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记叙文写作审题立意(经典20篇)

浏览

1575

文章

598

篇1: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水磨镇的微笑

全文共 233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资阳

(一)水磨镇的微笑(11分)

文/范宇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雨的地方,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到达水磨镇时,绵绵的细雨正好如一层薄薄的面纱,把小镇朦胧得像一个温婉的梦。白脊青瓦,雕梁画栋,青石长街……这一切都太美丽了,美得让我以为是不是走岔了路,乘错了车,误闯入了王剑冰先生笔下那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周庄。只是寻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周庄的乌篷船,这才让我清醒过来,这里不是江南的周庄,这里是汶川的水磨。

唐宋的街道、明代的台阶、清代的灯笼……没有哪一样能够让我们把眼前这个小镇与地震、与废墟联系在一起。越是温婉的梦,越容易让人迷失,走进烟雨中的水磨,谁还会记得三年前的那场地崩山摧的大地震呢?可是那些破败的废墟以及废墟之前的那些迷烟,又与水磨镇无法分开。

虽然细雨朦胧,但是蜿蜒的禅寿老街上依然是游客不绝。大多都像我一样撑着一把油纸伞,在长长的街道上悠悠的徘徊。从繁华的现代缓慢走向静谧的古代,却又在似浓度不高的高粱小酒的雨中,我们都醉了。融合了羌、藏、汉三民族精髓的建筑风情,更是让我们不自然地想到了援建者们的良苦用心。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如江南周庄那样的小镇,而更多的是民族间的和谐乐章与当地居民们一个温暖的梦。我想,游客们醉在其中终究还是会醒的,而当地的居民却不会醒来,也不再愿意醒来,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永远的梦,永远的家。

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虽然他没有称我们为客官,也没有着上一套唐宋元明清的服装,但是古色古香的桌凳、宋元的柜台和那些挂着的清朝的灯笼,不得不让我把他和“掌柜”这个遥远的词汇联系起来。我不懂茶,也不会品茶,只是慕名要了一碗这里的名茶“高山羌牙”。我是品不出茶的神韵,只是觉得茶水进到舌尖时很舒服,让我情不自禁地吟出那句关于茶的广告词:“天堂甘露山里来,九寨神茶雾中生。”正好今天有些雨雾,又喝了此“神茶”,这水磨小镇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据茶铺的老板说,这里的居民都把新水磨镇叫做“乡巴啦”,而“乡巴啦”在他们的语言词汇中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之意。你看,不只是匆匆路过的游客们视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为天堂,就连当地的居民也毫不谦虚地称它为“乡巴啦”。所以,今日的水磨镇的确很难与从前的那个污染重镇联系起来,你看,就连那臭水横流的寿溪河也都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那么,2010年全球人居论坛把“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荣誉称号授予水磨镇,也就毫无一点夸张的成分了。对于这一世界级的荣誉称号,水磨镇没有感到丝毫的惶恐,而是从从容容地接受了。今日的水磨镇,也绝对有这个资格。

春季的细雨总是难以停息,水磨镇的雨雾是越来越朦胧了。越是朦胧越是像一个清远而温婉的梦,越是像梦也就越是让人联想到烟雨中的江南,联想到江南,就让人联想到了泼墨的山水画。流水潺潺的寿溪湖畔,黄墙青瓦、雕廊飞檐的吊脚楼,怎么不是一幅掩映在烟雨朦朦中的泼墨山水呢?雨在画中下,人在画中行,而画中的水磨古镇就变成了一个梦,一个愿意永恒的梦。我觉得水磨镇,也可以是“水墨”镇,亦真亦幻,梦与现实就在水磨与水墨之间来回,而烟雨还在继续。

每每走进一家店铺,接待的老板或是服务员都是面带着微笑。我已经看不出,面带着微笑的他们就是三年前从废墟里走出来的幸存者。灾难中的忧伤已经隐没在了水磨的烟雨之中,这里流淌着的是一派祥和的生命气息。水磨镇的居民们都在微笑,烟雨中的水磨镇也在微笑,这微笑就是水磨镇真真实实的幸福写照。

12.选文以“水磨镇的微笑”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

13.“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作者叙写茶老板的“一脸微笑”目的是什么?(3分)

14.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15.根据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3分)

材料链接: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根据近期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死亡人数超过87000人,倒塌房屋10万余间。截止2010年12月,灾后重建已完成95%,灾民全部搬入了新家。

【材料二】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发生里氏6.6级地震,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和间接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至今有的灾民还住在临时安置房。

【材料三】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截至3月1日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750人,同时有2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据智利政府预计,此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在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灾后重建方案至今仍在酝酿之中。

12.反应了水磨镇人民灾后的幸福生活,展示了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分。能答出其中一点,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13.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灾区人民面对重建的新家园的喜悦以及对游客的感激之情。(3分。言之有理即可。)

14.这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水磨镇春雨中那水墨画般的朦胧美、宁静美。(3分。答到“朦胧美”与“宁静美”两方面,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同样是遭受地震重灾,水磨镇以及整个地震灾区,能在短短三年内重建,而且比灾前更美,创造了人间奇迹,这是其他国家办不到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也说明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的民族精神。(3分。结合原文,联系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莲说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爱莲说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中,作者主要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其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歌颂莲花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是对自己洁身自爱人品的表达。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提升口语&写作档次的139个俗语!

全文共 4400 字

+ 加入清单

提升口语&写作档次的139个俗语

1

提升口语&写作档次的139个俗语!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杠杠的干货,139个中国成语的英文表达,其中很多在英语里面也有对应的地道表达方式,比如一些常用的俚语或者谚语~大家拿了回去消化,下回写作、口语上战场一定能硬起来!

1. 众矢之的

target of public criticism

2. 爱不释手

to fondle admiringly

3. 按部就班

step by step

4. 爱莫能助

be sympathetic but have no ability to help

5. 拔苗助长

to spoil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6. 百折不挠

be indomitable

7. 班门弄斧

to teachones granny how to suck eggs

8. 半途而废

to giveup halfway

9. 杯弓蛇影

self-created suspicion

10. 恶有恶报

an ill life, an ill end.

11. 变本加厉

be further intensified

12. 百闻不如一见

Seeing is believing.

13.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to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14. 笨鸟先飞

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15. 不遗余力

to spare no effort; Do one s best; Go all out.

16. 不打不成交

No discord, no concord.

17. 不痛不痒

perfunctory

18. 拆东墙补西墙

Rob Peter to pay Paul.

19. 辞旧迎新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and usher in the new

20. 车水马龙

be crowded with people and vehicles

21. 惩前毖后

to learn from past mistakes to avoid future ones

22. 充耳不闻

to turn a deaf ear to

23. 重蹈覆辙

to follow the same old disastrous road

24. 臭名昭著

be notorious

25.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to try first to make their mistake sound less serious and thento reduce it to nothing at all.

26. 大开眼界

to broaden one s horizon; be an eye-opener

27. 得寸进尺

Much will have more.

28. 跌宕起伏

ups and downs

29. 丢卒保车

to sacrifice minor things to save major ones

30. 登峰造极

to reach the peak of perfection

31. 国泰民安

The country flourishes and people live in peace.

32. 过犹不及

Going beyond the limit is as bad as falling short. Excess is just as bad as deficiency. 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

33. 好了伤疤忘了疼

once on shore, one prays no more.

34.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Bad news travels fast.

35. 和气生财

Harmony brings wealth. Friendliness is conductive to business success.

36. 活到老学到老

Never too old to learn.

37. 既往不咎

to let bygones be bygones

3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There are spots even on the sun.

39. 金玉满堂

Treasures fill the home.

40. 脚踏实地

be down-to-earth

41. 脚踩两只船

to sit on the fence; be a fence-sitter; have a foot in either camp

42. 君子之交淡如水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43. 老生常谈,陈词滥调

cut and dried

44. 礼尚往来

Courtesy calls for reciprocity.

45.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wher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46. 马到成功

to achieve immediate victory; to win instant success.

47. 名利双收

to gain both fame and wealth

48. 茅塞顿开

be suddenly enlightened

49.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50. 每逢佳节倍思亲

On festive occasions more than ever one thinks of one s dear onesfar away.

5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52. 弄巧成拙

to make a fool of oneself in trying to be smart

53. 赔了夫人又折兵

to suffer a double loss; lose the bait along with the fish

54. 抛砖引玉

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

55. 破釜沉舟

to cut off all means of retreat; to burn one s own way of retreatand be determined to fight to the end

56. 抢得先机

take the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

5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One can 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5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Past experience,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59. 前怕狼后怕虎

to hesitate in doing

60. 强龙难压地头蛇

The mighty dragon is no match for the native serpent.

61. 瑞雪兆丰年

A fall of seasonal snow gives promise of a fruitful year.

62. 人逢喜事精神爽

People are in high spirits when involved in happy events.

6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wher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64. 世外桃源

a retreat away from the turmoil of the world

65. 人之初性本善

Humans are born good.

6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blessing in disguise;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67. 三十而立

A man should be independent at the age of thirty.

68. 水涨船高

A ship rises with the tide.

69. 时不我待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70. 杀鸡焉用牛刀

to use a steam-hammer to crack nuts

71. 实事求是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72. 说曹操,曹操到

to speak of the devil

73. 实话实说

to speak the plain truth; to call a spade a spade; to tell it as itis

74. 鼠目寸光

be shortsighted; cannot see beyond ones nose

75. 身无分文

not a shot in ones locker

76. 束手无策

be at a loss what to do

77. 殊途同归

all roads lead to Rome

78. 投卵击石(螳臂当车)

kick against the pricks

79. 韬光养晦

Hide one 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 s time.

80. 糖衣炮弹

sugar-coated bullets

81. 天有不测风云

Any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 bolt from the blue.

82. 团结就是力量

Unity is strength.

83. 歪风邪气

unhealthy trends and vulgar practices

8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85. 望子成龙

to hold high hopes for one s child

86. 挖墙脚

to undermine the foundation

87. 唯利是图

to seek nothing but profits; be blind to all but one s own interests

88. 无中生有

a sheer fabrication out of nothing; to fabricate rumors out of thin air.

89. 无风不起浪

There are no waves without wind. Nothing comes of nothing.

90. 徇私枉法

twist the law to suit one s own purpose.

91. 新官上任三把火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82. 蓄势待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全文共 225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扬州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有一缕阳光感动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8.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4分)

答:

19.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4分)

⑴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

⑵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评价:

20.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修辞方法:作用:

21.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6分)

(四)(17分)

18.(4分)⑴相依相携;⑵有说有笑;⑶参加巡逻(捉拿小偷);⑷收废度日;⑸婉拒低保;⑹回赠牛奶(不占便宜);⑺热衷读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得满4分为止。)

19.(4分)这对老人有比较好的修养,有礼仪,也很自爱,尽量不打扰别人。(2分)反应敏捷,他们尽心尽力为大家做好义务巡逻。(2分)(两个词语综合起来看,如回答“表现出老人爱憎分明的品质,即对人民热心服务,对丑恶现象绝不姑息。”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比喻(1分)。突出老头爱看报的程度(1分),对报纸充满了感情(1分)。(如回答“报纸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评分标准:抓住“老人”或“邻居”的某一点或几点优秀品质来谈自己的想法、感受2分;根据“老人”或“邻居”的优秀品质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2分;语句通顺2分。事例仅作参考,意思正确即可。如不能扣住老人及邻居的优秀品质作答,东拉西扯,不应得分。

示例一:这两位老人乐观、自强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真是寒暑奈何不得、风雨动摇不得的两棵松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迎难而上,做一个坚强的人。

示例二:两位老人面对风雨,携手同行,在任何苦难面前从不低头,保持着人格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反思自己,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一个精神强健的大写的人。

示例三:这两位老人身处困境却从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们是那样自信、自爱、乐观。我也要像老人的邻居一样,尽可能帮助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生活。

示例四:“远亲不如近邻”,两位老人时幸运的,他们有一批富有爱心的邻居,这是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的条件之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充满爱心的“邻居”,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植树节的优秀记叙文精选

全文共 26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大家都忙着植树,很多小朋友会把植树的过程写成作文记录下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2018植树节的精彩作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植树节的笑话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大家都忙着植树呢!可不是嘛,连雪雪和乐乐也去植树了。我们去瞧瞧(他)她们又闹出了什么笑话。

雪雪乐乐也扛起了锄头去植树了,一向觉得自信和白米饭一样重要的乐乐和学院自信傲慢的雪雪,他们两人走到了一起,一起去植树了。来我们一起跟去。

呀!原来(他)她们先去买树种了,可买树种居然能吵起来。原来雪雪要买桃树,可乐乐叫了起来:“雪雪,雪雪,今年三月是学雷锋月,我买松树你和我买一样的把!”雪雪说:“雷锋月,就雷锋月嘛!和植树有什么关系的,我不买松树,我偏要买桃树这么了不行吗?”这一下乐乐可火了大喊大叫的说:“雷锋月,雷锋月当然买松树啦!你还买桃树。”雪雪说:“松树,又不能结果子,桃树就不一样了,到了秋天桃树会结果子的,会长出许多许多的桃子。”乐乐又大叫了起来:“学习雷锋好精神你听过吗?你学了吗?”雪雪被乐乐吵的不耐烦了起来也跟着乐乐大喊大叫了起来:“种松树又不一定是学习雷锋,帮助别人才叫学雷锋,你懂吗?”乐乐知道自己吵不过雪雪了,就说:“好乐乐,不和坏雪雪斗”雪雪一听就知道乐乐吵过她了。转过身去笑了起来。雪雪和乐乐付了钱就去小区里刚刚开辟出来的种树林里去了。

你瞧!雪雪一手拎着小水桶一手拿着小铲子,后面还跟这刘老师拿这雪雪刚买的小桃树苗呢!乐乐是直接把小水桶挂在小铲子上背在肩上,后面还跟着卫老师拿这小松树苗呢!在去种树林的路上乐乐一边走一边哼这小曲儿,雪雪自然是斯斯文文的走着路了,不像乐乐一边走一边哼小曲儿。

到了种树林乐乐急忙在地上找最肥沃的土地,生怕雪雪把最肥沃的土地给抢走了。而雪雪到了种树林是先去把刘老师手里的小桃树苗给接过来小心翼翼的放在地上深怕把小桃树苗给折坏了。乐乐看了看雪雪是先把刘老师手里的树苗先接过来的,也学雪雪的样子去把卫老师手里的小松树树苗接过来放在地上。乐乐刚把小树苗放在地上就去找最肥沃的土地了,而雪雪是先拎这小水桶去打水的,等雪雪回来的时候乐乐已经挖了一个大坑了。乐乐看了看雪雪有叫了起来:“雪雪,应该先挖坑的不只先提水的。”雪雪听乐乐叫了起来也叫了起来:“为什么要先挖坑,为什么就不能先提水呢?”乐乐听雪雪这样叫了起来就说:“先挖坑好一点,先提水不好”雪雪一听乐乐这样说自己就火了:“我就先提水不行吗”乐乐好像没听见就没和雪雪吵了。

雪雪也拿起了小铲子挖土,雪雪不像乐乐那样只挖一个地方而是在挖好坑的旁边松松土。乐乐看见雪雪在挖好坑的旁边松土就说起了自己刚编的小曲:好一个雪雪,挖好了坑,还在坑的旁边乱挖......雪雪听了没理乐乐只管自己在那松土。

等雪雪把土松到自己满意的时候,乐乐已经去提水了。雪雪叫来刘老师来帮她把小桃树苗移到挖好的坑里,雪雪让刘老师扶这小桃树苗,雪雪用小铲子把土填到了坑里。正在这时乐乐会回来了,他看见雪雪已经把土填好了。就急忙去把水倒在了自己的小松树苗里。乐乐看见自己先比雪雪种完树就叫了起来:“雪雪呀雪雪你真慢!我都把我的小松树苗种好了,那像你慢吞吞的像只蚂蚁。”雪雪不慌不忙的把树给种好了。雪雪一种完树就对乐乐说:“说不定我的桃树长的比你的松树长的好呢!”乐乐一听又火了冲这雪雪大喊大叫了起来:“你这么知道你的树长的比我的是好呢?我的肯定长的比你的好”就这样雪雪和乐乐一路吵到了家!

看来乐乐和雪雪今天闹出的笑话真够好笑的,不过(她)他们闹出的笑话是有原因的。

植树节到来

今天是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早上一起床,我就吵着去种树。妈妈就问我:“你知道为什么要种树吗?”我摇了摇头,妈妈告诉我:“植树节每个人种一棵树:1、可以绿化环2、可以遮挡风沙。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 说完,妈妈就带我去种树了。我选好了位置,我拿来铁锹,先挖一个坑,再拿来水桶,再往坑里到一点水,让土地松了以后再把树苗埋起来,然后再浇一些水。我看见别人种的树上都挂有卡片,卡片上 写着谁谁种的。我和妈妈也挂上了两张卡片,希望它能快快长大。

妈妈还告诉我:“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一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今天我好高兴,因为我不公亲手 种了一棵树,而且还懂得了植树节种树的道理。

一次植树活动

再过两天,就是植树节了,所以,我们要提前植树。今天,我跟着妈妈参加了一次植树活动,我们坐着车,来到了房镇的植树地点。

到了那以后,一下车,迎面而来的就是风,风非常大,我们拿着铁锹,提着水桶,在大风中前进着,风差点把我们刮跑了,地上有很多土,风一吹,他们全都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有时候走路,还不能看着前方,必须低着头走路,要不然沙子就会迷了眼睛。我想,这么恶劣的天气,如果多植上几棵树的话,就不会沙尘暴这么严重。

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来到了地点,那里离着一块牌子“市直机关植树区”,我们把我们带来的牌子插在一旁,牌子上鲜黄鲜黄的大字格外显眼“淄博市国家税务局”,我们来到人少的地方,找着一个白点,就开始开工了。

我和许涵霖挖一个坑,我们俩各一人拿着一个铁锹,我先从这个白点这里开始挖,我把铁钳往土里一插,然后用脚踩在上面,一使劲,铁锹就进到土里了,然后我再用杠杆原理,把土一敲,就出现了一个小坑,我们两个一人一铲子的挖着,我们这边的土还算软,我和许涵霖还能挖动,其他地方的土都太硬了,实在不好挖,这时候,有一个人挖完了,他们把树抬过来了,并且种上了,这时又有一个人种上了,看这个么多人都把树种好了,我们非常的着急,于是我们就尽快地挖,我们两个都很卖力。

终于,我们挖了一个直径五十厘米,长一米深的圆柱形的坑,坑挖好了,我们搬来了一棵小树,我们把小树放进了坑里,许涵霖扶着,我往里面铲土,土都放好了后,许涵霖用脚踩实了,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开心的看着我们自己种的小树,心里甜滋滋的,一想到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我就想多种几棵树,但是只可惜树苗有限。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我以后要多植树,少用一次性筷子等木制品,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的家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写作技巧:引用真实人物时,你必须做的改写

全文共 288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要写一个以某位亲人或者朋友为原型的故事,你对真实人物的关爱和情感可能很容易妨碍到你的故事或者小说创作。换言之,出于保护你朋友隐私的目的,你将略去一部分,而这部分也许正是故事的精华,也许正是这个人物最初激发你兴趣的一些细节。这么做也许符合伦理道德,但也许正因为如此,你的故事被扼杀了。所以,通常需要你去改写他们的一些真实事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不加以融合的写作

有时候,有些写作者会勇敢地,或者是傻傻地,决定写亲人或者朋友,而且想不改写或尽量少地改写这些人物。首先,这样写真的很难,而且这很要命,你不得不担心当艾琳娜阿姨果不其然看到你写的故事,看到这个以她的生活为原型的故事时,她会做何反应。

我在这里先假想了这种消极反应,但是据我观察,人们对被你写在故事里这件事很少像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开心。你的艾琳娜阿姨通常不会认出她自己,或者即使她认出来,她也会无视她身上那些也许被塑造成负面的东西。

改写

通常,在完全凭空假想一个角色和完全据实描写你知晓的某个人物之间,会有一个中间立场。你必须谨记你写的是虚构小说,而不是人物传记。从本质上说,虚构意味着改写。如果你想写卢克叔叔,写吧,但别让这个人物成为卢克叔叔。

首先,想想他让你如此感兴趣的要素到底是什么。核心的要素当然就是你将在写作中尽可能保留的部分,比如,卢克叔叔相信幽灵——这是他一直以来吸引你的一个原因。这一关于幽灵的信念源于卢克叔叔孩童时期的经历,据传那时,他父亲的幽灵会在半夜来看他。除了关于幽灵的信念,卢克叔叔对你来说似乎相当普通平凡。

他是一个秃顶的、肥胖的单身汉。他是个安静的男人,每天晚上会同他孀居的妹妹,即你的艾琳娜阿姨,一起吃晚餐——她会包下所有煮饭和打扫的活儿。当她在厨房准备晚餐的时候,他会在外面的起居室看《华尔街日报》。吃晚饭时,他几乎不同艾琳娜阿姨交谈。晚餐结束后,他就一言不发地离席。

现在你有两个源于生活的角色,还有他们某种程度上诡异的关系——这正是一个故事的核心。那么艾琳娜阿姨呢?她也相信有幽灵吗?或者她只是觉得卢克叔叔有那么点偏执?

显然,如果你要写这些人的话,你会遇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你也许会不太情愿改写太多人物特性及真实情况。与此同时,你也不想冒犯艾琳娜阿姨和卢克叔叔。你不希望他们认出自己。

所以你有两个选择:等你的叔叔阿姨去世以后再写他们,或者改写他们。你可以改写他们的年纪。但是不行,他们让你感兴趣的正是他们都岁数大了,都有点孤单,有点相互依赖,都对卢克叔叔还是小男孩时可能发生也可能并未发生的那件事情有些着迷——看见卢克叔叔的父亲的亡灵。好,那我们就改写他们的性别——让艾琳娜阿姨成为那个看见幽灵的人。

他们必须是兄妹吗?改成夫妻如何?一定要是他们的亡父吗?改成他们的母亲或者一个陌生人如何?你能改写卢克叔叔的外貌特征吗?描述他正在变秃或许比写他相信有幽灵更冒犯他。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改写的。他在一个故事里写了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这位朋友被写成一名快餐厨师,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但在其他的方方面面,从他俏皮的幽默感到他正在消退的发际线,我的朋友完美地捕捉到了他的个性。当然,正在消退的发际线被提及,这一点让他很难过。

事实上,你很难辨别什么会、什么不会冒犯到被你写进故事里的某人。你能选取的最佳方案就是,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改写他们:让卢克叔叔成为快餐厨师,让艾琳娜阿姨成为小餐馆老板,或者改变场所。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纠缠于男性秃顶问题。

所有这些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卢克叔叔和艾琳娜阿姨的隐私,同时也是为了你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你必须摒弃“因为他们是真实生活中的人,所以故事会成功”的观念。你必须摆脱你和这些人的关系的束缚,否则你的故事看起来将会很生硬,并且你也会害怕进行创作方面的冒险。你越是将这些人转化成想象和现实的结合体,就越能在写作中感到解放。谨记, “以艾琳娜阿姨为原型”并不意味着你要受限于事实。

获得许可

有时候,如果要写这些亲戚朋友,你要先获得同意,你要先征求艾琳娜阿姨们、珠儿们,或者你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要写一位亲人或者挚友,但却有些犹豫,那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

你确定你的朋友或者亲人会认出他们?如果是,你能做怎样的改写,好让角色没那么容易被识别?如果还是不行,也许你需要直接找你要写的人物征求其许可。如果他不愿意,那么你将不得不尊重他的意愿,或者做好准备,要失去对方的欢心。但是,他的反应也许会取决于你如何询问。

如果你表现得局促不安,让这件事看上去很可怕,你可以想象,对方会给你一种自卫性的、负面的回应。如果你对你要写的故事稍加解释,说明这会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他的生活非常吸引你,值得探索,他的反应也许会是积极的。但是,我不能打包票。没有任何一定之规来指导我们如何获取他人的许可,但是我们在后面会说到相关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要记住的是,写作需要勇气,如果你永远用那些安全且不会惹任何麻烦的材料(即使麻烦仅仅是你纠结于是否要揭露与家庭相关的材料),你的作品最终看起来也许会很呆板、拘泥。好的写作会有冒险,有时甚至会让作者和读者都躁动不安。

虚构小说并不一定需要反映世界原本的样子,而且即使是对真实世界的反映,也是为了记叙冲突。我们大多数人会在真实生活中尽力避开冲突。但是在所有的虚构故事中,冲突是一个关键要素,正如它是生活中的一个要素一样。我们是不完美的造物,我们在冲突中繁荣,这种冲突可能展现在电影追逐场面的最后,一辆车剧烈爆炸,这样的冲突比较低级和劣质;也可能是微妙的,比如一个同时代的短篇故事里描绘的内心冲突。

在虚构小说里,人们常常面临道德的选择,有时候人们会选错。如果你按照世界本来的样子写,而不是按照你希望的样子来写,毫无疑问你会得罪一些人,虽然不一定是你的艾琳娜阿姨。

正如弗兰纳里·奥康纳所说,讲故事是“尝试让不想听的人听,让不想看的人看,我们无法为了取悦读者而改变我们看到的,但是我们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将看到的传达进我们读者不宽阔的心胸,从而激发他们各自不同的反思”。

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写作中的唯我论调,即认为人们的存在仅仅是你杰出的小说和故事的素材。

融合与搭配

另一种改写你笔下角色的方法是将他们融合。也就是说,将你的卢克叔叔和其他现实生活中你认识的人混合在一起,把卢克叔叔和其他一些具有卢克叔叔某些特性的人混合在一起。

这样,卢克叔叔将不再简单地是卢克叔叔,而是你朋友的父亲,或者是你在过去遇见并写进日记里的一群陌生人。通过塑造一个复合的角色,你实际上丰富了这个人物。来自真实生活的细腻观察会很好地升华一个故事。

不论故事是不是基于真实生活,这种混合与搭配正是虚构故事的作者要做的事。这类转化是虚构过程的核心。当你写真实的人物时,混合与搭配不仅仅可以用来自我保护,还可以让你发挥想象,深化你对角色的理解——它们成全了你的角色。

有人也许会有异议,说简单地把不同的人物个性混在一起是笨办法,根本算不上运用想象力。我认为,想象力并不是简单地指作家从无到有地创造细节和角色的能力,而是要看其如何组织、叠加真实的事件与人物,如何将真实生活转化成全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父亲节写作素材

全文共 328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个人,他高大魁梧,有宽宽的肩膀、厚实的胸膛。有时,像朋友一样,与我们心有灵犀,近在咫尺;有时又像陌生人一样,彼此生疏,远在天涯。不管他以如何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请在这个特殊节日,悄悄地附在他耳畔道一声:“辛苦了,爸爸。”本期精心制作了2016父亲写作素材专题,走进文字,感受父爱!

名家笔下的父亲:梁晓声(温馨的诀别)

那时候,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赶时间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

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

真的感谢上苍,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名家笔下的父亲:赵丽宏(挥手)

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

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是六十年代初。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又说:“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样,乡下有草和树叶的气味,城里没有。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离开家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季节,比现在晚一些,树上开始落黄叶了。那年冬天来得特别早,我离家才没有几天,突然就发冷了,冷得冰天雪地,田里的庄稼全冻死了。我没有棉袄,只有两件单衣裤,冷得瑟瑟发抖,差点没冻死。”父亲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文化革命”中了。那次,是出远门,我要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是“有问题”的人,不能随便走动,他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是我自己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呐呐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名家笔下的父亲:吴冠中(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在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楝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10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这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要上高小,就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设备齐全,教师阵容强,方圆30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小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和母亲一个天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60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10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火广北父亲的名,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床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庆贺我考进了颇有名声的无锡师范,父亲在临离无锡回家时,给我买了瓶汽水喝,我以为汽水必定是甜甜的凉水,但喝到口,麻辣麻辣的,太难喝了。店伙计笑了:“以后变了城里人,便爱喝了?”然而我至今不爱喝汽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文摘要简介及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书信纸,中性笔

操作方法

1

首先在书信纸的第一行中央写好题目,题目是你要写的事物是什么。将题目放在第一行的中央是为了达到一种对称的美感。

2

写好题目以后,在第二行顶格写好摘要两个字,然后打冒号,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你的摘要,摘要主要是围绕你写的事物为中心论点,让别人读你的论文可以通过摘要就可以知道你的文章具体写的是什么。

3

在摘要的下一行顶格写关键词,冒号,冒号后面就是几个你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关键词。

4

在关键词的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5

正文结束后,在正文的下一行,顶格写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根据你文中参考的别人的那些文献,引用的那些文章来写。一篇论文的格式到这里就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石灰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石灰吟这首诗的写作方法是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石灰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石灰顽强的品质,实际是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他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诗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全诗笔法凝练,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极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

全文共 442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母亲节来临之际,对于母亲的情感表达,可以书写一篇作文。那么,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1)

一双美丽的小嘴,小巧的鼻子,披着黄色的头发,还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这就是我的妈妈。

我可看出来了妈妈也是非常的臭美呀!妈妈非常爱穿裙子,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她一看见好看的裙子就会买下来,我们都觉得妈妈还是适合穿裙子,不适合穿裤子。妈妈也非常的爱化妆,每天妆化得很浓。

妈妈是一头勤劳又爱干净的人,只要妈妈在家,会管理好家里的卫生,她只要看见有一粒小黑点都会用她那勤劳的双手把垃圾捡进垃圾桶里。

有一次,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突然感冒了,妈妈非常的担心我的身体,生怕出什么意外。那是在一个大冬天的夜里,天气很很冷,那是晚上时开始发烧,我和妈妈说:“我的头好昏”,妈妈立马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很热,然后妈妈连夜把我送进医院里打针,挂吊水,一直挂到了凌晨三四点左右,我们就回家了。医生和妈妈说:“明天还要来医院挂吊水”,妈妈说:“好的”。早上醒来,妈妈就立马把我带到医院里挂吊水,那时我还小,非常害怕打针,我和妈妈说:“我害怕”,妈妈说:“你拉紧我的手”,这样就不会害怕了。我把妈妈的手拉的紧紧的,一直都不敢放手,针打完了,感觉有一丝的疼痛,妈妈还鼓励我做的很棒,给了我一个大拇指。

我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照顾我们担心我们,有危险也会保护我们,我的妈妈真是一个贴心的人。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2)

我爱我的母亲,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家人。

母亲个子偏高,有点胖,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个大嘴巴,一个大鼻子和一双淡淡的眉毛。眉毛上有一条条熬出来的皱纹,皱纹的上面就是长而卷,又稍微有点红色的鬈发,让人感到温顺极了。但是,也无非是这样,母亲要是发起脾气来,那可相当的“壮观”,如同火山爆发,能量不可低估。能使众人如同受惊的猫一般寒毛倒竖起来,产生了畏惧之感。母亲的爆发力甚至远远不止这些。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厨房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小袋干鱼,即便我待在卧室里,也能闻到这干鱼散发出的浓浓的霉臭味。这味道真的让人作呕。爸爸也闻到了,于是爸爸就把那袋发出臭味的干鱼给扔了。结果星期一早晨,待到母亲找臭干鱼时,发现爸爸把臭干子给扔了。母亲气愤之极,就和爸爸吵了起来,把本想中午在家吃过饭再去南溪的爸爸给挤兑走了,9点钟就去了南溪。尽管爸爸三番五次地说这鱼吃了对身体不好,但妈妈就是不听,两个人好几周都没有说过话。最后两个人还是和睦了,正如《三国演义》中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虽然母亲有时脾气不太好,但是母亲很勤劳。她虽比不上朱德的母亲勤劳了一辈子,但也逊色不了多少。她也同其他母亲一样,在我上学时早早的起床,为我做早饭,让我多睡一会儿。

我知道母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记得有一次,是上半年的时候,我与母亲的关系闹僵了,父亲就开导我:“那是你妈!尊老的美德你不懂啊?即使你妈是一个傻子,一个残疾人!那她还是你妈!你仍然得尊重她!又何况她不是!”此后,我终于懂得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没几天我和母亲又和好了。

哦!我爱我的母亲。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3)

提到母亲,我就会想起“母爱似海”这个四字词语,母亲的爱就像宽广的大海;母亲的爱就像棉花糖,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母亲的爱像一块薄荷,让头脑中的烦恼一下子散去了…而我认为母爱像暖水瓶,外面冷冷的,而里面暖暖的。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正在做饭、做菜的时候,我就在其他的房间玩耍,时而在床上跳跳,时而在母亲的旁边问问这个,问问那个,时而在走廊里走来走去,母亲看我这么不老实,就打开电视机,让我看电视,母亲又强调了一遍:“说不能在床上跳,不能上床头的被褥。”看到这里,你肯定会问为什么不能上被褥,因为上了被褥后,被褥就会朝一个方向塌,我就会滚到地面上,这很危险,可是那时的我不知道,就上了被褥,没过几分钟,就听见了“哇哇”的哭喊声,她马上放下手中的菜刀,小跑到我的面前,他马上扶起我,嘴上说着:“我都说800遍了,你就是不听,现在好了吧。”可却偷偷地在伤口处抹上红药,粘上创口贴,这个情景我没看见,是爸爸以后告诉我的。

我渐渐长大了,又添了一个小妹妹,可是妈妈对我的爱却丝毫没减。我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夜晚,我和妹妹在户外溜达,顺便带了一个脚踏车,我们轮流骑脚踏车,正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扶手和脚踏板分离了(应该是松了一颗小螺丝钉)妹妹惊呆了,我立刻就跌倒了,母亲立马就拽起我,说:“小心!”她还是偷偷地在伤口处抹上红药,贴上创可贴,可是我却看见了,默默地记在心里。

我看见母亲的爱是这样的,虽然不知是否母亲察觉到了我那天深深感动的心理,但是从那天起,我便开始真正的成长,逐渐地理解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同时也也在那天起,我再也不调皮了。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4)

有一个人,我认为她最伟大。她给予我生命;有一个人,我认为她最朴实,无论什么时候都脚踏实地;有一个人,我认为她最细心,我一个微小的举动,她也能从中观察一二。她是谁?她就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优点特别多的人。她爱笑、乐观、勤劳、细心、漂亮、大方。不论在别人眼中她有某些不足,但在我心里永远是最好的,最棒的。我爱我的母亲。

今天放学回家时,在回来的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她穿一条长围裙,戴一顶草帽,手上一盆雪白的肥料在一块稻田里撒肥料!唉!这场景好像在哪儿见过吧?哦……对了!应该是以前家里还种有稻谷。那次我们刚刚准备去把田里的杂草拔了。我站在田梗上玩泥巴!母亲则迈入那湿里八几的泥田拔草。在一瞬间,我看见她佝偻着腰,一起一蹲地拔草。不时地站直腰用手肘捶背捶腰。然后马上把布满淤泥的腿向有草的地方吃力地迈过去,又重复着刚才的动作……我看傻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想:母亲原来每天都那样辛苦。而我还那么不懂事,不帮母亲分担一下,为什么母亲比同龄人老那么多,我观察过母亲,她并不是不爱美,而是没有时间去爱美。我责怪自己为什么那样不听母亲的话。责怪自己母亲平时使唤那样慢!我的心不由有些酸!

从那以后我变了!变得懂事能为母亲减少负担;学会听母亲的话;学会更加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照顾她,守护她,不让她那么累!

在一天的忙碌中,也许你替她打一盆洗脚水,也许就是她一天忙碌中最快乐的事!

孝顺二字说起容易,做起来难!莫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5)

轻风流水,素手纤纤,抚摸着那些往事,点点滴滴,宛如昨昔。

从我记事以来,母亲是繁忙的,从没见她参加过我的家长会,也未曾在我比赛时为我加油打气,正因为这样,我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沉默是我们之间相处最多的方式,直到那件事发生。

“妈,今天是我生日。”我是鼓起勇气打电话的,我知道她很忙,回来的可能不大,“这样啊,那妈妈待会儿转钱给你,喜欢什么自己去买啊。”母亲那边是嘈杂的,传来很多声音。“妈,我想你回来陪我。”我近乎央求的说道。“妈没空,你长这么大了,也该懂事了!”听得出来母亲的声音是不耐烦且疲惫的。我的委屈一股脑全涌上来了,“你从来都没有关心过我!”说完我便挂掉了电话,我再也不想听她解释,我开始怀疑我在母亲心中到底有没有一席之地。

那个生日过得并不开心,跟往年一样与朋友聚聚,吃吃蛋糕。等人散后,家里又是一阵寂静。我拿起手机,向我的好闺蜜诉诉苦,后来母亲发了条信息给我,我迟疑着要不要点开,我担心她又要责备我,后来还是忍不住点开了。本来我已经编好了一连串道歉的话,可看到那条信息时,我却愣住了。那条很信息写的很长,看到一半时我已泪眼模糊,虽然已隔多年,但有一句话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你是海里的鱼儿,而我是海,你永远也看不到我在哭泣,或许我无法拭去你的泪,可我会一直陪着你。”我知道这是她从哪本书摘抄的语句,我却有种无法抑制的感动。那一夜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任它肆意地流,我终于明白,母亲是多么地爱我!

母亲啊!我是你的鱼儿,您永远是我挚爱的那一片海!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6)

我有一个好妈妈,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因为妈妈很爱我,我也很爱妈妈,但是妈妈爱我的方式却不同。

为什么说妈妈爱我的方式不同呢?你瞧:平时妈妈给我买好吃的、好玩的、帅气的衣服,但是买的最多的是书。

上个星期,我和妈妈收拾书柜的时候,我发现了好多好多的书,有故事书,有童话书,有科普知识书,有安全教育书,有唐诗三百首,有好多手工制作书和绘画书,还有好多好多……这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书。小时候,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给我讲故事,讲完了故事还给我提问题,然后让我把故事再讲给她听,我从这些有趣的故事里认识了不怕困难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勇敢改掉自己缺点的小木偶匹诺曹、机智勇敢的小洋葱头,还有喜欢龙胆又害怕真龙的叶公。现在我是我们班里的故事大王,我可能编故事了。

妈妈是这样爱我,我也爱妈妈,小姨和姥姥给我买好吃的东西,我总要留一些给妈妈。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很乖很乖,照顾妈妈,还帮妈妈干活。我跟妈妈学会了在电饭煲里做大米饭,还学会了拖地、扫地,我还给自己洗袜子呢!妈妈晒衣服的时候,我给妈妈递衣服,递夹子。我还会自己整理衣柜、书柜和玩具,不给妈妈添麻烦。等我长大了,我要带着妈妈,给她买她喜欢的东西,我来做家务,不让妈妈再辛苦。

我爱妈妈,可是,妈妈更爱我,妈妈的爱伴随着我成长。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好妈妈,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

妈妈对我的爱记叙文(篇7)

母爱就像春日里的甘霖,滋润着游子的心田;母爱犹如仲夏时的微风,吹散心头的浮云;母爱仿佛寒冬里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在我的心里,母爱永远是那么柔情,母亲永远是那么慈爱。

因为爷爷奶奶早逝,养育我照顾我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工作繁忙的父母身上。也因为这个原因,我3岁不到就被送到幼儿园上学了。母亲以前在乡镇工作,每天早早地起床送我上幼儿园,然后又匆匆忙忙地开摩托车去上班。幼儿园四点半放学,母亲六点多才从乡镇赶回来接我。回到家,母亲还来不及歇息又要忙着给我做饭,怕我饿着。父亲因为工作原因比较迟回家,所以很多家务活都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母亲也总是任劳任怨地干活。我知母亲的辛苦,也常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时,母亲会传授一些生活的经验给我,教会我洗衣、做饭、做卫生。她还经常说:“做人要勤奋,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被同学欺负,哭着闹着不去上学。父母询问我为什么不上学,我却不敢告诉他们。父亲一生气,拿起棍子来“恐吓”我。我哭得更厉害了,而母亲却心疼地把我抱在怀里,温和地说:“孩子,上学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幼儿园里不是有许多朋友陪你玩吗?还有你最喜欢的黎姐姐啊!她还会教你唱好听的歌,教你学写字、画画呢。这样好不好,你今天上学向黎姐姐学唱一首歌,回家唱给妈妈听。”我听着听着,渐渐止住了哭。抽泣着把不上学的原因告诉了父母。母亲笑着说:“原来如此。好,等下我跟那个同学说说,让他别再欺负你。那你今天要听话去上学哦。”我破涕为笑,向妈妈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一点小事而不上学,在遇到挫折时也不再退缩。因为,我牢记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最新

全文共 8034 字

+ 加入清单

试中的记叙文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内容丰富、审美价值高的文学作品,学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答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考点之一

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考点之二

表达方式的考查是什么? 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

1、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_身份、_地位、_处境、经历以及_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_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_性格特征或_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_性格或者_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_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_情感、预示人物的_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_时代背景,渲染_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闻感受或者事迹。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三、考点之三

表现手法

[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

对策:

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四、考点之四

含义作用题型 记叙文 考点之一:叙事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闻感受或者事迹。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_题;总结全文,深化_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

[类型4]、 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是什么?” 线索:①人物线索: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

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

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其方法是:

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它。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二、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三、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方式。

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哪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它记叙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四、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1.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开展描写,读者的印象就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写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这些章节时,不能只着意于作者所运用的词语和技巧,还必须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2.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叙述的对象的见解或判断、态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阅读这种类型的记叙文,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和抒情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二是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阅读时认真领会作者的议论、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条途径。

总之,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割裂,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同时,还应指出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毕竟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些手法与记叙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表现文章内容服务。

记叙文必看阅读答题技巧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

1、概括主要事件 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 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析句子 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如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

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

4、对含有某个特殊词语的句子理解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来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根据原文分析问题 。 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六、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 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 :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 、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 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七、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3)议论 (4)描写 (5)抒情

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八、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九、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做此类试题要认真审题,明确限制的角度,不可将自己读文的感受面面俱到地回答。深入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还要从文章中跳出来,联系现实生活。而你们失误最多的地方就是不能“结合事例”谈看法。这类试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因此语言简洁、流畅、有文采就是更高的追求了。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

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或对/仗(7)反问(8)引用

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 (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开头语段有何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列图表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析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一定要联系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不能删去的原因、理由。(这是关键)不能删去:可能与文意不符/可能与客观实际(事实)不符/可能与人们认识事物规律不符3、这个词体现了(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五年级植树节的优秀记叙文

全文共 2754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节就要到来,如此有意义的节日,相信和诺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回去参加植树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植树节的精彩记叙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植树节,“种植了”陶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是温暖的,春又是容易让人伤感的。春天里的思念,仿佛又是绵延不绝的春雨,细丝杂糅。春的开始,是事物焕新貌的开始。

春天里,新的事物在生长,旧的事物在变化。我们学院也在这种“时代在变化,社会在改造”中变化着。这不,开学来一踏入校门口就发现曾经的还蕴藏着古典韵味的陶园“消失”了。而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被拆卸后还未来得及清理的建筑残渣,还有刚砌上不久的新砖红墙。这里,那位见证了陶园的成长的慈祥老人——陶行知老先生的石像还安详地端坐在“残废”的陶园里。只有老先生的石像还证明着这里曾叫做“陶园”。老先生石座上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字样未曾被滚滚的灰尘遮盖住,清晰可见!可见此貌,但愿老先生会有一座比这更具现代化的“别墅”,这样,老先生就可以更专心“研究”教育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从1979年的第一个植树节开始,于今已是第33个植树节了。曾记得小学时代,每年的植树节里老师几乎都给我们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到野外植树或是在校园里浇树等。初中一年级时候的植树节,我们全班人还集体到野外的河岸上种植了许许多多的小树苗。初中二年级以后的植树节,似乎就渐渐地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可爱的我们。

乍见今年的植树节天气真是风和日丽,这无形中已经给了植树人一种别样的心情。但似乎空气中又少了些许什么花样的点缀儿,不免总让人觉得这种风和日丽里夹杂着点儿做作。

中午午休时,在朦胧的快速眼动睡眠中,我隐约地听见宿舍楼后面传来“隆隆”的巨响,严重地扰人入梦,但又不知道是究竟发生了什么热闹事情。孰料,就在我们下午去教室上课时,路过南区教学楼旁,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竟然有这等事“活着”发生在我的眼前?

这时候只见几个建筑工人已经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坑尚未挖好,挖坑的工人早已u.99zuowen.com汗流浃背。坑的旁边横放着一棵硕大的“树苗”,“树苗”很特别,这大概就是即将要种到这个坑里来的“树苗”吧,“种树人”连给“树苗”润土定根的水都省了不带来。

仔细一瞧那树苗,这还真不是一棵简单的“树苗”,这不就是从旧陶园里“移植”过来的陶行知老先生吗?老先生虽然被倒放在地上,但稳挂在他眼睛上的眼镜还好好地保护着他的眼睛。他怎么被“移植”到这里来了呢?这里貌似也不是他喜欢的乐园呀?按捺不住郁闷的我走过去问“植树人”:“植树节你们去种树就好啦,怎么把陶行知老先生也给‘移植’过来了呀?这里是‘种不活’他的呀!”“种树人”却很幽默风趣地回答我说:“他在这里,你们需要他的存在,他也想更多的看着你们健康成长!”这“种树人”真不愧是“活雷锋”,语出惊人,不过他们也不过是为了生活而“艰苦奋斗”罢了。

今年的植树节真是雷人,植树节,“种植了”陶人。我竟说不出这该是为老先生感到悲哀还是该为他感到庆幸。此时谁是谁非实是难辩,没那么简单,谁也说不清是谁没有买单!或许吧,植树节,“种植了”陶人,这对老先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庆幸,这样把老先生“移居”到这片苍白却又充满欢声笑语的“墙土”上,总比在陶园里被毁坏得连渣都不剩好多了。也许老先生在“南方”这里“安居”,更能让他舒心养性。也许在这里,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会闪耀得更远,更能激励人心……

植树节,“种植了”陶人。期待老先生过得更美好!

植树实验

今天,我们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雨水的侵蚀性。这个实验需要两个盒子、一些草、泥土、小花铲、水瓶。

实验是这样的:先把两个盒子填上土,要有斜坡的,再用铲子或手压压紧,一个盒子里插满草,另一个不插草,再用剪刀在水瓶上戳几个洞,用来做花洒。

开始了,我们先把不插草的盒子来做实验。16秒过后。不插草的那个盒子被“雨水”侵蚀了很多,下面的泥水足有2厘米那么多。接着,我们要开始做插满草盒子的实验了,也是16秒过后,泥水明显减少了,只有1厘米,大多数的雨水都撒在小草上,看来植物的作用很大呀!

植物的作用很大。可是,现在的人们不仅不爱护它们,而且还去伤害他们,难怪现在的洪水这么多、小鸟的家那么少、沙尘暴到处都是……这些灾害都是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这样做不仅让大家受到伤害,还有对动物们、土地、空气等等造成危害。

有的人为了方便,擦手、擦汗都用纸巾擦,一张,一张又一张,这多浪费啊!还有的人,画画、写字,画画斜了,字写错了,一张张白纸就被他们扔进垃圾桶。这些可都是从树木里提取出来的木浆啊!全世界的人如果每天浪费一张纸,那要浪费多少树木啊!浪费一棵树就等于危害正向前一步,所以,我们应该多多植树,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盲目的砍伐树木。砍伐了树木我们人类会受到伤害,动物们也会受到伤害。我再一次向大家呼吁: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

有趣的植树节

植树节,我们应该去保护高大挺秀的树,保护娇小可爱的花草,总之,就是不能让植物受到伤害,不能让珍稀植物受到灭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在4?7这天植树吧!

4?7这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地里植树,可是今年植树却比去年植树要有趣得多,夸张一点儿形容就是“爆笑连连”,有趣极了!

来到地里,我发现几乎每一家都在植树,热闹极了!来到地头,爸爸看到了张瑶的爸爸高兴的说:“嗨,连坡!你也来植树啊!”“恩!你来‘植树’?”张瑶爸爸疑惑不解的问。“对呀!怎么了?”爸爸也疑惑不解的问。说完,张瑶爸爸指了指树苗,爸爸自言自语的说:“铲子、水,咦,树苗呢?哦,没带!”我和妈妈正好走过来,听到爸爸这番话,都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哈哈……”“你先去拿树苗吧!我们先挖坑。”妈妈止住笑认真的对爸爸说。“OK!”爸爸说

首先,我拿起铲子,刚要挖,突然感觉背后有人拍我,“咦,谁呀?”我转过头边看边说。我又转回头,却发现铲子不见了!我把桶一扔,水洒了出来,我看了看,气急败坏的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定要把铲子追回来!”说完,我追了过去,气喘吁吁的说:“小偷,别跑!还我铲www.99zuowen.com子!“用用,用用!”小偷说。我想:咦?这声音好熟悉!是谁呢?我刚要追上去看个究竟,却发现小偷不见了!我垂头丧气的回到植树地,却发现铲子回来了!妈妈亲切的对我说:“刚才你们班的一个同学说用了用铲子,又还了回来。”看着被我弄洒的水,只好再去接。接完水,爸爸也回来了,我开始挖坑,挖完坑的我早已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挖的坑,高兴极了,说到:“挖坑真累啊!但是好好玩儿!”终于,第一棵小树栽完了,第二棵小树也栽完了……

我看着我们一家种的五棵小树,高喊道:“小树呀,小树,你要快快长大,长成苍天大树,美化土地,清洁空气!”

听完这番话,众人欣慰的笑了……

大家一起植树吧!因为植绿护绿,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指导 构思的起点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写作的人,经常会听到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构思。什么是构思的呢?对于初学者,主要指动笔之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的过程:

一.这篇文章选择怎样的结构来呈现?

二.整篇文章写什么内容,整体写作目的是什么?

三.每一部分写什么内容,对应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四.文章主体部分(去掉开头和结尾余下的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书写?

成熟的名家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内容复杂,写作目的含蓄,写作顺序灵活多变。初学写作的人,构思学练这样的文章,就如一个刚刚能站稳的婴儿和一个武术家同台竞技,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结果肯定是什么也学不会。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最终走向成功。

初学习作的学生,构思要坚持四个“越“:一.文章结构越简单越好——一般都选择“总分总式“结构;二.写作内容越单一越好—一一般只写一类内容;三.写作目的越明确越好——一般要在开头、每一部分的开头或结尾、全文结尾将写作目的直接写出来;四.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越单一清晰越好——一般要选择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一言以蔽之,就是构思要坚持:脉络简洁清晰,写作内容和目的明确。

一.经典案例展示

现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所选的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就充分体现的这一构思特点。

雨的四季

开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解说】

文章开头,非常明确的告诉读者:

1.全文要写不同季节的雨,具体写作内容是不同季节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

2.写作目的:直接表现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的美好,间接表达我对雨的喜爱之情。

3.高度概括,总领全文,这是总分总式结构的——前“总“。

主体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春天,树叶开始泛出黄青......

第二自然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第三自然段: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

第四自然段:也许,到冬天来临,......

【解说】

文章主体,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

1.第一自然段:写作内容是——春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春

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现我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第二自然段:写作内容是——夏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夏

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现我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3.第三自然段:写作内容是——秋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秋

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现我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4.第四自然段:写作内容是——冬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冬

天的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现我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春.夏.秋.冬依次展开,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6.具体写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也让读者清晰地感觉到,这四个自然段,是总分总式结

构中的“分“。

结尾: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在我眼前流动.......

【解说】

1.总结全文。写作内容——再次回到“一年四季的雨“.总写一年四季的雨带个我的总的形

象和记忆;写作目的——再次直接表现一年四季的雨带个我的总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达

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只是将开头的“喜欢“换成了“爱恋“而已。)

2.这是全文“总分总式“结构的——后总。

3.通篇看全文:结构简单——总分总式结构;内容单一——全部写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

忆;写作目的单一——全部是直接表达雨带给我的形象和记忆之美,间接表达我对雨的喜爱之

情。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先后春夏秋冬依次展开,脉络简洁清晰。

这样的文章,非常适合初学写作的人模仿练习,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构思模式。

二.下水构思案例展示

瞧,我们这一家子!

开头:我爱我家。我家由五个成员构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加一个顽皮懵懂的我。虽然每个人容貌、性格、年龄各有千秋,但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让每个认识我家,接触我家的人,都表现出由衷的羡慕和钦佩!

【解说】

文章开头,非常明确的告诉读者:

1.全文要写一家不同的五个人,具体写作内容是五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2.写作目的:直接表现全家人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达我以及接触认识

我家的人对我家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3.高度概括,总领全文,这是总分总式结构的——前“总“。

主体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爷爷......奶奶.....

第二自然段:爸爸......妈妈....

第三自然段:我......

【解说】

文章主体,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

1.第一自然段:写作内容是——爷爷奶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爷

爷奶奶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现我对爷爷奶奶的赞美之情。

2.第二自然段:写作内容是——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爸

爸妈妈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现我对爸爸妈妈的赞美之情。

3.第三自然段:写作内容是——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写作目的是,直接表现自我的言

行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现我对自我的赞美之情。

4.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依次展开,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5.具体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也让读者清晰地感觉到,这三个自然段,是总分总式

结构中的“分“。

结尾: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稚嫩的我,共同缔造的宽容的家、友善的家、乐观的家、积极向上的家啊!我们每人已用自身的行动,营造了昨天内在温馨与外在荣光,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让所有了解我们的人,在我们的面前或背后,高高的竖起坚挺的拇指,及其艳羡地感叹一声:瞧,这一家子!

【解说】

1.总结全文。写作内容——再次回到“一家五口人构成的整体一家”,总写一家人的言行;写作目的——再次直接表现一家五人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达我以及接触认识我家的人对我家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2.这是全文“总分总式“结构的——后总。

3.通篇看全文:结构简单——总分总式结构;内容单一——全部写一家人的言行;写作目的单一——全家人的宽容、友善、乐观和积极向上,间接表达我以及接触认识我家的人对我家的羡慕和钦佩之情。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先后祖辈、父辈、子辈依次展开,脉络简洁清晰。

三.命题作文构思训练

按照下面这些命题,本着脉络简洁清晰,写作内容和目的明确的原则,学习上面的经典范例和下水案例形式,具体写出每个命题的构思模式。

1.往事如花次第开

2.我的初中生活

3.故乡的河

4.母爱如歌

5在失败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情况说明怎么写,有什么写作技巧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很人多在突发事件的时候需要向上级写个人的情况说明,但是呢,不少人无从写起,非常的烦恼,要不乱写一通,让领导或者上级看完后摸不着头脑,甚至不让你请假或者误会你,导致后果很严重,那么关于情况说明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

首先我们必须详细了解下情况说明的标准格式:

第一步,称呼,这个非常重要,称呼是谁是要把这个情况向谁说明。

第二步就应该直奔主题,不能拖泥带水,把情况全部讲清楚,最好有时间或者关键人物。

第三步就是总结第二段正文的内容,让读者跟着你的思维走,不会看了半天不清楚在说什么,想解释说明什么。

第四步必须有的,比如“特此说明”这个最常用。

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自己的落款,一定要字迹清晰,下面还要注明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方法:把生活里的琐碎变成写作的素材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宋人方岳诗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生活总有诸般忧愁,让人郁郁寡欢。且看创意写作大师珍妮特如何利用写作去与生活和解,将生活里的失望和不公,交付给写作,变成打动人心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用写作重建生活的秩序感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怎么通过写作把混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秩序感。

我的大儿子出生于1964年,从两三岁开始,他就觉得自己是块当兵的料,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跟军人有关系,最后他也成为了军人。

他在军队里面待了四年,又在预备军队里面待了十二年,一直做着志愿者的工作。他去过刚果、德国、南非的利比亚,在南非的纳米比亚时,他特别喜欢那个地方,把它称为非洲之光。

他在那边结婚,生了一个女儿,而他在那边主要的工作就是排雷,把那些埋在地下的雷给弄出来。这个排雷的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私有化的过程,他当时有两个选择,第一可以到公司排雷,第二可以跟着军队去排雷。

他的太太其实不愿意他去,但他一辈子都对这个事非常有激情。当他去到伊拉克之后,经历了一些事情,他发现美国在伊拉克做的事情,并没有帮助到伊拉克,甚至在不断地毁坏他们的文化。

他当时非常失望,对政府失望,对军队失望,对美国人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失望,他的精神一度崩溃,因为他自己的信仰被推翻了。回到祖国后,他就自杀了。从纳米比亚到美国的距离,远远长于美国到中国的距离,你可以想象我从美国飞到那个地方参加葬礼的时候,是多么难受的一个旅程。之后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我什么事都不想做,什么事都做不下去。

所以我就开始写东西,把我能记起的他生命里所有事情都写下来,同时把所有的感受都写下来,我觉得写出来的这本书可以让我重建一种秩序感。写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我能够渡过那段日子,坏处就是,出版商不愿意出版这个作品,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故事太悲伤了。

我之所以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因为它是我发自内心的故事,对我来说,写作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让我能够从糟糕的生活里找到秩序感。最后这个小说被一个很小的出版社出版了,但是我觉得很开心、很满足。因为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有一个大的出版商出我的书,我只是想找到一种秩序感而已。

所以写作可以帮你把生活里所有的失望和不公平的东西变成作品,你去面对这些东西,然后继续去工作,继续去写作。虽然钱和名可以让你觉得很开心,但它们就像一个蛋糕,能让你开心,但很快就会不在了,一直陪伴着你的是你的写作,而不是生日蛋糕这个礼物。

2、写作是一生的快乐

写作有其困难之处,但是写作也有好处。首先对自我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有很多混乱的事情在发生着,写作可以帮助我们重建一种生活的秩序感和思维的秩序感。

第二个好处在于写作可以让你一生都得到快乐,它跟其他行业不一样,比如说演艺事业或体育事业,他们能够让自己的技术达到越来越好的程度是有年限的,但写作没有这种限制,你可以一辈子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第三个好处在于文化,现在的美国社会跟中国社会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大家都非常的拜金主义,创作的人很难通过创作维生,而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创作的话,对于文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我刚开始写作的1960年代,也就是五六十年前,那时候市场对女性是很不友好的,出版商喜欢出版男性作家的作品,因为那是一个男性的世界。

在我写作生涯的这60多年中,我经历了女性不断地进入写作行业的这个过程,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编辑、女性作家,甚至是女性的出版商,但是与此同时很多的出版社又被一些大公司给收购了,而很多大公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书。

这样就导致大公司会给出版商压力,出版商给作家压力,你要写出所有人都喜欢的东西,这对整个写作行业来说,并不是很好的一个状态。

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写小说的话,其实只有很少的渠道可以让我们发表作品。我对于出版作品的建议就是你去拥有一个自己的杂志(或者是自媒体),自己“出版”自己的东西。在七十年代,美国的大学生都自己出版杂志,自己发表作品,大学给他们提供一些纸和印刷的成本就可以了。

有人会说这真是业余,根本不专业,你这样出版出来,只有作家读作家的作品,根本是自娱自乐。但是我们教室里面每一个人都能读到另一个人的作品,我们把这一部分的文化传承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马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马诗写作背景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写作背景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其中,马诗的第五首已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以及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原诗(节选)《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萧萧池塘暮

全文共 229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武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萧萧池塘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3.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_____的特点。(4分)

14.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5.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分)

16.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4分)

13.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

14.【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15.答案要点:

(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16.答案要点:

(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观后感怎么写作?方式是什么?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观后感的意思就说当大家读了一本书,或观看了一部影视作品,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成的文章,这就称之为读后感或者观后感。

那么观后感应该怎么写作呢?示范如下:

1. 第一段叙述影片或书籍内容

将影片或书籍中的内容加以概括:如:作者是谁,影片或书籍中写了一些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等。

2. 第二段,选择影片或书籍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所认为的重要的部分,进行描写及解读。如:“影片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部分是什么”、“书籍中,我认为这个部分让我最感同身受”等。

3. 第三段,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将影片或书籍与自身生活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写自己因观看了电影或书籍后,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解读或抨击等。

以上为写一篇观后感所要掌握的3大要素,只要做到了以上3点,一篇观后感基本就可以创作出来了。另外在写作时,还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名言警句,以及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等。但是结构层次要鲜明,重点是在“感情”上。

一篇好的观后感,应当是有时代的气息、真情实感、善于联系实际等方面。注意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联系,导致文章与所观看的作品脱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味蕾上绽放的爱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味蕾绽放的爱

○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分)(2)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花生两件事。(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作技巧:警惕写作结构的六大误区

全文共 3677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的结构是你整个文章的基础,也是决定你文章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编辑在审稿的时候,也会着重看你的结构是否合理和巧妙。但大多数作者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无法正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大多数作者对自己的稿子都缺乏辨别力。当我们写完一部手稿,通常看不出页面上的错字,尤其分析不出结构上的大问题。已经有合约的作者有代理人和编辑帮他们查找书稿中的错误和问题,但还没有签约的作者就得不到这方面的协助了。

知道了这种劣势,下面就让我们谈谈与书稿内容相关的投稿禁忌,尤其是那些会直接导致被退稿的结构上的大禁忌。

幕后故事

我曾经读过一个稿件,它的高潮部分——飞机正飞在4 000英尺的高空,机舱里发生了一场肉搏——居然发生在幕后!我的意思是,这位作者居然没有详细描述当时的场景,而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回顾总结了一下。(不是我爱吹毛求疵,作者后来安排主人公从飞机上直接跳下去了——这可是一架客机啊。我不是航空专家,可是如果舱门被打开的话,其他乘客不是都会被吸出去吗?)当我读完这篇稿子的最后一页,要是你当时正跟我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我保证你会听到我绝望得仰天长啸。

不过那并不是我唯一一次遇到重要场景被莫名其妙地安排在幕后发生,然后在后文简要讨论或总结一下的情况。关键是,不要概括描写那些包含冲突的场景。在你完成写作之后,不妨把故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按照重要程度排个序。确保排序靠前的那些场景充满戏剧性,而且这些场景写完就完了,不要再回头复述。概述或总结只能作为过渡,或者传递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片段化

我也读过很多极度片段化的故事——就是一件事接着另一件事,但彼此之间关联甚少。人物贯穿故事但显得蜻蜓点水,行动缺乏动机,即使在最绝望的情境下也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这个问题在悬疑小说中表现得最突出。侦探追查线索,虽然逐个约谈目击证人并深入挖掘,但所有这些行动并没有联结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故事。如果要写小说或者回忆录,在安排结构的阶段就要记住因果相依的原则。每一个场景需要遵循故事走向并影响接下来的场景,每一个行动需要唤起人物的内在情感并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施加影响。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遭受惩戒,而读者需要看到这种惩戒的逐渐累积,以及如何演化出接下来的反应、糟糕的选择和两难困境。

模糊晦涩

有些稿子的故事太弱,一张便笺就能写下,或者故事的大部分都模糊不清。还有些稿子情节凌乱,子情节的走向未知,或者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曾经改过一个稿子,作者压根儿没有解释清楚犯罪团伙里面的坏人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犯罪团伙是否跟东部的黑社会家族有关联,是否独立作案;也不知道他们是否从墨西哥走私毒品或其他违禁物,还是真的在守法经营。除了不清楚恶棍是什么来头,读者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要把主人公(一个业余侦探爱好者)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我曾经读过大量不知道该归于哪种体裁的稿件,不过肯定不是主流或纯文学小说。好多稿件刻画了忧郁多思、面容清秀的人物,喃喃自语着生活为何如此冷酷和无意义,然而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场景解释过他的生活怎么就冷酷,怎么就无意义了。还有一个稿子写的是霍比特人来到了今天的世界,他讨厌自己是个小矮人,而且很不适应当今的科技社会。问题是,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他是怎么来到今日美国,又是如何生存的。

你完全可以认为我就是喜欢挖苦人,不过要我猜,我敢打赌这类稿件多半会被盖上一个大大的“退稿”戳。

松垮的主体

有充足的理由表明:文章主体是整个故事中最难写好的部分。通常在写完开头之后,作者的热情和兴奋劲已经消失了,然而在主体部分还要面对一大堆人物选择和情节发展,这难免令人泄气。尤其是,如果这时你还不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或者整个故事要如何结尾就去写文章主体的话,那实在是很折磨人。

新手作家们可能会犯的主要错误,就是没能在故事的主体部分将情节以一个新的角度发散出去,这个新角度需要引起后续严重的、令人不快的挫折。还有就是没有包含足够多的、能在不经意间俘获读者的惊喜、曲折和困难;没能赋予故事新的力量和趣味;没能将整个故事推向一个新阶段。与此相反,新手作家们所写的主体段落往往纠缠于背景故事,或是人物们开始聚在一起扯东扯西。对于主体段落而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并将这种感觉一直保持到故事结尾。主体段落的情境设定要充满机巧。在大部分情节中,读者要能目睹主人公的动机变得更加强烈和个人化,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难以应对。

故事面临的另一种危险是转向了太多不同的方向,这是因为作者想要发展支线情节或者引入全新的人物。要避免这种危险的办法是,确保新添加的这些内容与结尾直接相关,以及试着在高潮到来之前结束某些支线情节。新手作家们往往习惯在结尾解决所有的事,要知道,有些子情节也可以选择在中间部分解决掉。

徒有其表

这类稿件的典型表现是讲不清楚故事的关键问题。(谁杀了伯纳德?哪一方会赢得竞选或者战争?丽贝卡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在第一幕就被搬了出来,然而这时的故事还没有坚实的基础,而只是一些生活片段,还有一系列掺杂不清的事件。我还见过另外一种情况,开头开得干净漂亮,接下去却凌乱不堪,仿佛作者还没打定主意要怎么把一系列片段组织成一个连续的故事。

故事的关键问题总是会淹没在那些过度的、多余的描述和曝光之中。曾经有一个稿件,故事的90%由冗长的、无穷无尽的对话构成。人物聚在一块儿闲谈,互相恭维对方有多么聪明,有多么酷,以及打趣和重讲那些故事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最要命的是,这些机智的即兴重复和无休止的扯闲篇看起来像是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见闻,而非那些能将故事向前推动的必要障碍和潜在的麻烦。

有的稿件像变戏法一样弄出十个子情节,把故事的主线淹没不见了,还有的弄出来上百个人物。我发现惊悚小说的作者都很喜欢制造重重的阻碍和众多的反面角色,以致大部分的这类故事都会包含四个坏蛋,以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跟班或帮凶,我简直得为此发明一套人物小卡片来搞清楚角色和他们的走向。除非你要写的是下一部《战争风云》(Winds of War)那样的史诗或者家族长篇小说,否则,数量如此庞大的人物群和子情节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都太难掌握了。让你的故事更通俗易懂的办法是,选择尽可能少的人物,并且只聚焦最重要的瞬间。

如果你的故事中已经有了太多的人物,那么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问问自己他们中的哪些是会经历重大转变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人的身上。对于第二梯队的那些人物们,他们最好能引发故事中的事件,但是并没有必要亲自经历重大转变。如果你的配角们也都有各自的人物弧线,也就是说他们也都经历成长和改变,那么就相当于他们从主角和主要冲突那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过度叙述有时也源于作者照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想着怎么写才能让故事可信。有一个稿件的主人公总是在不停地烤蛋糕,因为作者是一个烘焙爱好者;还有的作品中,读者总是被迫参加枯燥的公司战略会议,那些商业术语看得人头皮发麻,而这是因为作者按照自己所在的行业设定了故事背景。要避免这类“徒有其表”的情况发生,你需要衡量每一出戏和每一个事件,问问自己,它们究竟是让主人公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如果是更远了,赶紧删掉。

沉溺于背景故事

除了三幕剧结构,我们还需要了解故事的两个主要部分:背景故事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背景故事指的是在故事开始之前的所有事件、余波和主要人物与背景设置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指的是发生在引发性事件之后,且一步步发展到高潮的事件。知道何时引入以及何时退出背景故事,是架构小说阶段最大的挑战之一。大部分作者的错误在于引入太早,一股脑引入了大量信息,或者把本应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故事淹没在了过多的背景故事中。

我曾经改过一个情节复杂的稿子,它的背景故事和情节一样复杂——17世纪的秘密社团、埋藏的宝藏、政治阴谋。故事热热闹闹地开始:一个衣着诡异的男子在午夜现身,用刀顶着主人公,逼他交出宝藏的钥匙。然而写完这个开头,后文却没再提及这次夜袭的结果,接下来的四十页,大部分都在描写背景故事。作者交稿了,剩下我唉声叹气,摸不着头脑。

没有比在读者想要发问之前就把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更能消灭悬念的了。不要解释所有的事,不要提前回答每个问题,更不要把事情完全写透,因为这些做法都会破坏悬念。相反,要让你的故事充满戏剧性地展开,并且相信一切最终会水落石出。技巧在于,直到拖得不能再拖时,才告诉读者背景故事,或者只告诉他们那些至关重要的以及能引起不安和疑问的小道消息。我希望你记住的是:如果你花了很多工夫才进入人物或者故事的话,可能结尾的时候都用不完你提前想好的那些。事实上你会发现,有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必要的。

关于到底需要写多少背景故事,并没有一个简洁的公式,毕竟每个故事都是独特的。基本的原则就是:在第一幕,只介绍必须介绍的背景;在第二幕,多加一些背景故事来揭示动机并维持故事的紧张感;在第三幕,如有可能,再透露一些背景,因为你需要继续保持热度,并把故事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