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腰直不起来怎么办(经典10篇)

浏览

378

文章

10

篇1:站起来眼前发黑 老年人需注意

全文共 1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在蹲着时间长了再站起来之后满眼冒金星,那么你知道站起来眼前发黑是怎么回事吗,如何去预防站起来眼前发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站起来眼前发黑怎么回事

站起来眼前发黑的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即在平卧、下蹲后突然站起,收缩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模糊、乏力、恶心、心悸等。

通常情况下,人的体位改变由平卧转为站立时,受重力影响,血液滞留在腹部及下肢,血压会有所下降,一般收缩压会下降5-10mmHg,但如果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良,就会导致血压下降得更多,达到甚至超过20mmHg,出现明显的低血压症状。近年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体位性低血压与卒中、心肌梗死等密切相关,因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体位性低血压分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继发性多见于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出现。

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脑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这应该引起高血压病人的高度重视。当出现低血压时,往往在站立时出现头晕、有时伴有轻微头痛、恶心、站立不稳,严重时发生昏厥,在夜间上厕所、清晨起床以及运动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转为立位更加明显。老年人常有颈动脉硬化,在转动头部的时候也会发作,主要是由于低血压引起脑血流减少所致。

如果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可诱发头晕、无力、心情压抑、忧郁等。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在家注意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方便医生对症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应该增强体质锻炼,适当用一些调补药品,尽量避免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1)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

(2)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

(3)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

(4)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站立时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

生活小细节预防低血压

(1)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

(2)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

(3)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

(4)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站立时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饮食疗法

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病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

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详细的介绍之后,您应该已经知道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的原因了吧,您也应该已经知道体位性低血压饮食疗法了吧,那今天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的知识分享给您身边的小伙伴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膝盖疼起来怎么办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老年人朋友都有膝关节疼痛的经历,膝关节疼痛,多在久坐后发作,活动一下有所缓解。时间长了还会出现上下楼梯疼痛、下蹲站起困难等症状,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老年人膝盖起来怎么办吧?

自制药酒

【处方】羌活、当归、乌梅、炒艾叶、五加皮、防风、炙川乌、地龙、木通、萆薢、川椒各30g,生姜150g(捣烂)。

【制备用】诸药纱布包裹置大小适中之搪瓷盆中,加冷水适量煎煮,沸5分钟后离火,乘热熏蒸患处,并轻揉,腰椎部则用纱布口罩2只,蘸水交替热敷。每日1-2次,每剂药用5-7天。

【主治】关节炎,包括膝关节、腰椎、踝关节、跟骨骨刺等。

【功效】经治58例,其中腰椎增生23例,膝关节21例,踝关节3例,跟骨骨刺11例。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6例。

【出处】吉林中医药,1990.5

外贴膏药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且膏药直接贴于体表,更贴近病灶,见效较口服产品更快;膏药乃外用药也避免了药物成分对肾脏带来的负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膏药都是在高温下熬制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得到很大的破坏,普通的膏药都是哪里疼痛贴哪里,症状反复容易复发。如果您选择膏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话,建议您使用股易舒。股易舒是在低温条件下萃取的,股易舒一套共有四贴,分别贴于心前区、肝肾区、患处、足心涌泉穴,是您治疗膝关节疼痛的首选膏药。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膝盖疼起来怎么办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腰直不起来怎么缓解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腰直不起来过去一直被称为老年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此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老年人腰直不起来怎么缓解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人腰腿疼,腰直不起来很常见。与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有关。尽量睡硬板床,棕垫床,坐高的硬椅子,不坐软沙发。不要久坐和久站立。补充充足的钙,可以服用钙片,如钙尔奇d,同时服用活化的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要坚持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服用止疼药物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局部理疗。专业的医院按摩。局部针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腰直不起来锻炼方法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病人腰疼、直不起腰。出现这种现象后,会有很多病因、病症能够导致。那么,老年人腰直不起来锻炼方法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腰直不起来锻炼方法

1.转腰

在平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轴,上身保持直立状态,胯部按顺时针方向水平旋转,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动作,速度均匀,不要太快太猛,各做20次左右。

2.弯腰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腰部前屈后展各10次左右。

3.捶腰

双腿稍微弯曲,双臂自然下垂,双手轻握成拳,腰部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扭动,双臂随之摆动,一前一后轻轻捶打在腰部和腹部,连续20个循环。

4.仰卧屈膝挺髋

做这个动作时,采用控制自身体重的方式进行练习,往上挺髋时呼气,往下还原时吸气,动作过程要匀速缓慢,集中注意力用腰部肌肉控制自身重量。整个动作可以做4到5组,每组做20到30个一组,每个星期锻炼1到2次即可,绝对不可多练。

5.擦肾俞穴法

每日临卧时,坐于床边,两足下垂,解衣松带闭气,舌抵上颚,目视顶,提缩肛门,以两手擦两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五分,约与裤腰带平)左右各120次,如能坚持锻炼,对强肾壮腰定有好处。

6.传统健身术

中国传统健身术十分强调“以腰为轴”,把腰部活动看做生命之本,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都是以活动腰部为主。常用方法有:扭腰转胯、俯仰伸腰、左右弯腰、桥形拱腰、旋腰转背等。

7.快走和慢跑

进行这两项运动时应穿有弹性的运动鞋,抬头挺胸,每天或隔日活动30分钟左右。建议腰椎术后患者快步行走,腰肌劳损等退行性腰椎病患者活动时间应有所限制,一旦发生腰痛症状应立刻停止活动。

8.倒走法

有些老人使用倒走散步的锻炼方法,因为倒走时人体骨盆倾斜方向与正常前行时相反,因此,腰部肌肉紧张状态得到松弛和调适。此外,倒行还能加强背部竖脊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颈椎等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骨的作用。

9.骑自行车

骑车时车座尽量降低,把手高一点。骑车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最有利,它可以增加腰椎管宽度和腰椎柔韧性,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为宜。

10、登山运动

登山可锻炼大腿肌肉和腰肌力量,但过度劳累会增加腰椎负担。登山时应尽量避免斜坡角度大的山路,不应背着重物登山。登山时有意让腹肌用力,膝关节稍微屈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牙疼的原因 6种口腔病让老年人“疼起来真要命”

全文共 2498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很多都患有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同时由于年事已高,牙齿的自然脱落以及病理原因,很多老年人都有牙疼的烦恼。那么牙痛究竟是什么一起的呢?今天我们就为您解答一起牙疼的真凶是什么。

牙疼的原因

最容易引起牙疼的有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等。牙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发生在有较深龋洞的牙齿,化学刺激和物理因素也可诱发。牙髓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牙髓炎的特点是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自发阵发性剧痛,夜间或遇冷热刺激时疼痛加重,患者对疼痛常不能准确定位;慢性牙髓炎常有既往急性牙痛史,遇各种刺激或食物嵌入龋洞时引起疼痛。

牙髓位于牙髓腔内,外面有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包着。当牙髓发炎时,牙髓腔内压力明显增高,压迫牙髓神经而产生剧烈的疼痛。由于炎症处在牙髓腔内,药物要通过细小的根尖孔才能到达其中,故一般用药很难达到治疗目的,疼痛剧烈时,普通止痛药也不起作用。

应急处理是“开髓”,随着牙髓腔被“打开”,腔内压力马上降低,疼痛也就立即缓解了。牙髓腔打开以后,根据不同情况,或开放引流或封失活剂,随后再行彻底的牙髓病治疗。此外,当细菌通过牙髓腔侵犯牙根尖周围组织时,便造成根尖周炎。早期症状是牙齿“浮起”,容易咬到而发生疼痛。治疗须从牙齿疏通到根尖周围组织,并在局部放置樟脑酚等消炎止痛药物。

冠周炎则多发生于下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初期局部牙龈肿胀疼痛,咀嚼吞咽或开口活动时疼痛加剧。病情发展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无论根尖周炎或冠周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炎症得不到控制,都可造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故不可掉以轻心。

引起牙疼的口腔疾病

一、急性牙髓炎多见于龋齿较深的患者,病菌从龋洞进入牙髓腔,引起牙神经充血、炎症。牙痛往往为自发性,夜间疼痛加重,冷热刺激后疼痛更剧。疼痛亦可放射到面部、颞部及耳部。在患有化脓性牙髓炎时,患者遇到热刺激疼痛加剧,而冷刺激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

二、急性根尖周围炎由急性牙髓炎的发展或创伤等因素引起。病牙呈持续性疼痛,有浮起感,不敢咀嚼,患者能正确指出病牙,如叩击病牙则引起疼痛,此时由于病牙神经已坏死,因而无激发性疼痛。

三、急性牙周炎牙痛的性质与急性根尖周围炎类似。病牙不仅出现咀嚼痛和浮出感,而且已形成牙周袋以及牙松动。牙龈组织可出现反复肿痛及出血。

四、牙周脓肿牙周组织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化脓性炎症。脓肿形成时疼痛剧烈,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在牙周脓肿形成后,疼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

五、牙体过敏症常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及牙体缺损所致。此时,冷、热、甜、酸等刺激均可出现疼痛,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即可消失。

六、食物嵌塞痛牙与牙的间隙内可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称为食物嵌塞痛。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种说法流传民间好久。其实,牙痛就是你牙齿有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龋齿或者是你的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龈被感染,,当然你的前臼齿出现裂痕也会引起牙痛,有时候仅是菜屑卡在牙缝而引起不适。

治疗牙痛着重于针对原发病,多需由牙科医师给予酌情内服维生素、抗生素,或辨证施用清胃泻火、疏风清热、消瘀通络、补肾固齿、益气缓痛、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中药或中成药。含漱(如齿宁散)、烟熏、充填、针灸、手术等法也均被采用。若遇医药缓急不济、没命牙痛困扰之时,掌握一些简易治疗方法往往也能获立竿见影之效。

牙疼快速止疼偏方

1、用筷子蘸一点味精,然后将味精点到疼痛的牙齿上,疼痛将即刻好转并很快消失。

2、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10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

3、把味精与温开水按1:50的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4、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5、取六神丸6粒加少许黄酒研细,置于龋齿洞内。

6、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处,5分钟后减轻,1小时缓解

7、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8。独头蒜2-3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9、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10、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11、锅内加水一碗,冰糖100-150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

12、花椒15克,白酒50克,泡10-15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13、桃树皮,柳树皮各4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14、西瓜皮外层削下晒干(经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龋齿痛时,取少许点牙。

15、茶叶3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取茶汁加入食醋10克,每日含漱2-3次。

16、细盐加醋用棉花浸湿后塞在龋齿处。

17、杏仁1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3次。

18、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吹入牙痛一侧的鼻孔内,轻轻揉压鼻翼即可。(鼻腔宜湿润)

19、取甲硝唑2片溶于水,漱口。

20、取花椒1粒,捣碎,塞痛处。

21、花椒1粒,咬在痛牙处,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22、食盐少许,塞痛处。

23、牙膏少许,涂患处。

24、针刺合谷穴、牙痛穴。

25、牙龈发炎,很疼痛,用3-4厘米芦荟叶去刺洗净后磨成泥,用水稀释4倍,含漱,2小时一次,含漱时,在口中停留数秒,效果更佳。

26、取块状小苏打适量,放入病齿孔内,过1~2分钟,即可止牙疼

27、用冰块按摩合谷穴5分钟

28、取五倍子10g,加水600ml,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缓煎15分钟,取汁约250ml,待药汁温度适口时喝一大口噙漱,不要咽下,稍待片该吐出,连续3次,须臾牙痛可止。为防复发,可连漱数次。

29、采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含漱,并时以其汁渍润局部,每日数次,一般一日后疼痛即可减轻,2~3日后即可痊愈。

30、取细辛适量,夹于两片生地之间,含于牙痛处,咬紧,一般3~5分钟即可止痛。

总结:治疗牙疼的偏方秘方有很多,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老年人牙疼是并非非常严重的病,但如果想要老年人生活的更好,就要帮助老年人进行牙齿的保养。年轻人也应该从现在开始保护牙齿,保持口腔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人早上起来适合喝淡盐水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常常听人说起早起喝杯淡盐水对身体好,也常看见大家都是这么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法则,那么早起一杯淡盐水真的对人体有好处么,还是说只是以讹传讹的一种说法,当然,大家也别急,接下来呀,我们就来给大家清楚地介绍一下老年人早上起来适合喝淡盐水吗这个问题。

“晨起一杯淡盐水,过去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主要针对的是体力劳动者,那时候出汗多,淡盐水可以补充出汗损失的体液。”对流行的“晨起淡盐水养生说”,专家解释说。

我国古代医学就有一句谚语,“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是早晨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延续千百年来,这成为身体保健的一个传统养生习惯。

最近,这种养生方法再次泛起,很多养生观点认为早晨喝杯淡盐水不仅可以补充体液,还能有预防便秘的功效。对此,专家表示,目前没有循证医学数据证实淡盐水能治便秘。

食盐摄入推荐量为5克

但是从控盐的角度讲,喝一杯淡盐水可能会使食盐摄入量增加。现在有明确数据证明钠摄入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对身体有害无利。鉴于钠摄入过高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将成人日均食盐摄入推荐量为5克,我国之前的推荐量为6克。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基本就相当于淡盐水,500毫升生理盐水就接近1克盐,如果早晨喝一大杯淡盐水,就相当于食用了半克盐。”从控制盐分摄入量考虑,不建议所有人饮用淡盐水,高血压、肾病患者更应禁止。

大家通过阅读以上文章的内容是否已经对此有所了解,喝淡盐水只是对大夏天出汗出得过多而进行的对人体盐分的补充,故早起喝淡盐水的说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老人要饮食清淡吗等有关老人饮食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的大脑也需要动起来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多开动脑筋,多分析问题,才能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防止大脑迟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实人的大脑也是一样的,只有多开动脑筋,多分析问题,才能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防止大脑迟钝,所以老年人的大脑也需要起来

例一65岁的赵先生曾是某工厂的党委书记,自从退休回家后算是彻底放松了,连以前每天必看报的习惯也丢弃了。最近他觉得记忆力明显变差,以前看一眼、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不行了,而且做事丢三落四。到医院一查,说是有轻微脑萎缩。其时,这些表现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大脑的逐渐退化是生理上的自然规律。一般认为人到中年后,脑的功能和结构即发生老化,大量神经细胞退化,大脑开始萎缩,脑血流量也比年轻时减少约17%。脑功能衰退的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差,是由于脑细胞减少、脑萎缩所致。然而,有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一些经常积极用脑的健康老年人,大脑传递信息的细胞树突数量并不减少甚至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容易建立起多样联系,从而提高记忆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能力甚至超过年轻人。所以,延缓大脑衰老、减少痴呆的发生是有可能的,其关键就是要经常“动”脑。

例二七旬老人圆了“冠军梦”(摘自2006年10月31日《武汉晚报》)。十年前,江岸花桥一村的74岁老人叶金祥体检时查出“轻微脑萎缩”,医生指出要经常动脑健脑,否则会转为老年痴呆。“下象棋就很动脑”。叶老先生重拾旧爱。三年前的重阳节,花桥社区举办老人象棋赛,叶老得了第三;去年是第二届,叶老走失一招,屈居亚军;经过一年卧薪尝胆,在昨天的第三届比赛中,叶老沉着应战,一举夺冠。

可见人类的大脑和思维功能严格遵循“用进废退”的基本规律。勤动脑,大脑接受信息刺激越多,脑细胞越发达越有生命力,越能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萎缩。如长期懒于动脑,大脑细胞就会加快萎缩、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人睡眠不好怎么办?有氧运动安排起来!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年人睡眠时间很短,其实只要不超过6个小时就不用担心。如果如果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又差该怎么办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能够改善睡眠不好的状况。

常做有氧运动有助改善失眠

有关专家表示,有氧运动能大幅度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方式相比,有规律进行有氧运动的失眠者睡眠时间也会延长。

1、散步是最简单最安全的强身助眠运动

人在散步时体温升高,人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一旦降低就会使人放松,可以让人快速进入睡眠。但是这也是有时间限定的,不宜离睡觉时间太近,最好在睡前三小时,也不可吃完饭马上散步,所以吃饭时间控制在七点之前最好。这个时间段散步有利于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还可以借此舒缓情绪。

2、太极改善老人睡眠问题

在练太极拳时练习者被要求保证思想集中,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这种要求能够使精神和肉体同时得到放松和休息,同时对调节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作用,因而能够对失眠多梦发挥治疗功效。此外,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是在通过练拳养神,因而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可见,睡前练太极拳,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又能防治多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上乘方法。

老人运动助眠注意事项

适当规则的运动习惯有助于睡眠状况,但最好在下午5点前完成。

睡眠频道提醒老年朋友,在运动过后,不要立即脱掉外衣,要尽量避免冷空气对老年人身体的刺激。这个时候老年朋友可以双手搓热,在身体上下前后,尤其是足三里穴及涌泉穴重点按揉一番,另外腰部也重点按揉一会儿,这样运动的效果才会更好。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年人睡眠不好怎么办?有氧运动安排起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腰直不起来什么原因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腰痛直不起腰有很多原因。腰痛只是临床表现,不能作为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腰痛,所以,首先还是要明确是什么原因。老年人腰直不起来什么原因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腰直不起来,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第一种,腰肌劳损,大多数是由于过度劳累,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得不到放松而形成肌肉痉挛,注意休息,不要弯腰提重物,避免剧烈运动,平时也可以热敷缓解。

第二种,由于骨质增生,建议适当的补充钙质。

第三种,腰椎病,常见的腰椎病是腰间盘突出,腰直不起来,比较严重,尽早到医院确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人腰直不起来吃什么药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久坐,然后腰直不起来,基本上是由于长期的久坐,加上姿势的不正确,会导致腰部的肌肉发生劳损,而诱发患者出现腰肌劳损的疾病。老年人腰直不起来吃什么药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病人腰部受到直接外力以后,导致病人腰部的腰大肌发生急性腰扭伤,病人会产生腰肌收缩痉挛,就会出现腰直不起来的现象。因为在直腰时会牵扯腰大肌,加重局部疼痛,所以病人不能够直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受伤部位给予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药或者是配合理疗仪烤电,这种现象会逐渐缓解。

如果病人由于发生腰椎小关节紊乱,同样会导致病人腰部疼痛明显,同时影响腰功能活动。一般在给予卧床休息后,进行斜搬法复位,这种现象很快会得到缓解,所以病人发生腰直不起来后不用盲目治疗,应该明确诊断病因,再采取对症治疗。考虑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症状,需要积极检查和服用药物。CT检查比较好。一般情况下服用药物壮腰健肾丸或者腰痛宁胶囊和止痛药芬必得胶囊。注意休息很重要。另外不能受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