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287

文章

1000

篇1:北后山塬遗址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后山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后山塬遗址位于清水县白沙乡下店子村北段台地上。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山体东侧的水冲小沟为界;西:以西侧上山大路为界;南:以山脚下店子村村民院墙为界;北:以连接西侧上山大路与东侧水冲大小沟的拦腰大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红花岗老鸦战斗遗址为汇川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

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位于老城西南,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巍峨险峰,可以鸟瞰各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80年,该处遗址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2月18日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于28日拂晓再占遵义城。红军与敌激战于红花岗、老鸦山一带,经过一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和十团参谋长钟伟剑英勇牺牲。这次战役史称"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瓦渣梁遗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瓦渣梁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瓦渣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地址:华阴市碨峪乡岳庙街道办

保护范围:以遗址南端(北纬34°36′09.2″,东经110°09′48.7″)为基点,向东、西延伸250米,向北延伸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0米。

2018年,瓦渣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街道: 华阴市岳庙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2年元月,由原岳庙办与观北乡合并而成。该办地处华阴市区东郊城乡结合部,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岳庙相邻。下辖2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2141人。国地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为黄地高原,南部为秦岭山区,紧邻西岳华山。2003年耕地总面积17212亩,其中水浇地9765亩,旱地7447亩,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树坬遗址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树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树坬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吴起县新寨乡树洼村

保护范围:东至河边,南至湫滩沟,西、北靠山。

2008年,树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寨乡:新寨乡位于延安市吴旗县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总土地面积298.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1810户7700人,党员363人。有乡属单位9个,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13所。乡政府驻地新寨过去是一座古城堡,北宋时赐名矜戌堡,明代改称新寨至今。境内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55.95米,最高海拔1755米,年均降雨量380多毫米,无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安谷小学--中共安谷乡支部活动遗址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安谷小学(现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中心小学)位于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文化街58号。

1928年,共产党员钟开第回到安谷小学任教;1929年2月,团省委派共产党员罗镜微到安谷小学担任教师,他们协同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青团员,建立团小组,由罗镜微任组长。同年7月,团小组在车子乡茶山扁陈祠堂(现车子镇泊埝村2组)组建农会,被人告密,罗镜微被迫转移,钟开第出走西康。不久,钟开第返回安谷小学任教,继续开展党的工作。1933年春,省委巡视员张郅、许本达到乐山开展工作,多次到安谷、蔡金两地指导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并先后建立安谷党、团支部。钟开第任党支部书记,毛春泰任委员,党员最多时达5人。安谷乡党、团支部联合行动,组织学习《快中快》、《产业革命》、《工农红军的编制》、《四川晓报》等党的报刊、资料;召开抗日救亡大会,并前往车子、观榜等地宣传抗日救国,散发《告四川省军人反对内战书》,开展反对抓丁派款、-日货和苛捐杂税斗争和反对封建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斗争。1933年10月,因团省委李乙凡视察乐山后回成都被捕叛变,致使安谷党团组织遭到破坏。

安谷小学后经重建,现为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中心小学,无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遗址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铜壁关遗址)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盈江县铜壁关林区为主,还包括陇川县和瑞丽市部分林区,总面积40多万亩。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区,北部有高原屏障,南部受印度洋季风和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的干旱气团交替影响,日照长,积温高,干湿季明显,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均气温19.5℃。这种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其独特的热带雨林、南亚热带雨林和温凉带阔叶林混交的林带。

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云南省林业厅资源处调查,区内高等植物有63科,103属,195种。象云南石梓、山白兰、-木、合果含笑、高大含笑等珍贵植物有数十种。其中龙脑香(含毛芽龙脑香、盈江龙脑香、东京龙脑香)连片成林,面积之大,世界罕见。

婆罗双(含阿萨罗双、羯婆罗双、落叶婆罗双)的分布也很广泛。保护区内的珍贵动物很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哺乳动物有10种(亚洲象、野牛、印支虎、白眉长臂猿、蜂猴、熊猴、黑麂、金钱豹,云豹)二级保护的有二十种。属一级保护的鸟类有2种(绿孔雀、孔雀鸟),二级保护的有36种之多。在那邦还发现了红腿小隼、竹啄木鸟、木京鸟、树鹊等一批鸟类新种。

因此,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能够保留如此众多物种的国土还没有发现第二片土地。

要是今天的游客中有生物学专家,进到保护区内没有两三个月时间是舍不得离去的。

地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古城遗址紧依在古坟林之南,这里东、北、南三面环山,西面是开阔坡地,东西、南北各长约500米,当年的城池曾在三面屏山上筑有城墙,今天看遗址,仍可想见它当年的易守难攻。而百年前,它却谜一样被毁弃,并从此没有一户他留人返回近在咫尺的城址。现在遗址上的自然村叫营盘村,村民已全是后迁来的汉族。

走入遗址,你还能在营盘村东侧的村道上,找到残破的古排水沟旧痕和城门石狮的台基,以及几个石砌的古水井,几段掩在灌木丛中的城墙断基。遗址东侧有一个叫“大德寺”的古迹,散落的残砖断碑可以猜想此寺当年的香火兴盛;遗址南侧还有一叫“梅云洞”的石崖,崖壁上有北胜州土知州高斗光题于1661年的字刻:“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龙飞凤舞蹈家、闲脱志高的笔迹也只是佑证此城谜一样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寨山文化遗址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寨山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寨山遗址位于岭南镇思光村东南面,占地面积约80亩。距市中心约3公里。寨址建于清代,留有石台阶、石碑、社庙遗址、寨门、石墙、屋基、御敌石等设施。寨山的东南面,筑有防御寨墙。寨墙最高2.50米。在寨门外的东侧12.6米处立有一块石碑,碑呈长方形。在寨山门口东侧,石峰顶端上,有一块御敌石,酷似大龟。亦称“飞来石”。在寨内山谷地周围是一座座石山峰。山谷中种有金竹、油竹、椿树林,有些林木高达4米余。

思光村:思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耿马石佛洞遗址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耿马佛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马石佛洞遗址

耿马石佛洞遗址这个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出现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况,这在国内仅见、世界罕见。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为世界所罕见。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圆孔,外围棱状态,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

石佛洞遗址出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分为石器、陶器、骨器、动物骨骼、炭化稻米、果核、种子和人类遗骸等,总数在2000件以上。石器的加工磨制十分精美,对称、规整、光滑、锋利是这批石器的基本特点,除多菱六星形器外,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表明当时的石器工业水平已经很高,具备了加工复杂、对称的高难度石器的技术。陶器种类多样、造型独特、装饰纹样精美,以磨光折肩釜最具代表性,而连续涡纹装饰的折肩釜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原创艺术品。骨器也出土了几件精品,如骨匕、大鱼钩、小鱼钩等,均加工细腻准确。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官府遗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官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官府遗址在今响滩鹅项岭后,大松坪侧,背靠文星寨,面向鳌头溪一块宽阔的地面上(人称大屋基),有一处具有三重院、四十八个磉礅的遗址,这就是明朝中晚期“吏部天官”韩国显的宅第遗址。从遗址布局看,府第是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三院”中式仿宫殿建筑。前后院稍低,中院偏高。布局协调,错落有致,雅观别致,小巧玲珑。院外竖双斗华表两座。

据当地上两辈老人讲:跨入府第大门进入外厅,乃一斗拱型厅堂,中竖一块黑漆鎏金屏风,上鎏“文星叠秀,鳌水流环”八个大字。府第周围,花木扶疏,红墙隐现。远远望去,松绿柏翠,熠熠生辉。昔因韩天官上 书“抑豪强,裁冗员”的主张,得罪权贵,壮年即被“致仕终老”。后无病逝于府第之中。

可惜其宅第,于嘉庆初“白莲教”散兵违令将其付之一炬。现仅存四十八只雕花磉礅(一只可作一水缸)和如小山一样的瓦砾,其余已无迹可寻了。天官一生清贫,死后葬“魁星梁”下,墓无任何奢华装饰。即如此,还被盗过二次。为此,韩氏族人还与盗者在巴州打过几次“官司”。经过“文革”,墓也没有了,墓内仅留一块残碑(上 书“韩国显”三字)和一只小巧的陶壶,见证此事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鼎湖延寿宫遗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延寿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鼎湖延寿宫遗址位于今蓝田县焦岱镇,汉上林苑最东部。也称鼎湖宫,是汉武帝时修建的离宫,为汉上林苑内十二宫之一。198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勘探和发掘。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宫城城墙基址断续可见。有大量的建筑材料堆积,以云纹瓦当最多,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此外,发现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

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西安市文物局

焦岱镇:蓝田县辖镇。明清民国为焦岱镇,建国初为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秦岭北麓。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3万。蓝(关镇)汤(峪)公路、焦岱至小寨公路纵横境内。辖樊家坡、水泉、柳家湾、焦岱街、侯家碥、赵家碥、东光、陈寺沟、安寺沟、张家村、任家庄、鲍旗寨、吴家湾、梁家碥、谢家岭、小洋峪、大洋峪、荣家沟、余家湾、老虎沟口、老虎沟、蔡家坡2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秦郑国渠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秦郑国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于1930年主持修建的。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武威长城遗址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武威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汉辟河西四郡之后,武威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版图。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南下,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在取得河西之后,即开始修筑长城。从敦煌到秦长城,数千里之地,筑起了一道边防屏障,每隔5里或10里地方,筑有烽火台,设戍卒了望。遇有敌情,即点燃柴禾、苇炬报警。凉州境内也留下了这一时期所筑的长城遗址,它东与古浪圆墩子长城相接,向西延伸,经红水河直抵腾格里大沙漠边缘,西至九墩滩,长约100公里,其中长城乡月城墩一段,保存还相当完整。有些地段的遗址残高6米,底宽25米。长城乡境内从东到西30里之地就有20多座烽燧,反映了当年长城的宏伟规模。这些遗址均系黄土板筑,有些烽台燧墩保存的比较完整。墩呈圆锥形或正方形,墩下还可以寻觅到古城堡残迹和灰烬瓦砾。

汉代所筑的这些长城遗迹,因年代久远,历经风雨剥蚀,虽多已倒塌,仅剩一些残垣断壁,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巨大代价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

明王朝为了巩固和加强武威这一战略要地,在凉州设卫,治所武威。为了防御元朝的残余势力,维护西北边防大局,明王朝在原汉代所筑长城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新情况,增修了百余里坚固的边墙,东与古浪,西与永昌地段的边墙相衔接,同时,还增修城池,发动民间修筑堡寨联防自卫。现 存凉州境内的长城,大多为这一时期所筑。这些遗址,由于当时修筑质量较好,至今大部分仍然保存完好。长城这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各族劳动人民血汗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研究古代河西走廊政治、军事防御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信息来源:凉州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墩坪遗址及墓群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墩坪遗址及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墩坪遗址及墓群位于定西市漳县三岔镇三岔村,由齐家文化遗址和战国至汉代墓群2部分组成,分布面积5.25万平方米。2014—201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古墓葬152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组)。该遗址历史时代跨度长,内涵丰富,保存较好,是一处多时代、多文化内涵的重要遗址,对研究齐家文化及战国秦汉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南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西至遗址及墓群所在台地边缘,北至大山山麓。

三岔村:三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桐梓人”遗址

全文共 1429 字

+ 加入清单

桐梓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桐梓人”遗址

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专刊“桐梓人”条目记载:“桐梓人我国古人化石。1972年在贵州桐梓岩灰洞发现,故名。所发现的化石为牙齿两枚。地质时代可能属更新世中、晚期。牙齿的形态特征:门齿粗壮,有发达的底结节,根尖圆钝;前臼齿也显得很粗壮。这两枚牙齿的大小及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的十分相似,而与现代人显著不同。”这一词条使默默无闻的桐梓岩灰洞名扬天下。

岩灰洞距桐梓县城25公里,位于桐梓至赤水公路西侧一公里外的柴山岗南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科考、旅游的好去处。岩灰洞位于九坝乡柴山岗半坡,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2.5米处是一宽大的厅堂,“桐梓人”为何择此而居?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令人遐想。

“桐梓人”的发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1971年冬,贵州省地质局112地质队在九坝乡一带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工人何仁在留守工地时,出于业余考古爱好,经常爬山钻洞,在岩灰洞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堆积,兴奋不已,便自费向中国科学院发了500多字电报,报告这一发现。中国科学院派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张森水、吴茂林来贵州,与贵州省博物馆的曹泽田等组成野外考察小组。于1972年元旦上旬来到九坝乡,在何仁的引导下,到岩灰洞试掘。其后又经过几次系统的发掘,获得金丝猴、巨貘、中国犀、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25种哺乳动物化石。尤其珍贵的是出土了两枚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12件及烧骨等重要文物。经分析和科学测定,人牙化石为旧石器中期直立人,俗称猿人的化石,距今二十万年以上。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人类发展进化史上的关键一环,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桐梓人”。当时,《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消息公布后,16个国家的电台、报刊纷纷转载和报道。不少国家发表文章评价其重大意义。北京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摄制了新闻专题片《“桐梓人”的故乡》在全国放映。

“桐梓人”的发现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关注,是由于它填补了古人类发展进化年代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在这以前,仅发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70万年的兰田人、60万年的北京人、50万年的马坎人、40万年的长阳人、30万年的丁村人、10万年的观音洞人、4万年的柳江人。唯独空缺2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桐梓人”的发现正好连接上这一人类发展进化的链条。从岩灰洞出土的旧石器和烧骨的研究中,发现了古人类用火的痕迹,是迄今长江以南最早的发现。在“桐梓人”化石的研究中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氟斑牙病例,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何仁,一个普通的地质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那500字的电报会引来这么重大的发现。那历尽沧桑的岩灰洞,怎么也不会想到会引起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给人们体验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感悟人类发展,历史演进的艰辛历程,遐想古人类生活、迁徙、繁衍的神秘状况提供了物质条件。

深藏在大娄山的岩灰洞,充满神秘,令人神往。

景点交通:景点位于桐梓县城西北九坝镇,桐梓县城到九坝镇20公里,全部为通乡油路。桐梓县城至习水公路途经九坝镇,桐梓县城至九坝镇每天有客运车辆往返。外地游客经崇遵高速公路桐站下车到景点,或经习水至桐梓县在九坝镇到景点。

景点服务:该景点目前处于待开发阶段,附近有九坝镇山堡村乡村旅游避暑点、上天池乡村旅游点,同时还有待开发的黄河沟旅游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骆驼鞍子山遗址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骆驼鞍子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鞍子山遗址位于会宁县甘沟驿镇田坪村南坪社骆驼鞍子山。

骆驼鞍子山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山沟,南至阳屲社硬化路,西至南坪社承包地,北至馒头咀。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100米。

甘沟驿镇:甘沟驿乡位于会宁县中部,东接四房吴乡、韩家集乡,南靠定西县、柴家门乡,西连汉岔乡,北邻河畔乡。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833户,总人口240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人,寄宿学生712人。距会宁县城36公里。省道靖天公路与宜兰路贯穿全乡,区位条件优越。海拔高度1644—1701米,年均降雨量349.9毫米,年平均气温7.8—8.5℃,无霜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象州贝丘遗址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象州贝丘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城南约2公里处。是广西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之一。遗址南至南沙湾三沟,北至象州镇二沟,西至柳州河东岸,东至方家坪旧屋东北冲槽,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层高约1~1.5米。可见螺蛳壳、蚌壳、脊椎动物骨骼的化石以及夹砂陶片、石斧、石奔等石器,石器多呈扇形、舌形、三角形。该贝丘遗址是目前广西已发现的分布在最北面的新石器时代的河旁台地贝丘遗址,距今约一万年,对研究古人类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桥儿沟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遗址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桥儿沟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桥沟村西山。

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是在抗战剧团的基础上建立的。抗战剧团建于1935年夏,当时叫工农剧社,由杨醉乡负责。后改名为人民剧社、抗战剧团。抗战剧团驻在桥儿沟(即桥沟村)西山。1942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在抗战剧团原址正式成立。校长由柯仲平兼任,副校长张季纯。学校隶属于边区文协。招生对象主要是边区各剧团的艺术干部。课程设有文化、艺术表演、政治常识等。1943年5月4日,边区艺校正式并入西北文艺工作团。边区艺校工作即行结束。同时,并入西北文艺工作团的还有延安杂技团等。

该旧址是桥儿沟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现为荒地,杂草丛生,栽植有白杨树,所有建筑均已坍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吴起新寨遗址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吴起新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寨遗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西北新寨乡新寨村树洼自然村西侧,属于(北)洛河上游,面积约有30—50万平方米,以龙山时代至夏初的遗存为主。本次发掘共布10米×10米探方4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灰坑6座、房址1座,烧土面3处,并获取了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和碳样、土样标本。该遗址地层堆积较为简单,T1、T4所在区域由于水土流失或农田建设,文化层多不同程度受到破坏;T2、T3的第二、三层为龙山时代的灰坑,并且被同时期的灰坑打破,文化层之下为生土。灰坑分圆形筒状和圆形袋状两种,筒状者底部或坑口边往往有烧土面,填土经过夯打,夯土之上放置玉琮等玉礼器,填土中夹杂极少龙山时代中晚期至夏初的陶片,且这一区域所在的山梁独立于居址之外,可能为该聚落祭祀遗存。袋状灰坑均位于居址区,往往与房址相伴,应为日常生活设施。暴露在梯田断面上的房址多为半地穴式或窑洞式,有些房址的地面涂抹1厘米厚的白灰面。

本次出土的陶器主要以T4F1为例作扼要介绍。F1出土器物主要包括3件陶鬲、1件高领罐、3件圜底瓮、1件三足瓮、1件双耳罐以及夹砂罐等。从F1出土的器物特征来看,具备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初期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单把鬲成熟的尖角裆形态、较高的实足跟、足跟外的杆状物压槽以及加固足跟的绳索勒痕,表明该陶鬲已经接近夏代初期,大体与神木新华遗址早期遗存的年代相当或略早。在文化因素的构成方面,新寨遗址体现出多谱系交汇的综合特征,表明这一地区在甘青宁与河套地区、关中与北方地区文化传递路径中的枢纽地位。应该指出的是,白于山地区、洛河流域应该成为今后探究北方地带文化传播、迁徙及聚合问题的重要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新兴堡遗址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新兴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兴堡遗址

时代:明

地址:定边县油房庄乡王湾村

保护范围: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50米。

2008年,新兴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油房庄乡:一、基本情况油房庄乡位于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乡政府距离县城35公里,东北与杨井镇、砖井镇相接,南与吴起县王洼子毗邻,西与纪畔乡、白湾子镇、樊学镇接壤,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252平方公里。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850户、11461人;有10个党支部,308名共产党员;有7个机关单位、135名干部职工。全乡耕地面积13.9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