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三大认识误区是什么(精品五篇)

浏览

7751

文章

5

篇1:社会对老年痴呆的认识误区有多少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老年痴呆的认识误区有多少?老年痴呆疾病的改名,就是为了消除外界对这样疾病误区和误解,其实社会对于老年痴呆疾病的误解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要改正这样错误的观念,下面就是相对应的方法。

全球65岁以上老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4%~7%,年龄越大,患病率上升越快。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过600万人,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轻中度老年性痴呆病通过药物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交往能力。

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他总是感到非常惋惜。原本在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疑心重、容易走失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完全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却因为老人和儿女的不在意而耽误了治疗。

绝大部分人对于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之一,老人记忆力差、常忘事,被认作是机体老化的现象;误区之二,即使老人已经确诊为老年性痴呆病,患者和家人采取的消极对待方法,对病情缓解十分不利;误区三,不是专科医生很难为该病做出正确判断,患者早期有交往能力,这种假象常常掩盖了症状,漏诊率极高。两个月前,梁教授收治了一位疑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与76岁的马阿姨初次见面时,根本看不出来她认知能力出现问题。通过血管病检测、脑功能检测,梁教授高度怀疑马阿姨患有老年性痴呆病,而随后记忆力认知功能量表评估的检测中,曾是职业女性的马阿姨竟然算不出“100-3=?”的数学题。梁教授介绍,基地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痴呆诊断评估体系:神经心理评估、血液及脑脊液化验、结构脑磁共振成像、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保证痴呆诊断的准确性。

马阿姨属于中度认知能力障碍。后来和家属交流才得知,两年前,马阿姨已经有了不少症状记不住头天晚上和邻居的约定、捡垃圾回家、怀疑有人在门口偷听、把钱包成小包藏起来、找不到东西就说是儿媳偷的……家人几次都想带她到医院,可马阿姨非说自己年纪大记忆力不好,一拖就是两年。两年后,曾经井井有条的马阿姨连衣服都不能穿整齐了,只好到大医一院就诊。

一个月的药物治疗后,马阿姨发生了显著变化:心情变好了,交流开始自如,生活能力提高,不再需要保姆过多的照顾。梁教授告诉笔者,家庭中不少老人有类似的情况,但是绝大部分儿女和患者本人不会认为是生了病,一定程度耽搁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哪些饮食误区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后,多了很多忌口,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敢吃,长期而来,身体的营养状况就出现了大问题,因为营养不均衡可能会直接加重病情。其实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的很丰盛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存在哪些饮食误区

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加上脂肪过量摄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荤油不能吃植物油多吃没事

糖友都知道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对植物油就来者不拒。但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果不控制,每日的总热量就会超标。因此,植物油的摄入量也需加强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误区有那些呢?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老年人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老年慢性病用药治疗是最常规的方法之一,正确科学用药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如果踏入用药误区就更容易加重病情,严重者还会给身体造成其他危害,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误区有那些呢?

误区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例子,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误区三:选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误区四:凭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误区五: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六:中医药根治糖尿病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高血压是潜伏在人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很多的时候高血压已经来临可是患者却不自知。直到症状显现才会有所觉察。在高血压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经常陷在一些误区里。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几种心理误区。

1.对高血压不够重视。由于高血压比较常见,且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大家忽略。虽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但一经休息即可缓解,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

2.患者保健意识差。经过调查,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工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分子缺少体力活动和有规律的生活,更没有时间运动、保健,整日忙于工作。长期的持续紧张使许多人患上高血压。

3.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克服。很多的高血压就是因为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可是在发现患有高血压以后,患者并没有及时纠正,仍然维持以前的习惯,这就导致了患者血压的不稳定。

4.治病就得靠药。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太依赖与降压药,觉得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万事大吉。降压药确实可以使血压下降,可它是通过改变体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来使血压下降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药物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了,而且这种被动的治疗还受机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情绪激动时,所伴随的血压升高,单用降压药的效果很差,若加上控制情绪,甚至不用药,只要情绪控制即可使血压明显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三大认识误区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睡眠障碍不是老年人独有的疾病,我们国家约有42.7%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失眠障碍,老年人失眠可能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所以失眠老人要积极的治疗,不要进入误区。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三大认识误区方面的知识。

而造成这种“生病不就医”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患者对失眠症的概念模糊,认为失眠只是一种疲劳现象,只要短期内多加注意大可“不药而愈”。

专家表示,现今社会对“失眠综合症”有三大严重误区:

1、失眠自愈、自治。很多患者在失眠初期对此并不重视,大都抱持“多休息就没问题”的错误心态,甚至为求一时之快,私自服用安定、安眠药等有强烈副作用的速效药品。殊不知长此以往,不仅睡眠状况没有得到好转,还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2、青少年不会失眠。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失眠患者大多是中老年群体,而自己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怎么会得失眠症呢?事实上,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单一的用年龄划分群体界限。由于现在的学生压力负担过重,要承受考学、就业、感情等多方面问题,从而造成他们长期精神紧张、用脑过度、遭受不良精神打击、生活处境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现象,就此引发失眠综合症甚至是焦虑症、抑郁症或精神疾病。

3、老年患者依赖安眠药品。睡不着就找安眠药,一片不管用就吃两片,再不行就吃得更多,这是许多失眠患者的真实写照。大多数老年患者习惯服用苯二氮卓类(如安定、舒乐安定、硝基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作为首选的催眠的药物。但原则上此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连续服用的时间不应超过2个月。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很容易引起病症的突发概率,提升老年人猝死几率的提高。

因此,专家指出,迅速普及“睡眠健康”概念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已经患有睡眠障碍的群体,鼓励他们尽量通过心理引导或助眠药物进行自我治疗,放弃对安眠药的依赖。而对于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治疗。

如果你对老年失眠症的危害有哪些?预防老年性耳鸣耳聋的安全生活常识?老年失眠症的基本表现?老年人失眠怎么办?老年失眠症有哪几种类型?老年失眠症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吗?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失眠症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