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用药应遵循的五个原则【优秀9篇】

浏览

2643

文章

9

篇1:老年人冬季洗澡遵循1234原则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寒冷的冬季尽情泡个热水澡,片刻就能暖意洋洋,因此这也成了很多人每天的必备功课,但不得不提醒的是,这对老人并非好选择。

冬天气温变化较大,再加上老人的生理功能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稍不注意,就很可能招致疾病。因此,老人冬季洗澡必须极其讲究,其中有个“1234原则”,能让洗澡变得安全又享受。

“1原则”:洗澡不宜过于频繁。老人的皮肤很薄,并且慢慢萎缩,经常洗澡,会洗掉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让皮肤变得更干,引起皮肤瘙痒。因此,老人一般5天左右洗一次澡就可以了,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洗澡间隔还可以适当拉长。值得提醒的是,经常运动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运动后擦擦就行了,没必要立刻洗澡。

“2准备”:洗澡前有两件准备工作不能忘。一是洗澡前半小时喝200—300毫升白开水(漫画①),以避免或减轻因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而导致的种种不适,同时补充全身血液容量。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或出现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但一吃完饭就洗澡也不行,因此建议将洗澡时间放在饭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左右为宜。第二要准备一个小板凳(漫画②),洗澡时最好坐着,既节省体力,又能防止因地滑而跌倒。

“3大忌”:做好了准备工作,还是不能麻痹大意。洗澡时必须避免以下“三大忌”,否则前功尽弃。

一忌洗澡时间长。老人洗澡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容易疲劳、体力减弱,以致引起心脏、头部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痉挛、血栓,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同时,洗澡时间太长,老人着凉的机会也会大增,皮肤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更容易出皱纹。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老人洗澡最好选择淋浴,这不仅是出于卫生考虑,还因为经常泡澡容易出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所以老人1个月泡1次足够。此外,老人尽量在家里洗澡,如果一定要去公共浴室,一定要有家人陪同。二忌用力搓澡。用力搓容易搓掉大量有保护作用的角质细胞,而且洗去了汗液和皮脂共同组建的化学保护膜,引发多种皮肤病或使皮肤变干。老人洗澡还不能过猛过快,以防体位变化过快或幅度大而导致血压下降。

三忌洗澡时锁住浴室的门,以防出事时无法及时施救。

“4后续”:千万不要以为洗完澡就万事大吉了,后续工作做不好,一样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首先,慢起。刚洗完澡是血液供应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如果动作太猛,很容易一下子供血不足,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有冠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需特别注意,最好提前将速效救心丸含于舌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洗澡前半小时可服1丸硝酸甘油。

其次,穿暖。洗完澡后要戴好帽子,穿好衣服再出来(漫画③),以防受凉,引起伤风感冒。洗澡时,浴室温度较高、头部皮肤血管扩张,走出浴室后,由于气温下降,扩张的头皮血管遇冷急剧收缩,会造成头部缺血而抵抗力减弱,使感冒病菌乘虚而入。因此建议老人洗澡时,室温在24—26摄氏度为宜,水温则以35—40摄氏度为好。另外,老人最好在白天室温较高时洗,必要时可采取电暖器或浴霸来预热。

再次,喝足。最好是茶水,以更好地补充体内丢掉的水分。洗澡容易让肌体缺水,使血黏稠度增加,造成血液凝固,阻塞血管,有发生脑血栓而致半身麻痹和瘫痪的危险。

最后,歇好。洗澡后应休息30分钟左右,可在床上坐会儿,以恢复体力和心力,避免心脏出现不适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健身锻炼要遵循大中多三原则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活到老,练到老,这个练,可以是练习,也可以锻炼。练习既能要有规矩和原则,锻炼也一样。对于老年人健身锻炼要遵循大中多三原则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请不要错过喔。

以“大”为主

是指活动要以大关节、大肌群参与为主。因为只有大肌群运动,才能对心肺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并协助调整新陈代谢和神经活动。比如,做手指、手腕活动,心率基本无改变,但做肩、肘关节和腰部等活动,因为这些关节都有大量肌肉群相附,所以整体运动效果更好。在大关节大肌群活动中,尤以下肢周期性活动更为合适,例如散步和健身跑。

以“中”为度

对老年人来说,运动的速度和强度都要适中。前者指运动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运动强度偏大;过慢会引起活动肌肉的过分紧张用力,也不适宜。速度适中的运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拳、操、刀、剑等。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很多,对老年人来说,若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病,运动中的脉搏次数为170比较安全。

“多”练呼吸

“多”练呼吸是提倡在锻炼的过程中,尽量以腹式呼吸为主。一般要求在自然、不用力的基础上,长吸一口气,使气运到小腹,然后再缓慢呼气,这样完成一次呼吸。这样的呼吸有助于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氧的供应和胸腔内的血液循环。气功锻炼和健身跑就是需要这样呼吸方法的运动。

如果你对老年人健身的好处多吗?老人动作太生猛容易骨质增生吗?对老人健康有益的低氧运动有哪些?老人运动之前是否要喝水吗?老人健身时如何保护骨骼?老人秋季锻炼有哪些需要注意?等有关老人健身方面的事儿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健身知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运动健身必须遵循的八个基本原则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运动健身是很大部分人都喜爱的一种保健方法,在老年人群中也有不少的老人一直在坚持每天都适量的运动,不过,针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最好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老年人运动健身必须遵循的八个基本原则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请不要错过喔。

1、众人共动:要提倡数人一起锻炼,以便相互关照,共同达到健身的目的。

2、持之以恒:只有长期不懈地经常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循序渐进:锻炼应从小运动量开始,量力而行,逐渐加大运动量,以避免突然运动量过大伤身。

4、适时而动:特殊天气,饮食之后,或肌肉关节出现疼痛时,不做运动。

5、量心而动:要根据自身心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不能不顾心率变化贸然行事而损健康。

6、择项慢动: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锻炼项目。一般以缓慢运动为宜,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7、多样运动:锻炼项目适当多样化,避免单调、局限的锻炼,那样易产生厌倦感。

8、病发止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终止运动,可稍作休息或服用随身携带的药物。

其实,在生活中有一些老人因为不当的运动而导致自己的健康出现了意外,如果大家都能掌握上面的这些运动原则,相信老年朋友们一定能利用运动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如果你对老年人健身的好处多吗?老人健身时如何保护骨骼?老人经常下蹲有哪些好处?老人减肥适合的运动有哪些?老人秋季锻炼有哪些需要注意?湖南第一寿星高寿令人羡慕佰佰分享长寿秘诀?等有关老人健身方面的事儿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健身知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补铁要遵循哪些饮食原则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铁是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铁性贫血,不但可以导致孕妇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还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发育迟缓,生后智力发育障碍,那么,老年人补铁要遵循哪些饮食原则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补铁要遵循哪些饮食原则?

1、适量脂肪摄入,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脂肪不可摄入过多,否则会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

2、适量碳水化合物,每日400克左右。

3、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提倡使用铁锅。

4、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主义等。

5、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

6、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中为老年人常备药品遵循的原则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容易患多种疾病,所以家中常备一些药品很有必要。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是少的原则。即同时不宜用药太多太杂。非合用不可的药物,一般不宜超过3~4种。有些医生一张处方开5~6种以上,静脉点滴的,肌肉注射的,口服的,一应俱全,殊不知种类越多,不但相互之间的反应可能对病人不利,还容易发生副反应。一些老年朋友担心说:“我病多,每种病都得治嘛!”遇见这种情况,应该请医生按主次、轻重分步进行治疗。

二是简便原则。因为老人忘性大,常忘记服药甚至服错药,所以治疗方案应力求简单,睡前一次,晨起一次,尽量不要间歇服药,交替服药。各种药要标记清楚、醒目,药瓶要容易打开,放置药品地方要方便、易取。亲人们要帮助老人细心检查,核对药粒存量与消耗量是否相符,以便及早发现服药过量问题。

三是尽量避免使用副作用大的药物。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容易损害听力,老年人尤其敏感。氯霉素等可影响造血功能。青霉素用量过大,也可使老年人出现眩晕、昏迷等症状,老年人常用红霉素也容易发生肝损害。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类药时服用抗生素类药,更易引起眩晕甚至休克。

四是从少到多递增的原则。即从小剂量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这主要根据具体反应而定,能先查肝肾功能后再给药则更好。

提醒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平时要了解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体检情况如何,有哪些基础病,患哪些病的风险大,针对性地预防,也可以根据自家老人的情况,酌情准备一些备用药品,在紧急情况下争取急救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用药切记五原则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多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有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原因是:

1.老年人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

2.老年人所患的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中毒,损害人体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

3.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指出,老年人用药和成人用药有所不同,应遵循以下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证,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即便符合用药适应证,但如果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小于1,也不应给予药物治疗。2.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老年人同时使用5种以下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同时使用6~10种药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时使用11~15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因此,凡是疗效不确切、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种类。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老年人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大部分药物用量低于成人剂量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人使用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用药剂量的医学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大剂量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药都要小剂量服用。对于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用药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从小剂量(成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用药的最佳剂量。对于首次使用需要加大剂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确保药物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用药的剂量可以按照成人用药剂量的下限来定。

4.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发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效也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老年患者可以根据这些,选择最合适的服药时间。

举例来说,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清晨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

5.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暂停用药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这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继续用药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父母给宝宝用药要千万小心,要遵循五个原则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生病了,结果难过的还是父母,孩子一生病,父母就得连夜往医院跑,又是担心受怕,又没辙,那么如果您想自行给孩子服药要注意什么呢?

父母给宝宝用药要千万小心,要遵循五个原则

1.不自行服用药物。使用药物最忌吃别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类似的症状,但只要不是专业医师,在判断上也很容易出错,毕竟前后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况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种种问题,实在不适合继续使用。

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不混合用药。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4.用法用量要精准。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5.吃药前5项检查。检查药物种类是否正确、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是否仍在保质期、药量是否正确无误、大人双手是否清洗干净。

总之,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才是正确的,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正确服用药物以及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个饮食原则老年人一定要遵循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养生应该遵循饮食原则是什么呢?老年人养生离不开饮食,饮食的合理才能有利于老年人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的而健康,尤其是七个饮食原则老年人一定要遵循。

1、忌暴饮暴食

老年对自己比较喜欢的食物会像小孩子一样一直吃个不停,所以我们给老人食物的时候尤其是零食一定要适量,不能让老人们吃的太多,吃太多的话胃部负担加重,老人们的消化功能本来就不是很好,这样的话会更加有害于他们的身体健康。

2、少食甜食

很多老人们都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者是高血脂之类的,这些病一般医生都不怎么建议患者吃甜食的,所以说过年的时候尤其是对老人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让他们吃太多的甜食,甜食对胃负担的加重最大。

3、饮食以温热为主

老年人饮食一定不要过凉或者过热,最好以温热为主,过凉了会导致肠胃不舒服,过热了不仅会伤害喉咙粘膜还会伤害胃粘膜。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抵抗力下降,故不宜进食很干和很烫的食物。可经常吃些羹汤、菜泥之类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消化,又可补充一定的水分和营养。

4、食物以松软为佳,不要偏食

老人们一般牙口都不太好,所以在给老人们选择食物的时候最后选择一些松软易消化的食物,不要让老人吃太多坚硬的东西,这样会影响老人们胃部的正常消化功能。但同时,也不能单纯以偏爱与口味作取舍,不合理的饮食有碍身体健康。

5、少吃多餐

老年人由于咀嚼及吞咽能力都比较差,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东西,而且进食时间又拖得很长。为了让老年人每天都能摄取足够的热量及营养,营养师建议,不妨让老年人一天分5、6餐进食,在三次正餐之间另外准备一些简便的点心,像低脂牛奶泡饼干(或营养麦片)、低脂牛奶燕麦片,或是豆花、豆浆,也可以将切成小块的水果或水果泥拌酸奶食用。

6、细嚼慢咽

吃饭时把食物细细嚼碎,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口腔内的唾液腺,每天可产生约1500毫升的唾液,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有利于胃肠吸收;而且在咀嚼的同时,由于反射作用可引起胃液和胰液的分泌,有利于对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7、饭后走动,有利于消化

饭后稍事活动,精神放松,让胃有足够的血液去消化食物,对身体是有益的。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讲的这个意思。但是饭后却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在饭后是最繁重的,需要较多的血液供应,分泌足够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这时如果参加运动和过度用脑,血液就被大量集中到各运动器官或脑部去,胃血液供应必然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功能受到阻碍,胃肠对食物的吸收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形成消化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遵循宝宝用药原则,给宝宝正确用药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得了病,家长非常着急。有些家长,甚至某些医生,恐怕孩子的病好得慢,在用药时,干脆就像打鱼那样"撒个大网"。事实上家长应该遵循宝宝用药原则,给宝宝正确用药。

小儿用药的原则

原则1 谨慎选择用药品种

宝宝用的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例如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斯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儿童血尿。

再比如12岁以下的小儿尤其要注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症和溶血。

原则2 联合用药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

宝宝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原则3 用药剂量严格计算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计算。

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

妈妈同时应注意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使用阿苯片退烧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剂量应适当减少。

原则4 营养药不可滥用

宝宝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主要应当从食物中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

有些儿童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补充时,应咨询医生适当补充。然而不少家长误以为此类营养药多吃点没坏处,就给孩子盲目过量服用,实际上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调。

临床显示,过量补充微量元素锌易发生脓疮病;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大剂量长期服用钙剂和维生素C会造成泌尿道结石。

原则5 喂药方法要适当

小儿一般都不喜欢服用药物,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

对大孩子应说服讲道理;喂小孩子可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婴儿除可将药研粉溶入糖水外,还可将药粉附着于奶嘴上,使药物与奶水一起服下。

总之,用药原则是宜少不宜多,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用药。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不能靠吃药,而是靠合理喂养,靠食物中的营养和运动锻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