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021

文章

1000

篇1: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全文共 10290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那么,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浅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联解体介绍

苏联解体(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在政斗中获胜的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连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于1991年12月27日分别继承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下属国际组织中的原苏俄、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原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席位。其他12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新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独立为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苏联自身的原因

苏联解体是震撼全世界的大事,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大多认为苏联自身内部的原因是主要原因,而以美国为首的外力也只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诸多内部因素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体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众多历史积弊中尤以经济上的弊病最为重要。

(一)经济上的弊病所起的根本性作用

这方面主要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有人将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他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

众所周知在苏联建立初期 ,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政权,逐渐形成了偏重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二战后,这种经济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危机。主要表现为:日用消费品严重匮乏,质量差,消费者宁愿买外国货也不愿意买本国货;不少集体农庄甚至整个地区的农业处于无人过问状态,集体农庄的实物和现金收入很少;畜牧业发展不顺利,牛栏的存栏数甚至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马铃薯和蔬菜方面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仍徘徊在革命前的水平。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经济体制有以下弊端:首先、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机制;其次、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不能充分解放;再者、抑制科技发展进步;第四、经济规模大浪费大,高消耗低效益;第五、与世界脱节。即它的烟囱经济无法跟上世界主要大国的科技水平。

更为严重的是斯大林的继任者,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却越改越严重。例如:赫鲁晓夫在任期间,非科学盲目地在寒冷的苏联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结果呢?不仅没有想象中那样的大丰收,反而大面积减产甚至有的颗粒无收。勃列日涅夫时期,则正忙于全面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一直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不可动摇的总路线。在国家机器制造业的全部产品中有60%以上是具有军事意义的商品,而耐用消费品的比重只占5%—6%,而且国家75%的发展科学的拨款用于军事科研的需要。 这种战备型经济严重偏离了经济发展的正轨,必然导致苏联经济最终的崩溃。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也没有很好地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依然重、轻、农比例严重失调。并且也正是经济改革走不通,才走上了将苏联送进坟墓的政治改革。

严重的经济体制弊病必然造成严重后果:首先、经济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其次、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扩大;再者、人民得不到经济实惠,滋生了信任危机,有人就说,苏维埃政权得之于民,又在一定程度上失之于民。第四、经济体制僵化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机和活力;第五、军事化经济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可以看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跟不上世界现代科技革命后蓬勃发展的经济。更严重的是苏联的经济问题不仅促使了苏联解体,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其他能够促使苏联解体的因素。

(二)民族问题所起的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萨哈诺夫认为,根据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证明,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迟早都会因发展缓慢而解体,苏联这个多民族组成的帝国解体只不过重复了历史发展类似的规律性现象。另一学者涅什科认为,20世纪历史发展的趋势占优势的是多民族国家的解体,所以苏联这个最后的在殖民帝国瓦解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如此看来,苏联这个拥有10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的覆灭是必然的。但是苏联民族矛盾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探讨,因为它确实在苏联解体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苏共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都存在很大的失误。“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直接与民族问题相关。”苏联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列宁之后历届苏联领导人都缺乏科学的民族理论来指导民族问题的解决。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和睦相处至关重要,但是苏共却简单地把民族矛盾等同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把民族进程与社会进程看作是同步的,结果脱离实际,欲速则不达。其次、错误的民族政策埋下了民族矛盾激化的祸根。苏联实行了一种失败的民族政策,旨在维护各民族统一性的民族政策,实际上却促进了国内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方面,苏联的民族政策承认和鼓励发展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等,允许各民族自治共和国的自治;另一方面,苏联的集权和俄罗斯人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状况使“大俄罗斯主义”盛行,欺侮少数民族,压制少数民族,压得太重,时间太长,一旦爆发使统一的苏联四分五裂。第三、苏联领导人由于理论上的贫乏和不成熟,导致他们长时间没有认识到国家建制上存在的巨大缺陷。苏联实际上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他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是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苏联的解体预留了一颗定时炸弹。第四、永远与民族问题相伴的宗教问题。苏联粗暴地用行政手段开展反宗教运动。对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采取过火的政策。而宗教问题往往和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误的宗教政策把宗教组织推向反社会主义的方向时,也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地区对联盟中央的不信任感。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族主义忽然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肆虐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民的民族价值和国家主权以及由此而生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成果,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等等,统统被瓦解了。如此民族矛盾以及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就是最后将苏联撕成碎片的那双手。

(四)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因素

虽然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如果这个个人是国家呢?特别是在苏联这个施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国家。所以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那几个个人在苏联的发展和改革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多数学者认为:苏联的解体起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完成于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但事实上苏联解体中的个人因素甚至可以推到斯大林执政时期。因为他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潜在因素。在理论上主要有:他不承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相信自动适应原则,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典型就是30年代的大清洗。在实现社会主义上,走教条主义路线。在实践上的问题表现为:政体和政权建设方面排斥民主原则,搞个人崇拜;经济建设上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总之斯大林模式及斯大林体制严重腐蚀了苏联的社会机体,久病不治,终成绝症。斯大林正是给苏联解体种下病根的人!

苏联生病了,需要名医医治。但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不仅没有将病医好,反而更加严重。赫鲁晓夫执掌国家大权时推行的改革是假共产主义,他所追逐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在他的脑际里总有一个难以抹去的念头——如何胜出斯大林。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是对历史的一整套虚构、歪曲和篡改。赫鲁晓夫的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首先他丢掉了斯大林时期的首创精神,没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战后,斯大林试图在苏联建立一种新模式,按照一种新观念安排生活。1946年2月提出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任务,这是建立在原子、宇航技术基础上的创新纲领,这个纲领对苏联日后发展十分有益。但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把创新精神丧失了。由于惰性,苏联没有跟上60年代末全世界掀起的社会文化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浪潮。

他在苏共二十大上的报告造成了苏共党内的分裂,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埋下了国家解体的隐患。导致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员大量退党,失去了如中国、南斯拉夫这样的重要盟国。另外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共党风开始败坏。在他个人身上主要表现为:他的主观唯意志论,就是使党和社会服从自己意志的愿望,以及形成对他个人崇拜。在国家政治上是,在领导国家中上下严重脱节,言行不一,组织重叠,提拔干部方面有严重的裙带关系和宗派主义,败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最为严重的是,苏共二十大造就了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一批苏共瓦解和苏联解体的掘墓人。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世界观形成的青年时期,正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党的历史,提出全民党和全民国家的时期。这给正处于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戈尔巴乔夫乃至他所代表的整整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动摇了乃至瓦解了他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可见赫鲁晓夫这个改革者,不仅没将苏联改革好,反而改得一无是处,且隐患无穷!

最后一位是真正将苏联推向深渊的戈尔巴乔夫,甚至有学者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责任全部归咎于他。这显然有失公允,但也反映出他却是责任重大难辞其咎。对于他有以下几点分析:第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态度以及他所制定的改革政策的失败。戈尔巴乔夫是一个激进的改革主义者。他的改革超出了病入膏肓的苏联所能承受的程度和范围。他最失败的就是削弱、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对于改革的领导。正如俄罗斯教科书所言:的绥靖立场使苏共领导机构瘫痪,党进一步解体,大大削弱了联盟中央,因为一个统一的共产党仍然是苏联体制的重要环节。而这个绥靖便直接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国家的解体。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强权型的领袖,能对苏联体制中的关键之处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他是个既愿意听有愿意学不够强硬的领导,优柔寡断的性格不能使改革持续,在政变时不能力揽狂澜。第三、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的独特性。一方面,虽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领袖,但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只有一个——即当时的戈尔巴乔夫。这样造成他的工作负担过重,关注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他无法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事情进行深邃的思考。另一方面指他对苏联过去的批评。他倡导要对过去的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这对摧毁共产主义的合法性起了促进作用。

所以从个人作用上说,斯大林为苏联解体埋下隐患,赫鲁晓夫使苏联病入膏肓,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手将苏联给毁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因素

美国自二战后一直是苏联的头号大敌。苏联解体与西方的“挖墙脚”行为绝对分不开,与西方特工组织的长期活动也是分不开的。所以美苏冷战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大元凶。

所谓美苏冷战,即两大国在几十年的对峙中并没有发生真正大的热战,而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双方暗地里较劲。首先就表现在所谓的“和平演变”即美国通过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等传媒手段,将西方人权、民主思想和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苏联人的思想。使苏联人更倾向于走美国式资本主义道路,从内部瓦解苏联。

其次就是美国的经济战略。具体来说在军事上,苏联从一个欧洲强国一跃成为世界性强国,正在于它在常规军备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为了与已经掌握核武器的美国相抗衡,斯大林不顾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反而集中举国之力研发核武器。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但却走上了与美国进行核军备竞赛的高消耗道路。勃列日涅夫表现更甚,不仅重视发展核武器也重视发展常规武器。如此70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赶上并超过了美国。但是长期的军备竞赛也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80年代里根政府推出了耗资上万亿美元的“星球大战计划”把军备竞赛引入太空。目的便是让苏联把力量集中到军事方面,在经济上拖垮苏联。长期的军备竞赛使苏联保持了大国地位,但不计代价地发展国防实力,耗尽了自己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造成了苏联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除在军事上消耗苏联的经济实力外。美国对苏经济遏制战略还阻碍了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及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是苏联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几乎与资本主义世界隔绝,影响了苏联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由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例如杜鲁门政府为在经济上对苏遏制,出台了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全面禁止战略物资、紧缺商品和与战略物资有关的技术资料,直接或间接输入苏东各国。另外美国以石油战略与苏联打经济战,通过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减少苏联的硬通货收入,从而影响苏联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如:美国1985年支持沙特阿拉伯石油生产,使沙特在头几周里石油日产量由不足200万桶猛增到约600万桶,当年秋末攀升到每天约900万桶,这导致了国际油价的全面下跌。1985年8月油价是30美元/桶,1986年4月跌到12美元/桶。苏联一夜之间损失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几乎是苏联全部硬通货收入的一半。美国还限制了苏联天然气出口数量,更为不耻的是向苏联转让有误技术来破坏苏联经济。1982年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大爆炸就是这一政策的体现。爆炸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虽然没有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战争,但却在冷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特别是经济战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前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在苏联解体十几年之后,对其解体的原因进行认真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分析,从中科学地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成为我们难得的反面财富。

. 一、打击腐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苏共干部队伍腐败,党内出现一个特权阶层,激起人民的不满……”这是关于苏联解体原因又一观点首先应当肯定这个观点有正确和值得重视的一面。执政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苏联特权阶层人数约为50-60万(有的还认为应当加上其家属,这样大约为300万人,这个“特权阶层”阵容就相当庞大。但恐怕不应株连家属)。俄语“特权阶层”这个词原意是“名称汇录”,有的译成“官阶名录”,有的干脆意译为“特权阶层”。但由什么人组成?享有什么样的“特权”?尚未有人对此做出准确论述。

真正的“特权阶层”,是指那些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的人。他们有多少人?占所谓“特权阶层”50-60万人的比例多大?迄今为止没有看到这方面材料。当然,不能低估这些人在败坏苏共威信、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的作用。但也不能仅仅用“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汤”来阐明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如果我们连“特权阶层”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又怎么估计他们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实际上,在苏联社会的分配体制中,一方面确有分配不公问题,如“特权阶层”,但更主要的弊端是“大锅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区别不大,甚至脑体倒挂。1985年,工业部门中工人和技术人员平均工资之比为100∶110;农业为100∶135;建筑业则倒过来,为100∶98。具体说来:运输部门月均工资220.3卢布,邮电部门为159.5卢布,教育部门为150.0卢布,科研部门为202.4卢布,国家管理部门为166.2卢布。⒁而整个国家行政、经济部门的职工平均月工资是190.1卢布。可以看出的确全国各个工种之间、在各种领域工作的人之间工资差别不大。

所以,对这个命题的正确解读应当是:首先一定要看到苏共党内的腐败、乃至特权阶层产生这个弊端的严重性,它激起群众的严重不满,对苏联解体有着深层次影响;同时,这个特权阶层到底有多少人?苏共党内的腐败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更重要的是要区分分配体制中必要的“差别”与“特权”之间的界限,不能把合理的工资、待遇等差别当作特权。

二、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最重要教训在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保持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也是由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共产党作为社会先进阶级——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先锋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先进的群众性政党,它以各种机构、基层组织联合了数以百万计的党员,成为社会中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力量;作为一个完整统一、一体化的政党,它吸引了各行各业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专家;作为各民族优秀分子的政党,它将各地区、各民族凝聚在一起,发挥着促进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的凝聚作用;作为动员、联系群众的政党,它通过对各种群众组织的政治领导,通过自己普通党员的一致行动,努力争取广大群众对无产阶级政权的支持,化解各种不满和矛盾。苏联的教训正是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革新”党向削弱党、取消党的方向发展,使国家和社会失去了凝聚力量,导致社会混乱,最终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其结果是在苏联这样一个多民族的联盟国家里,由于联合了各民族先进分子的共产党的瓦解,而造成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泛滥,使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生存的重大关键所在。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而完善党的领导。苏联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影响了政治体制中其他各种设置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苏共在自身建设上的一系列问题,又使党处在不断的蜕变过程中。

苏共的自行瓦解最后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终结、苏联的解体,这一事件证明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何等的重要,党的自身建设是何等的重要。只有当党能够始终如一地代表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当党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思想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及时揭示并把握和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使之自觉地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像苏共以前那样闭关自守、与外界隔绝是行不通的,像戈尔巴乔夫时期那样一味地迎合西方,追求西方的价值观,照搬西方的一套也是不行的。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重要的在于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实现改革开放方针,而这种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即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必须承认在国家的政治体制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艰巨的改革任务。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不能代替政治体制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苏联苏维埃制度的弊端不仅在于以党代政使苏维埃实际上处于无权境地,不能担负起领导国家的重担,而且还在于从总体上说未能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未能处理好中央与以各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造成过分的中央集权,其结果是地方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更重要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造成新的民族问题,形成民族隔阂和民族不信任,使原本就不容易解决的民族问题与地方问题交织在一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在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加强和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律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和监督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使之规范化和法制化;应充分发挥中央集中和地方分权各自的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吸引少数民族参政、议政,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的根本保障。同时,对于少数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民族矛盾、民族纠纷、分裂国家的势力,应毫不手软,坚决给予回击。在这方面,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教训是十分突出的,被所谓的民主束缚住手脚,对民族主义一味姑息、迁就,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打击不力,最终只能造成严重的民族冲突和国家的解体。

四、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苏联社会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导致苏联解体”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70年的苏联社会一个典型特征。随着社会进步、新技术革命浪潮到来,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这就是今天必须对以苏联模式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深刻改革的理由。但如果说由于存在这些弊端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尚缺乏说服力。这个观点的不完整性是只注意到这个体制的“弊端”,没有注意到这个体制还有存在的“合理”的因素。苏联解体多年后,俄罗斯学者痛定思痛,才认识到当时苏联的这个体制既有需要改革的“专断”、“集权”的一面,也有任何国家体制运行都必须的“权威”、“集中”的一面。这两种成分交织在一起。“集权”中含有必要的“权威、集中”的成分;而“集中”走到极端又成了“专断”,必须辩证分析这个体制。显然,仅仅用“专制”等单一特点概括整个体制的实质是不准确的。戈尔巴乔夫等人的错误在于全盘否定这个体制,鼓吹“无限制的民主化和公开性”,结果是“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真正要总结出苏联这个体制的弊端难点在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或经济体制,应当“民主”到什么程度、“集中”到什么程度,这个“度”或者“界限”在哪里。

苏联解体的深刻根源是苏联经济模式的历史局限性阻碍生产力发展而又长期未得解决。60年代以前,苏联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人造地球卫星率先在太空翱翔,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何等灿烂夺目,不仅联盟内部具有凝聚力,而且吸引世界争取解放的民族,也使西方世界发生了信仰危机。然而自70年代始,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新的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而苏联传统体制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经济增长缓慢,逐步进入停滞和衰退时期。经济的巨大反差,引起凝聚与离心的新变化,苏联面临信仰和解体危机。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的中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文化和科学的中心,必然是人们向往的圣地和聚集的焦点。一个国家如此,大千世界也是如此;历史上如此,现而今也是如此。经济的活力同时也是政权的活力、国家的活力和党的活力;经济的凝聚力同时也是政权的凝聚力、国家的凝聚力和执政党的凝聚力。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条件下,边境地区人心的向背和人员的流向,民族地区的向心和离心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的决定性力量,取决于社会生产是否发展、综合国力是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考虑效率,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共同的利益是团结的基础。进行经济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五、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

“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论创新”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同样不能说这种观点不对,但似乎仅仅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苏共70年的思想领域内,既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面,也有背弃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也有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往往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有时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至于什么时期什么倾向占上风,则要具体分析,绝非用“教条主义”一种表现就可以概括苏共全部思想特征,更不能把它说成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列宁正是突破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动的有关具体论断,成功进行了十月革命,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理论的一大发展。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但在当时它至少解决了横亘在苏联前进道路上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一是生存,二是发展。它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它除工业指标外,所有社会发展指标处于欧洲最落后国家地位,要解决国家现代化的问题。事实证明:苏联不仅完全战胜了法西斯,也较好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副院长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指出:“斯大林明白如何将俄罗斯推向现代化和完成现代化,他提出了这个任务,也找到了这条道路。苏联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就是具体证明。俄罗斯正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融进了世界现代化总进程”。俄罗斯著名学者、农业集体化研究的权威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十二星座对爱情最执着是谁 排名令你大吃一惊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看待爱情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失恋了可以自我疗伤,再好好地进入下一段篇章。但有些人当爱情消逝时总是让他神伤不已,久久不能忘怀。面对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要学习的课题,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对爱情最执着的星座排行!

十二星座对爱情执着排名

第四名:双子座

向来被冠上花心名号的双子座,其实对爱情很执着,因为在他的心里,爱情是很美好的存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完美的爱情,身体的每个细胞对爱情都很渴求。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他也很难放弃,只能一直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其实心里对已逝的爱中就难以忘怀。

第三名:天秤座

对于感情,天秤有很多执着,他其实是非常感性的星座,面对爱情,他不舍得放弃也不舍得放手,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常常选择逃避,总在心里默默祈祷旧情人会回头。就算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他也没办法放下自己对他的思念,因为天秤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倔将的!

第二名:天蝎座

天蝎座对感情很有责任感,也很在意承诺,只要你答应了他什么,他都会很认真地放在心上,并且很真心的相信你。因为这样,所以天蝎在感情上往往做不到放手,会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只要被天蝎爱上了,他就会很认真地对待你,在他们身上,天长地久不只是一句诺言而已。

第一名:双鱼座

双鱼座总是在追求美好浪漫的爱情,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常常会上演一见钟情的情节,对于命运和缘分都无法抗拒。所以,当对象跟他想像中不一样的时候,他也无法放弃,因为对他来说,两个人的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啊,怎么可以说放就放呢!会尽力的去修补,如果真的不行,对方还是选择离开,他也会在心里怀念他很久很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从交易量上看比特币交易网站的排名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比特币的概念是由中本聪在2008年10月31日提出的。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能够在网上流通进行交易,大部分对比特币感兴趣的人对于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也是十分关注的,目前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中,出现了包括OKEx等多种网站,其中OKEx的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主要的特点就是交易手续费特别的低,对于大部分想要使用比特币交易的人群来说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在OKEx的平台中,还会为比特币的挖掘以及交易都有相关的说明书可以进行阅读,所以大部分的新手就不用再去找寻相关的文件,减少了很多的麻烦。在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中,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网站,所以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有哪些网站对于比特币的交易来说会更适合。

一、OKEx。在目前较火的比特币交易网站中,OKEx在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位居第一位。OKEx是全球通用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每年统计下来可以看到它的下载量位居第一,它主要是为比特币以及莱特币等数字货币提供交易服务,正因为它的专业性也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信赖。所以OKEx能够成为各大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这与它系统的安全性与全面性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拥有比特币可以选择在OKEx网站上进行存储或交易,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作为最受欢迎的比特币交易网站,OKEx的适用性是非常高的。

二、比特币中国。在我国,比特币中国的口碑也是非常不错的,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而且发展的也比较成熟,是值得信赖的老牌子了。

三、火币网。在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中,火币网也榜上有名。火币网虽然成立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虽然体系没有OKEx完整,但也是发展势头最猛的网站了。

通过以上小编对于各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的介绍,相信你也大致了解到各大平台的特征,但从目前的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中可以看到,OKEx网站的点击率还是更高一点的。从OKEx网站上可以了解到,这个网站的初心就是为了解决数字货币的交易问题,之前的比特币用户非常分散,而且交易也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导致很多对比特币感兴趣的投资者都不敢轻易尝试,现在有了OKEx网站,不光可以让比特币的交易更简单方便,而且在平台上的交易也会显得更加正规。目前,OKEx又新推出了一个比特币合约和莱特币合约结合的两种合约,可以让数字货币的收益更高,这也是会让很多投资者心动的投资方式。了解了比特币交易网站排名之后,相信你也对比特币产生了兴趣,接下来你就可以选择网站进行比特币的挖掘以及交易,相信比特币带给你的收益会让你大吃一惊,但同时也要对网站中呈现的说明书好好阅读,这对你的比特币投资会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在创历史新高引发剧烈波动之后,比特币突然跌破19K美元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卖家逼近20,000美元,BTC价格在两个小时内将价格下调1600美元,而以太币也跌破600美元。

比特币(BTC)在12月1日持续了一天的剧烈波动,在挑战20,000美元并打破新的历史高点后仅一个多小时便跌至18,400美元的低点。

比特币在2小时内下跌1600美元

从数据Cointelegraph市场和TradingView跟踪BTC / USD,因为它带来了一些它的历史上最不可预知的移动。

截至发稿时,两人的交易区间大致在18,500美元和19,000美元之间,情况每分钟都在变化。

BTC / USD 1分钟图(Bitstamp)。资料来源:TradingView

就在一个小时前,试图突破20,000美元的尝试遭到了坚决的拒绝,并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将1,000美元下调至19,000美元。

此举模仿了上周的比特币行为,在此期间首次尝试突破19500美元也引发了重大问题。

此外,正如周一报道的那样,交易者现在可能正在关注新近建立的BTC期货缺口,介于$ 16,900和$ 18,300之间,如果价格进一步修正,该缺口可能被“填补”。

以太坊2.0发布时价格令人失望

同时,波动性蔓延到了山寨币上,以太(ETH)突然下跌了600美元,在发稿时交易价格接近575美元,从而扭转了前一天的涨幅。

ETH / USD 1小时图(Bitstamp)。资料来源:TradingView

这种性能为以太坊父网络期待已久的协议升级Ethereum 2.0的发布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比特币现金的历史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2010年,比特币区块链上每一个区块的平均大小没到100KB,交易平均费用为几美分。这使其区块链容易受到攻击的攻击,这些攻击完全由廉价交易组成,有可能破坏其系统。为了能防止这类情况,比特币区块链上的块大小限制为1MB。每一个区块每10分钟生成一次,从而在连续事务之间留出空间和时间。生成区块所需的大小和时间限制增加了比特币区块链的另一层安全性。

可是,当人们对比特币的潜力和平台的增强有了更多的了解时,这些保护措施就成为阻碍比特币发展的障碍。到2015年1月,一个区块的平均大小已增加到60万。采用比特币的交易数量猛增,造成未确认交易的增加。确认交易的平均时间也有所增加。相应地,交易确认的费用也增加了,降低了比特币当做昂贵的信用卡处理系统的竞争者的观点。(比特币区块链上的交易费用由用户指定。矿工通常将费用较高的交易推到队列的最前面,以使利润最大化。)

开发人员提起了两类解决方案来处理该问题:增加平均块大小或排除事务的某些部分以将更多数据放进区块链。负责开发和维护为比特币提供动力的算法的比特币核心团队阻止了增加区块大小的提议。同时,创建了具有灵活块大小的新硬币。可是被称作“比特币无限”(BitcoinUnlimited)的新硬币遭受黑客攻击,并努力得到牵引力,这使人们担心其当做日常交易货币的可行性。

第一个建议还造成了比特币社区的尖锐而多样的反应。矿业巨头比特大陆(Bitmain)犹豫不决地支持以区块形式执行隔离见证(Segwit),是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其AsicBoost矿机的销售。该机器包含一项得到专利的采矿技术,该技术为矿工提供了“捷径”,以采用更少的能源来生成用来加密采矿的哈希。可是,Segwit使得采用该机器开采比特币的成本更高,是因为这使交易重新排序变得困难。

在矿工和加密货币社区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口水战中,比特币现金于2017年7月推出。每一个比特币持有人都得到了等量的比特币现金,从而使现有硬币数量成倍增加。比特币现金以900美元的惊人价格首次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上市。关键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比如说Coinbase和Itbit,反对了BitcoinCash,同时并没有在交易所中列出来。

可是它得到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挖矿平台Bitmain的大力支持。当比特币现金推出时,这保证了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的硬币供应。在加密货币狂潮的高峰期,2017年12月,比特币现金的价格上升至4,091美元。

令人费解的是,考虑到与比特币分离的相同原因,比特币现金本身在一年多后经历了一次分叉。在2018年11月,比特币现金分为比特币现金ABC和比特币现金SV(SatoshiVision)。这一次,分歧是考虑到提议的协议更新,该协议更新将智能合约的采用合并到比特币的区块链中,并增加了平均区块大小。

比特币现金ABC采用原始的比特币现金客户,但对其区块链开展了一些更改,比如说规范交易订购路线(CTOR)–将交易重新排列为特定顺序。

比特币现金SV由CraigWright领导,他宣称是原始的Nakamoto。他拒绝在用来支付交易的平台上采用智能合约。最新一次硬分叉之前的戏剧与2017年从比特币分叉比特币现金之前的戏剧相似。

可是随着分叉和可采用的代币数量的增加,更多的资金流入了加密货币生态系统,最后的结果令人高兴。投资者成倍增加。自推出以来,这两类加密货币在加密交易所均得到了可观的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上真实的《富春山居图》

全文共 207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电影《富春山居图》开始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身陷不白之冤的国际特工肖锦汉为证清白重出江湖,暗中执行“孙子兵法”计划;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护宝遇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生死对决与恩怨情仇,都随《富春山居图》的安然归国,迎来命定结局。电影故事却远比不上《富春山居图》真实历史来得传奇。

前半生追求身份地位被牵连下狱

《富春山居图》动笔之时便注定是个传奇,因为它是一位在七十岁前从未想当画家的人,八十岁时才动笔绘制的。

幼年的黄公望书读得甚好,与同时代的读书人一样,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四十岁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他曾一度被摆在难以想象的乏味官职——杭州官府专收田粮赋税小官上。

改变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时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长官牵连下狱,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苏东坡令人同情——颇不高尚的贪腐之罪。五十岁黄公望出狱,转身成了道士。其实,他本来并不叫黄公望,他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大痴,又号一峰道人,晚号井西道人。隐居民间长达三十多年,日日摆摊,卖卜为生。绘画只是这位老道人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时自娱自乐的消遣而已。

构思七年足迹遍布富春江两岸

这幅画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此费时费力,却并不是为自己画的,而是馈赠师弟郑樗的,即那位无用师弟。

黄公望预卜此画命运“终难究其全貌”

《富春山居图》从完成的一刻,精通卜卦的黄公望已预言此画未来命运将“巧取豪夺”。八旬的黄公望业已领悟人生纵有回荡,但无须执着;从起始至死亡终结,一段因缘罢了。

此预言不幸一语成谶。七百年里,这幅画牵动了太多人的悲欢。黄公望在公元1350年于画末落款题跋,“暇日于南楼援笔……兴之所至,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落款那一年是庚寅年,从此有关此图的故事,不断于不同的庚寅年出现转折;而且凡想巧取或豪夺者,正如大痴预言,终难究其全貌矣。

画卷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至明成化年间,由沈周收藏。沈周自从得到这件宝贝,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出画上没有名人题跋,沈周便请朋友题跋。一朋友儿子见画画得这么好,就产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一卷以慰情思。

稀世国宝为殉葬一分为二

被沈周丢失的真迹《富春山居图》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后来经樊舜、谈志伊,被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收藏。大画家董其昌因生活困难,为此图做了一件关键性的大事,把它典当给富人吴达可,但终生赎不回。《富春山居图》今日所以裂成两段,即因董其昌典当的吴家流传至第三代,碰到了痴画疯子吴问卿。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问卿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说完,慢慢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老爷因为太珍爱《富春山居图》,这是要焚画殉葬!

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画虽然被救下来了,却在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起首数尺已焚毁。所幸存者,也是火痕斑斑了。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历史巨作虽未烧成劫灰,却从此分割。图首启承之挺拔大山,从此成了孤独的剩山;后八分之七蜿蜒山陵的江水、松林、趣乐、闲逸、宁静、樵夫、垂钓者……一一与孤挺的剩山告别。吴问卿火殉《富春山居图》之年,正是公元1650年,那年也是庚寅年。断离之后,两幅画一起隔年卖入民间,从此竟三百六十年未再聚首;直至2010年温家宝记者招待会后浙江博物馆所藏《剩山图》无条件与台北故宫后八分之七《无用师卷》合璧——又是庚寅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上阳赋萧綦历史人物原型是谁 萧綦的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看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有在看章子怡和周一围主演的,在这部剧中也是讲述了他们两个人饰演的王儇与萧綦因为一场权利的交易,先婚后爱共定天下的故事。不得不说,章子怡第一次演电视剧还是不错的。那么周一围饰演的这个萧綦在历史中有这个人吗?毕竟这部剧是根据小说《帝王业》改编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上阳赋萧綦历史人物原型是谁

《上阳赋》虽说是部架空历史小说,但其朝代乃至社会布景的创建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儇、萧綦也都是找得到原型。

尽管并没有一个叫萧綦的历史人物,但是放眼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的经历和萧綦很相似,那就是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金戈铁马”就是形容刘裕的。

刘裕和萧綦都出身豪门,年少从军、披坚执锐,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和军功成为权贵显要的人。公元419年,刘裕派人刺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然后自立为帝,建立政权,这一年,他年仅56岁。

《上阳赋》电视剧中萧綦最后也成为开国皇帝。萧綦的经历虽然和刘裕相似,但也糅合了萧道成、萧衍而创作出来的角色。萧衍和萧道成都生于兰陵萧氏。萧衍少年英才,襄助萧鸾力退北魏,最后拥护萧宝融为帝,次年占领国都建康城,逼迫萧宝融退位,建立梁朝。

萧道成仪表堂堂、英姿飒爽,年少时以不占优势的兵力接连取胜,最终削灭刘子勋的权力,并且成为宋明帝最信赖的武将,公元479年,萧道成最终强迫顺帝退位,建立齐朝。这一年,他53岁。

2、萧綦的结局是什么

周一围饰演的男主角萧綦,他是王儇的挚爱,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驰骋沙场战功赫赫。

虽然萧綦出身卑微,历经漂泊挫折,心怀梦想和韬略,一路励志向上,最后自立为王,还迎娶了白富美王儇,亲手将烂牌打成王炸!

婚后两人琴瑟和鸣,生儿育女,棋逢对手,半生金戈铁马,结局爱情和事业双丰收,满载着主角光环。

娶对了老婆,选对了方向,是萧綦一辈子的幸运,也是他邂逅美好的开始!

3、原著小说大结局

小说中萧綦和王儇一起成就了帝王霸业,可是几年来的奔波劳累让王儇心力交瘁,身体每况愈下,萧綦称帝几年以后王儇就死了,子澹和妻子隐居了,贺兰箴被萧綦砍下一只手后送回突厥,作为牵制忽兰(突厥的另一位公子)的工具。在突厥的几年里一直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实力,一举夺取突厥政权,最后归降了。

宋怀恩,跟随萧綦出生入死,驰骋于战场之上,最后官至右相,恋慕于阿妩,最终因利益选择成为阿妩的妹婿,觊觎于萧綦的江山和阿妩,最终策划一系列阴谋,将萧綦陷入困境,反叛萧綦,与阿妩对峙,兵败后自尽于阿妩面前,结束了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苏联改革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海兰珠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

全文共 27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海兰珠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他和皇太极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海兰珠到底是谁,历史真实的海兰珠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吧!

1、清朝海兰珠简介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蒙古名为乌尤塔)。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

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宸妃,为四妃之首,赐居“关雎宫”。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下令大赦天下。但此子未来得及命名便早夭了。崇德六年(1641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谥曰“敏惠恭和元妃”,葬于清昭陵。

2、清朝海兰珠生平

归嫁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本名为乌尤塔),博尔济吉特氏,生于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比孝庄文皇后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文皇后晚嫁皇太极9年。但是没有史料记载海兰珠26岁之前的经历。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这就是海兰珠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民国时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提到。

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

封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大封后宫,封海兰珠为“宸妃”。并赐居“关雎宫(出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独特的尊崇极其罕见。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

生子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此道颁发令如下记载。八天后他在盛京皇宫举行重大庆典的大政殿,为皇八子的诞生颁发了有清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诏令中写道:“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诏令中规定了除十恶之罪不赦外,其余等罪,“咸赦除之”。)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谁知天公不作美,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但,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前7个皇子诞生时,并未举行什么大型庆典活动,也未大赦。之后,庄妃生第9子,麟趾宫贵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办理。由此可见,皇太极是将宸妃生的皇八子作为“储君”来对待的。因宠爱宸妃而宠皇八子,也算是“爱屋及乌”吧。

皇八子诞生之庆典,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礼,一时间,盛京(今沈阳)城内热闹无比。此时的皇太极,开疆拓土,称雄于东北,加之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可谓得意之极。可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只活了不到一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3、清朝海兰珠结局

薨逝

清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和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铁骑,与明朝军队洪承畴部进行松山锦州决战。正当双方数十万大军刀光剑影生死搏杀如火如荼之际,十二日盛京使节惶惶来报“关雎宫宸妃有疾”。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皇太极,闻知海兰珠生病,立即召集诸将令他们留下固守,自己于次日凌晨即启驾返还盛京。一路行色匆匆,至十七日夜驻跸旧边,刚过一更时,盛京使节又报“宸妃病笃”。得知海兰珠病势沉重,皇太极连夜拔营,催动战马,恨不得插上双翼飞回自己的爱妃身边。十八日凌晨,告之海兰珠已气绝身亡的第三次奏报“宸妃已薨”,对于途中的皇太极真如五雷轰顶,他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但的确是晚了一步,关雎宫里香消玉陨,时年三十三岁的海兰珠,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这里,只剩下皇太极抚尸哀痛的身影和悲悼恸涕的哭声。

美人气已绝,英雄心欲碎。皇太极怎么也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曾几次因悲痛过度而昏迷过去,这令皇后宫妃和诸王大臣惶惶不安,纷纷劝告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自责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但海兰珠的音容笑貌仍令他时时难以忘怀。红颜知己永别而去,皇太极即使贵为天子,也别无他法,所能做的,只有寄托哀思。他为自己的爱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奠。九月廿九初祭之日,他亲率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往。奠酒行礼后,宣读的祭文饱含深情,“皇帝谕:

“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最后,皇太极在海兰珠的墓前亲自奠酒三爵,诸王大臣和外藩属国使节祭奠礼。

在此后的岁月里,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次次仪典隆重肃穆的祭礼,都饱含着无限的悲思;篇篇文词典雅庄重的祭文,都表达着无尽的哀意。甚至在当年岁暮大祭列祖列宗之时,皇太极也与皇后率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去祭奠海兰珠,让爱妃去世后还尽享哀荣;当次年正月元旦大贺之际,他竟传谕“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因爱妃之逝而停办了朝中重大典礼。群臣们见皇帝平日在宫中时常睹物思人,每当想起海兰珠即伤心落泪,就多次陪他出京射猎消遣。但海兰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载门外五里之处,皇太极几乎每次射猎时,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眼见心中的爱妃已撒手人寰、尸埋坟冢、不能复生,皇太极每次都要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地哭祭一番。

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松山锦州大战告捷,清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在这盛宴之上却没有他这位东道主的身影。对洪、祖二人的解释是“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原来,他为了表示对海兰珠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无限的哀悼,没有参加这欢庆的喜宴。皇帝都停止了宴乐,但却还有不识相的王公贵族不遵制默哀,硬往枪口上撞。据史料记载,在海兰珠的丧期内有不从禁令私自作乐的,后经查出,遭受处罚者达数十人之多。其中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的王公桂冠都险些因此而被削掉;其余人均遭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风起霓裳裴行俭的历史原型 裴行俭有几个夫人

全文共 1488 字

+ 加入清单

《风起霓裳》这部剧马上也是要开播了,原名为《大唐明月》,改名《风起霓裳》播出。而剧情中的男主角裴行俭,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这部剧讲述了裴行俭和狄琉璃两人都是拥有天赋,但是命运却十分坎坷,两人在一起挣脱命运的束缚的故事。那裴行俭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的裴行俭又有几个夫人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裴行俭历史原型简介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谥号“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今已亡佚。

2、裴行俭有几个夫人

裴行俭是唐朝初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身于河东裴氏,字守约,擅长用兵奇术,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有文职也有武职,多次带兵出征,大破突厥,名震四方,病逝时六十四岁。

裴行俭慧眼识珠,在选拔人才方面很有眼光,像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和黑齿常之等名将都是裴行俭推荐的,他被称为儒将之雄。

裴行俭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关注,《大唐明月》里主要讲述了裴行俭和库狄琉璃的爱情故事,历史上裴行俭共有两位妻妾,一个是原配夫人陆氏,另一个是库狄氏,库狄氏要比陆氏更出名,库狄氏被武后召入宫中,拜为御正,之后被封为华阳夫人。

提到华阳夫人,大家脑海中出现的是秦国时期的嬴柱夫人,除了秦孝文王王后之外,武则天时期的女官库狄氏也是华阳夫人,关于库狄氏的记载不多,只知道她是裴行俭的侧室,至于什么时候死的不知道,应该比裴行俭晚走一步,据悉裴行俭娶库狄氏时年纪就不小了,库狄氏比他年轻,自然是在他之后去世。

《大唐明月》里将库狄氏和裴行俭的感情渲染的很完美,历史上他们就是普通夫妻,相敬如宾,裴行俭是一个才子,库狄氏也颇有才华,两人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过有传闻库狄氏之前是裴行俭的儿媳,儿子早逝后,裴行俭娶了库狄氏,不知道这是真是假。

3、原著是什么结局

小说《大唐明月》结局:裴行俭知道了库狄琉璃是穿越者这件事,他决定远离朝堂上的纷争,不再理会这些是是非非,而库狄琉璃最终也放弃了穿越回现代这个想法,两个人过上了幸福宁静的生活。

唐高宗再一次派裴行俭出征,库狄琉璃知道,如果裴行俭去了的话就是和武则天为敌,身为穿越者的库狄琉璃知道武则天的手段,所以她不想让裴行俭去,但是裴行俭拒绝了库狄琉璃,无奈下库狄琉璃只能用药让裴行俭假死。裴行俭醒过来后不理解库狄琉璃的做法,离开了她。

而库狄琉璃选择了进宫伺候武则天,还利用武则天的势力将之前和裴行俭作对的那些人一一击垮。然后库狄琉璃离开了皇宫,在去西域的路上遇见了同样是穿越者的崔十三娘,两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小心被一直暗中随行保护库狄琉璃的裴行俭听见,这时裴行俭才知道库狄琉璃做这些事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_戊戌变法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

全文共 7941 字

+ 加入清单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吧!

戊戌变法的发展过程

1895年4月,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叙述严峻的形势,同时提出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扬变法;组织强学会。随后在上海创刊《时务报》,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

1898年1月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4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军事上,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下一页更多精彩“戊戌变法的主要任务”

#p#副标题#e#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和自然经济,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是还极其微弱。甲午战后的严峻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等均严重不足。而他们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十分强大,从控制军政实权的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以及只会写八股文的士子文人,为了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而下构织成了一张严密的抵制变法的网络。还有,本来与保守派有矛盾的洋务派,虽然在“西用”的问题上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但是为了“中体”,却站到了保守派阵营一边,使维新派势单力薄。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因此,敌强我弱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维新派没有掌握政权,仅仅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来发号施令,希望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原本应该与会党民众的斗争相结合,以造成强大的声势,迫使当权者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他们却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害怕和敌视人民群众,他们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这使他们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圈子内。此外,他们还缺乏军队的支持,到了大难临头,才想起需要军队,于是去找袁世凯,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了。因此,脱离人民群众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维新派采用一些过激的做法,在自己并未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就要裁撤六部为代表的传统官僚机构;尽管翁同龢提出让慈禧太后而不是让光绪皇帝来充当维新派的领袖,但是被康有为拒绝了,最终慈禧太后怀疑他们变法的动机是要从她手中夺权,这使她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反对派一边。还有,维新派采取全面出击、齐头并进的方针推进改革,在短短103天时间里,通过光绪皇帝颁布了300多道变法谕旨,其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原本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就比较脆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增添了对改革的反感和恐惧,这无疑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因此,过于激进是变法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

维新派既不满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却又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理论指导上,维新派领袖人物康有为就是打出“孔圣人”的招牌来进行变法的,这虽然有减少改革阻力的策略意义,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无力,使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好采取改良的办法。他们虽然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响亮口号,但是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向西方学习,实行资本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就可以免于列强侵略。他们甚至幻想英、美、日等列强来帮助他们变法。结果原想不流血的戊戌变法,以流血的戊戌政变而告终。因此,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_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戊戌变法的主要任务

康有为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6]

梁启超

梁启超出生于小地主家庭,其父以塾师为生。梁启超自幼在家接受启蒙教育。11岁至广州应学院试,中秀才。后在“学海堂”就读,于经史子集无不涉猎,17岁中举人。18岁购得《瀛环志略》,从此开始接触西学。不久,以弟子礼拜见康有为,并于1891年受业于万木草堂,其“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遂随其师康有为并各省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此即著名的清末“公车上书”。从此开始了他鼓吹变法,高倡改革的政治活动。

1896年,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等,为传播变法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当时知名的风云人物。

1897年11月,赴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教学中积极宣传变法思想,培养出蔡松坡等高材生。

1898年,入京协助康有为等促成“百日维新”。其间,梁启超活跃非凡,为变法事业鞠躬尽瘁,显示了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等地,耳闻目睹西方之学,思想又有新变。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鼓吹变法维新。

从1901年至1903年短短的三年间,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广泛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其人物涉及霍布士、斯宾诺莎、卢梭、培根、笛卡儿、达尔文、盂德斯鸠、康德等、其领域遍及历史地理、教育、政治,名人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被誉为“舆论界骄子”。

1905年以后,国内革命形势继续发展,但梁启超对清廷心存幻想,思想逐渐落后于时代,成为保皇立宪的积极鼓吹者和参与者。

袁世凯

袁世凯在1896年4月受到监察御史胡景桂的弹劾,指他在小站练兵时犯下“嗜杀擅权”、“克扣军饷”,“诛戮无辜”等多条罪状,荣禄当时视察新军,为新军军容所动,力保袁世凯,袁世凯才得以留任,1896年9月20日袁世凯抵达天津,1896年9月21日晚袁世凯听到杨崇伊从北京带来的政变消息,以为密谋已经泄露,为避免自己被牵扯上叛逆罪,于是将情况告知荣禄,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失去朝廷政权并遭软禁。

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政治方面

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方面

戊戌变法时学会学堂报馆分布图

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戊戌变法的综合分析

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

变法是一场涉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利益的社会变革。恩格斯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袭读,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拜的秩序的叛逆。”川因此,要变法就必须唤醒各阶层人士,动员起浩浩荡荡的变法大军,但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准备却不充分,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革新思潮。

1、变法理论缺乏说服力

任何社会变革,都必须有进步理论为指导,并且只有在这一理论为人们所接受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维新派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前者旨在破旧,后者则在立新。这两部著作对传统儒学可谓空前的“翻案”和“革命”,刊出后,犹如“思想界之一大咫风”,如火山地震,引起巨大的震动。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出托古改制的旗号,其本意是想减小变法的阻力,但其结果却适得其反。首先,康氏学说遭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他们奉“古文经学”为立身之本,视康梁学说为洪水猛兽,攻击康梁是“伪六籍而灭圣经,托改制而乱成宪,伸民权而无君上,实属士林败类”。

其次,洋务派也反对。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攻击康梁“邪说暴行,横行天下”二就是大多数士大夫、政治上同情维新派的帝党官僚对此学说也是持否定态度。就近代思想史而言,康氏理论对正统思想的大胆冲击,如石破天惊,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就变法而言,康有为的学说混淆了学术与政治。“伪经考”对传统儒学作全面挑战,“改制考”也缺乏历史依据,难以使人信服,反而引起太多的争论、混淆和疑惧,使知识分子处于困惑不解的境地,也给顽固派镇压变法授以“乱法”的把柄。因此康氏学说的负面影响超过了正面影响。

2、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充分

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力量动员得充分与否,关系到变法的成败。日本明治维新前,其维新派在封建统治薄弱的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渗透和思想启蒙。到幕府末期,农民、市民、新兴地主资产阶级、高利贷主、下级武士从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出发,强烈要求改革旧的封建制度,形成一股巨大的改革力量。这是日本成功的重要条件。

光绪和珍妃

中国从维新思潮兴起到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维新思想激荡华夏约有40年光景,但这在思想史的长河中仅是沧海一粟。促成变法的直接动力是高昂的“情绪”而不是成熟的“思想”。康有为等在由甲午战败引发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时,以高度的爱国热诚,上书呼吁请求变法,同时还组织学会,创办刊物,宣传维新思想,在知识界掀起了解放思想的运动。但阻力相当大,不少刊物、学会时起时灭,其影响仅限于北京、上海、湖南,维新思想尚未广泛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百日维新前夕的思想界,变法派只占少数,较多的是守旧派,极大多数的是中立派。据严复估计,维新党与守旧学派是一与千之比,即使号称全国最有朝气的湖南省,守旧势力也相当大,更何况其它各省。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对变法并不热心,他们缺乏敢于抗争的独立性格,没有全力支持、保护自己的代言人维新派。变法思想不仅遭到守旧派、古文经学派的强烈反对,同时变法活动没有西洋留学生直接参与,又缺乏实力派人物张之洞、李鸿章等的有力协调与合作,康梁可说是孤军奋战。

至于广大民众阶层,基本上是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维新派居高临下的英雄史观使他们没能深人民众进行“开民智”的启蒙工作,一般百姓依旧被守旧主义的迷雾所笼罩。他们并不了解维新派的主张,更无从理解维新者救国救世的良苦用心。维新变法之际,正值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反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由于列强人侵的深人,民众的反侵略斗争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排外的非理性情绪。此时甲午战争才结束3年,战争的创伤尚未弥合,维新派居然不顾民众的民族情感,称赞发动甲午战争的的祸首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元勋,盛情邀请他访华,积极促成光绪帝召见他,视他为中国维新变法的救星。

维新派寄希望于洋人帮助中国变法的行为与民众普遍的排外心理形成巨大的反差,为这场学习西方的进步运动增添了障碍。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现实利益,所有的变法措施没有一项涉及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一些新政措施甚至还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由于维新派没能启蒙民众,老百姓很难理解反帝反侵略与学西方救亡图存之间的关系,他们与维新派之间隔膜很深,对变法表现冷漠。

可见戊戌时期,无论是思想界、士大夫阶层还是广大民众阶层,维新派对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极不充分,变法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

3、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康梁等维新派以高度的爱国热情疾呼变法,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与竞争感、变革观交织在他们心中,他们期望中国“全变”“速变”,在10年内走完西方国家300年、日本30年才走完的自强之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由于维新派长于书斋,缺乏实际政治斗争经验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他们对变法的复杂性、艰巨性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把严酷的政治斗争简单地看成只“在皇上一转移间耳”,对中国国情、对封建势力阻挠破坏变法的严重形势估计不够,对帝国主义本质也认识不清,企图依靠英、日去抵制沙俄。康有为极力建议光绪“设法和英国缔结同盟”,这种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自然落空,因为帝国主义人侵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

作为变法决策者的光绪帝对变法的复杂性也认识不足,没能认识到整个封建制度的顽固腐朽和旧势力的强大,以为一纸诏书就可除旧布新。匆忙颁布的100多条诏令多数流于形式而没落实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比格犬智商高吗?比格犬智商排名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比格犬外形可爱,性格开朗活泼。在美国非常受欢迎,比格犬智商在狗狗中排名七十二。比较任性,服从性一般。比格犬智商高吗?

比格犬智商

比格犬的吠声非常洪亮,给自己和附近的邻居的生活带去了许多的烦恼;别看它们身体小,但却是一个大胃王哦,主人大大喂多少它们就会把喂得食物都吃掉,它们极其的贪食,所以呢各位饲养的时候喂食一定要定量;它们的性格非常活泼,这也就导致了它们有时非常顽皮,在不受拘束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破坏行为,给你造成困扰。比格犬有着极强的运动能力,他们就变得很少生病,给各位省去了许多麻烦。

比格犬智商

饲养比格犬的话,在它小于四个月的时候最好不要喂肉给它吃,喂食之后不易消化。对待它们各位也不能太过于溺爱,不然慢慢的它们就不会在服从你的命令导致训练十分困难;当然呢,你也不能过于疏远它,在它孤单的时候多和它玩,在它做错了后可以轻微的惩罚它,这样它才能听从你的命令。饲养它们家里的卫生一定要定时打扫,因为它们非常喜欢到处舔东西,不够干净会导致它生病。比格犬的皮毛非常密集,而且它们天生就有严重的体臭,所以各位要经常为它洗澡。比格犬最好能饲养两只,这样它们都有陪伴,可以减轻各位的一些负担。

比格犬智商

好了,比格犬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犬类,你只有细心地训练才能更好的感受,它们的玩性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你不好好管教的话,它越大便越不会听从你的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国独立战争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上阳赋王儇历史人物原型 王儇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上阳赋》目前正在热播,想必很多人都在看,毕竟主演还是章子怡,她饰演的角色王儇还是让人记忆尤深的。这个电视剧是一部古装剧,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这个章子怡饰演的王儇在历史中真的有这个人吗?如果有的话历史原型人物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上阳赋王儇历史人物原型

这是章子怡出道二十多年唯一的一部电视剧作品,但是因为剧中她饰演的女主“王儇”是个十五岁的少女从而引起了争议。一直在《我就是演员》中做犀利导师的章子怡,没想到因为这部剧被观众批评的相当惨。不过“王儇”这个角色是成长型的,且看后期章子怡饰演“王儇”能不能扭转乾坤呢?

而且虽说章子怡饰演的“王儇”有点违和,但是剧中“王儇”这个角色还是很讨喜的。她的性格、聪慧、勇气都让大家佩服和喜爱。也许正是因为“王儇”有那么多的优点,所以最后的结局会坐上“皇后”的宝座。那么很多观众就会问,既然做皇后了,那是不是“王儇”这个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大家知道,“王儇”的出身相当显赫。她的父亲是当朝丞相,母亲是先皇的长公主,舅舅是当朝皇帝,奶奶是皇太后,姑姑又是皇后。她出身的“王家”还出过十二位皇位,由此“王儇”的尊贵可见一斑。根据“王儇”这样显赫的家室,从而寻找到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文穆皇后”王宪嫄。

王宪嫄(428年-464年10月9日),即文穆皇后,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宋孝武帝刘骏的表姐及皇后,东晋丞相王导之后,散骑常侍王偃和宋武帝刘裕次女吴兴长公主刘荣男的女儿,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四任皇后(454年 - 464年)。

元嘉二十年(443年),武陵王刘骏纳为王妃,颇得其宠爱,生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册为皇后。大明八年(464年),宋孝武帝去世,其子刘子业即位,尊为皇太后。同年八月,王宪嫄去世,时年三十八岁,谥号文穆,与宋孝武帝合葬于景宁陵。

2、王儇历史上的结局是什么

该剧是根据原创小说《帝王业》改编而来,女主王儇小名阿妩,出身名门士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就没有得不到的,唯独她的感情归属不能自己做主,长辈让她嫁给谁她就得嫁给谁。

王儇与三皇子子澹两小无猜,两人早就私定终身,可是王儇是王家的女儿,理应是未来的皇后,所以她的夫君只能是太子,王儇好不容易让皇帝松口许她婚姻自由,谁曾想还没如愿以偿嫁给三皇子就发生了宫变,始作俑者却是王儇的父亲,当朝丞相王蔺。

王蔺棒打鸳鸯,逼迫女儿嫁给豫章王萧綦,刚开始王儇抵死不从,但是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她只能接受这场政治联姻,委曲求全,成为萧綦的王妃。

渐渐地,王儇被萧綦守护百姓,开创盛世的美好愿望所感动,她决定帮助萧綦为百姓创建美好家园,常年的奔波劳累让王儇心力交瘁,加上生育子女导致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萧綦建国称帝后不久,王儇便撒手人寰了。

3、萧綦和王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萧綦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分寸,不愿卷入争权之争,但因为王儇他加入了争权之争,他掌管兵权很多人都有意拉拢他,最后萧綦推翻了马氏王朝的统治,称霸自己为王,王儇当上了皇后,为萧綦生下了双胞胎,萧綦对王儇也是宠爱有加,当上皇帝后没有再册封妃子,萧綦拼了半辈子,终于迎来了更稳定的生活实在是一种苦涩的经历贺兰箴劫走了王儇,但是反而促成了这对新婚夫妇成亲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因为有了这次机会,萧綦和王儇能够静静地坐下来把之前的事情说清楚。萧綦丝毫不避讳地告诉王儇,大婚之夜自己的突然离开并不是因为边关战事告急,自己娶她也并不是因为自己想要得到王家女,实际上自己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呢?可是丞相王蔺想要掌控兵权,不惜让皇后下旨赐婚把自己的女儿下嫁,与其说自己逃婚,倒不如说是因为想逃离丞相的掌控。而对于王儇来说,她一直以为这是皇后姑姑的安排,没想到最终竟然是父亲为了拉拢兵权才选择牺牲自己的幸福,活活的拆散了自己和子澹哥哥。其实,王蔺是很爱王儇这个女儿的,平常连打都不舍得打一下,得知在宫内受了委屈,他二话不说直接对太子上手,“一百个太子也抵不过我女儿一根手指头”估计只有他敢说了吧!只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王儇的以后,手握实权的萧綦是他最好的联姻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

全文共 23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清政府官僚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与自身的落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目的的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了近代海军、兴办了近代新式学堂、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等方式,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是洋务运动是在没有触及旧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这就注定改革必然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光绪帝,展开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内容涉及开议会、兴民权、除旧制、裁冗员、鼓励实业、奖励发明、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一系列旨在“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有利于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变革政治、倡导新学,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是,由于顽固派的阻扰以及缺乏变法的社会基础,这场革新运动最终没有成功。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结果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的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土地改革(1950-1953)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3亿多人口的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这部法律,土地改革运动分期分批、有领导有秩序地展开。

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历史重大变革,通过土改,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把它分给了农民,从而废除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才真正获得了解放,农民获得土地后,享受到了革命果实,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拥护,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三大改造(1953-1956)

1953年9月,党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了改造;通过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对手工业进行改造;通过采用“赎买”的办法,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三大改造实质上是变革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五)人民公社化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上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党中央急于引导人民群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冒进行为,它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极大伤害。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农户秘密实行的“大包干”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形式。1980年,邓小平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之后,在中央的推动与倡导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其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全国有93%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经营权相对集中、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弊端,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七)国有企业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权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经营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转制时期,我国开始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云冈石窟是哪个朝代的 云冈石窟简介历史

全文共 392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云冈石窟,这是位于我国陕西省大同市的一座庞大的石窟,有着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的是我国历史上公元5世纪到6世纪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这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对其作出的评价。

1、云冈石窟概况

1.1、塔庙窟(1、2号窟)

东汉分三国,东西晋后为南北朝,一直烽火连天战乱不断。北魏是南北朝时期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名为鲜卑的民族不仅全盘接纳了汉文化,还大力发扬着传自西域的佛教信仰,这令那个饱受战争的动乱时代的人民有了肉体外的寄托,于是,高僧昙曜奏请北魏文成帝在当时京城西郊武周山开凿五所石窟,窟内大像以北魏五位皇祖为原型,正式拉开了这座延存至今的云冈石窟的舞台帷幕,也将佛教信仰与政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2、佛阁(5号窟)

直到站在云冈石窟前的那刻,你才真正感受到北魏人对佛教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与膜拜。这东西绵延一公里的几万尊大大小小的石佛,无不经历了岁月的洗染,且依然散发出神秘的微笑。云冈石窟大部分作品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特别有代表性的当属早期的“昙曜五窟”,五窟气势磅礴,保留了后世少有的浑厚雄伟、纯朴大气的西域风格。中期石窟多为已渐成熟的北魏艺术风格,华丽复杂,精致多彩,以精雕细琢的风格旗帜鲜明地出现在山崖间。西部诸窟为云冈晚期石窟,为北魏迁都后的民间开凿,但却标志着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全面进入中国化与世俗化时代。

1.3、中期开端的双窟(7、8号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直接吸取了印度键陀罗艺术的精华,却又不可避免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原秦汉传统雕刻艺术,此外还明显流露出中亚波斯艺术的色彩。总之,云冈石窟展现出中国的造像艺术逐渐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由此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2、真容巨壮 世法所稀

谈起云冈石窟,即使没有去过云冈的人,也会马上联想到那尊被视为云冈石窟象征的露天大佛。但是这尊高13.7米的露天大佛在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昙曜五窟”的五尊巨佛中仅能排到第四位。

“昙曜五窟”是由第16窟至第20窟组成,位于窟群的中部,是云冈最早开凿的洞窟。这组洞窟的开凿还有一段故事:文成帝复佛法后,有位高僧昙曜来到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路遇文成帝车队,不料昙曜的袈裟被皇帝的马咬住不放,由于有“马识善人”的说法,文成帝认为这是天赐高僧,对昙曜以师礼相待。昙曜建议在“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魏书·释老志》),文成帝同意了,并请他负责主持工程。从460年到465年,昙曜役使万名工匠在武周山下开凿出五所石窟,后来人们就把这五所石窟称为“昙曜五窟”。

这五个由普通石门石窗护卫着的洞窟里,居住着五尊顶天立地的巨佛,简直就是五座石雕高峰。五尊巨佛神态各异:第16窟的释迦立像,高13.5米,面目清秀,立于莲花座上;第17窟为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由于窟小像大,显出咄咄逼人之势;第18窟身披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安详沉静地站立着;第19窟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的第二大佛雕,气势雄伟;第20窟就是那尊被誉为云冈石窟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在经历了一千多年前辽代的坍塌之后,这尊大佛就幸运地摆脱了佛国森严的束缚,来到人间。如今他容光焕发地端坐在光明之中,虽历尽千年沧桑,却仍保持着丰腴的容颜,深邃的双眼永远是那样安详善良,宽厚的双肩托起下垂的双耳,造型雄伟,气概不凡。作为五万多尊佛像的代表,他不辞辛苦地接待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

据说,昙曜深知佛教若不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是很难兴盛起来的,所以在塑造主像时,打破常规,按照北魏太祖以下五位皇帝的形象雕刻了这五尊巨像。第16窟的年青主佛像就是模拟了当时在位的、只有二十多岁的文成帝的样子。更有意思的是,石佛身上某些部位嵌有黑石头,传说那是皇帝身上长的黑痣。为了让这些佛像永远保存,昙曜采用了这种巨石雕凿,真是用心良苦。

然而,最大的一尊佛像还要数第五窟的释迦牟尼坐像。这尊巨佛高17米,宽15.8米,一只脚就长4.6米,中指长2.3米,他交叉在胸前的双手上面可以同时坐下6个人。面对这石峰一般的巨佛,你不能不惊叹古代那些身怀鬼斧神工之技的工匠们的创造力。“雕饰奇伟,冠于一世”(《魏书·释老志》),这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

3、影中群像动 空里众灵飞

云冈石窟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气魄,而且也使人们从中透视到一千多年前的社会风貌。那51000余尊造像不论是十六七米高的巨刻,还是拇指盖大的微雕,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组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图景,是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位于窟群中部的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是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那尊最大的佛雕就座落在第5窟内,在他两旁排列的佛像按照个头大小顺序就位;此外,壁顶上的飞天轻盈飘舞,四壁散立着身材矮小的供养人。这种组合,似乎象征着皇帝、群臣、百姓三者之间的那种统治、服从、奴役的等级关系,从而也显示出北魏统治者把自己的地位加以神化的本意。

开凿云冈石窟进入尾声的时期,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汉化改革”,这一变革从石窟的神像塑造上也可以反映出来。最早雕凿的那尊露天大佛还保留着鲜卑人右袒左衽的服饰痕迹,而最后一个出世的那尊最大的佛雕,已经换上了褒衣博带的南朝士大夫的装束。这一变化是魏孝文帝改革中服饰汉化的一个形象记录。

被称为云冈“第一伟窟”的第6窟,窟顶刻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其余壁面上雕满了佛、菩萨、罗汉、飞天。窟内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特别是东、西、南三面刻有33幅内容连续的佛经故事,它把释迦牟尼从“腋下诞生”、“逾城出家”到“成佛升天”的过程十分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如“逾城出家”图的画面上,太子隐藏在伞盖下,惟恐别人发现,四个天神小心地捧着马蹄,生怕夜间行走引起惊动。这些雕刻技法精练、生动传神、富丽典雅,被认为是云冈造像艺术的精华。

“五华洞”是指第9到13窟的五个洞窟,因在清代被涂施彩绘而得名。这组洞窟可谓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那一间间形制各异的仿木构建筑的佛龛和窟檐,显示了工匠们的机智与巧妙;那绮丽华贵、构图严谨、富于变化的图案花纹,使人看到古代宗教艺术那独特的风格;还有那手持排箫、琵琶、箜篌、鼓、笛的伎乐天们,婀娜优美地演奏着古老的乐曲,迎来送往。今天的建筑学家们从仿木构建筑中找到研究古建筑的重要材料,声乐研究者们从伎乐天与器乐的浮雕中,断定出中国古代乐舞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具有极高的水平。

在这座热闹拥挤的佛国里,还有骠悍勇猛的力士,纯真无邪的化生童子,端庄忠实的胁侍菩萨,能言善辩的维摩居士,娴雅美丽的供养天人,轻柔飘动的飞天,以及那变幻无穷的祥云琼花、千姿百态的瑞鸟神兽……难怪唐代诗人宋昱游览了石窟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题石窟寺》)。

4、中西融合 艺术奇葩

云冈石窟在雕造技艺上明显的呈现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取和融合了犍陀罗(古印度国名)佛教艺术的精华成份,因此成为中西艺术结合的珍宝。

在雕刻艺术上,它既保留了秦汉时的形体质朴浑厚、线条劲健有力、画面伸出石面形成浮雕的传统石刻手法,又有新的发展,主佛采用通体的圆雕来塑造,以突出其的雄姿;四壁的佛群或装饰以浮雕和线刻来处理,并利用浮雕吸收光线稳定的特点,烘托主体,产生了使主佛突出的效果。至于那神秘的佛光,工匠们将焰火纹样用浮雕或平面彩绘表现出来,于是火焰的浮动与画面的平稳产生了动静交替、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整个洞窟看上去繁而不冗,从容舒展,表现出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卓绝功力,在中国雕刻史上还起了承前(秦汉)启后(隋唐)的重要作用。

在石窟群中,处处可以见到中西两科艺术风格结合的精品佳作。最早建造的“昙曜五窟”就可明显看到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那尊露天大佛,鼻梁与前额平直,眼大而唇薄,具有古希腊艺术的痕迹;衣着为典型的犍陀罗服饰,袈裟斜披,右肩裸露。还有第8窟门拱两侧的造像,西侧是骑着神鸟、长有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东侧是骑着神牛、长有三头八臂的摩醯首罗天,奇特的造型来自丰富的想象力,为云石窟中罕见的特例。特别是鸠摩罗天乘坐的那只神鸟,在佛经中叫做“那罗延夫”,是古印度人想象中的灵异。你看它口衔小珠、爪趾雄健,特别是长长卷起的尾部,颇似孔雀。然而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再创造,它便成为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形象。有人称这一组雕像为东西方艺术的巧妙结合,可与古希腊雕刻相媲美。

此外还有,屋顶是典型的中国式建筑,而石柱上却布满了中亚卷草纹;中国的朱雀、白虎和蟠龙与波斯的金翅鸟和睦相处;而印度佛教艺术中的莲花在异国陀乡开放得更加娇娆……参观完云冈石窟,你不仅能够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壮景,而且可以领略到西方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这样描述了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境,缀目新眺。”如今那烟笼云遮的山堂水殿早已面目全非,但这些真容巨壮的石雕却永远放射着不朽的生命之光。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损毁甚为严重,但比自然破坏更为厉害的是人为破坏,特别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1400多个,一些掠夺时留下的斧凿遗痕至今犹在,成为历史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修茸,绿化环境、整理资料,使这古老的艺术宝库受到了妥善保护。1961年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排名前两位的密码学货币比特币及Ripple有何区别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在过去的这几周,由于整个市场日益活跃,关注人群也越来越多,对密码货币、数字资产和代币产生了一些混乱。尽管这三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类似之处,现在可能是个好时候来详细了解一下Ripple或XRP和比特币所要实现的目的。直接对比这两个币种是非常有趣的,尽管最终它们是完全不同的项目。

比特币

绝大多数密码学货币行业和数字资产行业的人士都听说过比特币。它是一种点对点去中心化的密码学货币。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它也是一种支付方法。尽管完成小额支付还面临一些挑战,但是闪电网络能够在未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特币是通过挖矿发行在区块链上的密码学货币。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而且它没有任何中心组织,只有矿工负责验证交易。一些人可能认为矿池会让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减弱,因为少数矿池控制了网络大部分的算力。

或许比特币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10分钟时间来确认一个交易。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区块容量限制和所有支付都发生在区块链上。尽管这些技术问题都会在未来得以解决。比特币是一种无须银行和传统金融的货币。

Ripple

自从Ripple项目发布以来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Ripple的XRP代币是一个发行在分布式账本上的数字资产。尽管它也是去中心化的,但是与比特币相比,其去中心化程度要更低。

所有的XRP交易都经过节点和验证者,这与比特币是类似的。然而,在Ripple网络中,这些交易并不依赖挖矿协议。这并不奇怪,因为不可能挖矿XRP的。Ripple有着更高程度的管理,因为Ripple的共识账本依赖由全球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运行的机构验证者。

目前,Ripple所具备而比特币不具备的是快速的结束速度。Ripple共识账本所使用的共识机制能够在数秒内结算交易。很明显Ripple和比特币不是同一类型的货币,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成功。

【来源】TheMerkl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排名是怎样的?

全文共 354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最伟大数学家排名是:阿基米德、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艾萨克·牛顿、莱昂哈德·欧拉、欧几里得、亨利·庞加莱、波恩哈德·黎曼、艾伦·麦席森·图灵、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格奥尔格·康托尔、毕达哥拉斯、戴维·希尔伯特、库尔特·哥德尔、斐波那契、热奈·笛卡尔、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广泛的工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的非凡作品总是被欣赏,他们的发现和思想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卫星、手机和汽车。以下是数位最伟大的数学家。这个名单综合考量他们取得的成就、荣誉头衔、影响力等得出,名单仅供参考。

1、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给出许多求几何图形重心,包括由一抛物线和其网平行弦线所围成图形的重心的方法。

2、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岁),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3、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人。牛顿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牛顿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发明了反射望远镜,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为近代物理学、力学、光学、数学等领域奠定了基础。牛顿的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其中《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

4、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

5、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英文:Euclid;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 ,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人,数学家。他活跃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4年-公元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

6、亨利·庞加莱

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是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1854年4月29日生于法国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庞加莱的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天体力学、数学物理、多复变函数论、科学哲学等许多领域。他被公认是19世纪后四分之一和二十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

7、波恩哈德·黎曼

波恩哈德·黎曼(公元1826—1866年),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分析和微分几何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开创了黎曼几何,并且给后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数学基础。2018年9月,迈克尔·阿蒂亚声明证明黎曼猜想,9月24日,迈克尔·阿蒂亚贴出了他证明黎曼假设(猜想)的预印本。

8、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9、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国数学家。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在世时在数学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没被人们所认识,曾呈送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退回或遗失。后转向政治,支持共和党,曾两次被捕。21岁时死于一次决斗。

10、格奥尔格·康托尔

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3.3-1918.1.6)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生于俄国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父亲是犹太血统的丹麦商人,母亲出身艺术世家。1856年全家迁居德国的法兰克福。先在一所中学,后在威斯巴登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学习。

11、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比同时代中一些开坛授课的学者进步一点;因为他容许妇女(当然是贵族妇女而非奴隶女婢)来听课。他认为妇女也是和男人一样有求知的权利,因此他的学派中就有十多名女学者。这是其他学派所没有的现象。

12、戴维·希尔伯特

戴维·希尔伯特,又译大卫·希尔伯特,D.(David Hilbert,1862~1943),德国著名数学家。他于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的至高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尔伯特领导的数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界的一面旗帜,希尔伯特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13、库尔特·哥德尔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在20世纪初,他证明了形式数论(即算术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即使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中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

14、斐波那契

比萨的列奥纳多,又称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 ,Fibonacci, Leonardo Bigollo,1175年-1250年),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斐波那契数的人,并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其写于1202年的著作《计算之书》中包涵了许多希腊、埃及、阿拉伯、印度、甚至是中国数学相关内容。

15、热奈·笛卡尔

勒内·笛卡尔(又译作热奈·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16、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他也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现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