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职场定律是什么意思汇集13篇

浏览

658

文章

13

篇1:“巴莱多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巴莱定律”的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巴莱特定律”又名80/20定律、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朱伦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不重要多数法则、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巴莱特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

习惯上该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们所采用的巴莱特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没有任何一种活动不受巴莱特定律的影响。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说过,成功的人若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会知道巴莱特定律是成立的,80%的成长活力和满意来自于20%的对象,公司至少应知道这20%是谁,才会清楚看到未来成长的方向。

巴莱特定律思想如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帮助人们改变行为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20%的事情上。80/20思想的行动结果就是使人们以少获多。使用 80/20 思想,必须不断自问:20%为什么能导致8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墨菲定律什么意思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核心内容是:如果某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么小,它总是会发生的。

不少的报刊杂志上有时会出现墨菲定律这个概念,也许不少的读者对这个墨菲定律不是很清楚,究竟墨菲定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定力的详细内容吧。

详细内容

1

1949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

一句本无恶意的玩笑话最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只是说出了坏运气带给人的无奈。或许是这世界不走运的人太多,或许是人们总会犯这样那样错误的缘故,这句话被迅速扩散,最后竟然演绎成: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2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3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4

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必须从行为、技术、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对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视无疑要放到首位。

5

在心理学上有一定根据,即负面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要打破墨菲定律的“诅咒”,就要有坚定的自信,稳定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肯定式的语言做表述,对自卑感等负面情绪或不良念头采取零容忍策略,一旦察觉立即打消。即便遭遇挫折,也要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觉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勇敢应对,始终以正面、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的来源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破窗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破窗定律”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理论: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定律(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定律。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定律”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从“破窗定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墨菲定律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产生条件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1-(1-p)^n。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越大时,P越来越接近1。

墨菲定律的意义

警示作用

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必须从行为、技术、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对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视无疑要放到首位。

借鉴意义

在心理学上有一定根据,即负面心理暗示会对人的心态及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要打破墨菲定律的“诅咒”,就要有坚定的自信,稳定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肯定式的语言做表述,对自卑感等负面情绪或不良念头采取零容忍策略,一旦察觉立即打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原文是什么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墨菲定律又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提出。下面给大家带来墨菲定律原文,让大家能够了解的更透彻。

墨菲定律原文: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其本质是指:如果某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下面给大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墨菲定律,如下:

1、怕迟到就一定会堵车。

2、但凡迟到,一定会被老板、班主任逮到。

3、对期望的事情千万不能幻想细节,不然肯定会失败。

4、人只要一贪心,就一定会有报应发生。

5、有好事情发生了不敢太高兴,太高兴了马上就会遇到另一件灭嗨的事儿。

6、男人女人都是,和外表无关,如果这个人被一个人追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如果没有就一直没有。

7、用来当借口的理由最后往往会成真。

8、带伞的时候不下雨,下雨的时候不带伞。

9、一直逃避不敢去做的事情,一旦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分手七天定律是什么意思 分手后怎么才能放下

全文共 2122 字

+ 加入清单

分手就是从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变成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两个人一起约好去的地方,去做的事情,如今都没有人一起了,要放下上一段感情其实靠时间就好了。

分手七天定律是什么意思

分手七天定律是指在情侣双方在吵架闹分手后的七天里不主动联系对方(包含短信、电话、社交账号信息),就是默认分手。这条定律是根据成年人的心理特征总结出来的经验,反映出了成年人世界里心照不宣的疏离心理,可以帮助失恋者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

分手后怎么才能放下

1、在失恋后,心情是非常不好的,身体都是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如果找最好的朋友进行倾述,对于宣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只要能够把心中的负面情绪,把内心积压的痛苦及悲伤得到合理的发泄,心里得到释放后,身心就变得宁静了,就不会那么的别说了,也更好的放下前任。

2、彻底的断绝联系。把关于对方的所有联系方式都删除了,要彻底的狠下心。如果还保留有联系方式,会心存幻想,也容易忍不住偷偷给对方发信息或偷偷的关注对方。一旦忍不住,就越放不下,对自己来说,更是一种煎熬。既然已经分手了,无论对方过得好或坏,都跟你没有关心了,对方很快就会有新人了,你的关注,只会越来越不开心,会越来越懊恼,也会越来越感觉愤怒,这样对于你是没有任何的好处,徒增烦恼。

3、转移视线,让自己真正的忙碌起来。当你变得忙碌,每天很充实时,自然是没有时间去想前任。当忙着忙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心中放不下的感情也变淡了。当人很久不在一起,不再联系了,再深的感情也会变淡的,何况已经分手了的情况。当自己变得越来越充实,当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当有新的感情出现时,所谓的前任,将会变得不值一提,也会变得一文不值。当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回首,会觉得自己做得多么的正确,至少让你成长很多。分手后,最要不得的就是当断不断,对方明明不爱你了,可还想去纠缠,也舍得断了联系,而且还变得颓废。当你越放不下,对方越是讨厌你。而且挽回几乎也是不可能了,何苦呢。爱过了,努力过了,可依旧无法继续了,说明你们的缘分依旧到头了,说明有一段更好的缘分等着你。既然选择分开,就彻底分开吧,也请放过自己。分开了,说明自己可以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了,不用再将就,不用再看对方脸色。

分手后怎样才能真正放下前任

1、尽量不要再去关注前任的动态。

有的人在失恋之后,往往会陷入负面的情绪里,会痛哭流涕,悲伤不已。其实完全没必要。你不妨彻底屏蔽前任的消息和动态,你只需要关注当下的自己,不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被动。比如,你不要再去看前任发的微博或朋友圈。你也不要再保存前任的电话号码,不要期待前任某天心血来潮会给你打电话。你要认清现实。分手了,就意味着你们之间的情感划上了句号。旧情复燃的概率是很低的。你与其对前任纠缠不休,倒不如让这个人从你的世界彻底消失。

2、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当转移注意力。不管你曾经多么爱这个人,一旦你们分手,你就要让自己从这段感情中抽离出来。你要清醒地意识到,你们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些甜蜜的过往,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也无法带到未来。你要知道,分手并不意味着你的为人很失败,你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不是这样的。分手只不过是你们两个人没有缘分。分手后,你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当你把关注的焦点和重心放到自己的事业或兴趣上,你会发现生活并不只有爱情,还有更多丰富美好的风景等待着你去探索。

3、适当清空自己,重新开始恋爱。

既然分手了,你就没必要再惦记着前任。你要学会适当清空自己,如果缘分来了,你不妨重新开启一段恋爱。当你被新鲜的情感包围,你自然会遗忘前任。真正放下前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关键在于你要清空自己,留出一个空间给新的感情。如果你分手后还在思念着前任,你满脑子都是前任的身影,那么你注定会活得特别累。你跟前任分手后,你可以把前任留下的东西都清零,该丢的丢掉,该烧的烧掉。你不要再留下任何可能会让你想到前任的物品。你还需要放空自己,让时间慢慢抚平内心的创伤。你要相信,挥别了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你不要害怕分手或失恋后的孤单寂寞冷。你要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填满你生命的空白。你值得被一个更好的人温柔相待。

如何看待分手七天定律

很多人在分手之后面临的最普遍的疑问无非是是:他为什么不找我,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不回我信息。分手七天定律是对非真爱人士心理最简单、直白的剖析。分手七天定律给出的答案很明显,爱或不爱,凭借这条定律就能看出来。不论是异地恋还是同一个城市生活的恋人,只要是真爱,没有人能忍受七天不联系自己的爱人。如果七天不联系,没有别的原因,那一定是不爱。分手七天定律的真相说出来很残忍,但是有益于从失恋的伤痛阴影里走出来。因为多数人困在失恋牢笼里,无非就是对前任耿耿于怀,觉得“他可能有一点点喜欢我、在乎我”、“我们可能还有机会复合”。可是一旦认清现实,利用分手七天定律看清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就会明白:他从前给的那些借口,无非是因为他不是真正额喜欢你,不然怎会让你陷入长达七天的不安和煎熬。的确,成年人是很忙的。但也是真的是很少有人忙到24小时都没空回你一句话的。健康的恋爱不必24小时黏在一起,但也一定每天都有交流的时间,哪怕只是忙里偷闲挤出来的几分钟。就这样吧,收回依赖,收回喜欢和爱,学着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真香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该词主要用来调侃某人喊口号抵制某事物后又自打脸表示对其喜爱的行为。“真香”最早出自《变形记》里面城市主人公王境泽初到农村家庭时撂下的狠话,后面又啪啪打脸的搞笑情节。节目播出之后该段视频内容被网友们制作成了相关表情包开始不断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在节目中,主人公王境泽嫌弃农村条件不好,想要回城市。农村家庭的爷爷就一直劝他,生气的王境泽随即说道“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但几小时后饿了的王境泽只能在农村家庭吃饭,边吃还边说了句“真香”。配合前面他自己说出的狠话,喜感度顿时爆棚。 但几小时后饿了的王境泽只能在农村家庭吃饭,边吃还边说了句“真香”。配合前面他自己说出的狠话,喜感度顿时爆棚。

有网友调侃:

铁骨挣挣王境泽,始终也脱离不了真香定律

自然与社会科学下,最有骨气的人为了活下去,也逃脱不了真香定律。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真(境)香(泽)定律”的感觉

2018年3月份走红的一个可以在线制作沙雕表情的网站,共有6套模板可以发挥,其中包括了最火的【真香,为所欲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而后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很多网友们制作的相关搞笑表情包,被大家统称为“沙雕图”,使得“真香”梗就此爆红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阿基米德定律是什么意思?都包括什么?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阿基米定律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人们对于它并不是很了解,那么阿基米德定律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具体说一下。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定律的发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根据浮力原理,施加在一个部分或整体淹没于液体中的物体的作用力,等于该物体液内体积所排出的液体重量,这对于计算物体的密度,进而进行潜艇、远洋轮船、船只的设计建造,具有关键性意义,所以人们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是比较广泛的。

阿基米德定律:浸在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作用的合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流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上。其公式为F浮力=G排开流体,公式可进一步化为F浮力=ρ流体×g×V排开流体,该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考研吃瓜定律什么意思 考研吃瓜定律的意思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考研吃瓜定律指的是:每年每到考研冲刺阶段,娱乐圈总会出现各种八卦新闻,吸引考生的注意力,让考生无心复习。“吃瓜”是一个网络用语,表示的是网友对八卦事件的关注与追踪。

考研是什么意思

考研一般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吃瓜群众是什么意思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吃瓜群众”在目前的国内网民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吃瓜群体”即草根群众,“吃瓜群众”喜欢的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手表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其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而时代华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强调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已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8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二八定律,又称为巴莱多定律、最省力的法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方面。那么什么是二八定律呢?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在管理学中,一个企业80%的利润通常来自它20%的项目,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在心理学上,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鹤立鸡群。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的,所以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墨菲定律的定义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说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这句话表明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的起源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麽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墨菲定律的意义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