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蝾螈是什么类(精选20篇)

浏览

3409

文章

47

篇1:蝾螈有没有毒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有毒,它们体内有一种河豚毒素,而且毒性很强,甚至能致人死亡,所以蝾螈虽然长的可爱,可如无必要的话还是不要养,以免伤到自己。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

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本科动物在中国境内均匀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则缺如,其中有18种是中国特有种,约占中国该科23种的78.3%,占世界全科77种的23.4%。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蝾螈要怎么养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它们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是很好的观赏动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蝾螈怎么养吧。

蝾螈的生活环境: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地歇,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 ),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 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

蝾螈的介绍:

蝾螈是蝾螈科的1属。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 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蝾螈的养殖技术:

容器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残留的氯气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1~2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食物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在超市购买冷冻虾,解冻后切成小块喂食,或者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蝾螈有毒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有毒。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2113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娃娃鱼和蝾螈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娃娃鱼蝾螈的区别是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食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眼睛大小不同、保护级别不同。

1、种类不同:娃娃鱼属于两栖纲、隐鳃鲵科、大鲵属;而蝾螈属于两栖纲、蝾螈科、蝾螈属。

2、形态不同:娃娃鱼的身体比较大,并且比较扁,身体的颜色一般为棕褐色为主,也有暗黑色、红棕色、褐色等;而蝾螈的身体比较丰满,形状呈圆筒形,有一条比较扁的尾巴,身体的颜色比较鲜明且有斑纹。

3、食性不同:娃娃鱼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和小的节肢动物等;而蝾螈主要捕食蚯蚓、软体动物和昆虫和的幼虫等。

4、生活环境不同:娃娃鱼主要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溪流的岩洞或者石穴之中;而蝾螈主要生活在丘陵沼泽地的水坑或者池塘等地。

5、眼睛大小不同:娃娃鱼的眼睛比较小,并且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比较小;而蝾螈的眼睛比较大;两只眼睛比较突出。

6、保护级别不同:娃娃鱼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蝾螈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娃娃鱼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蝾螈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本科动物在中国境内均匀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则缺如,其中有18种是中国特有种,约占中国该科23种的78.3%,占世界全科77种的23.4%。蝾螈属分布于中国及日本;蝾螈属在中国的种数虽不多,但分布范围较宽,东起东海沿岸地区,西至云贵高原,北自河南省南部,南达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蝾螈是娃娃鱼吗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不是娃娃鱼,蝾螈指、趾前四后五,而娃娃鱼指、趾前五后四。另外,蝾螈腹面为朱红色,还有不规则的黑斑,而娃娃鱼腹面颜色浅淡,这两个特征是蝾螈与娃娃鱼的最大区别。蝾螈这种水生动物虽然没有娃娃鱼那么珍贵,但也是野生保护动物。

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娃娃鱼一般指大鲵。大鲵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到834毫米,头体长310到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蝾螈是什么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那么蝾螈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蝾螈是什么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本科动物在中国境内均匀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则缺如,其中有18种是中国特有种,约占中国该科23种的78.3%,占世界全科77种的23.4%。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蝾螈:求放过,我真的不是水跃鱼!上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个叫pokemon go的游戏非常受欢迎。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抓住藏在附近的精灵。甚至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也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然而,不是每个动物都喜欢这个游戏。一些动物不仅不喜欢它,而且非常讨厌它。蝾螈是其中之一。这种小动物过去生活得很安逸,但当人们发现它们很像口袋妖怪里的跃起的鱼时,他们的悲惨生活就开始了。现在,它们不仅是天敌,就连不相关的动物也拼命想抓住它们。自从游戏着火后,火蜥蜴就一直躲藏着,这让它们抱怨连连。

纽特:看,我们真的长得很像吗?(网络图)

虽然小猴子陶陶也玩这个游戏,但它也能区分小精灵和真正的动物。它深深同情发生在蝾螈身上的不幸。作为一名记者,陶陶决定对蝾螈进行独家采访,并在报纸上公布采访内容,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蝾螈和精灵的不同。离开之前,陶陶制定了一个面试计划。这次它将采访两种火蜥蜴,可爱的墨西哥火蜥蜴和斑点火蜥蜴。

旁观者说:期待陶陶的成功回归!(网络图)

为了找到墨西哥蝾螈,陶陶带了一个防水相机到墨西哥,穿上潜水服,按照每个人的指示潜入一个湖中。

"纽特,纽特,快出来,让我给你一个详细的采访来证明你的清白。"陶陶在寻找蝾螈时对自己说。“不在这里,不在这里,你在哪里?”陶陶一连搜索了几个地方,没有发现纽特的踪迹。“看来我今天会空手而归。”就在失望的陶陶·陶正要回家的时候,一个藏在岩石后面的粉红色小东西进入了陶陶·陶的视线。“哈哈,你躲在这里。”岩石后面是一张娃娃脸,全是粉红色的,温柔的,露出珊瑚红色的脸颊。为了采访蝾螈,陶陶·柯做了大量的作业。他一眼就认出那条蝾螈是墨西哥蝾螈。陶陶悄悄地走近它,在合适的位置按下快门,给蝾螈拍了一张特写。

不要给我拍照!(网络图)

“是谁,是谁,是谁在攻击我?”闪光灯发出的光吓坏了小蝾螈。它立刻离开了岩石,游走了。

“嘿,别跑了。我是来给你独家报道的记者。我叫陶陶。”看到蝾螈游得越来越远,陶陶不得不追着他,一边追一边解释。“你要相信我,我不是来抓你的,我只是想给你一个特别的报告,让每个人都知道你只是一只蝾螈...小心!”

陶陶的话还没说完,一块大石头就从某个地方飞来,直奔蝾螈。虽然陶陶已经提醒了蝾螈,但是石头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蝾螈没有任何反应时间。在它移动之前,石头掉了下来。陶陶吓得很快闭上了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蝾螈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两栖动物

蝾螈是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生物的统称,在水中产卵,幼体孵化后就是成体的微缩版,幼体是水生生物,有鳃,成体后鳃就会退化消失,改用肺呼吸,蝾螈的皮肤透水性较强,水分流失较快,需要生活在多水的环境中保持皮肤的湿润,因为对水的依赖性较强,对水质的变化也比较敏感,要求较高。

蝾螈常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因为外形与大鲵相似,常用大鲵的俗称娃娃鱼作为蝾螈的宠物商品名,其实市面上被称为娃娃鱼的黑色蝾螈其实是红腹蝾螈,这种蝾螈体内有河豚毒素,在饲养时需要注意不要带伤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日本红腹蝾螈资料简介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红腹蝾螈

日本红腹蝾螈这些两栖动物之一,一些东方的物种通常出售。增长到4或5英寸(一十二点五厘米)长,他们都非常有吸引力的动物,尤其是当看到下面-明亮的红橙色的肚子给他们共同的名字。男性一般都大于女性,更薄寻找相对于其长度和发展紫色光泽的尾巴在繁殖季节-虽然不是很多人似乎已经成功繁殖这些漂亮蝾圈养,至少不是在国内平均设置。房屋这两个蝾花费几乎所有生命的水,自然就在池塘,沟渠和移动缓慢流他们的土地和将做好完全水生环境中饲养,提供给他们一些浮动软木树皮“岛”爬上他们的愿望。碎石使一个良好的地板材料,这些两栖类动物,而密集的地区种植的一部分,水族馆和另外几个合适的岩石将赞赏作为藏身之地。水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健康,您的宠物,水直接从自来水可能是有害的两种蝾,所以您需要使用的氯或泉水-并填写您的油箱了深度约8或10英寸(20-25厘米)。充足的过滤也很重要,以防止积聚毒素动物自身产生的废水产品-做一名副砾石或电力滤波器的要求-与经常例行部分水的变化。粮食和喂养这两个物种是食肉动物,并吃了广泛的典型的生活食品,青少年和成年人采取小whiteworm,tubifex等,而较大的标本也将采取更适当大小的猎物,如蛞蝓,蚯蚓和昆虫幼虫的花园。直到他们适应新环境,这是一个好主意离开后蝾单独喂养它们,因为它们往往可以有点害羞,退休-至少在初期-如果他们感到不安,他们可能会拒绝吃。而不是刚开始时的问题,最好给他们留下单独和他们应该能很快变得更加信任,并让你看着自己喂养倍更加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蝾螈会有毒吗

全文共 1340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它们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是很好的观赏动物,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蝾螈有毒吗?有的。

蝾螈皮肤上含有很强的“河豚毒素”.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实验胚胎学家发现,蝾螈的卵和胚胎里存在有一种很强的毒素。若把蝾螈的胚胎组织移植到火蜥蜴里,后者将出现麻痹,不过几天后就会完全恢复。1963年,斯坦福大学一教授首次从蝾螈中分离出这种毒素,并将其命名为塔利卡毒素,后来证明它与河豚毒素是同一物质。 河豚毒素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最强的毒素.

蝾螈

惨痛的教训——玉米蛇食“东方蝾螈”后严重中毒

买玉米蛇之前,我在“爬行天下”上查过有关玉米蛇的介绍(节选如下),得知玉米蛇的食物中包括蝾螈。由于一直买不到乳鼠,而我的小玉米蛇对壁虎也拒食,所以我就试着填喂“东方蝾螈”。我把蝾螈用热水烫死以后,剪下它的尾巴,填喂给小玉米蛇。不到2分钟,就发现蛇的动作有些不协调,但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在填喂蝾螈尸体中段时,发现蛇的身体变得有些绵软。当把蛇放回饲养箱后,发现它先是痛苦地翻滚,然后就不动了,拿起它,它已完全瘫痪,就像拿着一根已经泡软的面条。偶尔,它还能把头抬一抬,身体还能扭动,但是身体扭成螺旋形。呼吸间隔非常长。我把它放回饲养箱,让它静养。我填喂的蝾螈非常小,而且为了顺滑还把头和四肢剪掉了。经过仔细分析,我怀疑蝾螈可能有毒。上网查过以后,证实了我的猜测。今天早上,玉米蛇还活着,但依旧虚弱绵软,身体依旧异样扭曲。

蝾螈相关特点

蝾螈是很害羞的动物,它们通常藏在潮湿的地方或水下,它们的皮肤光滑而又粘性,尾巴很长,头部很圆。它们中许多种终生在水中生活,而另一些则完全生活在陆地上,甚至有些完全在潮湿黑暗的洞穴中生活。大多数的蝾螈,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生活,都要在水中繁殖。

蝾螈所经历的一系列幼态发育过程称为蜕变。陆栖蝾螈在陆地产卵,幼虫的发育发生在卵内。当幼仔孵化出来后,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缩版。水栖蝾螈在水中产卵,孵化后成为像蝌蚪样的幼虫,最终它们失去鳃,有些蝾螈不产卵,可以生下完全成形的幼仔。

再生能力

一种被称之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蝾螈的再生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帮助科学家控制这种过程,甚至能够将其应用于人类。如果巨噬细胞被系统性剔除,蝾螈便会失去肢体再生能力,形成疤痕组织。

蝾螈此前一度认为巨噬细胞不利于再生过程。这项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愈合的早期阶段没有巨噬细胞的参与,再生就不可能出现。需要研究巨噬细胞如何促成再生过程。

蝾螈的组织再生过程不会产生疤痕,几乎完美复制受损前的部位。将蝾螈视为完美再生的一个模板。除了拥有治愈受损脊髓和大脑损伤这样“圣杯级”的应用外,研究蝾螈的愈合过程还有助于研发一系列新疗法,用于治疗大量常见疾病,例如心脏病和肝病,这些疾病都与纤维化或者疤痕联系在一起。

研究无疤痕治愈手段能够大幅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研究显示很多动物都有再生能力,但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关闭了这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蝾螈的形态特征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

蝾螈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它们的视力都比较差,因此在捕食的时候只吃活饵。成年的蝾螈体长约为61~155mm之间。它们的皮肤比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蝾螈的头部扁平,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它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无斑肥螈和东方蝾螈的区别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蝾螈

无斑肥螈,为蝾螈科两栖动物。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东方蝾螈为蝾螈科的动物,含河豚素,禁止食用及喂食。两者经常有人会分辨不清,所以小编就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一、体形东方蝾螈成体一般在7 8cm左右,无斑肥螈成体在15cm左右;东方蝾螈背部呈黑色,无斑肥螈呈棕色。二、头部东方蝾螈头部较小;无斑肥螈头部扁平且较长,头后部可明显看见有凸出的骨头,东方蝾螈则没有。三、尾部东方蝾螈尾巴较短,尾尖稍扁;无斑肥螈尾巴修长,约等于头部加上身体的长度,尾尖很扁利于水游动。四、皮肤东方蝾螈皮肤略微粗糙;无斑肥螈的皮肤十分光滑。五、性格东方蝾螈性格温顺,很少有攻击行为;无斑肥螈性格凶猛,在吃食时,空间较小时,繁殖季节里都很容易发生争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蝾螈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是典型两栖动物,符合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如,蝾螈幼体生活在水下,用鳃呼吸,成年后则能到陆地上活动,肺部和皮肤都是它们的呼吸器官。蝾螈繁殖后代采用的是卵生的方式。蝾螈还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冬季可能因此而冬眠。上述特点都符合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蝾螈能在陆地上生活吗

蝾螈在幼体时期由于用鳃呼吸,所以是需要生活在水下的。成体时期则不同,蝾螈就可以到陆地上生活了。不过,蝾螈此时还需要用皮肤呼吸,而在皮肤处于湿润状态的时候才比较适合辅助它们呼吸。因此,蝾螈对水还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一些陆栖性比较强的蝾螈品种可以到离水比较远的陆地上生活,不过一般来说也是在潮湿的地方生活。

蝾螈物种解析

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蝾螈吃什么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吃水蚯蚓、软体动物,还有一些昆虫的幼虫之类的,尤其是一些活的小动物,水蚯蚓可以说是蝾螈比较喜欢的一类食物,类似的小动物还有小蝌蚪、蠕虫,还有蜗牛。当然如果没有这些活的小动物的情况下,其实蝾螈也可以选择一些别的食物,如果是在家里面饲养的,可以给它吃一些鱼肉末、猪肉之类的。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蝾螈有毒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那么蝾螈有毒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蝾螈有毒吗

蝾螈大多体色鲜艳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且经吸收后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麻痹而死亡,所以尽量不要养,此外,蝾螈大多分布在池塘、稻田、沼泽地里,所以有时会出没在人经常走动的地方,因此遇到它时,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以免分泌这种毒素,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碰到它时,千万要绕道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蝾螈吃什么食物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可以吃的食物很多,像蚯蚓、红虫、蝌蚪、水蚤、蜗牛、小鱼虾等活食它都会吃。如果没有活体饵料,还能给蝾螈吃冻虾、瘦肉、泥鳅段等食物,就是需要切小后再给它吃。在蝾螈吃完后,要将食物残渣清理干净,以免在水中变质。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蝾螈科在中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拖着一条长而侧扁的尾巴。它们的皮肤潮湿润泽,且有黏性,身体颜色异常鲜明—或长着明显的斑纹,或有鸡冠样的突起。蝾螈的四肢较短,脚上无蹼。成体有眼睑而且能动,但幼体没有眼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体再生的希望寄托在“长生不老”的蝾螈身上了?

全文共 2644 字

+ 加入清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蝾螈是一种具有某种超自然能力的生物。蝾螈的名字来自古代波斯,意思是“火中的生物”。它的身体覆盖着大片亮黄色或红色的斑块。它喜欢藏在枯木的缝隙里。当人们用枯木生火时,他们通常会惊慌失措地跑开。从远处看,它似乎是从火焰中诞生的。因此,它也被称为“火蜥蜴”。即使是古人也曾认为蝾螈不怕火,当它碰到火焰时会熄灭。

蝾螈的肢体再生过程就像小树的萌芽。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记录了火蜥蜴的独特特征。《犹太法典》建议人们通过在身上涂抹蝾螈血来兴奋。目前,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古人的直觉认为蝾螈具有神奇的力量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它将给人类四肢和器官的再生带来希望

蝾螈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再生能力。如果它的尾巴和四肢被切断,将不会形成残肢或疤痕。很快它会再生一个全新的肢体,新的肢体由肌肉、神经、骨骼和其他部分组成。

蝾螈的肢体再生过程就像小树发芽一样。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对这种生物感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分析。目的是将来将蝾螈的魔法再生能力应用于人体。蝾螈是人类再生医学的最大希望吗?

除了再生,它还可以“移植”伴侣的身体。

科学家经常研究蝾螈的再生能力。这种看起来奇怪而令人不快的物种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除了肢体再生,蝾螈还能再生下颌骨、视网膜、卵巢、肾脏、心脏、未成熟肺、脊髓和大多数脑组织。

它能治愈各种伤口而不留疤痕。蝾螈甚至可以将同伴的身体“移植”到自己的身体上,就像自己的身体部位一样,没有免疫反应。这种特殊能力鼓励一些科学家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畸形生物实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实验中,前东德科学家将小蝾螈水平移植到大蝾螈的背上,它们的循环系统被连接起来。研究人员称这种联合突变为东德的“集体主义胜利”。

尽管蝾螈似乎能够从任何身体伤害中恢复过来,但人类活动的事实证明,我们已经破坏了蝾螈几乎所有的自然栖息地,并且蝾螈除了实验室和水族馆外都濒临灭绝。

最常见的蝾螈是科学家所说的“白色突变体”。它类似于透明的水獭和短鳍鳗鱼的尸体。它全身是白色的。有时它会露出一种与人类相似的奇怪微笑。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曾经把蝾螈视为神的化身。

在它钝而平的头后面是一个膨大的树干,末端有一条细长的鱼一样的尾巴。蝾螈长近0.3米,它的四条短腿在身体两侧摆动,就像古代爬行动物向鱼类的过渡物种。它的双颊后面有一根红色的羽状鳃茎。这些有纤毛的鳃茎在水中漂浮和颤动,有时在水中微微张开,就像一把长有羽毛的扇子。如果人们切断鳃柄的纤毛,它们将很快再生。神奇的蝾螈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可能是一种再生能力,目前尚不清楚。

人类潜在的类似再生能力是什么?

它能治愈各种伤口而不留疤痕。蝾螈甚至可以将同伴的身体“移植”到自己的身体上,就像自己的身体部位一样,没有免疫反应。这种特殊能力鼓励一些科学家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畸形生物实验。它能治愈各种伤口而不留疤痕。蝾螈甚至可以将同伴的身体“移植”到自己的身体上,就像自己的身体部位一样,没有免疫反应。这种特殊能力鼓励一些科学家以科学的名义进行畸形生物实验。

人类进化的祖先物种可能具有与蝾螈相同的再生能力,人类儿童可能实际上在四肢末端关节实现再生,但这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再生能力。相反,人类是伤痕累累的物种。为什么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天生”的再生能力?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相关的答案。

然而,从我们目前的进化优势来看,恢复人类的再生能力可能是件好事。截肢者可以很快长出新的肢体,瘫痪的病人可以恢复他们的行走能力,所有的器官退化和衰退都可以逆转。

2018年,经过国际财团的长期努力,蝾螈基因组(人类基因组长度的10倍)终于被测序。2019年初,美国肯塔基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将蝾螈基因组绘制在染色体上,这是迄今为止最长的基因组测序。对于希望有朝一日将再生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蝾螈是一本完美的说明书,其内容只需解码即可。

纽特可能揭示“不朽”之谜!

然而,再生能力并不是蝾螈唯一的秘密。另一个未解之谜是蝾螈的生长过程。大多数蝾螈,像蝌蚪一样,在成长为生活在陆地上的成虫之前是水生幼虫。然而,它们似乎永远保持年轻,被称为“火蜥蜴的彼得潘”。即使在达到性成熟后,它们仍处于幼虫阶段。这种保持幼虫特征的现象被称为“幼态”,这让生物学家感到困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是把蝾螈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还是只把它的幼虫作为一个物种。

令人困惑的是,有时蝾螈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最后的改变,吸收它的鳃和鳍,离开水去陆地生活。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就像一个中年人突然加宽肩膀,向前倾斜双臂,大步走进丛林,成为一只大猩猩。法国于1866年出版了《西学西用大词典》;Cle将火蜥蜴定义为“最不完美、最容易退化的两栖动物”,但它们也能优雅地进入更高的生活环境。

人类似乎非常熟悉火蜥蜴的变形和发展过程。1920年,英国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发现,用绵羊甲状腺碎片喂养蝾螈可以促进它们从幼虫到成熟体的变形。赫胥黎在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声称,蝾螈在实验中被发现是“不朽的”。他的弟弟奥尔德斯是一位作家,他隐喻性地将火蜥蜴称为人类。他独特的童真意味着人类有“进化缺陷”和被压抑的潜能。他和同时代的文学作家都强烈支持“新时代”理论。

如果蝾螈对人类有很好的镜像进化效果,那么在大多数年龄组中,人类也应该处于“青春期”。它们扁平的头、小鼻子和无毛的身体都是我们的进化表亲和幼年祖先物种的特征。人类应该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在婴儿期度过更长的时间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类的大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最终头部会变得更大,童年也会大大延长,为大脑提供长期的训练机会。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认为,人类仍然保持着“善于调查和分析并充满好奇心的童年特征”。人性是一种不成熟的表达。

蝾螈似乎有一种吸引人的神秘吸引力。在人们认真思考蝾螈如何重新长出四肢之前,人们观察了蝾螈很长时间。也许正是蝾螈的神秘特征促使阿兹特克人将蝾螈视为神的化身。

1952年,阿根廷超现实主义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Zar)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蝾螈》,它清楚地表明了一种直觉,即人类与蝾螈有亲缘关系。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人对火蜥蜴的迷恋。他每天都去水族馆看火蜥蜴。他认为当他看到火蜥蜴时,他知道我们一见钟情。一些失去的遥远的联系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他透过水族馆的玻璃看着蝾螈,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自己悬浮在水面上,被蝾螈同伴包围着,盯着水族馆外面的游客。

原名:“永生”蝾螈能激活人体再生功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什么蝾螈能粘住蛇?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部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发生一条长蛇被蝾螈的黏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情形。

蝾螈是蝾螈科的1属。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体全长61~155毫米。头部扁平; 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蝾螈无论在地表、树上、或是地下都能用它们短短的四足十分缓慢地爬行。厉害的是,它们可以用前足或者趾尖在池塘底部泥泞不堪的表面上行走,借助摆动尾巴来加快行走速度。

蝾螈大多体色鲜明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着,兜着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蝾螈吃什么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的外形与蜥蜴非常相似,但体表没有鳞片,有些人愿意饲养他们为宠物,也有很多动物园展示它们当观赏动物。那么蝾螈吃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蝾螈吃什么

1、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

2、蝾螈喜欢食用活的小动物。水蚯蚓、小蝌蚪、孑孓、水蚤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当然也可以在超市购买冻虾,解冻后切成小块喂食为蝾螈吃。

3、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蝾螈是什么动物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蝾螈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蝾螈是什么动物

蝾螈又称火蜥蜴,是一种两栖动物,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物。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一种大型的水栖蝾螈)。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有些人也会将蝾螈当做宠物来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