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587

文章

162

篇1: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每朵花本应芬芳

全文共 1920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20分)

每朵花本应芬芳

孙道荣

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的趣事。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的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故作严肃地对她说:“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下来了,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披将坐在后座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两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即将迎来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我希望永远能够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有删改)

15.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16.从文中四位孩子的趣事中,你感受到孩子的哪些天性?这四件趣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5分)

17.请结合文章,探究标题“每朵花本应芬芳”的妙处。(6分)

18.在作者眼里,面临高考的孩子生活是沉闷的、压抑的、失去芬芳的。请你站在中考体验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备考经历,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这段经历中的收获。(5分)

15.(4分)妈妈说的“颜色”指要给女儿惩罚(批评)(1分),女儿说的“颜色”指色彩(1分),对颜色不同的理解,体现了女儿天真、可爱的孩子天性(2分)。

16.(5分)

孩子的天性:天真活泼、幽默乐观、伶俐可爱、充满童趣、调皮搞怪。(2分,答对二点即可)

这四件趣事与下文(“我”孩子失去芬芳的高考生活)形成对比,引起“我”的思考,揭示文章主题。(3分)

17.(6分)(答对三点得6分)

(1)比喻(1分),作者将孩子失去天性、失去成长的快乐比作花朵失去芬芳,使标题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1分)。

(2)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可)

(3)画龙点睛,暗示中心。

(4)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18.(5分)

事例(2分),收获(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一:备考的日子,繁重沉闷。夜深人静,妈妈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来到我书桌前,我深切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倍感振奋。

示例二:在体育迎考的日子里,所有的训练项目枯燥乏味,我流汗,甚至流血,但是最终我得了A。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我变得更自信、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光明行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沈阳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光明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14.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16.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17、请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18.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2分)

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20.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14.撑伞遮雨,牵手同行,谎称叔叔能治好“我”的眼病,为“我”拉二胡曲《光明行》鼓励“我”。15.动作,意思是摆脱不开,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写出“我”内心的烦躁。16.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17.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枙子花洁白、灿烂的特点。18.善良(有爱心、友善)、纯洁、善解人意、温柔。19.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20.既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信,重新获得光明,“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全文共 225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扬州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有一缕阳光感动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8.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4分)

答:

19.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4分)

⑴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

⑵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评价:

20.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修辞方法:作用:

21.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6分)

(四)(17分)

18.(4分)⑴相依相携;⑵有说有笑;⑶参加巡逻(捉拿小偷);⑷收废度日;⑸婉拒低保;⑹回赠牛奶(不占便宜);⑺热衷读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得满4分为止。)

19.(4分)这对老人有比较好的修养,有礼仪,也很自爱,尽量不打扰别人。(2分)反应敏捷,他们尽心尽力为大家做好义务巡逻。(2分)(两个词语综合起来看,如回答“表现出老人爱憎分明的品质,即对人民热心服务,对丑恶现象绝不姑息。”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比喻(1分)。突出老头爱看报的程度(1分),对报纸充满了感情(1分)。(如回答“报纸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评分标准:抓住“老人”或“邻居”的某一点或几点优秀品质来谈自己的想法、感受2分;根据“老人”或“邻居”的优秀品质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2分;语句通顺2分。事例仅作参考,意思正确即可。如不能扣住老人及邻居的优秀品质作答,东拉西扯,不应得分。

示例一:这两位老人乐观、自强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真是寒暑奈何不得、风雨动摇不得的两棵松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迎难而上,做一个坚强的人。

示例二:两位老人面对风雨,携手同行,在任何苦难面前从不低头,保持着人格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反思自己,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一个精神强健的大写的人。

示例三:这两位老人身处困境却从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们是那样自信、自爱、乐观。我也要像老人的邻居一样,尽可能帮助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生活。

示例四:“远亲不如近邻”,两位老人时幸运的,他们有一批富有爱心的邻居,这是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的条件之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充满爱心的“邻居”,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惜春小札

全文共 175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潍坊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14.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

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2分)

15.(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2分)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2分)

16.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17.(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2分)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2分)

14.“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句前为“寻春不见春”,后为归来蓦然发现春已藏于枝头,意义连贯;韵脚为“春、云、分”。

15.(1)江南的春天更典型,在四季的变换中有明显的过渡,有着缠绵、撩人的特点;北方的春天在一年四季中过渡不明显,不典型,时间太短促,匆匆而过。(2)意在突出北方春天的短促。

16.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春天的“神来之力”,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惜春”的感情。

17.(1)作者通过比较表现了自然春天的特点后,引出“人类的春天效应”,劝人惜春;进而由“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开始,从春之人类转向人的青春,表达了“青春不会久驻,要珍惜青春”的主题。(2)示例:①要细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思考有深度。②要善于联想和想像。③表达要有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端午的鸭蛋

全文共 203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广安

阅读端午鸭蛋》(节选),完成14-18题。(15分)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4.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2分)

15.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6.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4分)

17.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3分)

我选处,简要赏析:

18.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14.名声大质细而油多的特点。(2分)

评分说明:只要答到关键词“名声”、“特点”即可得2分。

15.“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16.赞美,自豪(1分)

举例说明:(3分)

示例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17.示例①:我选A处

示例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示例②:我选B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示例③:我选C处

“一般是敲破空头”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评分说明:所选例句和语言特点相符,并能作赏析,即可得分

18.(1)略(2分)

(2)答案示例: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加大宣传力度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每点1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圆明园情结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8-31题。

圆明园情结

临青

①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像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那个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它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那个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芜的湖边有一个情结。

②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等,身价也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百年风雨陪伴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仍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在那里,翘起一枝很绿的俊梢。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年年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③隔着那片陷落,我不能触摸那结。也许当年有人要取它的绿荫,而它不给。也不走,就那么缠着、守着那一方泥土,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就那么缠着,缠着它的风流还有劫难决不超脱决不化解,给这世界的淡漠与善于遗忘大写出一个死活不息的执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谁也不能肯定外面的世界有还是没有那一块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现在只有根了。土地骄傲,土地孕育了这么执拗的一个情结;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存在。就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什么地方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罢荒废也罢,它只为了自己那份情怀,只为它曾经付出正在付出还要付出,主要为自己的付出标定一个绝对长度,纳一双蹬倒山的大头鞋,走它只要活着就走、能走多久就走多久的旅程。

④它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中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我所感觉的世界里缠绕着,缠绕着。我想那一定是个启示,从百年之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复兴。

28.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9.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30.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31.文章中多次提到“结”,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中的“结”是指什么?

八、

28.写出了圆明园曾经的风流与劫难以及眼前的衰败,为下文抒写圆明园情结做铺垫。

29.用宫灯、笙竹、石兽、华表、珊瑚等表现圆明园的风流;用战火、枪炮、军舰、大炮、火把表现它遭受的劫难。语言蕴藉、含蓄,表意丰富。

30.无论是繁华盛世时,还是遭受侵略、蒙受凌辱时每个中华儿女都执着而顽强地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凭着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我们一定能自立自强,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曾经的风流和劫难“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即指“情结”,是那种执拗而顽强的依恋家园、热爱祖国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莫扎特的造访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莫扎特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

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20.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

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4分)

17.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18.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

19.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20.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生等。

21.特点:明丽鲜亮,轻盈圆润,充满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有着儿童的梦幻,平静等。画面(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做客

全文共 197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盐城

做客

游睿

⑴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入学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⑵左青青坐在山头上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揉揉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⑶十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⑷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⑸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⑹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小了下来,她哭了。

⑺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人人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⑻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了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⑼我是电视台记者。戴眼镜的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⑽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⑾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⑿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⒀……

⒁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⒂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⒃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⒄青青看见,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8.“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

⑴“做客”有什么含义?

⑵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20.第⒀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

第二个小伙伴说:▲

21.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22.載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18.⑴①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团聚,与父母的情感变得生分疏远;②留守儿童非常渴望身处异地的父母的呵护和关爱;③留守儿童期盼与父母相聚而不得,满含辛酸和无奈;④打工父母在城市中找不到家的归宿,成为异地之客。(答一点得2分,答上两点得3分)

⑵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小说的主题;③“到父母家做客”违背常理,给人以震撼,使小说具有感染力。(答一点得2分,答上两点得3分)

19.由点到面,说明青青只是众多留守儿童的代表,凸显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0.示例: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⑵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一百分,给我一点奖励吧。

21.写出了青青面对镜头时矛盾(失望中饱含希望,企盼中略带担忧),紧张、胆怯、犹豫等复杂心理。(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二点得2分,答到三点得4分)

22.示例一: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示例二:献出你我爱心,呵护留守儿童。示例三:其实,留守儿童更需要你我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精神与肉体的抗衡

全文共 216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台州

精神肉体抗衡

林锦

1.陈老走进房间,取下摇篮,用一条尼龙绳打了一个圆圈,套在天花板的钢钩上。他双手拉住尼龙绳,双脚一缩,身体腾了上去。这样上下试了几次,证明钢钩够牢固,才满意地把摇篮挂回去。

2.陈老走进厨房,在煤气炉前站住。他开了煤气炉的开关,火便着了。他关了,再开,开了,再关。一阵风从敞开着的玻璃窗吹进来,火熄了。他缩一缩鼻子,嗅到煤气的臭味。他打开煤气炉的门,把煤气瓶的开关掣扣紧。

3.陈老走进客厅,把头探出窗外,看见停车场的几辆车子,像几个不同颜色的纸箱,不禁把眼睛深深一闭。十八层楼,跌下去只有一个结果,跌进十八层地狱。他把头缩回来,张开眼睛,搜寻着有没有椅子、凳子一类可以垫脚的东西靠在窗口下。他把窗户关了,上锁。

4.陈老走进房间,拉开抽屉,拿出一瓶药丸,端详着。标签上说明,勿放置在小孩儿能触及的地方。药名是安眠药。他用力把瓶盖转紧,拉一把椅子,把药瓶放在衣橱的最高处。

5.陈老走进厨房,在碗柜旁拿了一瓶清洁剂。想起住在乡下的时候,隔壁的一个青年喝了杀虫剂,在地上打滚挣扎呼号呕吐的痛苦样子,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连忙把清洁剂收在壁橱的最高层。

6.小宝睡的摇篮一定要稳固。万一摇篮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7.小宝整天往厨房跑,小手爱抓东摸西,要是拧开煤气炉的开关,火又熄了,煤气不停地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8.小宝最好奇,如果爬上椅子、凳子,小脑袋往窗口一探,一失足倒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9.小宝嘴最馋,要是把抽屉里的安眠药当糖吃,一口吞下几粒,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10.小宝最好玩,喜欢含一根吸管吹泡泡,万一把清洁剂当泡泡液,一口一口地吸进去,后果不堪设想。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

11.

陈老试了摇篮,关了煤气瓶,锁了窗户,也把安眠药和清洁剂收在高处。这些都无法说服儿子,让小宝留下来。儿子的理由是不担心小宝的肉体受到伤害,只担心小宝的精神受到折磨。儿子决定把小宝带走,带到远远的西方去。

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查案人员发现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陈老的房里有煤气瓶一个、安眠药一瓶、清洁剂一瓶、尼龙绳一环,窗开着,窗口下靠墙的地方有椅子、凳子各一张。

陈老的死,是肉体受到伤害,还是精神受到折磨?

没有结论,判为悬案。

佚名译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8.看了这篇小说后,有个细心的读者给陈老画了一幅“行踪图”:

⑴请你指出圆圈所指代的地方。(3分)

圆圈1:▲,圆圈2:▲,圆圈3:▲。

⑵从上图中我们发现陈老活动的空间是不大的,但他做了很多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什么呢/(3分)

9.第2部分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第11部分“陈老的尸体被发现仰面朝天躺在公寓的楼下”,陈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写出合乎情境与主题的一种猜想,并陈述理由。(提示:“导读一”与“导读二”主题是一样的)(5分)

11.你喜欢“导读一”还是“导读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出理由。(5分)

(一)8.(1)房间、厨房、客厅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3分。(2)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陈老为孙子的安全考虑得很仔细,做了很多消除隐患的事情。或“陈老为争取孙子留下做了很多事情,表现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3分。

9.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反复的开关,表现了陈老内心的忐忑不安,惟恐在此环节留下安全隐患。评分标准:意对即可。笼统回答“表现了陈老对孙子细致入微的爱”只得1分。共3分。

10.示例一:陈老可能在楼下摔了一跤心脏病突发而死。理由:陈老做了这么多事就是想把孙子留在身边,自从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精神打击过大,心脏病突发,再也没有起来。

示例二:陈老可能跳楼自杀而死。理由:知道儿子要把小宝带到远远的西方去,陈老觉得自己孤独的暮年更没有了继续下去的理由。小说交待窗子被陈老仔细上了锁的,结尾窗子却是开着的,靠墙还有椅子,是跳楼自杀。

评分标准:想象要合乎文章的情境,基于陈老承受不了孙子被带走、肉体与精神受到伤害的基本事实。至于是怎么死的,是跳楼,还是走路突然栽倒等都合理。陈老之前有没有自杀倾向与行为,涉及与否,均可。共5分。

11.示例一:我喜欢“导读一”,因为“导读一”相对容易读懂一些。“导读一”把陈老的行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是连起来叙述(交代)的,几个行为就是几个并列的结构,这样结构整齐,节奏流畅。(反复渲染,读起来很酣畅。)

示例二:我喜欢“导读二”,“导读二”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物的行为与原因分开叙述,这样的好处是在前半部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后半部分集中交代了原因,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反复强调“陈老就只有这么一个孙子”,让人很震撼。)

评分标准:答案应当有三方面的内容:①文章形式上带来的阅读体验(2分),②点明该导读的形式特点(1分),③该形式的好处(2分)。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把三者揉杂在一起,整体上有成熟的阅读体验,并能够结合形式说出原因,就得满分。不要求两种导读形式及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之间的比较,详说一种就可以了。两种导读都有铺陈造势的艺术效果,较复杂,学生可以无涉,不作评分依据。共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劳动节小学记叙文

全文共 3846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是劳动节,是全世界人民的周年纪念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节小学记叙文精选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节小学记叙文1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伴随着和煦的阳光,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不知不觉已悄然而至。想必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你早已经按耐不住了吧!那么为何不趁着这轻松的假日时光到外面散散心呢?相信“五一”劳动节美好的氛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起“五一”劳动节的特色,便是街道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了!那些商品小到精美挂件,大到家用电器,真可谓是一应俱全啊!许多有名的大商店都纷纷打出了“‘五一’节日大酬宾”、“欢庆‘五一’,商品一律五折”、“节日商品大甩卖”等十分诱人的广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商店搞酬宾,小地摊也不甘落后。要论排场,小地摊显然是比不过大商店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啊!于是不少小地摊都打出了“买一增一”、“低价出售”的广告。虽然卖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却十分美观。单凭这一点,那些小商品已经很受游客们的青睐了,再加上实惠的价格,又给那些普通的工薪阶层提供了不少便利之处,这就是使得普通的小地摊能在节日的盛会上经久不衰的原因。

除了商品上的不同种类外,参加经营的人也是各式各样的。有外地来的打工者、有本地的固定商家、有在校的大学生、还有每天都在固定岗位上的“上班族”……这里就充分证明了人们的精营意识和经营理念正在逐渐提高。看看街道上拥挤的人群,才发现买的人要比卖的人多。这其中,有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时尚前卫的都市青年、还有天真活泼的儿童……瞧,人们精心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不时拿起一件来向商家询问价格。看着那些买到自己喜爱的物品而眉开眼笑的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再看看那些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偿的人,我又莫名其妙地为他们感到可惜。放眼望去,大街上哪个人的手中不是大包小包的?这不正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吗?

五月一日——热闹非凡的一天!仿佛那娇艳美丽的花儿是为今天而开,仿佛那暖融融的春风是为今天而吹,仿佛那迎风招展的彩旗是为今天而飘……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好似事先约好了似的,共同欢聚在五月一日这天!

看看人潮涌动的广场上,更是充满了节日的氛围!一簇簇鲜花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一棵棵碧柳随风摇摆,尽显勃勃生机,一门门礼炮响声连连,奏出新时代的美好乐章!深深地吸一口气,是沁人心脾的花香,也是无数人民辛勤劳动得来的甜蜜芳香。人们笑容满面、神采飞扬,共同用微笑来欢庆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如此温馨的画面,你看了怎能不为之动容?

众所周知,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五一”劳动节仅占这其中的一天,然而我们却无时不刻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人们美好的未来,这种快乐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劳动节小学记叙文2

五一劳动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零零星星的小野花开得那么耀眼,那么鲜艳。我们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儿,小鸟也跟着我们一起欢唱。

回到家里,爸妈看电视,我就约小伙伴玩。玩了一会儿,我觉得没意思就到地里找奶奶玩。来到地里,我看见有些蔬菜苗被太阳烤的要熟了似的,于是我决定救救小苗——给小苗浇水,让它们喝过痛快!

我找来一只水桶装满了水,让妈妈帮我提到地里,又用一个小碗当水瓢。妈妈见我如此认真,说:“儿子,我和你一起浇水。”我说:“好。”我们开始劳动了。我先用小碗从水桶里舀起水,再轻轻地浇到小苗的根部。水很快渗完了,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刚浇的水就不见了呢?”妈妈告诉我:“由于很长时间没下雨,禾苗口渴了,它们就像你一样,渴了就想一次喝个饱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又给小苗浇了一碗水,小苗喝饱了,叶子在太阳照耀下,绿得新鲜,绿得发亮。

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说:“儿子,我们休息会吧,太累了。”我说:“不行,今天是劳动节,就应该好好锻炼。再说,你经常教导我,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我就应该坚持到底。”妈妈无可奈何只好陪着我给小苗浇水。

过了一会儿,我也累得叫苦不迭,我便说:“妈妈,休息会吧。”没想到妈妈双手赞成,大声说:“我同意!”我们坐在树荫下乘凉,一阵微风拂过,真舒服!小苗也在轻轻地舞蹈,好像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

不知不觉已到了黄昏,我们回到家里,我说:“虽然今天很累,但很有意思,因为我从劳动中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劳动节小学记叙文3

盼星星盼月亮,五一国际劳动节终于到了。今天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收拾好行李,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旅游了。

经过四十五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生态乐园。这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天然生态乐园,有奇形怪状的人工造石,白鹭纷飞的观鹭岛,还有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凤凰雕石象……

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凤凰台。当我看到这两只巨大的石凤凰,情不自禁地惊叫了一声:“哇!真大啊!”据介绍,这两只凤凰共用1800余块来自福建省的青石雕砌而成,雄凤体形健壮,头部向上微抬,气势不凡,雌凰体形纤巧,头部微颔,祥和宁静。凤凰石雕连基座高达18米,是极少见的大型石雕作品。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啊!

走着走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渡船码头,这个景点是扒着船绕观鹭岛走一圈,还以看到可爱迷人的白鹭呢!我和爸爸妈妈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小狗形的船,一边扒着船一边欣赏着如诗如画的风景。过了一会儿,我们隐隐约约听到了“呱,呱”的声音。啊!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观鹭岛!在绿树成荫的岛上,成千上万的白鹭披着洁白如雪的斗篷,扇动着有力的翅膀,在蔚蓝的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在说:“欢迎来到这里游玩!”这里真像是一个白鹭的天堂!

在以前,我经常幻想自己是传说中的美猴王孙悟空,看着他在电视屏幕上那神气的样子,我可羡慕不已啊!现在,我真的可以当一回孙悟空了。来到花果山水帘洞景点前,我恍如身临其境,来到了传说中。当我登上花果山,遥望着远方的那一刹那,我真觉得自己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啊!

不知不觉,太阳公公已经在我们不注意时悄悄地回家了。

我们也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生态乐园。这次的旅游真叫人难忘啊!

劳动节小学记叙文4

今五一劳动节到了,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我都会有很多的收获,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也一样,收获了很多,我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见闻,我把他们都记录了下来,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唱老歌

一进入迎泽公园,耳边便传来好听的歌声,我便好奇的走了过去。在一个小亭子里有许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这些老人大多年过半百,有些已白发苍苍,虽年纪老迈,却个个精神抖擞。有一只歌引起了我的深思:衣服再穿几件,饭菜再吃几口,儿子还没有动身,您早已泪流那真挚的语言,悠扬的歌声,让我深深感动,原来老歌这么好听。不知不觉,我也哼唱了起来:儿行千里莫担忧

公交车让座

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抢到了一个座位,便庆幸的坐了下来,经过一站时,上来了一位驼背的老奶奶,她还没站稳车便疾驰起来,她一个趔趄,险些摔倒。我刚想起身让座,前面几位乘客已迅速站起,他们争着说:大娘,您坐这儿!奶奶,到我这儿来吧!阿姨,就近坐下吧!车里虽挤,但人心却无比愉悦。这一次,我看到窗外的天更蓝了,路旁的花儿更美了!

大街上写字

当我们全家谈笑风声走在街上时,忽然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怎么回事呢?我连忙跑去一看,原来有个断腿残疾人在路上写粉笔字,那字工整有力,仿佛在向路人倾诉他的不幸遭遇。他那么专注,全然不理会路人对他的赞叹或嘲讽!望着他旁边一个空空如也的小碗,我的心一酸,急忙跑过去,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零用钱放了进去,啊,他看到了!他抬起头来另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美丽的微笑,我懂了,那笑里是感激,是欣慰。我的心里感到一丝甜蜜。这是我在五一收到的的礼物,他的笑让我明白,人间有真情!

劳动节的见闻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美好,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同学们在劳动节一定也有很多的有意思的见闻吧!

劳动节小学记叙文5

明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我决定跟妈妈互换角色,让妈妈好好的休息一天。于是第二天的早上,不到七点半我就起来了。

我洗漱完之后,蹑手蹑脚地来到妈妈的房间进行“探营”。轻轻推开门往里一看,呵,妈妈睡的正香呢。我往厨房走去,从冰箱里拿出几根香肠几片面包和一瓶番茄酱开始制作我的爱心早餐。我把番茄酱挤在香肠上,夹上面包放进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叮”的一声,早饭就做好了。

给妈妈吃完早饭之后,我拿着篮子和自己的零花钱出门买中午吃的菜了。来到菜场,发现人流涌动,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菜摊前。“鸡蛋、葱、西红柿……嗯,今日我就做西红柿炒鸡蛋吧!”我自言自语道。挑好西红柿过秤付钱,一气呵成,拎着菜篮子回家了。

回到家,想着平时妈妈做菜的过程。我打开煤气灶,放上锅,热上油,把切好的西红柿和搅好的鸡蛋一起倒进去,翻动锅铲,搁入盐和葱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菜做好了。喊妈妈吃午饭时,妈妈却以孩子的口吻说道“粗茶淡饭的,一丝肉都没有,菜还这么难看,我才不吃呢!”这时我感到非常无奈,可又没有办法。好说歹说之后,妈妈终于吃饭了。

到了晚上,我和妈妈睡觉了。午夜的时候起来上厕所,听到妈妈的房间有声音,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妈妈在玩手机。我上前阻止并劝妈妈赶紧睡觉,可得到的回答是:“哎呦,烦死了,快走!”

通过一天的角色互换,我发觉今日的这一幕就是一面镜子,它反射出咱们这些“小皇帝”平常就是这个样子,过着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咱们,十年如一日的都不嫌累,而我才一天就已经腰酸背痛了,我真要好好的反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邵阳

(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是,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你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做品保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选自《杂文报》

8.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9.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10.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2分)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2.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8、“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9、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10、标题形象生动,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

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12、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对门送来绿豆糕

全文共 186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衢州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7、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4分)

8、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3分)

9、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

10、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3分)

(一)(14分)

7、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8、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9、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10、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学会生存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宜宾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3分)

学会生存

①多年前,中日学生夏令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报道说,相对日本学生出色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坚韧品质,中国学生显得有些无知与软弱,他们似乎不懂得如何在陌生而艰苦的环境下求得生存。这种状况时刻提醒我们: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必须学会生存。

②生存,就是生活,学会生存就是延续生命。丰衣足食并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的生存含义已扩展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生存发展的机会。这样一来,学会生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③学会生存意味着拥有理想,满怀希望地迎接生命的挑战。可以说,生存的理想就是为理想而生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人生价值体现的过程。人们常常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形象比喻生存的意义,而这实际上都是由理想决定的。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懂得生存的重要,才能具备学会生存的决心和动力。

④学会生存意味着尽力实干。将求生存变为会生存,需要的正是实干。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水,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仅仅树立理想而没有行动,只不过是一位“空想家”,终究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极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⑤如果说理想是生存的思想基础,实干是生存的根本途径,那么,经受磨难就是生存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生存的道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在重重磨难面前倘若胆怯退缩,轻言放弃,便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倘若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便能化险为夷,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会生存的强者。古往今来,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流传了下来,纪念勇者,激励后人。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为生存不惜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拜伦天生跛脚,贝多芬中年失聪,他们都为事业不顾身体残疾,奋斗终生,铸造辉煌……正是这些坚强的人用一曲曲千古传唱的生命之歌告诉我们:学会生存意味着要经受磨难。

⑥历史已经步入21世纪,学会生存就需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处优胜劣汰的社会,适者才能够生存。

12.阅读第①段,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学会生存”的?(3分)

13.结合文意,分条陈述学会生存的重要意义。(3分)

14.作者引用克雷洛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5.作者认为,学会生存,意味着拥有理想,意味着尽力实干,意味着经受磨难。你认为还意味着什么,请续写两个分论点。(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绥化真题

全文共 1683 字

+ 加入清单

绥化

(三)阅读《拔下钥匙》一文,回答19-22题。(共8分)

拔下钥匙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⑧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⑨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有删改)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分)

20.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2分)

22.从本文中,你悟到什么有益的人生道理?(3分)

19.文章记叙了上海公交车司机陈乐平在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的时刻,用尽生命的余力,拔下钥匙,确保乘客安全的故事。

评分说明:(2分)根据文章情节概括完整即可得分。

20.心理描写。起到了突出人物优秀品质(精神)的作用。

评分说明:(2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答出陈乐平优秀品质的具体表现也可得分)。

21.示例:工作认真负责,尊老爱幼,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等。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示例一:在平凡的岗位中恪尽职守,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

示例二:人生短暂,一个人能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壮举,乃人生一大幸事!

示例三:陈乐平的事迹,能唤醒埋藏在心底的责任与大爱。

示例四: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考验,有的是幸运,有的却是灾难,我们应该像陈乐平一样,笑对生死,灵魂永恒。

评分说明:(2分)可以从生命意义、责任、生活态度等方面回答,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

全文共 126 字

+ 加入清单

描述:介绍事物的形状、结构、类别、演变等,使用例子、例子等写作技巧,让人们了解事物的外观、功能、性质等。叙事:具体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通过叙事、描述等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以讨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事实和推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盲道上的爱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哈尔滨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闲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g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5.(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16.(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17.(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18.(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9.(2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15.(2分)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16.(4分)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17.(3分)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

18.(3分)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

19.(2分)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五年级植树节的优秀记叙文

全文共 2754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节就要到来,如此有意义的节日,相信和诺五年级的小学生都回去参加植树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植树节的精彩记叙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植树节,“种植了”陶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是温暖的,春又是容易让人伤感的。春天里的思念,仿佛又是绵延不绝的春雨,细丝杂糅。春的开始,是事物焕新貌的开始。

春天里,新的事物在生长,旧的事物在变化。我们学院也在这种“时代在变化,社会在改造”中变化着。这不,开学来一踏入校门口就发现曾经的还蕴藏着古典韵味的陶园“消失”了。而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被拆卸后还未来得及清理的建筑残渣,还有刚砌上不久的新砖红墙。这里,那位见证了陶园的成长的慈祥老人——陶行知老先生的石像还安详地端坐在“残废”的陶园里。只有老先生的石像还证明着这里曾叫做“陶园”。老先生石座上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字样未曾被滚滚的灰尘遮盖住,清晰可见!可见此貌,但愿老先生会有一座比这更具现代化的“别墅”,这样,老先生就可以更专心“研究”教育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从1979年的第一个植树节开始,于今已是第33个植树节了。曾记得小学时代,每年的植树节里老师几乎都给我们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到野外植树或是在校园里浇树等。初中一年级时候的植树节,我们全班人还集体到野外的河岸上种植了许许多多的小树苗。初中二年级以后的植树节,似乎就渐渐地远离了喧嚣,远离了可爱的我们。

乍见今年的植树节天气真是风和日丽,这无形中已经给了植树人一种别样的心情。但似乎空气中又少了些许什么花样的点缀儿,不免总让人觉得这种风和日丽里夹杂着点儿做作。

中午午休时,在朦胧的快速眼动睡眠中,我隐约地听见宿舍楼后面传来“隆隆”的巨响,严重地扰人入梦,但又不知道是究竟发生了什么热闹事情。孰料,就在我们下午去教室上课时,路过南区教学楼旁,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竟然有这等事“活着”发生在我的眼前?

这时候只见几个建筑工人已经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坑尚未挖好,挖坑的工人早已u.99zuowen.com汗流浃背。坑的旁边横放着一棵硕大的“树苗”,“树苗”很特别,这大概就是即将要种到这个坑里来的“树苗”吧,“种树人”连给“树苗”润土定根的水都省了不带来。

仔细一瞧那树苗,这还真不是一棵简单的“树苗”,这不就是从旧陶园里“移植”过来的陶行知老先生吗?老先生虽然被倒放在地上,但稳挂在他眼睛上的眼镜还好好地保护着他的眼睛。他怎么被“移植”到这里来了呢?这里貌似也不是他喜欢的乐园呀?按捺不住郁闷的我走过去问“植树人”:“植树节你们去种树就好啦,怎么把陶行知老先生也给‘移植’过来了呀?这里是‘种不活’他的呀!”“种树人”却很幽默风趣地回答我说:“他在这里,你们需要他的存在,他也想更多的看着你们健康成长!”这“种树人”真不愧是“活雷锋”,语出惊人,不过他们也不过是为了生活而“艰苦奋斗”罢了。

今年的植树节真是雷人,植树节,“种植了”陶人。我竟说不出这该是为老先生感到悲哀还是该为他感到庆幸。此时谁是谁非实是难辩,没那么简单,谁也说不清是谁没有买单!或许吧,植树节,“种植了”陶人,这对老先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庆幸,这样把老先生“移居”到这片苍白却又充满欢声笑语的“墙土”上,总比在陶园里被毁坏得连渣都不剩好多了。也许老先生在“南方”这里“安居”,更能让他舒心养性。也许在这里,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会闪耀得更远,更能激励人心……

植树节,“种植了”陶人。期待老先生过得更美好!

植树实验

今天,我们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雨水的侵蚀性。这个实验需要两个盒子、一些草、泥土、小花铲、水瓶。

实验是这样的:先把两个盒子填上土,要有斜坡的,再用铲子或手压压紧,一个盒子里插满草,另一个不插草,再用剪刀在水瓶上戳几个洞,用来做花洒。

开始了,我们先把不插草的盒子来做实验。16秒过后。不插草的那个盒子被“雨水”侵蚀了很多,下面的泥水足有2厘米那么多。接着,我们要开始做插满草盒子的实验了,也是16秒过后,泥水明显减少了,只有1厘米,大多数的雨水都撒在小草上,看来植物的作用很大呀!

植物的作用很大。可是,现在的人们不仅不爱护它们,而且还去伤害他们,难怪现在的洪水这么多、小鸟的家那么少、沙尘暴到处都是……这些灾害都是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这样做不仅让大家受到伤害,还有对动物们、土地、空气等等造成危害。

有的人为了方便,擦手、擦汗都用纸巾擦,一张,一张又一张,这多浪费啊!还有的人,画画、写字,画画斜了,字写错了,一张张白纸就被他们扔进垃圾桶。这些可都是从树木里提取出来的木浆啊!全世界的人如果每天浪费一张纸,那要浪费多少树木啊!浪费一棵树就等于危害正向前一步,所以,我们应该多多植树,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盲目的砍伐树木。砍伐了树木我们人类会受到伤害,动物们也会受到伤害。我再一次向大家呼吁: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

有趣的植树节

植树节,我们应该去保护高大挺秀的树,保护娇小可爱的花草,总之,就是不能让植物受到伤害,不能让珍稀植物受到灭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在4?7这天植树吧!

4?7这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地里植树,可是今年植树却比去年植树要有趣得多,夸张一点儿形容就是“爆笑连连”,有趣极了!

来到地里,我发现几乎每一家都在植树,热闹极了!来到地头,爸爸看到了张瑶的爸爸高兴的说:“嗨,连坡!你也来植树啊!”“恩!你来‘植树’?”张瑶爸爸疑惑不解的问。“对呀!怎么了?”爸爸也疑惑不解的问。说完,张瑶爸爸指了指树苗,爸爸自言自语的说:“铲子、水,咦,树苗呢?哦,没带!”我和妈妈正好走过来,听到爸爸这番话,都捧腹大笑:“哈哈哈,哈哈哈……”“你先去拿树苗吧!我们先挖坑。”妈妈止住笑认真的对爸爸说。“OK!”爸爸说

首先,我拿起铲子,刚要挖,突然感觉背后有人拍我,“咦,谁呀?”我转过头边看边说。我又转回头,却发现铲子不见了!我把桶一扔,水洒了出来,我看了看,气急败坏的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定要把铲子追回来!”说完,我追了过去,气喘吁吁的说:“小偷,别跑!还我铲www.99zuowen.com子!“用用,用用!”小偷说。我想:咦?这声音好熟悉!是谁呢?我刚要追上去看个究竟,却发现小偷不见了!我垂头丧气的回到植树地,却发现铲子回来了!妈妈亲切的对我说:“刚才你们班的一个同学说用了用铲子,又还了回来。”看着被我弄洒的水,只好再去接。接完水,爸爸也回来了,我开始挖坑,挖完坑的我早已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挖的坑,高兴极了,说到:“挖坑真累啊!但是好好玩儿!”终于,第一棵小树栽完了,第二棵小树也栽完了……

我看着我们一家种的五棵小树,高喊道:“小树呀,小树,你要快快长大,长成苍天大树,美化土地,清洁空气!”

听完这番话,众人欣慰的笑了……

大家一起植树吧!因为植绿护绿,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荷

全文共 2459 字

+ 加入清单

永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荷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荚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患居山问,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发娉婷玉立在诗人华荚、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11)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

18.第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简明的语言概括。(2分)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⑤

19.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20.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波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3分)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句:

21.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4分)

红尘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22.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2分)

18.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风雪翻卷,独独立自尊,不馁不屈。

19.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1分)这段内容也是对第3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1分)。在写法上体现丰富独特的联想。

20.修辞1分,内容1分,作用1分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一群壮硕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将“荷塘雨声”比作“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骤雨袭来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21.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2分)

22.开放题,能体现唤起人们坚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语句通顺即可示例: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着高尚灵魂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

全文共 9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巧设悬念

【提示】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驿路梨花》。

【示例一】

一个个美丽的黄昏,在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旁,总会有一位年入古稀的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坐在一张褪了色的旧藤椅上,出神地看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被秋风打红的霜叶。又低头看着自己小得可怜的脚,不住地叹息,什么也不能做。她--是我可敬又可亲的太奶奶。

记得小时候,我常依偎在太奶奶身边,天真地问她:"您怎么老唉声叹气?您的脚怎么跟我的一样那么小又那么长?"可是不知怎么的,每当谈及太奶奶的脚时,太奶奶的眼泪就像潮水泛滥一样,从她那黄褐色的、无神的眼睛里涌出来,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用微微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带着严肃的神情对我说:"小孩子,不懂事,别瞎问,自己玩去!"然而,这非但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好奇心,反而在我幼小的心中萌了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想要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揭开心中的谜团。那是一个很黑的夜晚,我有事去找太奶奶,刚兴奋地跑到门口,一副差点令人昏厥的场景出现在我眼前,从几乎绕不到尽头的布里,我看到了里面裹着的小小的脚:又长又细,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脚上的皮肤就像老树皮,突出一根一根青筋,五只脚趾被强迫地挤在一块。噢,多可怕的脚啊!猛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太奶奶只能静静地坐着,而不能走来走去!为什么太奶奶的起居需要妈妈搀扶!为什么她会不住地叹息!我抬起朦胧的眼,发现太奶奶更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像放了很久的茄子,任皱纹到处爬满,就像刀刻的一般,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多,似乎每一条皱纹都藏着一段曲折的经历;流逝的岁月无情地压弯了太奶奶的腰。我愕然了:这就是我的太奶奶--一个用瘦弱的双肩坚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凭自己的力量,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太奶奶!泪,不禁夺眶而出……

而今,太奶奶已离开人世许多年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离我越来越远,不再回来。而在我记忆的深处,还常能清晰地看到:那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旁,我和蔼可亲的太奶奶坐在那张发黄的藤椅上,默默地看着美丽的晚霞,"飒飒"的风声正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简评】

文章开始巧设悬念:黄昏,太奶奶"看着自己小得可怜的脚,不住地叹息",每当谈及脚,"太奶奶的眼泪就像潮水泛滥一样,从她那黄褐色的、无神的眼睛里涌出来"。为什么太奶奶会谈脚色变呢?文章紧接着揭开谜底。习作没有因此来批驳封建社会摧残人的身体的一面,而是由此谈到太奶奶的坚强,表现了一个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

二、巧用抑扬

讲解

抑,就是按下,收束;扬,是上举,放开。运用“抑扬”方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欲抑先扬。目的在于抑的可以先扬;目的在于扬的可以先抑。这样前后对比造成反差,情节在起落中曲折生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示例一】

《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简评】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示例二】

《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傲,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三、时空交织

【提示】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示例一】

《爱心》

一、得病

二婶病倒了,大口大口的血染红了被单,12岁的女儿红球哭着呼救。众邻居听到了,纷纷丢下手中的活,奔来探望。

李大伯摸摸二婶冰凉的手,说:“快喝几口热茶,暖暖心。”

“你老太糊涂了,”阿强说,“吐血怎么还能喝热水,谁家有冰,快,要冰!”

于是两个姑娘朝村东的小日用店奔去,一眨眼捧来了好几支棒冰。店主听说二婶有了急病,不让姑娘掏钱磨了时间,要她们拿了棒冰快走,救人要紧。

阿强走到门口,与几个邻居悄悄商量,是否要发电报给远在西安的二婶的丈夫。众人认为,病情不轻,发了电报再说。于是,阿强骑车向镇上飞去。

二、抉择

傍晚,刘洛民送走了最后几个补习的学生。他突然接到家人的加急电报,得知妻子病重,几乎要瘫坐在椅子上。多年来,妻子在乡下担起了育女赡老的重担,白天要在社办厂上班,空余时间要料理家务,农忙季节又要抢收抢种,他早就于心不安。如今怎么办呢?

西安与故乡相隔千里,再说一周后学生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当前正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抛下学生立刻返故乡,还是留下帮助学生做好复习,两种思想绞得他头脑发痛。

“笃、笃、笃”,校长来敲办公室的门,“刘老师,这么晚了还不回宿舍?”

刘洛民手里攥着电报,还未开口,校长说:“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要拜托你啦,这是挤进前三名的关键。”

这一夜,刘洛民无法安睡:妻子、学生;学生,妻子……不停地在他脑海中悠转。天亮时他决定了,为了学生,坚持几天再说。

三、住院

二婶被众乡邻送进了乡医院,女儿红球吃住在李大伯家,喜妹在医院服侍她。

社办厂厂长来了,他对医院领导说:“二婶是里外累垮的。只要有好的药,你们尽管用,医疗费由我们厂负责。”

阿强来了,说:“田里的事你别操心,化肥、农药我多买了一份,到时我会去照管的。”

二婶眼里闪着感激的泪花。

二婶问喜妹:“我住院的事,你们告诉老刘了吗?”喜妹摇摇头。“对,千万别告诉他,他学校里很忙,别耽误了学生。”

连续几天的吃药打针,二婶的病日见好转。

四、相逢

刘洛民把学生送进考场后,急忙乘火车赶回家。他曾发过电报,想进一步了解妻子的病情,但未见回音。如今坐在车厢里,心里还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记得三年前妻子在工厂受伤,住院半个月,为怕影响他工作,信中竟只字未提。这回来电报,看来病一定不轻,一种内疚的心理时时袭击他。

下了火车便转乘汽车,当他走到村东头,日用店店主说:“刘老师,你回来了。别着急,二婶病好了,出院了。”刘洛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二婶是当天上午出院的。李大伯、阿强、喜妹都在帮助她收拾。

刘洛民踏进家门时,大伙儿说:“你回来了,二婶的病也好了,太巧了!”

屋里充满着爱的笑声。

【借鉴】

①时空交织。本文运用时空交织的手法,反映了夫妻、师生之间的爱心与人间的真情。作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写了两地不同的事。二婶得病住院,刘洛民收到加急电报;二婶出院,刘洛民在火车上焦虑。跨度大,内容丰富,手法独到。

②板块组合。全文分“得病”、“抉择”、“住院”、“相逢”四大段,即四个块板,有机地拼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省去了很多过渡性的文字及其他细枝末节,因此显得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示例二】

《爸爸》

父亲又要走了。

“我坐在书桌前,茫茫然地盯着书。不一会轻轻地打开门,父亲正在外面拉好包,提在手里掂了掂。我叹口气,又悄悄地关上了门,这么些年来,父亲常也不在家住。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造了多少房,修了多少路,我不知道,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

我总以为父亲并不爱我。自从母亲出走以后,他便把我丢在家里,让我孤零零地一个人担起全部的家务,可我总盼着他回来。记得在一个冬季,父亲终于回来了。那时,我满心欢喜,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请求父亲送我上学。这是小小的,但又是我当初最大的心愿,因为我总想像同学们一样在校门口自豪地与爸爸告别,况且外面的雪的确也很大。

“爸爸,你送我上学吧,今天雪好大!”

“爸爸不是早教你自己上学了,怎么长大了反忘了?!”

我愣住了,他居然把一个十岁的孩子称为“长大了。”“可是…”我委屈得难以再说下去。

“没有,可是的……”

于是倔强的我一气之下拿了书包就冲出门。

“突然后面传来父亲的声音:“你的作业本忘了!”我头也不回地往前跑。父亲终于追上了我,把作业本塞进书包,还替我把帽子拉下,捂住耳朵。走了一段路,我回头看看,父亲仍仁立在风雪里。

“爸,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掂了掂父亲的包,很沉。

“我自己也说不准。”父亲淡淡地回答,“不过只要有机会,总会回来看你的。”

那时,我与父亲一直僵持着。偶尔见面时他似乎总想对我说些什么,可我没有给他机会。终于在暑假的一天,父亲提出带我去远方的工地。我答应了,实在也很好奇。

走进工地大门,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我见所未见的场面:一群打着赤膊的汉子,推着车,扛着楼板,搬着砖…嘴里不时发出“杭唷”“杭唷”的声音,他们的肌肤,在烈日下闪闪有光的,不远处,传来阵阵打夯声:“一二三!”“一二三!”整齐有力的号声。我感受到了一种轰轰烈烈的刚性,唯有男子汉才有的刚性。我到各处走了一圈,看到了工人们筑起的大厦雄伟的骨架,也看到了一排低矮简陋的临时住棚。这时,我好像真的长大了,明白了父亲。

晚上,父亲的屋里有许多人,没有椅子,大家坐在地上。这些壮实的汉子们,手里拿着蓝边的大碗,里面是当地自酿的醇酒,浓烈而醉人;酒过三巡,于是高声谈笑。他们的话,有我听得懂的,也有我听不懂的,可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样朴实,亲切;有人唱起歌来,那歌,有我听到过的,也有我不曾听到过的,它们都是那样豪放。父亲有点醉了,他一下子把我高高擎起:“这是我的女儿!”接着,其余的人几乎抢着要把我托起来。

门“砰”地关上了。父亲走了。他一句话也没关照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追出去,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默默祝福:“爸爸,一路平安!”

【借鉴】

①时空交织。“爸爸”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爱自己的女儿,但更爱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作者从“爸爸”又要出门了写起,追叙幼时“爸爸”要“我”独自上学的经过,既而又回到现实,写“我”询问“爸爸”何时再回家,接着再追叙那年“爸爸”带“我”去参观工地的情况,最后写到“我”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而心中默默祈祷。全文时间与空间位置不断地交叉转移,故事发展显得摇曳多姿。

②彩线串珠。“男子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爸爸”从小鼓励我自理,这是男子汉的精神;“爸爸”在工地上的表现,更显男子汉的气质;“爸爸”再次离家去工地,临走时坚定沉着的表现,也显示了男子汉的作风。

四、一线穿珠

技巧点拨

一、要选好“线”,纲举目张

如把各种素材和观点比作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将“珠子”串起来的“红线”,“红线”选得好,不仅统摄连缀材料,纲举目张,而且使文章角度巧妙,切入自然,内容更加紧凑、充实。“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联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特征、一件物品、一个观点、一幅画面、一个话题、一种情感变化……

二、“珠”的安排错落有致

所谓“珠”,就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主题的一个个材料,可以是事件发展或情感变化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一个主题或观点的不同侧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典文中,分散在文章主体的七个分论点就是“珠”,但是这些“珠”并非杂乱无章,相反,它们是错落有序的。

七个分论点中,作者先从反面入手,谈“忘却过去”和“不痴想明天”,摒弃掉面对今天的两种错误的方式,然后立论,“感恩今天”的基础上,如何“珍惜今天”。前四个观点都属于意识上的认同。后面四个分论点则具体谈如何面对今天,“驱恶扬善”“珍爱亲友”“创造价值”,从对待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等角度逐层谈开去。结尾翻转了前面的假设,用“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的方式,表现了对生命的一种敬意,升华了主题,带给人以启迪。

三、“线”与“珠”要配合得当

“线”与“珠”应是一个有机整体,首先,“线”有足够的力量穿起“珠”,如果是话题,则需集中,如果是主旨句,则需强有力;而“珠”则应“线”的基础上充实而有序,完美统一。其次,“线”与“珠”要关系紧密,线索要与材料内容相关,或串起材料内容,或体现材料中的意蕴,或表现材料主旨。材料内容也要以线索为纲,如典文中,“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贯穿始终,在结构上串起全文内容,将七种对人生的思考有效串联起来。

例文一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美]奥格·曼狄诺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要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时间珍藏好,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滴漏。我不为昨天的不幸叹息,过去的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天的运道。

时光会倒流吗?太阳会西升东落吗?我可以纠正昨天的错误吗?我能抚平昨日的创伤吗?我能比昨天年轻吗?一句出口的恶言,一记挥出的拳头,一切造成的伤痛,能收回吗?

不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该怎么办?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明天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费在未知的事上?想着明天的种种,今天的时光也白白流逝了。企盼今早的太阳再次升起,太阳已经落山。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吗?我能把明天的金币放进今天的钱袋里吗?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吗?明天的死亡能将今天的欢乐蒙上阴影吗?我能杞人忧天吗?明天和昨天一样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是我仅有的一天,是现实的永恒。我像被赦免死刑的囚犯,用喜悦的泪水拥抱新生的太阳。我举起双手,感谢这无与伦比的一天。当我想到昨天和我一起迎接日出的朋友,今天已不复存在时,我为自己的幸存,感激上苍。我是无比幸运的人,今天的时光是额外的奖赏。许多强者都先我而去,为什么我得到这额外的一天?是不是因为他们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途中跋涉?如果这样,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功德圆满?造物主的安排是否别具匠心?今天是不是我超越他人的机会?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只不过是时间的积累。我若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掉人生最后一页。因此,我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为它们将一去不复返。我无法把今天存入银行,明天再来取用。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每一分一秒,我要用双手捧住,用心来抚慰,因为它们如此宝贵。垂死的人用毕生的钱财都无法换得一口生气。我无法计算时间的价值,它们是无价之宝!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憎恨那些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要摧毁拖延的习性。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不听闲话,不游手好闲,不与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我终于醒悟到,若是懒惰,无异于从我所爱之人手中窃取食物和衣裳。我不是贼,我有爱心,今天是我最后的机会,我要证明我的爱心和伟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我要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多加爱护,明天他们将离我而去,我也会离开;今天我要深情地拥抱我的妻子,给她甜蜜的热吻,明天她会离去,我也是;今天我要帮助落难的朋友,明天他不再求援,我也听不到他的哀求。我要乐于奉献,因为明天我无法给予,也没有人来领受了。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这是我的末日,那么它就是不朽的纪念日。我把它当成最美好的日子。我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我要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这样,我还要继续努力。我要拜访更多的顾客,销售更多的货物,赚取更多的财富。今天的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最后的也是最好的。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的话,我要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

例文二

奶奶的口头禅

“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这是奶奶的一句口头禅。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说要全家一起去饭店吃饭。奶奶自然不同意,说:“在家吃点儿就行了,浪费那钱干什么?”爸爸说:“现在生活好了,花两个钱儿算什么?”“奶奶,走吧!走吧!”我拉着奶奶的胳膊,又把那套死缠硬磨的功夫使了出来,可奶奶就是不同意。唉,一顿美味佳肴就这么从我嘴边儿“溜”走了。我急得乱蹦乱跳,可还是无济于事,只好在家吃了。吃饭时,奶奶见爸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怎么啦?不爱吃吗?”爸爸吞吞吐吐地回答:“爱吃。妈,我……我想辞职。”“辞职?”我和奶奶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爸爸放下碗筷,说:“不错!虽然单位里月月能保证开资,可那么几百块钱怎么能养活5口人呢?我想,辞职以后干地板加工,虽然风险大,可挣钱多啊!”奶奶说:“不行,虽然厂里工资少,可这里铁饭碗啊!”爸爸坚持说:“我已经写好了辞职书,明天就给领导送去。”奶奶听了,还想说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她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叹着气向卧室走去,边走还边说:“唉,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一波还未平息,另一波又起。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爸爸端着一盆吊兰,吹着口哨,迈着四方步回来了。进屋以后,他就端着吊兰给奶奶看,说:“妈,您看这花儿怎么样?我费了好大劲才买到的,而且才花20元钱。”奶奶惊讶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啥子?草也有人买?20元?草也值20元钱吗?”“这是吊兰,不是草,它是……”不容爸爸再说,奶奶已经气得脸都发红了,她抢过话头说:“我看你是有钱没地方花了,烧的。”说完,奶奶转身走进了厨房,嘴里又念叨着:“这时代我真是跟不上了。”

虽然奶奶看不惯我们的某些做法,但在我们的影响下,她的老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家的21寸彩电已经该“退休”了,爸爸早就要买一台29寸纯平的彩电。这天中午,爸爸叫人抬进屋一个大箱子,奶奶好奇地问:“这是啥子东西,这么大的个儿?”爸爸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您就知道了。”过了一会儿,爸爸把箱子拿掉了,把插销也插好了,然后一摁开关,吓了奶奶一跳,她后退几步,一下子坐在沙发上。可不一会儿,奶奶就被电视里的精彩节目吸引住了,连饭也不吃了。她笑呵呵地说:“以前是光听声儿,瞧不见人儿;后来就看见了人儿,可人都是黑白的;现在不仅有了颜色,还跟看电影似的,我想以后或许还有香味呢……”奶奶的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奶奶又感慨地说:“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现在,奶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守旧了,有时比我们还解放,这都应该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啊!

【评】

本文用奶奶的一句口头禅将发生在家里的几件事串连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可见,选材有代表性。

文中的人物语言,特别是奶奶的话,既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又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塑造人物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爸爸的语言也较有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与一只蝶不期而遇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分类汇编——记叙文

南充

与一只蝶不期而遇

王小玲

①一只翩然而至的蝶凝止于我的肩头。

②震颤的双翅微微收拢,轻踏花蕊的细足清香的立于我的颈项之侧。那里,是我最钟爱的开满淡紫蝴蝶兰旗袍左肩上含苞待放的一朵。

③轻轻侧过脸,与一只蝶对视,与一朵花的灵魂对视。

④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分明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A(灼伤、灼痛)。

⑤那一袭紫黑的蝶衣,是上好的丝绸的质感,晕着点点的黄,若隐若现,不可碰触,不敢碰触。那般的高贵神秘那般的典雅脱俗。

⑥破茧,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花朵,用一身的美丽,用一生的痴情,短暂的生命不曾放弃过。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美,为了寻找美,为了展示美。

⑦因为美,而成为永恒,成为人们美的幻想和寄托。

⑧最美的梦境是蝴蝶梦;最美的纽扣叫蝴蝶扣;最美的戏服称做蝶衣;最美的舞姿喻为蝶翩跹;最美的爱情是化蝶而去的梁祝……

⑨那么是谁,安排我在阳光的花影间与一只蝶相遇,让我灵魂的尖端随蝶的纤纤细足舞出春天的芬芳?

⑩你从哪里来?你又到哪里去?为着怎样一段生命的轨迹,在这一刻,神奇的静栖于我的肩头?

静是禅。

净是禅。

仿佛冥冥命运中赐予我一瞬得天独宠的美丽,让我的心静在蝶翼的翩然中,让我的魂净在蝶衣的绮梦中;使我的生命经的住岁月最苛刻的吟读,让我在清晨花瓣的露珠上B(构筑、构造)水晶的房屋,安置我们的芳香的邂逅。

不期而遇的蝶啊。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我将以心为桥,走进春天的脉络,将一朵最美的花融入生命。

由此住进幸福的春天,永远的春天。

8、结合文意,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A()B()

9、“我的目光应该是柔的是暖的”,为什么“竟不敢直视这美丽的精灵”?(2分)

答:

10选文中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

答:

11、选文??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为什么单独成段?(2分)

答:

12、赏析加点词的妙处。(2分)

颤动的双翅萌动一树花蕾,潮涌一河春汛。

赏析:

13、选文中“我”只是“与一只蝶不期而遇”吗?想一想,“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什么?(2分)

答:

14、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2分)

答:

8、A:灼痛B:构筑(2分)

9、因为这“是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我的心不堪美艳一击,在此时竟是如此的脆弱,强烈的痛感让我的目光也灼痛”。(意近即可)(2分)

10、排比;增强语言气势,突出蝴蝶的美,抒发对蝶的喜爱之情。(2分)

11、过渡(承上启下);为了强调蝶带给“我”的独特的感受。(意近即可)(2分)

12、用“萌动”“潮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蝶带给“我”的那种含苞欲放、生机蓬勃、春机无限的无穷的美的遐想,表达了“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意近即可)(2分)

13、不只是;(1分)“我”实际上遇到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或“一颗美到极致的精魂”)。(意近即可)(1分)

14、提示: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的美融入生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追求幸福的美好人生,追求永恒的美。(贴近文意,围绕“追求美”,意近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