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集3篇)

浏览

592

文章

3

篇1:老年人得了肺炎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一说起来肺炎,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到是小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患有肺炎的几率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并不是说常年人就不会患有肺炎,成年人患有肺炎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身体越来越衰弱,所以诱发肺炎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其实老年人得了肺炎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正确选用抗生素是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的关键。一旦确诊肺炎,宜尽早足量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联合用药,并适当延长疗程。开始时可进行经验性治疗,待致病原明确后则可有针对性的选药或参考药敏结果来选择抗生素

老年人口服吸收不稳定,宜注射给药。肝肾功能减退者,根据抗菌药物代谢和排泄途径,酌情减量。老年人的肾功能已有明显减退,应慎重用氨基糖苷类药。有肺脓肿形成时宜予以引流。

老年肺炎抗生素的选择还需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个体化。若病人不是高龄,平时的健康状态尚好,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则可选用较一般的抗生素,在体温,血象正常,痰液变白以后3~5天则停药观察。若病人高龄,基础状况差,伴有严重慢性病和肺炎并发症,或肺炎中毒症状很重,则可选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力争尽早控制感染。一般认为,青霉素类加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有协同抗菌作用,而青霉素加头孢菌素类有扩大抗菌谱,药效相加作用。

老年人患有肺炎后,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治疗,因为身体的原因,如果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这样对老人身体的危害就会更加的严重。一般在治疗的时候,是选用抗生素的,但是抗生素不能滥用,不能长期的服用,还要看看病人是不是能用抗生素。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得了肺炎要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什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它们可以是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的代谢产物,也可能是人工合成的类似物。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已有100多种,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结构、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阻碍细胞分裂繁殖等途径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统计资料显示,抗生素的使用使得人类寿命较20世纪初增加了近10岁。

但是,自然界有着保持生态平衡的趋势,在人类不断发现新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微生物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开始产生越来越强的耐药性从而使自己生存下去,进而导致药物的作用效果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天生就对某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将药物阻拦或排斥在体外;也有一些细菌通过自身的“梳妆打扮”和破坏抗生素来避免被抗生素杀死。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原来占多数的药物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而原来只是少数的耐药菌株却具有了更大的生存优势,它们伺机大量繁殖,致使其对该种药物的耐药力不断升高。这也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

现在,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2年时间,而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如此发展下去,我们迟早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在美国,每年死于医院内耐药性感染的就多于6万人,经济损失达45亿美元。更使人忧虑的是,从医院内感染科患者分离到的细菌,90%是耐药菌。以结核菌为例,由于耐药性结核菌的感染,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达300万之多。世界卫生组织惊呼:如不采用有效措施,结核病有可能成为“不治之症”。

而且,作为药物的抗生素,虽然疗效可靠、安全,但进入人体后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患者用药越多,不良反应越严重,会导致过敏、肝肾损伤、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胃肠功能降低、神经系统损伤、造血功能障碍,甚至致癌、致死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还可能会因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

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由于体内各种器官发育不成熟,抗生素本身也能杀灭人体中的正常菌群,降低机体本身对病害的抵抗力。还有,许多抗生素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损害。

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避免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就必须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例如,对病毒性疾病不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某些抗生素,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怎么合理使用中药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配伍,却又注意配伍禁忌。平时多了解一点中医用药的知识,有助于把中药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那么老年人怎么合理使用中药呢?

1.辨证用药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趋严重。如疮疡日久、淋证、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禁用解表发汗药,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再如羚羊解毒片有疏风、清热解毒功效,治疗外感风热效果好,用于外感风寒者则会加重病情,而川贝止咳露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效果好,若用于肺热咳嗽则加重病情。

2.合理配伍合理的配伍有益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中药合用中医用药组方中各味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十八反、十九畏、孕妇用药禁忌等不可忽视,合理组方非常重要。如藜芦不宜与人参、白芍、党参等同用,以免削弱后者的补益功效;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等。

(2)中西药配伍中药与某些西药联合应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体内相互作用下表列举几项较常见的中西药配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体外配伍中、西药注射剂联用易发生体外配伍禁忌。如喹诺酮类注射剂与鱼腥草等配伍,易产生絮状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小诺新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会发生沉淀。

(3)饮食禁忌药有药性,食有食性,两性相悖则不利于病人,因此,服用中药常有饮食禁忌。如服发汗药忌生冷,调理脾胃药忌油腻,消肿理气药忌豆类,止咳平喘药忌食鱼腥,地黄、何首乌、蜂蜜忌葱,土茯苓、威灵仙忌茶,鳖甲忌苋菜等。医生应将必要的禁忌、用药风险对病人做出适度提示,让其注意并做出选择,否则易引发不良反应。

3.按照病情决定用量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甘草1~3克能调和药性,5~15克能益气养心,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红花量小和气养血,量大活血化瘀;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升麻少用清热解毒,多用升阳举陷;麦芽小剂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而催乳,大剂量单用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这些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需要的活性,选择用量。

4.勿长期用药,避免慢性蓄积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往往随之产生不良反应。大黄作为泻药(用量1~5克)不能长期服用,小剂量(0.05~0.3克)表现为收敛活性,产生便秘。德国药品管理机构——联邦药物和医疗用品研究所1996年规定:含大黄属(大黄根)等植物药的生药、生药配制品及提取物,只能短期用于便秘,而不能用来助消化、净血、减轻体重等,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2周。再如美国学者对133例服用人参的慢性虚弱者进行分析,病人平均每天服人参3克,连续一个月,全部出现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尚有26人咽部刺激、9人性欲亢进、6人抑郁、14人浮肿、7人食欲降低、5人血压下降、4人闭经,其中4例因用量过大,导致人格解体和精神混乱。肾病病人长期小剂量使用含马兜铃酸制剂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使用黄花夹竹桃(含强心苷),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胖大海作为保健饮料长期泡服,易致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痞闷不适而消瘦。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