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蔡文姬和曹操到底什么关系(汇总七篇)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中,那么蔡文姬和曹操到底什么关系?军师联盟汲布历史原型是谁?下面是Vanky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浏览

950

文章

7

篇1:被曹操赎回来后,蔡文姬是何结局?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蔡文姬曹操回来以后,是什么结局?

蔡文姬最终的结果也是比较好的。在曹操的操办之下重新嫁人,更是成就了自己才女的一个英明,写出了很多的文章,为社会做了一件大事。

一、蔡文姬的父亲

蔡文姬的父亲在东汉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臣,是一个书法家,是一个文学家。在早年的时候,蔡文姬的父亲个性独特,并不愿意进入到仕途中。董卓非常想要笼络人心,因此就决定请蔡文姬的父亲,但是后来就被人利用,冤死在监狱中。

二、蔡文姬的丈夫

蔡文姬的第1个丈夫也是卫氏家族的子弟。因为有了卫子夫这一个皇后,所以整个家族都已经平步青云,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河东一带也会拥有着较高的声望。和蔡文姬亿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但是很可惜这个男子就是一个病猫,在两人结婚之后没有多久,蔡文姬的丈夫就已经死了。可没有想到这个男人在死了之后,婆家一直都说这个女子克夫没有办法就只能够选择回到家中。

三、蔡文姬的结局

蔡文姬还有第2个丈夫,但是这就是南匈奴两人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强迫的性质,当时的蔡文姬就是一种俘虏的身份。两人虽然走到一起,但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爱不爱的说法,只能够说这就是一种被强迫,后来蔡文姬就被曹操所救。曹操之所以会选择救蔡文姬,可能根本就没有情爱的说法,而是和蔡文姬父亲之间是忘年之交,因此就决定解救自己好友的女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在曹操的安排下又重新嫁人,让人过上了一个幸福的生活,更是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创作上,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曹操和蔡文姬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曹操,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可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而且是一个非常喜欢人妻的人。这一点小编也是非常不理解。但是在当时,曹操对蔡文姬可是非常的赞赏,但是为什么没有娶她呢?而是将她交给了一个叫董祀的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其一,从过往的经历来说,曹操看在了的面子上

年少时的蔡文姬就已声明远扬,她饱读诗书又精通音律,可谓是一代才女。而她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她有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门下学生众多,曹操正是其中的一个。自幼与蔡文姬相识的曹操,常常出入于蔡府,和蔡文姬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看在蔡邕曾经是他老师的份上,他也愿意照顾蔡文姬。

其二,从他爱惜羽毛的程度上,也不愿损害名声。

都知道他是一代枭雄,三国时期他的风光无限,但却一直没有称帝,直到他儿子才是魏文帝。有人劝他做,他却笑称是把他放在火炉上烤,他爱惜名声由此可见一斑。如果他染指了蔡文姬,担心对他后世的清明有所损坏,毕竟蔡文姬过往的经历太过于精彩。

其三,从他珍惜人才的角度而言,他想笼络董祀

蔡文姬一生有三段婚姻,可以说是非常坎坷了。第一次嫁给了情投意合的卫仲道,可惜他早早就因病离世了,第二次被掳去匈奴做了王妃,生下两个儿子后被曹操救回。第三次婚姻则是曹操一手促成的。从匈奴回来后的蔡文姬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风韵犹存,曹操见此情况,便将她介绍给了一代才子董祀。一方面是为了给她找个归宿,另一方面就是想笼络董祀,让他为己所用。

2、曹操和蔡文姬是什么关系

蔡文姬和曹操应该算是朋友关系。曹操本人十分喜爱文学和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见蔡邕没有子嗣,就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了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蔡文姬的父亲是声名远扬的大儒蔡邕,他不仅精通文学书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曹操经常与蔡邕讨论文学,将蔡邕奉为老师。

蔡文姬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博学能文,这位才女命运坎坷,先嫁河东卫家,但还没有生下孩子,丈夫就死了,只能返回娘家居住。这时候羌胡掠掳中原,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得知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唯一的女儿被掳到了匈奴,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蔡文姬赎回来。蔡文姬作为一个汉族的大家闺秀被劫掠到匈奴确实是非常痛苦的,在可以返回故土的时候,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后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丈夫和儿子,返回中原。"回归故土"就要"母子分别"这种不能两全的痛苦使蔡文姬创作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回来的蔡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董祀与蔡文姬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曹操做媒,两人只能遵从。也许是日久生情,后来董祀犯了死罪时,蔡文姬亲自去找曹操,披发赤脚为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大臣,就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面对众位大臣,蔡文姬为丈夫请罪,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说服了曹操,也让满堂宾客惊叹。曹操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您拥有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计其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打动,赦免了董祀。

关于蔡文姬的记载史书上并不多,她最后结局如何,去世年份都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曹操那么喜欢人妻 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什么不娶蔡文姬为妻?

这主要是因为门阀观念,所以曹操最终也没有选择和蔡文姬在一起。当然这中间还会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原因,当大家在看完之后,自然就能够明白这中间的一些问题。

蔡文姬在年仅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嫁给卫仲道,这其实也是世家大族,在出嫁之后不久根本就没有孩子,丈夫就因为患有疾病而去世。蔡文姬因此无奈之下也只能够选择回到自己父母家中,只是很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天下大乱穷,群雄并起,先后有董卓等人兴风作浪,因此南匈奴这些异族首领马上就会选择趁机而起。

蔡文姬在去到匈奴之后总共是12年,并且也生下了两个孩子,要知道在当时被抓走的这些女子都会有着非常悲惨的下场,可以说在被匈奴抓走之后简直是坠入到深渊,在匈奴生活了10多年,简直就是非人的待遇,每一天都是吃一些生的牛肉生的羊肉,穿的也是比较粗糙的衣服,而且每天还需要饱受非人的蹂躏。

在被迫之下也生下了两个孩子,曹操在偶然之间听到了这一个事情,马上就选择去救下来,这一次是英雄救美,虽然说可以把对方留在身边,但是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蔡文姬当时虽然说长得非常的漂亮,可是在匈奴几十年之后早就已经人老珠黄曹操,虽然是一个好色之徒,但是身边也会有着许多的美女,因此在此时也不会有任何的兴趣。选择把对方救下来,无非也是希望能够博得一个好名声,曹操就是一个做事有着很强目的性的人,为什么要选择把对方赎下来,也是表示自己是一个特别念及旧情的人,那么才可以让手下的人更加安心的为自己做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曹操真的喜欢蔡文姬吗 真实历史究竟是什么情况

全文共 2002 字

+ 加入清单

蔡文姬,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女,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推崇,而蔡文姬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而且还与曹操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有不少人都传言,曹操一直深爱蔡文姬,但是以曹操的性格,又怎么可能看着蔡文姬另嫁他人,就算是嫁过,也不会放过吧,可偏偏没有染指蔡文姬,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历史上曹操真的喜欢过蔡文姬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曹操和蔡文姬真的有情吗

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的割据势力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对于此事,后世的很多人都说:曹操和蔡文姬之间是有男女之情的。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若是细细梳理下后来的事情,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曹操将蔡文姬赎回,图的是“才”不是“貌”。只是千年来,曹操在大众中的形象不太正,有心机、好女色、善猜忌、滥杀等等,蔡文姬才貌俱佳,曹操用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将其赎回,这一举动在不少人看来,就是曹操动了某些心思。2、曹操和蔡文姬的关系

曹操和蔡文姬父亲蔡邕私交很深,蔡邕文学造诣很高,晓历史、通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文姬才华也是相当的优秀。只是,他们生于了一个乱世年代,蔡邕被董卓强迫着去做了官,后来,也因为这个丧了命。蔡文姬本来是不会有太多牵连的,她的第一任夫君是名士卫仲道,夫妻情感也不错,只是卫仲道早早去世,她就又回到娘家,父亲死于狱中后,她被胡人劫走,流落漠北长达12年之久。

曹操一听到她的消息后,一点都没有犹豫,让人带着金壁去赎人,后来,又给安排了一桩婚事。按照曹操的作风,他若是对蔡文姬有意,为何还替她操心终身大事呢?当年,他相中张绣婶婶,一点都没想过此事的后果,结果,被人家杀的很是狼狈,自己还损失了一个儿子和一员大将。后来,他又相中了关羽看上的女人,出尔反尔,最终,将答应关羽的话尽抛于脑后。

若是曹操和蔡文姬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也许曹操的一些想法还真的无人可知。蔡文姬后来的夫君董祀犯了死罪,她披头散发去求情,而那时的曹操正和一些名流在用餐,他当时这么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就让大家见一见。”曹操若是有“金屋藏娇”之心,不会在这种场合让大家见到那种状态的蔡文姬。曹操就是有意让大家看到一位为夫君求情女子的凄惨状,否则,他会被人在背后嘀咕“徇私枉法”。

很多人清楚他和蔡邕的私交,所以,他要让蔡文姬求情一事变得“合法”。他能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蔡文姬有这个“才”,果然,蔡文姬就反驳他的话,说:“丞相的好马成千上万,勇士也多的数不胜数,救一个人有这么难吗?”这事和他赎回蔡文姬是两个性质的事,前者是他给了蔡文姬一个很大的情面,而后者是他看重他和蔡邕之间的友谊,这就是为何曹操后来才问蔡邕藏书的事。

曹操不是没有是非观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做事的准则,他将蔡文姬从胡人那买回,是冲着蔡邕,而非他的女儿。他和蔡文姬早早就相识,若是他有半点想法,他会直截了当的提这事,这才是他的作风。曹操这人爱才,自身文学修养也不错,他可惜蔡邕死的怨,更可惜蔡邕这么多年的才学积累一下子就没了,所以,听到蔡文姬下落后,半点犹豫也没有。

但是,起初时,曹操在这一点上也是藏起了这份心思,他不能让外界看出自己出钱赎人,原来是另有目的,因为,他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重感情的人。在等到他帮蔡文姬救了她的夫君后,他就开始问起了这件事,蔡文姬很是聪明,先是说这些都没了,因为,在那样的年代,没有一定的实力是无法保留书籍的,后来,她又说自己还记得部分,可以默出。听到这里,曹操立刻就差人将纸笔送来了。

于是,有人就此事夸曹操,说:“他这事做的格局很高,让中国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若是曹操动机真有这么单纯,他刚开始时完全可以这么说,为了不让蔡邕的心血白费,看有无更好的办法挽回。但是,他没有,而是等到蔡文姬欠了他这么一个大恩情时,他才开口。这就是曹操的逻辑,“互惠”,他要让蔡文姬做这事毫无怨言,而且,自己完全拿到自己想要的,旁人也挑不出什么错。3、后世为何认为曹操喜欢蔡文姬

曹操是爱才,但是,他的独占性更强,而他和蔡文姬之间,只有蔡邕的藏书让他惦记着,他才不会让外界评述自己:“对于“色”似乎就那么放不下。”

那么,后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一旦某个历史人物被定性后,他的所作所为都会按照一个套路去分析,难免会走岔。再说,若是曹操的人品真的就那么“坏”,为何当时有很多名士大将会跟随他呢?只是,他的行事风格不太符合当时的“审美”,以至于,他将蔡文姬赎回这事,就会让人往旁的方面想。

古时女子很苦,若是没有父母依靠,就得找个夫家,否则,生计都成问题,这一点曹操做的很不错,他赶紧给蔡文姬找个夫家,至于他想要的藏书,他会想办法得到。当然,谁也不可能真正知晓当时曹操的想法,但是,他的这个举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积极的,至少,让很多文献得以留存至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为什么对蔡文姬没有非分之想?

全文共 1456 字

+ 加入清单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但是从中却可窥见她的才情。有关她的故事也流传甚广,而她身在三国时期,才貌双全,又是曹操的师妹,按照曹操曾经看上张绣的嫂嫂、东吴大乔小乔等美女的经历,蔡文姬恐怕也躲不过。然而,曹操并没有这样做,这似乎并不符合他的人物设定。那么,曹操究竟是出于什么,才没有对蔡文姬下手呢?

三国时期的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从小聪慧,在父亲的亲自培育下,文姬在文学、书法、音律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有一次,父亲蔡邕弹琴弄断了一根弦,文姬说是第二根弦,父亲认为是误打误撞猜对了。于是故意弄断了第六根,令人称奇的是文姬又一次说对了。父亲由此相信女人确实有音乐天赋。

文姬天资聪慧且貌美如花,豆蔻年华自然有女百家求,上门提亲的踏破了门槛。那时文姬的父亲相中了和蔡家门当户对的卫家,卫家也是当时河东世族,卫家的长子卫仲道是赫赫有名的大才子。

卫仲道和文姬可谓郎才女貌,婚后二人,相敬如宾,文姬弹琴,仲道赋诗。二人春赏花,秋赏月,相知相守,笑看潮起潮落。这样的日子如流水般逝去。但天妒红颜,世事难料,卫仲道不幸得了肺痨,整日咳血,不久撒手人寰,只留下孤零零的文姬独守空房,多少次梦中哭醒。上天!难道自古才女多磨难?

由于二人只顾了风花雪夜,只顾了享受二人世界,却没有想到生儿育女,丈夫死了,文姬又没有一男半女,婆婆认为文姬命硬,克死了自己的丈夫,整日指桑骂槐,文姬一时气愤,毅然离开了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

东汉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即便是像蔡家这样的世家,也免不了战乱侵扰,文姬回到娘家不久,匈奴人趁中原战乱,左贤王南下抢掠。这些野蛮人抢走了粮食不说,还抢走了大批的女人,这其中就有文姬,经过没日没夜的颠簸,文姬终于来到了荒凉无比的异国他乡。左贤王把文姬纳为妃,苦命的文姬只能顺天认命。

十二年后,饱尝了异族异乡痛苦的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儿子的出生,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先后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为她以后的创作史诗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础。

建安十一年,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后,心中非常焦急。曹操觉得老师蔡邕没有子嗣,曹操心里当然惦念小师妹。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文姬赎了回来。

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识,按照辈份跟年龄算,曹操是文姬的学长。曹操常常出入蔡府上,自然有很多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两个人也分不清是友情还是懵懂的爱多一些。

我们都知道,做了汉丞相的曹操有爱“人妇”的毛病,曾经为了猎艳,在宛城对张绣的婶婶垂涎三尺,两人鬼混时,被张绣得知,差点砍了曹操。对东吴孙策和周瑜的老婆大乔和小乔也是念念不忘,并且筑铜雀台,欲揽二乔于西东。

曹操虽然垂涎于文姬的美貌,其实我觉得更看重文姬的文采吧。曹操最终忍痛割爱,将文姬介绍给了陈留名士、风流才子董祀。

曹操之所以不敢染指漂亮且精通文学音律的蔡文姬,对她不敢有非分之想,始终没有纳为身边的人,我觉得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邕的培养之恩,不敢纳为妃子或者不轨行为,也是害怕世人指责其忘恩负义。

第二,是想利用文姬笼络才子董祀,曹操爱才也是世人皆知的,从他能放走关羽这件事来看,曹操有成人之美的雅量,不会嫉妒或者做出玉石俱焚的蠢事。

第三,也是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乃三国一代枭雄,讲真汉献帝就是个傀儡,曹操称帝易如反掌,但为了名声克制住内心欲望。他不敢染指蔡文姬的原因与他不敢做皇帝的原因一样,既然能控制住权欲,难道就不能控制住私欲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曹操与红颜知己蔡文姬的故事:曹操为何不娶蔡文姬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为什么不娶蔡文姬?

其实曹操对于蔡文姬根本就没有非分之想,选择把蔡文姬救出来并不是为了占有,他只不过是看在了蔡文姬父亲的面上,因此曹操也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个样子。

看在了蔡邕的面子上

蔡文姬在年少的时候早就已经声名远扬,而且也会精通音律,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才女。蔡文姬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因为拥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蔡文姬的父亲在东汉时期是一个特别有名的书法家,还有文学家是当时的一个文坛领袖。而且门下的学生非常的多,曹操也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的时候,就已经和蔡文姬认识,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看在老师的份上必然就会救回蔡文姬。

也不愿损害名声

谁都知道,曹操就是一代枭雄,在三国时期真的是风光无限,但是一直都没有成为皇帝,直到自己的儿子才成为皇帝。有人让曹操成为皇帝,可是他却说自己非常的爱惜名声,如果自己真的和蔡文姬在一起,很有可能真的会影响到自己的一世英名,毕竟蔡文姬过往的这些经历真的是特别的精彩。

他想笼络董祀

蔡文姬总共有三段婚姻,可以说也真的是特别的坎坷,第1次嫁给了自己心爱之人,这是很可惜,对方很早就已经患有疾病离开。第2次被抓到了,匈奴成为了皇妃,生下两个孩子之后,终于被曹操救了回来。第3次的婚姻就是曹操一手促成的那个时候的蔡文姬早就已经过了30岁,但是依然还是风韵犹存,因此就被曹操介绍给一个才子,据说这是为了笼络对方。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帮助蔡文姬去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归属,总之这也并非是一点点为自己思考的份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蔡文姬为什么会暗恋曹操?蔡文姬到底多有才?

全文共 534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现在说起蔡文姬大家想到的都是王者荣耀里的蔡文姬,其实在三国蔡文姬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女,而且据说还暗恋过曹操。历史上关于蔡文姬的记载是非常少的,但是文姬归汉这个典故还是非常有名的,蔡文姬能直接把几百篇文章都默写出来也足以证明蔡文姬的才华不是续传。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碰到蔡文姬这样的女子又怎么会不心动呢。

历史上有四大美女,还有四大名琴。

大约1800年前,有一个被朝廷通缉的老人,隐居会稽山。

一天, 无事,老人把七弦琴拿出来,正弹得兴起,弦断了一根。一个女孩正在隔壁玩耍,她说:“第二根弦断了。”

老人不以为意,觉得小姑娘只不过是瞎蒙而已。他故意又弄断了一根琴弦,小姑娘又说:“第四根弦断了。”

弹琴的老人叫蔡邕,东汉末年朝野皆知的名儒泰斗。他弹琴叫焦尾琴,是中国历史四大名琴之一。

隔壁玩耍的女孩是他的长女蔡昭姬,西晋以后为避讳司马昭,史称蔡文姬。蔡文姬当时六岁,《三字经》里“蔡文姬,能辨琴”,说的就是这件事。

01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蔡邕在东汉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博学和人才。他家就像图书馆,藏有古书典籍4000多卷。他有两大绝技:书法和弹琴。

五湖四海,凡是有点门道的人,都削尖了脑袋投到他门下做个弟子,学不到真才实学,有个名头镀层金也好。曹操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到了蔡邕门下。

只不过曹操本身不是凡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他和蔡邕其实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曹操在蔡府出入的时候,蔡家有女初长成,蔡文姬正是豆蔻年华,情窦初开。她的梦想是嫁一个能安邦定国的大英雄。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但他比蔡文姬大了22岁。蔡文姬一直尊称为“曹公”。

在真爱面前,年龄从来不是问题。但在曹操和蔡文姬之间,就成了问题。

因为蔡文姬是堂堂蔡邕的女儿,是琴棋诗书无一不通,天下无人不知的才女。

她的婚事,天下人都看着。

她不好随随便便把自己打发给一个大自己22岁,已有家室的小老头子。曹操也不好随随便便去讨这样一个女子去做小妾。

纵然他们自己不在乎,但是天下人热心地帮忙在乎。恰恰曹操又是个自卑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容貌。

后来曹操做了魏王,皇帝成了傀儡,他成了天下的实际掌控者。匈奴有使者来,曹操还是觉得自己长得太磕碜,丢人,就让别人穿上自己的衣服冒充魏王接待使者,自己拿把刀站在座位旁边假装侍卫。

02

第一次送心爱的女人上花轿

读书人都有读书人的骨气和毛病。蔡邕就是这样。

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皇帝大气都不敢出。但蔡邕不仅敢喘大气,还敢大声说刻薄的话。

一天, 皇帝问蔡邕,朕的江山社稷,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啊?

蔡邕回答说,是因为有一群公鸡变成了母鸡,在陛下周围作妖。

宦官们找了个理由要杀他。求情的人太多,就关进了大牢。后来遇到大赦,保住了性命的蔡邕带着一对儿女逃到了会稽山。

一天, 一个农妇正在煮饭。蔡邕听到柴在灶膛里烧得“噼噼啪啪”地响。

蔡邕跑过去,把正在烧的柴拖出来,找来一盆水浇灭了,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可惜,可惜!”

农妇一家,觉得遇到了神经病。

蔡邕把烧了一半的木柴拿回家,经过一番劈砍、打磨、雕琢,做成了一把七弦古琴。弹出来的曲子,有如天籁。原来那不是普通的木柴,而是质地很好的梧桐树。

因为琴的尾部残留有烧焦的痕迹,因此叫做“焦尾琴”,是中国古代音乐界的神器,像江湖兵器谱上的小李飞刀,无人不晓。

也正是这把琴,后来陪伴蔡文姬走过了黄河,走过了草原,走过了大漠,走过了漫长的一生。

还是这把琴,它弹出的曲调,成了萦绕在曹操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情歌。

它也是蔡文姬后半生关于父亲、关于幸福、关于回忆的唯一实实在在能够触及的东西。

世事风云变幻。董卓控制了皇帝,把持了朝政。曹操逃出了洛阳,在青州偷偷练兵,准备造反。

董卓摆出求贤若渴的样子。而天下最大的才,当然是蔡邕。

蔡邕不肯出山,董卓就以灭他九族相要挟。蔡邕只好把妻儿和4000多卷藏书留在老家,独自一个人去见董卓。

蔡文姬可能想不到,自己和父亲这一别,就是永诀。

三天之内,董卓将他连升三级,平步青云。

得到了父亲,董卓还要得到女儿。他逼迫蔡邕将蔡文姬嫁给自己。

蔡邕没办法,只好派了个人给曹操送信,让他帮忙。

信上说,让曹操赶紧给蔡文姬找个婆家,实在没有合适的人,就这个送信的人也可以。

接到信,曹操首先在脑海里浮现的是自己在蔡府时,蔡文姬弹琴、写字、读书、作诗的样子。

其实,他觉得,自己就是不错的人选。

此时的他,手握重兵,起码有能力护她周全。

曹操去蔡府老宅找蔡文姬。蔡文姬欢呼雀跃,拉着曹操去听自己新谱的琴曲。

那首曲子叫《二月》,从她的手下,从焦尾琴上弹出来,春意盎然,曹操醉了。

蔡文姬请曹操也弹一曲,他的琴声里有千军万马,有万里江山,有战鼓铮铮,有号角齐鸣,蔡文姬也听得醉了。

曹操说明来意,并指着站在不远处的那个送信的人介绍说,他叫卫宁,是名将卫青的后人,也是你父亲的学生。出身显赫,年轻有为。你看合适吗?

此时的蔡文姬心里有怨。她怨曹操,不明白自己的一颗心;她更怨曹操,将一个陌生的男子介绍给自己。

但出自少女特有的反叛和倔强,她只是赌气一样冷冷地说:“一切全凭曹公安排。”

曹操的心抽了一下,很疼。他在想,果然啊,你答应了啊。

他也赌气一样很开心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曹操开始着手准备蔡文姬的婚事。一切从速,但不能从简。

他派兵截杀了董卓迎亲的队伍,自己掏腰包筹备丰厚的嫁妆,亲自挑选精兵护送蔡文姬出嫁。

曹操第一次,将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了花轿,嫁给了别人。

此时的蔡文姬,16岁,二八妙龄。

此时的曹操可能不会想到,同样是蔡文姬,同样的事情,自己还会做第二次。

03

12年的思念

风云再变幻。

京城,董卓被杀,蔡邕受到牵连,也被杀。丈夫卫宁本来就体弱多病,随后也去世了。

丧父和丧夫,同时降临在了这个柔弱的女子头上。

结婚以后,蔡文姬一直没能生下孩子,已经引起了婆婆的不满。现在更是坚信是蔡文姬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她要杀死蔡文姬,为儿子陪葬。

蔡文姬偷偷逃回了娘家。但这并没有摆脱等待着她的厄运。

匈奴南下,趁火打劫。遇到粮食、牲畜,就抢;遇到男人就杀,把人头挂在马头两边;遇到女人,就掳回去做奴隶,生儿育女。

蔡文姬和许多女人一起,被绳索捆绑着双手,连成一串一串,押送着离开中原,趟过黄河,走入草原,走进大漠。

一路上,身边的女人一次又一次被轮奸,一个又一个病死、饿死、冻死。

后来蔡文姬在《悲愤诗》里这样描述这段经历:

“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但蔡文姬逃过一劫。因为她是蔡文姬。

即使野蛮如匈奴,他们也知道蔡邕,知道焦尾琴,更知道蔡文姬。匈奴士兵将抓住蔡文姬的消息一级一级报上去,直到单于。

她的美貌,她的才华,她的名声,还有她如生命一样珍爱随身携带的焦尾琴,成了最好的护身符。

没有人敢随便动她,直到被送进左贤王,未来单于继承人的大帐里。

在随后的12年里,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

在这12年里,曹操做了丞相,成了东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控制了中国一半的疆土。

一个功成名就的男人,需要有个心爱的女人来分享这份荣耀。

他没有忘记蔡文姬。

04

如果她不是蔡文姬

人老了,容易怀旧。有了万里江山,需要和心爱的人分享。

年近花甲的曹操,决定要把蔡文姬接回中原。

当然,他有非常正当的理由,他说自己和蔡邕关系好,同情他没有子嗣,所以要把蔡文姬接回来。

当真是这样吗?

那可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战乱年代,断子绝孙的千千万万,他为何偏偏如此在意蔡家?

只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心里忘不了蔡文姬。

曹操派使者,带着无数的金银珠宝,去接蔡文姬。临行前,他再三叮嘱,要不惜一切代价。

和蔡文姬一起被匈奴掳走的女人千千万,只要她们还活着一天,就日日夜夜盼着能够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但无一例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除了蔡文姬。

接她回家的使臣就在大帐外,等她启程。虽然这一刻,她曾经无数次盼望,但真等到了,她又很纠结。

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里已经是她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

她跪在单于的面前,苦苦哀求,能否让她把孩子带回中原,哪怕是带走一个也可以。

单于冷冷地告诉她绝对不可能。

她能够不回去吗?也绝对不可能。

因为她不止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还是蔡文姬,名满天下的才女,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即使她自己不走,匈奴赶也要把她赶回去,汉朝抢也把她抢回去。

接回她,是大汉朝的颜面。而匈奴必须给这个面子,除非愿意打仗。

如果她不是蔡文姬,她也许会像其他被掳走的女人一样,终老在大漠之中,就不用承受和亲生骨肉的分离。

但她是蔡文姬,就没有自主的权利。她这一生,命运压根就没给过她自主选择的机会。

05

再送心爱的女人上花轿

曹操又见到了蔡文姬。

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参观自己修建的铜雀台。第二件事就是再为她找个男人。

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近六十,贵为丞相,马上就要被封为魏王。

此时的蔡文姬已经年近不惑,经历了两次婚姻,在遥远的匈奴有两个儿子。

在曹操的余生里,他可以天天和蔡文姬相见,但两个人的距离也从来不曾如此遥远。

他俩永远没有可能了。

曹操能做的,就是再一次亲自出马,为蔡文姬找个可靠的男人。

人选很快锁定。他叫董祀,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丧妻,无子。最重要的是人木讷、老实。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董祀都配不上蔡文姬。两人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曹操强行促成的。

董祀完全是屈服于曹操的权威。而蔡文姬则恐怕和当时嫁给卫宁的心境一样,“全凭曹公安排”。

曹操的目的也很简单,故意找个配不上蔡文姬的人,那样能让她少受些委屈。毕竟在1800年前,一个人老珠黄,有过几次婚姻的女人,即使她是蔡文姬,恐怕也难不受人嫌弃。

董祀刚好不会嫌弃蔡文姬。他没有那个资格,也没那个胆量。

只有这样,曹操才能放心。

06

爱、痴、怨、念

回到中原的蔡文姬继承父亲的志向,开始修史,整理典籍。

她回到蔡家老屋,想再看看父亲的藏书。然而,她只看到一片荒草地,连断壁残垣都没有了。

当地的老人告诉她,军队将所有的书籍都当柴禾烧了,煮饭吃了。只有一位私塾先生从火堆里抢回了两块残缺的竹简。

后来蔡文姬找到这位私塾先生,两块残片上分别是《离骚》和《论语》上的一句话。

4000多卷藏书,付之一炬,就剩了这么两句话。

在曹操的要求下,蔡文姬凭借自己的记忆,默写还原了400多篇。

本来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但偏偏命运喜欢开玩笑。蔡文姬的丈夫董祀犯了死罪,做出判罚的正是曹操本人。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外面下着大雪。蔡文姬披散着头发,穿着单衣,赤着脚,迎着风,走在雪地里。她来到曹丞相府门外,跪在雪地里,求曹操见她。

曹操对参加宴会的文武百官说:“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就在门外,我今天让你们见识见识当今天下第一才女。”

蔡文姬跪在曹操面前,求他饶董祀一命。她哀婉凄楚地讲述这么多年自己所遭受的苦楚和磨难,陈述自己对拥有平静生活的渴望,乞求曹操成全她,让她安安静静度过余生。史书这样记载蔡文姬的话:“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蔡文姬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当然也打动了曹操。

曹操说:“你实在是值得同情。只是董祀定罪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如何是好?”

蔡文姬回答说:“曹公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的宝马,曹公的军营里有成千上万的勇士。您何必吝惜一人一骑,去把文书追回来,救一个人活生生的性命呢?”

曹操立马派人追回了文书,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董祀犯了什么罪,历史上没有记载。曹操为什么判了他死刑,又赦免他,却值得深究。

事实上,曹操是一个军令如山,说一不二的人。

虽然赦免董祀,好像是百官乞求的结果,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蔡文姬。说不定从一开始,这一切都在曹操的预料之中。

他不仅立即赦免了董祀,还第一时间让人拿来了头巾、鞋袜和衣衫,让蔡文姬穿上。

怜惜之意,不减当年。

而蔡文姬去求曹操的场景,也是意味深长。

闻名天下的才女,蓬头散发、赤脚薄衫,走在寒冷的冬天里,跪在漫天的大雪中,跪在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前,述说儿女情长,凄楚哀婉。

这个画面怎么看都不成体统。但实实在在发生了,而且被史书记载了下来。

仔细揣摩,那可不仅仅是一场为了感动大家的苦情戏,而是另有原因。

蔡文姬这么做,是故意做给曹操看的。她怨曹操,怨曹操两次亲手将自己送上花轿,嫁给了别人。

她要告诉曹操,自己这一生的遭遇,都是他造成的。因为当初只要他一句话,她一生的轨迹就会因此而改变。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人生没有如果。她要报复。而她报复的方法就是伤害自己。因为曹操会心疼。这当然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近花甲,蔡文姬年近不惑。

几十年,两人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生死离别;看淡了世事变迁,风云变幻。唯独都没有放下彼此内心的爱、痴、怨、念。

董祀犯下死罪之后,蔡文姬写下了《悲愤诗》。

董祀被赦免以后,继续和蔡文姬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蔡文姬因为思念自己在匈奴的两个儿子,写下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从此,历史上再无对蔡文姬的记载。

曹操在弥留之际,曾对蔡文姬有过评价:“昭姬做事,大气完美;昭姬作文,不让古人;昭姬弹琴,天籁之音;昭姬做人,明理合伦。”

这确实能够准确评价蔡文姬的一生,但只流于表面。

传说,后来她和董祀带着女儿隐居到了深山里,山上有漫山遍野的枫树。

深秋过后,寒风肆虐呼号,残阳如血,红叶也如血,交相辉映,美得让人心疼,就如蔡文姬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