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情况是什么(经典5篇)

浏览

3594

文章

5

篇1: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情况有哪些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乙肝相关性肾炎发病情况有哪些?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HBV是一种非杀伤细胞性病毒,其侵入机体后不仅发生肝内损伤,而且导致肝外损伤,自1971年发现本病以后,HBV和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引起普遍重视。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

发病情况

自1971年Combes首先报告1例成人病例,因外伤输血,4个月后发生了急性血清性肝炎,血清HBsAg持续阳性,肾活检病理诊断为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有HBsAg、IgG、C3呈颗粒状沉积。小儿HBV相关肾炎首先是由Brzosko报告的。

HBV与肾脏的联系,已被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据报道,在HBV携率高的国家,HBV-GN发生率也高;Cogan报告各型肾小球肾炎患者中HBsAg血症的发生率较健康人群检出率明显增高。

在南非HBV-GN占肾小球肾炎的20.3%,在我国为16.6%~32%。在膜性肾炎中HBsAg血症发生率达20%~100%。

儿童HBV-GN发生率较成人高,有一组135例HBV-GN中,儿童竟占9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肌梗塞的发病情况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下面来看看心肌梗塞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吧?

〔发病情况〕

本病在欧美国家常见。who报告1986~1988年35个国家每10万人口急性心肌梗塞年死亡率以瑞典、爱尔兰、挪威、芬兰、英国最高,男性分别为253.4、236.2、234.7、230.0、229.2,女性分别为154.7、143.6、144.6、148.0、171.3。美国居中男、女性分别为118.3和90.7。我国和韩国居末二位,男性分别为15.0和5.3,女性分别为11.7和3.4。美国随访26年的资料显示,35~84岁人群中本病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其中55~64岁组男女性分别为91‰和25‰,65~74岁组分别为119‰和51‰,75~84岁组分别为168‰和90‰。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45万人再梗塞。本病在我国过去极少见,近年逐渐增多,据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70和80年代的资料,年发病率为0.2‰~0.6‰,其中城市高于农村,各地相比较以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两市最高。北京地区16所大中型医院每年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自1972年开始逐年增多,1979~1980年达到高峰,1981年后有所下降,1984年起又上升,1991年(1492例)病例数为1972年(604例)的2.47倍。上海10所大医院自1970年以来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也逐年增多,1979~1981年达到高峰,1982年后有所下降,1985年后又上升,1989年(300例)病例数为1970年(78例)的3.84倍。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国内资料比例在1.9∶1至5∶1之间。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占87%~96.5%。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男性患病的高峰年龄为51~60岁,女性则为61~70岁,随年龄增长男女比例的差别逐渐缩小。60%~89%的病人伴有或在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的病人以往有心绞痛。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者,较易患病。本病在春、冬季发病较多,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发病时大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之后。此外,休克、出血与心动过速,用力大便亦可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情况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情况,有关临床调查显示,患者家属中只有47%的人知道家人患的是老年性痴呆,家属有意识带病人去医院就诊的仅占13.3%。等到疾病发展为中期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幻觉、容易走失,安全问题就凸现出来。方莹莹副教授介绍,电视报纸上刊登的走失老年人,80%是老年性痴呆患者。所以,早期发现、早期就诊、早期治疗是改善老年痴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每个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早期的时候,可能有的“蛛丝马迹”包括:

●轻度语言功能受损,比如跟不上谈话的节奏,理解和表达速度减慢。

●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件记忆的丧失。

●时间观念产生混淆,记不清年月日。

●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出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做事情犹豫不决,判断力降低。

●对日常生活及爱好丧失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早期发育情况会影响男孩成年后的冠心病发病几率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发表在4月21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早期发育情况影响男孩成年后的冠心病发病几率

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的johang.eriksson博士及其同事对1934到1944年间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4630名男子进行了分析,他们从出生到12岁一直都进行定期身高体重的测量,其中包括357例因冠心病住院或死亡的男性。

结果发现,心血管危险性存在一种双相模式:婴儿期体重和体重指数增加可降低chd的危险性,而chd危险性与出生时的体长无关。但是,出生时瘦弱者1岁后出现的体重迅速增加可能增加chd的危险性并缩短生命。该研究中提到的“瘦弱”定义适用于目前在英国出生的1/4男孩。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首次揭示了chd如何从儿童期开始并逐渐演变的过程。eriksson博士认为,尽管在发育早期(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期)的生长可显著降低chd的发生,但是应该防止在婴儿期出现的体重迅速增加。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早期发育情况会影响男孩成年后的冠心病发病几率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ABCA1基因变异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情况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由加拿大温哥华britishcolumbia大学的科学家michaelhayde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ABCA1基因变异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情况

研究发现,在46%的欧洲人体内皆携带有abca1基因的这种r219k多态性变异。这种变异被认为可降低人体血甘油三酯的浓度,同时可使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升高。一般而言,体内携带有两拷贝r219k多态性变异的个体其血hdl-c的浓度升高15%。

hayden教授小组的成员曾测量过r219k多态性变异携带者的血管直径,结果发现,他们的血管壁上很少有脂肪的沉积,因而其管径就显得比较宽。这说明这种r219k多态性变异能够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故其携带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低29%左右。

据悉,到目前为止,科学家总共发现了16种处于abca1基因编码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有10种导致abca1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并可能影响这种转运蛋白的功能。例如在r219k变异中,胆固醇运输蛋白序列上的一个精氨酸为赖氨酸所取代。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abca1基因的snp一般集中在编码功能区的序列以外,他们认为这可能就是多数snp对abca1分子功能影响很小的原因。

abca1基因的突变可引发一种高密度脂蛋白缺乏症,即tangier病。正是受到该疾病的启发,hayden教授研究小组才开始了该项研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ABCA1基因变异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情况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