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舍的原名是什么字又是什么【实用20篇】

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刻内敛,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浏览

5012

文章

52

篇1:老舍的母鸡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母鸡主要内容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全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重,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主要内容

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作者通过前后情感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原文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吓,听吧,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又由后院咕咕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泣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当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就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饺子的原名叫什么 饺子的原名是什么耳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饺子也还是有很多说法的,当然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个简单的,话说这个饺子最开始不叫饺子,那么饺子最开始原名叫什么呢?好像是叫什么耳吧?下面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1、饺子的原名叫什么

饺子的原名叫:娇耳。并不是叫什么浮元子,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饺子的原名叫娇耳!饺子的原名叫娇耳!饺子的原名叫娇耳!

2、饺子的原名为什么叫娇耳

饺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传统面食,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名字。如宋代称“角子”,元代、明代称“扁食”,清代称“饺子”。汤圆则起源于宋朝,别称“汤团”、“浮元子",是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

3、饺子的由来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医圣”。饺子的由来也是跟他有关系的,也可以说饺子是由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如今饺子的做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冰心的原名 冰心的原名叫什么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中国著名的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等。

冰心自幼聪慧,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1918年,冰心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

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婚后随丈夫游学,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医院,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谁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原名叫什么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高宗李治非常的感兴趣,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话说到底是谁呢?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原名又叫什么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一起来学习知识吧!

1、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谁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王皇后 。王皇后(?—655年),唐高宗李治元配皇后。

2、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原名叫什么

王皇后原名叫:王氏,真正的名字无从考究。

3、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生平简介

3.1、家世背景

王氏,名不详,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出身太原王氏,北朝名门。祖父王思政,曾任西魏尚书左仆射;父王仁祐,贞观年间担任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令。王氏与唐朝皇室系旧亲,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同安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因此王氏出身显赫,既是西魏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3.2、封妃立后

王氏因貌美,经同安公主告知唐太宗李世民,于是成为晋王李治的王妃。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册封王氏为太子妃,并提拔其父王仁祐担任陈州(今河南淮阳)刺史。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唐高宗李治继位。永徽元年(650年),正式册立王氏为皇后,其父王仁祐为特进,封魏国公;其母柳氏,封魏国夫人。王仁祐死后,追赠司空。

3.3、争宠被废

起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得宠。而武则天于唐太宗驾崩后入感业寺削发为尼,王皇后劝唐高宗将其纳入后宫,欲以离间萧淑妃之宠。武则天因此再次入宫,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昭仪。

武则天宠遇日厚,王皇后惶恐不安,秘密与其母柳氏求巫祝以“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事发之后,唐高宗大怒,解除柳氏门籍不许进宫,罢免王氏的舅舅柳奭中书令之职。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最终下诏废黜王氏、萧淑妃皆为庶人,不久之后,被武则天缢杀。王氏族人、萧氏族人全都流放岭南,并追改王氏的姓氏为“蟒”,萧氏为“枭”。

3.4、死亡真相

关于王氏死因,《旧唐书》记载“缢杀”。但在后世史料中被穿凿附会《史记》的“人彘事件”。

对这件事情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许多不合常理之处:

第一,后世史书中均有提及“数日而死”。先仗一百,然后去掉四肢,肯定立即死亡。《史记》有一段记载:“曰人彘,居数日。”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由于生理常识欠缺,抄袭造成明显错误。

第二、记载时间越靠后越偏离史实。原版《旧唐书》记载“缢杀”《太平御览·皇亲部七》只是记载:“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而后来的《新唐书》与《资治通鉴》描写绘声绘色,所以纯属捏造。

第三、武则天当时没有必要也不敢这么做。武则天刚成为皇后,处理事务必须考虑高宗感受。且王、萧二人早已失宠,武则天没有过多嫉恨。因为后人知道武则天称帝,所以将汉代吕后之事附会给武则天。

第四、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没有提及此事,有人猜测“弑君鸩母”中“鸩母”指国母王氏。毕竟赐死不是缢杀就是鸩杀,骆宾王这句“鸩母”,侧面印证没有“人彘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琵琶原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批把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是琵琶的早期称呼,源自演奏拨法。所谓正拨和反拨,往下弹称批;往上挑称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拓展资料: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舍是谁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人物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资料拓展: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支付宝龙江银行原名:大庆市商业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如何开通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支付宝龙江银行(原名大庆市商业银行)储蓄卡快捷支付开通流程如下:

1、进入收银台,选择【储蓄卡】——【选择其他】。

2、选择【龙江银行】,点击【下一步】。

3、填写相关信息,请填写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点击【同意协议并付款】即可。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及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赢得银行等合作伙伴的认同。目前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储、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和支付宝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推出创新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金庸原名是什么

全文共 159 字

+ 加入清单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为笔名作原著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

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舍纪念馆参观攻略

全文共 3265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解放前九处,解放后一处。小羊圈胡同5号(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幼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____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 6 号(今9号)是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书桌对着东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上书橱里的书籍,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赠送的老舍喜爱的字画。据老舍夫人胡絜青说,原来这些字画几天就换一次,每换一次,老舍总要细细地看上半天。在这里,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是就餐的场所,西厢房老舍女儿居住。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1 、缸瓦市教堂

1922 年夏,老舍在北京缸瓦市____堂加入基督____任教堂内“西北城地方服务团附设铭贤高等小学及国民学校”的教务主任,住在教堂跨院内。在教堂牧师宝乐山先生主持的英文夜校补习英文,还结识了许地山先生并成为了好友。这为他今后到英国讲学和走上写作生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缸瓦市教堂,老舍还担任了主日学总干事,提出了改良“主日学”,主张给儿童讲科学知识,让儿童手脑并用,不搞赎罪祷告,不背育圣经,不搞信仰早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2、护国寺、积水潭

老舍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居住、生活和上学的区域内,护国寺和积水潭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护国寺一带的繁华景象在老舍作品中也常常见到,这里的茶馆、牌楼、车行、庙会都成为了老舍许多作品中的原型。老舍一生喜欢水,更喜欢描写水,积水潭就是老舍最喜欢去、描写也最多的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作品中都对积水潭有过大量的描写。

3 、方家胡同小学

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于 1918 年 7 月 18 日 被京师学务局委任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现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校长。现在学校的校名是胡絜青题写的,原来的三间校长室现在剩下了两间,老舍就在这个“校长室”居住了两年。两年的校长生涯,使老舍先生对孩子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先后为孩子们创作了《小坡的生日》、《青蛙骑手》、《宝船》等作品。时至今日,方家胡同的小学生们还在校歌中纪念着这位老校长。

5 、老舍母亲的住地

老舍到英国教学期间,他的母亲居住在前桃园二十五号(现十四号),一直到 1933 年。老舍回国后常到这里看望母亲。老舍到齐鲁大学任教之后,为母亲买下了葡萄院二号的房子,让劳累一生的母亲在这里安享晚年。

6 、西城烟筒胡同六号

1930 年 3 月老舍由英回国后先在上海郑振铎家停留,写完了《小坡的生日》。4月回到北平,住在好友白涤洲家里,西城烟筒胡同六号(现九号)。这里也是老舍和胡絜青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7 、丹柿小院

1950 年初,老舍由美国归国。一家人团聚后,老舍想购置一个安静的小院,好便于自己写作。4月份,老舍购置了东城区迺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现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的一所普通院落,一家人在此定居。老舍在这个小院中生活了16年,写下了建国后的所有作品。这个小院门开在东南角,一进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南侧两间平房,西面和北面各有一道二门通向两个院子。正面的院子是院落的主体,院子里有两棵杮子树是老舍夫妇刚搬进来的时候种的,每到秋天红红的杮子缀满枝头,胡絜青因此将这个院子命名为“丹杮小院”。院子正面三间正房是客厅,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东面三间房是厨房和餐厅,西面三间房是三个女儿的卧室。南面的院子比较小,是老舍儿子舒乙的住房。在这个普通的院落里,老舍写下了许多为人民所传诵和喜爱的作品,接待了许多他的朋友们。现在,这个院子成为了老舍纪念馆,向大家展示着这位人民艺术家的一生。

8 、任劝学员时的住所

1920年9月30日老舍被提升为京师郊外北区劝学员后,从方家胡同小学搬到德胜门外关厢华严寺内郊外劝学员事务所。后来又移住西城翊教寺胡同的一家公寓里。在这一时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老舍度过了一段消磨时光、自暴自弃的生活,得了一场大病。

老舍于1922年到西山卧佛寺休养了一段时间,当时住在东院禅房内。此间,他游览了香山、八大处一带的风光,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他曾以《大悲寺外》为题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从卧佛寺回城后,老舍住到了京师学务局所属的儿童图书馆内,一边还帮助刘寿绵办贫儿学校。贫儿学校是刘家的西跨院,现在是西直门大街 107 号;儿童图书馆在马路对面,现在是西直门大街 58 号。

老舍纪念馆参观攻略

交通:公交103、104、108、111、803路灯市西口站下车十字路口向西行

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下车沿灯市口大街向西行约800米

自驾:王府井大街向西转入灯市口西街或南河沿大街向东转入灯市口西街

10、求学处

老舍在刘寿绵的资助下,得以入私塾念书。1909年,老舍由私塾转入西直门内大街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三年级。1912年又转入南草场公立第十三小学,读六年级。南草场第十三小学的旧址现在是西城区职工大学。1913年2月老舍考入公立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西城区祖家街),在那里读书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

1913年夏,老舍考入了不收学费并提供膳宿、制服、书籍的著名的北京师范学校,在此苦读五年。该校先后有两个校址:先在西城丰盛胡同十三号,1913年夏至1915年3月,老舍在此上学;后在端王府夹道现西城育幼胡同三号,老舍于1915年3月在此上学至1918年6月毕业。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五年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他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11 、北京教育会

1922 年秋老舍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1923 年 2 月由南开回京,任北京教育会文书,住在教育会会址北长街雷神庙(现西城北长街小学)的北配房。这一时期,他还在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二年级兼课,在灯市口公理会____堂附设北京地方服务团(现北京二十五中校园内)当干事。

12、小羊圈胡同5号院

1899年2月3日,老舍诞生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羊圈胡同5号(现小杨家胡同8号)院内北房东间。老舍的童年就是在这个院落中度过的。这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老舍的一生有着血肉的联系,成为了老舍作品中最为生动鲜明的一部分。老舍在许多作品中都先后对它进行过描写,像《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等作品中都有对这个小院和这条胡同以及周边环境的描写。“院子东西长,南北窄,地势很低,每逢下了大雨,院中便积满了水。”(《小人物自述》)“每逢伏天夜里下暴雨的时节,我们就都要坐到天明,以免屋顶忽然塌了下来,同归于尽。”(《宝地》)在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老舍幼年时艰苦的生活环境。老舍把小羊圈胡同比喻成一个葫芦,“葫芦胸”是个圆圈,周围住了六七户人家,5号院就在“胸”的南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舍和关晓彤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关晓彤老舍没有关系, 关晓彤是满族人,她的姓氏在满语里是“瓜尔佳氏”,她的爷爷关学曾先生是北京琴书泰斗,和名人老舍先生是好友。

关晓彤出身于一个演艺世家,爷爷关学曾是文化界泰斗级的人物,还和名人老舍先生是好友,对方特别欣赏他的艺术造诣。关学曾还创立了有名的“北京琴书”,关晓彤小时候也被爷爷教过说琴书。

关学曾十三岁学艺,十四岁登台表演,二十岁成名,粉丝公认他是琴书泰斗。据统计,从业大半生,他唱过一千多个段子,里面有两百多个段子是他自己写的。并且,关学曾成功改良单琴大鼓,开发出富有当地特色的北京琴书,北京琴书创始人。大文豪老舍和关学曾是好友,他曾经给关学曾提出宝贵意见。另外,相声演员李金斗曾经夸奖关学曾与时俱进。

受到关学曾影响,关少曾一直想当演员。小学毕业,他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虽然被录取了,但是家里不同意他去。文革时期,他被分配到某个公司。因为参加了宣传队,他学到不少才艺。

1985年,关学曾成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一名话剧演员。后面,他参演了不少影视剧。年仅四岁,关晓彤被关少曾带入演员行业。2005年,大导演陈凯歌和关晓彤迎来合作。关晓彤在陈凯歌的电影《无极》扮演小倾城,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写了哪些著名的作品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作品有:剧本《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老张的哲学》《二马》《小坡的生日》等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让人们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巴金原名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他在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其中“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另外,在巴金看来,善良意识是促使人向最完美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统摄人的情感和理智运动的心灵的力量。此外,巴金所创作的家庭小说是对整个家族制度进行批判的,其封建批判思想就主要体现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真武大帝原名叫什么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真武大帝原名太玄,又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净乐国皇室,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为其取名“太玄”。太玄一心向道,抛弃皇位修行成仙,并发誓要扫尽妖魔,最终成为了威震北方的真武荡魔天尊。

东汉后期是玄武地位上升的阶段。道教形成以后,尊崇玄武七宿中的第一宿,即斗星,又称南斗,信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魏晋葛洪《抱朴子·杂应》描绘老君形象时说:“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记载,南北朝北魏太和(477—500年)八年(484年),有个姓朱的道长云游庐山,“忽然蟠蛇如堆缠绵,俄变为巨龟。仿之山叟,云是玄武”,视龟蛇同时出现为玄武显灵。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跣足、身着玄袍、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由老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

全文共 183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刻内敛,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

操作方法

1

: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将茶馆内的各色人物表现的个性传神,尤其主演陈宝国的表演更是经典,生动。

2

:由黄磊主演的四世同堂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胡同里每个人物或隐忍、或抗争的不同选择。

3

:改编自老舍得话剧,讲述抗日战争后,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心态和命运。

4

:一辈子不长也不短,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事情,看看这部连续剧,或许能得到些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饺子的原名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原名叫做“娇耳”。

据文献记载,饺子在最初被叫做“娇耳”,是由东汉时期张仲景发明的。当时张仲景发明娇耳是为了帮助人们治疗耳朵上的冻疮,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食材,比如胡椒、羊肉等,然后煮熟分给大家吃。因为包好的娇耳形状很像耳朵,并且是用来治耳朵的,所以有了“娇耳”这个名字。

一直到后来,娇耳经过演变,馄饨就出现了。在三国时期叫做“月牙馄饨”,到了南北朝才叫做馄饨,宋朝又称为“交子”,明代则称其为“扁食”,清代才称为“饺子”。现在,饺子是人们逢年过节常吃的食物,有一家团圆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饺子原名叫什么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饺子原名叫娇耳。饺子是由东汉时期张仲景发明的,在最初被叫做“娇耳”。当时,张仲景发明娇耳是为了帮助人们治疗耳朵上的冻疮,并且包好的娇耳形状很像耳朵,所以才有了“娇耳”这个名字。娇耳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食材,比如胡椒、羊肉等,煮熟之后就分给没钱治病的穷苦的人们。

到了后来,娇耳经过不断地演变,逐渐变成了馄饨。饺子在三国时期叫做“月牙馄饨”,到了南北朝叫做馄饨,宋朝又称为“交子”,明代则称其为“扁食”,清代称为“饺子”。现在,饺子是人们逢年过节常吃的食物,象征着团圆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舍的话剧有哪些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老舍话剧有《茶馆》、《龙须沟》、《残雾》、《红大院》、《谁先到了重庆》、《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桃李春风》、《秦氏三兄弟》《全家福》等等作品。

公开资料显示,老舍生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因品学兼优,后被委任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方家胡同小学前身)校长,由此开始了他将近20年的教师生涯。 1924-1929年,老舍应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之聘,担任东方学院华语教师,业余时间开始小说创作。

虽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此类的小说作品更为人熟知,但在不断“高产”的小说作品之余,老舍的戏剧创作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数量惊人的同时也在戏剧届被公认为巨匠,其中代表作《茶馆》更是在舞台之上久演不衰,可以说戏剧成为老舍创作生涯中的第二分支,据统计,老舍一生共创作了20部戏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僧原名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唐僧原名叫陈祎。唐僧,也叫玄奘,他的原名叫陈祎,洛州缑氏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江流儿是唐僧的乳名。其名的由来:因为有坏人害死了唐僧的父亲,他母亲把他放在木盆还是木板上,让河水带走,被老和尚救了,所以起名为江流儿。

唐僧是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作家以唐代僧人玄奘为原型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小说中的唐僧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恪守传统伦理和宗教信条的士人阶层的典型代表,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心诚而又迂腐,善良而又懦弱。

唐僧一生历经磨难,俗姓陈,是海洲陈光蕊之子。陈光蕊在江州赴任途中为人所害,妻子忍辱生下儿子,放入江中,任其随波漂流,后为金山寺法明和尚拯救,取名江流,等到年长,落发为僧,法名玄奘,后成为一代高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舍的兔讲了什么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兔》主要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主要写了三件事:

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巴金的原名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有什么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巴金的本名李尧棠,除了这一个笔名之外,还会有很多的笔名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巴金是一位大家非常喜欢的作家,在1904年11月25日出生,是我国非常有知名度的一位大作家。

有哪一些主要的作品

其中受到大家喜欢的是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这两部小说在进入到市场之后备受人们的关注,另外还有一些中篇小说,受到人们喜欢的中篇小说,主要是《寒夜》,《憩园》;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短篇小说,比如人们所喜欢的《复仇》、《光明》;甚至还会包括一些童话集以及散文集,分别就是《长生塔》、《海行杂记》、《随想录》等等。这些作品在如今的市场上都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巴金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

从小就是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生活,见证了社会中的一些丑陋现象,伴随着五四运动,让巴金慢慢的打开眼界,开始反对封建制度,决定去追求一种全新的信念。在1927年时选择进入到法国读书,在学成之后重新回到中国,积极地参加抗日救亡的运动,和鲁迅之间有着长时间的接触。

巴金的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他所创作的小说中全部都体现出说真话,写真实,这其实就是一个忘我的境界,意思就是不会说谎,可以体现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的讲述个人的灵魂,然后去深挖当前灵活中的奴性,批判伦理道德,通过人格魅力去创作一些。所提供的这些小说都有抒情性,有主观性,会将客观以及现实全部都放在一起,能够构造出艺术的高峰,慢慢的将做出一些卓越的贡献,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