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胖子容易血压高最新3篇

浏览

4417

文章

3

篇1:和胖子一起吃饭的风险:容易多吃不健康食品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雇佣了一名职业女演员,让她穿上一套肥大的服装。研究人员首先让这个假胖子在参与者面前点几道菜,然后让参与者点几道菜(沙拉和意大利面)。结果显示,如果女演员穿了一套脂肪服装,参与者会点更多不健康的食物(意大利面),而不是和瘦瘦的女演员一起吃(没有脂肪服装)。

不仅如此,如果胖女士为自己点了很多沙拉,参与者会减少沙拉的消费。该研究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与肥胖的人一起吃饭对人们保持饮食健康来说并不容易。然而,出去吃饭实际上比单独吃饭更复杂。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与超重的人一起吃饭是否会影响人们健康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是否与同龄人点的菜数量有联系。我们雇了一个职业演员,有时她戴着超重的义肢,有时她不戴。我们让她在午餐时点健康食品(如少量意大利面和大量沙拉)或不健康食品(大量意大利面和少量沙拉)。实验中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在看了女演员点菜后也点了意大利面或沙拉。结果显示,观看胖版女演员点餐的参与者比观看瘦版女演员点餐的参与者吃了更多的意大利面条。这些结果证明,当和超重的人一起吃饭时,人们会吃更多不健康的食物,减少健康食物的摄入量。原因可能是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不太注意保持健康。这项研究还提供了一些证据,证明普通用餐者的体型和所点食物的健康状况是否会影响他们的食物摄入质量。”一位研究员说。

在另一项研究中,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十分之九的人不知道如何判断超重的危险程度。此外,一个人的胖朋友越多,他们就越不能判断何时减肥。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肥胖日益流行正在改变我们对正常体重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胖子更容易生病吗?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人都是达不到肥胖的标准的,所以也不要过分渴求自己的体重,控制在健康水平即可。肥胖的人群就需要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了。那么,今天带大家看一看,胖子容易生病吗?

1、胖,是一种病。肥胖对身体的影响不容小觑,越肥影响越大!对血压的影响:肥胖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尤其是在40-50岁的时候,肥胖的人比平常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出50%,并且越肥血压也会越高。对心脏的影响:肥胖,简单来说就是脂肪过多,会对心脏的功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因为肥胖会使得脂肪附着在心脏的表面,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从而诱发心衰。对血管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跟肥胖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有很大部分是因为肥胖所致,其中,肥胖人群的缺血性脑梗死是非常高发的。对寿命的影响:肥胖除了会对身体器官造成影响,对寿命也会有影响。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也就是说,肥胖的人比较命短。而体重指数BMI大于40,寿命会减少约20年,BMI超过35,会增加30%-40%的病死率。所以,要想长寿,远离肥胖。

2、糖尿病:研究发现,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概率会比平常人高4倍,而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里面,有九成病人都是较胖的,当女性体重指数达到35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达93.2%。打呼噜:在肥胖人群中,睡觉会打呼噜的几率高达50%-70%,平常人才2%-4%。打呼噜在临床上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的是在睡眠期间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会导致缺氧,对脑部会造成一定损伤,长期打呼噜还会诱发心源性猝死。肿瘤:肥胖跟肿瘤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癌症的几率,尤其是直肠癌。其次,肥胖人群中,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更高,女性则更加容易患上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3、脂肪肝:肥胖的人被脂肪肝找上门的几率远远高于平常人,而脂肪肝患者中,有10%的人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严重的话还会发展成肝硬化或是肝癌。但要注意的是,脂肪肝并不一定是肥胖的人才会有的,瘦子也会有脂肪肝,只不过是肥胖的人更加容易出现脂肪肝。骨关节疾病:肥胖会使得体内的糖和嘌呤代谢出现障碍,而这些会让骨关节发生病变,导致多种骨关节疾病的出现。另外,年纪越大,骨关节疾病也会越多发,所以,年纪大的更应该控制体重,肥胖的老年人最好可以减减肥。

总之,肥胖的人群确实是会出现一系列疾病的,肥胖的人群也应当引起相关的重视,增强自己的体育锻炼,将自己一身的肥肉变成肌肉,这样会让很多人喜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婴儿使用抗生素,长大容易变胖子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先前的研究发现,潜伏在人体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对你是否会变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宿主在生命早期建立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如果宿主此时暴露于抗生素,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将被抑制,从而导致宿主的代谢变化并增加未来肥胖的风险。该研究论文于8月14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壳牌网采访了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纽约大学的劳拉·考克斯。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除了过量的饮食和遗传因素,肠道中数万亿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增加能量吸收或改变代谢信号和炎症反应导致宿主肥胖。肥胖者和瘦人的肠道菌群并不相同,但是通过将相应的微生物引入小鼠的肠道可以建立相同的表型。例如,如果瘦老鼠的肠道菌群被移植到老鼠的肠道,老鼠也会变瘦。

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刻起,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开始建立,这也是代谢系统建立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此时受到抗生素的干扰,它将对个体的体重产生长期影响。几十年来,人们一直用这种现象来促进牲畜的生长,给它们喂食低剂量的抗生素。先前的研究表明,早期接触低剂量抗生素会增加脂肪组织的含量,并改变激素、肝脏代谢和肠道菌群组成。考克斯和他的同事想进一步了解接触抗生素的特定时间是否会在这种变化中起关键作用,并确定肠道中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的微生物区系。

在现代集约化畜禽养殖中,农民会以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喂养牲畜,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资料来源:naturalgrocers.com

首先,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低剂量的青霉素。第一组小鼠在断奶后(4周龄)开始给药。第二组老鼠在出生前不久给它们的母亲注射了青霉素。对照组为未用青霉素治疗的正常小鼠。结果显示,在早期接触抗生素的第二组小鼠在成年期比在晚期接触抗生素的第一组小鼠体重增加更多,伴随更严重的代谢问题,尤其是在雄性小鼠中。考克斯向壳牌网解释道:“雄性和雌性老鼠之间存在代谢差异,所以雄性老鼠更有可能遭受饮食诱导的肥胖和相关的代谢问题。”

此外,研究发现,早期青霉素治疗减少了小鼠肠道中可能具有保护功能的几个菌群的数量,如乳杆菌属、关节假丝酵母属和支原体异养菌属。然后,研究人员改变了老鼠的脂肪摄入量。结果,发现在早期用低剂量青霉素处理的小鼠在食用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后体重增加更多。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低剂量青霉素分别治疗三组小老鼠4周、8周和28周。结果表明,停药后前两组小鼠肠道内的微生物从第三组小鼠中恢复,但足以使小鼠将来患肥胖症。这表明早期的暂时青霉素治疗将对个体的代谢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研究人员将接受青霉素治疗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显示出同样的代谢变化,这表明导致这些变化的是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而不是青霉素本身。考克斯告诉壳牌网:“我们认为恢复这些抗生素抑制的菌群可以防止早期抗生素治疗导致的体重增加。”

其他抗生素有类似的效果吗?关于果壳网的问题,考克斯说,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测试了几种不同的低剂量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和金霉素。结果表明,任何类型的抗生素都能增加脂肪组织。此外,该农场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有增重效果。

今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抗生素耐药性是对全球公共健康的严重威胁。然而,这项研究表明,在婴儿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将来患肥胖症的风险。资料来源:motherjones.com

谈到人类婴儿使用抗生素时,考克斯指出:“实验中使用的青霉素剂量比平时儿童使用的要低得多。然而,实验表明,接触抗生素的时间非常关键,在婴儿期干扰肠道微生物会产生严重后果。此前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一岁以内的婴儿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考克斯说,他们下一步的研究将集中在抗生素的影响是否可以通过恢复肠道中的微生物来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