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腊月间种什么菜(汇集20篇)

今天是2月1号,也是腊月二十七,距离春节只剩下4天的时间了。人们常说,小年一过就是年,确实时间过得很快,那么腊月二十七有什么习俗呢?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吧!腊月二十七已经是非常接近春节的日子了,大家都知道春节最为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要精心准备的了,为此每天都有约定成俗的事情要做。

浏览

4251

文章

142

篇1:农历腊月初八的民间习俗

全文共 1663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我们看到,经过历代文化变迁,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但腊八节在北方地区比较盛行,是典型的北方节日的象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历腊月初八的民间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腊八节的地域文化

根据古文献记载,腊,被称为岁终之月,有三种含义存在。一谓“腊者,接也”。二谓“腊者同猎”。三谓“腊者,逐疫迎春”。在不同的地域,各地的文化有着些许差异。在安徽省,腊八节这一天,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风味特产,叫做腊八豆腐。同时在一些北方大米产量欠佳的地区,每逢腊八节,人们并不喝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尤其是在青海西宁腊八节将至,人们会在前一天晚上,将麦仁与牛羊肉一起放在锅中熬煮,是腊八节青海饮食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的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为相传在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所以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的时候,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传统习俗,河南等地方,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为什么要过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农历腊月初八的民间习俗

1、喝腊八粥

煮腊八粥、喝腊八粥是最主要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叫“福寿粥”,是以很多种瓜果、豆、米等五谷杂粮煮成。各地区所用材料不一。根据口味,还有甜、咸之分。部分地区还有用腊八粥祭祀的习俗;佛家用腊八粥供佛;部分寺庙还会煮腊八粥分给信徒吃。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3、吃冰

据说这天的冰吃了以后可以在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前一天,人们就用钢盆舀水等结成冰,等到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

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6、吃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地方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腊八节的风俗传统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传统的风俗之一。这一传统,起源于佛教。古印度人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这天成道,所以在这一天食杂拌粥。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一些寺院都会于十二月初八举行法会,以香谷和果实作为材料,煮成粥来赠与弟子和善男信女。还有一些寺院也会于腊月初八这天。将沿街化缘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苦的百姓,因此大家认为吃了腊八粥就可以得到佛陀的保佑,所以贫穷百姓人家,又称腊八粥为佛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腊八粥的传统传播到民间百姓家中,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慢慢的,形成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月是几月?腊月需要做什么?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的十二月。若是农历出现两个十二月,那么第一个十二月叫做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做闰腊月。腊月是一年之尾,正值寒冬之际,虽然农事“闲”了,但生活节奏却未因此而放慢,反而怀着愉悦的心情迈入腊月,加快迎接春节的步伐,并且在腊月期间会有很多民俗节日,熟知的有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等等。

其中腊月初八就是腊八节,即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八日,原本为佛教的节日,后经过历代的演变之后,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腊八节;腊八节当天的风俗中,喝腊八粥最为盛行,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拉开了年味的序幕,家家户户都要开始着手准备,置办年货、祭祀神明、打扫家屋等等,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另外,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都是指“小年”,由于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小年会有一天之差;同时腊月二十四也是扫尘日,当天需要将家中的里里外外都清扫干净,以扫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春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腊月可以上坟吗?腊月上坟时间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上坟是极祭奠逝去亲人的一种方式,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如果亲人逝世而不去祭祀,会不认为不孝。那么,腊月可以上坟吗?腊月什么时候上坟?

腊月可以上坟吗

腊月上坟,俗称上供请祖。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在我们这里呢,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上坟烧香这一程序非常重要的。

烧香是一种通道:就是人们在顶拜之前跟谁(也就是拜谁)先接通的一根如电话线一样的一种形式(告诉祖先我们敬奉你来了);香点着之后的烟是向上去的,就是与你要拜的魂接通,这样你就可以与你所要拜的魂或佛沟通。

所以,请一款好香是必不可少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无相铜炉一对一定制一款祈福香,采用天然的草木原料,唐菖蒲,其含义也是有追悼思念之情的。而且此香燃烧的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积善积德,像我们焚烧三天也是可以的。

上坟的三种形式

1、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

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

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2、家祭:即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我们村子祭谱,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几十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3、遥祭: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上坟携带物品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腊月有什么时候好日子?腊月有几个黄道吉日?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期间有很多喜事,这段时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会赶回家里团聚。因此,很多人都会赶在这一段时间做事。那么,腊月有什么时候好日子?腊月有几个黄道吉日

腊月有什么时候好日子

要看那天是不是好日子,首先要确定是办什么事,不同的事情黄道吉日也不一样。

腊月结婚吉日

17年1月02日/星期一/十二月初五己丑-冲癸未羊

17年1月05日/星期四/十二月初八壬辰-冲丙戌狗

17年1月07日/星期六/十二月初十甲午-冲戊子鼠

17年1月09日/星期一/十二月十二丙申-冲庚寅虎

17年1月15日/星期日/十二月十八壬寅-冲丙申猴

17年1月16日/星期一/十二月十九癸卯-冲丁酉鸡

17年1月18日/星期三/十二月二一乙巳-冲己亥猪

17年1月23日/星期一/十二月二六庚戌-冲甲辰龙

腊月搬家吉日

2016年12月31日 农历12月03日 星期六 冲蛇(辛已)煞西 摩羯座

2017年01月06日 农历12月09日 星期五 冲猪(丁亥)煞东 摩羯座

2017年01月07日 农历12月10日 星期六 冲鼠(戊子)煞北 摩羯座

2017年01月09日 农历12月12日 星期一 冲虎(庚寅)煞南 摩羯座

2017年01月15日 农历12月18日 星期日 冲猴(丙申)煞北 摩羯座

2017年01月18日 农历12月21日 星期三 冲猪(己亥)煞东 摩羯座

2017年01月27日 农历12月30日 星期五 冲猴(戊申)煞北 水瓶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腊月寒梅斗冰霜这句话的意思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寒梅斗冰霜”的意思是:到了腊月每朵梅花都争相开放。“腊月寒梅斗冰霜”出自于《十二月花名歌》。十二月花歌描述的是花儿们一年的的花季。其中梅花最为显眼。北宋诗人王安石也称赞不绝。

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梅花》。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十二月花名歌》原文:

正月迎春金样黄,二月杏花粉洋洋,

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腊月三十应该吃什么饭,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1、吃饺子:腊月三十吃饺子,要吃到带有硬币的饺子最好,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过个幸福年。

2、吃鱼: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鱼“余”同音,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3、吃鸡:除夕晚上吃年夜饭,许多地方首先要吃的就是鸡,因为寓意吉利。

在我国,过年并不是公历的1月1号,而是农历的腊月三十,要过了腊月,迎向正月,才算是过年。人们也将腊月三十,称之为大年三十,在这一天的晚饭,是很丰富的,大家会吃一些营养值比较高的美食,也会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点心,聊天。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还会吃粉蒸肉。粉蒸肉也被人们称之为米粉肉,它是用五花肉搭配上米粉所制作而成的,吃粉蒸肉,也预示着来年会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月二十六要干什么?有什么习俗和讲究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六要割年肉,意思是这一天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俗,是因为以前人们都比较穷,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到了二十六,家里清扫过后就要开始杀猪炖肉。如果家里没有猪的就到集市上割几斤肉回来准备过年,因为之前肉平时吃不到,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放开吃,因此才有了腊月二十六的俗语“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

同时,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因此,一碗热气腾腾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红烧肉,对于旧时的穷苦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但是在过年的时候愿望终于实现了,预示着来年更加红红火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腊月冬季喝什么暖胃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冷茶、冷饮最好不要喝,热饮是最佳选择。据了解,喝热饮有暖胃、防感冒的功效,那么冬季喝什么暖胃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阅读。

喝热饮有暖胃、防感冒的功效

寒冷季节,喝热饮具有养护人体胃气的作用,常喝热饮还可以增加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因为喝热饮时其蒸汽会随着大量空气一起吸入,暖和并滋润上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细菌、病毒的入侵。同时,热饮进入人体后,能起到温暖人体器官的作用,会使人全身都感觉到放松和舒适。

这样的季节就比较适合喝一些含有大枣、姜片、西洋参之类的热饮,这些都能起到驱寒、暖胃、保健的作用,而且自己在家做起来也很方便。

腊月冬季喝什么暖胃?

1姜枣茶

姜枣茶是冬季养生推荐的一道热饮,非常适合脾胃虚寒、怕冷的朋友们。每天将适量生姜、红枣切片煮熟后,放温,再加一些蜂蜜,喝上一杯,可以有效驱寒润燥,抵御严冬。

2紫苏生姜红枣汤

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此汤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3牛奶红茶

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红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4红枣葱白汤

红枣20枚,葱白10棵,红糖适量。先把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上火煎30分钟;然后将葱白打扁,与红糖一起放入红枣沸水中,继续用小火煎10分钟即可食用。可以祛风散寒、健脾养心。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胸中烦闷以及风寒感冒、咳嗽等。

5生姜红糖水

将红糖、无核金丝枣、姜片放入炖煮的容器中;注入适量清水(用矿泉水最好);盖上盖子,炖煮半个小时即可。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6红枣桂圆茶

将桂圆去除外壳以及果核,红枣去除果核;然后将桂圆、红枣以及白砂糖一起放入杯子之中,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十分钟之后就可以服用了。桂圆具有很好的补益、补血以及润肤等功效,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气血不足、神经衰弱或者是虚弱的情况,服用之后都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7柠乐姜茶

可乐300ml,姜丝,柠檬片。准备一瓶可乐。把柠檬切片,姜去皮切丝待用,找一个可直烧的壶,将柠檬片和姜丝置于里面,倒入适量的可乐,于电磁炉上烧开,倒入一个色彩斑斓的杯子。一些香港人在感冒初起时,会煮沸可乐、加入柠檬及老姜,相信此举能消除感冒,暖水、姜可纾缓发冷及喉部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腊月二十八的习俗,腊月二十八是什么日子?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因为,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chǎng)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一直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因为当地人的祖辈是老地主,雇佣的仆人因为大年三十之前也要回他们的家过年,所以老地主家在三十夜就没有仆人伺候了,于是就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让佣人伺候着吃完年饭,然后天亮后发工资和物品打发仆人回家,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仆人早上出发,一般能傍晚到家。虽然现今没了地主,但为了图喜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传统,当然腊月三十也过年。现今腊月二十八过年逐渐成为当地人的大团圆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村老话“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意思 过年禁忌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老话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在农村过年你都知道哪些禁忌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从小没少听一些过年的禁忌,大多还都是以老俗语形式流传下来的,是古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像“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说从腊月到正月这期间,也就是岁末年初,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那么,过了这么多年的年,你都知道哪些禁忌?

1、腊月忌讳搬家(老话说“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腊月天气又偏寒,这个时候搬家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不适应导致生病什么的,所以腊月忌搬家)

2、腊月忌讳借钱。(经常听村里老人说:别在腊月、正月向人讨债。同时,在腊月期间不要借钱给外人,因为借钱出去意味着破财、晦气,你自家的财气向外流,不是好兆头)

3、大年初一忌扫地、忌往外泼水。(说法是别把自家的“财”给扫出去了)

4、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菜,要吃除夕的过年饭。(意喻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年年有余)

5、年间不可吃稀饭。(说是过年的时候吃稀饭,一年中若有远行,则会碰到大风雨或遭意外)

6、不可以打人、骂人,口出恶言、秽言。(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如果打人骂人,那一年都要在纷争中度过,就算是自家小孩犯了错,父母也不可以打骂儿女,实在是很多淘气小孩的“免死金牌”!)

7、大年初一、初二不能洗衣服。(说是初一、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这两天不要去洗衣服。;而且洗衣服的水流出去了,也意味着“财气”流走了)

8、叫别人起床,不能直接叫姓名。(大年初一叫别人起床,不能直唤其姓名,不然对方这一年都要被催促着做事,意头不好)

9、初一到初五,白天不可午睡。(毕竟是过年期间,客人比较多,如果午睡的话,那来了客人就不好接待了;也喻意着人一年都会懒惰)

10、嫁出去的女儿,初二才能回娘家。(嫁出的女儿如果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且会给亲兄弟带来厄运,所以要等到初二才能回娘家)

但是,俗话也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风俗,就像有人是二六过大年,有人是二七过大年,还有在二九的。但是,大体上年间的忌讳也会许多的相似之处。虽然有一些“小迷信”色彩,但是这也是“年味”的一种体现,你说是不是?

而关于“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你们村还有什么别的忌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年吃什么 腊月二十三小年吃什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是民间扫尘、祭灶的日子,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小年这天,北方地区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还要吃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在山东地区,人们要蒸粘糕吃,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在靖安县,人们要吃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在山东半岛,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做大枣饽饽、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腊月是几月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二月,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也是传统民间俗称的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其中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进入腊月到“腊八”就算是进了年关。在“腊八”至除夕这一段时间人们开始为迎春节做准备,比如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等。

另外,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会有熬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俗称“腊八饭”,它是一种传统民间庆贺丰收的习俗,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正月和腊月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腊月的区别在于定义、时间不同。

正月以前是指其他历法的首月,而后来指在中国农历中的第一个月,即“建正”之月,也就是农历一月。传说在秦代的时候,因为秦始皇出生的时间为正月,所以取名为“嬴政”,但当时为了避他的名讳,就强行规定将在当时读作四声的“正”字改为一声。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因为在这个月最适合制作风干及腊味制品,所以有了“腊月”的叫法。因为岁末的十二月是新旧交接的时段,祭祀活动也比较多,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在十二月举行岁终之祭的做法,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又称为“腊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腊月是几月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中国农历的末月称为腊月,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所谓腊,本为年終岁终的祭名。

人们常常会提起寒冬腊月,现在不少年轻的朋友,由于不了解农历的计时方法,对腊月是几月份不是很清楚,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传统民间俗称的“腊月”。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2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岁终之祭”,亦称“腊”。

3

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汉代后,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4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5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腊月吃什么?腊月吃什么好?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期间正值一年中比较冷的阶段,因此,要多吃温补的食材,注意防寒保暖,少吃吃太寒的食物。那么,腊月吃什么?腊月吃什么好?

腊月吃什么

肉类: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

蔬菜:山药、西葫芦、西兰花、胡萝卜、白菜、南瓜、芹菜等。

水果:草莓、马蹄、甘蔗、柿子、猕猴桃。

其他:莲子、百合、栗子、核桃仁、大枣、龙眼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这个季节应少吃海鲜、冷饮等寒凉性食物,因为天气寒冷,内外皆寒易伤脾胃,进而损伤正气。

腊月养生原则

气虚

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减退,常会出现气短、懒言、疲倦无力等症状。

应经常食用人参、莲肉、山药、大枣、黄芪等益气健脾。人参宜少量空腹吃,尤其是在冬至之时,阴气极盛,阳气始生,此时进补事半功倍。

药膳:黄芪炖鸡、山药粥、黄精烧鸡。

常用小方:玉屏风散(黄芪15、防风10、白术10)。

血虚

血主要是营养全身各组织器官。血虚主要表现为:皮肤麻木不仁,手足不温、心慌、失眠,记忆力减退,毛发枯萎。

冬季可多食红枣、桂圆、当归、黑木耳、羊肝、阿胶、当归等。

药膳:当归炖母鸡、参归猪肝汤、参枣米饭。

阴虚

阴指阴精,包含津液。阴精、津液缺乏会出现关节屈伸不利、头晕耳鸣、目视干涩、肠燥便秘、口舌干燥、面容憔悴等症状。可多食猪肉、鸭肉、冬瓜等。因为阴虚者多有内热,故宜甘凉滋润之品。

药膳:莲子百合瘦肉煲、山药芝麻糊。

阳虚

阳指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生命就会枯竭。古人把阳气比喻为太阳,认为它是活力、能量的源泉。阳虚的表现为: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腰膝疼痛、小便清长、便溏等。

冬季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多食猪肉、鸭肉、冬瓜等。因为阳虚者多有外寒,故宜温热之品。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羊肾粥。

腊月养生食物

冬瓜——降低血糖

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可帮助降低血糖,还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

冬枣——提高人体免疫力

冬枣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减轻各种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有效保护肝脏。

冬蔗——补血润燥

能补血润燥,不但提神,还能清热、下气、补肺益胃。甘蔗含有大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特别多,素有“补血果”的美称。入冬后,很多上班族常会感到头晕嗜睡,反应能力下降,这时吃些甘蔗就大有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腊月习俗有哪些?都有什么?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习俗有“喝腊八粥”,“送灶神、吃灶糖”,“弹尘扫房子”,“接福”,“磨刀霍霍向猪羊”等等。因为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预示着年关将至,即将开始新的一年,因此整个腊月都是在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而做准备。

喝腊八粥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也称为腊八节,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各有千秋,但是都会喝腊八粥来纪念这一天的到来;“送灶神、吃灶糖”是在腊月的二十三,相传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以来,每个家庭情况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晚上,准备很多灶糖,希望汇报时能够多为自家美言。

“弹尘扫房子”是在腊月的二十四,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从里到外的打扫家中的灰尘,因为“尘”和“陈”是谐音,因此寓意着“辞旧迎新”;而“接福”是指腊月二十五这天要吃豆腐,“腐”同“福”,因此有“接福”的意思,但该习俗知道的人较少,取而代之的是在门窗上贴倒福,同样也是寓意着接福;最后的“磨刀霍霍向猪羊”是指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要吃肉,古人过年时是一定要吃肉的,即使再穷的也要做一点红烧肉,因为“肉”寓意着“富裕”,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吉祥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年,也是进入大年之前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会有很多准妈妈选择在这一天生产。那么,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星座

腊月其实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如果要推算星座的话,还需要将农历十二月换算成阳历的具体日期。一般人会认为腊月就是射手座的,但射手座是公历12月出生的人,因此导致许多不懂星座的人,误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错误的星座。下面的表格就是为大家换算腊月的公历日期,换算后就可以对照星座日期来判断自己是什么星座的了。

星座查询方法

星座是按阳历划分的,因为每年的阴阳历对应是不同的,可以查一下对应的阳历是多久。按下表对照吧,下面为你介绍十二星座,供你对照:

星座名星座日期星座属性,幸运数字,幸运颜色

白羊座03/21-04/19火象星座6,7,鲜红色,血红色

金牛座04/20-0520土象星座1,9,紫色

双子座05/21-06/20风象星座3,5,7,淡粉色

巨蟹座06/21-07/22水象星座8,3,大地色

狮子座07/23-08/22火象星座5,9,褐色,深红色

处女座08/23-09/22土象星座4,8,黄色

天秤座09/23-10/22风象星座6,9,橙色

天蝎座10/23-11/21水象星座3,5,暗灰色,深红色

射手座11/22-12/21火象星座9,黑色,白色,灰色

摩羯座12/22-01/19土象星座3,7,深红色

水瓶座01/20-02/18风象星座4,8,金黄色

双鱼座02/19-03/20水象星座5,8,紫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腊月二十九的习俗有哪些?具体是什么?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九的习俗是“上坟请祖上大供”,意思是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除了要筹备迎接新春的各种衣食祭品之外,还要“上坟请祖”,表示对祖先的崇拜,不仅是孝道的重要表现,也是体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还是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以及思念。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腊月二十九日的清晨上坟请祖,少部分地区是在除夕日下午至黄昏时段请祖,而且由于春节是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所以上坟请祖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

中国的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就是有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若是腊月为小月时,则二十九日这一天便是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日,迎接新春的所有东西都要这一天之前准备好,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日这天算是最忙碌的一天。另外,如果腊月为大月时,腊月二十九称为小除,即小年夜,而除夕当天称为大除,即大年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腊月二十四要干嘛?有什么习俗?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四需要打扫房子,就是大扫除,把家里从头到尾,角角落落彻底的打扫一遍,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大扫除就是除尘,也就是除陈,一年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让它过去,祝福新一年的生活更加美好,事事顺利。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也有对来年美好的期盼。

扫灰也是比较麻烦的,要把室内所有的东西全部搬在室外,然后清洗,擦拭,等到室内清扫干净后,再把洗净的东西搬进室内,没有一天时间,是打扫不完的,忙碌的一天过去,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南方的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而北方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腊月二十四还有祭灶的习俗,它能够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来年风调雨顺,一般就是早上请灶神,烧香,祭拜,到晚上就可以送走了,到过完年,再来迎接灶神归来,祭灶也显示了大家对灶神的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月二十八有什么风俗 腊月二十八要做些什么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传统当中,每到腊月之后就会有很多讲究。就比如说腊月之后不能会所“死”字,腊月之后不能搬家什么的。虽然许多人对这些“讲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这些讲究在民间却形成了一种习俗或规矩,许多人都不愿“破俗”或“越轨”。那么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有着什么讲究呢?我需要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二十八 把面发

腊月廿八是中国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八的俗称,汉族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1.1、把面发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因“蒸”与“争”谐音,属不吉利,所以人们在年前要蒸出全家吃上一星期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1.2、枣儿馍馍两笸箩

每年农历腊月,山西农村家家开始捏制出千姿百态花馍,枣花馍、金罐罐馍、银罐罐馍、老虎馍、鲤鱼馍、莲花馍,美不胜收。

1.3、蒸枣花

枣花是北方面食,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蒸枣花。组合成栆山或三角形的枣花是给男孩子的,组合成枣园的是给女孩子的,代表着吉祥的祝福。

2、二十八 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把面发以外,还有一个年俗就是要“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2.1、贴春联

五代时,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而“春联”一词真正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2.2、贴年画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2.3、贴窗花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其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

小编提示: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以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才寓意着开门迎福,福气临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