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降糖药【精品五篇】

浏览

2135

文章

5

篇1:老年人不宜常吃强效降糖药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晚年的时候身体的机能有了一定的退化,那么生病就是常有的事情看,我们不能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彻底的根除,但是要记得提早的预防,老年人生病要吃药,但是是药三分毒,降糖药同样如此,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不宜常吃强效降糖药。

因此,老年糖尿病人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因为有些药物用药不当,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疗效,反而会产生相当危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糖尿病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选用长效、强效降糖药。在各种口服降糖药物中,有些降糖药降血糖作用快而强,适合于轻中度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而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胰岛素拮抗激素减少,糖异生功能降低,加之老年糖尿病常并发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及胰岛素清除能力下降,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人,若过量服用这类长效降糖药,会引起低血糖反应,且可持续较长时间,轻者出现心慌、大汗、乏力、饥饿难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死亡等后果。

必须引起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自主神经损害,低血糖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致使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低血糖时,有可能为时已晚,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胖瘦等差别,服用长效降糖药产生的后果也有所不同。有的老人服用长效降糖药后,白天没有出现低血糖,但当晚上睡觉体内血糖波动到低值时,容易在夜间尤其是午夜时分发生血糖过低。而在夜间空腹的情况下,健康人可以动员脂肪、蛋白质和肝脏中的糖元出来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不会发生低血糖,糖尿病人的上述调节功能减退,而且由于降糖药刺激胰岛素持续高水平分泌,低血糖情况就容易在夜间空腹时段发生。

老年糖尿病人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作用温和与作用持续时间短的降糖药。必须使用长效、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尽量不要用长效降糖药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医生越来越多地发现,糖尿病与高血压两种疾病“狼狈为奸”,常常共存于患者体内。然而,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却大有不同,比如,对于高血压来说,医生建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长效降压药,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引发老年痴呆等症,所以说老年人尽量不要用长效降糖药。

低血糖危害超轻度高血糖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李万根主任介绍,长效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因降糖快速持久且物美价廉,颇受老年糖尿病患者欢迎。一些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服格列本脲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疗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长效降糖药作用较强,如果血糖本来就不太高的病人过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且可持续较长时间,轻者遭受出汗、颤抖、心率加快、饥饿、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口水等症状的折磨,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病人就可能出现昏迷。从临床上来看,近年来急诊室救治的严重低血糖症,其病因多是因为滥服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常常是“隐形”的。优降糖等长效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虽然可持续24小时以上,但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却并不一定出现,再加上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自主神经损害,低血糖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致共灰妆环⑾帧6て诜锤吹牡脱腔崴鸷ι窬低常现厥钡贾履怨δ苷习斐杉且淞ο陆怠⒗夏瓿沾羯踔脸晌参锶恕q芯勘砻鳎脱堑哪咽艹潭群臀:σ对冻岫雀哐恰?

睡眠中低血糖不易被发现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降糖药,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还应注意的是,服用长效降糖药,即使白天没有出现低血糖的问题,也很容易在夜间零时~3时发生血糖过低。在夜间空腹的情况下,健康人可以动员脂肪、蛋白质和肝脏中的糖元出来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不会发生低血糖。糖尿病人的上述调节功能减退,而且由于降糖药刺激胰岛素持续高水平分泌,低血糖就容易在夜深人静时不请自到。而这时候恰恰人在熟睡,低血糖不易觉察,当病人意识到低血糖,从睡梦中饿醒找东西吃的时候,血糖水平可能已经低于50mg/dl,脑组织会由于得不到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障碍。

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夜间出现震颤、出汗等症状被惊醒,应意识到可能是低血糖征象,经血糖测试确定。一旦证实夜间低血糖,应加一顿点心,减少口服降糖药或者睡前胰岛素剂量。对低血糖反应迟钝者,即血糖虽低但无震颤、饥饿、心慌等症状,必须经常监测血糖。

某些中成药中也含优降糖

某些中成药中也含有格列本脲成分,如消渴丸每10粒含强效磺脲类优降糖1片,用量不当一样发生低血糖。今年8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季度药品抽检结果公告。结果显示,降糖中成药中随意添加西药成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如某批次降糖中成药“糖尿乐胶囊”、“降糖宁胶囊”中发现了西药成分“格列本脲”,由于没有标识,使用前很难发现。识别的方法是:如果发现使用这些制品能使血糖明显下降,或服用后几小时发生心慌、饥饿感等,甚至昏迷,请慎用。

李主任提醒,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而忽视饮食和其他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对于一些刚刚确诊的轻度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先饮食及运动治疗,约一个月后仍不达标者,才考虑药物治疗。

有些病人认为用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余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降糖千万别忘护心脑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内地糖尿病患者人数近6年激增2倍多,目前超过9200万人,由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75%以上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病。所以老年人降糖千万别忘护心脑。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生心梗却无心痛。一般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往往出现“刀割样”或“压榨样”有剧烈疼痛,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尤其是末梢神经病变),而造成感觉减退,发病时无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塞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原因之一。

此外,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年龄要比非糖尿病人人群提前5至10年,七成以上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冠心病,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机会不亚于男性。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隐匿的过程,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往往已有一定的功能损害。因此,一旦2型糖尿病获得确诊,就应该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要防范心血管并发症,严格控制血脂、血压等,不要认为血糖指标正常就以为万事大吉。

抑制血栓形成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的关键环节。目前已证实切实有效的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调脂、降糖以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从而明显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诊治指南都明确推荐:超过5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多项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服用阿司匹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的误区有哪些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糖尿病老年人要想控制病情,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服用降糖药。但是老年人常常会陷入用药误区,一旦陷入用药误区将会导致病情加重,有害老年人健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服用降糖药的误区有哪些吧?

根据自觉症状服药。

血糖非常高,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

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

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觉得价格高的药就是好药。

不存在哪种药更好的问题,科学的说法是哪一种降糖药更适合。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药。

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老年人服用降糖药时一定要遵医嘱,千万不可盲目用药,以免陷入误区给健康带来更好的伤害。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把自己的健康管理好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吃激素更要持久降糖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会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造成激素性糖尿病。由于激素性糖尿病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空腹血糖增高不明显,会导致很多患者误认为自己血糖控制得很好,而减少用药,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老年人吃激素更要持久降糖

其实,激素性糖尿病患者要监控自身的血糖变化,不能仅仅依靠检查空腹血糖,最好一年检查两到三次糖化血红蛋白,按照血糖变化的情况合理用药,做到持久降糖。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使用激素后血糖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案,同时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研究表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

当然,如果诊断为激素性糖尿病,最好撤停激素,若病情不允许,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同时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配合口服降糖药,并采取饮食与运动疗法。由于激素性糖尿病可随停药而病情好转,因此,应以饮食与运动疗法为主,降糖药物为辅,在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减量并逐渐撤停降糖药物。而对于服用激素时间较长的人,也要及时查血糖与尿糖,以早期发现激素型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