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职场减压心理讲座(实用20篇)

在孩子人生的头三年对他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免疫系统的发展完善方面、还是在人格的健全发展、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方面,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天对于宝宝来说都是很重要。下面问学吧小编整理了职场减压心理讲座,供你参考。

浏览

5883

文章

1000

篇1:科学应对高考考生心理危机

全文共 350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我们都捧在手里,是个宝。小时候,我们希望他将来有出息,所以让他学这个、学那个。高考了,我们觉得他离成功是那么近,又怕,会那么远……所以我们纠结着、等待着,但不能——伤害着!孩子考完了,让我们一起庆祝:“考完快乐!”因为那一程,已成永恒!高考之前,家长们最关注的是孩子能够顺利通过高考。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考后出现不正常现象。心理专家告诉记者,家长要科学应对考生考试后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这里给家长送上一份精心制作的“温馨提示”。

A、高考过后“问题”更多

记者在提示中看到,提示的主要内容有:“考后家长如何和孩子交流?”“高考后考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及如何应对?”“如何合理度过拿到通知书之前的这段时间?”“如何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袁林方主任说,根据历年咨询中心接听的热线及来访情况,高考后比高考前咨询的家长多。高考前,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都在为高考的两天做准备,虽然紧张,但是有序。反而到了高考结束后,等待成绩的时期、成绩出来以后、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都会是一种“煎熬”,比考试前更难以承受,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每年的大学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是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高发期。这段时间,有的考生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应,更多的考生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考得不好,退而求其次,总有一种“将就”的感觉,学习上打不起精神;有的考生在高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欠缺,进入大学后,与同宿舍、同班级的同学无法相处,自卑孤僻;有的考生到大学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报考的专业,执意回去复读……其实如果能够利用高考后这段时间,通过认知调整,是可以改变考生这些不良信念,从而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袁林方提供了往年高考后,家长咨询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分享给考生及家长,以做好预防或提供借鉴。

B、忘乎所以的小亮

案例一:小亮的母亲打来热线,称自己的儿子高考后像变了个人,原来住校,只是周末回来,匆匆忙忙,与父母交流比较少,学习上挺刻苦的。高考结束后,小亮把自己的教材全扔掉了,说要“尽情放松,做自己一直没时间做的事”。高考后的两周,小亮比高考前还忙,每天和同学出去玩,作息非常混乱,有时晚上通宵上网打游戏。

心理专家分析:小亮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高考之前,考生及家长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学习目标非常清晰,作息时间非常规律,忙碌而充实。而考试结束后,很多家长和考生都觉得应该好好地放松一下,但这个度却没有把握好,过度地放松,变成了放纵,有的考生觉得考试后可以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比如长时间上网、出去和同学聚会,甚至夜不归宿、喝酒,做一些冒险的行为举动,使原本的放松变得并不轻松。

建议:高考后适度的放松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不能失去节制。有的学生高考后染上不良习惯,离开家长上大学更是不能自拔,最终被劝退而抱憾终生。有的学生为了寻求新鲜感,约见网友,或为了寻求刺激,爬山、涉水遭遇意外,还有的学生想挑战自己,出去打工误入传销组织难以脱身。

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参与一些正规单位组织的团体活动,或者组织家庭温馨之旅,或者让孩子学一些技能,比如开车、做饭等,既能填充他的空余时间,又可以释放压抑的激情,同时为进入大学做一些准备。

而且,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很多大学都会让考生进行入学测试。高三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题海战术,高考后可以到图书馆里去充电,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组织,通过做义工、社会实践,在与人合作中提升交往能力,在遭遇问题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绪暴躁的小丽

案例二:小丽,高三复读生,前年成绩离一本只差几分,个性要强的小丽不听家人的劝阻执意复读,去年学习一直很努力,考前虽然小丽的情绪有起伏,但波动不大,而且成绩一直保持在一本线以上。高考时小丽表现得有些慌乱,高考前一晚失眠,这让家里人都捏着一把汗。考试以后,小丽一开始尚好,但后来经常上网查询高考相关的信息,进入一些群里聊天,越聊越焦虑,后来脾气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好,动不动就冲父母发脾气,有时候还摔东西,父母知道其心里难受,但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交流。

心理专家分析: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焦虑会一点点地放大,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考得怎么样?”“能考多少分?”“别人考得怎么样?”“能不能上线?”这些问题会一直折磨考生。虽然高考结束了,但不少考生还是轻松不起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心理高考”,烦躁、抑郁等情绪接踵而来。尤其是一些追求完美的考生和复读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更容易放大焦虑,家长随意的一个眼神、漫不经心的一句问话,都可能点燃“炸药包”,引发冲突。

建议:这一类型的孩子心理期望值过高,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遇到一定的情境就会爆发出来。对待这类孩子,家长首先不要火上浇油,设置场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不要让孩子把情绪憋在心里,让孩子去参与一些高强度的释放情绪的活动,比如爬山、游泳;或者让孩子去做一些完全新鲜陌生的事情,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

D、内心愧疚的小霞

案例三:小霞,女,高三艺考生。小霞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从她上高中开始,父母就着手为其打算,让她考艺术。母亲为她放弃工作。舅舅、姨妈也经常来看她,高三期间亲戚更是关心备至。小霞说高考前一天,她接到了几乎所有亲人的电话祝福,考试时父母、爷爷奶奶全部在考场外等她。考场上的她无法轻松,考完后,小霞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爸爸妈妈急坏了,只好打热线求助。

心理专家分析:许多考生自从进入高三,全家都进入了备战状态,考前全家人都会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这些考生普遍自理能力欠缺、应对能力不足,一旦考试结果不理想,就会不知如何面对,觉得愧对家长,愧对老师,不想见到他们。一些过度内疚的同学还会因此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与人交往,逐渐积累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建议:这类考生家长对其付出太多,潜意识里也想得到一个合理的“回报”,言行之中会给考生很多要求。建议家长首先调整好心态,为孩子付出是家长的责任,但不能作为索要结果的筹码。孩子的基础有限、能力有限,不管考得怎么样,作为家长,先从内心里接纳这个结果,欣然地接受,这样你的态度就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作为学生,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要过度内疚,闭门不出本是为了反思和自责,但却让家长更加着急,反而更加“对不住”他们,所以走出来,自然地去面对,努力做好后期志愿填报,为上大学做一些准备,这才是最要紧的。

E、精神分裂的小彤

案例四:小彤,女,18岁,高三毕业生。考试前紧张,父母没太在意,考后小彤估分比平时的成绩少考了100多分!全家人傻眼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父亲说:“说实话,我以前爱带她出去和朋友吃饭,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带她,上个不好的学校都没法跟别人说。”后来,家人就想办法让她出国,生性内向的小彤不敢违抗父母的意愿,考后话变得很少,后来开始自言自语、说胡话,对父母发脾气、说脏话,一会儿像个孩子一样大哭,一会儿又旁若无人地换衣服,家长觉得不对劲才到中心咨询。

心理专家分析:小彤家境优越,父亲忙,母亲全职照顾小彤,初中和高中,母亲和小彤在校外住。原本内向的小彤缺乏与同龄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同伴的心理支持,生活中缺乏青春的激情,过于压抑使其在高考时发挥失常,自己缺乏应对能力,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父亲要面子,母亲这么多年全心付出,父母都无法接受孩子的成绩。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突然的出国留学(微博)决定,使脆弱的小彤最终崩溃,出现一系列反常行为,咨询师诊断为精神分裂,需要转到精神病医院介入药物治疗。

建议:对于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应变能力较低、处理情绪的能力较差、相对压抑的孩子,家长要多加关注。考前需要减压,避免发挥失常;如果发挥失常,家长虽接受不了,但要想到孩子更难受,家长要理智地帮孩子疏导情绪,降低标准。家长可以带孩子做运动,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接纳你!”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举动,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因为心理问题拖得越久越难解决。

心理专家寄语

给家长的话:

无论是什么样的路,都将是殊途同归。成绩固然重要,前途固然重要,然而都比不上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一切都会在未来成为回忆的符号。让我们怀着最初的爱,去珍惜自己的孩子,给他(她)更多的微笑!让他(她)因为有你而更加幸福!

给考生的话:

走在路上的人最美!这一程没走好,下一程走好;这一程走得好,下一程走得更好!希望你们能够用有限的光阴,换得人生无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现状

全文共 3610 字

+ 加入清单

一、民族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党和政府作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西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西部的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民族地区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民族地区教育要持续、稳定、长久地发展,也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地区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素质,就必须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具有政治性的,民族地区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民族教育的成败得失影响着民族关系,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4.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根据我们研究的结论,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汉族地区。因此,有必要针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二、影响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1.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从许多民族地区家庭的教育来看,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某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课程教育的延续,从而挤掉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时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孩子对课本以外知之甚少,在步入社会之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第二,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有求必应,舍不得批评,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任性性格,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第三,家庭不和甚至离异、亲子之间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会造成一些孩子自卑、逆反、嫉妒等心理问题。

2.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只重知识灌输,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分。一方面,教师、家长都无暇顾及心理素质教育,缺乏对青少年进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升学考试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目前,有不少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还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他们把有孤独感的青少年说成是不热爱集体,认为内向性格的青少年是“思想复杂怪癖”;把人际交往困难的青少年看作是不团结同学;把学习成绩不好,简单看作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对自控能力差、违犯纪律的青少年,看作是故意捣乱等。认识上的偏差,使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未能把寻求答案的目光投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法上,学校方面也有许多不足。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一味用教条、主观、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来自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民族地区最敏锐、最活跃的一部分人,青少年往往率先感觉到民族地区的变化和冲击。他们一方面为民族地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影视以及外来文化等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听觉、视觉,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再就是一些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发生了倾斜,如报道港台明星多而报道模范英雄人物少;报道大款、大腕多而报道艰苦创业少;报道个人奋斗多而报道互助合作少。以上原因造成青少年中追赶时髦、模仿名人明星者有之;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者有之;孤僻自私、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者有之;玩世不恭、自暴自弃、道德淡化者有之等。

三、民族地区青少年和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我们对四川、重庆民族地区1012名青少年(有效问卷968份)和内地青少年222名(有效问卷218份)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大多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符合其年龄特征,是良好的,但是仍有少数(约20%~25%)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不是良好的和健康的。和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青少年,主要表现在:

1.在认知心理素质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总体智力认知水平低于内地,幼稚与早熟两极分化现象比内地明显,观察力和想象力和内地差距比较显着。

2.在学习心理方面,我们认为,由于统一划一的教育模式使民族地区和内地学习要求、教材内容等相同(甚至比内地更多更难,因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母语大多不是汉语,双语教学困难重重),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学校教学、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内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学习渠道单一,感到学习困难,少有学习兴趣,对于难学的理科多数不喜欢,考试紧张,成绩不理想,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很难达到。

3.在社会适应方面,和内地相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稍低,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比内地青少年弱。

4.在情感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青少年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较害怕上学,自身满意度差,稳定性差,少有机变。

5.在性别角色心理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传统、保守、被动,而内地青少年则开放、积极、主动。

6.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稍逊,选择朋友幼稚、盲目,而内地青少年则更理智、成熟。

7.在人格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内地青少年单纯,少有幽默机变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这是做好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

1.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而且不平衡。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了呼吁——起步——发展——提高四个阶段,广大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各地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却相对发展缓慢,部分学校受全国中小学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多数学校,特别是所处地区偏僻、经济贫困、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学校,并没有开展这项教育活动。

2.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大。多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没有引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系统、持久、有序地开展起来,实效不显着,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

3.理论研究薄弱,缺乏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历史发展、研究对象、目标、功能、任务、内容、原则、教育环境、管理、师资与培训、教育的模式、途径、活动课程的确立、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暗示等基本概念还有不同认识,其理论框架还不是很清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种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阻碍了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呼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科研部门和学校投放力量,加大力气,对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力争有所突破,形成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4.形式简单,缺乏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低。目前,只有个别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但主要是内地学校师生为他们的实习、见习、研究等目的而实施的心理测量,具有偶然性、即时性、片段性。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民族地区学校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将青少年的情绪、性格问题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没有相应的仪器设施。

5.专业人员匮乏。目前,民族地区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中小学几乎没有,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服务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室焦虑症的心理疗法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教室焦虑症的心理疗法

大量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大、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少“教室焦虑症”患者。当他们在教室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很紧张,处于很高的焦虑状态,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有甚者,会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

“教室焦虑症”是中学心理的一种常见现象,尽管各有各的特殊表现形式,但都有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小时候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说父母关系不好可能导致孩子敏感多疑,内心孤僻等症状。

对“教室焦虑症”的心理治疗,一般都要先进行认知治理,先端正患者不正确的对人、对己、对事的态度、观念和想法,再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有的可采取系统疗法,有的可采取行为疗法,也有的可同时采取多种方法。

例如,某工科学院大学生刘某,上课时总要抢占最后一排座位。因为如果坐在其他任何一排,哪怕是倒数第二排,他也会心神不安,听不好课。他的学习成绩因此受到影响,从而他更加焦虑,连睡眠都要靠安眠药。以对刘某的治疗为例,说明如何兼用这两种方法。

关于系统脱敏疗法。刘某只有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才不紧张,当他坐在倒数第一排的时候可以想象他坐在倒数第二排,这时让他利用深呼吸以及自我控制的方法,使身体的各部分肌肉都得到放松。如果通过想像,坐在倒数第二排不感到焦虑、紧张,就可以想像坐在倒数第三排的情境,同时放松肌肉,每天“往前进一排”,不感到紧张就是胜利,由此顺序前进,坚持下去。

在实施系统脱敏疗法的同时,也可以实施行为疗法,即每天上课先坐在倒数第二排,几天后,再坚持往前挪一排,也可以在上自习课时坐在第一排。在实施心理治疗的时候建议患者不吃安眠药,养成正常的作息习惯,适当加强与人的交往。一般来说,只要心理治疗人员和心理治疗对象密切配合,“教室焦虑症”是不难矫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女性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全文共 1786 字

+ 加入清单

为提高女性的身体素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传播健康理念,举办女性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女性健康保健知识讲座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女性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什么呢?

全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宫颈癌和乳腺癌,它们已成为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30~50岁为多发年龄段,其中35~45岁为发病高峰期。尤其是乳腺癌,已居城市女性发病率之首。令人担忧的是,女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跟现代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的中青年人,往往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忽视健康的现象比较普遍,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通常都不太重视,往往到了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形容现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四十岁以前是以命博钱,四十岁以后是以钱买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身体却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样,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复了。”

2002年,国家一级演员李媛媛因患宫颈癌去世,时年41岁。2003年,香港百变歌后梅艳芳因患宫颈癌去世,时年40岁。2007年,深受观众们喜爱的“林妹妹”扮演着陈晓旭因患乳腺癌去世,时年42岁。同年,著名歌手叶凡因患乳腺癌去世,年方37岁;2009年,台湾歌手阿桑因患乳腺癌去世,年仅34岁……

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这个夺去无数生命的病魔,已成为中青年女性关注的焦点。

其实癌症并不可怕,不论是宫颈癌,还是乳腺癌,都有最佳的治疗期,好多人都是被所谓的事业,所谓的忙,给耽误了。早期可以治愈,晚期则是人财两空!在此,我呼吁女性朋友们,在维护外在容貌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内在的身体做做检查,每年要做体检,而且一定要做针对乳腺和宫颈的体检,30岁以下每年一次,30~50岁每年两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极为重要。早在2009年,卫生部将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就列入了医疗重大专项,提出了针对全国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的筛查。但是目前很多人还没有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很多人体检时只做了常规的检查,并不做两癌的筛查。

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患两癌的越来越多呢?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如高脂饮食,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促成了乳腺增生和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还有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如频繁接触环境中女性的雌激素,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以及烟草的污染等与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都对女性的乳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再譬如,近年来女性乳腺病的发病率增高,就跟滥用保健品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富裕的西方国家一样,乳腺疾病已成为成年女性失去乳房的主要原因之一。

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人乳头瘤样病毒(简称HPV)确认为引发宫颈癌的根本性致病因素,宫颈癌的病因明确,HPV感染是致病根源。另外,早婚、多产、过早性生活、性伴侣的混乱,这些因素也使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八成的女性在体检中发现了乳腺增生,应如何看待呢?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实际上从十几岁,以后到育龄期,一直到绝经期后,因为受到内分泌的影响,乳腺增生基本上大家都会存在,只不过50%的人表现出一些症状来,譬如乳房疼痛,胀满,甚至一些人疼痛的非常厉害,影响工作,影响学习,而且有这样的症状,跟以后是否会患乳腺癌也不一定正相关。往往乳腺癌的病人,原来并不是乳房老是疼痛,大多数是无意中摸到乳房有一个肿块,可能这样发现的人占有2/3。当然,现在通过体检筛查发现乳腺癌的也不少,有些人出现了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可能跟乳腺癌有一定的关系。

乳腺疾病长期危害广大女性,根本的原因在于发病期具有一定隐秘性。那么

乳腺疾病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乳腺疾病常常表现为乳房的胀痛,有肿块,伴有部分皮肤红,烧灼感,轻微的疼痛,或者是乳头溢液,患者如果忽视或者大意,不及时规范的去治疗,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乳腺癌。乳腺癌在乳腺肿块中占的比例很大,某些乳房良性的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也有恶化的可能。因此女性对乳房肿块要倍加警惕,仔细检查,以防误诊和漏诊。人们对乳房感到疼痛,其实是个好事,那是乳房对乳腺发出了信号,警号,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治疗。

看过“女性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你是否压力过大 教你职场减压的十五个心理技巧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练习日常用来减压技巧职场人士必须学会用简单方法放松自己,这是能够有效地减轻各种压力所导致的紧张不安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列出了日常放松自己或者减轻压力的一些简单方法,只要你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

1、当面对繁重压力时,小睡一会。打盹被认为是减少和预防压力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2、顺应你自己的情绪,不要自我否认。如果你感到愤怒、厌烦或困惑,承认你的感觉,压抑你的情绪会使压力增加,因为“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

3、从压力情境中暂时抽身出来,短暂地休息一下,做一些小而有建设性的事情,如整理资料、理发、清洗家具等。

4、做一次全身按摩,因为它能够放松你紧张的肌肉,改善你的血液循环,使你平静下来。

5、请同事、上司或者朋友帮助你处理令人倍感压力的任务。

6、转移注意力,高强度地集中注意力于阅读、上网、运动或者某项消遣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是减少压力的关键。

7、营造一个令你舒服和安全的角落,可以让你好好地休息,什么都不干。

8、从日常工作中抽一天出来消遣。

9、完成一件你已经开始的事情,不管大小。完成任何事情哪怕是小事情都能够减少某些压力。

10、停下来闻闻花香,和小孩子或老人交朋友,或者逗逗小动物。

11、努力做好工作,但不是一味追求完美。

12、制作手工,做一些令你愉悦的小事情。

13、拥抱你喜欢的人,而且你知道这个人也会拥抱你。

14、找点乐子,例如卡通、电影、电视节目或者幽默网站等,甚至和自己开开玩笑也无妨。

15、尽量减少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用果汁和水代替;选择水果而不是一罐啤酒,香蕉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够缓解焦虑。香蕉里富含维生素A、C和B以及8种主要氨基酸,铁和钙等矿物质、钾和镁等微量元素也很丰富,是一种很好的临时补充物。钾能防止血压上升及肌肉痉挛,还能缓解紧张情绪,而镁则能消减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女生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男生喜欢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全文共 4073 字

+ 加入清单

在爱情里,最幸福的就是你喜欢爱的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很特别。那么当女生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呢?或者男生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女生喜欢一个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1.女生喜欢上一个人,第一感觉是甜蜜,但还有许多恐慌。

害怕表现得太明显,被他知道了,又怕表现的不够明显,他不知道。但最害怕的是他知道了还装作不知道。真的喜欢上一个人,觉得这个心就不再受自己的控制,男生对她微微一笑,她就觉得冬雪初融,暖阳熏人,寒冷的冬季都开出了花。转头看到他对别人多说了两句话,又有说不出的心酸。来就是内心戏超级多的人,更是分分钟都在上演小剧场:他每句话说完都用一个感叹号是什么意思呢?他跟我聊天打字这么慢,是不是在撩着其他女孩?他这么完美,肯定有很多人喜欢吧?如果我跟他在一起了,他以后背叛我怎么办?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吧,想触碰却又怕受伤。甜蜜和酸涩纠缠着,多想得到更明确的回应啊!

2.朋友说,喜欢上一个男生,才知道自己居然还有这么贤惠的一面。

看到男生有时候起太晚就不吃早餐,会暗暗替他担心,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帮所有的同事都带早餐,给他多加一颗蛋。

看天气预报明天有雨,会在朋友圈发消息,委婉提醒他带雨伞。会和他晚上聊天的时候叮嘱他不要熬夜。平时粗线条的妹子也变得心细如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保护欲。不自觉关心他的生活作息,他一场小感冒都会觉得特别心疼。

3.女孩子都喜欢看偶像剧,听音乐,也许以前不觉得有什么。

可自从喜欢上一个人,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看到偶像剧,会不自觉把所有的男主和他的脸对号入座,看到一些甜蜜剧情,觉得像是两个人也已经经历过了一样。听到情歌,所有产生的情绪也都和他有关。会经常时不时就想到他,从前从没关注过的男装店,遇到了也想看看,猜测男生穿上它是什么样的。吃到了难得美食,也会想,要是和他一起吃的就好了。他成了你爱情故事的毋庸置疑的男主角。

4.疯狂想了解所有跟他有关的事情。

当女生喜欢一个男孩子,会不自觉地产生好奇心,想知道所有关于他的一切。他喜欢吃什么?在哪上的学?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有没有前任?她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打探清楚。在网上搜索你的名字,学校,翻遍他的朋友圈、微博,寻找可能有的蛛丝马迹,甚至会加上男生之前的同学,就是想多了解一点。

5.身边一个女孩子,喜欢上了一个爱玩滑板的男孩,做个广播体操都做不好的女生也去买了整套装备,还去报了兴趣班。上手之后,还一直安利给姐妹们,说这个有多好玩。女孩子喜欢一个人,就是会爱屋及乌。男生推荐的电视剧,她熬夜也要看完;男生用了什么样的表情包她也去下个同款。只是想要离他更近一点,而且,会觉得这样做,四舍五入,两个人就用了情侣款了啊!

6.喜欢上一个人,女生还会做一些很傻的事情。

开始把所有的巧合当成缘分。你的有我的生日,这是不是命中注定?会去看一些网络上的情感文,怎样聊到喜欢的人,什么样的女生会让男生很喜欢,只要和感情有关,她们都会点进去看看,还会对号入座,把自己和喜欢的人带入进去。她们开始变得很迷信,看到爱情测试就会进去试一下,看到你们的星座很配就开心得不得了,上山遇到庙都想去拜一拜,保佑你们的感情顺利。因为觉得遇到你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太喜欢了,什么都愿意相信。总忍不住寻找依托,给自己的感情增加缘分的砝码,觉得这样两个人会更容易好好在一起。

7.喜欢上一个人,女孩子都忍不住表现出戏精的一面。

表演欲爆表。女生面前五大三粗的糙汉子,到了喜欢的人面前变成温柔腼腆的小绵羊,智商200+的女孩子,会问一些: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之类的问题,一顿可以吃一头牛的小姑娘,会只是吃两口就说饱了。女孩子遇到了喜欢的人就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奥斯卡都欠她们一座小金人。实女孩子喜欢一个人真的很容易就能发现的。女生的表现太多太多了,但综合来说就是一个词:在意。因为喜欢,你的一切她都想了解,她的情绪都和你相关。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个不感兴趣的人身上。

男生喜欢人会有哪些心理活动

1、渴望被关注

朋友圈被喜欢的女孩子点了赞,估计比发了年终奖还要开心吧,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当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他的内心戏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女生,凡是出现与平时不同的反常活跃行为,都是在感情上遇到了变化,比如一个不爱自拍的男生,突然开始了自拍,一个不爱网购的男生,突然开始在朋友圈问买什么好,一个一月都难发一次朋友圈的男生,一天发了三条明明很在意那个女生,却硬是装作毫不在意;不好意思私聊的那些话,全部都翻译成了晦涩难懂的语言丢到了朋友圈,希望那个女生能看懂男生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很渴望被关注吧。明明是个闷油瓶的性格,却尬言尬语、抓耳挠腮的想要跟对方聊天喜欢的意义之一就是做旁人一致认为是傻的事情

2、感性矫情

喜欢上一个姑娘的男生,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在表达着身边的情感就好像之前觉得平淡无常的歌曲,这一天突然听懂了韩寒说:喜欢一个人就是想和那个人去任何地方,或者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想与这个人分享,无论远方还是身旁高晓松说:喜欢一个人时,我像大街上每个恋爱的孩子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林宥嘉说:我曾喜欢你,想想就心酸喜欢一个人就是会把一个人变的感性,听得每一首歌里都会有那个女生的影子,闭上眼就看得到那个女生的样子

3、喜欢在你身边皮男生最明显的表达爱意的方式

就是在你身边,故意讨你温柔的骂有个朋友,很喜欢在朋友圈黑一个女生。没事就发两张“丑照”,又或者是让女生下不来台的聊天截图,然后再配上足以让我那个朋友坟头草三尺高的文字原本我以为我那个朋友会死,谁知道他和那个女生在一起了我爱你,你可能不会看到我有多深情,但你一定能感受到我有多贱后来朋友约她出去看电影,俩人一起走在马路上。突然,我那个朋友说了一句“有水坑”然后就立马拉住了那个女生的手,其实他们前面根本没有水坑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4、疑惑和忐忑

不管男女,喜欢一个人就是那种:内心小鹿乱撞,很激动,很忐忑的感觉吧?最初其实是害羞的,因为有各种暧昧期啊,揣摩不透对方的心思。所以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疑惑不定,内心忐喜欢一个人,既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甜蜜是因为觉得对方很好,哪怕是缺点也是在发光。负担是因为会有自卑感,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会强迫自己做的更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但内心总会想着自己是不是不够好

5、喜欢是憋不住的

之前一个读者和我聊天时曾谈过他和女朋友相爱的过程。那时他对女友一见倾心,旁敲侧击要到了姑娘的微信,问候寒暄,两个人越来越熟,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他说:“我女朋友也问过我,说为什么我不是个话多的人,可一到了她面前就成了个话痨,其实我想,就是因为真的真的很喜欢吧。”

真的喜欢一个人时,总有很多想要同他分享的事情,有很多想同他讲的话,也不是多重要,就想絮絮叨叨和他聊聊

如果一个人总是有事没事就给你发消息,有意无意地与你寒暄,主动找你,主动对你说早安晚安,那TA心里一定有你的位置;

同样,对方在你心里的位置很重要,所以你才不愿错过TA的消息,主动联系,甚至是秒回

而在乎你的人,即便很忙,也总是主动的时候比你主动的时候更多,主动和你聊天,主动约你吃饭,主动找你看电影……

对他来说,你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他一定会时不时想到你,想给你打电话,想听听你的声音

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1、美好的爱情,应当彼此依赖却又留有空间 很多人以为,一份美好的爱情就是两个人互相依赖,但是总是依赖对方,却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厌烦,进而导致对方的厌倦。 有些人认为,一份爱情里面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但是太过独立却又让对方觉得你过于高冷,觉得你始终没有对他打开心门,最终导致爱情出现隔阂。 所以呀,在爱情里面,我们需要彼此依赖,但是却又要给以及对方留下一点生活的空间,让彼此能够呼吸。一份完美的爱情里面,两个人应当放低对对方的期待,毕竟两个人始终不同,但是却要能庆祝这份不同,互补共赢;也能彼此分开旅行,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成为真实的自己。在生活中相信对方、依赖对方。却又能够给对方留下足够的隐私以及生活空间,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生活。

2.珍重的爱情,应当懂得彼此体谅

在爱情里面,两个人之间彼此的体谅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两个人在一起,是突然进入了对方的生活,是两个陌生人之间生活的融合,在生活里面是彼此融合的过程,也是彼此体谅的过程。

因此在生活里面,一定要懂得对方的难处,懂得理解对方,懂得谅解对方。在生活里面,很多事情总会有的,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克服它们。没有完全登对的人,一定是有缺陷的,我们要承认。找到了会的题目你得动笔你得动脑。找到了适合你的人你要去理解体谅你们小方向上的不合。你要清楚既然你们合适,这些理解和体谅以及磨合是会给你带来幸福的。

爱对了人是什么样的感觉

1.爱对人的感觉是骄傲

忍不住向别人炫耀你的存在,你非常好无人能敌。朋友圈各种圈子都会晒恩爱的照片,生怕错过任何一刻精彩的瞬间。他给了你一种自豪的感觉,让你情不自禁的说出“我有你,我很骄傲。”这种感觉只有真正遇到对的人才能拥有。

2.爱对人的感觉是幸福

自己的感受,比任何道理都重要。如果这个男人真心爱你,你一定可以明白幸福的含义。不是痛苦和伤心,也不是无奈和孤独,就是很单纯地和你在一起,我感觉我拥有了全世界。会好好爱着你,好好珍惜你,一直陪在你的身旁,让你幸福,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3.爱对人的感觉是不舍

害怕对方受伤,也害怕对方委屈。每次和你分开离别时,他总是会对你很不舍,怕离开你太久,你会照顾不好自己,不能按时吃饭,熬夜伤身体等等,他总是能逗你笑给你笑惊喜。试想一下,不爱你的男人,恨不得早点远离你。

4.爱对人的感觉是充实

感觉每天有事要做,感觉每天的24小时太少了,一起吃饭一起玩耍都不够。两个人在一起,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感觉每一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带着开心和笑的泪水过完,比乏味和无聊,不爱你的人更值得期待。那样的生活,才是充实有爱的,不是吗?

当一个男人爱一个人的时候,他自然会打心底地心疼她,心疼她的不易,理解她的艰辛,在意她的痛苦,爱有多少,他的心疼就有多少。当男人爱一个人时,他心中有无限的心疼,那是一种柔软到极点的感觉,而你也明白这就是爱对人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志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觉得生活充满乐趣。对生活充满热爱,不仅表现为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还表现在注重体形的健美与面容的修饰。

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志是情绪的稳定。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稳定的心境,有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

心理健康的第三个标志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生活在是什么环境下都能迅速按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活的节奏,使身体迅速适应新的环境需要。

心理健康 (正常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男人结婚了为什么还找前女友 已婚男人联系前女友的心理

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有很多男人在婚后还是会和自己的前男友保持联系,这其实对于自己老婆来说,肯定是一种伤害,那么,已经结了婚的男人和前女友联系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男人结婚了为什么还找前女友

男人结婚后还找前女友,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他跟现在的老婆感情不好,二是他还没有彻底放下前女友。

男人婚后如果跟老婆感情不好,或者是他对自己现在的婚姻生活有很多的不满和意见的话,那他婚后出轨的可能性也就很大了。说句比较现实的话,这种跟老婆的感情不和谐的男人,他在婚后即便不找前女友,也有可能会找别的女人的。这种情况的话,问题就不一定出在男人一个人身上了,毕竟一段婚姻的幸福与否,需要夫妻两个人共同去经营。

很多男人跟前任分手之后,一时之间还不能够完全放下前任。也有些男人,分手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不爱前任了,但是当他再次跟别人谈恋爱,甚至跟别人结婚,共同生活了一阵子之后,他才慢慢想起前任的种种好,这个时候男人就会加倍地怀念前任。

已婚男人联系前女友的心理

1、不忍拒绝前女友的求助

首先,你要明白,男人喜欢帮助女人,“被需要”让男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无论电影还是现实里,很多三角恋,男人最后选的往往不是他爱的那个,而是他认为没有他不行的那个女人。

其次,就算他们觉得女人的要求很麻烦,男人一般都不会去明确拒绝女人。不论女同事、女同学、女老师、女朋友、妈妈……认真观察你会发现,男人真的是很少拒绝女人的请求,也很少主动去没事找事伤害女人,比如,为什么男人夹在婆媳之间左右为难,就是因为两边都是爱他女人,偏向哪一个都会伤到另一个。前女友也是女人,并且爱过他,你指望他对她能多决绝?

2、难忘前女友是因为难忘青春记忆

很多人在大学校园总会留下太多有关爱情的美好记忆,一纸毕业证也会粉碎很多美好的姻缘。校园恋情最恐惧的莫过于爱情败给了距离。为此,那些校园情人不得不面对距离对真情的撕裂。直到某一天,你曾经爱过的他,或旅游,或专程来到你工作的城市看你。有关青春的记忆就会在瞬间被重新延续。

那些难忘的前女友,如今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所以,对于已婚男人来说,与其和前女友相见,不如在心里对其怀念,与其在心中怀念,不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忘却。

3、认识到了前女友的好,怀着亏欠心理

所谓“货比三家”,男人经历的女人多了,才会了解哪种女人好,哪种女人不好。很多男人怀念前女友,无非是怀念前女友对自己的好:前女友对自己的依赖、迁就、百依百顺,还有爱。爱,只有失去了,才会惋惜;男人怀着这种惋惜的心态,还有对于前女友的亏欠,联系前女友,一方面是想了解前女友的境况,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补偿一下前女友,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补偿。还有一种情形也不能排除,男人阅尽风情,还是觉得前女友好,想和前女友再续前缘——当然,这种情形比较罕见。

4、男人发达了,想要证明自己的优越感

男人发达了而不宣示,简直如同衣锦夜行。那些怀着兴冲冲、优越感口吻来联系你的前男友,无非是想你知道他发达了,以此来证实你当年的眼光不错,或者你当初选择分手是一种错误,以充分贯彻发达之后所带来的优越感。

5、男人想把前女友当打折女人、免费点心了

作为一种生理性动物,猎色,始终是男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一部分。猎色,讲究成本和效率,在猎色的时候,男人会选择比较省事、省时、省钱的打折女人,而前女友就属于这种“价廉物美”的打折女人。男人通常把前女友当做“自己人”,囊中之物,免去了前期的熟悉和试探环节,只需要重新启动一下,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前女友,男人始终具有心理上的优越感,认为犹如探囊取物。前女友虽然属于旧人,但在男人青黄不接或者暂时饥饿的时候,用来弥补一下,还是不错的选项。

男人结婚了还找前女友正常吗

看情况吧,如果他只是把前任当成朋友的话,那他在结婚之后,以朋友的身份,坦坦荡荡去跟前任联络是没有毛病的。但是,如果男人婚是背着老婆去找前任的,而且他从跟前任联络的时候,就怀抱着并不单纯的动机,他并没有真的打算把前任当成朋友相处。这种男人是极有可能跟前任旧情复燃的,如果现实允许的话,说不定他们还会为了前任而赴汤蹈火,为了前任,抛弃自己现在的妻子。

什么样的男人忘不了前女友

1、讲义气的男人

讲义气是大多男性很重视的一件事情,但是讲义气的男人却不能给女人最可靠的安全感。义气男肩膀够宽,力气够大,眉毛够浓,脸儿够方。总以为只要和人上了床,就得一辈子把人照顾到底,弄得你突然发觉自从嫁给他后,你周围的姐妹越来越多,虽然她们和你基因都不对,还不姓一个姓。

2、花心的男人

花心男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花花公子,穿衣打扮喜欢穿花的,说话也喜欢说一些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很容易被人误认为绅士,但从他看你的游移目光中和笑起来的浮夸嘴角里你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不可信任。

3、柔情的男人

有的男人跟女人一样,心很软弱很善良,但是这在感情里并不是优点,反而会给你带来致命的伤害。柔情男恨不能成为照顾天下女人的第一骑士,对这个怠慢了心会不安,对那个不周脸会不爽,不分重点地把他的每个ex都摆在了同一个位子上,却不知是你在帮他一起付房贷,是你在每天为他做饭洗衣还要自毁形象给他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科学证明狗狗的嫉妒心理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约克夏(详情介绍)

我们都会觉得狗狗是嫉妒心很强烈的动物,而国外的研究也的确证实了这一观点,狗狗可是有嫉妒心理的,别小看了狗狗的嫉妒心理,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吧。

奥地利维电纳大学的兰奇教授说:“养狗的人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狗会对别只狗或对人感到嫉妒。”她和同事找来43只狗进行实验,证明狗会因心理不平而有所反应。当一只狗看到其他狗耍把戏后得到奖赏,而自己做了同样的花招却没有报酬,它就会拒绝再做。最近有个类似的实验显示,猴子及黑猩猩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也会感觉气愤。不过,狗对于不平等的待遇没有灵长类动物那么敏感。

兰奇的团队把彼此已经熟悉的每两只狗凑成一对,以进行实验,要它们将前脚放在工作人员的手上,而以黑面包和香肠当作奖赏。如果两只都没得到奖赏,它们会愿意继续上述动作;但如果只有一只狗得到奖赏,没得到的那只就会拒绝再参与实验,转而呈现抓痒、打呵欠、舔嘴及避开另一只狗和实验人员的眼光等动作。

当自己有得到面包,而另一只狗却得到比较好的奖赏(香肠);或另一只狗没做任何事却也获得奖赏时,狗儿似乎并不在意。狗的嫉妒与坚持某种程度的平等,可能与它们群居的本性有很大的关系。

狼或野生的狗会成群猎物,一起养育幼儿。在那种情况中,若不坚持报酬,就会让别只占便宜。美国埃默里大学灵长类学家德瓦认为,这种嫉妒实际上是一种对不平等待遇的反感,发生在习惯于群居的动物身上。他说:“当一只狗完成了任务没得到奖赏,而旁边的另一只却得到了,它的反应会比没有其他狗在场时来得强烈。如果它没有,别只狗也没有,它也就不在乎。这显然是一种社会性的反应。”

所以家中有多只狗或者别的动物的时候,主人一定要好好平衡其中的关系,不要让狗狗感到有不公平的待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学生心理健康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而且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有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注意好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怎样预防孩子产生自杀心理

全文共 165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中午,我的女儿从学校回来,泪流满面地对我说,她最要好的同学刘琳自杀身亡了。原来,刘琳这次参加中考,成绩从全班前五名突然下降到三十多名,她觉得无脸见人,便服了大量安眠药。女儿的中考成绩也大幅度下降,自从刘琳自杀后,她常说头痛,学习太困难,甚至说活着没意思……我真担心女儿会步刘琳后尘,自寻短见……

答:近年来,少年自杀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更为可怕的是,自杀已成了当代社会十大死因之一。据《青春潮的困惑》一书中提供的数据,1900年美国人死亡的十大原因主要是传染性疾病,而到1980年自杀已跃进十大死因之中。我国于1982年所搞的死因抽查亦表明,自杀也成为我国目前10种死因之一。少年自杀率也在不断上升,1955年至1975年美国青少年自杀率增加了一倍。日本15岁~30岁的男性死亡原因中,自杀占第二位,而在女性中却为第一位。

自杀,如恶魔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摧残着少年们年轻的生命。和出走的原因一样,少年自杀的原因也分为内在因素和外部刺激两个方面。

先说说内因。无论外部的条件有多么恶劣,也无论少年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凡是采取自杀行为的少年,他们的心理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归纳起来,引起少年自杀的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躯体的折磨。在自杀的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身体有残疾,或得了重病乃至不治之症,因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前途暗淡,看不到光明,不如一死了之。

第二,自身性格上的弱点。青春期的少年容易走极端,看问题绝对化,一旦遇到点儿挫折打击,便觉得承受不了。有的少年性格过分内向,甚至有些忧郁。有这种性格的人多爱钻牛角尖、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这些性格上的弱点都有可能成为少年自杀的内在因素。

第三,有严重精神病。医学上认为,大约有72%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情绪恶劣或有非理性狂乱冲动,36%的自杀者是精神病患者。

第四,有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使少年心理不健康,最终引发自杀。

除上述内在原因之外,还有纷繁复杂的外因,可造成自杀的悲剧。导致自杀的外部原因难以尽述,现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际关系僵化。可以说,人际关系矛盾是引起少年轻生的主要外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与周围的人能融洽相处,他(她)就比较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种种不快、压抑都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的。

2.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不和、吵架离婚,或是偏爱某一个孩子,都易使少年产生自卑、愤恨心理。如果这时候再遇到挫折打击,无疑等于雪上加霜,最后产生厌世心理。

3.意外的挫折和打击。失恋,考试失败、受坏人恫吓,丢失了重要财物、亲人突然去世等突然打击,都有可能使感情脆弱的少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4.环境的变动。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许多少年由于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而自杀。除了小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少年自杀行为。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至今还不很清楚。

由上所述,采取自杀行为的少年多存在这样几种心理:解脱心理——以为死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压力;要胁心理——想用自杀来发泄不满,补偿失去的自尊心或吓唬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注意;抗议心理——想以死来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抗争。在上述自杀心理中,前两种心理是少年自杀中较常见的。

明白了自杀的危害、自杀的内因和外因、自杀的常见心理,那么我想,您该知道怎样去做了。具体做法可参照“出走”一节所提供的方法。

针对您女儿的具体情况,我还想再说几句。您女儿的好朋友因为考试失败而自杀,这一事件不仅使她痛失一位好友,给她的心理带来很大刺激,而且,好朋友的自杀还会给她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她很容易把自杀当做摆脱学习压力的方法。所以,您应及时开导女儿,让她明白自杀是儒夫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勇敢的人应该面对现实。同时,您还要从心理的角度帮她分析好朋友为什么会自杀,培养她坚强的心理防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孩子心理脆弱 家长学会采取积极行动做表率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还肩负着一个家庭全部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物质条件都还不错,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似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埋下隐患,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之一。那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下面跟随本网去看看吧!

身体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大多数家长会告诉孩子要刷牙、多吃蔬菜、多运动,却很少谈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长要把培养孩子强大内心作为重要任务,全家人一起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谈论心理强大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请心理专家指导。

谈论情绪感受。

研究显示,六成大学生表示已经从学业上做好入学准备,但心理、情绪上并没有。多数大学生希望,家长能教导他们如何应对不良情绪,比如失望、焦虑和孤独感。除了愤怒和兴奋,家长很少在孩子面前袒露情绪。结果,孩子不知道如何识别各种情绪,缺乏应对情绪的技巧。家长不妨在日常对话中加入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帮其识别情绪,并积极健康地管理情绪。

教会孩子现实地思考。

当孩子表示自我怀疑、自责、悲观时,家长应教育他们以不同角度看问题,冷静思考后再解决问题。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演讲前,我总有各种担心,不过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做好准备了,只要尽力,一定会发挥得很好。”

采取积极行动,做表率

家长要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会改变坏情绪和感受。如果今天在学校不顺心,回家后可以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家长也要给孩子做表率,比如可以说:“我感觉有些累,但为全家人做晚餐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遇事不代劳,一起想办法。

不少家长喜欢帮孩子解决问题,但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大量机会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克制帮其解决的念头,并鼓励孩子自己先想想该怎么办,然后一起探讨,找到最好的解决方式。

多对孩子进行面对挫折的教育。

现在家庭都很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平时基本都是表扬,孩子很少受到批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适当多对孩子进行面对挫折的教育。

让孩子见多识广,胸怀宽广。

孩子如果老是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必定心胸狭隘,容不下任何不满意的事情。家长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读书,而应该让孩子见多识广,胸怀天下,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如果和老师和同学关系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其心理。造成自卑、易怒等性格。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处世落落大方。

父母和老师要真正关心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家长认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幸福了,其实不是,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老师的关爱。父母和老师要真正关心孩子,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教会孩子排解压力的正确方式。

孩子身上肩负着全家的希望,压力是有的,如果压力积压的时间太长,就会造成心理脆弱。家长要教会孩子排解压力的正确方式。比如听英文歌曲、画画、弹琴都是好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恐惧怎么克服?克服恐惧的心理训练法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个心理上的问题,恐惧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就无形的存在着,存在每一个人心中,那么如果才能克服恐惧呢?克服恐惧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下!

成败的预测

恐惧是一种心理体验,这项体验有时会控制人的行为思考,人们遇到某些事情产生恐惧,多半来源于在内心中对于某件事最坏的预测,比如,游泳前预测自己会溺水甚至淹死,所以怎么都下不了水,下水也多半会以溺水为结果,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许多,恐惧是正常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如果正确面对就不会造成恶劣影响,在开始某事之前更多的是要树立信心,所以重要的是预测成功体验,而非沉浸在恐惧中。了解和学习

对于未知的事情人们总是容易出现恐惧之感,那么如何消除恐惧,其实学习和了解就是最好的途径,当你不了解某个事情的时候,你去做它自然会觉得很困难,产生恐惧感,而当你了解它掌握它的时候,它让人所产生的恐惧感就会被大大削弱,如果你畏惧什么,不妨去透彻的解析和学习它。不断的尝试

完成一项事情的时候,通常没有那么容易,这需要不断的尝试,如果你因为恐惧而不敢游泳,去学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个拥有游泳理论知识的旱鸭子,所以尝试是必须的,而且要不断的尝试,如果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继续再试就是了。踏出第一步

其实恐惧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你无法迈出第一步,如果想要克服恐惧,就要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这种心理障碍,如果你害怕什么,不妨尝试向着你所恐惧的事物迈出第一步,还是以游泳为例,如果你害怕游泳,与其沉浸在恐惧中,不如打破常规,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踏出你游泳的第一步,以后第二步第三步就逐渐容易许多。

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恐惧心理?

克服恐惧心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平时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另外,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勇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

此外,恐惧心理出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自已进行训练来帮助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刚结婚就出轨的男人心理 刚结婚就出轨的男人值得原谅吗

全文共 199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男人都是永远觉得外面的比家里的好,甚至有些男人在刚结婚不久的时候就选择了出轨,这是对家庭很不负责的一种行为,那么,刚结婚就出轨的男人是怎么想的呢?

刚结婚就出轨的男人心理

刚刚结婚,男人对女人在心理上有着很大的变化。结婚之前,女人对男人来说可能很重要,因为很多女人是男人千辛万苦追回来的。所以在谈恋爱的时候,男人对女人非常得好,爱护有加。但是结婚以后就不一样了。已经得到了的女人,有什么值得花心思的呢?尤其这个时候两人性格各方面也需要磨合,中间可能会发生很多不愉快。这个阶段,是男人容易出轨的阶段。

刚结婚就出轨的男人值得原谅

1、@一恋倾城28岁已婚不会原谅,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次不忠、终生不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底线,在我看来男人婚内出轨是原则性的问题,男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一次不忠、终生不用。一个婚内出轨的男人我是坚决不会原谅的。这么说吧,婚内出轨的男人就相当于一碗面中有一个苍蝇,虽然苍蝇能挑出去,但是这碗面中早已有了苍蝇的味道。虽然把面扔掉可能会有些可惜,但是如果吃掉会恶心致死。

男人婚内出轨,我认为婚姻就没必要维系下去了,有一必有二,出轨的男人就像出水痘,出过一次就有了免疫力。更何况我又不是马伊琍,没必要原谅一个没文章帅的男人,自己也不是谢杏芳,更没必要包容一个没林丹火的男人。

2、@柔情似水34岁已婚我保持中立,毕竟造成出轨的原因不同,女人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时代里,婚内出轨的男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抵挡不住婚姻外的诱惑,走的是肾;另一方面则是婚姻内部的缺失所致,走的是心。当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多数女人发现男人婚内出轨后,往往只知道痛恨那个第三者,却很少检讨自己。所以男人出轨的原因,也决定着女人会不会原谅那个男人。

再来说说女人的承受力。我们都知道,女人天生感性、痴情,当她深爱一个男人的时候什么都会在乎,也会什么都不在乎。有时候,原谅出轨的男人并不难,难的是原谅之后的相处,所以对于太在乎的女人是接受不了的,相反有的女人就会接受。当然,我的老公并没有出轨,所以我持中立的态度。

出轨的男人有哪些表现

一、突然送礼物或态度变好

老公对妻子的态度突然发生转变,说明了老公对妻子的情感也有所改变。很多老公在出轨之后,不但对妻子变得温柔体贴,还会突然送礼物给妻子,类似行为在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是一种叫抵消(Undoing)的自我防卫机制。

自我防卫机制是人的心理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内疚等情绪而使用的不同心理调整,当人做了让自己内疚的事情后,就会去进行一些象征性的行为,比如买礼物、关心对方等等,从而减轻自己的内疚情绪。

二、刻意保护手机

出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变得小心翼翼,尤其会很重视自己的手机,无论洗澡、睡觉都会带上手机,更不会让别人碰。

类似行为是自我防卫机制中的外向投射(Projection)。外向投射是指人会将自己不良的思绪投射到他人身上,它包括偏见、猜疑、对危险的过分警觉等。因此,当人开始出轨后,就会觉得自己的伴侣已经起了疑心,也会害怕自已手机的内容被偷偷检查,这类做贼心虚的行为反而会让人产生怀疑。

三、突然重视自己的外表

心理学上有一个“花盆效应”,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在舒适的“花盆”里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用在婚姻当中,就是指人长期身处在一个熟悉和安全的舒适圈,他们就不会刻意去改变自己。

一旦发现你的老公突然热爱健身或者装扮自己,恰恰说明了有一个人或者事正推动他离开跟你在一起的舒适圈,并成为驱使他改变自己的动力,这个时候,聪明的妻子就应该有所警惕。

男人为什么会出轨

1纯粹想找刺激

这种男人心里没有情,只有欲。搞婚外情,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体验不同于老婆的女人身体。所以,他的婚外情对象很少仅仅只是一个女人,甚至周旋于小四、小五中,谎言不断只为哄女人跟他上床。女人对他来说,多多益善,从不会嫌多,这是典型的色男,渣男。甜言蜜语、柔情蜜意只是他用于骗取女人信任的手段。

2只想享受婚外情

这种男人可能会对婚外情对象付出感情,但是并没有打算要和原配离婚和第三者结婚。在他看来,情人是自己感情和身体的需要,是婚外的感情补充。如果真要他离婚娶第三者,他没有这个胆量,也不敢去承担因此产生的后果。他怕失去现有的一切,也怕身败名裂,玩得起、赔不起。一旦事情败露,可能他还不如女人敢作敢当,为了保全自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在第三者身上,自己反而去扮演了一个受害者的角色,目的就是求得老婆的原谅。

3鱼和熊掌都想要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既想外面彩旗飘飘,也想家中红旗不倒。鱼和熊掌都想要,哪个都不舍得放手。他想和情人长久的在一起,永远不要离开他,根本不去管情人自己的苦恼,只想让自己不要受到伤害。在他内心里,妻子、情人都是不可少的,这样的日子才是神仙日子。一切只为自己愉快,道德、良心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不会对情人负责,也不会对家庭负责,他心里只有自己的贪欲,其实他已经对不起家庭,也对不起情人的信任甚至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心理暗示法可消除紧张的高考情绪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着压力非常大的临前高考时间,很多学子都会变得异常紧张,那么对于这样的紧张心理要怎么消除呢?其实只要有着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就可以轻松消除紧张了。

还有两天就高考了,这两天应该比较紧张了,如果出现这种状况的话,不如放松下来,看看别的东西,或者学学下列的方法,自我暗示,似乎可以极快的进入高考状态。

1、精练化

暗示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潜意识的力量。因此,不能用复杂的语言进行描述,因为潜意识不懂得逻辑。应采用“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会学会的”、“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等简单精练的语言进行暗示。

2、积极化

在学习中,有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学会”,有的人则缺乏信心,怀疑自己“根本学不会”。两种不同的心态,学习效果就大相径庭。前者属于积极的暗示,即使遭遇失败,也不当一回事,只把学得好的印象深深印在脑子里,结果可能很快就会了。而后者则属于消极的暗示,往往把失败的印象留在脑海中,这样学起来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3、用肯定句

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骑车时,前面有一棵大树,我们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撞上去。”这时你可能就真的会撞上去。也就是说,你努力做到“千万不要撞上去”,反而会由于“相悖意象”的法则而使你遭到失败。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我一定能够绕过去。”这样才能进入你的理想状态。因此,应把你的暗示性语言“我不会失败”、“我不能失败”、“我不能考砸了”、“我不能生病”、“我不能自卑”等改为“我一定会成功的”、“我一定能考好”、“我很健康”、“我很自信”等积极性的语言。

4、反复刺激

刺激潜意识往往不是一次能成功的,需要不断重复,并形成稳定的习惯。因此,每天晚上临睡前或早晨醒来,可用激励性的言语给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也可把重复性的信念写下来贴在或放在你每天都能经常看得见的地方,每天早晚大声地说出来或在心里默默地说5到10遍。

5、期望合理化

有些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诸如“我一定要拿金牌”、“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一定要做得最好”。这里,涉及竞争的因素,能够“拿金牌”、“得第一”、“做得最好”的人毕竟只有一个或者说仅仅是极少数,正如参加重大的体育比赛,比赛的双方都在想,“我一定要赢”,然而总有一方会输,即使这一次没输,说不定在另外的某一次比赛中也有失利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心理压力有关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80%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压力有关,长期焦虑对健康有害。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本周末卫生部门将举行两场关于心理健康的公益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心理健康与学习能力以及焦虑与自我心理调节。主讲人为省心理测量与评估师专业委员会常委赵长江。

“要保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其成功的前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目前,80%学习困难的学生与心理压力有关,解决了压力,就解决了学习的困难。”赵长江认为人处于高兴的情景,内心安静、肌肉舒适、放松时,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然而,处于恼怒、不快情景的学生,肌肉紧张、心绪不稳、心跳加快,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关注心理卫生,增进学习能力》讲座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市民知道怎么样把自己推向能力十足、保障积极进取、快乐学习的心理状态。“焦虑已成现代人的生活常态,长期的焦虑,有损身心健康。妥善解决压力既是形势所迫,更是个人健康所需。此外,赵长江表示,将通过《焦虑与自我心理调节》讲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焦虑情绪的深层原因,就业焦虑、婚姻焦虑、媒体焦虑、频频考核、知识焦虑、信息焦虑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来调整等都给予了具体的方式方法,让市民能自我管理与积极行动,注重心理健康,摆脱焦虑,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女儿不爱搭理人 妈妈报考心理咨询师“救”女儿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刘辰(化名)是景华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半年前,她在班上备受冷落。在同班同学的眼中,刘辰做事情动作慢,成绩不理想,而且是一个不太容易亲近和交往的人,大家兴高采烈地跑去和她打招呼,她总是冷冷地应一声就没下文了。

但是现在,同学们不仅越来越喜欢和刘辰交朋友,而且都开始羡慕起她来,因为她的妈妈是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记者采访发现,刘辰妈妈其实是为了女儿才特地去学心理学的,现在还当上了专职心理咨询师。

女儿把树上的桂花一朵朵摘下

半年前,在老师和同班同学的眼里,刘辰是一个内向、不喜欢交流的孩子。

刘辰妈妈也发觉,自己的女儿确实和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

“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学,已经很晚了还没见她回来,我就找到学校去了,正好遇到她走出来,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晚了都不回家,女儿这才意识到其他同学都走了。”刘辰妈妈说,后来女儿告诉我,她看到学校的桂花树开了,觉得花又美又香,就耐心地一朵朵摘了下来,用纸头裹了一大包!”

“后来我开始分析,发现女儿喜欢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美好世界里,她喜欢安静的、纯洁的、没有攻击性的事物,比如花花草草,小猫小狗之类的。当她发现现实社会有阴暗面的时候,可能会选择逃避。”刘辰妈妈说,“就像有的同学和我女儿打招呼,如果声音太大或者很热情,女儿都可能会有些不能接受,所以同学们会觉得她不容易沟通。”

女儿说自己的手就是快不起来

“孩子也知道自己动作慢,有一次她和我说,‘我心里也着急啊,可是我的手就是快不起来啊!’我当时就觉得,这事不能怨孩子,要想办法帮她摆脱这个困扰。”刘辰妈妈说。

“动作缓慢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不快乐,她把她的不快乐、她的委屈、她的忧郁都深深地放在心里,不愿轻易表露,她承受着来自周围人的看不起和冷落。”刘辰妈妈开始有些自责,因为她认为,是自己曾经对孩子管得太多了。

“孩子小时候家里人都很宠她,什么事情都为她考虑得很周全,很多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全是大人一手包办的。”她说,“所以女儿在动手能力上可能就不如别的孩子了,一遇到考试,本来会的题目就是写不快,不能按时完成,分数就不高。”

她用心理学找出动作慢的原因

“后来我觉得,只有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而心理学就是很好的渠道。”刘辰妈妈说,于是,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并接受专业的培训。今年3月份,她考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现在还有了一份新的工作:专职心理咨询师。

学了专业知识后,她分析出,女儿做作业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动作慢,其实并不是她不愿意学,可能是一部分身体感官上的协调功能没整合好,也就是感觉统合失调了。

她解释道,“比如有些孩子读书总是跳字漏字,眼睛看着,嘴上读都不能利落。这就是感统失调的表现。”

“其实女儿小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强触摸,刺激脑神经来改善这种状况,但是我们错失良机了。”她举例说,“比如在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每个小孩子会有好奇心,喜欢到处走到处摸到处看,这个时候大人大多会阻止,并告诉孩子这个危险不能碰。正是这种过多的干涉使孩子错失了可以触碰的机会。所以,这样的孩子就容易感统失调。”

告诉女儿现实生活中也有“魔鬼”

“现在孩子已经大了,想要一下子改变动作慢的情况是不现实的,”刘辰妈妈说,所以,她尽量不去催促她,而是肯定她的努力,并告诉她明天可以做得更好,同时,尽力挖掘她的发光点,不断地鼓励她和表扬她,让她自信和开朗起来。

“比如孩子虽然动手能力不强,但是语言表达和记忆力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老师就会经常让她在课堂上朗读和背诵文章,给她发言的机会。”刘辰妈妈说,这能让女儿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刘辰妈妈说,以前女儿看到童话里有魔鬼就拒绝继续看下去了,现在她会告诉女儿人长大了就必须接受现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魔鬼”。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平时阅读的加深,女儿也开始懂得了这个道理,试着去和别人沟通了。”

班主任马小红老师说,虽然这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是上课会主动举手发言了,也会和同学打招呼聊天了,午饭时间,还会和几个女孩子一起去洗勺子,有说有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矛盾

全文共 30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学生心理问题矛盾

青春期的中学生内心存在很多冲突,最常见的十大心理问题与矛盾有: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就业都有哪些不利心理因素?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工作,他们对工作的面貌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心态,这些心态使他们不能好好工作。所以,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知道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1

喜欢浮躁,攀比。这也是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之一。这类毕业生其实就是太注重人生存的本能,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奔哪去,以至于他们不安心工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随时准备跳到更好的地方。浮躁的心态,说到底就是求名、求利的心理在作祟。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2

眼高手低,不能从头干起。眼高手低是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中最常见的,这几乎是所有新入职学生的通病。有位同学说自己不想每天都干鸡毛蒜皮的小活,总盼着有天能干大事,其实这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现了。心气高的不仅是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有些入职早的同学,也没有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这还是跳槽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成功的秘诀

01掌握时机

老人的头脑在早晨比较清醒。加拿大贝克莱斯特健康科学院的罗特曼研究所曾对一组60至82岁的老人开展测试,发现他们在上午8:30至10:30之间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扰,而到了下午1点至5点,他们的表现就会下降。核磁共振也显示,到了下午时分,这些老人的脑袋就“闲置”起来、转到了所谓的“缺省模式”,这时的他们往往耽于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轻成人脑中和维持注意有关的区域在午后仍旧十分活跃。

不过,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报,年轻人也不妨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一番。另一项研究指出,年龄在十六七岁的女孩,如果下午3点学习,她们对材料的记忆就比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点学习,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差。不过,如果学的是包含动作的技术,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释说:“这个结果表明,下午比较适合学习语言,晚上适合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

学习的时机为什么重要?我们知道,在学习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来巩固记忆。尼森认为,在学习和睡眠之间可能有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window),且动作学习的关键时期或许比其他类型的记忆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从这个关键时期中受益,这一点还不清楚。“事实证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较成年人强、睡得也更好。”尼森说。

02考考自己

普渡大学的杰弗里·卡尔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项重大研究证明了自我测试的重要作用。他让学生学习40个斯瓦希里语单词,一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回忆这些单词的意义,他们在一周后的测验中平均记起了80%的单词;另一部分学生只是细读单词、并未主动测验自己,他们平均只记起了36%。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样的观点:自我测试的效果要超过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比如画泡泡图来归纳一段文字的大意之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太过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学院的奈特·康奈尔(Nate Kornell)和同事发现,要提高学习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学过的内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来倒在其次。与我们想当然的观点不同,查看正确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忆,作用和你凭自己努力回忆不相上下。

“这个发现相当使人意外。”康奈尔说,“研究记忆的人向来认为,在问题和答案之间隐藏着一条条‘通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学习者只有自己走通这些道路,才能学到最多,如果中途放弃或者走了岔路、接着直接去翻看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发现指出,我们必须对记忆的工作机理重新思考。同时,这个发现也给那些偷懒的学习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时候,一些人会强迫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我们要为不学而学,要懂得学习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经意间就可以把知识的精髓掌握住。如果总是强迫自己学习,那么肯定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大学生求职者不利的心理因素4

工作能力弱使他自卑。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现在有些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涉世未深、能力不足,在求职时,和周围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因自身的劣势而感到自卑。

温馨提示,克服不正确,给你就业障碍的心理因素能够使我们学生更好的在工作中取得发展。学生就业不利的心理因素有很多,究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追求目标太高,但是缺乏实现的能力,所以,还要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分离怕社交难前途惘新生入学有个“心理关”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最初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自我的心理调节也是很重要的。

转变角色适应角色

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学习的方式也和高中不同,个人定位、职业生涯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学里个人自由安排的时间非常宽裕,这些时间,有人用于学习,有人用于发展兴趣,有人用于社会实践,有人用于谈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与人相处,是大学新生的一大挑战,也是一门必修课。可以多看些人际沟通方面的书籍,也可以参加各种心理训练团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宽容与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发生不愉快时,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结合对方的生活背景、习惯,去理解对方的心理和行为。总之,真诚待人,也将受到真挚的回报。

正确应对分离

当感觉到焦虑、想家、想流泪时,记住,这是完全正常的,允许自己有一定的软弱。当然,也不能够被软弱左右,毕竟是一次成长,要勇敢地接受它,趁这个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你会感觉到你并不是独自一人。固定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听到父母的声音,你会知道,家只是不在你身边,但从没离开过你。

学会自理、自立

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增强自理能力,是大学新生要面对的另一课题。可以多向有经验的同学讨教,也要学会积累经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当你熬过手忙脚乱的适应期,你会发现,其实自理自立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你将因此而更加自信。

善于利用支持力量

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完全没必要因为不适应而自责自卑。如果感觉很苦闷,不妨找学长或者老师、家人聊聊,获得更多帮助和指引。此外,及时向心理老师求助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经过这段时间的苦闷、困惑之后,你将如破茧而出的蝴蝶,成熟、自信、美丽而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