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萨马拉战役【合集20篇】

浏览

1369

文章

275

篇1:西垒壁战役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西垒壁战役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模式吧,其实在小说《雪中悍刀行》中经常性的提到了,但是这场战役真的是也非常的惊心动魄了,其过程等内容也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有趣的,那么有的不懂的人就要问了,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战役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整部《雪中悍刀行》之中多次提到了西垒壁战役,徐骁打赢了这场战役便帮离阳赢得了整个天下,但是这场战役具体如何,文中都是零零星星地讲述,今天小编带大家复盘一下西垒壁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楚是春秋中最强的国家,之所以会有西垒壁这场战役,是因为徐骁近乎孤注一掷的打法,一连串蛮横无理的毒辣手腕把大楚北军打蒙了,北线溃败失守,陈芝豹清理了北线全部外围,徐骁用十多万徐家铁骑精锐拼掉了号称天下无敌的大楚大戟士,造就了景河大捷。

景河一役后大楚不得不收缩兵线,数十万大军齐聚西垒壁,这时大楚的兵力还是占据优势的。两军对峙西垒壁时间长达将近两年,离阳朝廷方面,也对徐骁戒备重重,从丹铜关软禁王妃吴素还有小凤年,到大将军赵波当西北防线后撤六百里,打定主意隔岸观火,东北防线的顾剑棠灭掉东越,对徐骁也是虎视眈眈,只因此时整个天下格局走向皆系于徐骁一人,大楚与徐骁可以强行六四开,但是也怕徐骁这个光脚的,离阳方面也怕徐骁反戈一击,拿下离阳与大楚分江而治。

回到西垒壁战场,大楚只要夺回妃子坟沿线,便可以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妃子坟便成了必争之地,然而徐骁如果敢分兵去争妃子坟,叶白夔便会直接开战,堂堂正正的阳谋,最终袁左宗率领一万五千骑去送死,

消耗大楚的所有轻骑,陈芝豹带领五千骑等到大楚重骑进入战场收割,妃子坟一战白熊袁左宗死死拖住大楚最为精锐雄壮的四万重甲铁骑天下闻名。

妃子坟一战后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了徐骁大军,之后陈芝豹用战马拖死叶白夔的妻女,也就是二姐徐渭熊的母亲和姐姐,再往后就是大家很清楚的王妃白衣缟素击鼓,不破西垒壁鼓声不停,最终惨胜,徐骁拿下了西垒壁,叶白夔一生未败,只是一次便家国破碎,可惜了。

这一段在徐凤年大战王仙芝前使用梦回春秋时有描述,大家可以抽空去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血战湘江战役有多惨烈?为何说这是红军战史上最惨烈的一天?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1934年12月1日,这是应当是每一位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湘江战役的第5天,这一天是红军战史中最为惨烈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早晨的雾气都还没有散尽,湘江两岸的枪炮声与喊杀声就已经响彻天地。在江岸阵地上,各路国民党军犹如输红眼的赌徒,不惜血本,倾全力展开集团冲锋。红军将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口号,挥舞着大刀,扑向蜂拥而至的敌群。

打下去,冲上来,冲下来,打下去,毫无休止的拉锯,绞成一团的肉搏,硝烟、烈火混合着扬起的黄尘,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每一寸土地都浸泡在鲜血中。

在湘江渡口,天上敌机怪叫着俯冲轰炸、扫射,地面红军不顾一切地涌上渡口,踏着浮桥跑步过江,丢弃的机器、文件、书籍等等散落岸边,奔腾的江水中漂浮着红军官兵的遗体。湘江变成了一条血水、血江……

战至12月1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部队大部渡过了湘江。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担负掩护任务的红1军团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在光华铺阻击的红3军团第4师也随后奉命撤出战斗。

然而,在湘江东岸新圩一线担负阻击任务的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和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5军团第34师,却因后撤不及,湘江渡口被湘军、桂军封闭,而被阻隔在了湘江东岸地区,陷入重围。

红18团在陈家背地域与数倍于己的桂军战到了最后一刻,弹尽粮绝,大部分牺牲。红34师在文市、水车一线顽强阻击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4个师进攻,保障红军主力过江,陷入了湘军、桂军、中央军的四面包围。

分散突围后,政委程翠林等大部英勇牺牲,师长陈树湘率余部在返回湘南进行游击战时负伤,在道县被俘,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红8军团在向湘江开进过程中,遭到了桂军的截击,部分部队也被打散。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最为壮烈的一仗。红军将士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终于打破了湘军、桂军和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围追堵截,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在逆境中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惊天地,泣鬼神,连对手也不得不惊叹,并承认失败。

战后,何键用了"实深惭悚"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然而,湘江之战毕竟是一次失利的战役,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开始战略转移时,中央红军总兵力八万六千余人,湘江之战后锐减到了三万余人。这是"左"倾错误路线领导者在实行战略转移中的逃跑主义所造成的恶果。

面对尸体漂浮的湘江,每个红军将士都在思索着,思索着红军曾经有过的辉煌,思索着第五次反"围剿"特别是战略转移之后的步步艰辛,思索着红军付出重大代价的原因。

正如刘伯承后来所总结的那样:"广大干部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第四次反围剿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湘江战役后,百姓中流传这样两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作战的失利,唤醒了红军将士。改换军事领导的呼声,最终换来了红军战略方向的彻底改变。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由此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牛蹄岭战役遗址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牛蹄岭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蹄岭战役遗址

时代:民国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

保护范围:(1)北部遗址区:战壕遗址外扩20米。(2)南部遗址区:东、西、北至纪念碑外扩20米,南至牛蹄岭战役遗址指挥所南侧围墙外。

建设控制地带:(1)北部遗址区:A区四周外扩10米。(2)南部遗址区:A区四周外扩10米。

2018年,牛蹄岭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县河镇:县河镇位于汉滨区东南部,南与平利县接壤,西与田坝乡相邻,北与新城办毗领邻,东与迎风乡隔江相望。属丘陵、中高山地形,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3646户、1.4万人。 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境内316国道横贯4个村,从1998年开始通过多种渠道筹劳筹资,兴修通村道路,通路村由原来的50%上升到85%。农电网络建设实现了全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奥廖尔战役是怎样的?揭秘奥廖尔战役步兵师阵线防御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奥廖尔战役,这是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一部分,在这场战役当中,苏联出动了高达140万人的兵力,企图一举击垮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群的防线。作为当时一线防御的第二装甲集团军阵线大约有17个师级别单位投入了这场炼狱般的战线绞杀当中。其中德国的第134步兵师阵线的战况尤为的惨烈。德国第134步兵师隶属于德国第2装甲军集团军第55军序列,是当时该军仅有的2个装备较好步兵师之一,另外一个是110步兵师。

德国第134步兵师成立于1940年的十月按照该师的整编制来看属于当时德军普遍的一线师编制单位属于4团五营制,以满编的状态参加东线一系列战事,库尔斯克战役作为了德军攻势的第二批队投入战场后由于进攻受阻马上就转为了防御,奥廖尔战役爆发后,134步兵师的正面对手是苏联第63集团军近两百辆坦克冲击。当时第134步兵师仅有的装甲力量的也只有那十几辆前期进攻战役幸存三号F型突击炮进行机动防御。

134步兵师当时师长,汉斯·施莱梅当时职位是德国应该的陆军中将,但他本人是山地兵将领出身根据资料,他于1943年成为了德国16位山地兵上将的其中一个,从阅历上来看应该是一名非常擅长打防御战的指挥官,虽然当时第134步兵师地处位置非常的不利,整个步兵师围绕着三个村庄据守,88毫米炮高射炮成为了当时第134步兵师防御利器,他们在三个村庄中间修建互相连同战壕,除步兵战壕,88毫米高射炮,还有大量坦克掩体工事,坦克掩体的修建不同于炮兵掩体和步兵掩体,相对来说是复杂一些需要精确计算,因当时德军坦克种型号高低不同,坦克一进到掩体内除覆盖性重型火炮比较有威胁外,基本就能独当一面了。

“7月15日随着阵线远处一声声炮响,一枚一枚重型炮弹密集像雨点向我砸了过来,正在修建的坦克掩体工兵连来不及撤退就消失在一团团火焰激起尘土之中,不久敌人的坦克迅速压上来了按照战前指定的防御方案,我们迅速驾驶三号突击炮进入坦克掩体,我们防守的村庄整条战线的右半段,而苏军坦克集群却向左翼村庄直扑而去,很快左翼村庄被敌人击破,营长下达命令转移向到左翼支援,我的坦克刚刚要退出坦克掩体,一枚重型炮弹突然在坦克侧后爆炸,接着第二轮炮击也开始了,我突击炮战车被困在坦克掩体中不能动弹,履带可能被炮弹砸断了,驾驶员受了重伤,装弹手阵亡,通讯兵接替了装弹手位置,很快大量的坦克也向右翼扑了过来,此时的三号突击炮能调整的角度非常有限,只能等待着敌人坦克进入预定火炮自瞄区域,此时每个人都满头大汗,期待着后面88毫米高炮阵地上能够有人幸存,展开反击。一辆T34坦克刚好暴露侧翼正在机动换位,刚要开炮身后传来的一声熟悉炮声,88毫米炮开火了正中敌人坦克中间区域。

但后来战斗我们没有在听到后88毫米高射炮支援炮声了,很快4辆T34坦克,进入我的三号突击炮射程之内,第一炮击中第一辆坦克车身下半部队,很明显直接贯穿,在二炮击中另外一辆T34坦克炮塔,瞄准镜中并没有看见坦克起火,但苏军坦克乘员已经纷纷撤离坦克,应该炮塔被75毫米穿甲弹直接打坏了失去炮塔转动能力。随后阵线附近传来了激烈的交火声应该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尽管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敌人坦克已经很多辆冲进我防御右翼阵地,但我还是继续全神贯注的盯着远方,一辆KV坦克进入我的射程之内,他正在转移位置速度很快,我快按下激发按钮一颗炮弹中了那辆KV坦克履带,极大惯性使他的侧翼暴露了出来,但火炮只能瞄准苏军的KV坦克车身一小部分,我没有犹豫抓住战机,连续发射6枚炮弹,其中两枚已经角度关系没有命中目标,但其余四枚都击中KV坦克的侧翼装甲,在发射往第7枚后,终于彻底击毁了这辆KV重型坦克,只见顿时整辆坦克被黑烟笼罩,只看见2名坦克手逃出坦克,我穿甲弹也几乎用尽了。

2个小时右翼阵线恢复了平静最终击退敌人进攻,左翼战斗还在继续,最终在一名坦克车长帮助下我们成功打开坦克其中一个舱门,从损毁坦克中撤出,离开坦克后终于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我手抖的点燃香烟看着战斗了一天阵地,在我三号突击炮身后,有一辆T34坦克已经对我的坦克后部完成瞄准,但没有来得及发射炮弹就被友军给打掉了,周围至少有14辆T34坦克残骸和大量步兵交战后留下尸体,我们居然能在战场激烈的中心地带幸存绝对是一个奇迹。”

当时苏联所有型号的T34坦克都有一个比较致命弱点就炮控系统非常不稳定远距离精确射击往往准确度不够,而当时德国三号突击炮,其低矮身躯成为T34坦克最致命对手,当时三号突击炮一但进入坦克掩体中基本上就好像隐形了一样,T34坦克在500米到1000米的距离内很难进行有效命中,通常情况下三号突击炮在战场幸存的几率是普通坦克的一倍以上。奥廖尔战役结束后第134步兵师阵亡人数也接近了5成以上几乎耗尽所有的精锐,这也给后来战役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最后马丁.托尔斯军士由于出色战场应变能力,转为了党卫军第5装甲师的一名豹式坦克车长,在1944年回到后方训练,而在马丁.托尔斯军士离开第134步兵师以后的第二个月就听到了德国第134步兵师在明斯克战役覆灭的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苏家埠战役纪念馆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苏家埠战役纪念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家埠战役纪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横排头水库边,占地160亩,投入700万元,分为徐向前元帅广场、苏家埠战役纪念馆等,许继慎纪念园位于裕安区青山乡,投入500万元,占地20亩,园内有许继慎将军汉白玉雕像、纪念馆等。1932年3月22日到5月8日,徐向前元帅在六安市苏家埠镇指挥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开展了浴血奋战,为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镇东南朱家大院为红四方面军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旧址,现辟为陈列馆,徐向前元帅为之题词。战役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苏家埠战役纪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许继慎(1901~1931),字谨生,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六安县人。童年入私塾,民国9 年(1920 年)考入安庆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次年转入省立第一师范。当时的安庆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涌现了一批宣传马列主义及科学与民主思想的进步报刊,如《安庆评议报》、《安徽全省学生会周刊》、《新安徽》等。许继慎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报刊,学习《共产党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石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石大山位于官道口镇西北部5公里处,海拔1900米,为崤山西部山峰.石大山悬崖峭壁、地势险峻、雄关漫道、易守难攻,由于它周围地势险峻,加之正南是将军山,中间突出一道“鱼脊梁”,便成为峭函古道通往南部的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地。石大山战役为豫西抗战最后一个战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国军为夺取石大山战役最后胜利而做出了重大牺牲,近千人为国捐躯。战后烈士遗骨均葬于陈家岭,抗日英灵,长岷石大山下。

官道口镇:官道口镇位于卢氏县北端。面积209平方千米,人口21696人(2017年)。辖官道口、岭南、秋凉河、百家房、江槽、永渡、寨上、耿家庄、金家沟、耿家、庄科、新坪、三官庙、郭家埝、磨上、大岭、车家岭、杨眉河、黑牛19个行政村(其中三个行政村合并),185个村民小组。郑卢、三淅高速交汇于镇区并设出口(豫西大峡谷),G209和S323穿境而过。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圪背岭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圪背岭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圪背岭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

位于英旺乡圪背岭马二保家。1948年2月,宜川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进驻宜川县丹州镇上降头村,在敌援军进入瓦子街我军包围圈后,彭德怀遂率指挥部进驻该址,他在此坐镇指挥了宜川战役“围城打援”的整个战斗过程。战役结束后,指挥所撤走。这一旧址是宜川红色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彭德怀(1898-197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阿登战役美军伤亡为何如此惨重?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阿登战役,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这是美军在二战期间一次非常艰苦的战斗,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之间。这场战争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所发起的共识。这次战斗与一些次级作战协调进行,这其中包括了地板行动和麒麟行动等等。德军的目的就是想要突破盟军战线,将其一分为二,从而占领安特卫普,然后包围消灭盟军的四个军,迫使盟军在轴心国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受谈判。若此次作战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集中全力应付东线战事。

此次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无线电几乎完全静默的情况下完成。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第三军的情报人员显示有迹象表明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盲目自信、忙于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美国第1军相对缺乏战斗经验,进一步为德军的突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美军伤亡主要集中在战役的前三天,美军第106步兵师三个团中有两个被迫投降。整体而言,阿登战役是美国在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美军阵亡人数达19000人,超过任何战役。对美国陆军而言,参与阿登战役的美军人数与敌军人数皆超过美国在二战前曾经参与的任何冲突。

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多次进攻齐格菲防线受阻。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企图重占比利时的列日和安特卫普,切断美、英军补给线,围歼其主力,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议和。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7.5万人(另外还有两个师和两个旅作为后备力量),在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指挥下,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在风雪中开始进攻。此时,美军在阿登地区只部署了4个师,且无工事依托。1944年12月17日,美军第106师和第28师的阵地被突破,两个团投降。至1944年12月25日,德军向西突入纵深达百余公里,形成突出部。

在美军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欧洲盟军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尔采取果断措施,将被切断联系的阿登以北的美军第12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划归英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B.L.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同时,急调大批增援部队坚决阻击德军进攻,并积极准备反突击。到1944年12月24日,美、英军已有24个师60万人参战。天气转晴后,占极大优势的美英空军发挥了重大作用。南部交通枢纽巴斯托涅城解围之后,第21集团军群和布雷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于1945年1月初实施全线反突击,1945年1月16日在乌法利兹会师。东线苏联红军也提前发动强大攻势,配合美英军行动。.

由于德军兵力不足,指挥失当,加之油料供应不上,不得不向东撤退。1945年1月28日,德军退回边境,阿登反攻计划遭破产。阿登战役是西线规模最大的一次阵地反击战,有60多万名德军、近65万名盟军参战。美军伤81000人亡19000人,英军伤1400人亡200人,德军则有超过10万人伤亡、被俘或失踪。阿登战役使德国消耗了最后的精锐部队,再也没有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因而成为在西线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4个月后,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第二次特莱战役 揭秘第二次特莱战役意义

全文共 2589 字

+ 加入清单

1192年,乔汉王朝和古尔帝国争夺北印度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虽说突厥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失利,但是并没有伤到元气,大多数有生力量还是保存了下载。反而用留在特莱要塞的小股驻军,对体量庞大的敌军实施进一步牵制。同时在阿富汗等地大肆招兵,力图在双方的下一场会战中完成翻盘。发生在当年的第二次特莱战役,便是他们留给后世观察者们的最好答卷。

本身更像是要塞的加兹尼城

在1191年11月的第一次特莱战役后,苏丹穆仪兹丁就被送回加兹尼城养伤。但帝国的征兵工作却几乎是同步展开,力图在来年春季就重整旗鼓的再度南下。同样需要调整身体的,还有突厥化将士们都必不可少的战马。这些中亚良驹或许能适应犍陀罗地区的偏暖气候,却会对印度河流域的湿热感到难受。因此,北方征服者们往往乐于在冬天入侵,回避次大陆特有的漫长雨季。加之前线还有同伴正遭受围困,更坚定了古尔人要迅速返回的决心。

阻隔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兴都库什山

到了1192年春季,完成整编的古尔人开始启程南下。虽然兴都库什山脉的雨雪会持续到5月,但拥有充分准备的大军还是能较快的通过开伯尔山口。随即依次通过白沙瓦、塔克西拉、木尔坦和拉合尔等大型城市,逐步在犍陀罗和旁遮普两地完成初步适应。许多原本就驻屯那里的军事贵族,会在沿途带着部队、给养与附庸们汇入进来。

古尔帝国的 古拉姆奴隶近卫军

当然,让穆仪兹丁最为倚重的力量,依旧是装备精良且只对自己效忠的古拉姆奴隶近卫军。他们身旁也不乏更多从锡斯坦或索格狄亚那招募来的游牧部族,以及和自己签订过同盟契约的绿洲城市武装。这让古代史学家将古尔帝国的军队规模夸张到120000人,但即便去除各类水分,也明显多于上次南征的全骑马部队。

普利特维拉二世的传统骑马射箭形象

此时,普利特维拉二世的联军正忙于围困特莱要塞。尽管早在4-6世纪的古印度兵书中,就能找到有关投石机或弹射器的制造使用经验,却无助于缓解他们在军事工程学流域的滞后。何况冬季往往是定居文明的退兵休整期,实在不方便维持大规模力量。因此,这位反穆斯林阵营的领袖,可能只有少量直属部队在原地坚守,大大延缓了围攻周期。尽管最终让弹尽粮绝的对手投降,却来不及重新部署守卫,就被迫面临新的大规模决战降临。考虑到次大陆的雨季会在5月结束后开始,突厥援军也一定是以争分夺秒的态势在快速逼近。

战场所在的特莱要塞位置

不过,古尔人的复仇部队南下,根本不可能躲过印度斥候的耳目。所以,普利特维拉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去征召地方王公助阵。通过前一年的胜利,他在北印度各地的名望日益看涨,使得更多领主愿意投入到自己麾下。于是,许多穆斯林史学家便将这支武装的规模浮夸到300000人和更为可怕的3000头大象。但从后来的具体表现上看,他们的兵力还是只有虚假水分的1/10左右。因此,印度人的兵力优势相较于之前还是逊色不少。

骑马与战象 是拉其普特人的军事核心

当年春季,两军再次列阵于特莱要塞以北的平原。普利特维拉二世继续遵照先前的成功经验,将战象、骑兵和步兵都紧密的部署为前后三线,仅有自己和少数侍从位于最后方督战。最前排的大象依旧被委以重任,用于驱赶突厥骑兵的胯下战驹。身后的步兵则被要求紧跟移动不乏,不让灵活多变的对手找到突破空隙。两翼的骑兵也不得冲锋过快,以免在可以实施近战前就为追逐而花费太多体力。

第二次特莱战役的两军布阵

穆仪兹丁却不愿意将之前的溃败再上演一遍。虽然还是把12000人的骑兵都分为两线配置,却故意将战线距离拉长,将超过半数的部队都调往最前沿位置。鉴于刹帝利武士们的卓越格斗技巧,他还叮嘱各分队的指挥官不要贸然同对方发生接触,而是要在安全距离内保持袭扰火力。尽量争取在两翼对印度人施加巨大压力,从而将更为依赖整体配合的对手都分开限制在原地。为此,他还特意将部分精锐留在后方待命,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奇袭功效。

古尔帝国麾下的草原游牧骑兵

战役开始后,近万名古尔帝国的骑兵,分别以4个分队向左右两翼运动。用大量的轻装部队在极限射程外努力游走,吸引和试探对方的反应。此举不仅避开了挡在正面位置的笨重大象,也直接威胁到侧翼方向上的印度骑兵。

古尔人用两翼包抄 中心突破的方式击溃印度联军

普利特维拉马上做出调整,用数量远超以往的步兵实施增援,顺便将充当重要战力的第二线拉长到与对手持平。然而,此举只能暂时保护数量较少的本方骑手,而无法将对方从战场上驱逐出去。每当他们想要前出攻击游牧射手,就会被从后方赶来的具装重骑兵阻挡。而装备寒酸的步兵却依旧被茫茫箭雨钉住,没法及时上前伸出援手。更要命都是,传统印度长弓倾向于重型化箭矢,使步兵的发射速率非常缓慢。一旦在长时间的激战中耗尽,便只能任由对方冲到跟前用复合弓平射。逐步遭孤立的战象也无所作为,开始因疲劳和慌乱而践踏周围的友军单位。

传统的印度长弓 更倾向于使用重型箭矢

随即,看准时机的穆仪兹丁亲率第五分队出场,用更多精锐具装骑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印度联军的中路,则因不断抽调增援去两翼而遭严重削弱。幸亏有普利特维拉带着最后那点预备队补漏,才不至于被对手轻易冲垮。但原本呈纵深配置的合成大军,此刻已被突厥人的游而不击给拉扯成为直线。许多受惊的大象都不受控制,让来自各邦的步骑兵队伍也乱作一团。

突厥与北印度骑兵的交锋

更要命的是,穆仪兹丁还适时的下令第五分队向后撤退,不愿同联军中最善战的拉其普特武士交手。但自觉憋屈不已的印度人,却出于本能的发起猛追,期望将屡屡为祸家园的穆斯林匪首击毙。等到自己被吸引到主阵线外,才发现有更多尚未参战的突厥精英在恭候自己。古尔苏丹也立刻率部调转马头,迫使普利特维拉的精英部队们无法迅速脱身,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将之彻底击溃。

穆斯林手抄本上的古代印度战象

此时,战场因双方的来回拉扯而分为三个部分。但因为拉其普特武士们的溃败,让古拉姆纷纷策马冲进联军中路,进而将所有的印度士兵都截成两段。普利特维拉二世也已无兵可用,只得跳下自己乘坐的战象,骑着快马逃离现场。在被死追不放的突厥人俘虏前,依旧在原地奋战的部下也基本被屠戮一空。

古尔帝国成功将势力范围插入北印度

由于第二次特莱战役的惨败,整个北印度的防御力量也就此趋于枯竭。穆仪兹丁的古尔大军在拉贾斯坦等地横行无阻,并将部分德干高原也划入势力范围。死里逃生的普利特维拉,则被揪出来强制充当傀儡,以便还没站稳脚跟的穆斯林进行远程操控。但出于高阶贵族的荣辱取向,很快还是因策动叛乱而被处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吐丝口战役纪念碑

全文共 2277 字

+ 加入清单

吐丝战役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坐落在莱芜城区口镇政府驻地东2华里处的橡皮坝西侧,占地20.48亩。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

纪念碑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设计主题是"战斗、胜利、和平、家园"。主题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主要武器步枪变形组合而成,其四支紧靠的步枪合为一体,寓意革命先烈在吐丝口战役中紧密团结、共同战斗的精神。正、背面的装饰图案是由象征胜利与和平的"和平鸽"和"五线谱",代表吐丝口战役胜利的时间"2.23"和国旗中的"五星"组成,昭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存中华大地。下方有枪柄组成口镇的"口"字,似凯旋门一样向人们展示吐丝口战役的伟大胜利。碑体高19.47米,代表1947年的莱芜吐丝口战役;纪念碑护栏及台阶呈圆形,中心圆直径为21米,台阶是21级,寓意在新的世纪,口镇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继承吐丝口战役革命先烈的遗志,把口镇建设成为和平幸福的美好家园。登上21级台阶,映入眼帘的是纪念碑正面飘逸隽永的"莱芜吐丝口战役纪念碑"10个镏金毛体大字。碑座东面用墨色正楷大字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标志着先烈们的英灵和精神将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碑座北面(背面)刻着碑文,文曰:"解放战争期间,蚕丝之乡--吐丝口是国民党强固设防、重点防御的主要据点。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日晚九时,我华野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率部队对固守在吐丝口的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展开强攻。在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激战三昼夜。至二月二十三日晚八时,全歼固守之敌,吐丝口得以解放。之后,该部在一纵队、八纵队的配合下,又运动于镇南张家洼、镇北青石桥,将南北来援之敌全部消灭。这次战斗共歼敌二万余人,击落敌机一架。在港里河生俘国民党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从而取得了莱芜战役的彻底胜利,为扭转华东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缅怀吐丝口战役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建设好吐丝口镇和平、幸福的美好家园,口镇党委、政府依照人民心愿,号召各界人士捐资献物,恭立此碑。中共口镇委员会、口镇人民政府,二OO二年十月立。"碑西面是莱芜战役总指挥陈毅为莱芜战役撰写的豪迈诗篇:"莱芜淄博战血红,我军又猎齐鲁东。百千万众捉狼虎,七十二崮志伟功。泰山霁雪照旌旗,渤海波翻唱大风。堪笑豪帅面缚日,叩头请罪骂蒋凶。"吐丝口战役纪念碑东6米处有一南北长7米、东西宽6米的平台,平台上立有3组烈士纪念碑。2002年11月1日,口镇党委、政府将散落在赵家村、古城等村的这些烈士纪念碑集中移迁于此处。最南面一组是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碑。该碑组为两碑并立,总高1.82米。碑帽呈瓦房顶状,高0.24米,长1.66米,底宽0.43米。碑身高1.48米,长1.27米。碑座高0.1米,长1.68米,宽0.47米。碑身阳额阴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9个大字,下竖刻曹玉生等17行,每行最多4个,共51个烈士英名和简介。行楷,阴刻。1949年刻立。中间一组为徐志斌等烈士碑。该碑组为三碑并立,总高1.76米。碑帽呈瓦房顶状,高0.21米,长1.95米,底宽0.4米。碑身高1.33米,宽1.62米,厚0.16米。碑座高0.22米,长1.95米,宽0.4米。

第一块碑为徐志斌烈士碑。碑阳中竖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9个行楷大字。右碑文为"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六纵队十六师四七团一营营长中国共产党徐志斌同志英灵,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于鲁中莱芜吐丝口爱国自卫战争中光荣牺牲。"行楷。左为"公历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学惠率全营指战员敬挽,鲁南全战首次鲁中战役胜利即立志立。中国共产党口镇人民公社委员会、莱芜县口镇人民公社委员会重修。"第二块碑为顾家骏烈士之墓碑。碑阳中竖向阴刻"顾家骏烈士之墓"7个大字。右为"鲁中莱芜自卫战役中光荣牺牲,江苏太仓人,新四军四八团政教"。左为"新四军全体指战员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楷书,阴刻。第三块碑为于志海烈士之墓碑。碑阳中竖刻"于志海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右为"鲁中莱芜自卫战役中光荣牺牲,江苏江都人,新四军四八团政教"。左为"新四军全体指战员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十日。"楷书,阴刻。

最北面为口镇烈士碑。碑总高2.8米。碑帽高0.82米,宽0.73米,厚0.24米,浮雕二龙戏珠图,下有"烈士碑"三个行楷大字。碑座长方体形,高0.23米,长1.03米,宽0.49米。碑身高1.75米,宽0.7米,厚0.18米。碑额阴刻"永垂不朽"四个行楷大字。碑身中竖刻"为人民尽忠气壮山河"楷书大字。右刻烈士英名为:东街村的刘洪等12位烈士,西街村的杨锡庚等13位烈士,南街村的郑锡立等4位烈士,北街村的韩裕彬等5位烈士,冶庄村的彭维钧等3位烈士,林马庄村吕会永等2位烈士,花水泉村的李登浩等2位烈士。左刻烈士芳名为:下水河村的于云芝等4位烈士,官水河村的韩红增等2位烈士,陶家庄村陶兴瑞烈士,三山村的李玉亭等2位烈士,太平庄的张永茂等3位烈士。口镇乡全体民众敬立,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立,楷书,阴刻。

吐丝口战役纪念碑与烈士纪念碑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口镇的一大看点。凝视着纪念碑,人们似乎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战争废墟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吐丝口古镇现已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镇。作为莱城区北部工业园的口镇,拥有幽雅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口镇,已成为人们游玩的景点,投资的沃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滑铁卢战役是谁和谁打 滑铁卢战役爆发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滑铁卢战役,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拿破仑吧,毕竟当时这个战役确实是引起的动荡非常大。而且影响的国家还是蛮多的,那么这个滑铁卢战役到底是谁和谁打的呢?爆发原因又是什么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好奇。不过最后这个战役还是以失败告终。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滑铁卢战役是谁和谁打

法国和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

2、滑铁卢战役爆发原因是什么

滑铁卢战役爆发的原因一:拿破仑在1804年在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封建王朝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拿破仑军队的铁蹄遍及欧洲,对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欧洲众多国家联合起来成立了反法同盟,对抗拿破仑的扩张,维持自己国家的统治秩序。在与拿破仑的交战之中这些国家曾经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可以说拿破仑与反法同盟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导致滑铁卢战役的根本原因。

滑铁卢战役爆发原因二:1814年,拿破仑率领10万新部队和35万联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局部胜利,然而,长期的征战法国已经衰弱不堪,加上联军军事实力的强大,反法联盟的军队终于在3月底攻占了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但是被放逐的拿破仑不甘心失败,一直想着要东山再起,这个时候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而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感觉到自己重登王位的机会来了,于是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逃离了自己的放逐地,在法国重新登上王位,于是反法联盟再次成立,形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最终拿破仑的军队和反法联盟的军队在滑铁卢村展开了决战。

3、滑铁卢战役死了多少人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党战役指挥部大丰当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5年8月-10月

地址:长治市襄垣县城东大街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侵入长治及周边县城,引发了著名的上党战役。1945年8月底至10月初,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在此布置率领我军晋冀豫军区部队在上党战役中歼灭阎锡山军队三万余人,收复了长治及周边县城。

晋冀豫军区布置上党战役会议旧址现为二进院落,由一进院东西下厢房、一进院东西上厢房、过殿和二进院东西厢房、正楼等组成。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羊马河战役遗址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羊马河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

羊马河地处今瓦窑堡镇西南约12公里处。

1947年4月14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全歼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4700余人。

1947年2月,蒋介石在西安部署34个旅,计23万余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线有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和榆林邓宝珊集团,南线胡宗南集团15个旅约14万人向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突进。1947年4月11日,西北野战军得悉胡部驻清涧72团,将接替瓦窑堡135旅的防务,便决定在运动中歼灭敌135旅。西北野战军主力分布于羊马河周围。瓦窑堡东南岭湾、黑山寺、杜家畔集结2纵359旅、独4旅和教导旅;瓦窑堡西南由新4旅防守,1纵358旅集结于白家坪一带,独1旅集结于安家嘴一线;警备7团驻守石窑河一线。4月14日,敌135旅沿瓦窑堡至蟠龙大道的两侧高地南下,逐山跃进,异常谨慎。上午9时,其右翼404团先头到三郎岔、李家滴哨附近高地时,就被西北野战军新4旅堵截。其左翼405团行至磁家沟高地,即被独4旅拦截,独4旅12团击溃敌一个营的反扑,俘敌100余人。第14团抢占石家沟南端高地后,继续向羊马河突进,迫使敌405团退缩三郎岔东北高地,敌135旅全被西北野战军合围。胡宗南得知135旅被包围后,一面电令其固守,拖住西北野战军,一面调整编第1军、第29军速向135旅靠拢。胡部第1军、第29军共9个旅,都被西野阻击部队阻击于三皇庙、云山寺两线,胡军虽与135旅只有数里之隔,可相望而不能相救。包围圈中的135旅分别占据东、西高地顽抗,西野采取分割手段,集中兵力攻击东山敌405团,战斗一个多小时,405团大部被歼,残部向西溃逃。敌左翼被歼后,西野攻击部队稍加整理,于下午2时向西山敌404团发起进攻。激战两个小时,攻占高地,消灭其大部,残部逃窜,也被西野第14团追至流泪坡附近歼灭。羊马河战役俘敌135旅代旅长麦宗禹、404团团长成耀煌、405团团长陈简均,歼灭敌一个整旅。

羊马河战役遗址在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主战场上有子长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1月建的标志碑一块。碑高2.2米、宽2.3米。纪念碑四周为居民农田。纪念碑旁边住一户居民。

时代:1947年

地点:子长县瓦窑堡镇羊马河村和新庄库村

保护范围:以三郎岔村为中心,10平方公里范围内。

2008年,羊马河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蟠龙战役遗址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蟠龙战役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境内。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3月19日,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开始转战陕北。国民党军为保证部队补给,在蟠龙镇建立了补给基地。当时的西北野战兵团面临着物资极度紧缺的局面。为了解决自身的补给困难,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西北野战兵团决定攻打敌人的物资补给基地蟠龙。当时,蟠龙为敌军主要粮食、弹药补给基地,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5月2日,解放军向蟠龙守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占领敌-阵地。3日凌晨,发起总攻。5月4日,攻占蟠龙,全歼守敌整编第1师167旅,及地方民团6700余人,俘敌旅长李昆岗,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粮食。

蟠龙战役遗址东距蟠龙川河800米,南侧断崖下为蟠龙镇,西侧断崖下为擂鼓川河,北侧断崖下为蟠龙川河,地势险要,范围包括5个村庄,4个山头。该战役遗址现大多为耕地,当时的碉堡等防御工事现已荡然无存。

时代:1947年

地点: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

保护范围:以盘龙镇为中心,东至集玉峁,西北至田家园子,西南至磨盘山中间川道及西侧山梁和蟠龙战役烈士陵园。

建设控制地带:A区以北延至纸坊坪,以南延至瓷窑沟,西至圪坨村,东同A区。

2008年,蟠龙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镇:延安市宝塔区辖镇。古为潘乡镇,后改潘龙镇,1972年设蟠龙公社,1984年复镇。位于市区北,距市区55公里。面积105.9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圭洞沟、曹刘家沟、前何家沟、后何家沟、永胜村、李家渠、张山圪坮、王家沟、何家峁、瓷窑沟、拓家沟、山窑则、闫家窑子、新沟、老庄、北新民村、史家沟、北枣园、北王庄、圪驮村、核桃坪、纸坊坪、纸坊沟、四咀、卧虎湾、刘家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铁托是在哪一次战役中一战成名的?揭秘苏捷斯卡战役

全文共 3542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为了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世界上不少的反法西斯斗士们血染沙场,他们那些献身精神指导现在都让很多人都感动不已。这其中位于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军民则是展现出了超强的抵抗能力。今天小编就累给大家讲一讲二战中范围将作战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素杰斯卡战役”,看看为何这场战役会成为铁托的成名之战。一、一触即发的战争

1943年初,德军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抵抗力量进行了血腥的绞杀。处在巴尔干半岛核心区域的南斯拉夫正是斗争的中心,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为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军正在全国各地与纳粹和傀儡政权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打退了四次纳粹对其的围剿。

前四次的反围剿作战进行的十分艰难,人民军虽然丢失了位于波斯尼亚的根据地和游击队的“首府”比哈奇,但是人民军主力转移至黑山,对德军和意大利军重要的交通路线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对这样的局面,德军指挥部气急败坏,命令东南线指挥官罗尔将军于1943年5月6日,对人民军展开进行第五次围剿作战。

为了消灭铁托和他率领的人民军主力,德军可算武装到了牙齿。负责的作战的指挥官吕斯特将军不仅保留了前四次围剿作战时的兵员装备,而且还被允许授权指挥驻扎在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威尼斯师、费拉拉师和陶里嫩塞师,亲纳粹的保加利亚也派出了2个团进入黑山,另外还有15000名纳粹扶植下的“伪军”配合作战。为确保最终的胜利,从德国本土还特意调来了德军总参谋部直属的特种作战部队——勃兰登堡团。参与围剿的德军和德国仆从军总兵力达到130000人,这还不包括南斯拉夫游击队没有的空军。

反观人民军这边,一共只有16000人,另外还有4000多名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伤病员。在人数对比上,人民军与虎视眈眈的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人民军的全体指战员在铁托的领导下,士气高涨,决心一定要和敌人决一死战。

为了迷惑人民军,德军以秘密的方式进行集结。就连他们的盟友意大利人也是在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才得到通知。这对南斯拉夫人民军最高统帅部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意外,铁托在此时正在和英军代表团会晤。甚至为了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铁托还通过电报商谈与苏联代表团何时来访。

5月8日,当人民军正在讨论如何进攻科索沃和塞尔维亚边境的时候,期间突然传来德军即将集结的消息。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情报保证,许多人都没有相信这个情报。直到5月15日,德军飞机和地面部队开始进攻之时,许多人才明白第五次的围剿作战正式开始了。二、不抛弃也不放弃

战争打响后,人民军遇到了一个巨大难题,由于阵中拥有4000多名伤病员,对突围行动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这些伤病员,人民军跳出包围圈是有足够的时间。但铁托和最高统帅部不会抛弃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姐妹,决定带领这些伤病员一同突围。因此在战斗中铁托亲自下令在保证伤病员安全的前提下,队伍按照要求进行撤退战斗。

人民军的第一个敌人居然不是德军,而是一直与之为敌的塞族“切特尼克”武装,由于奉行极端的民族主义,切特尼克多次与人民军产生冲突,即使他们也曾是反对侵略的一方。战争开始后,在德军的支援下切特尼克与人民军进行了残酷的作战。

双方在利姆河和德里纳河展开了多次的战斗,战斗中人民军在不利的局面下,多次依靠地理优势对敌人进行打击。但由于武器的劣势,加之伤病员的增多,人民军高层下令部队向北突围,前往波斯尼亚进行作战。作为先头部队,人民军无产者第一旅率先在富察地区与德军展开激战,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在战争开始前,根据铁托的请求,英美组成的一个军事指导团被派往当地协同人民军进行作战。但由于时间延误,人民军花费了大量时间等待英美军事指导团的到来,这使得撤退的时间大大地延后了。三、血战到底

时间来到1943年5月底,在富察地区的战争让人民军死伤惨重,人民军想在当地突围的目的已经很难达到,最终人民军选择了苏捷斯卡河谷作为最后的突围地点。为了取得河谷的控制权,通往河谷的武切沃高地成为了必须攻占的关键点,无产者第二旅成为了先头部队负责高地的战斗。第二旅的士兵经过浴血奋战,将德军赶进了苏捷斯卡河谷中,成功占领了武切沃高地。

德军此时发现人民军将会在苏捷斯卡河谷进行突围,于是集结兵力向河谷进发。在这危急关头,人民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人民军最高统帅部率领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十个旅渡过苏捷什卡河向波斯尼亚方向突围;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指挥第三师和第七师会同六个旅掩护伤员返回渡过塔拉河向桑夹克撤退,同时命令波斯尼亚的部队向南挺进,从背后打击敌人,以便于主力部队突围。

与此同时,铁托向苏军高层提出援助的请求,但苏军此时正在乌克兰的库尔斯克与德军进行作战,于是很委婉地拒绝了铁托的请求。与此英美军事指导团向英军请求空袭的请求也被驳回,人民军因此陷入了孤军奋战的不利局面。

1943年6月6日,在埋藏了所有的重型武器之后,分成两路的人民军全体士兵开始渡河。德军与此同时向苏捷斯卡河谷的上游发动了进攻,守卫在此处的游击队达尔马提亚第二旅第二营与德军开始了殊死搏斗,幸存的士兵在6月8日向最高统帅部的电报中说:“德国人用越来越强大的兵力越来越疯狂地冲击,我们人员伤亡达三分之二,但是你们仍可以指靠我们,就当我们的编制是满员的。”由于伤病过多,掩护伤员的第二集团无法渡过塔拉河,于是伤病员重新返回跟随第一集团进行前进,第二集团负责掩护。

1943年6月9日,德军特种部队通过无线电侦察发现了人民军总部的位置,于是派飞机对总部所在地区进行了疯狂的轰炸,轰炸中,英军使团负责人斯图尔特少校阵亡,总司令铁托也被炸伤,最高统帅部遭到了巨大损失。

6月10日,无产者第一旅在旅长莱基奇的率领下,全旅排成战斗队形向德军第369师在巴利若维茨的防线发起冲锋,占领了阵地。无产者第一师也在旅长波波维奇率领下于1943年6月12日成功越过富查-卡利若维克公路,杀出了包围圈。

在第二批突围部队即将突围时,铁托再次向共产国际发去了电报,电报中铁托写到:“我们处境艰难,敌人在攻击我们。在我们向波斯尼亚中部和东部前进的路线上,敌人夺取了所有的高地并构筑了工事,在这些高地上敌人配置了火炮、机关枪和部队,其主力部队则企图包围我们。他们不断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进攻。敌人伤亡惨重,我们也有很大伤亡,特别是敌机轰炸造成的伤亡很大......我们的部队白天作战,夜晚行军。部队没有休息,也没有食物,现在已经没有面包,马都杀掉吃了。我们处境困难,但是我们将摆脱这种困境,尽管会遭到重大损失,但他们终究不会得逞。我们请求你们在我们当前处境最困难的时候援助我们!”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德军重新对苏捷斯卡河谷进行了包围。13日一早大部队开始渡过苏捷斯卡河,负责守卫的德军用强大凶猛的火力阻击游击队将士,战斗中,第三突击师师长,铁托的亲密战友萨瓦·科瓦切维奇上校不幸中弹牺牲,失去指挥的部队损失了一半人员,只能分成小批突围。

突围中,一些重伤员为避免被敌人俘虏,纷纷选择自尽。桑贾克第三旅政委米莱迪奇在突围中负伤,他摸摸被打断的股骨,向同志们喊道:“向前冲!我不愿你们为了我牺牲”,于是向自己的额头开了枪。几分钟后,一个营副政委也负伤倒下,他一声不吭地掏出手枪,毫不犹豫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免增加战友的负担。四、胜利突围

1943年6月15日,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战斗,铁托带领着幸存的人民军指战员度过了苏捷斯卡河,大部队前往波斯尼亚进行修整。突围后的游击队主力在挺进波斯尼亚东部的途中坚持战斗,解放了斯雷布雷尼察等数座城市,缴获了一批武器。近乎悲壮的苏捷斯卡战役胜利结束,南斯拉夫军民以巨大的代价击溃了德军对其的第五次围剿,打赢了他们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最重要的一仗。

战后据官方统计,游击队在此战中一共牺牲了6000多人,也就是说1943年5月被德军包围的游击队员中三个人中就有一个阵亡。主力作战部队的百分之三十的战士长眠在苏捷什卡河谷。至于平民所遭受的屠杀难以统计具体的数字。1300多名伤员被德军和意大利军队杀害,此外还有230余名护士和医生命丧敌手,几乎是游击队医疗人员总数的一半。

为了纪念这场惨烈的胜利,战后南斯拉夫导演斯蒂佩·德里奇拍摄了著名影片《苏捷斯卡战役》。向英勇牺牲的南斯拉夫各族军民表达深切的敬意,电影随后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放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结语

作为二战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苏捷斯卡战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南斯拉夫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反法西斯势力的士气,各国的反抗势力如火如荼般进行,同时也粉碎了德军想要解除当地德军的牵制,派兵前往东线战场的目的,大大缓解了东线战场的压力,为后来苏军的大规模反击间接地提供了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山城堡战役遗址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战役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山城堡战役遗址位于环县山城乡马掌子山、断马崾岘、哨马营一带,距县城45公里。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

山城堡战役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11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前线指挥,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建国后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40多位红军将领共同参与,在宁夏海原、预旺和环县山城堡一带与国民党军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决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仅11月21日至22日在山城堡一带就歼灭胡宗南部主力一个师。

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是长征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

这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改变了红军面临的被动局面,展示了红军团结战斗的巨大威力,鼓舞了陕甘宁根据地军民的斗志,振奋了军心和民心。

这次战役的胜利促使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彻底失败,实现了国内和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环县决定修建占地面积380亩、总投资1.1亿元的山城堡战役纪念园。2009以来,我县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题写碑名、高28米的山城堡战役纪念碑,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题写“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的入口牌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陈列馆,完成了部分绿化、硬化及配套工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红色旅游景区。近两年,每年接待游客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干部职工、中小学生20多万人次。

景点位置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山城乡山城堡村东北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雷岗战役遗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雷岗战役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岗战役遗址】1947年8月24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径汝河,汝河又正值汛期,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紧逼、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汝河阻挡的万分险恶关头,-司令员果断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激励全军斗志,突破汝河雷岗防线,抢渡汝河,一举扭转了战局,取得了雷岗战役的重大胜利,顺利挺进了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国革命战争就是从这里由被动走向主动、从局部走向全国、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的,中国革命由此发生了巨大转折,也使正阳雷岗闻名遐迩。如今,“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精神已成为正阳人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不竭动力,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奋发图强,拼搏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宋朝荷尔蒙爆发的战役熙河开边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宋夏战争之熙河开边

说到宋朝,这个历史上最为重文轻武的一个朝代,可以说一直都在挨打,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朝代,也有着有骨气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为了北宋的人脸上涨了光,也算是比较有血性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就是熙河开边。

而这场战役的两个主导人,分别是王安石和王韶,那时候的王安石主要是负责内部变法的,因为王安石一生都在追求变法,这场熙河开边的战事,也是王安石变法中少有的成功的案例,而王韶,则是负责给皇帝提出建议和策略,就是要拿下陇西。

熙河开边,就是北宋的将士们在同时对到两位大敌,也就是西夏和吐蕃,但是并没有退缩,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还是取得了这场战事的胜利,可以说在当时很令人震惊,这样的战事也是让北宋的声望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不过在这之后,北宋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役了,一直到北宋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萨达战役是怎样的?马萨达战役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已经是一个军事强国了,建国的时间虽然很短,不过在站在正中却表现的相当出色。回顾犹太人的历史,马萨达这场发生于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反抗战争,虽说最终犹太人战败了,但是其悲壮的抗争过程却成为了后世犹太民族的骄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马萨达战役吧。

犹太曾经在巴勒斯坦多次建立自己的国家,不过到公元前六三年,罗马统帅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后,犹太人最后的国家马加比王国名存实亡,从此犹太人被罗马所统治。

公元六六年,巴勒斯坦地区发生大规模饥荒,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发生激烈冲突。当时的罗马总督弗洛鲁斯不管对错,要求属于犹太人的耶路撒冷圣殿支付大笔赔款。被拒绝后,随即率兵镇压耶路撒冷,期间他屠杀了数千犹太人。

愤怒的犹太人很快发动了一场针对罗马的起义,由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的西卡里(短刀党)成为起义的骨干,消灭罗马在耶路撒冷的驻军。起义很快蔓延整个巴勒斯坦全境,不久,以梅纳赫姆为首的犹太奋锐党攻占位于死海附近的马萨达要塞。

面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叛乱,次年,罗马皇帝皇帝尼禄指派大将维斯帕先率领五万大军前来镇压。维斯帕先挟带着优势的军力,六八年时将耶路撒冷团团包围。不过,因为传来皇帝尼禄过世的消息,维斯帕先为了争夺皇位,解除对耶路撒冷的包围,返回罗马称帝。

六九年,已经成为罗马皇帝的维斯帕先,令其子提图斯再次率领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尽管物资匮乏,犹太人依然忍受饥饿奋勇抵抗,不断打退罗马人的进攻,但到七零年五月,城墙还是被罗马军队攻陷。犹太人还不放弃,坚持巷战,直到三个月后,罗马几乎毁了大半个耶路撒冷,才完成征服。

逃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退守到奋锐党人坚守的最后据点马萨达要塞。马萨达要塞建立在犹地亚沙漠赫提克姆悬崖上的一个独立山丘,高达一千四百公尺,唯一的上去道路,只有一条能容两人行走的蛇道。

罗马曾经派遣一万名奴隶和士兵围困马萨达要塞整整三年,而被围困在马萨达城内的犹太人只有967人,其中还有妇女和儿童。但犹太人凭借险要地形,多次用石头、矛打退罗马军队的进攻。直到七三年,罗马军团动用大量奴隶,盖出一条从地面连到城墙的坡道,这才看到破城的可能。

犹太人明白再也挡不住罗马军团,奋锐党领袖以利亚撒发表演讲,强调绝不能屈从罗马人的奴役,宁可作为自由人死去,他说服了所有人选择自杀。当罗马攻入要塞,没找到任何战士,只剩下两个妇人和五个小孩还活着。

虽然这场长达七年的犹太人反抗罗马的统治最终失败,但它不仅促使罗马改变统治犹太人的方法,同时马萨达精神也成为犹太人不屈的象征。

今天,在以色列国防力量中,基本训练完成后,还会有人爬上马萨达,用希伯来语喊“马萨达永不陷落”,代表着犹太人,宁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波希战争传奇:马拉松战役

全文共 1806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东西方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替换和被替换,超越和被超越。国家和朝代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被替换和转世。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比如古代人直立行走的能力,马促进了古代人的迁徙,船只使他们有可能跨越地区发展。与此同时,种族间的战争已经从部落扩展到国家,从地方发展到地区。当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国家在战争中相遇时,双方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甚至保留了令人难忘的军事历史和史诗篇章。

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

从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330年,古希腊和古代波斯这两个古代文明之间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双方在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陆军和海军,影响了许多城邦,包括雅典、埃及和巴比伦等古代文明,在东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艺术在古代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马拉松由强大的波斯帝国于公元前490年发起,是希波克拉底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的领土

在过去的50年里,波斯帝国是不可战胜的。无论从国力还是军事实力来看,整个希腊联盟都无法与之相比,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雅典了。强大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住在他宏伟的宫殿里。他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每天都品尝着从爱琴海通过“帝王之路”带来的鲜鱼。然而,每天晚饭前,他的一个仆人必须根据他的命令提醒他三次:“主啊,不要忘记雅典人。”

公元前8至6世纪的希腊

大流士一世对雅典人的仇恨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雅典人烧毁了萨迪斯城,该城已成为波斯帝国的属地,甚至包括在帮助爱奥尼亚人反对波斯统治的起义中的库伯勒女神庙。在此之前,大流士一世甚至没有听说过雅典的名字。“雅典人?”愤怒的大流士一世喊道,“他们是谁?”在其他人告诉他后,他拿起弓,向空中射出一支箭:“上帝,请允许我为这些雅典人报仇!”

大流士一世(右)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曾派遣一队军队进攻雅典。担任教练的是大流士一世的女婿、小亚细亚总督马多尼乌斯。他首先征服了色雷斯,并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放弃对波斯的抵抗。然而,试图继续入侵希腊南部的波斯海军在阿托斯角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和20,000多名水手全部葬身海底。有传言说在那个地区附近的水域有怪物,波斯海军被怪物俘虏了。马多尼·伍兹不得不撤退,但他在途中遭到了色雷斯人的袭击,甚至他也受了重伤,因此军事行动被宣布死亡。

前往希腊城邦的波斯使者

公元前491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去希腊城邦寻求“土地和水”,要求希腊城邦向波斯屈服,但雅典和斯巴达拒绝了。因此,大流士一世在第二年(公元前490年)率领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他解散了玛多尼尤利西斯,并派了另外两个指挥官——达斯和阿塔弗林。"去吧,征服并奴役他们,把奴隶带给我."坐在窗帘后面,大流士一世命令他的将军。

波斯舰队

达蒂斯人和阿塔弗林人出发了,600艘波斯船只和30,000名士兵沿着连接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的锡卡拉迪岛链狂奔。这支远征军没那么强。他们的船只只有专门用来运送马匹的船只,这表明波斯人准备充分。普通的海战根本不需要发动,但是骑兵是波斯军队的一部分。除了消除可能的海上抵抗之外,这600艘船的主要任务是将波斯军队(包括骑兵)运送到希腊,并让军队打败、围攻和征服敌人。

波斯舰队

波斯海军的第一步是完成10年前阿里斯塔·戈拉和梅加佐斯没有完成的任务:征服纳克索斯。他们从萨莫斯出发,然后跳过伊卡利亚直接攻击纳克索斯。十年前,纳克斯家族面对200艘船。此时,反对者的数量已经增加了两倍。当然,他们无法抗拒。大多数人逃到了岛内的山里。波斯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最大、最具战略地位的一个奇克拉德。后来,他们占领了爱琴海中几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岛屿后,在这些岛屿上建立了一个后勤补给站,以巩固纳克索斯作为跳板和前进基地,一路向西北航行到尤伯岛,因为埃雷特里亚是他们想要惩罚的第一个目标。就在两个间谍偷偷打开大门的时候,优步很快倒下了。

征服和惩罚是不同的。被波斯帝国征服的国家必须纳税,并由波斯官员管理。然而,生活方式不会有很大改变,他们仍然可以保持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如果人们不从事地下抵抗活动,他们的人身自由就不会受到限制。但是惩罚是给这个城市国家一个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教训,让这个国家彻底失去自由。因此,在波斯军队在朱拜勒岛南端消灭了卡利斯托的抵抗之后,它开始猛烈地围攻埃里特里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