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腊月吃什么蟹(最新20篇)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习俗,希望能帮到大家!

浏览

6806

文章

141

篇1:腊月二十六要干什么?有什么习俗和讲究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六要割年肉,意思是这一天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俗,是因为以前人们都比较穷,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到了二十六,家里清扫过后就要开始杀猪炖肉。如果家里没有猪的就到集市上割几斤肉回来准备过年,因为之前肉平时吃不到,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吃,因此才有了腊月二十六的俗语“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

同时,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因此,一碗热气腾腾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红烧肉,对于旧时的穷苦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但是在过年的时候愿望终于实现了,预示着来年更加红红火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月二十九民俗 小除夕 过赶年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九民俗除夕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有关土家族“过赶年”的传说: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

2.土家族先民贫困,年三十日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遍来驱赶百姓,土家人提前过年,吃团圆饭,以便逃生。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腊月二十七有哪些传统习俗?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那腊月二十七有什么传统习俗么?下面小编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山西省民俗

山西吕梁市各地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中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北京市民俗

老北京人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也有宰公鸡的习俗。除了昨天炖肉今天炖鸡以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备过年时候享用。每天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外面冰天雪地北风呼呼,一推门,就是各种香味儿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还有满屋子的笑语喧阗,屋外的鞭炮齐鸣。年,就这样带着形、声、色、香、味,定格在记忆中。

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而把腊月二十六的洗浴称为“洗福禄”。

宰鸡

2月3日是腊月二十七,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天津市民俗

二十七宰公鸡,虽然也是忙活年饭,这里面却隐藏着父系社会的特征。为什么一定是公鸡呢,母鸡难道就不行吗,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就会明白,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而且是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盛宴上是不能将其拆解成一碗鸡块,而且天津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除夕当天并不能将这只鸡吃得一干二净,摆上桌后大家只象征性吃上几口,然后就等着晚饭结束,把这个菜与其他剩下的饭菜一道撤下来,但公鸡还单独保留着。以后每到吃饭时,这只公鸡都要再被端上来,人们吃的时候同样要遵循只吃一点点的规矩,一直到鸡肉有些发酸了,大家才赶紧将鸡肉吃干净。这只全身整齐的公鸡,因为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摆一摆,表达了人们企求吉祥的心愿。年节厨房里的活多,刀也自然用的费,在过去这一天还是磨刀师傅最忙碌了一天。而如今,磨刀师傅也少见了,而家里的刀也因为用了好钢变得锋利,是几年难磨一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腊月的别称有哪些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指的是十二月份,其别称有:暮冬、嘉平、大吕、涂月、冰月、余月、清祀等。

暮冬:暮冬一词出自于《魏书·彭城王勰传》:“岁月易远,便迫暮冬,每闻道,奉承风教。”

大吕:古乐有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称之为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所以合称为“律吕”。乐律刚好和历法相对应: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涂月:涂月一词,出自于《尔雅·释天》:“十二月为涂。”

嘉平:嘉平一词,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索引》:“殷曰嘉平,周曰大腊,亦曰腊。”秦改从殷之旧称。

我们中华的文化是多样化的。古代有学问的人,是比较有情调的,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说法,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在其中,如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十二月叫腊月,在古人的嘴巴里可就不止那么一两种称呼了,还有比较多的称呼。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礼》和《周易》等著作中就有“腊味”、“肉甫”的记载。十二月的天气正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的称呼。岁末十二月正处于新旧交接时段,也是祭祀较多的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年农历是腊月二十三或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在疑惑小年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因为在小年日期确定上南北不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年农历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小年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农历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农历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有南方和北方之分,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则是腊月二十四。所以2023年的小年是在1月14日和1月15日。不同的地区,关于小年夜的时间也是不同的,除了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之外,还有少部分地方会把除夕前一夜或者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六当做小年。

小年是什么意思?

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

小年的由来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作为祭灶节的小年,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日期是不同的。过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农历腊月廿三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有这样几个习俗。

1、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2、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3、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4、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另外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它不但让你能够干干净净迎新年,更能让你保持健康和愉快的心情,所以在上面几条习俗中,扫尘可是最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月可以上坟吗?腊月上坟时间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上坟是极祭奠逝去亲人的一种方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亲人逝世而不去祭祀,会不认为不孝。那么,腊月可以上坟吗?腊月什么时候上坟?

腊月可以上坟吗

腊月上坟,俗称上供请祖。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在我们这里呢,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上坟烧香这一程序非常重要的。

烧香是一种通道:就是人们在顶拜之前跟谁(也就是拜谁)先接通的一根如电话线一样的一种形式(告诉祖先我们敬奉你来了);香点着之后的烟是向上去的,就是与你要拜的魂接通,这样你就可以与你所要拜的魂或佛沟通。

所以,请一款好香是必不可少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无相铜炉一对一定制一款祈福香,采用天然的草木原料,唐菖蒲,其含义也是有追悼思念之情的。而且此香燃烧的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积善积德,像我们焚烧三天也是可以的。

上坟的三种形式

1、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

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

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2、家祭:即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我们村子祭谱,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几十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3、遥祭: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上坟携带物品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腊月冬季吃火锅的11个注意事项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冬季寒冷,火锅饮食是首选。想要吃火锅吃出健康与美味,有什么知识是需要牢记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阅读。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5、避免荤素比例失调

传统吃火锅的顺序是先吃肉,因为这样才能带出汤底的好味道。其实现在很多锅底本来味道就够香浓,所以可以进行顺序换换:肉-菜-肉。即是可以在刚开始涮火锅的时候,涮两筷子肉,然后放一部分低脂的蔬菜豆腐,再继续涮两筷子肉。这样交替食用,就可以避免荤素比例失调。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3、食用火锅时食品还不宜滚烫

因为口腔、食道和胃黏膜通常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黏膜,致使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从锅中取出滚烫的涮食时,最好先放在小碟中晾凉。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2、吃火锅时空气要流通

若用炭炉烧火锅,各位就应当小心了,一定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空气不流通,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中二氧化碳毒往往不易发觉的,因吃火锅时同时喝了酒,把中毒的症状像恶心、头晕、呕吐及头痛误为醉酒,中毒重者,会发生昏迷、血压下降及口唇呈樱桃红色等,所以若用炭炉烧火锅时千万留意室内通风。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10、吃七八分饱就好

很多人吃火锅,不撑破肚皮不罢休,这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腹泻等,所以吃到七八分饱就好放下筷子了。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9、吃火锅别超1.5小时

在火锅汤中,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的含量较高,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此外,在火锅中涮煮过久的肉类食材和其他成分相互作用也会生成亚硝胺。吃火锅要尽量在一个半小时内吃完。如果要品尝火锅汤,最好喝头汤,不要喝尾汤。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4、饮食搭配,冷热有常

一般来说,从火锅中捞出的菜肴温度很高,一不小心就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而许多人因为怕烫,就会趁势喝上一大杯冰镇啤酒或冰冻饮料,但是如此一冷一热,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便秘。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11、在品尝火锅后,吃些水果

吃火锅后,隔20-30分钟,吃些凉性水果,如梨、藕、苹果、橙子等,可防“上火”,但不要吃发热的橘子。如果想喝茶,最好在吃完一小时后,否则容易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8、肉类一定要涮熟

吃火锅时,往往追求嫩滑可口,刚熟或半生熟就吃;在灼肉类时,应灼至熟才可吃,以防肉类中有寄生虫存在。一些寄生虫如旋毛虫等多寄生在猪、牛、羊及狗身上,人若吃了会在身体中穿肠入血,令身体不适,产生呕吐、腹泻、头痛及高烧,尤其是脚部及肚子会剧痛,运动不灵活,若进入脑中,更会产生脑膜炎,对生命产生危险。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1、肉菜搭配比例1:3为宜

冬季讲究进补,很多人吃火锅总是喜欢狂点午餐肉、羊肉、牛肉等荤菜。火锅是营养比较丰富的饮食方式,但食材的搭配要讲究膳食平衡原则,荤素搭配,肉和菜的比例1:3比较合适。吃麻辣火锅等油大的火锅,最好挑选脂肪含量较少的肉类,如瘦的牛羊肉以及鱼虾鸡肉。吃火锅要多吃深绿色、黄红色菜类。绿叶蔬菜还能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除了绿叶菜,还可搭配菌藻类和豆制品。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7、海鲜要先吃

各种鱼、虾、贝类为火锅口味增色不少,因此很多人吃火锅时吃火锅时喜欢选海鲜。海鲜类往往不容易消化,所以应在进食其他食物之前,先选择海鲜类先吃,让胃酸对其进行消化。另外,海鲜也不宜多吃,因为海鲜类食物富含蛋白质,过量摄入会加大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而增加胃的工作强度,导致胃肠道系统紊乱,并引起腹泻,同时,过多摄入也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腊月冬季健康吃火锅要注意6、调味料清淡

调味料如沙茶酱、辣椒酱,对于肠胃刺激大,使用酱油、麻油等较清淡的佐料可避免对肠胃的刺激,减小“热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腊月三十民俗 除夕 贴门神 贴春联 守岁 吃年夜饭 压岁钱

全文共 143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腊月三十民俗除夕门神春联守岁年夜饭压岁钱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对脸门神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腊月二十七有哪些民俗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汉族传统民俗中在腊月二十七,有这样几个民俗。

1、洗衣洗浴

腊月二十七这天有,洗衣服、洗澡,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

2、洗脚

腊月二十七日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意寓洗去晦气。

3、宰鸡赶大集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

这三种民俗合在一起称为,“洗福禄”而腊月二十七就是要集中,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这样来年的“福禄”就会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习俗

全文共 2984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习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年有什么讲究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腊月廿四过小年的习俗

1、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做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4、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5、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6、吃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小年吃什么传统东西

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12月是腊月吗?为什么?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12月腊月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着以下的具体区别:1、所属历法的不同: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12月是公历的最后一个月。2、数目不同:当农历到了闰十二月时,会出现两个腊月,第一个月叫“十二月( 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 闰腊月)”;而12月在公历中的数目只有一个。

公历属于阳历中的一种,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源自于西方社会,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所制定的历法,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是全世界通用的。

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阴历则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一年有十二个月。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是否会有“猴年闰腊月”这一天?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等到猴年的闰十二月!"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意味着完成一件事或实现一个愿望的希望似乎很小。那么,猴年有“闰十二月”吗?现在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闰月,为什么有闰月。

气候从冷变热,然后从热变冷。这样的变化周期是倒退的一年。在回归的一年中,月亮的圆和圆变化了12次。月亮的每一轮都在一个月内变化。12轮和12轮的变化是12个月。十二个月是农历的一年。在一年的12个月中,有时有6个大月和6个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总共354天。有时有7个月零5个月,总共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比返回的那一年短11天以上。如果一年有355天,比返回的那一年短10天以上。这样,三年比三十天短。为了跟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有必要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叫做闰月年。今年有383天(6个月7次流产)或384天(7个月6次流产)。

月亮的盈亏

然而,古人发现,即使三年增加一个月,这个月与气候相符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因为农历三年比回归年短33天,加上闰月只有29或30天,还短3天。我国聪明的劳动人民在19年里采用了闰7年的方法。这样,19个阴历年和19个阳历年的天数基本相等。因为19个阴历年是228个阴历月,如果你加上7个闰月,在19个回归年里正好是235个阴历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将会协调一致,月份也将与气候变化大致一致。

关于农历的哪个月是闰月,它与24个节气有关。24个节气中有24个数字,奇数被称为“节气”,如立春、上丁、清明和长夏。其中对应的偶数称为“中气”,如雨、春分、谷雨、小满等。每年有12个中气,农历用12个中气作为12个月的象征。例如,下雨的月份被认为是第一个月,小满生活的月份被认为是四月,初霜生活的月份被认为是九月。有闰月的一年是13个月,一年只有12个月有汽油,所以你必须有一个月没有汽油。这个没有汽油的月份没有办法得到它的名字,所以你必须跟在它之前的月份后面,加上一个单词“闰”来得到它的名字。这是闰月。例如,在2014年9月,下一个月应该是10月,但是因为没有汽油(11月的第一天是小雪),它在9月增加了“闰”这个词,所以今年是闰9月。

那么,闰十二月是什么时候?据专家统计,从1701年到2000年的300年间,二月有9个闰月,三月和六月有16个闰月,四月有19个闰月,五月有23个闰月,七月有13个闰月,八月有7个闰月,九月有3个闰月,十月有3个闰月。但是闰十一月、闰十二月和闰一月从未出现过。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在近日点移动得更快,在远日点移动得更慢。这导致两种气体在太阳近日点的距离变短,而在远日点的距离变长。十二月前后的三个月是在元旦前后,这几个月中能和中能之间的时间距离相对较短。很难有没有中间能量和闰月的月份。这表明闰月似乎很难。猴年的闰月更不可能了!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短语“等到猴年的闰十二月”指的是一个不可能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 农村过年习俗知多少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理发腊月搬家”,这些农村习俗你知道多少?长知识

临近年关,出门在外的人都已经准备回家过年了。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当然也流传下来很多风俗习惯。虽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但在中国还有很多风俗都是相似的。比如大家常说的“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正月里不能剪头发,而在腊月里却不能搬家。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在农村会流传着这样的风俗习惯吗?这些习惯又有哪些讲究呢?和本网一起来了解下吧。

01、正月不理发

所谓的正月不理发,就是正月里不能剪头发,尤其是有舅舅的小孩子。如果被舅舅知道你在正月里剪头发,舅舅是会生气的。因为很多地方流传着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虽然不少人在正月里剪头发也没有证实死舅舅的预言,但大多数人还是避讳的。

为什么会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呢?这大概要从清军入关说起。清军入关后前汉人的思想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短发。而清军如果后,都开始剃发。如果不剃头发就会被称作“旧思想”即“旧思”。而“旧思”的谐音同“舅死”。所以就有了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也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还是都会在腊月里理发,尽量不在正月里理发。不管是信还是不信,就当是为家人祈福,也很少有人会在正月里理发了,毕竟家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02、腊月不搬家

腊月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月,进了腊月就预示着要过年了。因为在过年前有祭祖的习俗,会把家里的祖先都请回来,然后供上鸡鸭鱼肉之类的吃食。如果这时候搬家,会让祖先找不到回家的路。另外腊月里搬家,会让灶王爷不认识新家的位置。对家庭的福运都是不利的,所以很少有人会在腊月里搬家。

搬家是一个体力活,如果搬家的话,势必要找很多人来帮忙。可是在腊月里,大家都忙着过年,根本没时间给你搬家。还有就是如果腊月搬新家的话,对周边的环境不是非常熟悉,邻居也都不认识。这样别人家过年都是热热闹闹的,而你家就会冷冷清清的。

还有就是腊月搬家,很多亲戚都不知道你搬去了哪里。过完年后走亲戚的时候,会让很多亲戚找不到家门。所以很少有人会在腊月里搬家。

03、过年习俗知多少

除了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以外,过年还是有不少讲究的。比如腊月里不能做房子,腊月里不能向外借钱,腊月里也不能讨债。因为腊月里向外借钱是会散财的,预示着破财,晦气,自己家的钱财会向外流,是不吉利的。如果腊月里追着人家讨债,也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所以如果欠别人钱,一定要尽量还给人家,不要等人家来讨债。另外在农村嫁出去的闺女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还有的地方讲究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不能动针动线的。要说起来,过年的讲究还真多。不过现在知道的年轻人却不多了。

“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这些农村习俗你知道多少?长知识。在你们那里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都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月里来腊肉香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腊肉是农历十二月给人们的一道佳肴。四川、陕西、湖北、湖南和中国其他省份的人都有制作熏肉的习惯。团圆饭怎么会有这么少的腊肉?腊肉的皮是金黄色的,有光泽,瘦肉是红色的,肥肉是黄色的,有腊肉特有的香味。当你忍不住把它含在嘴里咀嚼时,你会发现你的牙齿和脸颊是芳香的,肥而不腻,味道很好。

青椒炒培根,颜色清晰(网络图)

腊肉的历史非常悠久,对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解释。顾名思义,腊肉与冬季月份有关。在封建社会,农民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唐代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腊月总是温暖而遥远的,今年的腊月是完全冻结的。”

那时,人们吃腌制食品的机会比吃新鲜食品的机会多。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易于保存;二是交通不发达,肉类流通范围相对较小。那时,普通家庭很少有机会宰杀牲畜,人们只偶尔吃一次肉。此外,由于糟糕的饲养技术,许多动物被放牧而不是圈养,因此动物有更多的瘦肉和更少的脂肪。众所周知,瘦肉不利于在常温下保存,而且人们不能很快吃到它,所以他们开始想其他办法。这种方法是酸洗。根据相关记载,三国之前的“远征军”带来了腊肉、煎饼和其他容易保存的食物。

熏肉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中西部地区多山,植被丰富,木材丰富,腊肉通常用柴火熏制。在每年的第十二个月,每个家庭都会杀死肥猪,把它切成块,放在一边一整天,以去除从肉中渗出的血。第三天,在猪肉中加入盐,加入香料如黑胡椒、丁香、天竺葵、茴香等。然后浸泡在罐子里。大约一个星期后,当调料有味道时,取出腌好的肉,用温水清洗,穿上,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水分,然后抽上烟。

熏肉(网络图)

当地家庭烧柴做饭时,干猪肉通常挂在炉子上。这不仅方便了烹饪,还节省了特殊熏肉的时间。熏肉非常美味。腌猪肉时,如果盐撒得不均匀,肉会在明年的4月和5月变质。吸烟也是习得的。最好选择柏树树枝,不时地把猪肉翻过来。

由于其悠久的历史,腌制肉类的具体发明者不再可用。然而,根据地方志和相关文献,腊肉的命名与三国初期的军阀张鲁有关。

公元215年冬,东汉宰相曹操率领十万大军西进汉中。汉宁太守张鲁战败,向南进军到巴中(今四川省)。当张鲁经过汉中市的红庙村(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时,由于人少马少,他在山坡上打了个盹。几天的艰苦工作并没有打倒曾经占据汉中的那个凶悍的人,但是隶属于几千个下属的问题让他很难过。“唉,一切都结束了。”二十年前,张鲁在动乱的时候在汉中建立了割据政权。他用五斗米(道教的一个分支)教育人民,把汉中变成了天堂。难民一个接一个地来了,仅从伍兹谷就有数万名关西村民逃离汉中。东汉政权忙于照顾汉中,所以拜张鲁为镇中郎将,并领导汉宁府。

张鲁深知升官只是曹操的权宜之计。曹操收拾了吕布、、刘璋等人之后,他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果然,汉中的军队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虎豹君的对手是谁?

“主人,事已至此。,战争比走路好,走路比跌倒好。你投降后,你的领主仍然是公爵。”该账户的第一顾问阎圃在附近提供了及时的建议。

“那我应该扔下谁?”在阎圃面前,张鹭没有必要躲也不能躲。

“听说刘世军(指蜀汉前统治者刘备)带着黄权,他的部门准备迎接我们。”

汉中王张鲁及其群臣议(连环画)

张鹭一听,并不激动。起初,他还认为刘备的仁义世界罕见。刘备恨这个“大耳贼”,尤其是一年前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任,从自己的同胞刘璋那里得到了好处。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曹操是一个对手。刘备对自己没有仇恨和敌意。难道你不投降你的对手而不是你的盟友吗?

想到这里,张鹭心里一阵烦闷。他站起来环顾四周。突然,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为什么到处都是炊烟?是为了取暖而燃烧的火吗?”

阎圃给他的下属打电话询问。间谍报告说村民们用柏树树枝熏制猪肉。

“熏猪肉?”正当张鹭好奇的时候,当地的村长来拜访了他。原来,当地村民非常感激省长的好意,特地为他们准备了一顿家宴。张鹭乐呵呵地走了。食物在地下生长,酒储存在地窖里,鸡在自己家里饲养。席间,张璐对一盘炒成褐色的腌猪肉赞不绝口。他漫不经心地说:“这种肉每年农历月都会腌制和熏制,可以在下一个农历月食用。我想我们不妨称之为培根。”

村长连忙欢呼起来,让人拿出一包腊肉,准备送给张鹭。张鲁摆手道:“我军大败。为什么是明天?”然后,他转向阎圃说:“我宁愿做曹公的奴隶,也不愿做刘备的客人。我不能为了享受我的呼吸而屈服于背信弃义的人。”于是张鲁向曹操投降了。

腊肉诱人的颜色(网络图)

张鲁投降曹后,带着他的军队搬到了洛阳。虽然我再也没有吃过腊肉,但我已经无忧无虑地度过了余生。但他没有想到,随口取名的培根,居然芬芳了一千年。

今天,腊肉也在超市的冰柜里上架。然而,为了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城市超市的腊肉大多采用非人工熏制。该方法是将腌制好的肉在工厂车间集中腌制风干,然后加入色素,最后包装均匀。这种腊肉看起来更顺滑,闻起来更醇厚,尝起来又脆又滑,但毕竟它缺少许多原有的味道。这种味道,也许带着农民手工腌制的地方风味,也许带着浓郁的柏树树枝的味道,更可能带着家乡父母的浓浓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寒冻腊月给宝宝保暖的原则有哪些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寒冻腊月宝宝保暖原则有哪些?天一变冷,新妈妈们总担心宝宝冻着,所以就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专家指出,婴幼儿穿得过多并不是保暖的最佳方式,重点在于保护好关键部位。

给宝宝穿得过多,就增加“冬季中暑”的可能。因为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产热量大、且出汗散热又较缓慢,很容易在“高温”环境里中暑,一旦出现“冬季中暑”,宝宝就会表现出发烧、抽搐、吐奶、腹泻等症状,这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也有一些家长担心婴幼儿着凉,整天紧闭门窗,会造成室内新鲜空气不足,使宝宝抵抗能力减弱,就更容易感冒发烧。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婴幼儿衣物穿得过多,势必会限制其手足的活动,甚至影响到呼吸。同时也不利于宝宝对外界的了解和适应,这种能力和机会如果受到限制无疑对孩子的发育不利。

因此,在冬季给宝宝穿的衣服要宽松,不能影响孩子手、足活动。如果担心着凉,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头、肚子和脚等处即可,因为这些部位是孩子最需要保暖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 腊月和冬月的区别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阴历的加法上有腊月、冬月、正月的叫法,但是很多不熟悉历法的人,对这些称呼可能会混淆。那么,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腊月和冬月有什么区别?

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

冬月是阴历11月,正月是阴历的1月,腊月是阴历12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幸月、畅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汉族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和冬月怎么区分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每个月的各种叫法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寓意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汉族传统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汉族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寓意

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腊月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三十的风俗有贴春联、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放鞭炮、守岁等。

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除夕贴春联,寓意来年福气满满,幸福快乐。

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夜饭摆上一桌,大家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会感到很幸福。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勉励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成,好好做人。

放鞭炮:当凌晨十二点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全是爆竹声响,把过年的气氛推上高潮。

守岁:守岁就是在大年三十晚熬一宿,有对过去岁月流逝的留恋之情,还有对新年寄以美好之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月不搬家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16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在讲腊月搬家,那么这个说法农历十二月腊月不搬家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月不搬家是什么意思,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腊月每天都是什么日子?

1、腊月初八(12.30)-腊八节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又称“腊八节”,原先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自古时起,民间就有腊八节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熬上腊八粥,拉开过年的序幕。

腊八粥选用的食材,多为各种五谷杂粮,搭配上没有过多的讲究,但品种一定要多,得至少有8种以上。除了腊八粥外,像腊八蒜、腊八面也是腊月初八的节庆食物。过完腊八节,离过年就又近了一步。

2、腊月二十三(1.14)-北方小年

过了腊八后,下一个重要的日子,就是小年了。关于小年的具体时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所不同,前者要提前一天,即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从小年开始,人们就要采办年货,给家里做大扫除,里里外外整理一番,准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采办年货、扫尘外,小年还被称作“祭灶节”。灶王爷是神话传说里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菩萨,相传在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在这一年中的各种行径。小年祭灶,也是在为家人祈福,希望灶王爷多美言几句。

3、腊月二十四(1.15)-南方小年

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地区的小年,要比北方地区的小年晚一天。关于小年期间的习俗讲究,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很相似,除了要采办年货、扫尘、祭灶外,若有条件,还会以大家庭为单位聚在一起,吃个小年团圆饭。小年到来,也是“忙年”的开始,过年的钟声正式进入倒计时了。

4、腊月二十五(1.16)-接玉皇

传统习俗里,人们认为小年灶王爷上天后,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亲自下凡到人间“微服私访”,观察人间善恶行径,并给来年定祸福。于是,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接玉皇,在言行举止上要格外注意,以博得玉皇大帝的欢心。

除了接玉皇外,有些地区还会推磨做豆腐,做好后会保存起来,留到春节期间食用。豆腐在传统文化里象征“头福”、“兜福”,做豆腐、吃豆腐,寓意抢头福、吃进福气。

5、腊月二十六(1.17)-割年肉

过去物质生活水平有限,人们只能在逢年过节才有肉吃。于是,大伙儿会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将家里养的猪宰掉,留一部分猪肉过年吃,还有一部分猪肉拿去集市卖掉,换来的钱用来采办年货。如今,肉是不缺了,人们会在这一天炖上一锅红烧肉,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

6、腊月二十七(1.18)-宰年鸡

除了猪肉外,鸡肉也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传统美食。家里养鸡的人, 会在这一天宰鸡吃,没养鸡的人,也有在这一天吃鸡肉的习俗讲究。除此之外,家家户户也在忙碌着赶年货集市,采办一些年节用品,如春联、年画、窗花等等。

7、腊月二十八(1.19)-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过去受条件所限,人们没有更好的发面方式,得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开始准备过年要吃的面食。如今,因为有了各种发酵粉,这一条习俗也就逐渐淡化了。和做面食相比,贴花花的习俗延续到了现在。“贴花花”,指的是贴一些年节装饰物,如春联、年画、窗花等,给来年送上美好的祝福。

8、腊月二十九(1.20)-小除夕

咱们农历里有大、小月之分,大月有30天,小月只有29天。如果当年的腊月是小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如果当年的腊月是大月,腊月二十九就叫小除夕。今年的腊月是大月,所以除夕就在腊月三十这一天。

到了小除夕,各项过年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但这一天却一点不得闲。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各种祭品,祭祀祖先,这背后是中国人关于孝道文化的传承。

9、腊月三十(1.21)-除夕

提到农历年中最为隆重的一天,一定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这一天是新旧年的交替日,过了晚上12点,将迎来新的一岁。在异乡漂泊的游子们,都会争取在这一天赶回家过年,和家人吃个团圆年夜饭,互诉衷肠。

腊月不搬家有什么说法?

1、从生活上考虑,“腊月不能动迁搬家”的说法,其实也是考虑到新房的温度都偏低,家人住进去对可能对身体不好。

2、自古一来,都有“腊月不能动迁搬家”的说法。浙江一带又忌正月、九月迁屋,以为是月迁屋不吉。

3、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腊月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

腊月不搬家是什么意思?

1、迁居忌太岁

“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传统的中国人就如这道俗语所说,是不喜欢搬家的。除非遇到洪涝灾害,疫病死亡等特殊情况,否则中国人不会轻易搬家。中国人搬家时有忌太岁的说法。“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面对太岁所在方位和背向太岁所在方位搬家都是大凶之兆,所以民间为了稳妥起见,迁居时必须避开太岁。

2、风水影响气运

在古代,讲究风水。按风水学,阳气旺人,阴气伤人,腊月里天气寒冷,如果在这个时候搬入新家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之气,所以腊月搬家被视为不吉利之事。从生活角度看,腊月寒冷的天气影响人的活动,如果在腊月里搬进新家,不仅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影响自身身体健康,还会破坏自身的气运,来年运势会下降。

3、准备过年没空闲

腊月到了,也就意味着马上要过年了,人们要进行春节大扫除,置办年货,祭祀神明与祖先,整个月都是很忙碌的。在腊月里搬家是很繁琐的事,搬到新家还要收拾很长的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年,人们通常会过年后空闲了再搬家,于是就有了腊月不搬家的说法。这个说法流传下来,人们一直遵循着,渐渐就演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