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外文言文重点句子积累及翻译优秀20篇

浏览

6335

文章

29

篇1: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桃花源记》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可以享用。

3.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他们的意思。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一册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伤仲永》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伤仲永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赏。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变成了普通人了。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答题技巧考点三:句子翻译

全文共 1549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三:句子翻译

1.紧抓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来源:学§科§网Z§X§X§K]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来源:学_科_网]

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4)固定句式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各种景象的变化多端,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的,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孙权劝学》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孙权劝学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初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初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初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之《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口技》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口技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间一起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鱼我所欲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鱼我所欲也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翻译句子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意思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的翻译是:女娃在东海游玩时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出自《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传说出自先秦时代的古籍《山海经》,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一词表示执着、矢志不渝的精神。

《精卫填海》的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马说》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马说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小石潭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爱莲说》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爱莲说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与朱元思书》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与朱元思书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醉翁亭记》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醉翁亭记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玩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暝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6.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

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陋室铭》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