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考前焦虑属于什么心理问题(汇编三篇)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各机构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地球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做补救。世界环境面临着诸多问题,现在就以这十大问题为主。那么,具体有什么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浏览

5558

文章

3

篇1:厌学 学习焦虑 自卑等成职校生普遍心理问题

全文共 427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朝阳区教委与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厌学、缺乏自信、学习焦虑、交友困难、自卑等成为职校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健康与否,已成为不可小视的问题。

案例1

一天,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心理咨询室来了一位女学生,进门后就说,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没有信心面对下学期的实习。我害怕毕业,感觉很空虚,甚至连死的念头都有了。说着,她向老师伸出了左手,只见她的左手手腕上两条粉红色的割痕十分刺眼。正处于花季的她,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让她不惜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选择逃避呢?

案例2

小李到职业学校上学已经一学期了,可他总觉得抬不起头来。那个黑色的6月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痛。仅3分之差,让他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他感到前途一片渺茫。最让他受不了的是父母眼中流露出的失望。上职校,对他来说是无奈的选择,他不知道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其实,职业学校里有着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不少职业学校的校长反映,职校生中从小学到初中受过表扬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绝大多数从未当过班干部,学习成绩居中下游。虽然职校生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却比普高学生大得多。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业教育和家长埋怨其“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情绪两极性的表现较为明显,一方面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又不甘寂寞、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心理闭锁,不愿与人交流。同时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噪、激动,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化解,他们的心理就不能健康发展,甚至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心理畸变,导致身心健康受损。可以说,这一阶段是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因此,对他们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正是职业学校所肩负的重任。

【探索】目前已有不少职业学校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前不久,12名惠州商业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惠州市特殊学校,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他们和惠州市特殊学校的残疾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通过写小纸条的方式让聋哑小朋友把自己烦心的事或愿望写出来,折叠成小羽鹤,放到西枝江上。白色的小羽鹤顺着绿色的西枝江渐渐远去,仿佛带走了孩子们的烦恼。这次活动不仅给特殊学校的小朋友带来快乐,也让商校的学生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该校学生小黄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瘫痪在床,家里的负担都落在母亲身上。母亲反对她读书,希望她外出打工。小黄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自卑心较强,也不愿与人交往。来到惠州特殊学校,看着那些聋哑孩子,她落泪了。她以真实的情感记录了这次活动的感受:

“今天,我参加了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活动。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是最不幸的,但当我看到这些又聋又哑的孩子时,看到他们依依呀呀,又比划又书写地跟我交流时,我哭了。他们虽然不幸,但他们的小脸上却洋溢着幸福和快乐。他们让我震撼、让我感动。和这些残疾孩子相比,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

心结打开了,心灵的窗户自然也就敞开了。从那以后,小黄变得开朗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主动与人交流,和同学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受教育者的健康不仅意味着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目前,北京、广东、烟台、大连、深圳、长春等省市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特别是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人际交往、自我调整、健康人格等讲座,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多元化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这是不少职业学校的共同体会。北京商贸学校针对中职生好动的特点,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课外活动包括英语口语、点钞、计算器盲打、文字录入与制表、跆拳道训练等;知识讲座则包括就业知识、技能知识、创业知识、文学欣赏、健身及生活常识等。另外,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纪律月”、“德育月”、“学习月”、“考核月”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师资这个环节。教师能否用心理学原理和相关的心理知识及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惠州市的中职学校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队伍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力求从专业咨询到班级辅导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市29所中职学校配备了40多名专职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近600名班主任相继取得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b证”资格和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为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师发现一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存在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父亲严厉但疏于监管,母亲溺爱又放纵教养,孩子游走在父母监管的盲点,形成躲避父亲、欺骗母亲,凡事不愿承担责任。这样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他们躲避父亲的表现之一是不知道父亲的手机号码,不知道父亲具体做什么工作,甚至绝不主动跟父亲讲话。

父亲独断专行,从不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对抗父亲的方式是叛逆、不回家,电话不接听、短信不回复。

家长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不听、打孩子不忍,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撒手不管。认为孩子在学校比在家里好多了,不求他能学到什么,只求他在学校安全长大。

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生活压力较大,基本上不跟孩子交流,孩子孤独自卑,缺少家庭的温暖。

这些都使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少职业学校又把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纳入到教育职责中。惠州市的中职学校鉴于学生生源较广,学校不便召开家长会的具体情况,坚持通过每个学期给家长一封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教育学生的重点内容和方法;班主任通过每个学期不少于一次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或家访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一部分对学校教育存在适应障碍的学生,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方法,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联手对学生进行相对有效的教育。

【建议】事实告诉人们,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形成、维护和促进,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学校环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走向社会前的人生积累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职业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呢?有关专家和校长给出了建议: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解决,而另一方面学校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两者之间存在着脱节和矛盾,这是不少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伍新春教授认为,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适应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情绪、奋发进取的态度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将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他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培养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优化育人环境。大连女子职业中专校长王平说,在心理教育中要善于优化所需要的育人环境,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有意识地通过改善校园文化设施来净化心理环境。比如,学校对教室进行文化环境上的构建,突出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彰显人文和谐,是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楼的走廊上悬挂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和学生作品及学生获奖风采,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在绿化、雕塑、楼名、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受学校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文化魅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道德上、心理行为上的指路人。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惠州商业学校校长邓庆宁说。他建议,学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比如,为每位教师订阅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帮助教师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课;上课前调节好自身的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意境中学到知识。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浙江绍兴市职教中心校长楼建儿说,中职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除学习外,日常生活也在学校。每天起床、做操、上课、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得井井有条,又很充实。但刻板单调的生活与年轻人天真活泼的个性产生了巨大矛盾,由于管理和安全的需要,学校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除了规定,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这是学生发自心底的呐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让学生因为害怕违反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学校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又要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要努力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社团活动,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得以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最终成为具有知识、技能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合格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特别担心小事情影响心情,这属于哪种心理问题?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特别担心事情影响心情,这属于哪种心理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总是会被一点小事影响心情,出游旅行也很担心出状况影响自己,破坏旅程。怎么办?

操作方法

1

容易担心有两个现实层面:一是对现象的了解;二是对现象的原因不了解。担忧有一个心理原因,就是对将来情况的不确定,无法预知或者预知结果不知能否承受。

实际担忧就是一种不自信,对事情没有完全把握,有时候高估了结果的恶劣性质,有时候又低估了结果的残酷性;其实质还是对事物的不完全了解。一旦了解了,自然而然就心中有底了。

有一种恐惧是知道结果而无法承受。比方人都有一死,有的人就不能接受,时刻担心死亡。这就是想法超过能力了,自己好好去坦然接受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迟早会来临,不用去管它,过好现在就行了。

有的事情无法承受,比方穷人家小孩上学没学费,家长产生担心,实际这类问题不是担忧能解决的,而是要积极地去想办法应对。

2

一,广泛性焦虑障碍,会莫名其妙的担心不必要担心的事发生,坐立不安。

二,焦虑是人类最原始本能。适当的焦虑有益的。只是如果超出了范围,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才叫病理性的。

三,认知特点:不可控的感觉。对危险过度评价。

生活中,体弱多病的人,过分担心自己健康的人。

不安、忧虑、担心、害怕、畏惧、担心、疑虑、担心。

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一种东西,让你措手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相影相随挥之不去。

3

这种问题和心理学上的焦虑症相似,共同特点就是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内心紧张、焦虑、感到恐惧和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总是感觉会发生某种事情。换句话说你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你这个问题和身体疾病(包括个人体质)、长期紧张、家庭不和睦或者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有关系,时间长了不仅心理上会造成负担,心脏、脑神经系统也会处于长期的压力之中,会导致疾病出现。

所以如果不是特严重的话,建议你做自我调节保护措施,如看书报、学书法、钓鱼、摄影等等方式,松弛紧张状态,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工作学习之余的文化活动会大大缓解你的紧张,消除心理、生理上的疲劳。另外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意志能力。

4

对事物的不可预知性,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为什么担心?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比如,杞人忧天,老担心天会塌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对某一件事的评估,由于无知发展的结果而担心。

超出正常的生活秩序的想象,思想不集中,胡思乱象。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夲来很正常的事物发展规律,就要多设定许多问题。有些属于病态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恐高症是属于心理问题or生理问题

全文共 183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

生理问题更多的是说男性和女生因为生理情况而引发的问题。

男性的生理问题一般是关于前列腺的,女性生理问题一般是关于月经方面的。

3

生理问题其他的是关于身体生病的,比如感冒、头疼都算是生理问题。

4

恐高症可以说是心理问题,因为对高处有莫名的恐惧或者阴影,才会恐高。也就是所谓的心理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