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航天飞机火箭推力【实用20篇】

火箭是一种军事上的利器,尤其在古代,火箭更是一种威慑敌人的秘密武器。那么,火箭是谁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

浏览

2905

文章

195

篇1:周琦在火箭穿几号球衣?周琦在火箭年薪多少?

全文共 1051 字

+ 加入清单

周琦今年夏天正式加入NBA了,这次签的是火箭队,球迷们都非常激动,周琦本人也算是圆梦了。下面本网小编给大家讲讲周琦在火箭穿几号球衣?周琦在火箭年薪多少?

周琦在火箭穿几号球衣

周琦在NBA火箭队会和国内一样继续穿9号球衣,大家多多关注他新赛季的表现吧!

北京时间8月31日,火箭队球星周琦更新社交媒体,发声支持因飓风哈维和洪水受灾的休斯顿灾民。从他的配图来看,周琦新赛季将身披9号球衣征战NBA。

周琦在Instagram中用中英文写道:“我心与我新的球队,休斯顿城和所有受到台风哈维以及洪水影响的家庭在一起!我们将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休斯顿加油!”

此外周琦还曝光了自己的新赛季号码,跟在CBA一样周琦将继续身穿9号球衣。

周琦签约火箭多少钱

受“哈维”飓风影响,休斯敦暴发洪水,火箭上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参与到了救灾中。火箭内线、中国球员周琦今天在Instagram发声鼓励休斯敦灾民。

“我心与我新的球队,休斯敦城和所有受到台风哈维以及洪水影响的家庭在一起!我们将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休斯敦加油!”周琦分别用英文、中文写道。在这段话旁边周琦还上传了自己新赛季在火箭队的9号战袍。

之前周琦已经在微博祈福,他写道:“希望在休斯敦的大家一切平安!”

今年夏天,周琦与火箭签下了4年557万美元的合同,新赛季他将登陆NBA,目前他在国内跟随辽宁征战全运会,尚无法亲身投入救灾中,等到周琦回到休斯敦,他一定会亲身参与到休斯敦的灾后重建中。

周琦个人资料

周琦,中国篮球运动员,1996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南新乡,现效力于CBA新疆队。2008年进入辽宁三队;2009年辽宁男子乙组赛周琦崭露头角,被推荐到国家青年队;2011年2月13日,周琦代表国家队参加土耳其U16国际男篮邀请赛,中国队获得当界冠军;2012年6月,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世界U17青年篮球锦标赛;2013年7月7日,代表中国队参加2013年U19世青赛,追平了国字号球队在世界大赛中的最佳战绩,个人封盖占赛会榜首;5月入选国家队;8月随U18国青队出征U18亚青赛;9月20日,随国家队出征2014年仁川亚运会,身披7号球衣。2015年9月23日,随队出征男篮亚锦赛,中国夺得冠军,并取得里约奥运会入场券。2016年4月15日,周琦正式宣布将参加2016年的NBA的选秀大会;6月24日,周琦在第二轮43顺位被火箭队选中。2017年4月7日,帮助新疆队以总分4-0击败广东队,获得2016-17赛季CBA联赛总决赛冠军。2017年7月,周琦与火箭达成一份为期4年的多年合同。

祝福周琦在NBA新赛季打的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由于预算不够,NASA的大火箭要推迟发射了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早先的报道称,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大型火箭可能无法如期在2018年发射

现在,这个预测已经成为现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人力资源开发和运营部副主任比尔·格斯滕迈尔今天证实,下一代大型火箭SLS的首次飞行将推迟到2019年。

比尔·格斯滕迈尔说,尽管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推迟将大大推迟人类太空探索的原定计划,但没有出路。从美国宇航局2018年的预算来看,没有更多的钱来支持这个大家伙。

据报道,美国航天局目前正在为第一次航天运载火箭飞行定制支持项目,包括航天运载火箭搭载的猎户座航天器和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设施的更新。然而,很难在2018年前完成所有这些项目,所以SLS不可避免地会推迟发射。

比尔·格斯滕迈尔坦率地说,单反的发射计划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

一方面,美国宇航局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航天计划,以确保第一次飞行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还有预算压力。尽管特朗普宣布的年度预算并没有明确减少航天飞机和猎户座项目的支出,副总统迈克·彭斯将接管一个新的国家航天委员会的管理,该委员会负责为美国航天计划提出建议,从而可能使航天飞机和猎户座项目进一步复杂化。

简而言之,太空望远镜和猎户座项目的下一个时间表将取决于美国宇航局今年将获得多少预算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球上的水不是普通水,不光能喝还能用作火箭燃料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科学家发现月球上有大量的水,隐藏在月球表面下。从那以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空间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月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广泛且昼夜不停的证据。

然而,他们也指出,月球上的水资源似乎主要以羟基的形式存在,而不是H2O,后者可能不容易获得。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这些发现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月球水资源的来源及其广泛分布的原因。这些信息可能成为未来月球卫星太空任务的重要资产。

此外,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公司正在探索重返月球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可能性。月球上的水资源可以用作饮用水,甚至通过分离氢和氧作为火箭燃料

这些发现与我们先前对月球水资源的理解完全不同。以前,研究人员认为月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的月球上的水的信号会随着月球上昼夜的交替而变化,因此月球上的水被认为是不断流动的。

然而,由于支持这一研究结论的红外探测仪器的微弱信号,对于月球上水资源的位置和行为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除了增加人类知识和提高在月球上生活能力的潜力之外,这一发现还能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水在其他岩石天体上的存在方式。在寻找系外行星时,很难真正观察到它们的表面。本研究中使用的遥感仪器和新的分析技术有助于提高观测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怎么画航天飞机,小学生航天飞机怎么画

全文共 152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分成三份,然后再给它画一个椭圆锥。

2

然后我们再在正方形和椭圆锥里添上一些曲线和直线,让我们的航天飞机主体更丰满。

3

然后,我们再给我们的航天飞机画上最重要的推进器,也就是它的小“尾巴”啦。

4

最后,我们再添上它的“翅膀”再在它上面画一些装饰画,这样我们的航天飞机就画好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日本运动火箭的历程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在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史上,不能不提到“日本现代火箭之父”丝川,是他创立了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领导了日本的航天计划,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丝川 1912 年生于东京,与著名火箭专家布劳恩同年,而且是布劳恩的好友。他原是一名飞机设计师,战后转向研究火箭工程,1954 年提出日本发展火箭的蓝图。1916 年开始设计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为日本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基础。1970 年 2 月 11 日,在丝川主持下研制的 L—4S 火箭,成功地把重

24  公斤的大隅号卫星发射入轨,揭开了日本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日本早在 1954 年就开始准备参加 1957 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空间活动。

1958 年后,相继研制成功“铅笔”、“卡帕”、“拉姆达”系列探空火箭。

1964 年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制订了一个发射应用卫星的运载火箭发展计划。截至目前,日本已经研制成功三种系列的运载火箭,从而树立了它在空间领域的重要地位。

1963 年开始研制缪(M)系列运载火箭。1970 年,当 M 火箭模拟试验型号 L—4S 成功发射大隅号卫星之后,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便致力于一种全新的 M 火箭的改进研制工作。M 系列的第一代是 M—4S 火箭,它在继承 L—4S 火箭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采取了新的结构形式,使火箭燃料的装填量得到提高,使之比 L—4S 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 3 倍。这是一种四级固体火箭,全长 23.6 米,直径 1.41 米,总重达 43.5 吨,可将 75 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 250 公里、远地点 6560 公里的椭圆轨道。1971年用于发射一颗技术试验卫星获得成功。此后,为适应不同使用目的,M—4S改进为三级固体火箭,又先后研制成 M—3C、M—3H、M—3S 等运载火箭。M —3S 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 185 公斤。1984 年 2 月 14 日成功地将一颗科学卫星送入轨道。10 年间,M 系列火箭共发射了 12 颗科学卫星。

1969 年 10 月,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成立后,提出研制一种能把重 100 公斤、直径 1 米的卫星送上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火箭,并且决定采用部分引进美国雷神—德尔它运载火箭技术研制钮(N)系列火箭的方案。这个系列包括 N—l 和 N—2 两种型号。N—l 火箭全长 32.57 米,最大直径 2.44 米,重约 90 吨。共三级,第一、二级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提高运载能力,第一级火箭四周还捆绑了 3 台固体火箭助推器。N —l 火箭可把 145 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轨道。1975 年 9 月 9 日成功地发射了葵花 1 号技术试验卫星。N—2 火箭的主要改进,是加长了 N—1 火箭第一级推进剂贮箱,四周捆绑的固体助推器增至 9 台。此外还提高了第二级发动机性能,第三级采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将无线电制导改为惯性制导,其地球静止轨道有效载荷提高到 350 公斤。经过 5 年研制,1980 年 2 月

11 日首次发射卫星成功。特别是 1984 年 1 月 23 日将一颗重 350 公斤的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并成功定点在东经 110 度的赤道上空静止轨道上工作。

从 1980 年 7 月起,日本开始 H 系列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H 系列火箭有两种型号:H—l 是三级常规燃料火箭,全长 40.3 米,直径 2.4 米,总重达 140 吨,可把 1 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H—2 是两级氢氧低温燃烧火箭,全长 46 米,直径 4 米,总重 240 吨,可把 2 至 4 吨的有效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988 年 2 月 19 日,首枚 H—1 火箭发射樱花 3a 通信卫星,定点在东经 132 度赤道上空工作。H—2 是日本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第一枚试验型火箭已于 1988 年 7 月制造出来,但由于第一级 LE—7 型液氢液氧发动机遇到困难,原定 1992 年 2 月首次发射时间推迟,预计 1993 年下半年才能成行。H—2 火箭投放使用后,将使日本在空间竞争中增添筹码。

9、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半途夭折的登月火箭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60  年代初,当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将载人飞船送上太空之后,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开始酝酿一种新的大型运载火箭。这种运载火箭能将上百吨的有载荷送上天穹,而最主要的是可以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计划。

这种大型运载火箭与美国的土星 5 号登月火箭相仿。科罗廖夫提出的载人登月方案是:第一步由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飞船作环绕月球的观察飞行;第二步研制 H—l 火箭将载人登月舱送上月球。H—1 运载火箭的两对发动机和第二级火箭的一对发动机失灵,火箭也能飞到目标。这种火箭高 100 米,底部直径 17.1 米。它与土星 5 号运载火箭相比,H—1 短 10.6 米,直径

大  7.l 米,H—l 第一级有 30 台发动机,而土星 5 号的第一级只有 5 台 F—l 发动机。土星 5 号的上面各级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而 H—1 的上面级用的是液氧和煤油作推进剂的发动机。在苏、美向月球进军的竞赛中,H—l 运载火箭不如土星 5 号火箭顺利,累遭挫折,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

前苏联有 26 个政府部门的 500 多个单位参与 H—l 火箭的研制生产,对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协调,统一步伐。不巧的是,H—1 火箭尚未研制出来,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就于 1966 年去世了。这给 H—1 火箭蒙上一层阴影。原定 1968 年下半年实现登月计划,但直到 1969 年初 H—1 火箭研制才匆匆完成,而且接连 4 次试飞失败。

1969 年 2 月 21 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首次试验 H—l 运载火箭。由于火箭尾舱着火,发动机不得不在发射 70 秒钟关闭,火箭升到 12 公里的空中爆炸。首次试飞失败表明,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美国载人登月的步伐了。在美国土星 5 号运载火箭把阿波罗载人飞船送上月球的前夕,1969 年 7 月 3 日 H—1 火箭进行第二次试飞,又发生偶然事故:火箭还未飞离发射台,主发动机的一台液氧涡轮泵爆炸,火箭燃烧后倒塌,连同全套发射设备一起炸毁。至今在拜科努发射场还能看到当年火箭爆炸后留下的痕迹。

尽管美国人捷足先登,但前苏联不甘落后,试图挽回已经失败的局面。 1971 年 7 月 27 日,H—l 火箭进行第三次发射,意想不到的发动机仅工作 7 秒钟,火箭发生滚动失控,箭载计算机随即指令关机,试飞又一次严重受挫。一年之后,1972 年 11 月 23 日进行了一次决定 H—1 火箭命运的试飞。火箭发射后正党,几乎持续到第一级工作完毕,当火箭开始级间分离,一级内侧 6 台发动机关机时,箭体突然居然振荡,造成一条推进剂输送管路破裂而爆炸起火。这时火箭起飞已 107 秒,上升到 40 公里的高空,地面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火箭在高空自毁。原因主要是 H—l 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及箭体结构的飞行动力相互作用在控制上有缺陷,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的结果。由于 H—1 火箭

的难产,苏联的载人登月飞行计划后来例销声匿迹了。

在通向太空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前苏联继科罗廖夫之后的著名航天总设计师米申在谈到 H—1 火箭的夭折时,沉痛地感慨说:“虽然我们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但没有允许我们走完这一步。为它奉献了毕生年华的人们掉下了悲伤的眼泪。我们曾分析研究我们的差错,为的是纠正它们并向前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航空航天飞机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空天飞机是一种正在研究的飞行器,它的全称叫航空航天飞机。顾名思义,它既可航空,在大气里飞行;又可航天,在太空中飞行,是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飞行器。

美国在1981年研制成功了航天飞机,成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航天飞机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维护复杂、费用昂贵和故障经常发生等。而空天飞机与航天飞机相比,则更多地具有飞机的优点。它的地面设施简单。维护使用方便,操作费用低,在普通的大型机场上就能水平起飞和降落,就连它的外形也酷似大型客机。它以液氢为燃料,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加之它可以上万次地重复使用,真正实现了高效能和低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使用“三手”火箭,SpaceX把64颗卫星送上了天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SpaceX在当地时间周一完成了今年的第19次发射,同时将64颗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了历史纪录。

此外,SpaceX还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家成功使用回收的相同助推器完成第三次火箭发射的公司。此次发射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在今年5月和8月进行了两次发射和着陆。发射后,助推器再次成功降落在公司位于西海岸的无人驾驶船上。

SpaceX目前主导着全球轨道火箭发射市场。今年早些时候,它首次作为最先进的主火箭猎鹰9块5。马斯克在5月份说,每一个猎鹰9号街区5“可以发射至少100次”。这位企业家表示,SpaceX计划最早在明年24小时内发射猎鹰9号进行回收和再发射。

周一的发射被称为“小型卫星快递”,由航天工业,发射服务联络机构协调。对于位于华盛顿的西雅图公司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行动。该公司已经筹集了2亿多美元。迄今为止,航天工业已经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和大学发射了140多颗卫星。

航天工业的首席执行官科特·布莱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发射64颗这种类型的卫星是史无前例的,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航天工业的核心业务是该公司所说的“拼车”任务:运载小型卫星的同时将大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这次它领导的SSO-A任务包括15颗“微型卫星”和49颗“立方体卫星”。这些小型卫星来自17个不同国家的34个私营和公共组织: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芬兰、韩国、西班牙、瑞士、英国、德国、约旦、哈萨克斯坦、泰国、波兰、加拿大、巴西和印度。

据航天工业公司称,这种卫星设备有20英尺高,分为两部分。

任务开始大约13分钟后,航天工业将开始使用多种发射器和技术部署卫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个小时。该公司称这是它所承担的“最复杂的任务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航天飞机是如何像飞机那样飞回来的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航天飞机最为高明之处就是它能像飞机那样平安、完整地返回地面,从而实现了航天器的反复利用,这就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动的成本。

然而要使航天飞机飞回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的难关就是防热。

虽然航天飞机具有三角形机翼和垂直尾翼,使它在大气中飞行时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犹如一架飞机一样飞行自如,但当它从地球轨道返回地球时,会以极高的速度(接近30倍音速)冲入大气层,机身表面将跟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使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气动加热。加热的后果是使用铝合金制成的飞机结构立即熔化,因为铝合金的熔点只有660℃。因此,科学家不得不给飞机穿上一件特殊的“防热衣”。

在机头和机翼前缘,那里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1600℃左右,就给它“穿”上一层耐高温的石墨纤维复合材料,以保护铝合金不被烧熔。在机身和机翼的上表面,温度是650~1260℃,这些地方就“穿”上一层由2万块左右耐高温的陶瓷瓦拼成的阻热层。陶瓷瓦每块15厘米见方,2~6厘米厚。在机身的侧面和垂直尾翼的表面,温度比较低,只有400~650℃。这些地方只需稍加保护,就“穿”上7000块另一种规格的陶瓷瓦。这种陶瓷瓦每块20厘米见方,0.5~2.5厘米厚。其他的部位最高温度不会超过400℃,“穿”上一层涂有白色硅橡胶的纤维毡就可,而不需去使用前面那种分量较重、价格昂贵的陶瓷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早的火箭是中国发明的原因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rocket),火箭有很多种,原始的火箭是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或将燃烧物附在弓箭头上用做武器使用。现代的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弹头)。

最早的火箭是中国发明原因

小朋友,你一定从电视里或图片中见过火箭,你还记得火箭发射的情景吗?那高大的火箭倚靠在发射架上,铮亮的箭体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时刻准备着冲上太空。准备发射了,开始倒计时,“四三二一”,按动电钮,点火,发射,只听轰的一声,火箭腾空而起,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直插入蓝天渐渐远去。你一定为这壮观的景象而惊奇。

现在世界上的俄罗斯、美国等一些国家在研制火箭的科学技术方面,虽然比我们中国发展得快,但是最早的火箭还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呢!在一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宋朝时期,人们就已经能研制和使用火箭了。这种火箭用火药作燃料,向后喷出气体,借着它的反作用力使箭飞行。它虽然构造简单,但它还是现代火箭的祖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航天飞机的功勋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当听到人们谈论起航天飞机时,再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科学幻想了。航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的诞生揭示着人们将开始定期地进行空间飞行,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航天飞机,是一架大小和民航飞机相仿的短粗的飞行器,垂直起飞似火箭,轨道航行象飞船,返航又如滑翔机。

从事航天事业的专家都喜欢用“系统”这一词汇,这个术语对航天飞机当然也完全适用。航天飞机系统由轨道器、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推进剂储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轨道器和助推火箭这两大部件,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按标准规格组装而成的,因此它们对于每次飞行任务都具有通用性。航天飞机竖立在发射台上时,固体助推火箭和推进剂贮箱好象三根粗大的立柱,贮箱位于中央,固体助推火箭在两侧,轨道器如同叮在柱子上的一只大飞蛾。推进剂贮箱,直径 8.4 米,高 47 米,里面装有 700 多吨的液氢和液氧,供轨道器上升时发动机燃烧用。固体助推火箭,直径 3.7 米,高 45 米,每个助推器能产生 12000 千牛推力。轨道器,为航天飞机的本体,身长 37 米,翼展 24 米,它的外形象飞机。但它和飞机有很大区别,飞机是靠空气喷气发动机推进,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而轨道器装的是火箭发动机,所以能在太空飞行。

航天飞机的起飞重量约 2000 吨,其飞行过程从 46 图便一目了然。航天飞机是垂直起飞的,这时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与两台固体助推火箭同时点火燃烧,带着推进剂贮箱一齐上升。当固体助推火箭燃烧完毕后,在高空与轨道器分离,然后张开降落伞在海面上被回收,装填燃料后留作下次使用。轨道器则与燃料贮箱继续上升、飞行,在达到入轨高度时,轨道器上的发动机关机,抛掉巨大的推进剂贮箱。这时的轨道器象载人飞船那样,继续在太空中飞行,从事各种空间活动,在完成任务之后,便脱离轨道,最终返回至地面。

美国航天飞机研制计划于 1972 年 1 月批准,经过 10 年研制,耗资近 200 亿美元。1981 年 4 月 12 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并于 1982 年 11 月正式投入使用,到 1994 年年底为止,已经成功地飞行了 66 次。

原苏联亦于 1988 年 11 月 15 日,首次成功地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是一次不载人的飞行,在轨道上飞行了 3 小时之后,安全地水平着陆。

航天飞机冲破运载火箭的旧模式,是一种重复使用有翼式新一代的航天运载器,为降低航天运载成本迈出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航天飞机货舱很大,直径 6 米,长 18 米,可同时装载好几颗卫星,因此它可以一次发射 2~3 颗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在部署到太空预定轨道前,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还可以对卫星作最后一次测试,然后通过遥控机械手系统,将卫星从舱内转移到投放位置,再予以释放。目前已成功地将几十颗大小不等、用途不同的卫星送入轨道,包括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先进通信技术卫星等等。 随着航天飞机的实用飞行,新技术、新应用正在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太空维护和修理技术。航天飞机上载有一种载人机动装置,是送航天员在太空自由飞行的个体装置。人们常常把它称为“太空摩托车”,其最主要特点是航天员驾驶着它可离开航天飞机,不用系绳,到太空中自由飞行,去执行各种不同的空间飞行任务。例如,航天员驾驶太空摩托车,自由地飞到在太空中出现故障的卫星处,捕捉到这一卫星后将它拖回到航天飞机的载荷舱里,检查并排除故障,更换部件,等修理完毕后再将它重新放回到轨道上,使卫星恢复正常工作。也可把在太空中已完成工作使命的卫星,由航天飞机到太空中去回收,带回地面。

1990 年 4 月 24 日,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预定轨道。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座结构复杂、设备先进的空间天文台,全长 12.8 米,镜筒直径 4.27 米,总质量 12 吨。光学部分是整个望远镜的心脏,主镜口径 2.4 米,副镜 0.3 米,是目前最大的太空望远镜。在轨道上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没有大气的阻隔,也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加之先进的科学仪器,它具有地面上任何望远镜也不可能达到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能力。它能观测到 140 亿光年距离的天体,比地面最好的望远镜远 7 倍;它探测到的宇宙空间中的物体要比地面探测到的大 350 倍;能观测到 29 等暗弱天体,相当于能见到 500 千米之外的一支烛光,比地面上最好的望远镜好 160 多倍。它的图象清晰度比地面观测清晰 10 倍。

遗憾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空发生了故障,长期处于不能正常工作的状态,损失极大,严重影响探索宇宙起源之谜。为了使其恢复正常工作,1993 年 12 月 2 日,美国发射了奋进号航天飞机,其主要任务就是在空间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第二天该航天飞机进行轨道机动,成功地与哈勃太空望远镜交会,并使用机械臂使望远镜装入货舱,固定在一个支架平台上。从第四天开始,4 名航天员分为两批,每日轮流出舱执行一次在轨操作任务,航天员五次在太空行走的累计时间达到 35 小时 28 分,创造了航天史上太空行走的新记录。航天员在太空更换了两组陀螺仪,两个太阳电池帆极及驱动控制组件,并安装了新的广角行星相机、两台磁强仪,矫正了光学轴向补偿系统,圆满完成修复任务。12 月 10 日,航天员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重新释放到轨道上,之后它向地面发回了许多帧清晰的照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修复成功,使航天飞机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为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航天飞机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太空飞行期间,完成了大量的微重力试验。空间实验室是欧洲对航天飞机计划作出的重大贡献,因为利用它可使科学家在航天飞机上从事各种试验。空间实验室被人们喻为在轨道上运行的“保温瓶”,它的外壳为圆筒形,内部保持恒温、恒压,因而操纵监视实验仪器的有效载荷专家,无需穿着特制的航天服就能自由地在里面工作。1993 年 4 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携带空间实验室进入轨道,在为期 10 天的飞行中,7 名航天员分两班轮流工作,共进行 88 项试验,其中 40%是有关医学和生命科学试验,并成功地生长了直径 超过 20 厘米的砷化镓晶体。

此外,航天飞机还完成了一系列对太阳和地球的观测活动。

现有的航天飞机到 21 世纪初将达到其设计使用寿命,美国准备研制第二代航天飞机。至于未来航天飞机的设计,考虑把载人和运货分开,以减少航天员的风险。专用运货的航天飞机,能把 68 吨重的货物送入太空,比现有的运输能力提高一倍之多。同时采用固体、液体混合型助推系统,其性能比固体发动机提高 15%,而成本却降低 40%。新一代的航天飞机,将在空间站的后勤保障运输、太阳能电站的建设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什么是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也是船舶和救生艇、筏按国际公约要求规定的视觉信号之一,那么,什么是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呢?今天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吧。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是用于船舶、救生艇和救生筏短距离的遇险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是当垂直发射时,火箭应达到不少于300m的高度,在其弹道顶点处,或在接近其弹道顶点处,火箭射出降落伞火焰。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其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或飞机发现遇险船舶或遇难求生者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有些火箭信号在发射时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延迟,应尽量用双手握住火箭筒体。但如果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向。

最后,再次友情提醒:

A、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

B、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C、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

D、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风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物理知识点:热机和火箭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热机火箭

1、热机: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热机的种类很多如: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内燃机等。

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辅助冲程,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在构造上,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

在吸取燃料时,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在点火方式上,汽油机是点燃式,柴油机是压燃式;

在使用上,汽油机比较灵巧,柴油机比较笨重,但柴油机效率高,功率较大,柴油价格比汽油便宜,因此多用在拖拉机、坦克、轮船、载重汽车上。

火箭

1、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

2、喷气式发动机工作时,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尾部高速喷出,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3、喷气式发动机分为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简称为火箭)两类。前者本身只携带燃料,需要利用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受到一定限制。后者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不受限制。

4、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火箭发射的原理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射原理: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

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火箭推进剂的消耗,其质量不断减小,是变质量飞行体。 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

火箭飞行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也就是燃料燃尽时获得的最终速度,主要取决两个条件:一是喷气速度,二是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最终速度就越大,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一级火箭的最终速度还达不到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要的速度,所以发射卫星要用多级火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折纸----如何制作一枚火箭?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用纸折一枚火箭,简单又好看,下面就来折火箭。

操作方法

1

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将正方形的角向对面折,折出中间的两条线。

2

将正方形下面的角向上对折,折成三角形。

3

将三角形左右两个角,从内侧向中间折,折成如下的三角形。

4

将左右两个角向上对折,后面也一样折。

5

将上面两个角向下翻下来,翻成两个正方形。

6

将纸的侧面翻到正面来。

7

将左右两边向中间对折。

8

再将纸的侧面翻到正面来。

9

将中间的两个角向左右撑开,折成如下的样子,后面的两个角也用同样的方法折。

10

将纸的四个角均匀地打开,一个小火箭就折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本发射了一枚世界上最小的运载火箭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pan日下午在鹿儿岛浦太空天文台成功发射世界上最小的火箭“SS-520”5,将一颗人造卫星送入轨道。

据报道,该火箭总长约10米,直径约50厘米。日本媒体称,此次发射旨在满足全球对超小型卫星低成本发射的高需求。

据报道,此次发射的总成本约为5亿日元(2860万元人民币),约为日本H2A火箭的二十分之一。为了降低发射成本,除了为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而专门设计的部件外,火箭还使用集成电路和电缆等家用电器。

2017年1月,“SS-520”4号箭因飞行过程中机体电线短路而失败,无法向地面传输数据。为此,日本专家对火箭进行了40多次改进。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围绕轻型火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除了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传统的太空大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巴西、土耳其等国家也纷纷推出新产品参与。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船”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在中国首次采用了世界上第一个星箭一体化技术和网格舵控制技术。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快速集成和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的最快记录,将中国航天运载火箭从液体运载火箭扩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中国急需的航天快速反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箭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是怎么前进的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可以把宇宙飞船送进绕地路轨,还可以把通讯卫星和各种各样探测仪送进宇宙。一谈起火箭,大家便会想到到太空飞行。

大家都做了那样的手机游戏:先向汽球里吹气检查,再扎牢张口,随后放手,汽球就一边出气一边朝着反过来的方位冲过去。

再举一个简易的火箭的事例。倘若光洁的路轨上面有一辆小车,小车的尾端配有一架重机枪。重机枪每射出去一枚炮弹,小车就往前挪动一点。伴随着炮弹一枚枚地射出去,小车的速率变的越来越快。能够 想像,重机枪每向后发送一枚炮弹,小车就遭受一次往前的推力,这一力便是炮弹对小车的反冲力,这也是火箭前行的驱动力。

以便把宇宙飞船送进外太空,火箭的柴油发动机务必有强悍的驱动力:技术工程师设计方案柴油发动机务必根据特殊的原理,第一个详细说明这类特殊原理的人是美国17世纪末的杰出的生物学家艾萨克·哥白尼。哥白尼定律是叙述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件健身运动的定律,他的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內容较为实际地叙述了物件受力与运动的关联,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获知火箭是怎样在外太空里前行的。

牛顿第二定律强调,健身运动中的物件的力在于其品质和其瞬时速度。因此 ,要想得到大马力十足的火箭,就务必确保它每秒都喷出许多 髙速健身运动的化学物质。

牛顿第三定律是说,2个物件中间要是存有力的作用,那麼相互作用力和反冲力则必定成对出現,并且尺寸相同,方位反过来。在火箭的事例中,火箭对喷涌物的相互作用力使喷涌物被髙速喷出来,喷涌物另外会给火箭一个反过来的力,促进火箭往前健身运动。

运输宇宙飞船的火箭将然料点燃转化成的汽体向后发布得到往前的驱动力。实际上,不管向后发布的是什么东西,固态颗粒物,液體,乃至是分子或者质子、中子、电子器件,都可以得到往前的驱动力。

有些人将会会觉得火箭是靠喷出来的汽体促进了周边环境中的汽体才得到反作用力的,但实际上是喷出来的汽体自身使火箭具备这般强劲的能量。实际上,因为外太空中沒有气体,火箭在往前健身运动时无须摆脱自由落体速度,因此 它比在有气体的自然环境里更非常容易前行。并且,火箭表层与周边环境中间的磨擦为零,换句话说火箭在起动后不容易有一切摩擦阻力使它降速。此外,外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不会受到作用力功效,沒有净重,因此 即便是一个不大的推力也可以让宇宙飞船得到非常大的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俄罗斯的航天飞机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前苏联在 1988 年 11 月 15 日发射过无人驾驶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90  年代前苏联分裂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主要技术和设备。

据消息称,“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总推力可达 3000 吨,自身质量 62 吨,

能将 38 吨的有效重物送入到 180 公里的低轨道。另外,前苏联还在 1982 年 6 月 3 日发射过“宇宙” 1374 小型航天飞机,在印度洋得到回收;1983 年

3 月、12 月发射了“宇宙” 1445、“宇宙” 1517 航天飞机,分别从印度洋、黑海回收;1984 年 12 月发射了“宇宙”1614 航天飞机等。目前,由于俄罗斯财政出现赤字、经济衰退、政治不稳,同时也由于有“和平号”轨道站、“联盟号”飞船在发挥作用,估计新型的航天飞机研制进展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日本私人火箭终于发射成功:已抵达太空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多次努力,日本私人火箭终于成功发射

据日本媒体报道,一家名为星际技术公司的日本航空公司初创公司成功发射了陌陌3号火箭。火箭被送到100多公里的高空。

据报道,该火箭是该公司向其商业伙伴提供卫星发射服务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由日本企业家堀江隆文(Takafumi Horie)于2005年创建,汇集了一批航天器工程师、科学记者和作家,开发了一种小型、轻型和低成本的火箭,以发展日本的私人空间活动。

事实上,在这次成功之前,陌陌3号火箭已经失败了很多次。例如,第一次发射是在2017年7月。发射后一分钟,火箭失去了与控制人员的联系,最终迫使火箭发动机关闭,坠入大海。第二次发射在发射几秒钟后失去动力,然后回落到发射台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箭的速度为每秒多少千米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速度通常是每秒7.6到10.8千米。

火箭的速度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它是会有变化的。通常火箭入轨的速度为每秒7.6千米;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1千米;而发射地月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的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每秒10.8千米。

1、如果航天器进入飞行轨道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的速度(7.91km/),航天器将会螺回地面。

2、如果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之间时,它在地球引力场内飞行,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3、当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介于第二宇宙和第三宇宙(16.7㎞/s)之间时,它就飞离地球成为太阳系内的额人造卫星。

4、当航天器进入轨道的速度达到或者超过第三宇宙速度时,她就能飞离太阳系。

火箭的原理其实早在17世纪的时候,牛顿就对其进行了描述:如果以一定得到速度向后抛出一定的质量,就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的推动,向前加速。而简单的火箭早在牛顿提出这一原理之前几百年就在中国被发明了出来,并且得到了使用,比如火药箭以及烟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