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舍原名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精彩20篇)

浏览

4929

文章

100

篇1:笙诗指的是什么诗?代表作有哪些?

全文共 191 字

+ 加入清单

《诗经》有篇名的诗共311篇,实际既有篇名又有文辞的是305篇。

还有六篇诗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分别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

“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

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至于为什么有声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南四大才子是谁?江南四大才子各有哪些代表作?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四大才子我们肯定都听说过,不过除了唐伯虎我们比较熟悉以外其他三位都是谁呢?作为才子他们四位的代表作又有哪些呢?今天就带大家抛开江南四大才子谐星的一面,谈谈正经事。虽然可能在部分朋友的眼里,江南四大才子在影视剧里的形象都是纨绔子弟,但实际上他们的确是非常有才华的人,而且也对得起这个名号,现在唐伯虎的真迹基本上都是天价了。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然而这四位才华横溢的名人的最终结局却是各有不同。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却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再娶的妻子也因之离去。突发的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

唐寅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年五十四岁。唐伯虎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最后还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江苏吴县人。祝枝山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后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后升任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1523年)因病致仕归里。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潇洒自如。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嘉靖五年十二月(1527年1月)卒,享年六十七岁。

文徵(征)明,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26岁到53岁,十次科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57岁时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等,1559年3月,九十岁的文征明卒于家中。

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但早年屡试不第,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舍的话剧 老舍的著名话剧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话剧作品较多,主要有《茶馆》《龙须沟》《方珍珠》《残雾》《红大院》《归去来兮》等等。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让人们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其作品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舍的读书方法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名人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事半功倍。更多的读书技巧尽在。

读书方法介绍:

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小时候就爱读书,可是家庭很不幸,一岁半时丧父,老舍与母亲相依为命,老舍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母亲无力供他上学,老舍只好从同龄孩子的读书声中学着读,竟然也能背诵出《三字经》及一些诗词。直到9岁时由好心人资助,才得以入私塾读书。老舍能将先生教导的每篇文章都流利地背诵下来。后来由于读书勤奋努力,1913年考入了京师第三中学,读了5个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老舍回到家中,拼命读书,没钱买书,就向在读的同学借阅,阅读了很多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同年又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老舍尽管辗转各地,但没有放弃读书,依然有空就手不释卷。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一中任教员期间,有空就扑在图书馆看书。

起初,他读的大多是文学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医学、哲学、诗歌、戏剧理论等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猎。渐渐地,老舍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老舍提出的读书主张是:“为乐趣而读书”。他把这种读书方法称之为“乐趣读书法”。老舍写过一篇文章《读书是一种享受》,他在文章中具体解说了“乐趣读书法”,他说:“有些人读书,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我不赞成这种方法,我认为不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文章中,老舍举例说:有一天他正读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本来心情很好,可是中午的时候由于一件事把美好心情给破坏了,下午再读时就读不进去了;为了调节心情,他改读《高尔基传》,读得不亦乐乎。

老舍就是这样,运用“乐趣读书法”,博览群书。

人物简介: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热爱写作,除小说外,还写了很多话剧、散文、诗歌等作品。他的作品文笔质朴,语言通俗,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在各个阶层中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写了哪些著名的作品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作品有:剧本《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老张的哲学》《二马》《小坡的生日》等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让人们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达芬奇的代表作品 达芬奇有哪些代表作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岩间圣母》《达芬奇自画像》等。

达芬奇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镇附近。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1499年,达芬奇为躲避战乱,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次年回到佛罗伦萨,并创作了世界著名作品——《蒙娜丽莎》。后来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最后侨居法国,晚年极少作画。

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其作品大都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易卜生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易卜生的主要代表作是《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社会支柱》。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全名亨利克·约翰·易卜生,生于挪威希恩,挪威戏剧家、诗人。

易卜生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戏剧,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著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群鬼》、《社会支柱》等作品。

《社会支柱》其实描写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的对比和反差,以及这种对比之后所自然得出的价值判断。这两个世界即:男人的世界与女人的世界,以及挪威这个古老陈旧的社会与美国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社会。

《玩偶之家》戏剧,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群鬼》是易卜生最具争议的作品。一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遭遇暴风雨般的谴责。但在1883年首演后却在世界迅速蹿红,一跃成为一个国际奇迹。

《人民公敌》讲述的是一个温泉浴场的污染调查事件,当市长的哥哥和当医生的弟弟站在各自的立场,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展开博弈。

亨里克·易卜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欧洲知识界取得现代突破的中心人物,被公认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仍在世界各地继续上演。据说,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世界上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舍纪念馆参观攻略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解放前九处,解放后一处。小羊圈胡同5号(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幼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____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 6 号(今9号)是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书桌对着东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上书橱里的书籍,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赠送的老舍喜爱的字画。据老舍夫人胡絜青说,原来这些字画几天就换一次,每换一次,老舍总要细细地看上半天。在这里,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是就餐的场所,西厢房老舍女儿居住。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1 、缸瓦市教堂

1922 年夏,老舍在北京缸瓦市____堂加入基督____任教堂内“西北城地方服务团附设铭贤高等小学及国民学校”的教务主任,住在教堂跨院内。在教堂牧师宝乐山先生主持的英文夜校补习英文,还结识了许地山先生并成为了好友。这为他今后到英国讲学和走上写作生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缸瓦市教堂,老舍还担任了主日学总干事,提出了改良“主日学”,主张给儿童讲科学知识,让儿童手脑并用,不搞赎罪祷告,不背育圣经,不搞信仰早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2、护国寺、积水潭

老舍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居住、生活和上学的区域内,护国寺和积水潭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护国寺一带的繁华景象在老舍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里的茶馆、牌楼、车行、庙会都成为了老舍许多作品中的原型。老舍一生喜欢水,更喜欢描写水,积水潭就是老舍最喜欢去、描写也最多的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作品中都对积水潭有过大量的描写。

3 、方家胡同小学

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于 1918 年 7 月 18 日 被京师学务局委任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现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校长。现在学校的校名是胡絜青题写的,原来的三间校长室现在剩下了两间,老舍就在这个“校长室”居住了两年。两年的校长生涯,使老舍先生对孩子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先后为孩子们创作了《小坡的生日》、《青蛙骑手》、《宝船》等作品。时至今日,方家胡同的小学生们还在校歌中纪念着这位老校长。

5 、老舍母亲的住地

老舍到英国教学期间,他的母亲居住在前桃园二十五号(现十四号),一直到 1933 年。老舍回国后常到这里看望母亲。老舍到齐鲁大学任教之后,为母亲买下了葡萄院二号的房子,让劳累一生的母亲在这里安享晚年。

6 、西城烟筒胡同六号

1930 年 3 月老舍由英回国后先在上海郑振铎家停留,写完了《小坡的生日》。4月回到北平,住在好友白涤洲家里,西城烟筒胡同六号(现九号)。这里也是老舍和胡絜青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7 、丹柿小院

1950 年初,老舍由美国归国。一家人团聚后,老舍想购置一个安静的小院,好便于自己写作。4月份,老舍购置了东城区迺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现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的一所普通院落,一家人在此定居。老舍在这个小院中生活了16年,写下了建国后的所有作品。这个小院门开在东南角,一进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南侧两间平房,西面和北面各有一道二门通向两个院子。正面的院子是院落的主体,院子里有两棵杮子树是老舍夫妇刚搬进来的时候种的,每到秋天红红的杮子缀满枝头,胡絜青因此将这个院子命名为“丹杮小院”。院子正面三间正房是客厅,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东面三间房是厨房和餐厅,西面三间房是三个女儿的卧室。南面的院子比较小,是老舍儿子舒乙的住房。在这个普通的院落里,老舍写下了许多为人民所传诵和喜爱的作品,接待了许多他的朋友们。现在,这个院子成为了老舍纪念馆,向大家展示着这位人民艺术家的一生。

8 、任劝学员时的住所

1920年9月30日老舍被提升为京师郊外北区劝学员后,从方家胡同小学搬到德胜门外关厢华严寺内郊外劝学员事务所。后来又移住西城翊教寺胡同的一家公寓里。在这一时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老舍度过了一段消磨时光、自暴自弃的生活,得了一场大病。

老舍于1922年到西山卧佛寺休养了一段时间,当时住在东院禅房内。此间,他游览了香山、八大处一带的风光,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他曾以《大悲寺外》为题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从卧佛寺回城后,老舍住到了京师学务局所属的儿童图书馆内,一边还帮助刘寿绵办贫儿学校。贫儿学校是刘家的西跨院,现在是西直门大街 107 号;儿童图书馆在马路对面,现在是西直门大街 58 号。

老舍纪念馆参观攻略

交通:公交103、104、108、111、803路灯市西口站下车十字路口向西行

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下车沿灯市口大街向西行约800米

自驾:王府井大街向西转入灯市口西街或南河沿大街向东转入灯市口西街

10、求学处

老舍在刘寿绵的资助下,得以入私塾念书。1909年,老舍由私塾转入西直门内大街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三年级。1912年又转入南草场公立第十三小学,读六年级。南草场第十三小学的旧址现在是西城区职工大学。1913年2月老舍考入公立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西城区祖家街),在那里读书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

1913年夏,老舍考入了不收学费并提供膳宿、制服、书籍的著名的北京师范学校,在此苦读五年。该校先后有两个校址:先在西城丰盛胡同十三号,1913年夏至1915年3月,老舍在此上学;后在端王府夹道现西城育幼胡同三号,老舍于1915年3月在此上学至1918年6月毕业。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五年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他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11 、北京教育会

1922 年秋老舍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1923 年 2 月由南开回京,任北京教育会文书,住在教育会会址北长街雷神庙(现西城北长街小学)的北配房。这一时期,他还在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二年级兼课,在灯市口公理会____堂附设北京地方服务团(现北京二十五中校园内)当干事。

12、小羊圈胡同5号院

1899年2月3日,老舍诞生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羊圈胡同5号(现小杨家胡同8号)院内北房东间。老舍的童年就是在这个院落中度过的。这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老舍的一生有着血肉的联系,成为了老舍作品中最为生动鲜明的一部分。老舍在许多作品中都先后对它进行过描写,像《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等作品中都有对这个小院和这条胡同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院子东西长,南北窄,地势很低,每逢下了大雨,院中便积满了水。”(《小人物自述》)“每逢伏天夜里下暴雨的时节,我们就都要坐到天明,以免屋顶忽然塌了下来,同归于尽。”(《宝地》)在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老舍幼年时艰苦的生活环境。老舍把小羊圈胡同比喻成一个葫芦,“葫芦胸”是个圆圈,周围住了六七户人家,5号院就在“胸”的南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什么 欧阳修的代表作及简介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长相思·花似伊》等。

欧阳修作品

1、《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西湖上虽然百花凋零,但是风景还是很美好,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也都已经尽兴散去,这个时候才开始觉得春日空寂。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帘栊。

2、《长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译文

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现在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在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就像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次相逢呢?

3、《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译文

荷花盛开后的西湖风光艳丽,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然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荷花深处的时候,酒杯上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傍晚时候下起了朦胧微雨,在一片笙歌中,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舍的母鸡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母鸡主要内容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全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重,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主要内容

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作者通过前后情感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原文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吓,听吧,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又由后院咕咕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泣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当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就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有哪些著作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ɡ)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十五岁时已有多首诗作,并且开始得到了一些社会上流人士的推崇。二十四岁时,李白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写诗文娱乐。次年,李白厌倦了御用文人生活,离开了宫廷。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几年后,李白重获自由,最终在当涂县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舍的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猫作者采用了什么的写法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的《猫》运用了对比和明贬暗褒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再写猫的三种不同形象,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的三种不同形象

1、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

3、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

《猫》赏析

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该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突出了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曲四大家代表作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元曲四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在杂剧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就,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杂剧成绩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还写了许多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瘦》、《西蜀梦》等;散曲现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的铜豌豆(一朵花·不伏老的形象也被广泛称为曲圣。

马致远:今知杂剧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编本《东篱乐府》。

白朴:代表作主要包括《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立即》、《董秀英花月东墙》、《天净沙》·秋》等。

郑光祖:杂剧考生18种,包括《周公摄政》、《王灿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仙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其中,《倩女离魂》最为著名,后三种被质疑不是郑光祖的作品。除了杂剧,郑光祖还写了散曲,其中有六首和两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舍简介 揭秘老舍为什么自杀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老舍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不简单的,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民艺术家,但是但是这个老舍最后却死了,而且是自杀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为什么自杀

1966年7月,老舍病重,大口吐血,住进了北京医院。8月23日,他挣扎着出院,像往常一样去北京市文联上班。刚踏进大院,一位负责指挥的女红卫兵就发现了他,马上大叫起来:这是老舍!他们的主席!大反动权威!揪他上车!来不及作任何的申辩,老舍就和肖军、骆宾基、荀慧生等人一起,被拉到一个焚烧文化局戏曲道具的现场,接受批斗。他们被挂上各样的牌子,跪在火堆周围,要他们接受“革命之火”的洗礼,67岁的老舍支持不住,晕倒在地……

没有同情,没有怜悯,反而认为他态度不老实——苏醒后的老舍,遭受的是新一轮折磨。因为怕出人命,市文联设法将老舍接回,不料,文联大院早就有数百名红卫兵守在门口,迎接他的又是新一轮的皮带,拳头,凉鞋,唾沫……士可杀而不可辱。他决定不再低头忍受,不再为自己辩护,他抬起血迹斑斑的头,愤怒地扔掉手中的牌子。

当然是新一轮的批判,当然是审问到深夜,当然是勒令他明早必须带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到市文联接受新的批斗。回到家中,当他夫人帮他清洗伤口时,老舍冷静地说:人民是理解我的。

这个时候的老舍,内心已经作出了抉择。他一夜没睡。

让时光倒流。1949年7月,曹禺、楼适夷遵党组织的嘱托,写信请他回国;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59年的一个下午,周恩来总理突然出现在他的小院子里,亲切地询问老舍的健康情况,临走前,他严肃地对老舍的家人说,以后,不管老舍得了什么病,你都要马上向我汇报。——俱往矣,新时代的仁慈与梦想。现实已没有什么光荣可言,公理和人性已经退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第二天,老舍没有举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去文联,而是带着他亲自抄写的毛主席诗词去了北郊的太平湖,他在那里坐了整整一天。晚上,他望着映满星光的湖水,终于向着湖心纵身一跃——堪恨秋肃夺英魂,秋水无情也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城南旧事》是哪位著名女作家的代表作?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林海音

城南旧事》 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城南旧事》 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由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寻找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

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福楼拜的代表作分别有哪些?《包法利夫人》这些大家一定知道!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福楼拜这个人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人,我们在一些课题上是经常看见他们的,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问题是我们需要知道他的一些事情,话说他有非常多的知名作品,那么这些作品分别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福楼拜的代表作盘点:

1、《狂人之忆》(1839年)

2、《斯玛尔,古老的秘密》(1839年)

3、《包法利夫人》(1857年)

4、《萨朗波》(1862年)

5、《情感教育》(1869年)

6、《圣安东尼的诱惑》(1874年)

7、《竞选人》(1874年)

8、《三故事》(1877年)

9、《纯朴的心》(1877年)

10、《布瓦尔和佩库歇》(1881年)

11、《庸见词典》(1898年)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冰心的原名是什么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1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著名的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等。

2

冰心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3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巴金的原名是什么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的众多作品,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 。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郑和原名是什么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郑和原名是马和,小名为三宝。在建文元年十月,燕王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在此次战役中,仍然以马三宝为名的郑和是他的手下战将之一。因为作战英勇而给朱棣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在永乐二年,明成祖通过赐姓授职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有功劳的大臣恩宠与封赏,给马和赐姓为“郑”,从此,马和就叫“郑和”。同时,还把郑和迁升成内关监太监,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是明朝有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率领明朝船队七次下西洋,是当时航海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对当时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后人对这一段历史研究颇多。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事件,在此之后的大型航海时间就是不久后的欧州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向南洋诸国展示了明朝的国立,同时进行经济贸易对其利益刺激,使得当时以明廷为主导的朝贡体系得以扩大。郑和在下南洋期间也在海外留下了大量足迹传说,在下南洋的过程中郑和还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对南洋上的海盗进行了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哪些?代表作有什么?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浪漫主义作曲家如下:

舒伯特

浪漫主义的先行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他的音乐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将人生看作是一系列的波动。舒伯特之所以能不断地吸引世人,就是他的作品发自肺腑的抒情性格,直接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风格特点,如《音乐瞬间》、《即兴曲》等。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与莫扎特并称为音乐史上最具天才,最早熟的作曲家,他对音乐的革新也是融合与传统中的革新,比如他最为著名的无词歌这个裁体。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在浪漫派抒情钢琴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说比不上一些大作品的深刻严肃,但它们清新而细腻。

舒曼

舒曼是19世纪德奥系浪漫派音乐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他的彪子性套曲形式让作曲家尽情发挥,不受已有形式约束,比如:《童年情景》、《狂欢节》、《A调钢琴协奉曲》等。舒曼的钢琴作品使用了快速和声变奏、不寻常的踏板效果、变化多端的伴奏音等技巧,让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