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647

文章

430

篇1: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1994 字

+ 加入清单

62.【2018江苏省扬州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B.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D.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

【答案】2.D

【解析】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A项语境错误,不合信心满满答题的语境: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B项望文生义,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首:最先。当:面对,对着。冲:要冲,交通要道。(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冲”字应当理解为“战车,攻敌、攻城的战车。”类似于今天的坦克,步兵躲在其后面。对于对方来说,首先面对它的人,当然要面临巨大的危险。)此处可换为“敢为天下先”“一马当先”。

C项前后矛盾,优柔寡断和“日渐成熟”“毫不迟疑”相矛盾,可换为“当机立断”。

【技巧点拨】词语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意义虽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答题方法主要有: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如“凝重”和“厚重”的选用。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抑扬顿挫”和“顿挫缓急”。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对构字、用词的学习和领悟,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涌”和“淌”,“波动”和“波澜”。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人人皆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做题自然就不难了。5.排除代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代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园林藤萝阳台枣核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聚族而居炉火纯青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的污垢。”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解说:该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答案】4.A

【解析】本题综合考察了词性、短语、句子成分、标点符号,题目虽小,一应俱全,设计甚好!

B项“聚族而居”是偏正短语,其他三个是并列短语,错误;

C项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解说错误,应是:这句话的主干是“分钟是享受”;

D项“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标点使用错误,应是: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A项这四个词的词性都是名词,词性相同,解说正确。故选A.

句子主干:主干”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枝叶”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主干”与“枝叶”相对而言.一个句子在结构上起主要作用的主语、谓语、宾语三者的中心语,就是句子的主干.在句子中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和补语,就是句子的“枝叶”.如:“这个贱畜生无缘无故地把我这个指头咬了一口.”“畜生咬”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定语“这个”,状语“无缘无故地”、“把我的手指头”,补语“一口”都是枝叶.怎样提炼句子的“主干”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一、局部分析法:先把全句分为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然后直接提出主语中心语和谓语中心语.如果有宾语,要把谓语分成两部分,把宾语单独分开后,提出宾语中心语.如:①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主干:心里有事.②祖冲之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干:祖冲之产生兴趣.二、成分分析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用符号标出句子的各个成分,显示出中心语,然后提出主干.如:③(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

B.“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C.绿化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将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D.在位于虎山路小学后的一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将蜂窝做在了教职工家门口。

【答案】D

【解析】D.“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此句是说马蜂在教职工家门口筑巢,并没有占领教职工的宿舍,不合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L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流连忘返(liúliánwàngfǎn):形容留恋景物或某种事物而不愿离去。

流离失所:流离:因灾荒、战乱等流散分离。失所:失去安身之处。形容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络绎不绝(luòyìbùjué):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坚不可摧(jiānbùkěcuī):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含褒义。

满载而归(mǎnzàiérguī):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含褒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常用词语解释载歌载舞等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182.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载:表示同时作两种动作。

183.张灯结彩: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184.郑重其事:指对某事的态度严肃认真。郑重:严肃认真。

185.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人或强大的力量。中流:水流的中央。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像柱石一般挺立在黄河激流中。

186.亡羊补牢:意指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后用“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以免继续受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常用词语解释方法之比喻解释法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常用词语解释方法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选择几种常见的方法略加介绍

比喻解释法

比喻解释法是将需要解释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

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92.【2018四川省广元市】

3.下列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但它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实在令人叹惋。

D.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运用。A.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B.“虽然……但……”表转折关系。C.豆蔻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合语境。D.骈进:并排行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85.【2018四川省成都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第54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的中国队卷土重来,成功卫冕。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3.【参考答案】A(卷土重来,指失败后再重新开始,和前文“半决赛淘汰了瑞典队”相矛盾,可改为“乘胜追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百花洲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B.芙蓉街、宽厚里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各地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

C.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活动,目前各地学校对之趋之若鹜。

D.中国文字彰显了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答案】D

【解析】A.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属名词性词语,一般不能直接用副词来修饰:B.慷慨解囊:意思是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C.趋之若:意为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D.刻不容缓:片刻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常用词语解释鞭长莫及等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336、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上。后用以比喻力不能及。

337、东山再起: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比喻的对象是人。

338、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可见这是一个贬义词。

339、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适用范围比"应接不暇"小。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

340、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水至清则无鱼等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识时务者为俊杰shíshíwùzhěwéijùnjié比喻认清时代潮流者,方可为英雄豪杰。

树倒猢狲散shùdǎohúsūnsàn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作恶的头目一倒,帮凶们都各顾各地逃跑了。

水至清则无鱼shuǐzhìqīngzéwúyú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āzhīháolí,miùyǐqiānlǐ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进阶词语解释钦羡等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51.A.钦羡

解释:词语分开解释:钦:钦(钦)qīn恭敬:钦佩。钦敬。钦慕。钦赞。钦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羡:羡xiàn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B.窥伺:kuīsì

窥:指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伺:守候,观察。窥伺:进行某种不正当地偷看,居心不良。

C.洋洋洒洒[yángyángsǎsǎ]

[解释]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D.如饥似渴[rújīsìkě]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抑扬顿挫等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180、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18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

182、饮水思源:源,事物的根由,来路。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不忘本。

183、油然而生:油然,自然而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84、与日俱增:与,跟、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94.【2018四川省眉山市】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蓓蕾》诗刊征稿日期5月31日截至,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B.他们俩在“汤尤杯”赛场上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C.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D.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3.B【解析】(A.“截至”意思是“截止到”,此处应该用“截止”。C.感情色彩不当。

D.“言行相顾”和前面的“说一套,做一套”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97.【2018四川省自贡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实力自立门户,因此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慢慢积聚能量。

B.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相安无事,这最是昆明人性格的明证了。

C.乡里乡亲,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就怎样。

D.笑能治病,但也要有一个限度,恰如其分。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大笑。【适可而止】

【答案】3、D(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题干由选正确的改为选不正确的,难度稍大。ABC三项使用错误:A.韬光养晦:“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此处使用符合语境;

B.守正不阿: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符合“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的语境;

C.磕磕绊绊,读音kēke-bànbà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引申义为办事不顺利,总有由人为或环境带来的麻烦。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野叟曝言》也用于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例:人生总会有磕磕绊绊,不用太失落的样子。符合“乡里乡亲”的语境。

D.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如其分【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侧重于适合)【示例】: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恰到好处【解释】: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侧重于最合适)【示例】:在驾驶员考试中,她发挥出色,车停的位置恰到好处。要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咄相逼。出自《论语·乡党》。D项应该选用适可而止。

所以选D。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成语的辨析的题目,重在成语的运用,成语较为常见,考核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考试方向】此题考核的较为直接,就是判定成语运用的是否正确。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得分要点】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注意常见的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语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知识点资料——词语解释第二册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1.折服:信服。

2.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6.南辕北辙: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

7.希冀:希望。

8.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9.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10.料峭:形容微寒。

11.婆娑:本意盘旋。形容树的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12.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13.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意。

14.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5.麻木不仁: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16.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1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18.鄙薄:轻视。

19.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20.仄仄:狭窄,倾斜。

21.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22.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3.蓦地:突然。

24.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25.颀长:身材高。

26.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27.悉意:全心全意。

28.翩然:形容动作轻快。

29.孕育: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30.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31.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32.怠惰:懒惰。

33.情致:情趣兴致。

34.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示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

35.孤寂:孤独寂寞。

36.少见多怪: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物都感到奇怪。

37.涵养:蓄积并保持。

38.恬静:安静。

39.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

40.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41.委实:实在。

42.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43.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44.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查考。

45.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可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46.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47.撺掇:从旁鼓动别人做某事。

48.依稀:隐隐约约。

49.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50.弥散:弥漫消散。

51.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2.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53.冗杂:繁杂。

54.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5.谐谑:滑稽而略带戏弄。

56.粗犷:豪爽,直率。

5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58.丰赡:内容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40.【2018湖北省宜昌市】

2.请在下边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A.狐()虎威意思:B.闻名()迩意思:

2.(2分)A假:借,假借B遐:远,遥远(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音近字和近形字的掌握情况。)

3.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相应的横线上。(2分)

山居是事,稍一萦恋,則亦市朝;书画赏鉴是事,稍一痴迷,则亦商贾;诗酒是事,稍一屈从,则亦苦境。

A.雅

B.胜

C.乐

3.(2分)BAC(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举世闻名等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63、举世闻名:举,全。闻,听见。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

64、举一反三:举,提出。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65、可歌可泣:歌,唱、歌颂。泣,小声哭。值得歌颂赞美,令人感动泪下。形容事迹英勇悲壮,感人至深。

66、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67、扣人心弦:心弦,指受感动而起共鸣的心。扣,敲击、牵住。形容使人非常激动,也形容牵动人的心。

68、夸夸其谈:夸夸,说大话。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词语真题汇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诠释了汉语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气质,大数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既又迂回曲折开端

B.只要就慷慨激昂开始

C.不仅还荡气回肠开启

D.要么要么缠绵悱恻开拓

【答案】5.C

【解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本段文中两个"有":"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有美术、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可知是递进关系折关系,可判断前两空应该使用"不仅""还"关联词,答案为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重点词语解释之字 作助词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