为年龄关系,往往容易发生贫血,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不同类型贫血的发生吧?

一、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多有多年饮茶习惯,长期饮浓茶可使食物中铁沉淀影响胃肠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另外老年人多有溃疡病、痔、肝硬化、萎缩性胃炎等慢性出血也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老年人宜饮谈茶,有消化道疾患者应早期治疗,此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缺齿、义齿及烹调过度导致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千万不能因牙齿不好而煮菜太烂,可以切得碎一些,平时多吃绿叶菜与水果以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有继发原因,特别是乱用药、接触汽油、苯等有毒物质。

四、老年贫血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皮肤色素流着贫血不易被发现,由于反应迟无贫血症状。在100例患者中有30例就诊于其它科室,有的表现头晕,有的表现心前区疼痛,有的表现精神错乱、懒散、淡漠、忧郁、易激动、幻觉等,其实这些均是老年人贫血的特殊表现。当贫血纠正后症状会消失的。

五、督促用药

贫血患者不痛不痒,特别是老年人忘性大,超高龄老人(大于80岁)更是经常忘记吃药。作为儿孙们应经常提醒。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不同类型贫血的发生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会发生退化,龋病、牙周病发病率增加,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呢?

中老年人必须注重口腔保健

我国绝大多数人均对口腔卫生不甚注意:即使是在城市,能认真并且正确做好口腔保健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我国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很高,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更为严重。我国老年人龋齿患病率超过80%,牙周疾病患病率几乎为100%,90%以上老人缺牙。据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65-74岁的老年人平均缺失10颗牙,42.3%的老人不足20颗牙,全口无牙的老人超过10%。许多老人因为牙齿的问题,影响了进食,许多食物不能吃,造成营养缺乏,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人到中老年,颌骨可出现骨质疏松,牙釉质易产生微裂和部分崩落。由于牙周疾病的侵害,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缺失或移位,牙间隙增大,食物容易嵌塞:这些问题进一步造成菌斑滞留面积增大,牙结石形成增多,牙周炎多发;龋病除对牙冠的破坏之外,也破坏暴露的牙根,使得牙根面龋病明显增加。因此,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防止食物嵌塞和牙菌斑、牙结石的形成。最好每半年做一次检查并请医生清洁一次牙齿,缺失的牙齿也要及时镶上,防止严重口腔疾病的发生。

牙周炎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发生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病也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和缺乏运动一样,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的报告。报告指出,“牙周炎”会引致牙齿松动,咀嚼时可把致病菌及其毒素挤压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引起血小板变性和凝血机制改变,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日积月累也会形成动脉硬化,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等疾患。这是科学家首次确认牙周病和心脑血管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建议每顿饭后都应清理牙缝隙并漱口,以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发酵,保护牙齿。

清理牙缝隙最好使用牙线。正确的牙线使用方法是,取20-25厘米长的牙线,将线的两端合拢打结形成一个线圈,或取约30厘米长的牙线,将线的两头各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拇指和示指或用两示指绷紧牙线(清理右上后牙用右拇指及左食指,左上后牙相反;清理下后牙时用两个食指),拉锯式地轻轻通过两牙的接触点并深入到牙龈边沿,然后紧贴牙面上下拉刮。每个牙面拉刮3次友右,即可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用牙线清理口,腔后部的几颗牙齿缝隙较困难,可反复练习、使用,摸索掌握清理方法。另外,还可使用牙间隙刷(一种微小的瓶刷式毛刷,大的口腔医院有售)或一种前端带有小齿的较纤细的塑料牙签清理牙缝隙:一般不要用较粗的木质牙签,经常用它可能损害牙龈并使牙缝隙增宽。

另外,早晚认真刷牙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也很重要。刷牙的方法要正确,特别是要将牙龈边沿牙面上的菌斑刷掉。将牙刷刷毛放在牙颈部,与牙长轴呈45度角,轻轻左右颤动,然后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牙齿里、外及咬合面均要刷到。最忌讳来回横向拉动的刷牙方式。这种刷法容易造成牙颈部的楔状缺损,从而严重影响牙齿健康。每次刷牙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但也不要超过3分钟。刷完后用舌头舔一下牙面,牙面光滑即可。最好选用含氟牙膏刷牙,既能清除牙菌斑又能使氟化物接触牙面预防龋齿。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牙周炎的发生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平时应该怎么预防疾病的发生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对于老年人来说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为了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我们就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保健,那么老年人平时应该怎么预防疾病的发生呢?

1、增强免疫系统

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2、延缓大脑衰退

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用脑较多的老年人,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有助于休息和睡眠,同时减少大脑疲劳。

3、延缓骨质疏松

运动可使老年人骨关节和肌肉系统能力提高,延缓骨质疏松及老年特有的退行性骨和关节病变。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运动锻炼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骨关节机能,正是延缓衰老的一个表现。

4、提高心理健康

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5、提高心肺功能

运动可以提高呼吸和心血管机能,能预防和延缓老年人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像跳交谊舞、慢跑、爬山之类的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良好方式,研究证明,心肺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寿命长短,心肺功能越高越长寿。

6、延缓慢性疾病

运动可以延缓各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和进展。有些疾病如动脉硬化等因为衰老而发生,运动锻炼也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发生这些慢性病的概率和程度都要低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