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经典9篇)

浏览

5402

文章

9

篇1: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关系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保障,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发展。那么,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哮喘史,结合劳动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或呼吸道疾患后,方可诊断。

二、观察对象

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并有发作性哮喘,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但缺少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者;或在体检中仅发现有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而临床上缺少典型的发作性哮喘症状、体征者。

三、诊断及分级标准

1、轻度哮喘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哮喘:

a)经数月或数年潜伏期后,出现胸闷、气短、发作性哮喘,两肺哮鸣音,可伴有咳嗽、咳痰。脱离有害物质,症状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再次接触后,可再发。并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b)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气道反应性增强的实验室指征(如乙酰甲胆碱或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并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2、重度哮喘

在轻度哮喘基础上出现反复哮喘发作,具有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伴有肺气肿,并有持久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四、处理原则

1、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应尽速脱离作业现场,对症治疗,如吸氧,给予平喘药、抗过敏药及中药等;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慢性反复发作者,除给以上处理外,尚需配合适当的支持治疗。参见GZBl8。

2、其他处理

a)应注意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尽速确立症状与职业因素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暂脱离原作业环境,或进行“脱离一恢复”试验,并对症治疗。

b)确立诊断后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适当休息和治疗。恢复后可安排其他工作。对重度哮喘患者可考虑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对症治疗,并根据健康状况,安排适宜的无害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的诊断标准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羰基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毒性,常常会危害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人吸入呼吸道后,会发生急性中毒,不可忽视。大家知道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吗?下面来为你解答。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的诊断标准总结如下:

1、轻度中毒,有头昏、头痛、乏力、嗜睡、胸闷、咽干、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可见眼结膜和咽部轻度充血,两肺闻及散在的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以上表现符合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咳嗽、痰多、气急、胸闷,可有痰中带血或轻度发绀;两肺有明显的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检查示两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中、下肺野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阴影。以上表现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咳嗽、咳痰、气急较重;呼吸音减低;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门阴影模糊增大,两肺散在小点状阴影和网状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以上表现符合急性间质性肺水肿。

3、重度中毒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紫绀,两肺弥漫性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显示两肺野有大小不一、边缘模糊的片状或云絮状阴影,有时可融合成大片状或呈蝶状分布。以上表现符合肺泡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常呈重度低氧血症。

轻度、中度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好了,这期中毒急救知识我们就学到这里吧,下期讲座小编给大家介绍重金属中毒的危害有哪些,精彩内容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砷是一个古老的毒物,涉及面广,接触人数多,砷对机体多器官系统产生严重损害,因此,砷中毒是一个常见而且较为严重的职业危害。那么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呢?重金属中毒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中毒急救知识。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诊断标准

1、慢性轻度中毒

除上述表现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a)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

b)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

c)轻度肝脏损伤;

d)轻度周围神经病。[NextPage]

2、慢性重度中毒

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肝硬化;

b)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

c)皮肤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性中毒主要是吸入镉化合物烟、尘所致的疾病。急性中毒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慢性中毒引起以肾小管病变为主的肾脏损害,亦可引起其他器官的改变。那么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根据短时间高浓度或长期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分别以呼吸系统或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和尿镉测定,参考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经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可作出急性或慢性镉中毒的诊断。

慢性镉中毒

慢性轻度中毒

除尿镉增高外,可有头晕、乏力、嗅觉障碍、腰背及肢体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以下任何一项改变时,可诊断为慢性轻度镉中毒。

a)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在9.6μmol/mol肌酐(10OOμg/g肌酐)以上;

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在5.1μmol/mol肌酐(1000μg/g肌酐)以上。

慢性重度中毒

除慢性轻度中毒的表现外,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伴有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

急性镉中毒

急性轻度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氧化镉烟尘,在数小时或1天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胸部X射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延伸,符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肺炎;

b)急性间质性肺水肿。

急性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肺泡性肺水肿;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前几天一直有看我们的读者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重金属中毒的危害有哪些还有包括中毒急救知识的一些细节和范例,可是您知道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吗?

这个标准规定了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适用于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引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下面是这个标准的内容

急性镉中毒

根据短期内吸人高浓度氧化镉烟尘的职业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照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慢性镉中毒

根据一年以上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职业史,出现以尿镉增高和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照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后,方可诊断。

急性和慢性镉中毒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依地酸钙钠驱镉效果不显著,在慢性中毒时尚可引起镉在体内重新分布,使肾镉蓄积量增加、肾脏病变加重,因而目前多不主张用依地酸钙钠等驱排药物。

如果是相对较为专业一点的人士对这类职业标准就应该更为留意并加以熟悉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那么,大家是否了解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呢?

诊断原则,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HL)。

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

噪声聋

1.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

2.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

3.重度噪声聋:≥56dB(HL)

我国"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16152-1996、GBz49-2002)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职业暴露群体的听力保护以及职业性听力损伤/耳聋患者的相关权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了诊断和评定依据。

今天小编对职业性噪声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噪音职业病怎么赔偿等更多的噪音污染小知识还请关注网站其他更多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事关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那么,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

一、病因

接触X射线、γ射线或中子源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累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慢性外照射放射病。

二、可能发生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的工种

从事射线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使用放射性核素或X线机探伤的工人,核反应堆、加速器的工作人员及使用中子或γ源的地质勘探人员等。

三、常见分类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的种类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四、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有乏力、头昏、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与心悸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有的出现牙龈渗血、鼻衄、皮下瘀点、瘀斑等出血倾向。部份男性患者有性欲减退、阳痿,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

2、早期无特殊体征,仅出现一些神经反射和血管神经调节方面的变化。病情明显时可伴有出血倾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长期从事放射诊断、骨折复位和镭疗医务人员中,可见到毛发脱落、手部皮肤干燥、皲裂、角化过度,指甲增厚变脆,甚至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放射性皮肤癌。少数眼部接受剂量较多的患者可出现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混浊或白内障。

五、诊断分级

一般可分为三度:

I度:皮肤干燥、粗糙、失去弹性、脱屑、指纹变浅或紊乱、指甲灰暗或纵嵴、甲脆皱裂。

Ⅱ度:角化过度、皲裂、较多疣状突起或皮肤萎缩变薄、指纹紊乱或消失,指甲增厚变形。

Ⅲ度:长期不愈的溃疡、角质突起物、指端严重角化与指甲融合,可合并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强直。

放射性皮肤癌是在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基础上恶变而成的。细胞类型多数是鳞状上皮细胞。凡不是在皮肤受严重放射损害部位的皮肤癌变,均不能诊断为放射性皮肤癌。

六、治疗

根据病情,暂时脱离射线或调离放射工作。各种血细胞减少和出凝血障碍,按血液病相应原则处理,出现的症状可按内科一般处理。

七、预防

放射性工作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防护规定,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辐射源与工作人员之间应按射线性质安置屏蔽物;操作要熟练,缩短接触放射源的时间;设法增加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少照射剂量。应进行严格的就业前体检。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均属接触射线的禁忌证。定期体格检查,建立个人健康和剂量档案资料。使用放射源时应设置醒目标志,以防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职业病诊断是收集并综合分析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资料等各项证据材料,最终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定。那么,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一、石棉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肺癌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2)胸膜间皮瘤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联苯胺职业暴露史,生产或使用联苯胺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三、苯所致白血病

无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白血病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含6个月);

潜隐期2年以上(含2年)。

四、氯甲醚、二氯甲醚所致肺癌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职业暴露史,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1)砷所致肺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3年以上(含3年);

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2)无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5年以上(含5年);

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职业暴露史,氯乙烯单体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七、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焦炉工肺癌)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肺癌临床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焦炉逸散物职业暴露史,焦炉逸散物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八、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铬酸盐制造工肺癌)

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原发性肺癌临床诊断明确;

有明确的六价铬化合物职业暴露史,六价铬化合物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职业性锰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锰是一种重金属,该物质对于身体的伤害极大,由于锰在常温中易挥发,因此人们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摄入锰元素,如果一不小心摄入锰元素就需要治疗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职业性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锰中毒的诊断并不困难。慢性锰中毒的诊断应根据密切的锰接触史和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神经和精神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空气中锰浓度测定以及尿锰、粪锰等结果。并应与其他病因引起的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鉴别。

急性锰中毒常见于口服浓于1%高锰酸钾溶液,引起口腔粘膜糜烂、恶心、呕吐、胃部疼痛;3%~5%溶液发生胃肠道粘膜坏死,引起腹痛、便血,甚至休克;5~19g锰可致命。在通风不良条件下进行电焊,吸入大量新生的氧化锰烟雾,可发生咽痛、咳嗽、气急,并骤发寒战和高热(金属烟热)。

慢性锰中毒一般在接触锰的烟、尘3~5年或更长时间后发病。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酸痛、下肢无力和沉重、多汗、心悸和情绪改变。病情发展,出现肌张力增高、手指震颤、腱反射亢进,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和情绪不稳定。后期出现典型的震颤麻痹综合征,有四肢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困难等以及有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和冲动行为等精神症状。

锰中毒的发生会出现各种的症状表现,因此大家应该对锰中毒的症状进行明确,这样注意身体变化的同时如果出现相关的症状,也能够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明确,确诊的朋友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对应性治疗了,想要知道重金属中毒的危害有哪些请到,更多的中毒急救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