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芒种的意思是什么【精选20篇】

PV、UV、IP可能各有它们不同的意思,但是当它们出现在一起的时候,多指网站的运营与管理这方面。在这儿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PV、UV、IP分别是什么意思。

    浏览

    2667

    文章

    37

    篇1: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那么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_芒种节气含义,欢迎大家来阅读。

    芒种养生小知识

    晚睡早起,中午宜小憩

    芒种到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逐渐浮盛、阴气内藏的阶段,起居上要重视睡子午觉。子时是指晚上23:00~1:00,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属肝经循行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佳。午时是指中午11:00~1:00,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气血流注心经之时;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

    因此,虽说夏季要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

    补充体液,别乱喝“养生茶”

    芒种节气气温高,暑气继升,耗气伤津,所以要及时补充体液,健康饮水尤为重要。当下,各种养生茶成为时尚,简单一点的如菊花茶、苦丁茶、枸杞茶,复杂一些的有养肝茶、解酒茶、减肥茶等。特别是年轻的上班族忙里偷闲,喝“养生茶”以修身养性。

    殊不知,茶有茶道,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茶,成分越复杂的养生茶,选择更需谨慎。如体胖痰湿较重之人,虽患脂肪肝、高血压,但脾气素弱,不宜常服苦丁茶、菊花茶、决明子茶等,以免伤及阳气;体瘦阴火较甚之人,即使肢冷畏寒,但温补会助火伤阴,肢冷畏寒并非真象,不宜常服肉桂茶、人参茶、桂圆红枣茶等。因此,炎炎夏日喜欢喝茶的朋友不妨咨询一下正规医院的中医师,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茶。当然,养生不必拘于杯盏之间,淡茶为好,白开水最为健康。

    清淡饮食,推荐吃桑葚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当清淡,不肥腻厚味,多吃杂粮,不过多食用热性食物,以免“火上加油”。同时,可以饮用酸梅汤、绿豆汤等消暑饮品。

    芒种节气还推荐一款时令水果——桑葚,它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孩不宜多吃桑椹。桑葚性偏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鲜食桑葚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湿气来袭,祛湿食物要多吃

    芒种过后湿气重,这样的气候特点对于人体来说,容易滋长体内的湿热,导致湿热困脾的,人体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厌食等表现。大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及菜肴。

    芒种的文化内涵

    芒种正值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这一“收”一“种”道出了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故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民间“芒种不种,种了无用”的谚语,这意味着这时节已是较晚的播种期,必须抢时播种。到了芒种时节,应该抓紧栽插水稻;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什么意思

    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芒种节气的意思含义

    全文共 2315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节气就快要到了,你有了解过芒种节气是什么吗?有了解它有什么风俗吗?芒种的含义又包括了什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芒种节气的意思含义,供大家参考。

    芒种节气的特点

    1、麦粒接近饱满

    时节“芒种”的意思就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的是比较煎熬的几天。

    芒种节气的意思含义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芒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习俗

    一、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来吃。做法很简单:买三到四斤青梅,放入高压锅里,加一大汤碗的水(大约没过一半梅子),到高压锅开响,换中火再烧十分钟左右即可。新鲜煮好的梅浆非常酸,很难入口。关键是要加重糖,上面这样一锅梅子大约要加1斤白糖。冷却后,把梅浆分装进各种玻璃瓶里,放冰箱。嘴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碗,酸酸甜甜,很有夏日清新的感觉。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也有人说,“安苗”为绩溪的农事习俗。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年间起(1852)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磡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做包、粿以示庆祝。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虽然各村做包、粿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粿,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当秧田插完后,小伙子故意挑衅,借故往姑娘身上甩泥巴。而姑娘们也予以还击,霎时间双方摆开阵势,以泥巴为武器,互相投掷。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新郎的父母不能参与,只在田边观看。身上泥巴最多的,往往是受对方青睐的人。休战后,又一起来到河水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度过劳动、打闹的一天。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四、送花神

    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送花神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不过,这种习俗主要流传于花农和文人墨客,距离生活较远,主要是文人一种附庸风雅的文化趣味。对于普通老百姓,这一时间人们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而且由于农忙人们也没有时间从事民俗生活,因此,芒种送花神的习俗不复存在,也没有其他的民俗。因此,芒种成为一个重要却没有相应习俗的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417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其实很多人也把它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增添了麦子收获,既涉及南方的水稻播种,也涉及北方的麦子收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民间谚语

    1、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2、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3、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4、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6、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7、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8、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9、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10、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11、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2、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13、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14、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15、磨刀不误砍柴工。

    16、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17、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18、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19、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时节常识介绍。

    20、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芒种节气养生事项

    饮食清补的同时,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多补水

    炎热的夏天,人体随着流汗而导致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及电解质。人体所需水分大部分还得靠饮水来补充,补水的同时也需适量补充电解质。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睡。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常洗澡

    午时天热,人易出汗,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一方面,洗澡可以清洁皮肤:另一方面,通过洗澡可以使毛孔疏松。体内“阳热”易于发泄。而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

    保持心情舒畅

    芒种时风火相煸,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勤晒太阳

    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可是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芒种节气的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芒种的习俗

    1、送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2、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3、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端午节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其中,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

    5、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关于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关于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欢迎查阅!

    芒种的含义是什么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翱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

    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芒种时节推荐菜谱

    芒种时节推荐吃的菜式:香菇冬瓜球

    材料: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芒种时节推荐吃的菜式:凉拌莴笋

    材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沥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芒种三候意思及气候特征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就需要忙农事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需及时收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三候意思气候特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的气候特征

    雨水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气温

    芒种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而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也出现在芒种期间。

    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的故事

    古风荷韵县强村美 芜湖美丽乡村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有“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的意思。芒种后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今日芒种。小编刚好看到一篇关于芒种的散文,还不错,晒给亲看看——

    芒种是一尾鱼,游弋在初夏金黄的麦水里,饱满的麦粒,阳光蓬松的羽毛,麦田中微微摇晃的小村,玻璃一样安静。

    夕阳在小山包的那边坠落,燃烧的云彩,火光红的象血,父亲饮尽酒碗里的月亮,蘸着月水细细磨起了,闲置一年的镰刀。

    月光下的麦田,沾满了的磨镰声,飘来飘去,一方麦田,一个梦。

    几千年的历史,和麦子和粮食有说不清的关系,布谷鸟又在远处鸣唱了,咕咕咕咕,麦子该割,谷子该种……一个古老的歌谣,传唱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全家总动员挥舞着手臂用镰刀割麦子的时代渐渐远去了,但那份收获的喜悦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它承载着人们的幸福与希望。

    芒种都有哪些风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5.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

    6.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芒种古诗词

    《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南宋:陆游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代: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梅雨五绝》

    宋代:范成大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芒种》

    宋代:韩淲

    愧我粗官耗太仓,及瓜而代合耕桑。

    蚕筐阁了修秧马,老稚时时亦酒浆。

    《偶成》

    宋代:韩淲

    重午是一节,芒种又一气。

    何因至怡悦,底事苦歔欷。

    园林无俗情,琴书有真味。

    贫者自爲贫,贵者自爲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芒种送花神和芒种节气安苗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又是一年的芒种节气到,对于这个节气,不晓得朋友们都了解多少呢?不妨来看看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芒种送花神和芒种节气安苗意思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芒种节气安苗是什么意思

    芒种安苗是流传于安徽绩溪一带的农事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这个为花神饯行的场面,具有很浓郁的民俗意味: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如何为花神饯行呢?现代人已经少有人知了,但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却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迎花神

    迎花神,是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进行迎花神活动,这就是花朝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这个节日,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送花神

    红楼梦里我们看到,芒种节气这一天,这些女孩子们,先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之后,便早早地到大观园里,摆上种礼物,举行送花神活动。

    原来,这芒种一过,众花皆卸,花神也要退位了,所以,要在这天举行送花神活动,以期来年再降福于人间。那么,人们是如何送花神的呢?

    一是送花神的人要穿着整齐,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不用说,这是必须的,因为花是美的,如果送花的人不修边幅,蓬头垢面,那也对不起花神呀,花神能满意吗?

    所以,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孩子们才“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甚至她们打扮得多么漂亮,连曹雪芹这个大手笔“一时也道不尽”了。

    芒种节气习俗有哪些

    芒种习俗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

    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

    芒种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习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芒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芒种意思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芒种又称为“忙种”,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中的第九个节气。

    很多人经常听到农民伯伯提起芒种这个节气,他们认为在芒种时节要抓紧时间进行耕种,那么芒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农事意义:指导耕种。所属季节:夏季。气候特点:雨量充沛,日照强,气温显著升高。农事:水稻等谷类农作物栽培(南方);收麦子(北方)。

    2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3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播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芒种”到来标示着又一轮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4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海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5

    农事耕种以“芒种”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播种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所以到了“芒种”,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如果再推迟,由于“芒种”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最终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产量必然不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节气快到了,芒种,“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节气的含义,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6月份,无论是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我国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这时候正是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这样对庄稼是特别有利的,如果梅雨来的比较迟或者比较少说明今年的收成不是很好。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的寓意和象征

    芒种的寓意是有芒谷类作物可以种植,是种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适宜时间。时节“芒种”的意思就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因此芒种,就寓意着“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为芒种的节气过后,谷类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

    芒种象征着农忙季节的到来。芒果种子也被称为忙种子。南方人忙着种稻米,北方人忙着收麦子。民间有句谚语不种芒,补种无用,意思是芒种的季节是晚播期,要赶紧播种。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奏息息相关,芒果种子是古代农耕文化对季节的反映。

    芒种和忙种谐音,所以芒种也寓意着忙碌的景象,也象征着农民马上就要开始夏季最忙碌的时刻。芒种位于每年的6月5日~7日,这个时节正是南方晚稻与北方收麦的时候,所以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农耕节气。

    有人说:人世间有两种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人努力的模样。而芒种一直在用它默默耕耘的方式,告诉世人什么是生命的丰厚。无论是在挥汗如雨的田间地头,还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所有喜悦的未来,都有一个努力耕耘的当下。

    需要注意的是,芒种之时,各地气温会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的湿度也会很大,因此大家也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气候渐渐炎热的时候,人体水分蒸发量较大,消耗体力较多,因此要多喝水,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出汗量增加,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吃的方面饮食宜清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满和芒种的特点 小满和芒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小满特点是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的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个时节适宜水稻播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很多人好奇小满过后为什么不是大满而是芒种呢?马永卿在《懒真子》解释过“小满”和“芒种”这两个节气的命名,与别的节气不一样,不仅仅是从时序和植物生长情况来说的,还兼有人生哲学。过了小满,天气越发炎热,人就会变得懒散,满足于眼前,将节气名称为“小满”和“芒种”,目的是提醒人们,天气虽热但还得保持勤快和上进,小满可以,但大满即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芒种火烧天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999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要除草,也很有必要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火烧天是什么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6月份,无论是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我国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火烧天是什么意思

    “芒种火烧天”是一句民间流传已久的民谚,后一句是“夏至雨绵绵”,意即芒种过后就进入了了仲夏,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因此民间有“火烧天”的夸张说法。如果芒种未入梅,天气会持续晴好,迟至夏至节气才入梅,届时将会阴雨绵绵。

    芒种节气一般在公历的6月5日前后,前半月天气多晴少雨,有时还伴随初夏高温,形成“火烧天”的天气。后半月多雨,有些年份还有连阴雨,形成“夏至雨连连”,造成气温偏低。

    如西安常年6月份降水量是52毫米,而有些年份6月份雨水特别多,如1952年87毫米,1956年184毫米、1990年106毫米、1994年90毫米其中雨量多分布在后半月。

    芒种过后,昼长夜短的趋势更加明显,又加上梅雨季节马上要到来,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人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中午小憩一下,可助恢复疲劳。夏季天气炎热,人易出汗,为避免中暑,衣衫要勤洗勤换,但是切不可在大量出汗以后就立刻洗澡,这样容易引起感冒。在食物方面,市民仍要以清热去湿为主,冬瓜、绿豆等都是这个时候的佳品。

    芒种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多补水,要午休

    我国有些地方的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医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勤换衣,勤洗澡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芒种的气候特征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

    芒种节气的含义

    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在什么时候?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在二十四节气歌当中有一个就是芒种,很多的人对于芒种代表着什么,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指的是什么时候不太清楚。从时间上来看芒种就是指的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而芒种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歌当中的第九个节气。

    究竟芒种是什么意思,了解了芒种是什么时候,但是还不知道芒种意味着什么。其实芒种就是意味着农作物成熟的这个时节,而在这个时节也是桑葚成熟的时机,所以这个时机吃桑葚是最好的。而且桑葚具有养生的功效。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芒种是什么意思。

    原来,芒种就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了吧,同时也了解到了在芒种这个节气最能吃的水果就是桑葚。因为桑葚被称作为是民间的圣果,所以这个时节吃桑葚不但可以养生,还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所以要想吃桑葚就要等到每年的芒种的这个时节,才是桑葚成熟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芒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在广大农民的眼中,也被成为忙种,这是一个农民们忙碌的节气。当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农民们一片辛勤劳动的场景。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芒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芒种吃什么食物

    1、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吃青梅。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新鲜的青梅口感偏酸,不易入口,所以需要经过一些加工之后才可以食用。

    2、君踏菜

    宁波人芒种节气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芒种节气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君踏菜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的蔬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非常适合在芒种节气的时候吃,同时因为它也是一种可以保护肌肤的蔬菜,所以一些女孩子非常喜欢君踏菜。

    3、鸡蛋

    芒种节气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芒种节气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具有补气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鸡蛋中蛋黄的热量比较高,所以不能吃太多。

    4、茶

    为迎接芒种节气,我国江西一带还有芒种节气饮茶的习俗,据说在芒种喝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都不会犯困。适当地喝一些茶确实会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要保证一整个夏天都不会犯困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芒种的时候喝茶只不过是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芒种各地“忙”种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的(前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和,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142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六月,预示着芒种节气不远了。芒种是哪一天,你知道么?一般芒种在6月6日前后,到底芒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芒种的含义是什么意思_2022年芒种是哪一天,欢迎大家阅读。

    ●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2022芒种是哪一天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2022年芒种在6月6日 星期一 农历五月初八

    ●芒种节气介绍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

    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

    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因此,芒种期间要多食疏菜、豆类、水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要多吃瓜果疏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这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可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懒散、头脑不清爽是多数人在芒种时节的状态。此外,芒种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而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故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总的预防措施是: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中的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

    ★ 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芒种代表什么意思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时,很多作物已经成熟期,这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代表什么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寓意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的来历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代表什么意思

    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心是段难熬的时光。

    芒种的气候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

    芒种的农事活动

    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东北区

    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 ,高粱 、棉花 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

    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

    西北区

    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

    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

    华中区

    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

    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

    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芒种三候及其意思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是一个反映物候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三候及其意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农事

    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需及时收晒。忙夏种,主要是指回茬秋收作物,如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作物,因其可生长期是有限的,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需尽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忙夏管,因为芒种节气之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

    芒种习俗

    芒种主要习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

    芒种前后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有“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此时也是煮梅、食梅的时节。

    芒种三候是什么意思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吃什么传统食物

    芒种节气吃蛋,不仅能经受“疰夏”考验,还能带来生活圆满。芒种节气有吃蛋的习俗,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是夏季必备的食材类型,而且还可以有补气血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和缓解夏季食欲不振有好处。

    芒种节气茶

    为迎接芒种节气,我国江西一带还有芒种节气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君踏菜

    宁波人芒种节气还有吃君踏菜的传统,君踏菜是芒种节气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这样的食材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肌肤,适合芒种节气食用。

    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三候分别是哪三候

    芒种节气就被古人划分为: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芒种是什么意思以及由来

    全文共 1720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六月,预示着芒种节气不远了。芒种是哪一天,你知道么?芒种又是什么意思呢?本文是芒种是什么意思,芒种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是什么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

    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芒种节气养生三要点

    芒种节气意味着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夏季将进入热潮。小编提醒大家,夏季养生应注意,衣衫常换洗,饮食宜清淡,喝点绿豆汤,提防热伤风,注意养生细节,提前预防冬病,在芒种时节,我们养生需注意以下三要点。

    1、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2、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3、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忌过度食用冷饮,最好不食冷饮。

    最后提醒,芒种前后,蚊子开始明显增多,蚊虫叮咬是造成人们患多种传染病的重要原因,驱除蚊子的方法,除了常见的悬挂蚊帐等安全有效的物理方式,还可以在黄昏前,在室内摆放一两盆盛开的茉莉花、米兰或夜来香。这些花的香气可以有效地起到驱蚊的作用。此外,穿白色等浅色系的衣服,可减少蚊子叮咬的几率。

    猜你喜欢:

    芒种是哪一天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芒种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1563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美好寓意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芒种的寓意是什么意思介绍,欢迎阅读!

    芒种时间及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简介

    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6]。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芒种一词,最早出《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芒种期间,在闲暇时间,也会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一般饮食习惯也会逐渐偏向清淡。

    芒种的寓意是

    芒种的含义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各地“忙”种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的(前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和,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32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六月,预示着芒种节气不远了。一般芒种在6月6日前后,到底芒种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芒种节气的风俗

    芒种节气习俗——煮梅

    芒种习俗里名气最大的便要属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区和日本,每逢初夏时节,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涩滋味却令人难以入口。于是妇孺孩童先采摘青梅进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尽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渍,或是投入黄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与曹操“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芒种节气习俗——安苗

    当然,芒种作为农业节气,自然也与其他节气一样,有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习俗。从唐朝开始,百姓们逐渐自发组织起名为“安苗仪式”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这一习俗到清朝道光年间时达到鼎盛。在芒种当天,村中各家族长推举数名德高望重的长辈负责吉时选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麦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装在竹箩中作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举行仪式,然后相互交换面饼食用。随着现代宗族观念日益淡薄,这一习俗也基本消亡。

    芒种节气习俗——送花神

    最后则是流行于文人群体及贵族之间的风雅习俗——祭祀花神。古人相信有专门的神祇管理人间百花,俗称为“花神”。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开放,过了芒种以后,人间进入暑天会越来越热,不适合花朵开放,所以花神就在芒种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这一天为花神饯别,以感谢花神对人间的眷顾,期待明年再会。明清时期这一习俗曾非常流行,但现代人基本已经废弃不知。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曹雪芹曾记载道:“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在这一天,贵族和富家女子常用花瓣和浸泡一夜的柳枝缠绕编织车、马、抬轿等,或者用锦绣绫罗叠成旌旗幢幡,然后再用彩色丝线系在树木枝梢和花朵根部。一阵风飘过,只见花枝招展、绣带飘摇,煞是好看。民间偶有效仿的,则是采花瓣捣汁以浸染宣纸,用染色宣纸叠成相应形状系在树梢,倒也别有况味。

    不过整体说来,这段时间正是农忙季节,百姓们更加关注于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闲心来参加这些民俗活动,所以自清朝灭亡后,“送花神”的习俗也就不复存在。

    芒种节气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节气习俗——接嫁树

    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会将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使之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质量上得以互补。也有的简单地用刀在果树上划出几道口,让其吸收外面空气,增加果实产量。

    芒种节气习俗——晒虾皮

    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虾皮分生晒虾皮和熟晒虾皮两种。生晒虾皮指淡晒成品,其鲜度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变;熟晒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晒燥,虽然保持鲜味,但是其口感略逊于生晒虾皮。

    芒种节气是什么意思

    芒种忙种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古代划分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代表意义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各地情况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节气起居养生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芒种是什么意思?气候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芒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的是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因此“芒种”也有“忙着种”的意思

    芒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

    芒种时节的气温逐渐升高,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北部,大部分地区都能体验到夏天的炎热,芒种还是我国部分地区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进入多雨潮湿的梅雨季,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要注意防雨防雷防冰雹。

    芒种的习俗,南方地区五六月正值梅子成熟的季节,盛行芒种煮梅子的习俗,梅子可以加糖煮、加盐煮,还可以与酒同煮,三国时期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送花神,芒种后民间会举行祭祀花神仪式,来践送花神归位,《红楼梦》中也写道,凡交芒种节的这日,设摆礼物,祭饯花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芒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芒种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芒种天气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一般来说,在芒种后期,从我国的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诗句要属《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一首最为著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有关入梅日期的统计:一般武汉是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得早几天。但降水日数很少的年份也出现过,气象学上把这段时期没有连续性降水的情况,称为空梅。梅雨之后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期,如果空梅,这一地区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夏旱。

    芒种期间,华南汛期虽说处在晚期,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地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有城市排除积水、农田排涝和抢救遇难群众,都会列如应急预案之中。

    历史上1954、1991和1998年,梅雨期间的暴雨都引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5月发布的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因洪水死亡4150人,损失人民币2550亿元。当然这种情况的形成,一定是冷暖空气势力都较强,势均力敌所致。

    另外,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农事

    梅雨对庄稼十分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迟,作物就会受旱。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4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5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一闰),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我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6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80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棉花的有效花期,长江流域在9月上中旬,也就是说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开花日期,一般需要50-70天,到11月中旬前后就要霜冻。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确保优质高产,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长苗期缩短,早现蕾、早开花。这就需要早查苗补种,早中耕锄草,早间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虫,早施追肥。

    芒种的意思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开始。2011年芒种是在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1/3(个别年份1/2)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6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这时江淮流域都在抢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