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薛家将是什么朝代【热门20篇】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春节里的一个重要节日。你知道吃元宵属于的朝代吗?下面问学吧小编就告诉你吃元宵属于的朝代,一起看看吧!

浏览

2392

文章

714

篇1:灞桥纸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据专家介绍,灞桥纸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灞桥纸是哪个朝代

灞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腾冲宣纸产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腾冲宣纸产于清代,产自于泾县,旧属宣州府管辖,所以叫做宣纸。腾冲宣纸的产地腾冲县盛产加工宣纸的原材料,利用这种优质的原料制造的腾冲宣纸非常的柔软,是当时书画用纸的佳品,可以保存数百年都不褪色,所以也被叫做“千年寿纸”。

腾冲宣纸非常的白净且细腻,比较适合用在书写、绘画、制版、契约上,是很多书法家和画家们的最爱。宣纸是我国传统的书画用纸,和湖笔、端砚、徽墨并称为文房四宝。腾冲宣纸还有一个优点为作画后别人是无法偷揭的,所以作画用腾冲宣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哪个朝代的军事力量最强?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时候,朝代更迭,一个王朝打败另一个,建立新的时代,我们自然会认为后一个的军事力量要胜过前一个。然而,毕竟是时间线的发展,就算是一个朝代,开国和灭国时候的军事都是不能比对的。那么,中国古代那么多朝代,究竟哪一个的军事实力才是最强大的?我们简单列举几个时代来比一比。

我国历史悠久,经历的朝代也众多,但大一统的朝代也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而在这些大一统的朝代中,又属哪个朝代的武力最盛、战斗力保持最久呢?秦晋隋三朝极为短命,自不多言。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蒙元与满清时期的军事,在历史上最为强盛。蒙元虽在一段时期内,打遍天下无敌手,但蒙元的寿命也仅百年。而满清的军事,衰减得更快,满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兵的战斗力,自其入关后就大力衰减了,灭南明、平三藩都已主要依赖绿营兵了。乾隆后期,绿营兵的战斗力也渐渐不行了,而鸦片战争以后,更是只有挨打的份了。

我们通常提起盛世朝代,都会说汉唐。汉分为东西汉,各约两百年,从整体上看,东汉不及西汉强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亦写道:贤臣,远小人,此先汉(西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东汉)所以倾颓也。

而西汉初期,面临着很严重的外患。匈奴人於秦末之际,统一了蒙古高原,并趁秦末之乱,尽掠河南(河套)之地,且屡犯汉之边郡。刘邦率军征讨,却大军失利,致有白登之围。其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对匈奴妥协、实行长期的和亲策略。至文景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据《汉书·食货志》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便是成语“贯朽粟陈”的由来。而文景之治也是我国君主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其时,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

汉武帝时期,颁发“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匈奴展开了大举反攻。但汉武帝却过於肆意妄为、穷兵黩武,以致汉朝国运由盛转衰。至汉武帝晚年,虽大汉王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却也造成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社会惭状。此后,虽经“昭宣中兴”,使一度陷入崩溃边缘的西汉王朝又有几分恢复,但仍扭转不了汉朝国运的颓势走向。西汉真正强盛的阶段,也只有百余年的光景。

而大唐建国之初,李渊父子也曾向突厥称臣纳贡多年。至唐太宗时期,对突厥大举反攻、灭东突厥,并开启向往经营的时代。至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鼎盛,但只维持了不到四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是安史之乱,虽此后大唐的国祚还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但唐朝的疆域大蹙,地方上藩镇势力割据。实则,唐朝鼎盛的光景与西汉差不多长。

明朝的开国与汉唐不同,汉唐之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而明朝是推翻游牧民族的统治,才得以建国的。因明朝建国之初,即对北方游牧民族占据强盛主导地位。故而,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政策。而正因为明初没有跟外族议和的先例,也才增加了崇祯时期的议和难度。而整体来说,明朝官军的军事实力,是保持最长久。直至明末,明朝的边防军仍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灯谜起源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灯谜起源于夏朝,在夏朝就已经出现了一种通过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就演变成了瘦辞或者隐语,是中国灯谜的雏形。秦汉时期则是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期,猜谜开始盛行,有人会把谜写在纸上贴出来让人猜。

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学士常常在元宵节花灯之夜,在纱灯上贴上谜条,吸引过往的行人来猜灯谜,所以就有了“灯谜”一称。清中叶以后,谜风盛行,出现了很多谜师。辛亥革命之后,灯谜就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

灯谜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灯谜利用汉字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别样的意思,所谓“谜贵别解”,别解方成谜。在灯谜中凡是在谜面上有字的,在谜底中就不能再出现,否则就称为“露春”,灯谜是不允许露春的。灯谜的类别有字谜、动物谜语、经典谜语、成语谜语等。

灯谜是中国特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因为谜语既可以启迪智慧,还可以迎合节日的气氛,所以响应的人特别多,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这些中国历史朝代你都记得住吗?中国朝代的顺序表是什么?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蜀魏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散文和辞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是他的代表作。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宁静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祖上世代为官,祖父也曾做过太守之职,但是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家境也逐渐开始没落。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期间他出任的低级官吏不计其数。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刚辞职回家的陶渊明又被召回出任主簿一职,可是没做多久,他又辞职跑回了家中。隆安二年,陶渊明加入桓玄幕,第二年奉命入京后他又直接回到了家。母亲病故后,陶渊明在家守了三年的孝,孝期一满,陶渊明便再度出仕,担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不出所料,没过多久他又辞职跑了。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县令。三个月后,他的妹妹在武昌逝世,陶渊明在作了一篇《归去来兮辞》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吉思汗是哪朝的皇帝 成吉思汗处于什么朝代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皇帝。“成吉思汗”指的是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族乞颜部人,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公元1227年,铁木真在兴兵灭夏途中染病,于西夏投降前夕逝世,终年六十六岁。元朝建立后,累赠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处于什么朝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九载:“蒙人既侵金国,乃自号大蒙古国。”元初汉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国”、“蒙古大朝国”(或仅称“大朝国”)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国号的不同汉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是什么?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朝代顺序口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中国朝代顺序表: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更替是中国封建社会进行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现象之一。王朝发展到后期就面临土地兼并,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显现,因此很多社会矛盾就很难调节。面对着内忧反叛外患入侵天灾人祸,面对着文臣武将皇亲国戚等既得利益者,当政皇帝所能做的就是依势而为,维持各方勉强平衡,努力让封建王朝有序运行。直到矛盾越来越大,只需要一个偶然因素点燃导火线,一个看似坚固无比的封建王朝大厦就彻底倒塌。

中国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权力者皆是王或皇帝,由家族世袭相承构成的“家天下”的政权称之为“朝”或“朝廷”。此等由世袭王族所建构的政权更替构成了中国朝代。东汉末年之前,只有被视为正统之天下共主才敢称朝。而不是随便一个国号、政权都可以称“朝”,非正统割据的称为“国”。更换非本家族继承人的中原王朝大多都会更改国号及正朔(如年号等纪年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施耐庵是谁?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您可以介绍一下施耐庵这个人吗?

施耐庵的原名叫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是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

那么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呢?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是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于元贞二年,也就是1296生于兴化,洪武三年卒于淮安,享年七十五岁。

可以介绍一下施耐庵的生平吗?

施耐庵自幼好学,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在钱塘为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60岁时在祝塘镇教书。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那么施耐庵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

施耐庵在躲避战乱时,在兴化隐居写下《水浒传》,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雁塔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大雁塔是是唐代的。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国的结果。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于今的标志之一。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汉服是哪个朝代的 汉服的来历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汉服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是我们汉名族的传统服饰,汉服的样式非常的多,那么汉服是哪个朝代的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汉服是哪个朝代的

上古黄帝垂衣裳,起源就在黄帝时代。记载是这样,当然年代太久远也没有文物可以考证。

至于什么时代起有了”汉服“这个词的问题的话,汉成为我们民族的名字已经是汉代了,最早作为区分民族或者国家的说法“汉服”是从那时起有零星出现,但意义与现代的“汉服”不同,作为本民族传统服饰更多是叫衣冠、衣裳等等。现代意义上的汉服一词大约出现于21世纪初。

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汉服的种类

汉服,其实最简单的分类就是下面的五大类:襦裙、深衣、直缀、罩衫、短褐,这五大种类构成了汉服最为基本的分类,也是汉服流传下来的基本分类。

汉服需要折叠吗

要知道我们在汉服洗干净之后,要对它进行一定的量单的处理,然后晾晒的时候不一定要长时间的放在太阳底下,因为这对料子来说也是一种损伤,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汉服干了之后给他收起来就可以,或者说再放在通风的阴凉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是第四点的时候这就遇到了管理的问题,当汉服干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收起来了,收起来之后我们就需要进行第五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安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是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首都。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大兴、西京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 清明上河图的描绘的哪个朝代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汴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古称。

开封市中心城区内五湖四河环绕,水域面积达220多公顷,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境内,因黄河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开封生物资源丰富,是河南省重要的猪、牛、羊繁育基地,所产的黄河鲤鱼被誉为鱼之上乘。

开封还是全国主要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西瓜及泡桐种植和出口基地。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开元通宝是什么朝代的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货币。唐朝初期,为了统一全国,简化军饷筹集步骤,人们仍然使用五铢钱;由于隋朝末年战乱,货币大量贬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唐朝的局势稳定之后,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终于在武德四年,唐高祖亲自主导废除了五铢钱,全部统一改铸开元通宝,从此,开元通宝就诞生了。

开元通宝是唐代的一种铜质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铜质的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此外还有金质和银质的,由于年代比较久远,出土的钱币较多,所以大多数的表面都有锈迹,磨损严重。初唐外郭较细,中唐后外郭变宽变粗。一般都是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的“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通字的“甬”头极具特色,完美地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胡旋舞盛行哪个朝代?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胡旋舞源自中亚诸民族,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米国等,西汉丝绸之路后,昭武九姓与新疆、敦煌及长安等地进行了商贸和文化等广泛的交往,胡旋舞也随之传入中原,到了唐代唐玄宗时期,胡旋舞更是盛极一时。

胡旋舞奔腾欢快,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胡旋”,其主要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种。

胡旋舞在公元2世纪已在中原传播,在唐代盛行的根本原因是胡旋舞具有中亚游牧民族豪放、健朗的民族性格,矫捷、明快、活泼、俊俏的舞蹈风貌和优美的音乐节奏,体现了人类形体的美感和速度,显示出一种蓬勃活力和朝气,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胡旋舞自汉至唐,一直盛行不衰,及至五代、宋以后,仍不断发展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 天净沙秋作者是谁什么朝代的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诗人马致远,这是一篇悲秋的作品。小令中的景色满目凄凉,“枯、老、昏、古、瘦”几个词都表现出了景色的悲凉,表现出了诗人的清贫,以及作者路途跋涉的艰辛。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有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在这凄寒的夜色里,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

小令的一、二句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老树”、“昏”字表明了当时的时间已经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又使人感到优雅闲致,“瘦马”则使人倍感凄凉;这几个景色描绘出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小令的后两句则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和前面的景色结合起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这首小令前三行列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气氛,引人入胜;后两句则寄情于物,把自己的凄苦愁楚之情抒发出来。整首小令用词精炼准确,构思巧妙,实为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北京是几朝古都,分别是哪几个朝代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人的人生不去北京走一回吧,这一生都过得没什么意义。因为我们的首都北京文化实在是历史悠远。吸引着许多人对它的向往,那么,很多人愿意放弃家乡的美去选择北漂的北京是几朝古都,分别是哪几个朝代呢?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以北京为首都:燕、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当时称为蓟。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金朝:自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起至1217年为中都。

元朝:为大都。

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先秦至秦汉

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蓟国就在北京地区建立城市,后燕国打败蓟国,后迁都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为蓟县,为广阳郡守驻地。

汉高帝五年,被划为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两晋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治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前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直至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史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曾经在这里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属卢龙节度史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割据政权,自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辽朝

辽朝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南京,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开泰元年改号燕京。

金朝

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此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你可能也喜欢:

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

“不辞长作岭南人”关于岭南的诗句赏析

文化包罗万象解说:岭南人指的是哪里

四大岭南画派的特点,独步中国画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出现于秦朝。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扩展资料

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

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最早定于西安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前1046~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丰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创建了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命令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周文王曾经是丰镐。武王伐周后,他回到浩京,正式建立了周朝。他以浩京(西安)为首都,开始了西周的统治。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周幽王。十一年来,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浩京,西周灭亡。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古都公认的朝代最多、帝制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古都。西安被称为镐,是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临祁连山,长安被八条河流浸湿,是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代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代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中南山、大唐芙蓉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北京的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的陵墓?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

北京十三陵是明朝皇帝陵墓。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北京的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

帝陵分布: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