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洞苗寨简介通用20篇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浏览

5235

文章

65

篇1: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贴士

交通:

1、凯里客车站乘坐往西江镇的中巴,车费20—25元,45分钟左右可到达,交通顺畅,中班车次不多。或者在凯里花20元打的士直达西江。

2、凯里客车站坐雷山车,半小时一趟,一个小时路程,12.5元/人,然后在雷山车站换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四十,每小时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车,面的70元。

住宿:

农家乐备有很好的吃住条件,基本满足客人的要求。

西江千户苗寨景点景观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

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风雨桥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千户灯夜景

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为使游客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路边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

苗寨歌舞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场的当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都和美丽的爱情故事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人民!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是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家坡苗寨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白家坡苗族村寨位于罗甸县逢亭镇,1999年白家坡被省政府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演出队曾多次参加县、州演出,表演的芦笙技艺和民族风情舞蹈,以其独特、古朴、粗犷的风格和豪放的民族风情享誉全县,充分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逢亭白家坡芦笙舞蹈的动作,主要以“拐脚步”贯穿舞曲始终。以两腿交叉外拐为主要特点,身体随着双脚运动的旋律而左右摇摆,头部的动向与身体一致,构成该舞蹈与其它苗族芦笙舞所不同的风格,“跳、转”是此舞的特色舞步,有“单伸腿跳”,“双蹲交换跳”,“迈步交换跳,端腿跳转”,“转体蹲”等等,它突出了芦笙舞的热情奔放面。此舞也有相应的滑步动作,如“前后滑步、左右滑步”等则从另一方面展示了这个舞蹈的轻逸飘洒。生活在这里的苗民,将芦笙舞溶入到红、白喜事之中,并且在春节期间或农闲时节,用先辈们自造的芦笙,祭奠先人,祈愿生活,取悦自娱。未婚青年小伙,更是邀约着此吹笙跳舞进行游方,他们用笙声吸引心爱的女子,用舞蹈拉近与心上人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交苗寨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地交苗寨位于新厂镇地交村,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南与通道县相邻,西与贵州黎平县相连,全村共4个自然村,127户,全为苗族,村民多为陆、梁姓。因地处偏远,地交村民风淳朴、民族氛围浓郁,是本县苗族织锦最为集中的地方。

苗族妇女为赶节日而筹备衣裳,抽空亲自动手,在家中纺织,平时则在外劳作,她们的慧心巧手纺织出的民族彩服,绚丽、朴实,具有很强的苗族特色。

地交村:地交村…… 地交村详细信息++地笋苗寨江边苗寨锹里苗寨古建筑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夯吾苗寨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夯吾苗寨位于古丈县城南毛坪村,是张家界至凤凰经典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

夯吾苗寨为苗语,汉语翻译即:“峡谷溪边美丽的苗寨“。整个寨子292户,共1204人,保存着武陵大山少数民族特有的木质结构吊脚楼风貌。古丈人杰地灵,素有“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等美誉。当代扬名海内外的歌唱家有何纪光(代表作是《挑担茶叶上北京》)、宋祖英(代表家乡的作品有《小背篓》、《古丈茶歌》)。

目前,全中国最大的苗鼓就在夯吾苗寨。前段时间运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展览。苗鼓是苗族人生命的灵魂。在苗人的眼里:苗鼓象征女人的肚皮,而鼓锤象征男人的生殖器,鼓锤擂动,就会带来繁荣昌盛!夯吾苗民目前是湘西巫傩文化的忠实信徒!苗寨随处可见巫踪傩迹。仙人合竹、缩骨法、定鸡、空杯取水、秤杆提米袋等等,在夯吾是常见之事。

夯吾苗寨所有的苗民都是生苗人,很少有人能说汉语,他们的最高统治机构为宗族制,最高首领为苗王!夯吾苗寨全部为“龙”性宗支,苗王叫龙献文。自从明朝在湘西筑苗疆边墙,将整个苗族0为两部分,即“生苗”和“熟苗”。长城之内为熟苗,几乎全被汉化,而古丈夯吾属长城之外,全部是生苗。完整地保存了苗族人的一系列宗制。

地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城南毛坪村

开放时间:

8:30-17:00

门票:

门票108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安到贵州苗寨旅游攻略

全文共 1758 字

+ 加入清单

苗寨在我们看来似乎充满了神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悟一下苗寨的神秘面纱。

西安的朋友来到贵州,体验神秘的苗寨都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你必须知道的是,苗寨有很多规矩和禁忌,如果事先知晓这些规矩,那你的苗寨之行一定会收获满满。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居住着“西”氏族苗族。山坡上层层叠叠苗家木质吊脚楼,咖啡色的老房子依着碧绿的群山,白水河将寨子一分为二,河的这边(对游客来说进大门后的左手边)主要是商业步行街,河的对岸(对游客来说进大门后的右手边)主要是俯瞰寨子的观景台。

到达西江千户苗寨,停车场下来看到挂有“西江千户苗寨”牌匾的大门,从这扇大门到寨子还有1.5公里的路,可以坐电瓶车,也可以走路。过了这1.5公里,又看见一座和停车场那长得差不多的挂有“西江千户苗寨”牌匾的大门,这才算真正抵达寨子了。

先喝拦门酒,然后进寨。首先看到的是商业步行街,出售琳琅满目的苗族特色商品,最有看头的属苗族银饰,苗寨附近的雷山县大沟乡控拜是远近闻名的银匠村,几乎全村的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苗银工艺精湛,又因为成色比较低,价钱便宜。

步行街区域的芦笙场有看苗族歌舞表演,每天11:00、17:00各有一场表演,时长约30分钟。你也可以参观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藏头(苗王的屋子,屋内供着圣物铜鼓)。或者沿着白水河走走,看看河上有屋檐遮风挡雨的风雨桥,矮矮窄窄用木头平铺的栈桥。

走到寨子的尽头是一片田园风光,即使旺季也很少有人来这一块。过河有去观景台的电瓶车站点,走去观景台吧,路并不长,一路上还可以看看蜡染作坊等。到达观景台,等候夜幕降临,西江的大戏才刚刚开始。千百盏灯火从木质吊脚楼的屋檐下亮起,星星点点,勾勒出整个苗寨的轮廓,是一个牛头的形状,很难想象一座大山里的寨子,有如此灯火通明的景象。清晨再次来到观景台,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苗寨经常能看见发髻盘在头顶,髻上插着大花的苗女。光看不过瘾,自个也可以租几套苗服扮一回苗女,租苗服不贵,而且特别好看,很受姑娘们的欢迎。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成熟,食宿不愁。吃,最出名的是长桌宴,寨中的饭店到处都会有人问你要不要吃长桌宴,几十元一人,把桌子拼得长些,就算长桌宴了,权当是体验一把。真正的长桌宴是露天的,数十张桌子连得老长老长,从头都不一定见得到尾,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旅行团来访时,会摆正宗的长桌宴,遇上千万不要错过。黔东南的口味偏酸,苗寨特色美食有酸汤鱼、酸菜、腊肉等。

住宿离主要街道远的会比较便宜,卫生条件也可以。不过寨里的住宿多半是木头房子,隔音效果不是很好。

苗寨的禁忌:

苗寨禁忌之拦路酒

苗寨的习俗是以酒待客,刚进寨门会遇到拦路酒,最隆重的拦路酒有12道之多。

倘若你不是个“酒鬼”,那么切记喝牛角酒的时不要用双手来接,只能伸长脖子喝一小口就可以了,只要用手一接,你就得把整个牛角的酒一口喝干。苗家人认为酒喝得越多,就越给主人面子,因此到了苗寨(如:朗德、西江等以待客热情著称的寨子),酒量有限的可事先向主人说明!

苗寨禁忌之进屋

进入苗寨里,若遇到门上悬挂有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的人家,不要轻易进屋,否则会认为不吉利。

苗寨禁忌之打狗

苗家人爱狗,在苗寨做客不能打狗。

当地通常养的是一些土狗,体型较小,以白色居多,一般它们最多冲着你吼吼,不会真的向你发动攻击。

苗寨禁忌之吃东西

苗家人吃东西有点讲究。吃鸡的时候,鸡肝、鸡杂是孝敬老年女子的,鸡腿是留给小孩吃的,客人是不能吃鸡头的。

吃火烤的糍粑时,记得不要去拍灰。吃完饭后,不要勤快”地去洗刷盛饭的工具,看看主人的行为再相继而动”,因为有些苗族地区认为平常的时候洗盛饭工具会洗去家财、洗去粮食,只有在新米下来的时候才可以洗。

苗寨禁忌之走路

旅行期间,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不要跨苗族小孩的头顶,因为苗家人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小孩就长不高了。

苗寨禁忌之离开

离开苗寨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对主人说声“哇周”,这是苗语“谢谢”的意思,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

苗寨禁忌之苗年

过苗年时苗家忌讳扫地,倒水,吃饭时也不能泡汤,不准吹气。如果泡汤、吹气,新的一年里就会山水冲垮田地,山风吹倒庄稼。

如果到苗家做客吃饭,不能说“吃饱了”,应该说“仓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盘点:西江千户苗寨有什么好玩的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苗寨,大家或许会想起相连成片的吊脚楼,风味独特的苗寨菜,还有那美丽善良的苗家姑娘……古朴幽远的苗家文化,总是令人分外向往。今天的贵州文化版块,就带你一起走进西江千户苗寨,领略大好苗族风光。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处河流谷地地形,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上游地区开辟着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它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至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

西江千户苗寨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硅矿可供开采50年以上,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5。15%,植物物种丰富,以杉、松、枫、樟、映山红等居多,同时还出产桂皮、木姜、杞木、杜仲等中药材。

来到西江千户苗寨,以下几个景观可千万别错过:

一是苗族吊脚楼,西江千户苗寨的木质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吊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而第三层则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尤其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二是苗寨风雨桥,为了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的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洪水来临时易遭冲毁,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三是千户灯夜景,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牛头形状。景区在路边修建观景台并开通观光车,以使游客更好地观赏。

四是苗寨歌舞,苗寨歌舞服饰华丽,舞步欢快,讲述着美丽的爱情故事,其中的苗族古歌则讲述着波澜壮阔的苗族史,其全由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内容包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苗族辛酸迁徙史等。如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客人来访,还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定让你大呼不虚此行。

五是西江苗族博物馆,博物馆由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一楼为砖混结构,二楼为木质结构。馆内共设展厅11个,馆内珍藏有1220余件苗族文物和350余张有代表性的图片、画像、书籍,从苗族历史、生产生活、音乐歌舞、服装银饰、苗医建筑以及巫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展示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结束语: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而西江千户苗寨,正是一座露天的苗文化博物馆,演绎着一部苗族发展史,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绝佳场所。

你可能也喜欢: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经历时间沧桑洗礼的镇远古镇在哪里

贵州民间工艺品简介与特色

传统文化:贵州夜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湘西德夯苗寨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德夯”意为美丽的大峡谷,德夯苗寨是美丽峡谷中古老而神奇的苗寨,是镶嵌在神密湘西的一朵奇葩。

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

德夯苗寨居住着百余户苗民,至今留存着千年古俗。是天下闻名的苗鼓之乡,男女老少皆爱“跳鼓”,曾出过五代苗鼓王。繁衍于斯的苗族同胞,千百年来安居乐业,他们讲苗语,穿无领绣花衣,以歌为媒,自由恋爱;晨昏作息,等闲生死;歌舞沉酣。姑娘喜欢用银饰打扮自己,男人爱结绑腿,吹木叶,喜武术。他们自己种棉,养蚕纺纱织布,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纸,碾米,织布,用筒车提水灌田。

有朋自远方来,必以种种方式令其愉悦,到其耳热心跳,眼朦身轻,这里每年定时举办的过苗年、百狮会、四月八、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椎手、大型苗家跳歌篝火晚会等苗族民间民俗活动,特色浓郁;吹笙跳鼓,拦门敬酒,隔山盘歌恋爱等古朴的画卷俯拾皆是,定能把您带进一个神奇的世外桃源,一个古老的童话世界……

由于德夯苗寨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厚,1986年吉首市人民政府将这里开发成风景名胜旅游区。

用时参考

0.5-1天

交通

1.汽车:在吉首火车站乘坐吉首至德夯对发旅游专线车,票价5.5元/人,发车时间6:30-19:30,每20分钟一班(如果德夯景区有大型跳歌晚会,在晚会结束后会有最后一趟车送回吉首);或从凤凰汽车站乘车到德夯,票价8元/人

2.自驾:长沙—G5513—G56—G209—吉首—德夯;或张家界—S306—S228—G319—G56—G209—吉首—德夯

门票

德夯苗寨+德夯大峡谷通票100元

开放时间

8:00-16: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风景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黎村苗寨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黎村苗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偏郊,这里居住着海南最原始的土著居民,是海南黎苗民俗风情的缩影。

黎村苗寨环境古朴清幽,田园气息浓郁,充满着原始的热情及热带风情,黎苗的民族舞蹈和美丽热情的黎苗姑娘,再现了海南黎苗的民族风俗和宗教文化观念,请接受美丽热情的黎族姑娘的邀请,共跳一场竹排舞吧。

黎村苗寨特色,黎族和苗族分别是海南第一第二大的少数民族。她们一般生活在海南岛的中部和南部山区。因此您来海南游三亚想体会真正的黎苗风情,但这些真正的黎苗寨大多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对于一般的游人是遥不可及,可以介绍最简便的途径便是在海南三亚东线或中线的公路沿线参观对游客开放的黎村苗寨。寨内椰树蔚然粗壮,槟榔树昂然挺拔,翠竹秀颀玉立,棕榈刚毅健美,蒲葵繁茂叶阔。

虽然现在三亚周边原住的少数民族早已进入文明,甚至都很难寻觅,但在这儿也能体验他们的热情,歌舞和工艺,透着原始味的手工黎锦和苗族的蜡染都是极好的记念品。一不小心,便会被站在花丛里面的黎家阿妹拉进她们的寮房,做做她们临时的新郎或是被苗家的小姑娘拉到她的身边套上民族服装,照张合影。然后再去跳跳竹杆舞,看看正宗的上刀山,下火海。虽然这些已被商品化,但是看看他们的民俗,服装、饮食等却别有一番情趣。

黎村整个呈现出一片绿的0。那卧居林间的黎族船型茅草屋悠闲别致,那叶脉般的羊肠小路也酷似一首首绝妙的小诗。在这样纯底色古朴清幽的氛围中,没有了世间的纷扰和忙碌,游人的思绪便不会泛起圈圈涟漪。那新翻的稻田、娇嫩的稻秧、肥壮的水牛、婆娑的榕树、涓涓的水渠不再陌生;那硕大的紫茄、筷粗的绿葱、高挑的芫荽、瘦削的萝卜、洁白的鸭群倍觉亲昵。那阴仄的弄堂、灰青色院落、老式汲水压井、悠长的扁担音韵造就了它的古色古香;那屋前舍后的椰子或木瓜点缀了它的乡情风韵;而那邻舍的鸭叫和深树鸟鸣又为这古朴的氛围平添了几分纯朴和恬静。来了趟黎村苗寨,倒是真真切切参透了孟浩然的那首过故人庄!

据说,黎族阿妹到了芳龄二八,便独自住进隆-,专等多情的男子来打开她的情窦。风情屋极有“男耕女织”的生活情调。

门票

50元

景点位置

海南省三亚市偏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去苗寨有什么讲究?别随便碰酒杯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苗寨有什么讲究?别随便酒杯

去苗寨有什么讲究?

别在寨中随便放歌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所以,在苗寨中唱歌无异于班门弄斧。客人随便唱歌可能会引来异性对歌,会给自己惹“麻烦”的。苗歌丰富多采,有古歌、游方歌、飞歌、酒歌、丧歌、祭祀歌等。唱歌时还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若乱了规矩,会遭到嘲笑或被逐出歌常如婚礼上,要互唱赞歌,也可以唱历史故事、传说、天文、地理。长辈们退场后,方可唱些情歌;离去时要唱辞别歌;路遇对歌,要有问有答,如一方有急事赶路,也要边走边唱,用歌声表示歉意和谢意,等等。

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

别随便碰酒杯

如果进门不碰酒杯的话,你只是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喝酒也只需“意思意思”即可;如果碰了酒杯,说明你已经把苗族人当成了好朋友和自家人,必须把整杯酒一饮而荆在第一道山门前,六位穿着民族服装、吹奏着芦笙的苗族小伙子站立两旁,盛装的苗族姑娘站在山门中央,捧着装满米酒的牛角杯,逐个给客人们敬酒。

据当地人介绍,三道拦门酒是苗寨人迎接客人最盛大的欢迎仪式了。每道门口都有苗族小伙儿吹奏,门前姑娘人数逐级递增,尤其是第三道门,人头攒动,花团锦簇,姑娘们盛装迎候在歌舞表演场的入口。

别随便搂苗寨美女

凡有男游客欲把手搭在苗女肩上合影或有其他亲昵举动时,均遭到温柔的拒绝。苗乡姑娘虽热情,不是情郎近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就苗寨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冬就苗寨也写作东就苗寨,位于凤凰县山江镇,距凤凰古城21公里。冬就是苗语,汉语叫“神药寨”,这里被誉为“苗绣之乡”、“银匠寨”,是湘西神秘传说的一个缩影。

苗寨的布局类似一个太极图,寨子里的建筑都是明清徽式风格,分布着石头墙、石块屋、石板路、土砖泥巴房,所以这个古寨又被称为“石头寨”。寨子里家家有护家围墙,户户相通,宛如迷宫。因寨内保存着英雄人物“雷公”罕见的洞居、穴居文化遗址雷公洞,故也被叫做“雷公寨”。

这里是《血色湘西》、《血鼓》、《湘西往事》、《湘西剿匪记》等影视剧的取景地之一;是抗战少将龙云飞拟攻凤凰城身染“刀枪不入”的“神药”战争地;武陵世第、龙氏古宅等数十栋完好的千年宅院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来到这里,不妨去细细探访一番。

进寨门要先过苗家人最有特色的三道卡:鼓卡、歌卡、酒卡,寨子里连三四岁的小孩子都能顺溜的唱着山歌。到了酒卡,不管你是不是会喝酒,都要尝一尝苗家人甘甜醇香的美酒。

进入苗族人家,你会发现他们的民居基本上都是三间屋,中间是正屋,有神坛,左右两房有床和灶台。灶台外形很像太极八卦,上面还挂着诱人的老腊肉,叫人垂涎欲滴。

特别提示

1、苗寨内行走要看清周围的建筑,心理有个印象,因为寨子的布局像迷宫一样,一不小心就要迷路。

2、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不要拍摄房屋内的设施。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

开放时间:

7:00-17:00

门票:

门票58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罗家坨苗寨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罗家坨苗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罗家坨苗寨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深处。2007年,在全县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中显示,这个苗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式苗寨。寨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苗族风情浓郁。虽然大山阻碍了罗家坨苗寨和外界的联系,这里却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

罗家坨苗寨,是重庆境内最大的苗寨。寨内依山而建的苗寨,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或是全封闭院式,或是半封闭厢房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2016年开始,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分三期推进罗家坨苗寨提档升级改造工作。目前,完善了苗寨基础设施建设及寨内旅游步道建设,建成田园景观、荷塘景观和风情广场等项目,从苗族文化、农耕文化、田园文化和稻田文化等四个主题区,充分展现苗寨的全新面貌。

罗家坨苗寨已荣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江西千户苗寨在哪个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地理位置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地形地貌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地理气候

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曼苗寨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青曼苗寨

青曼苗寨距凯里市中心25公里,位于凯里西南部,依山而建,吊角楼层层叠叠,屋檐交错,有条不紊,造型别致,寨前梯田层层,寨后古树参天。青曼苗寨共有300多户,1600多人,全是苗族。是舟溪式苗族服饰的代表。青曼苗族同胞,保持着古朴的民族节日,主要有:春节芦笙会,二月踩鼓节,七月吃新节,游方节,十月祭祖节等。这些盛大节日中,不仅能看到多姿多彩的舞蹈,听到优雅悦耳的芦笙、莽筒、夜萧、木叶、木鼓、铜鼓等民族乐曲,还可直接看到男女青年的游方(谈恋爱)、对歌的精彩场面。如今,青曼苗寨仍保留着古老的纺织、精致的刺绣、古代的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艺.苗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能凭自己的想象,不用纸张,不打草图,随手便可用七彩针线,一针一针的织成各种图案。服饰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形象逼真,及富特色。

接待电话:136380879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香炉山苗寨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香炉苗寨,距离凤凰古城大约10多公里的小寨子,一个还保留着最原始风貌,

凤凰香炉山苗寨是一块世外桃源,历史上称苗乡圣地,山下的寨子古老而神秘,全寨6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90多人,也称为长寿村,访问百岁老人,探访湘西剿匪记中的土匪洞,可免费观看苗族风情歌舞表演。

进入凤凰香炉山苗寨必须过三道关:一是去剿匪,二是对山歌,三是喝三碗米酒。

如果过不了这三道关,是不能进寨子的。剿匪就是过一道山洞(当年土匪躲藏的地方),也就是拍摄电影《湘西剿匪记》的现场,洞内惊险崎岖,道路难走,还要过一条河,河面上的桥是用小木板钉成,仅一米宽,上面滴水,桥上很滑,桥下流水很急。

电话

0743-3229364

门票

门票65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5: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千工坪乡香炉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融水雨卜苗寨雨卜民族风情旅游度假村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融水雨卜苗寨(雨卜民族风情旅游度假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雨卜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雨卜村,地处元宝山南麓,海拔600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自然风光奇丽,旅游资源丰富。贝江支流六甲河从雨卜苗寨穿流而过,两岸竹海连绵,景色迷人,各种原始地貌保持完好。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美丽神秘的苗岭晨光、惊险刺激的龙贡漂流、雄伟奇丽的三友瀑布,还有千年古榕、雨梅观景、大盘竹海、龙宝大峡谷、卜令天然泳池、卜令沟侗寨等10个景点,当年电影《苗家儿女》就在雨梅村拍摄。在这里不仅拥有千亩原始森林,还有漫山遍野的、连绵起伏的竹海,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个难得的天然氧吧,可谓绿水青山,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景区所在的香粉乡人杰地灵,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香粉素有“毛竹之乡”的美称,过去用毛竹生产的“大方”纸颇负盛名,1918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质奖。香粉这个美丽的乡名就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些外地商人到次地用香皮树制作香粉而得名),加上传统的正月十六、八月十六一年两度的香粉古龙坡会,更是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享誉区内外。

该景区曾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区农业旅游示范点”,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主要旅游景区之一。

地址:广西省柳州市融水县雨卜村

类型:度假村

等级:AAA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自驾:进入G209,稍向右转进入20251线,进入秀峰北路,进入秀峰南路,进入S309,直行进入X638,右转进入X641,进入Y107,到达终点。

门票

100元/人

开放时间

8:00-21: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舟溪苗寨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舟溪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城南20公里,昔日可行舟而得名,苗语xangmos(享卯),意为卯场天。苗族、仫佬族等民族聚居,其芦笙制作、织绵、刺绣,久负盛名。

舟溪苗寨境内有嘎醉达溶洞和文昌阁、苗族花桥遗址,舟溪屯上寨脚河沙坝有甘囊香芦笙堂,长500余米,宽100余米,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在此举行芦笙盛会,场面很壮观,规模越来越大,人达三四万人,是黔东南最大的芦笙堂之一。此外,这里制作的芦笙和织锦花背带也非常有名,人称“舟溪二宝”。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舟溪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在凯里市凯运司车站乘至舟溪的班车,约40分钟/班,45分钟车程,9元/人。

门票

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卡拉苗寨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卡拉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地处摆泥河上游、富贵河东岸,距离丹寨城区仅仅3公里。卡拉村是一个特色的苗族村寨,全村共114户,将近500人,基本为苗族人家。卡拉村古树林立,生态条件优越。村中有古泉,泉水终年不竭。这里流传着一句古话“卡拉必须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人才能生存。”

卡拉村大约有5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吴杨二姓为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徙到此,定居在卡拉村,融入了苗族。卡拉村民居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房屋均为木质穿斗式的吊脚楼。卡拉在苗语中为“好”的意思。卡拉村还保留着丰富的苗族的文化。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六月六、七月半等,活动内容有酒歌、飞歌、 情歌、芒筒芦笙表演,吹笙跳月、舞龙、鸟笼工艺展演等,苗族织锦、蜡染、挑花、刺绣独具特色,“ 斗鸡肉”为风味独特的饮食;“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苗族服饰”、“鸟笼制作技艺”等。

卡拉村的鸟笼编制技术十分有名。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多有爱鸟养鸟的习俗,而鸟笼成为必不可少的用具。鸟笼编织艺术起源于村中的王姓。据卡拉鸟笼编织艺术的第五代传人王玉和讲述:王家过去就是著名的鸟笼制作世家,从牛角坡搬到卡拉定居后继续从事鸟笼编织,已有120多年时间。

当地编制的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为原材料,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之别,圆形居多。正常情况下,笼内均设有供鸟站立的横杆,两头紧贴笼边处还分别套挂一个精美的花色瓷杯。除了普通的鸟笼外,还有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鸟笼精品,可堪称是精妙绝伦的稀世艺术珍品。目前卡拉村村民均以鸟笼制作为第二产业,每年生产鸟笼20多万个,被誉为“中国鸟笼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园苗寨古建筑群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大园苗寨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个具有历史悠久且保存完整的建筑“博物馆”。

自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松外蛮之一酋长杨同外、杨剑松等受朝廷招抚封官赐地后,其后裔的一分支便开始在其领地皇家冲(原音注:黄瓜冲)一带安居乐业。此一说见于正史和部分地方志.而《杨氏族谱》则说是杨再思之孙杨光裕定居大园(大园有杨光裕墓).由于朝廷一些显贵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徭税不堪重负,拒缴滋事屡起祸端.朝廷为保一方太平,每每派兵剿抚并施;于宋太平至宋熙宁年间(976–1077)在距皇家冲仅2里之地设置关峡砦,并筑城池。此后,皇家冲便更名“大园”。有鉴于大园是过往商贾游客的必经地,起着拱卫城堡,联通四方,进出要塞的歇息暂留地。因此,大园村寨的建设更是颇具规模,其发展速度与日俱增。现在大园村寨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构筑物,建造时代特征明显,石、砖、木制作工艺,带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碑记、匾额、遗迹、墓葬、古巷石道、民俗器具,节日祭祀活动,民居庭院等都清晰地记载着大园从唐宋时期以来村寨聚落,杨姓家族繁衍兴衰的历史事实。这些文物古建筑是:始建于宋代的土地庙,是当地苗民祈神设祭,消灾除难的祭祀建筑。三公同心路(即昌质、昌禹、昌协)为诫勉走出家门后重归故里的村民的一条石头路。三鳣堂是专供村寨,学子讲学课子的场所。4条总长度1800米的铜鼓石铺墁主巷道,把各家各户联系贯通。安葬于荣山的金紫光禄大夫杨光裕墓。颇具规格,功能齐全的店铺、驿馆,这些都是诠释大园苗寨明、清时期商贸交往兴旺与发展的实物见证。73栋形制各异,浑厚古朴的山墙翘角和穿斗抬梁木构架迭层楼屋鳞次栉比,构画出大园苗寨一幅极具魅力的古典聚落村寨风情画。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贯穿“天人合一”的选址理念,其建筑布局,营造法式,空间利用,工匠技艺等积淀着五溪文化丰厚底蕴;是一颗镶嵌在大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建筑璀璨明珠。

大园苗寨座南朝北,背靠后龙山,前照玉带河。其地大荣山,形似一艘船。杨姓家族四兄弟分别在老大门口上泮片、湾里片、凉亭里片、石板桥片建成四个聚居点,并借助铜鼓石道首尾连接成为一片大园。

在村寨内用石头铺墁的铜鼓石巷道纵横交错,它既显示路面的干净整洁,又为人们指引道路的目标和方向。沿石道两旁营建的二层封闭式三合庭院高低错落,造型雅致;而这种面阔三间或五间的二层封闭式三合庭院,均以正厅堂明间为中轴线,并在其四周用封火墙及清砌围墙围合,形成宽敞的内院活动空间——天井。干砌叠涩的封火墙轮廓线均用白粉勾边,古朴明快;正屋为面阔三间或五间的硬山建筑,屋面覆深褐青瓦;穿斗木构架。正屋两侧为厢房。因气候,厢房面阔不大,均系二层楼层式,二层一面挑出辟“走马楼”,或二层两面挑出的“转角楼”。厢房窗、栏雕饰多以花、草、动物象征吉祥、幸福。由于正屋与两侧厢房的布局限制,院内天井和排水沟突出了内空间范围的轻重和虚实感,使人亲临其境而倍感协调与均衡,即发思古之幽情。大院正面右侧建穿斗木构架“重门”一座;左侧开小门一间,以供牲畜关放方便之用。整座庭院围护自成一体,各户之间以铜鼓石巷道分割开来,经纬分明。前屋后院交差分布在同一条轴线上,近走高墙深垒,曲径通幽;远眺鳞次栉比,美不胜收。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是集建筑艺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田园风情等之大成,刻意求真于功能所需的历史产物。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得益于生存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在大园荣山这块丘陵岗地上,其背靠山体不高,松杉繁茂,草木葱茏的后龙山,寨前一条清澈的玉带溪流,由东向西环绕而过。沿溪流冲积呈条带状的平地,成为稻浪万顷的千亩良田,大园苗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里。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石、砖、木的精妙运用,建筑格局因地适宜,建筑工艺古朴大方,具有苗居显著的特点,鲜明的地域技艺特色。况且在当今交通、科技文化,经济生活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尚能保存完整,不能不说是大园古建筑历史现状延续之罕见。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所保存下来的是宋至清时期原真的建筑组群实体。通过这些古建筑承载的工艺技术,材料质地,制式特征,主体结构,建筑选址及布局等,反映出宋至清以来大园苗寨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诸方面兴哀成败的历史事实。因此,大园苗寨古建筑群不仅是宋至清时期的优秀建筑杰作,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她丰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时代建筑特征,浓郁地域特色,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贵州千户苗寨在哪里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苗寨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岜沙苗寨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岜沙苗寨

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贵州山中的村寨,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

那里的男子头顶挽有发髻,穿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颇有明清武士风貌,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仍然在延续。

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寨。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