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763

文章

11

篇1:大学生如何避免社交焦虑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社交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家更好的熟悉身边的朋友,同时还可以寻找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也可以锻炼自己,不过有些学生往往在社交中过于的想表现的太完美,就会导致出现社交焦虑,那么大学生如何避免社交焦虑?如何消除学生焦虑症?

只要四招就让你避免社交恐惧症;

1、认清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生存的知识、技术、技能,如果已经非常成熟或做事非常完美了,那么我们也就不把自己称之为学生了。所以不过分在意自己课讲得好与坏、所讲的内容别人能否听懂;适当的时候来点阿Q精神,比如“嘲笑他人者不如人”、“光屁股笑插杈裤”,这样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要战胜自己,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既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也不要随意扩大自己的缺点。其实你在别人的眼中也是非常不错的,只要我们积极与他人结交,那么你也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员。

3、激励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4、应当牢固地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我是造物主的独特创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跟我完全相同的第二个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存在一定会有价值,我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

想要避免社交焦虑,不要让自己变得太过于紧张,就是简单的交朋友,又不是相亲,干嘛弄得焦虑情绪出现呢,还是要放松自己的心情,适当的可以去,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社交焦虑症如何自我治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希望自己给别人留下非常完美的印象,这样也会造成社会交往时的紧张焦虑心理,就会对社交变得要求非常的严格,所以说造成了一定的焦虑,那么大学生社交焦虑症如何自我治疗?

那么大学生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社交焦虑倾向呢?从广义看,因为是青春病,所以,绝大多数同学的社交焦虑是可以靠机体自身的成熟而解决的,此外,我们也可以靠自身的调节去使社交焦虑降到适度的状态,具体方法包括:

首先,社交能力是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练出来的。因此,有点过度社交焦虑的同学要采用“小步子原则”,也就是以逐渐扩大自己社交范围的方式解决自己的过度焦虑问题,比如:可以先从家族中的同龄人开始学习交往,也可以从宿舍关系开始,再扩大到班级、系里和学校乃至于社会。

其次,要去除完美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有过度社交焦虑,不是因为有人际交往的能力问题,而是由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使他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上,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因此需要从调节完美主义倾向入手。

再者,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很多时候,年轻人社交焦虑的根子在于不自信,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坦然、从容得多。

最后,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常识,包括:主动介绍自己、微笑、与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倾听时神情要专注;要懂得欣赏并夸奖别人的长处,学习用实事求是的称赞去满足他人的“社会赞许需要”;还有就是要学习用建设性方式去处理自己面临的人际问题。

大学生社交焦虑症也是经常存在的一种焦虑类型,一定要掌握好这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社交中如何给自己的定位,不要过分的要求自己太过于完美,这样思想压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可以去,多了解一些如何消除学生焦虑症这样的问题还是有帮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总是怕接电话或是社交焦虑症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总是怕接电话或是社交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谁没有在内心中非常恐惧、害怕和焦虑的东西,比如接打电话,电话作为现代通讯最便捷的工具,为什么会成为了一些人最为恐惧的对象,今天要告诉大家对电话的恐惧很多时候是源于社交焦虑。

有些人在需要给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常常一拖再拖,不到万不得已不打电话;拨号前要反复思想斗争、迟疑很久;哪怕电话接通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甚至说话都没有平时那么利索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电话恐惧症”,为了避免这种“电话恐惧”,有人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发短信,也尽量不去打电话。

一般的“电话恐惧”,其实情有可原。面对面交流,除了声音,还有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环境等可以帮助你判断,而打电话时情况不明、可控因素变少,面对“未知”,多数人都会有些焦虑。此外,如果当事人性格谨小慎微、又追求完美,平时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就很在意,时间一长,打电话自然成了一件很累很艰难的事。最后,如果给上级、异性、客户等关系相对疏远的人打电话,心里很容易紧张,不适的感觉更会加重。

长时间的“电话恐惧”,则是一种“社交焦虑”。要想克服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被以往的“阴影”所束缚。过去虽然有过不愉快,但不代表这次打电话也会不顺利。其次,打电话之前可以在心里积极轻松地“预演”一个愉快的通话过程,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在真正打电话时,声音要尽量洪亮清晰、语气也要尽量平静、随和一些,这会给你增加自信心和愉快感。同时,脸上一定要面带微笑,对方尽管看不到你的笑脸,但是你的表情却会通过你的声音传递给对方。收到了你的“微笑”,相信对方也会带给你积极的回溃

社交焦虑症形成的原因:

1、社交焦虑症可能是由于过去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和不愉快事件造成的伤害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阴影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挫折或是不满等情绪堆积不能释怀造成的。

2、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具有很强的遗传特点,往往是父辈有这种倾向下一代就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

3、患上社交焦虑症的患者都有差不多的性格,比如谨小慎微,胆小怕事,自信心不足等,一旦是出现了一点小的挫折或是不愉快就会出现极度的焦虑与恐惧。

4、社交焦虑症也可能是由于看到别人在社交中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回避社交,同时父母的过度保护也是造成社交焦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5、社交焦虑症患者的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衡,这个可能是造成患者社交焦虑症的生物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处理社交焦虑

全文共 4125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那么如何处理社交焦虑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01你有社交焦虑吗?

近来,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原本经常聚会见面的朋友圈里,有一位朋友频繁缺席,并且每次给出的理由越来越花样迭出,从加班到身体不适,从家里的狗生病到衣服洗了没有出门能穿的外套,直到最后干脆不回复邀约见面的信息。

他以前可是特别热爱聚会的人啊,可现如今我们同城生活,见个面的时间成本不过是往返一小时的车程而已,他却再也不露面了。

有一次我试探性的问他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还是真的太忙,他支吾了半天告诉我,他觉得他好像得了社交焦虑症,想到跟朋友见面就特别紧张,第二天要参加聚会的那个晚上甚至会焦虑的睡不着。

所以他干脆拒绝了所有社交,除了工作相关的应酬,基本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宅男。

为此我还发起了一个小调查,你是否有过因为社交而感觉焦虑?回复问题的人有近100名,我得到的答案是62%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

看起来,社交焦虑真的变成一种流行病了。有这么多的人因为焦虑而减少甚至回避社交,难道以后我们的来往就只能通过社交网络这种虚拟的渠道了吗?

朋友问我该怎么办,或许深受其苦却找不到出路的不止他一个,在社交焦虑还未升级转化成更大的问题之前,每个人都应该自查、剖析和找到解决办法。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社交网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回避社交绝不会减轻你的困扰,还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我跟身边有这样的困扰的人聊过之后发现,其实真正让他们感到焦虑的并不是社交本身,而是社交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02有社交焦虑的人,也许更值得交往

就像有人害怕坐飞机,有人害怕走夜路,他们所担忧的都是这件事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害怕做飞机是怕遭遇不测,不想走夜路是怕遇到危险,而社交焦虑背后的动机更为复杂,担心的事情也更复杂。

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能明确社交的意义、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在社交过程中找到沟通的方法、对他人的反应做出适当的回应…等等诸如此类的细碎环节,才构成了社交这一复杂而浩瀚的工程。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样繁琐、有挑战的事,我们的焦虑其实是必然的,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是正常的情绪。只是这种必然产生的焦虑保持适度才有正面意义。

通常,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是更值得交往的人,他们对他人敏感,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体谅他人。因为适度的紧张水平会更让他们更容易察觉周围的信息变化,而不是只关注自身,变成社交中那个对他人迟钝的家伙。

可是一旦这种焦虑超过了适度的水平,就会变成我的那位朋友,为社交困扰,出现退缩行为。

03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呢?

控制感丧失

诚如前面所说,社交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且有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环节。有一部分社交焦虑的人正是因渴望较高的控制感而对社交望而却步。

相比社交而言,独自在家打游戏、看电影等一个人能完成的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更为轻松自在,因为可以选择和控制的部分更多。但一次社交活动中,他们可能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即便是跟相熟的人聚会,他们也无法预测和操控对方说什么、对方会对自己的表现作何反应。

更不要提社交中可能会遇到的尴尬窘境,如果话不投机怎么办?如果冷场怎么办?如果产生矛盾和冲突怎么办?

这一系列不能完全由自己控制的问题便是焦虑的来源,他们光是在脑海里想象这些情境就觉得头疼,更难让自己在真实问题出现的时候感到舒适并应对自如。

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控制不了局面。

固化的社交模式带来的不适

我们从出生起就开始了社交,跟父母、亲戚、邻居、同学等等的来往,都可以称之为社交。所以,在我们长大成熟之前,每个人内心都已经建立起了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假设和价值观,就是我们的社交模式。

比如,学生时代,你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就是大家结伴学习、上下学、下学后玩耍,这是一种相互支持和陪伴的社交模式。

但可能到了大学时代,你会发现,每个人选修的课程不一样、作息不一样、爱好兴趣也不一样,先前的支持和陪伴模式不再适用,更适合当下的是以精神交流为主的模式,比如跟同一社团里的成员聊兴趣爱好,可能是跟有相同求职目标的人聊实习经验。

待到真正进入社会,你跟同事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与大学时代也不相同。

可以发现,没有一种社交模式可以贯穿始终,让你无往不利,我们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对象都要采用适宜的方式。

有的人会在社交模式的转变中感到不适,因为以往熟悉的方法不再起作用,他们会感到茫然,还有可能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挫败。这也是社交焦虑的来源之一,他们还未掌握多元化、可以变化的人际模式。

具体而言,他们可能不知道面对新同事说什么,跟同学的恋人该以什么尺度相处,面对合作伙伴该保持什么样的沟通频率等等。

从前建立的人际交往模式越固化,它带来的阻滞越明显,因为要改变自己去适应不同的社交情境的确需要假以时日。

被评价的压力

如果说前两种是相对个性化的社交焦虑来源,那么担心自己被评价可以说是更普遍的原因。

外界的评价是很多人的压力源,人人都担心自己看上去不够好、不足以让别人喜欢。

社交之所以让你感到焦虑,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试图表现出自己其实并不具备的品质。即便你不是刻意为之,但肯定会不自觉的努力散发魅力,因为不被他人喜欢会让你更不喜欢自己。

你担心别人说你不大方,所以你抢着买单;你担心别人说你无趣,你努力讲段子;你担心别人觉得你负能量,你都不敢吐苦水。长期处在这种装模做样的社交环境当中,谁会不焦虑不疲惫呢?

我的朋友正是因为投资失败,怕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loser,由此才开始了社交焦虑的发病。

当然,引起社交焦虑的原因不局限于这三种,情境因素、个人生活当中的压力、以及自我认知等等都可能会引起暂时的焦虑,并直接反应在社交活动当中。

04如何处理社交焦虑?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引起了社交焦虑,都不是癌症晚期,它可以被缓解、减轻,也有机会彻底改变。

首先,直面你的焦虑,承认它的存在。

有的人讳疾忌医,有了社交焦虑不承认,而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去回避社交,这样的方式只会让你延长病程,不治将恐深。

当你意识到你对社交感到不同以往的压力、紧张甚至想逃避的时候,别闪躲,你要坦诚而确定的告诉自己你的确是有焦虑的问题。就像如果你不承认屋子里有一只困扰了你很久的苍蝇存在,你永远不会主动选择挥舞苍蝇拍去消灭它。

承认焦虑并不丢人,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焦虑更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其次,找到真正的原因。

如果是暂时性的焦虑,由一过性的问题引起,那么你可以不去理睬焦虑感。

但如果是由前面所说的三种情况引起了焦虑,便要各个击破。

解决的基本方法是,在哪遇到的问题依然要在哪解决。就像你永远不能在陆地上学会游泳,社交中的问题也要回到社交情境中去处理。

低控制感的人要首先认识到纵然你再无所不能,你可以控制的也只有你自己。你控制不了的部分不是通过社交就能完全回避,它们依然会存在于你的生活当中,像突如其来的大雨,像意外的交通堵塞,像无法预料的工作变动。

正如面对大雨天你控制不了降水情况,但是你可以提前准备一把雨伞。

你能做的不是努力去改变你不可操控的部分,而是接受它们的存在,调整可控的东西。比如你的心态、你的沟通方式。而在社交中,正是一个难得的练习场,如果你能适应低控制感的场合而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应对不可控事件的方式,那么这样的技能还会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是固化的人际交往模式引起的焦虑,也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改变的。多参加不同的社交场合,即便你还不懂得如何应对,但你能观察和模仿,看看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的人如何去应对。最好的社交指导老师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是生活当中你自己的领会和总结。

此外,充分暴露在社交场合中,也是在逐渐去条件化的过程。因为社交和焦虑已经在你的心中建立了一种较强的联结,要想打破这种联结,必须要充分适应社交场合,当你对社交活动感到习惯,那么适应感会变强,焦虑感随之降低。

对于因担心外部评价而逃避社交的人来说,你要学习的并非如何在他人面前维系良好的形象,而是如何做更真实的自己,不扬长亦不避短。没有人能把自己不具备的特质演绎一辈子,也没有人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真实的表现自己是社交中难能可贵的品质,更何况你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不立足于他人的口舌之间。

最后,学会跟焦虑作伴。

对于部分人来说,社交焦虑只能减轻,却无法根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终生无法有正常的社交活动,也不意味着你会一直痛苦。

接纳它会一直存在也是一种治疗,就像一些慢性病一样,把它视为你人生的一部分,你依然可以跟它共生,且能不受其累的好好生活。如果你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彻底让你在社交中感到完全的舒适和轻松。

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总结你会经常遇到哪些让你感到紧张和压力的情况,它可能给你带来什么,你又有哪些办法可以尽量避免糟糕结果的发生。

你要变得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社交焦虑。比如,经过你的尝试和总结,你发现相对于两人见面,多人聚会让你感到压力,它可能会让你不自在、持续沉默,但是你可以通过跟参加聚会的人里面比较相熟的几个交流来让你感到愉悦和轻松。

那么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便不会手足无措,即便焦虑依然存在,但你知道你可以应付得了,你有管用的办法。

05像了解这个世界一样去了解自己的焦虑,直面它

还有一种可以让你跟社交焦虑和谐相处的方法,就是明晰你的社交愿望是什么。你一定不是毫无原因才去参加多人聚会,你一定是有所期待才愿意克服社交焦虑去出席,这个原因和期待便是你的社交愿望。

或许是希望在聚会上听到其他人对于自己工作的建议,或许是希望加深老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或许是希望再认识新的朋友来扩大自己的人际圈。

无论是何种原因,它都是能让你不再过度关注自身焦虑的好办法。当你在社交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跟社交愿望相关的部分,焦虑便不会时时困绕着你。

如果你正在面对社交焦虑的问题,不必过度担忧,焦虑本身并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焦虑着什么,因此而逃避问题。

如果你能像了解这个世界一样去了解自己的焦虑,愿意直面它、缓解它、与它和谐共存,那么你解决的不仅仅是焦虑,而是在征服世界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预防与治疗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生甲因怕与人交往前来咨询。为了减少和舍友的接触,起先他是早出晚归,后来干脆改成走读,终因路途太远,学习自然受到严重影响。

学生乙的情况则是:他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一听说有集体活动就紧张,只要能逃就逃,因此同学对他很有意见。

虽然甲和乙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存在过度的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还表现为当众说话紧张、异性交往紧张等。

社交焦虑发展到极端就是社交焦虑症或社交恐怖症。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不安、担心甚至害怕,还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如: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发抖、呼吸困难、尿频、尿急等生理表现。行为上还伴有回避。

所以要说“过度”两个字,是因为,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很重要的适应功能,只有当其“过度”或者“不足”时才会产生问题。就社交焦虑而言,其适度时是有利于人的社会交往的,适度的社交焦虑能让一个人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想一想青春期异性交往中男孩子的侃侃而谈和女孩子的妙语连珠,那都是适度焦虑的功劳。

某种意义上说,社交焦虑症和社交恐怖症是青春病,因为它的发作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导致社交焦虑症的原因很多。不同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童年创伤事件的结果,例如孩子从小受到大人的苛求甚至伤害,长大后就会特别怕人;而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幼时有被虐待甚至被侵犯的经历;行为治疗学派认为是小时候的环境造成的,比如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伴,加上上学后由于高考制度的原因,老师和家长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孩子非常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因此也就无法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失败的人际交往经验,也容易导致青春期社交焦虑;而若从认知治疗学派的观点看,社交焦虑是由认知障碍所导致的,所谓认知障碍是指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它包括认知歪曲和认知缺乏两大类。认知歪曲是指认知中存在着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如:“交往中正视别人是不礼貌的”。认知缺乏则指认知中缺乏有关的常识,如:“我从来不知道和人交往时要正视别人”。

预防角度看,上述不同心理治疗流派的社交焦虑的病因说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做家长的如果能够从以上几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力,使孩子避免在青春期发生社交焦虑或者恐怖。

那么大学生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社交焦虑倾向呢?从广义看,因为是青春病,所以,绝大多数同学的社交焦虑是可以靠机体自身的成熟而解决的,此外,我们也可以靠自身的调节去使社交焦虑降到适度的状态,具体方法包括:

首先,社交能力是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练出来的。因此,有点过度社交焦虑的同学要采用“小步子原则”,也就是以逐渐扩大自己社交范围的方式解决自己的过度焦虑问题,比如:可以先从家族中的同龄人开始学习交往,也可以从宿舍关系开始,再扩大到班级、系里和学校乃至于社会。

其次,要去除完美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有过度社交焦虑,不是因为有人际交往的能力问题,而是由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使他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上,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社交焦虑。因此需要从调节完美主义倾向入手。

再者,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很多时候,年轻人社交焦虑的根子在于不自信,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坦然、从容得多。

最后,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常识,包括:主动介绍自己、微笑、与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倾听时神情要专注;要懂得欣赏并夸奖别人的长处,学习用实事求是的称赞去满足他人的“社会赞许需要”;还有就是要学习用建设性方式去处理自己面临的人际问题。

当然,如果自我调节没有效,就要去向专业人员求助,比如学校里的心理咨询老师和专科医院里的心理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怎样克服社交焦虑症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转变态度。有社交焦虑的人要么非常自卑,要么非常过于准求完美,要么就是有很强的自尊心,要想克服社交焦虑,就需要先转变自己的态度,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2

适当的释放情绪。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适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不能总是憋着,这样会加重我们对社交的焦虑。把问题说明了,自己也不用独自忍受,别人也了解了你的想法,这对克服你的社交焦虑有很大的帮助。

3

寻找成就感。成就感是解决社交焦虑的良方,一个人有了成就感,就会更加的自信,也更容易接纳自己和他人,从而缓解对社交的恐惧。

4

多和他人交流。对有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多和外人交流,刚开始你可能会很不适应,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你与他人交流的频率增加,你会慢慢适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表达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困扰,陈述症状“在人前说话脸红心跳”“不知道怎样交朋友,感觉自己不讨人喜欢”“回避聊天、发言,尤其是公众场合发言”……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交焦虑那些事儿。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本能的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和自身不受损害的安全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沟通、交流并得到他人的爱,是人人都有的一种需要。

但有些人和他人接触会感觉到紧张、焦虑、恐惧,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常见的情况是,还没有完全搞清状况,大家就纷纷给自己帖标签:我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到底是什么?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里,对社交焦虑症大概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1.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2.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3.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4.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5.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也就是说,很多人虽然存在社交焦虑的情绪或者倾向,但并没有达到社交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也就谈不上自己是“社交焦虑症”了。

那么,社交焦虑有什么表现?

1、在社交场景中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压抑的行为,比如在团体中默不作声,回避交流的情境等;

2、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导致心理很矛盾:既想和人接触,又担心被负面评价;

3、负面解读社交信息,且认为自己的主观糟糕预期被证明,被评价的压力让自己感到尴尬、恐惧,因自责、内疚而产生挫败感——不再想接近他人。

焦虑的感受、消极的情绪、扭曲的认知……究竟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痛苦?

1、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焦虑

不要以为社交焦虑就是不好的,一时的焦虑并不代表永久的焦虑,更不代表自己没有和人交往的能力。心理学发现,对社交有适度焦虑感的人更善于倾听,也更容易理解和谅他人。

所以承认它并且找到原因,是改变的开始。

2、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大多数的社交焦虑都来源于认知上的扭曲,所以,用客观全面的积极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是必要的尝试。

自查一下你是否有如下不合理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我人这么好,别人必须对我好”

过度概括化:“最近我做了很多丢人的事儿,我简直一无是处”

糟糕至极:“我嘴这么笨人又古怪,不会有人喜欢我了”

不良的归因方式、小题大做的做事风格、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让我们“庸人自扰”。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学习坦诚的面对真实的自己,紧张和不适感就会减少。

3、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自己不再有社交焦虑,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社交焦虑者来说,社交焦虑无法根除。不要强迫自己参加不喜欢的社交活动,更不要为了克服焦虑,故意让自己置身于手足无措的场景中。

当你有意识地改变并做到以上两个步骤,或许在社交中,你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放松和愉悦的时刻。

换一个角度看,克服社交焦虑的过程,也是找寻自己优点、将自己的敏感变成优势的过程。你不需要征服世界,你只需要战胜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什么是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症状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社交焦虑症?

说起社交焦虑症,很多人并不了解,因为各种精神疾病的类型十分复杂,治疗途径也有所差异。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障碍主要有以下表现

1、认为别人能看出他不自然的在情与窘态。

2、害怕被人注视与评论。

3、对害怕的场合采取回避或痛苦忍受。

4、自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好的是否定的甚至是藐视的。

5、在害怕的场合常伴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频等躯体症状。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

社交焦虑症患者对于人与人的交流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这是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这类疾病的症状有:

1、慢性焦虑:急性焦虑常在慢性焦虑的背景上产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焦虑的症状。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腹胀、便秘、阳痿、尿频急等,有时很难与神经衰弱或其他专科疾病相区分,故需要医师对病情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免误诊。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像心电图、X线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镜等可以帮助医师查出疾玻不过,焦虑症的主观症状虽然严重,但客观休征却是很轻或阴性。

2、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在夜间睡梦中多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情绪激动、紧张不安,常给医师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社交焦虑症如何治疗

得了社交焦虑症一定要及时治疗,在疾病的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强迫疗法

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2、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3、认知—行为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4、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社交网络可以缓解女性焦虑吗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网络迅速兴起,并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交网络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那么社交网络可以缓解女性焦虑吗?今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进行讲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相关知识吧!

来自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他们说,社交网络有助于减轻女性的焦虑,而减轻不了男性的焦虑。

社交网络够烦的,充满了丑孩子的图片、两个难看的人化妆成两个假人的婚纱照,以及其他各种完全不重要的讯息。

许多的研究都表明社交网络越用越不开心,人们习惯于点赞而不愿当面夸奖别人,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爱恨情仇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交生活,发布任何东西都渴望得到迅速的关注和爱意,否则就惴惴不安,等等。

但是皮尤研究中心的新研究表明,这乱七八糟的社交网络可以减轻妇女们的焦虑情绪以及帮她们纾解压力。

他们总共调查了1801名成年人,发现那些每天用好几次Twitter,收发25封以上邮件和分享两张以上照片的女性相比没干这些事儿的女性,焦虑程度要低21%。而男性的网络社交行为跟他们的焦虑程度毫无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男女使用社交网络的方法和心理完全不一样,女性会抒发很多情绪性的东西:“下雨了,忧愁”,“吃太饱,忧愁”,“又胖了,忧愁”……被莫名其妙点了几个赞得到了一些关怀以后她们就会消停了。

但是研究也表明,社交网络有时候能消解焦虑,但有时候也会受社交网络朋友的影响变得更加焦虑,通过这些朋友得到的正向反馈基本没用——相反地,人们其实更经常陷入强烈的自我厌恶——“为何人家的人生这么丰富而我如此寡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

全文共 2483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陌生人和社交场合一般指:把自己介绍给陌生人;会见权威;与人通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完成一件事情以及在公共场合讲话、吃饭等。

持续的含义: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紧张,这本是人类正常的反应,它可以提高你的警惕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对方。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而对于患社交焦虑症的患者来说,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的,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另外,持续还意味着患者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紧张状态都会出现。

显著的含义: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虽说紧张,我们仍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面试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我们会正确地回答问题,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他们有时会感到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患者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

概述

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疾病称为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作,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95%的患者在20岁左右发病。

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精神障碍,据调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焦虑症,有28%的患者通过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有11%的患者伴有强迫症。

下列人群更易患社交恐怖症:*独身或生活独立;*受教育水平低;*没有稳定的职业;*患其他的精神障碍;*酗酒及酒精依赖;*滥用药物

症状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及焦虑。

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进行社交焦虑症自我测试,或进入赛乐特医生与您谈心事,向专业精神医生进行咨询)

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知道患有社交焦虑症,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没那么简单。请看下面这个图解:

害怕被人评价→缺乏社交技能→缺少社交强化、缺少社交学习经历→回避特定的场合→害怕被人评价(恶性循环)

由上图可见,单纯的回避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害怕被人评价,社交技能缺乏,而这种缺乏会导致回避行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社交焦虑症的症状。所以,单纯地通过回避减轻病情无异于"饮鸠止渴",只会导致病情的越来越恶化。只有积极地治疗才是对付社交焦虑症的最佳办法。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你就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治疗

下面仅对社交焦虑症的治疗做一简单介绍。如果您有社交焦虑症的某些症状,请时到您附近的精神专科就诊,医生能为您作出准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进入心理门诊指南)。您也可以进入本网站的赛乐特医生与您谈心事,和专业的精神医生谈谈您的问题。

治疗上主要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包括有意识地提高社交技能;暴露疗法和认知疗法。

暴露疗法就是"恶治",把患者放进他害怕的社交场合,开始他会感到极度紧张不安。然后通过放松法让患者逐渐放松,反复数次,直到患者逐渐适应令其紧张害怕的环境。

认知疗法的出发点是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如在与人谈话时,社交焦虑症的患者会因紧张不知该说些什么,此时患者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导致社交的失败,由此更加感到紧张不安。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想法,引导患者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问题,比如把过错推给对方,"为什么是我的过错?是因为你说话跑了题!"这样,患者的紧张情绪会自然得到缓解。

对于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为主,常用的有b-受体阻滞剂及抗抑郁药。而抗抑郁药中,SSRI最常用。SSRI全称为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研究表明,五羟色胺是人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神经递质,是细胞之间信息"联络员"。人的不良情绪变化与五羟色胺的不均衡分布有关。SSRI可以调整五羟色胺的不均衡分布,因此可以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目前,赛乐特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症的SSRI药物。(请参考赛乐特说明书)1991年首次在英国上市使用,随后,陆续在多个国家上市,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五千万人服用赛乐特治疗精神疾患。在美国进行了一项183例社交焦虑症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赛乐特,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服药剂量为20-50mg/天,疗程12周。试验结果表明:赛乐特组症状改善或显著改善率为5%,而安慰剂组只达到22.9%。说明赛乐特治疗社交焦虑症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近期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表明,分别给予20、40、60mg/天的赛乐特治疗社交焦虑症。结果显示,20mg是最适合的剂量。这一方面表明了赛乐特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剂量低,减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费用。

预防

于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预防社交焦虑症应由从娃娃抓起。文献报道社交虑症与遗传及父母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应引起父母的注意。

国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

(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

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可能增加孩子长大以后患社交焦虑的可能性。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就是由着大人的性子任意打骂(中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其实,孩子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患了社交焦虑症,就是再聪明,又何谈成材呢?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素质教育及情商的培养,与重视及预防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不谋而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社交焦虑的表现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社交媒体爆发的今天,对社交感到焦虑的人却反而好像比以前更多了。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可能有社交焦虑?手机一响就觉得头痛?觉得身边的同事朋友都不喜欢自己?一想到要去参加饭局就觉得麻烦、紧张?那么社交焦虑的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有社交焦虑么?

1.社交焦虑要比“害怕人”更复杂得多

社交焦虑的人会害怕别人评价自己、害怕冒犯别人,害怕在别人面前说出蠢话,害怕在别人面前自取其辱。和人交往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而社交焦虑者会忍不住去幻想每一种可能。

2.一些一般人根本不会在意的小事,会让社交焦虑症患者极度不舒服

有时候他们会因为要参加一个聚会,可能需要与陌生人寒暄而感到焦虑;有时,社交焦虑者会在开会的一个小时里一直拿着一个吃剩的苹果核——只因为站起来,穿过整个会议室去扔掉它对他们来说简直像种酷刑。

3.收到一些模糊的消息对社交焦虑者来说简直是不能忍,比如“Hey,我能问你点事吗?”(却不直说是什么事)

“什么?你想问我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先把问题发给我?”如果不直接说重点,社交焦虑者会想很多,觉得焦虑,然后很大概率不会回复你了。

4.社交焦虑者是不会直接约别人的,他们最多只会暗示你自己可能有空

如果他们说“我今天没有任何安排,你呢?”就等于“如果你邀请我出门,我会爽快答应的。但我自己不会主动邀请,因为balabalabala……”

5.社交焦虑者会拒绝别人的邀约,或者明明答应了临时又推翻已有的计划。但下一次如果你不邀请ta,他们会觉得失落

6.如果你邀请社交焦虑患者去一个ta陌生的聚餐,到了之后你却只顾着和其他人熟络不管ta,社交焦虑者会觉得无所适从,同时对你非常愤怒,他们会认为这是终极背叛

7.我们身边有社交焦虑的人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多

社交焦虑≠羞涩或内向。并不是说外向的人就不会有社交焦虑,只是有时他们表现得不明显。

8.社交焦虑会让人痛苦,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病痛

社交焦虑带来的不仅是紧张,还可能会引起头晕、燥热、发冷、心跳过速、胸痛、呼吸急促、头痛等。还会让肌肉持续紧张,让人精疲力竭。

9.很多焦虑症患者同时也被抑郁困扰

根据美国焦虑症抑郁症协会的数据,几乎一半的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因此当一个人表现出焦虑症状时,ta在经历的事情可能比焦虑更多。

10.社交焦虑者讨厌惊喜和忽然强加给他们的事(包括伴侣忽然在家门口出现的那种好的惊喜)

对他们来说,提前计划简直可以救命。

11.喝酒能帮助社交焦虑者放松自己(当然不建议每次焦虑时就喝酒)

12.虽然人们想要帮忙,但告诉社交焦虑患者他们的感受是不理性的并不能起到缓解他们焦虑的作用

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理性,但他们无法控制这种感受。

13.社交焦虑患者常常低估别人对自己的喜爱

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社交焦虑患者表现出对一段友情的不珍视,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以为对方和自己没有那么要好,或者说对方也没有把自己当朋友。明确表示把他们当朋友,会帮他们减少因为怀疑友情是否存在而产生的烦恼。

14.社交焦虑患者会把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误认为是针对自己,不要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对所有事都过度分析

“我跟你招手你看到了吗?你是在忽略我吗?”“你发的那条含糊tweet是在影射我吗?”“为什么你的短信用句号结尾,为什么不发个表情?”

15.当一些小事发生的时候,社交焦虑患者也许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因为一个很小的触发事件彻底爆发

16.社交焦虑者的表现经常让身边的人觉得ta是针对自己,对此社交焦虑者觉得委屈又无法解释(因为解释意味着更多的社交)

17.当社交焦虑患者跟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是一个重要的信任的标志。对方付出的勇气比你认为的还要难得

这也意味着他们足够关心你,希望你能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18.社交焦虑患者不需要被当作易碎品一样小心对待,不过一些能让他们更舒适的小举动也会使他们十分感激

没有一个社交焦虑患者希望被抱着安慰,不过如果花点时间耐心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事,你会成为他最好的朋友。所以,谢谢你。

重要提醒:这篇文章并不是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disorder,过去被叫作socialphobia)的诊断标准,而是一些主观的感受。如果你觉得你符合上面很多描述,说明你需要调节自己,也说明你需要身边人更多的关爱(笑)。

以下才是临床意义的社交焦虑症诊断标准(DSM-5):

A.在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境下都感到显著的恐惧或焦虑。社交情境例如:与人互动(谈话,见一些不熟悉的人等),被观察、被注视(吃饭或者喝水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如发言等)

B.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会被负面地评估(例如会让自己尴尬、导致别人拒绝自己等)

C.几乎所有的社交情境都会唤起这样的焦虑或恐惧

D.由于极度的害怕或焦虑,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情境

E.这种害怕或焦虑是不合理的,相应的情境本不应该激发这样的恐惧(意思是说,假如一个在战场上生活的,情境本来就可怕,那就不符合这条标准)

F.这种恐惧、焦虑、回避通常会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

G.这种恐惧、焦虑、回避给患者带来了不可忍受的痛苦,或者给ta实际的社会生活功能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无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符合以上全部,我们建议你考虑接受专业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