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谁打赢了拿破仑【精选20篇】

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经过数十年研究,归纳出了相当有价值的十七条黄金定律,该定律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观因素,使成功学这门看似神秘的学问变成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则。轮船大亨罗伯特·达拉认为:“我如果50年前学到这十七条黄金定律,可能只需要一半的时间就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6757

文章

41

篇1:在法国人心中为何戴高乐要比拿破仑更伟大?

全文共 1960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国家,在历史上这个国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造反”。每每折腾一次,那么巴黎就会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不过有趣的是,在法国人民的信中,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竟然就是被他们亲手“造反”赶下台的一位首脑,这个人就是夏尔·戴高乐

话说2005年4月的时候,法国国家二台搞了个"法国十大伟人排行榜",结果当选头把交椅的就是戴高乐,而声威远比戴高乐煊赫的拿破仑却落选了!估计好多中国人会不解:拿破仑横扫欧洲、威震世界,仅一部影响西方至今的法典便足以名垂青史。而戴高乐呢?二战中一个国土沦丧的"流亡将军",啥大战都没打赢过,凭啥就超越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伟人"了呢?

不过您不服,也没用,人家法国人就认定戴高乐比拿破仑厉害。可法国人为啥会这样想呢?一句话:没有拿破仑,法兰西照样很牛;没有戴高乐,法兰西估计玩完!

戴高乐到底干了啥?我说那么几条,您就明白了。

二战中,法国不是被希特勒的闪电战分分钟打趴下了嘛,昔日一战的英雄贝当元帅投降了,成了纳粹德国的傀儡——维希政府的首脑。而身高两米、军衔却只是准将的戴高乐,是当时法军的"异类"。

二战前,戴高乐就预言坦克是未来战争的主角,呼吁必须建立强大的装甲部队,他大喊坦克厉害的时候,德国也有个坦克迷发出了同样的呼声,只不过这个德国人很幸运,他被希特勒重用了,他就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德国装甲之父"古德里安。

戴高乐说坦克重要,法国没人理他;戴高乐说希特勒要对法国下手,也没人理他。当希特勒真对法国下手时,法军一败涂地,唯有戴高乐率领一支不咋地的装甲师拼死抵抗,竟然还俘虏了不少德国兵!这真是奇迹呀!然而,他一个人厉害,有啥用啊。法国还是完蛋了,戴高乐关键时刻跑了——飞到英国号召不愿投降德国的法国人都跟他混。

这时的戴高乐,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但他口才和手腕确实够强,还真就慢慢拉起了一支武装,名曰"自由法国",后又改名"战斗法国"。二战中的戴高乐挺悲催的,美英巨头总想从已经战败的法国身上捞好处,尤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总么看戴高乐怎么不顺眼,总想以别人来取代戴高乐法国抵抗运动领袖的位子,而戴高乐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也太弱,可他愣是凭借超凡的政治才能,利用各大国之间的矛盾折冲樽俎,不但跟着美英盟军"凑热闹",于1944年重返巴黎,还让苏美英等三大国承认自己是法兰西的唯一领袖。

本来二战中的战败国法国,竟然被戴高乐拖着进入了世界五强之列。这联合国安理会"五小强"(常任理事国)中,苏(俄)、美、英、中可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法国呢?一投降希特勒的丢人国家,凭啥也进入"五小强"了?还不是戴高乐手段高强嘛!没有戴高乐,法兰西还不定混成啥样呢!

战后的戴高乐,更猛。法兰西局势一塌糊涂,国内各党派乱打,国外殖民地闹腾,戴高乐雄风再现,于1958年创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为首届总统。今天的法国,就是戴高乐创建的这"第五共和"。戴高乐足足执政10年,使劲发展法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处处和美英对着干。在他的努力下,法国成为继苏美英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美英不是讨厌苏联和新中国么?戴高乐偏偏对苏联示好,还偏偏喜欢毛泽东,他领导法国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4年);法国不是和德国一直是世仇么,从普法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打得头破血流,而戴高乐偏偏和联邦德国(西德)总理阿登纳亲密握手,实现法德和解(1963年);美国不是在欧洲整出来一个"北约"组织么?戴高乐一声令下,法国退出"北约"(1966年),让美国和英国他们玩去吧,老子不奉陪了;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不是一直闹独立么,戴高乐说,好,我不管了,同意!独立去吧(1962年)!

经过戴高乐的一番拳打脚踢,法国终于又恢复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毛泽东主席就称赞他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虽然后来由于法国经济出了问题导致1968年的"五月风暴"(法国学生和工人集体"造反",全法趋于瘫痪),昔日的救国英雄戴高乐也被迫下台,但是当21世纪法国人评选自己历史上的第一伟人时,戴高乐依旧当选。这说明,法国人也不"糊涂"嘛!。

和20世纪的戴高乐相比,19世纪的拿破仑对世界的影响力肯定更大,不过拿破仑之前,法国就已经是欧洲强国了,18世纪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法兰西就相当无敌,巴黎就是繁华大都市。而拿破仑时代之后,尤其是德国的崛起,使法国混得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军事方面,法国军队打得都是些什么破仗啊!而戴高乐,在法国已经完蛋的糟糕局势下,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愣是把法国又变成了世界大国。相比于拿破仑,戴高乐的奋斗,更难呀!而且在法国人心目中,拿破仑再牛逼,也终究是战败了,滑铁卢是他们的耻辱呀。而戴高乐执政时,美英还真不敢把法国怎么样。戴高乐去世后,留下了一个依旧强大的法兰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奥斯特里茨战役对于拿破仑来说有什么意义

全文共 45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奥斯特里茨战役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这场战役对于拿破仑来说真的太重要了,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因为这场战役过后就已经奠定了拿破仑在欧洲战场的霸主了地位了,所以这场战役很重要了,这场战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因参战方为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86000人俄奥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此后,拿破仑继续贯彻入侵英国本土的既定战略积极备战。英国虽然依靠传统的海军优势将法国海军封锁在港口内动弹不得,但若小看拿破仑无异坐以待毙。因此,英国联络欧洲大陆另两个豪强奥地利和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两国在东线对法国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一方面组织大军团挥师东进迎战奥俄,并决心占领维也纳以求彻底地消除来自东方的威胁;另一方面继续命令海军备战准备冲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但这两条战线却收获了不同的战果。1805年10月,拿破仑指挥法军获得了乌尔姆战役的大胜,多瑙河地区的奥军差不多被全部歼灭。但是,就在拿破仑在乌尔姆接受三万奥军投降的第二天,法国海军上将维尔纳夫指挥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却在直布罗陀西口的特拉发加角,同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进行了19世纪最大一次海战。

结果,法西联合舰队基本全军覆没,英国夺得海上霸权,从此拿破仑失去了海外竞争的能力。皇帝省去了在不擅长的海战上瞎指挥,从而全力关注陆上战场,此时情报部门报告普鲁士也即将加入反法同盟,如果不赶紧争取一场大胜利,欧洲大陆的局势将对法国很不利,法军将腹背受敌。

1805年11月21日,拿破仑率领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个军进驻奥斯特里茨,他要把俄奥联军引进他亲自选定的这个战场,以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彻底打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此时法军在奥斯特里茨只有53000人,对面的奥母兹聚集了85000俄奥联军,他相信联军会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为了确保对手上钩,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手段。

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撤退,又谴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方向退却,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联军司令库图佐夫强列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行决战,但二皇认为联军实力强于法军,因此不予理睬。

战役在1805年11月27日拉开了序幕,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联军方面,俄军在长距离撤退中损失了大约1.2万人,但精华尚在,加上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共有5.3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3.3万人。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8.6万人,火炮350门。

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但此时的拿破仑通过情报已深信联军一定会上套,决战即将到来。于是,他限令周边法军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3万人,并拥有250门火炮。

12月1日,拿破仑令做出了最后的部署。左翼由拉纳的第五军镇守北面的桑顿山,缪拉亲王的5600名骑兵预备军在后支援。贝尔多纳特的第一军也将在这一线发起攻击。南方的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是拿破仑故意暴露出来的右翼,吸引联军进攻。这一侧仅由苏尔特军的一个师12000人把守,师长列格朗。达武的第三军将在第二天凌晨抵达增援。苏尔特军余下的两个师则潜伏在战场中央,一旦联军主力都被吸引到南方,就一举攻下普拉钦高地,切断联军两翼的联系。

与此同时,联军总部也制定了自己的计划。老谋深算的库图佐夫主张继续撤退以拖垮劳师远征的法军,但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和急于复仇的奥地利将军们被拿破仑的诱敌之计所迷惑,认为这是打败拿破仑的天赐良机。

尽管名义上库图佐夫是全军总指挥,但实际的决定权在亚历山大手中。最后,由奥地利的洛维特将军制定的联军作战计划正中拿破仑下怀:巴格拉季昂指挥右翼前锋部队进攻桑顿山,牵制法军。利希顿斯坦因的第五纵队则负责保障他和中央接合部的安全。联军主攻方向在南线,左翼前锋部队和第一二三四纵队在巴克斯霍顿的指挥下,将攻占塔尔尼兹村和索科尔尼兹村,打垮法军的右翼,然后向北全面包抄。

联军兵力分成五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附近的阵地出发,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利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拿破仑决心孤注一掷,故意放弃普拉岑高地,指挥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12月1日,联军到达预定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此时的意图,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借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向南卷击,歼灭俄奥联军主力于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地区。为此,拿破仑决定,要在防线北段集中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二,而在南段同样宽的正面上,只配置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12月2日凌晨6点,联军在弥漫的大雾中开始移动。激战首先在南线爆发,基恩米亚率领5000奥军组成的左翼前锋部队进攻塔尔尼兹村,被法军击退。8点,多克托洛夫第一纵队的14000俄军赶到,以优势兵力攻下了塔尔尼兹村。联军在塔尔尼兹村还未及站稳脚跟,达武已经率军赶到并立即发起反击,夺回塔尔尼兹村。随后,联军乘混乱又发动了一次反击,再次攻下塔尔尼兹村。

对塔尔尼兹村的进攻开始后不久,伦格朗指挥的第二纵队和普雷斯比斯维斯基指挥的第三纵队也先后投入了对索科尔尼兹村的进攻。索科尔尼兹村战况激烈,俄军首先攻下索科尔尼兹村后不久,败退下来的法军立即重整部队,发动反击夺回索科尔尼兹村。俄军再次攻下索科尔尼兹村后,达武军的费利埃师赶到,又将俄国人赶出索科尔尼兹村。此后索科尔尼兹村反复易手,但联军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占据。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二线的第三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在北线,巴格拉季昂指挥的右翼前锋部队由13000名俄军组成,利希顿斯坦因的4600名奥地利骑兵在他的侧翼。他们负责进攻拉纳把守的桑顿山。联军发动了数次猛烈的攻势,但在法国步兵,骑兵和炮兵的协同防守下,都被打退,上午10点30分,拉纳和缪拉发动反击,一举将联军赶出北方战场。

在南线和北线展开激战的同时,苏尔特军的范达姆师和圣海拉尔师乘着浓雾的掩护,推进到普拉钦高地脚下静静潜伏,等待着进攻的信号。上午8点半,由24000名俄奥联军组成的第四纵队在克罗拉瑟的指挥下,也开始离开普拉钦高地,加入对南线的攻击。至此,南线已吸引了超过5万人的联军主力。中央的普拉钦高地正如拿破仑的设想一样,变得兵力空虚,法军将轻而易举的从此突破。

上午9点,拿破仑对苏尔特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也就在这时,红日终于透出云层,驱散了浓雾。蛰伏已久的法军范达姆师和圣海拉尔师的精锐士兵敲着鼓点,挺着刺刀,一举冲上普拉钦高地。当时,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看到联军主力攻击受挫,便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联军。这样一来,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面对法军突如其来的中路突破,普拉岑高地原上本洋溢着乐观气氛的联军总部顿时乱作一团。克罗拉瑟的部队已经离开,利希顿斯坦因的部队也在激战当中。法军轻易的就粉碎了驻守俄军的抵抗,占领了高地。伦格朗率第二纵队反攻,也被苏尔特军击退。11点30分,法军已完全控制了普拉岑高地。随后,拿破仑将大本营移到了普拉岑高地上,同时命令贝尔多纳特从北线赶来增援。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为了避免被彻底分割的命运,康斯坦丁大公亲自率领作为预备队的俄罗斯近卫军做孤注一掷的反攻。拿破仑也将贝西埃指挥的近卫军投入战斗。俄军连续四次猛攻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十一时左右,战局一时呈胶着状态,但拿破仑手下还有完整的贝尔多纳特第一军,而联军已经没有一支预备队可以投入战斗了。

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随着贝尔多纳特大军源源不断开上普拉岑高地,俄罗斯近卫军终于支持不住,全军溃退。到了下午2点,普拉岑高地上尸横遍野,拿破仑完成了他分割联军的计划,联军的中路彻底被击溃。自此大局已定,联军的溃败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下午2点,重整后的圣海拉尔师兵分两路,从普拉岑高地南面开下。一路前往索科尔尼兹村,会同达武发起反击;一路切断南线联军的归路。南线联军很快就被这最后的一击打垮,各支部队纷纷夺路而逃。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处在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法军呼喊着,顺着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

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沼泽地带。这些人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据说有几千人葬身湖底了。联军士兵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混乱中,弗朗西斯和亚历山大甚至被他的参谋部和侍从人员抛弃,孤身一人逃出的亚历山大最后被俄军在一个小村落中找到。也许可以说,是冬天短暂的白昼救了两位皇帝的性命,使他们侥幸地逃出了法军的包围。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

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6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伤亡8500人,损失1面团旗。

1805年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兰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拿破仑所说的“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这是成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所学校,是法国非常著名的学府之一。这个学校的宗旨就是:“穿皮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以及制度技术,特别是为了培养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以及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1804年12月3日,是拿破仑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第二天。这天,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学生奉命参加了三军检阅队,拿破仑亲手将一面“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锦旗,授予1804年的第一名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并命令该校的队列紧跟在禁卫军之后通过检阅台。如此大的荣耀,使这批热血青年激动不已,他们发誓要用所学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1814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学生纷纷请缨参战,并选派代表觐见拿破仑。学生代表慷慨陈词:“我们没有忘记那面大旗上‘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赠语,巴黎此刻危在旦夕,是我们该洒热血的时候了!”望着眼前这些因激动而面部涨红的学生,拿破仑的眼眶湿润了,他沉声道:“你们是法兰西的未来,我没有权力将你们送到前线!”无奈,学生代表只好悻悻离开。

几个参谋对拿破仑说:“我们守城的兵力不足,现在正是让青年们拿起枪的时候,您为什么要拒绝他们呢?”

拿破仑一字一顿地说:“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

后来,这句名言被镌刻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荣誉大厅的天花板上,成为该校最为自豪的地方。

拿破仑以一个政治家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宁肯让自己陷入灭顶之灾,也决不让学生上前线。正是他的果敢决断,保住了这些有志青年,使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在后来为法国培养出了上百名科学院院士、无数的工程师、实业家、将军和政治家,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法国强大的中流砥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拿破仑破盗案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的故事:拿破仑破抢劫案

滑铁卢战败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并被软禁。周围只有一个叫桑蒂尼的仆人。

一天,他派桑蒂尼去岛上找罗伊酋长,传达他要医生的愿望。到中午时,桑蒂尼还没有回来,但是一个年轻的军官从总司来通知拿破仑,“你的仆人因涉嫌偷窃而被捕。”

当拿破仑到达总部时,罗伊告诉他发生了什么:“桑蒂尼来这里时,我正在处理岛民们交来的金币,所以我请秘书让他在左边的房间等着。后来,我把金币放在这张桌子的抽屉里,锁好,然后去了厕所。由于我的疏忽,抽屉上的钥匙留在了桌子上。两三分钟后,我回来数了数书桌抽屉里的金币,但少了10枚。在这段时间里,桑蒂尼在左边的房间里等着。桌子上有我忘记带的抽屉钥匙。他还偷了谁?因此,我命令秘书逮捕他。”

“但是,你应该知道左边的门是锁着的,桑蒂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去。”

"他一定是先走到走廊,然后从中间的门进来的。"

“不是说你只离开两三分钟吗?桑蒂尼不可能看到你把金币放在隔壁的抽屉里,他也不会知道你把抽屉钥匙放在桌子上了。你这么快就走了,他怎么能偷金币?”拿破仑反驳了他。

"他一定是透过磨砂玻璃看到了一切。"

拿破仑没有说话,而是走到房间左侧的门口。他靠近左边的房间,脸贴着磨砂玻璃。他只是模糊地看到门边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距离外看不到。他走到左右门,用手指触摸门上的磨砂玻璃。他发现两块磨砂玻璃质地完全相同,一边光滑,另一边不光滑,只是左边门磨砂玻璃的不光滑面在行政长官室的一边,而右边门磨砂玻璃的光滑面在昌邑室的一边。右边的房间是行政室。拿破仑转过身,指着门上的磨砂玻璃,对罗说:“来看看。桑蒂尼看不到你在磨砂玻璃上做什么。”应该怀疑的是你的秘书。”罗伊打电话给秘书询问他,发现他偷了金币。

拿破仑的推理是什么?

回答:

答:秘书利用磨砂玻璃的特性偷了10枚金币。磨砂玻璃的不光滑的一面通过加入一些水或唾沫来使玻璃上的细微凹凸变得透明,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罗在房间里做什么。房间左边的磨砂玻璃面是光滑的,这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腓特烈与拿破仑在炮兵战术方面有哪些区别?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这两位都是欧洲历史上排队枪毙时代的超级学霸,这两个人都有着一国单挑多国陆军强国联盟的壮举,都是利用着自己国民的血与肉铸就了霸业。他们两一个是文艺范吝啬鬼,一个是理工科实干家,用着不同的炮兵战术在战场上打基础了不同的乐章。那么腓特烈与拿破仑在炮兵战术方面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腓特烈大帝大帝是地道的文青,不但从小热爱文学,还会演奏笛子,自己编写过笛子曲目。他一生著书颇丰,用法语写出了数十本战斗教材。腓特烈大帝早年被老爹认为是毫无战争天赋,因为他的数学和战争地理学成绩很不好。因此腓特烈大帝在给后辈编写炮兵教材时很费劲,因为炮兵当时和数学密不可分。

腓特烈大帝炮兵技术不行,但炮兵运用上也是高手。和老爹一样,腓特烈大帝是勤俭节约——吝啬的典范,他在自己的宫殿里招待伏尔泰都舍不得拿好咖啡,让士兵们运输火炮更是舍不得自己下本钱。腓特烈大帝没有建立专门的炮兵运输部门,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军需运输部,而后者把大量的马匹分散养到农民家里。

平时这些马匹给农民干农活,由农民提供饲料;战时军需运输部就要查看这些马匹的成色,并从每户农民手里抽走40塔勒给炮兵当工资(这是一般士兵几个月的工资,腓特烈的便宜很难占,因为他有强有力的公务员队伍)。

腓特烈认为机动作战是获胜的秘诀,因此于1759年在兰茨胡特首次创建骑马炮兵。这些炮兵都被腓特烈当成是步兵和骑兵的帮手,因此他认为炮兵的任务是要在会战开始就压制住敌人的炮兵,然后向斜线方向轰击,打开敌人步骑兵的缺口。他布置营炮兵的位置不得超过己方步兵50步距离,在交战时在离敌人1200步远的时候使用实心弹,400步远的时候则改用霰弹。由于他本人不是炮兵行家,所以普鲁士炮兵在专业性比不上“情敌”弗朗茨(特蕾莎女王的丈夫,1744年奥地利就有了专门的炮兵学校)的炮兵,是他高超的战术能力造就了普鲁士炮兵的辉煌战绩,在他的眼中炮兵是战场上重要的配角。

拿破仑是炮兵科班出身,这是当时中产阶级子弟最常选的“专业”,因为数学把很多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撵出了这个兵种。拿破仑的数学老师是法国当时最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他本人的数学能力极强,因此在炮兵专业能力上远超腓特烈。

拿破仑在炮兵战术并没有太大创新,他的原则有两个:一是火炮远多越好,总是喜欢集中比敌人多的火炮,他运输大炮可不像腓特烈那样吝啬;二是火炮距离敌人越近、打得越快越好。拿破仑的数学能力经常被用来布置更加专业的炮兵阵地,检验下属的战果上,他本人并不喜欢写战斗条例。由于法国比普鲁士土豪地,法国炮兵的训练水平和战术能力也超过了普鲁士,因此在拿破仑战争中把普鲁士同行打得落花流水。

腓特烈、拿破仑尽管有少许差异,但都是战场上的弄潮儿,这两个好战分子之间也是惺惺相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拿破仑的老师拉普拉斯

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皮埃尔-西蒙娜·普莱斯(1749-1827)是法国分析师、概率科学家和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

他于1749年3月23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卡尔瓦多斯的博蒙特·奥诺,于1827年3月5日在巴黎去世。

他于1816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并于1817年成为院长。1812年,一本重要的书《概率分析理论》出版,其中总结了当时概率论的全部研究,讨论了概率在选举审判调查、气象学等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拉普拉斯变换”。

他是决定论的支持者,提出了拉普拉斯恶魔。拉普拉斯恶魔是拉普拉斯在1814年提出的一个科学假说。这个“魔鬼”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的确切位置和动量,可以用牛顿定律来展示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和未来。

他致力于挽救世袭制度的衰落:他担任了拿破仑的内政部长六周,然后成为元老院的国玺大臣。在拿破仑皇帝时期和路易十八时期,他两次被封为爵士,后来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长。

拉普拉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博蒙特。他的父亲是个农民。他从年轻时就显示出杰出的数学能力。18岁时,他离家去了巴黎,并决定从事数学工作。于是他拿了一封推荐信给当时著名的法国学者达朗贝尔,但达朗贝尔拒绝见他。拉普拉斯给达朗贝尔发了一篇关于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非常优秀,达朗贝尔突然很高兴成为他的教父,拉普拉斯被推荐到一所军事学校教书。

之后,他和拉瓦锡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们测量了许多物质的比热。1780年,他们都证明了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其组成元素所需的热量等于这些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释放的热量。这可以看作是热化学的开始,也是继布拉克对潜热的研究之后,能量守恒定律的又一个里程碑。60年后,这项法律终于诞生了。

拉普拉斯在21岁生日(1770年3月28日)五天后完成了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曲线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研究”。除了对极值问题的全面回顾,拉普拉斯还对当时著名的j l .拉格朗日的相关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

在随后的3年里,共完成了13篇论文,涵盖了当时数学和天文学的最新领域:极值问题、差分方程、循环级数、机会对策、微分方程的奇异解、行星轨道倾角的变化、月球运动理论、卫星对行星运动的摄动、行星的牛顿运动理论等。尽管在1773年之前只有4篇论文发表,但它们都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报告,并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1789年6月,巴黎科学院成立了一个由拉普拉斯和拉瓦锡领导的特别小组来研究和制定公制。由于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中,他们在1790年4月14日咨询局成立后不久就提出了长度单位与体积和重量单位的关系。

1790年5月8日,制宪会议通过了普通法。1791年3月25日,巴黎科学院任命了一个由拉普拉斯、拉格朗日(1787年从普鲁士到巴黎)、加斯帕尔·蒙日、博尔达、孔多塞等院士组成的“度量衡委员会”。他们最终确定了长度单位。根据从法国敦刻尔克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地测量结果,正式确定长度单位“米”是巴黎子午线总长度的四十分之一。这个长度单位比先前定义的第二个钟摆(即摆动周期为2秒的单摆)的长度更科学、更可靠。第二个钟摆的长度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然后是越来越大的长度单位,例如分米、厘米、毫米,...、公里等。,由十进制确定。面积和体积单位由相应长度单位的正方形和立方体定义。重量单位由水在相应单位体积中的重量来定义。这是迄今为止使用的世界公制。

拉普拉斯和拿破仑

拉普拉斯曾经是拿破仑的老师,所以他和拿破仑有着不解之缘。拉普拉斯是一位数学大师,但他总是忠于政治上的强势一面,并被人瞧不起。拿破仑曾经嘲笑他把无限的精神带入内阁。席卷法国的政治变革,包括拿破仑的兴衰,并没有显著地打断他的工作。虽然他是一个涉足政治的人,但他的声望和将数学应用于军事问题的能力保护了他。同时,他也归功于它在政治态度上的双向能力,这是不值得钦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拿破仑真的死在圣赫勒拿岛上吗?是不是拿破仑本人?

全文共 1820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的名字,我们都是比较熟悉的了,但是对于拿破仑的经历,或许熟悉程度并不是特别深,但很多人都知道,拿破仑这个曾经的无挡之军,最终还是在滑铁卢失败了,滑铁卢后来也就成了一个拥有失败含义的代名词。拿破仑最后一次失败之后,被流放到了圣赫勒拿岛,据说他最终也是在这里死去的,但是却有人认为,真正死在圣赫勒拿岛的并不是拿破仑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拿破仑真的没有死在圣赫勒拿岛吗?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孤独的有人岛屿,圣赫勒拿岛绝对可以上榜。

圣赫勒拿岛为什么会孤独?给你一组冰冷的数字。圣赫勒拿岛位于大西洋的中部偏南位置,非洲与南美洲中间。圣赫勒拿岛距离南美洲最近点是3400公里,从圣赫勒拿岛到非洲西海岸,也有1950公里。北距西非海岸也有两千多公里。即使是同样孤独“兄弟岛”阿森松岛,也有一千多公里。

圣赫勒拿岛面积不算小,121平方公里。但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如同大海里的一只蚂蚁,要多渺小有多渺小。这个大洋中心的小岛,是葡萄牙人卡斯特利亚于1502年5月21日发现的。之所以定名为圣赫勒拿岛,因为这一天是一个名叫圣赫勒拿日的宗教节日。

不过葡萄牙并没有在岛上干什么事,又过了86年,也就是1588年,才由英国人加文迪希“二次发现”该岛。圣赫勒拿岛的历史非常简单,1659年,圣赫勒拿岛正式属于英国的所谓东印度公司。英国在岛上可没干什么好事,经常从非洲贩卖黑奴较好黑心钱。奴隶制废除之后,岛上需要劳工,英国就从当时的清朝骗来很多华人来岛上当劳力。时间到了1815年,有一天,从欧洲方向驶来一条船,船上的英国军人押来一个人。此人个头不高,却曾威震欧洲大陆,他就是一代历史巨人拿破仑-波拿巴。

如果不是滑铁卢那场荒谬的战役,拿破仑是有希望统治欧洲的。但历史不能假设,来自科西嘉的枭雄失败了,他成了联军的俘虏,注定要跌入历史的尘埃。

不过,拿破仑本人显然不这么认为。

1814年,英国等获胜方把拿破仑囚禁在厄尔巴岛,位于拿破仑老家科西嘉岛与意大利西海岸之间。只关了一年,因为反法各方内斗不断,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溜了出来,悄悄杀回法国,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欢迎。拿破仑冲破历史的牢笼,再次主宰法国。3月20日,拿破仑在巴黎建立了著名的百日王朝。

这个百日王朝也就三个多月,就成了历史老古董,拿破仑再次成为俘虏。这一次,反法同盟汲取了教训,厄尔巴岛距离大陆太近,利于拿破仑逃脱。必须把拿破仑流放到一个四不靠的荒岛,让他永世不能再回欧洲。万里之外的孤岛圣赫勒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拿破仑的同伙再有通天之能,面对圣赫勒拿岛让人绝望的孤独,也无计可施。

即使如此,反法各方还是不放心,在拿破仑被囚禁的朗伍德别墅外重兵把守,而曾震撼欧洲的拿破仑,所能活动的范围,也就是方圆12公里。

刚来到圣赫勒拿岛的时候,拿破仑还非常自信,他相信还会第二次东山再起。所以,拿破仑在岛上的生活非常积极,还苦练英语,没事锻炼身体。可拿破仑左等右等不到来自法国的好消息,他准备越狱。拿破仑找来一个替身,让自己蹲大牢,没想到这个替身被海淹死了,越狱计划失败。

随便时间流逝,拿破仑越来越没有信心再造历史。1821年5月5日,法国大帝拿破仑撒手人间。

不过,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说法。死在圣赫勒拿岛的,根本不是拿破仑-波拿巴,而是一个替身。那真正的拿破仑去了哪里?据说又回到法国。

有个叫弗朗西斯-罗布德的法国人,他是拿破仑第四个替身,在战争年代为拿破仑服务。拿破仑兵败后,罗布德成为一名兔子养殖能手。1818年的一天,有个神秘的医生借口买兔子,把罗布德接出法国。不久后,一艘来自美国的船出现在圣赫勒拿岛附近。再之后,就很可能上演了真假拿破仑的调包计。真的拿破仑借着历史的重重迷雾,不知去向。而假的拿破仑开始拒绝接见任何人,性格也和之前的拿破仑大不相同。直到1821年,拿破仑据说被毒死。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理由。当时拿破仑的母亲还健在,哪个母亲不疼自己的儿子?可当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生病时,“拿太后”没有丝毫的伤心。所以,有些人认为,“拿太后”当然不伤心了,在岛上生病的根本就不是她的儿子。

历史真相,早已被大西洋浩荡的海风吹得无影无踪。也许,拿破仑是真的逃离孤独的圣赫勒拿岛,但至少在官方名义上,他的人生终点还在圣赫勒拿岛,遗体被送回法国。

历史上的圣赫勒拿岛本就非常孤独,而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通向亚洲的船只都要在圣赫勒拿岛进行补给,还算有点生机。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经过圣赫勒拿岛的船只越来越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19世纪初与拿破仑齐名的科学家——洪堡

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19世纪初,拿破仑率领军队穿越欧洲,建立了著名的法兰西帝国。当时北方的普鲁士并不强大,所以普鲁士总是派一个地理学家去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以获得更高的声誉和地位。这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他对美国的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人们甚至称他为与拿破仑同等级别的人物。

这张照片来自互联网。

1769年秋天,亚历山大·冯·洪堡特出生在柏林郊外的一个贵族庄园。他的父亲乔治是普鲁士的宫廷大臣。因为洪堡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从小就有很多老师,所以他受到的教育比其他人都多。在我母亲看来,我的哥哥威廉应该学习法律,将来成为一名外交使节,而我的哥哥亚历山大应该学习经济学,以维持家庭的繁荣。但是让她妈妈担心的是她的小儿子对大自然充满了兴趣,只有庄园里的花草树木才能吸引他。长大后,他喜欢上了地理,并一直认为有一天他可以离家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正如他小时候回忆的那样:

“阅读地图和旅游书籍常常会激起不可阻挡的神秘想象。似乎我已经与遥远的地方和事物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每当我想到我可能被迫放弃看到南半球上方闪亮的星座的所有希望时,我的心就痛。”

18岁时,洪堡离开庄园去法兰克福大学学习。他发现当时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其他科学在理论、技术和仪器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对自然的研究仅限于表面描述。洪堡决心去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旅行,调查和研究那里的秘密。在大学里,他遇到了两位影响他生活的老师。一个是和库克船长一起探险的乔治·福斯特,另一个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德国翻译。他们与洪堡分享了他们的海外经历,并对这位年轻人的想法表示赞赏。洪堡的长途旅行梦想也得到加强。

1796年,洪堡的母亲去世。洪堡不再需要担心他的家庭。他终于能够漫游世界了。他卖掉了家庭财产来资助他的旅行。他想去非洲的尼罗河,以及遥远的亚洲和新大陆的美国。然而,拿破仑和埃及进行了激烈的战争,他的出海计划一再失败。幸运的是,经过他两年的大胆游说,西班牙国王终于允许他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地区进行自费检查。他高兴地登上了比扎罗号巡洋舰,向梦幻般的南美洲驶去。

虽然哥伦布已经探索美洲300年了,但是人们仍然不熟悉这个新大陆。洪堡的船停靠在委内瑞拉的库马纳。他一着陆,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高大的椰子树、奇形怪状的花朵、天蓝色的螃蟹、金色的鱼和鸟、老虎、猴子和鳄鱼来来往往。这里的一切都让洪堡感到非常新奇,他只是想沉浸在这个新世界里。

然而,洪堡很快就醒了。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好奇和享受,而是为了科学研究。他想写一本“关于科学,而不是关于个人的游记”。他首先观察了当地的星座和日食,在此期间他被晒伤了。然而,洪堡不能照顾这么多。他紧急前往通古拉瓦火山进行调查。他发现火山爆发时放出的热水比岩浆多。他分析并指出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欧洲人听说亚马逊河是一条很长的河流,水量很大。然而,这条河发源于何处,它的上游是什么?为了解开这个谜,洪堡和他的植物学家同伴深入亚马逊河上游的丛林,那里非常潮湿,到处都是凶猛的野兽。为了在这里收集动植物标本,观察土壤、岩石类型、风力和气候变化的数据,他们在阴暗的河流上乘着印度小木筏来回穿梭。在岸上,它们经常受到野生动物的攻击,而在水里,它们总是提防鳄鱼和电鳗。晚上,他们必须忍受蚊子和飞虫的叮咬来观察和书写天文符号。当没有食物时,他们不得不吃香蕉、木薯甚至蚂蚁。如果有暴风雨,那就太可怕了,因为他们的船只能覆盖一小部分。

这张照片来自互联网。

参观完亚马逊河和其他地方后,洪堡回到了库马纳。他原本计划从墨西哥横渡太平洋去菲律宾群岛,但当他到达古巴时,洪堡突然觉得南美洲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被探索过,于是决定返回南美洲大陆。这次他们到达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和其他国家。1802年,洪堡自己在钦博拉索山攀登了5762米,这是当时人类到达的最高点。在这个过程中,洪堡发现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并发现了垂直方向的气候变化规律,这让他非常兴奋。当他们到达秘鲁利马时,洪堡已经收集了几十箱保存的昆虫、植物标本和无数的岩石。他打开一路上做的笔记,回忆起五年来惊心动魄的美国之旅。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觉得是时候回到欧洲了。他想把这些数据拿回来,相信经过整理和分析,他可以找到更多的规则。

在他去美国的五年里,欧洲充满了他的传奇。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他的旅行经历。有些人还说他死在那里。当洪堡在1804年回到巴黎,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就像一个胜利的将军!他带回了十几本笔记本和数千份天文、地理和气象观测数据。在他行李中的6000多种植物标本中,有2000多种欧洲植物学家从未见过。在这次旅行中,他看到了无数人们未曾见过的事物,发现了无数自然界的规律。他几乎成了最有学问的人。在人们的心中,即使是拿破仑,也是如此!

这张照片来自互联网。

洪堡回到欧洲后,他用生命的最后20年写了一本伟大的科学著作《宇宙》。这本书分为五卷。它描述客观和主观的自然世界,讨论不同时期的天文现象、地磁和地球物理现象,并基于自然力统一的思想整合整个物质世界。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找到一个自然的灵魂。但是当他与时间赛跑写第五卷时,他逐渐感到筋疲力尽,终于在1959年5月6日下午2: 30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0岁。

《宇宙》对后世影响深远,为现代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受洪堡的启发,达尔文使用测量和其他方法来产生“物种起源”。尽管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洪堡的声誉逐渐被削弱,但他的自然观点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在我看来,在这个重视科学的时代,我们应该再次纪念这位伟人。

这张照片来自互联网。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是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主要成果:发明等温线和等压线的概念,绘制北半球等温线图,指出气候不仅受纬度影响,还与海拔、离海距离、风向等因素有关;

建立植物地理学,发现植物分布的水平和垂直差异;

首次绘制了地形剖面图。发现秘鲁寒流(洪堡寒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想必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这个战役可以说是影响非常的深远,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战役的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的决定性胜利,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那么说到底,拿破仑这一次的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是什么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滑铁卢战役介绍

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语: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Slag bij Waterloo,德语: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1826年,英国伦敦建造凯旋门雕塑,以纪念反法联军领导者惠灵顿公爵“阿瑟·威尔斯利”对此次战役的卓越贡献。

2、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原因

第一个:官兵素质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希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第二个:兵力分散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第三个:普军反击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希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希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3、滑铁卢战役的意义

战斗结束后,布吕彻建议他们称之为拉贝尔联盟之战,但惠灵顿另有计划。他跑回总部,写了一篇著名的短讯,解释他是如何赢得滑铁卢战役的。

“滑铁卢热”席卷英国,从火车站到广场到花园,喧嚣地再现了这场伟大的英国胜利。“政治正确”和民族与个人自尊心的结合拒绝承认拿破仑的毁灭是由于英国人的勇气以及惠灵顿的天才以外的任何原因导致的。这是一个傲慢自大的故事,诋毁了普鲁士,忽略了荷兰、拿骚、比利时,极大地提高了惠灵顿的声誉。

对于比利时与荷兰人而言,滑铁卢的特殊之处可能在于,这是他们主动捍卫自己的家园而赢得的最著名的胜利。但在为了利益而一次次的在这里杀伐的列强看来,他们不过是博弈筹码。

这或许解释了过去 200 年里,英国能将滑铁卢的胜利据为己有的原因:像比利时与荷兰这样的小民族,只配是大国的棋子,单凭他们自己,无法承载光荣伟大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富兰克林的遗嘱与拿破仑的诺言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故事:富兰克林的意志和拿破仑的承诺

学生们,你们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谁吗?

富兰克林通过放风筝感受到电击,因此发明了避雷针。这位著名的美国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

“……波士顿居民得到了1000英镑。如果他们接受这1000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委托给一些被选中的公民,他们必须以每年5%的利率把钱借给一些年轻的工匠。这些资金在100年间增加到131,000英镑。我希望届时10万英镑将用于建造一座公共建筑,剩下的3.1万英镑将用于继续赚取100年的利息。在第二个100年结束时,这一数额增加到406.1万英镑,其中106.1万英镑仍由波士顿居民控制,其余30万英镑由马萨诸塞州公众管理。在那之后,我不敢做更多的决定!”

男孩女孩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仅仅拥有1000英镑的遗产,立遗嘱分配数百万英镑的财产是“信口开河”还是“言出必行”?事实上,只要使用复利公式,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做出自己的判断。

是复利公式,其中m是本金,a是年利率,即n年后本金和利息的总和。富兰克林的财产在第一个100年结束时应该增加到Y;(英镑),比遗嘱上写的多501英镑。在第二个100年结束时,将会有更多的遗产:(英镑)。可以看出,富兰克林的意志有科学依据。

遗嘱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指数效应下,微薄的资产和低利率会令人瞠目结舌。著名的拿破仑陷入了指数效应的漩涡,这使法国政府非常尴尬。

1797年,拿破仑参观了卢森堡国家小学,赠送了一束价值三个路易的玫瑰,并承诺只要法兰西共和国存在一天,就每年送一束同等价值的玫瑰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因为多年的战争,拿破仑忘记了这个诺言!1894年,卢森堡正式向法兰西共和国推出“玫瑰悬念”。要求法国政府在拿破仑的名誉和1375596法郎的债务之间做出选择。这笔巨款是三个路易的本金,年利率为5%,97指数效应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拿破仑率4万法军远征,向农民借一东西,200年后让法国政府很头疼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利息利滚利是十分可怕的,当年法国皇帝拿破仑就吃过这样的一个大亏,只不过欠的并不是银行的钱,最终还钱的也不是他自己。坦白来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许多成功的英雄其实也有落魄的时候,唐朝开国功臣秦琼在不得意的时候,就曾卖过马,最终得以成就大业,而我们伟大的拿破仑皇帝在远征途中,就因为木材不够,而十分痛苦。据史料记载,公元1800年,拿破仑皇帝率领4万大军远征,也就是发动对奥作战,在征战的途中经过了一个瑞士的小农村。因为作战的需要,拿破仑亲自向当地农民借一东西,这便是村里的大树,他下令砍掉了村里的一些大树,并且还吃了一些百姓的粮食。如果是侵华日军,想必会直接索取,甚至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然而拿破仑却治军严格,当时手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便给当地村民留下一张借据,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加倍奉还。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拿破仑居然最终兵败滑铁卢,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法国从此退出欧洲舞台的正中心,显然拿破仑再也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不过农民的后代却一直保留着这张借据,就这样这张借据一直保留了200年,期间这些农民的后代不断向法国政府索赔,大家要知道,这已经足足200多年了,让法国政府很是头疼,最终拿出了45万法郎,相当于帮拿破仑还了债务。无独有偶,拿破仑惹出的麻烦还不止这一个,公元1797年,拿破仑和妻子约瑟芬曾到卢森堡参观一所小学,当时在学校内,拿破仑夫妇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很是感动。于是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法兰西国家存在一天,那么就会在每年的今天给学校送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以此来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话说完后,拿破仑立即给学校送了一束玫瑰花。

不过拿破仑因为国事繁忙,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卢森堡却把此事写进了课本,后来卢森堡认为有必要让法国人践行自己的诺言,居然向法国政府提出了索要玫瑰花的要求。给予法国政府的主要有2个选择,要么从1797年起,按照三个金路易的价格计算玫瑰花的价格,并且按照5厘复利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就公开承认拿破仑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大家要知道,虽然玫瑰花只有3个金路易,但这已经足足过了200年,经过利滚利,已经变成了137万法郎的巨额债务。法国政府没有办法,只得公开宣布会在物质上支持卢森堡中小学事业的发展,以此来封住卢森堡民众的口。而卢森堡也得到了实际利益,便也没有再要求其他的赔偿。

笔者认为,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宁。仅仅从这两件小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法国的确是一个有诚信的民族,一个值得世人尊敬的民族。虽然当年拿破仑说的是一句戏言,但继任的法国政府却都能够有效兑现,这样的契约精神不得不说让人更佩服,而反观二战后的德国,已经开始洗心革面,并且向全世界承认二战的罪责。而日本却一再歪曲历史,居然一直在美化日军侵华战争,真的是让人感慨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蒙古人征服莫斯科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希特勒跟拿破仑不行?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在军事历史当中,莫斯科的存在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巨坑,不论是实力多么强劲的军队来攻打莫斯科,最终都是会落到个惨败的下场。在历史上诸多兵败莫斯科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就要属拿破仑希特勒了,他们麾下的军队在当年那个时代绝对是称得上无出其右,但灰飞烟灭的结局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莫斯科是不是真的不可征服?不过我们把目光再往前推一点就会发现,蒙古人也曾经将兵锋直指过这里,不过他们成功了。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面积约2560平方公里,比起北京1.68万平方公里,还是小了点。但莫斯科常住人口约1230万,占到俄罗斯总人口1.46亿的约8.42%。我们北京虽然也是大都市,但占全国人口只有约1.55%。莫斯科在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分量,大概相当于我们北上广深的总和。总体上俄罗斯比中国人口密度小多了,但是莫斯科却非常拥挤,这个一个人口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国家。

蒙古人之所以会与后来两位有所不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区别还是时代。如果回到蒙古帝国向东欧扩张的年代,我们会发现此时根本没有统一的俄罗斯,相反整个东欧平原上大大小小分布着无数个斯拉夫公国。这些宛如部落一般零散的公国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而莫斯科公国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因此蒙古人在宣扬武力的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有组织的抵抗。

时间跳转到19世纪和20世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拿破仑时代的沙俄和希特勒时代的苏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时期的俄罗斯人不仅有着恐怖的人口基数,民族意识和组织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拿破仑和希特勒遇到的俄国与蒙古人遭遇的俄国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不客气地说,在欧洲有“野蛮人”之称的蒙古人在面对莫斯科公国的时候要比他们的对手“文明”得多,起码在军事技术方面是这样。

与拿破仑时代莫斯科坚固的城墙和希特勒时代的地雷阵、铁丝网相比,蒙古时代的莫斯科城防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当时偌大的莫斯科城市基本没有像样的工事体系,城墙也只比栅栏好一点,而这在蒙古人的抛石器面前基本没有抵抗能力。再者就是后勤的区别,拿破仑和希特勒已经进化到热兵器时代,弹药、粮食、油料等物资需要依靠长长的后勤队伍来保障,任何一个作战链条的失误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而蒙古人基本没有类似的烦恼,而且出于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的后勤保障极为简单有效。在各种记载当中,我们基本找不到有关蒙古后勤部队的记录,因为他们的单兵所需几乎完全依靠个人携带。一般情况下,每个蒙古士兵都配备两到三匹马,这样的运力足够保证作战和运输使用。而且在军粮的制作上,蒙古人也有自己的独创性,您肯定听说过“牛肉干”这个词。

没错就是牛肉干,蒙古士兵把风干的肉放在马背上,这样既便于保存,食用起来也方便。饿了吃肉干,渴了喝马奶,如果行军需要,屁股长在马背上都没有问题。拥有这样的军事代差,拔都的军队就是不想打胜仗估计都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同为欧洲战神,拿破仑与亚历山大大帝哪个更厉害?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那些历史上的武将名人总是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吗,而且还会对这些名人武将做一个排名,或是将那些实力不相上下的人冠以一个大的头衔,就比如说春秋五霸、五虎上将、明朝四才子、初唐四杰等等。事实上,这样热衷排名的事情不仅仅只有中国人喜欢,西方人也是同样如此的。就比如说欧洲战神

欧洲四战神可以说是在欧洲历史上,战功最为显赫,战绩最为耀眼的四位,他们分别是——拿破仑亚历山大、凯撒、汉尼拔。其中尤以拿破仑与亚历山大大帝为著,不少欧洲人对于拿破仑与亚历山大大帝究竟谁更厉害也是吵翻了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下这两位的战绩。1、首先对比领土

拿破仑帝国最为鼎盛的事情是1810年到1811年间,除了巴尔干半岛外,几乎囊括了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统治的区域 包括两部分: 其核心是法兰西帝国;然后是一层层的附庸国。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军事天才征服了大约72万平方英里的土地。

亚历山大大帝方面,根据历史记载,马其顿帝国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325年到公元前323年。虽然马其顿王国仅仅存在了13年,但是它先后横扫希腊、叙利亚和腓尼基、庞大的波斯帝国,帝国的领土足足有200多万平方公里。

就领土方面而言,亚历山大大帝完胜!2、世界影响力上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不是打了四十次胜仗,因为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磨灭的,那就是我的《法国民法典》(后世改名《拿破仑法典》)”。从文化影响力而言,拿破仑这句话确实没错!

《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步法典,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树立了典范,恩格斯曾指出:“这部法国革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体本”

同时他所发动的法国大革命一举打破了教会特权、神权枷锁,政教合一被打破,开启了欧洲人的思想大解放。

亚历山大大帝上面,虽然他没有出过什么书籍,但是在其征服过程中,其将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中东,希腊文化在那里被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所保留,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是使得希腊文化保留了下来。

就世界影响力方面而言,拿破仑的贡献是大于亚历山大大帝的3、军事战绩对比

既然是战神,那必须得进行军事战绩对比。拿破仑方面,他一生先后指挥并作战达60次,有五十多次都是大胜对方,胜率高达80%多,拿破仑由于早期学习更多的是和炮兵骑兵,所以他对炮兵骑兵的使用有独到之处,他的“大炮兵连”火炮战术极其厉害。

拿破仑的封神之战是——奥斯特里茨战争,这一场战役也被称为“三皇之战”,虽然战斗双方人数差距不大,拿破仑大约7.3万,俄奥联8.6万人,但是战损比却截然不同,拿破仑方面仅伤亡8500人,而联军方面则是伤亡2.6万人,双方战损比是1;3

亚历山大大帝最知名的战争无疑是高加米拉战役,这一场战役的双方是马其顿军VS波斯军。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人数是4.7万人,而波斯军大约是10~12万人之间,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是这位伟大的战神还是成功击败了波斯大军,这一战后,波斯帝国失去了最后击败马其顿人的机会。

从战绩方面而言,亚历山大大帝的战绩无疑更加显赫,这一方面亚历山大稍胜拿破仑大帝。

两位帝王身上都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都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和,但综合而言,在真正的军事比拼上,亚历山大大帝是比拿破仑胜过一筹的,但是在对世界的影响力而言,拿破仑的影响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这一点是比亚历山大大帝强的。综合而言,个人觉得亚历山大大帝才是欧洲第一战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拿破仑一世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

--摘自拿破仑给儿子罗马王的遗嘱,其实这何曾不是他的宿愿。

拿破仑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1岁,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

·33岁,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7岁,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

·38岁,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0岁,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

·41岁,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42岁,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曼赤肯猫和拿破仑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曼赤肯猫和拿破仑有什么区别minuet,它结合了传统波斯猫的娃娃脸和曼基康猫的短腿。曼赤肯短腿猫在。tica已正式成为一个品种十多年,拿破仑短腿猫直到2012年才正式列入tica新品种。与曼赤肯相比,拿破仑的脸更圆,脸更大。

拿破仑猫(Napoleon)其显著特点是有甜美的娃娃脸和类似香肠狗的短腿,相信你会一见钟情。它们与传统传统的波斯猫(Persian)娃娃脸和曼基康猫(Munchkin)短腿,同时,它们的皮毛允许任何颜色,品种可分为长毛拿破仑猫和短毛拿破仑猫。这种可爱的娃娃脸短腿猫属于人工杂交品种,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曼赤肯短腿猫tica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品种十多年了。英文是munchkin,是绿野仙踪故事中的小矮人,说曼赤肯猫有小矮人一样的小个子,天性乐观顽皮好玩。小步舞曲短腿猫,又称拿破仑短腿猫,2012年才正式列入tica新品种也得到了美国拿破仑委员会的大力推动。小步舞曲短腿猫是由曼赤肯品种和波斯品种组成的一种不同于两个原始品种的新品种。mis家里养的是小步舞曲短腿猫,有着与曼赤肯相对的圆脸和身体。

2015一月,TICA董事会投票决定改变品种名称品种名称(Napoleon)改为minuet(小步舞曲)和minuetlandire(长发小步舞曲)两个品种。

小步舞曲继承了它独特的短腿,仿佛从梦中走来。品种是由自然基因突变引起的。短腿并不妨碍猫的敏捷性。他们可以跑、跳、玩。从波斯组(包括波斯人、外国短毛猫和喜马拉雅山)继承了它圆脸、眼睛、浓密和大量的骨头。骨骼为短腿提供了独特的良好支撑体系。小步舞曲不仅是短腿波斯和毛茸茸的可爱。而且是这两组的独特结合,很容易与其他品种的猫区分开来。

munchkin和minuet区别在于,minuet脸型比较圆,脸盘大(类似异短猫)。

munchkin和minuet长发和短发有区别,longhair和shorthair,很多人想要长毛短腿猫,直接说要小步舞曲,这是不对的。

两个品种都可以参加WCFTICA协会举办的比赛。munchkin和minuet可以互相配种,但后代都是minuet,不能再属于了munchki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拿破仑的原味丝袜竟然卖到24万一条 拿破仑为什么喜欢穿丝袜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丝袜大家都很喜欢啊,不管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对丝袜都有一种特殊的喜好,虽然好像一直都在说丝袜一开始是给男人穿的,但是无所谓啊,毕竟现在一条男士丝袜就要卖到24万呢,当然这也不是一条普通的丝袜,而是一条大佬的原味丝袜。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爱美的女生们已经穿上了心爱的丝袜,当然更爱丝袜的男生们也迎来了美好的季节。丝袜会让女生更加的性感、奢华和妩媚,被称为女性的第二皮肤,是每个女生的必备之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丝袜诞生之初却是男性专属,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最爱丝袜的果然还是男人啊。

丝袜的原型来源于裤袜,大概在16世纪,西班牙人开始把连裤长袜与裤子分开,并用编织的方法来编织袜子,这一举措可算是丝袜的鼻祖。此时的欧洲上流社会的男性,就特别喜爱穿白色紧身裤袜。我们看当时的欧洲贵族油画会就发现,他们不但穿丝袜还穿高跟鞋。2010年时,巴黎就拍卖了一双当时的丝袜,成交价高达24万人民币,为啥能卖这么贵?因为它是拿破仑的原味丝袜啊。

我们看最著名的拿破仑的画像,《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此时的小拿同学就穿着他心爱的紧身裤,紧身裤可以算是丝袜的前身了,小拿同学既然喜欢紧身裤,那喜欢丝袜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就有了下面这副画。

性感小短裤,时尚丝袜加小皮靴,这个欧洲最强势的皇帝,同时也引领着欧洲的时尚潮流。这睥睨世界的眼神,时尚优雅的抄兜动作,袒露雄风的叉腿站姿,简直是迷死人不偿命啊。

说到时尚的前沿就不得不提另一位皇帝,路易十四。看吧,法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时尚的发源地了,看看他们的皇帝都穿着什么吧。簪花小皮鞋、精致小胡须、忧郁的小眼神,外加负离子烫卷发。还有咱们今天的主题,红色手工丝袜,这鲜艳的红色,比现在的妹子们还要鲜艳,简直是潮到爆啊。

到了20世纪初,随着贵族阶级的倒台,平民生活的优渥,时尚不再是上流社会的特权,各个阶层的妇女都加入了追逐时髦的行列,丝袜逐渐的就成了女性们的专专属,直到1937年,美国杜邦公司化学师卡罗瑟斯发现了尼龙纤维,现代意义的丝袜终于诞生。这才有了各位爱好丝袜的男同胞们,欣赏丝袜美腿的美好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当年拿破仑为何要卖掉路易斯安那?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全文共 2798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1867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720万美元将17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而比这个交易更早的60年前,在1803年到1804年期间,法国皇帝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将214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如此让美国的领土已下载就暴增了一倍之多。拿破仑不可能不清楚这块地的重要之处,为何还要卖给美国呢?归属的模糊

交易之前的路易斯安那归属也是比较模糊的。现在说起美国获得这块领土的时候,一般都认为美国是从法国手里购买的。但其实,这么说也不算准确,而且还对当时这块土地的归属状况有些误导。

路易斯安那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这无需争辩,但在这时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国在1699年得到的路易斯安那,统治管理却只到1762年。当时在七年战争中法国在欧洲和北美都失利战败,法国不得已把今天加拿大的魁北克割让给英国,同时还把路易斯安那割让给了西班牙,所以从1762年开始,路易斯安那就已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了。

然而,此时的西班牙已经失去了往日辉煌处在衰落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这种颓势也未见好转。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联手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西班牙也在同盟其中。但同盟战败法国胜利,而在西班牙直接与法国作战的比利牛斯战争中惨败,因而放弃反法立场,并在1799年开始的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成为了法国的盟国。而这次西班牙又被英国击败。此时的西班牙就更加注重与法国的同盟关系了。

就在这时法国想起了30年前割让给西班牙的路易斯安那,所以提出归还路易斯安那作为双方维持同盟的条件。经谈判,双方在1800年10月1日达成密约,西班牙同意归还路易斯安那。而法国也同意把自己在意大利的部分领地作为交换给了西班牙。由于是个密约,并没有公布,所以面上路易斯安那仍属西班牙。直到1803年11月30日,西班牙才正式把路易斯安那交给了法国,而就在路易斯安那到手3周之后,法国就正式把它的统治权转让给了美国。所以在美国购得路易斯安那之前,法国只统治了3周,其实就是倒了一下手而已。法国的盘算

那么,法国为什么要在30多年之后不惜以欧洲领地作为交换也要收回路易斯安那呢?其实就是当时的执掌法国政权的拿破仑想要重建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帝国。法国对在30多年前失去整个北美殖民地还是耿耿于怀,心有不甘。因此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才会不惜血本支持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独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参战的法军甚至比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官方军队还多。

而美国独立后,就把法国的帮助抛到了脑后,反而还迅速与英国缓和了关系。并在1794年美英国签署了《杰伊条约》,把两国的争端放在了一边,更让法国来气的是,美英国还重启了贸易往来。而且美国翻脸还以法国发生革命,变成了共和国为借口,拒绝偿还独立战争时欠下的法国债务。

对此,法国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开始在海上扣押与英国进行贸易的美国船只。而美国也毫不示弱,并采取对等报复措施,最终双方的矛盾在1798年演化成了颇具规模的海上冲突,持续两年才逐渐平息。与美国如此糟糕的关系让法国意识到,在北美没有自己直接统治的殖民地,法国在全球的颓势将继续下去。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法国在北美重建殖民帝国的决心。美国的警惕

那么,刚拿到手的路易斯安那为何又放弃了呢?因为法国重新开始觊觎北美领土,这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和警惕。当时的西班牙衰落已是人所共知的事了,这样路易斯安那在西班牙手里美国并不担心。美国早与西班牙达成使用两国交界地区的重要港口奥尔良港的默契,美国农产品可以顺利地出口海外。而这对当时的美国非常重要,因为当时美国最强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产品顺利外销曾一度关乎美国的生死存亡。

但在1798年,与法国结盟的西班牙突然不让美国再使用新奥尔良港,然后又在1800年把整个路易斯安那归还法国,只是没有正式移交而已。虽然在1801年西班牙又重新允许美国使用新奥尔良港,但这的变来变去让美国的十分不安。这样让美国忧虑这块地一旦重新归属法国,特别是到了拿破仑手中,加上美国北面是英属加拿大,西面又被法国压缩在大西洋沿岸,这就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命脉掌控在法国在手里,美国未来日子就不好过了。海地的失控

美国的担心并非多余,法国拿回路易斯安那当然有具体的盘算。拿破仑计划把夺回路易斯安那作为法兰西殖民帝国在北美的贸易中心,用于销售当时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海地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当时的海地是全球贸易中重要的一环,因为海地是当时一种最主要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产地,有世界糖都之称。当时英国和法国每年消耗的蔗糖里有四成来自海地,两国每年消耗的咖啡也有六成来自海地。

所以,法国的设想不是空中楼阁,一旦拿回路易斯安那,真能在北美地区一个建立完整的贸易产业链,对其日后实力的增长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法国一步一步实施它的计划时,其中一核心环节出现了大问题。这就是1791年其在海地种植园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海地黑人开始暴动起义,这是当时全球黑人暴动破天荒的第一次。

暴动之后,法国曾一度将其招安。因为正是法国大革命之后,为尽快安抚黑人,所以法国开出了让当时还都在实行奴隶制的欧洲各国和美国震惊的条件,那就是给予所有黑人公民权和选举权。尽管如此,但法国和当地黑人的矛盾并没从根本解决,不久海地黑人再次起义且声势浩大,不但打败了法军,还完全把英国与西班牙殖民势力赶走。而美国虽然仍在实行奴隶制,但对于美国来说,法国的威胁比黑人大得多,所以美国海军不仅为海地起义军提供方便,还在战斗中为其提供过火力支援。明智的选择

而拿破仑为实现重建北美殖民帝国的计划,决心以武力解决海地暴动问题。并在1801年12月,派出三多万法军前往海地,重新修复法国的殖民统治。但出乎预料的是仗打得相当不顺利,虽成功诱捕了海地义军领袖杜桑·卢维杜尔,但黑人起义并没有被消灭,而后期遭遇了黄热病疫情,致使包括领军出征的拿破仑妹夫查理斯·李克勒克在内的两万多人死在海地,在海地重建殖民统治的努力彻底失败。

海地的失去让路易斯安那对法国的意义大打折扣,至少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有什么利益可图,退一步说就是获得了这块殖民地,有美国和英国的虎视眈眈,恐怕法国以后的日子也不会也过。因此,聪明绝顶的拿破仑果断决定,在正式从西班牙手里接管三周后就立即转手以1500万美元卖给美国。结束语

而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海地的独立、路易斯安那的并入都对美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海地的独立,大量原来的奴隶主逃到美国,而其中许多人就逃到了路易斯安那。美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多,大量种植园主带着自己的奴隶迁入了新领土定居。这都使美国的奴隶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壮大。

而法国也没有损失啥,路易斯安那主权归属本就含糊,离法国本土隔山吊远,统治管理起来十分艰难,加上海地的失控,重新打造北美殖民帝国的计划已不现实,又有美国与英国的从中作梗,所以将路易斯安那转手甩给美国并换来1500万美元,对于法国也是划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拿破仑蛋糕怎么做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蛋糕”法文名为Mille-feuille,即有一千层酥皮的意思,所以它又被称为千层酥。拿破仑蛋糕怎么做呢?下面小编告诉你。

拿破仑蛋糕的做法

食材原料

蛋糕底:富强粉750克、鲜蛋2公斤、 白砂糖900克、粟粉150克

水油酥皮:富强粉700克、猪油350克、鲜蛋150克、 奶油忌林糖800克 、香兰素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千层派皮用擀面棍擀平放入抹了油的烤盘中;拿破仑蛋糕2. 将派皮表面用叉子搓洞后,放入冰箱冷藏松弛约1小时;

3. 蛋黄与细砂糖(50克)用打泡器搅拌至淡黄色;

4. 加入融化的无盐牛油、牛奶、香草精拌匀,再放入已筛的低筋面粉与泡打粉轻轻拌匀;

5. 将蛋白打起泡后,分次加入细砂糖(60克)继续打至偏干性发泡,再分次加入蛋黄液中拌匀;

6. 取一个干净的烤盘铺上烤盘垫纸,将材料倒入并用软刮板抹平;

7. 放入烤箱180/150℃ 烘烤约20~25分钟取出放凉,即为蛋糕体;

8. 将千层派皮,放入已预热200/200℃ 烤箱烘烤约50分钟;

9. 派皮呈现茶色时取出放凉后,裁切成长条状;

10. 先将蛋糕体均匀抹上打发的鲜奶油,再放入派皮。

蛋糕与水油酥制成后,先将一盘蛋糕去掉底纸,涂上一层奶油忌林糖,然后在上面盖上水油酥,涂上奶油忌林糖,又将另一盘蛋糕盖压在面上,再涂上奶油忌林糖,用刀切成日字形,把水油酥擦碎撒在每件蛋糕两头中间,留下一些空的位置唧忌林糖即成。

拿破仑蛋糕的名字起源

拿破仑蛋糕跟拿破仑其实没有关系,说法之一是由于它的英文名Napoleon,其实是Napolitain的误传,指一种来自意大利Naples的酥皮名字,至今被写作Napoleon而已。另有一说在十七世纪时,巴黎一个整饼师傅和人打赌,要做一个一百层的蛋糕,但是做一百层还是很有难度的,可是这师傅还是创作了这东西。但是到底当时最后做了几层就没人记载,一般都只做三几层,是不是三层的太矮了,而拿破仑的身高大家都知道没有多高,而又为了好记,所以就被叫做“拿破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代枭雄拿破仑最致命宿敌——威灵顿公爵

全文共 403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欧洲封建时期一代枭雄拿破仑,被誉为西方最伟大的四大名将之一拿破仑,大家一定都很耳熟。在那个年代拿破仑征战无数,开疆扩土,以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征服一切。面对这样的劲敌欧洲各国毫无抵抗之力,就在欧洲各国面临窘境的时候,一位让拿破仑这个征战无数的将领感到无比担忧的人出现了,拿破仑在与此人一战之下便不可回天。此人便是英国的威灵顿公爵,现在让我们就来看看威灵顿是怎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吧!

威灵顿公爵是个贵族头衔,实际上此人就是阿瑟·韦尔斯利,陆军元帅,第一代威灵顿公爵,(1769年-1852年),英国军事家、政治家,19世纪最具影响力军事、政治领导人物之一。他是历代威灵顿公爵中最为人熟悉的一位,所以他常被称为威灵顿公爵,别名铁公爵。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第21位英国首相。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1808~1814)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中分享胜利。最终更成为了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6国授予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

他出生于一个成就显赫的家庭,排行第四,从小就读于伊顿公学,但成绩很差。母亲为了攒钱送他弟弟上学,让他中途退学。以后,他跟随一个律师学习。结果一年时间他唯一干的事就是拉小提琴,其寡母的认为他「只能去当炮灰,做不了别的事」。便把他送往法国昂热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跳舞和骑马,以及如何成为一个绅士。他18岁即从军,在第73高地步兵团谋得掌旗官职务,后来又在其他几个团队里服役,1791年晋升上尉,给爱尔兰总督当副官。这一时期他还作为家族代表继承特里姆的席位,成为爱尔兰国会议员。24岁时威灵顿虽然欠债仍向朗福德勋爵的三女儿凯瑟琳·基蒂·帕克南求婚,但遭拒绝。被告知混成一个大人物10年后再来找她,威灵顿为此烧掉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终生未再拉一曲。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业务。

1793年他花钱在第33步兵团买了个中校军衔,1794~1795年在法兰德斯服役,从长官们的失误中汲取经验。由于求文职不得,1796年自愿被派往印度。此时的威灵顿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父母双亡却依然不务正业的X二代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成功人士,军衔职位都是他花钱买来的,在当时那帮子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英国贵族军官眼中,这货就是个废柴。如果硬要把他跟废柴区分开来的话,他就是一根高级的废柴。不过也正是在印度,他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所以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如果他不去印度,恐怕他还是那根贵族们眼中的高级废柴。

他在印度采取一种节制饮食和乐天知命的养生之道。由于长兄理查德·韦尔斯利前来当总督,他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1799年,英国发动对南印度迈索尔王国的第四次殖民战争。他指挥一个师去进攻迈索尔的蒂普苏丹,因强弱悬殊,蒂普苏丹被迫退守都城色林卡帕坦。威灵顿陈兵城外,层层包围。5月4日,威灵顿军队用大炮轰开城墙,冲进城内,将该城洗劫一空,蒂普苏丹阵亡。从此,迈索尔便处于英国管辖之下,而威灵顿则成为这个地区的军事长官。1803年,中印度马拉塔联盟各国发生内讧,英国乘机发动对马拉塔的第二次侵略战争。威灵顿转战南北,连连胜利,特别是1803年9月在阿萨耶战役,他率7000人强袭4万人的迈索尔军队(由法国人训练,装备100门大炮和骑兵),在战死了两匹座骑和损失了1/4的士兵后,他获得了生平第一场决定性胜利。接着又于11月在阿尔干战役中击败邦斯勒的军队,迫使战败国缔结德奥冈条约,承认英国对古塔克和巴拉索尔地区以及瓦德河以西的领土的所有权,从而确立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他认为这此战役对他个人来讲比滑铁卢战役更辉煌。他日后在欧洲各战场上所显示出来的一切取胜的特质都是在印度培养出来的,包括︰能决断、有常识、注意细节;爱护士兵、注意给养;与老百姓保持良好关系。后来拿破仑笔下只把他说成是一个"印度士兵将军",那是不智的。

1805年威灵顿封爵士后返回英格兰。被提升为少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为了表彰他在印度的贡献,政府授予他巴斯骑士。荣归故里之后,旧日拒绝接纳韦尔斯利的基蒂家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1806年4月10日韦尔斯利和基蒂在都柏林缔结姻缘。关于两人的婚姻,基本属于现在的屌丝与女神的英国版。基蒂起初看不起韦尔斯利这个屌丝,因为那时候他确实很屌丝。但是等他从印度回来,却已经荣耀加身,成功逆袭。正印证了那句话: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而此时的威灵顿已经逆袭,婚事还是基蒂主动提起的,女神主动求欢屌丝,恩,就是这样。

不过韦尔斯利的逆袭之路并未终止,反而像开了挂一般一路高歌猛进。印度战场的历练,让韦尔斯利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当拿破仑的铁骑踏上伊比利亚半岛之时,一场恶战悄然拉开帷幕。交战双方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半岛战争从1808年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开始,至1814年英葡联军在韦尔斯利的指挥下打败拿破仑的军队结束。为了破坏拿破仑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英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抗击法军。在法军攻占西班牙后,遭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为了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反法运动,英国任命韦尔斯利率领17000人的英军于1808年8月1日进入葡萄牙。韦尔斯利在葡萄牙遭遇法军统帅朱诺的军队,最终英军获胜,签订了富有争议的《辛特拉条约》(ConventionofSintra),规定英国皇家海军运送法国士兵离开里斯本。

随后,韦尔斯利被召回英国接受法庭审讯。同时,拿破仑进入西班牙镇压骚乱。接任韦尔斯利担任半岛英军统帅的是约翰·莫尔爵士(SirJohnMoore)。1809年1月,莫尔爵士不幸阵亡。韦尔斯利向卡斯尔雷勋爵(LordCastlereagh)提交了一份守卫葡萄牙的备忘录。他强调葡萄牙多山地形和里斯本作为基地的优势,获得卡斯尔雷勋爵和内阁的赞同,于是被委任统领在葡所有英国军队。1809年4月22日,韦尔斯利到达里斯本,以伤亡23人的代价击破2.3万敌军,一路穷追,把法军赶回西班牙。7月,英西联军在塔拉韦拉战役中获胜,但在围攻马德里时因两军配合不力而失败。由于塔拉韦拉战役的胜利,韦尔斯利获封威灵顿子爵。次年,法军在马塞纳元帅的带领下大举入侵葡萄牙。马塞纳的军队进入威灵顿秘密构筑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伤亡惨重,撤出葡萄牙。他那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军队直到1812年才有足够的力量攻占西班牙要塞罗德里戈城和巴达霍斯。这样就守住了进出西班牙的两扇大门,造成随时威胁马德里法军补给线的态势。7月22日在萨拉曼卡战役以少击众击败马尔蒙元帅40,000名法军仅用40分钟之后,他进入马德里(8月12日)。

由于围攻布尔戈斯未成,他的军队再次撤回葡萄牙;1813年5月从这里出发,最后一次向西班牙进军。他率兵急速横跨半岛千里之后,在维多利亚盆地把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率领的5万法军逼入绝境,击溃他们,并缴获他们的全部辎重(6月21日,120门大炮被缴获119门),造成法军在西班牙的统治全面崩溃。对于胜利者来说,这种光辉灿烂的战利品实在太多了,连儒尔当的镶金元帅杖也被英军缴获。旱季来临时,威灵顿在盟军中第一个攻入法国本土,击破苏尔特元帅的顽强防御,跨过一道道河上防线,直至1814年4月10日攻入图卢兹才完美的结束半岛战争(4天前拿破仑已经退位)。当时他已经是侯爵和陆军元帅,这回又封公爵,由国家赐给50万英磅,后来又赐给他汉普夏的斯特拉特费尔德-萨耶,以保持他的地位。他进入上院的头衔有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和公爵,还荣膺嘉德骑士的称号。威灵顿元帅的封号,其实就来自于他的战利品:儒尔当的元帅权杖。在那个荣誉大于生命的时代,这可是无上荣光。

而韦尔斯利真正封神一战,当属滑铁卢战役。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发生了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史称滑铁卢战役。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终老一生,再也没有重返法国国土。韦尔斯利以及普鲁士陆军元帅布吕歇尔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的胜利使"公爵"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即使不是最喜气洋洋的--英雄。

"我向上帝祈祷,希望我今后不再打仗。"他为阵亡将士一边流泪一边说︰"老打仗是一件很坏的事情。"他的希望实现了。作为驻法占领军总司令,他反对签订惩罚性的和约,拒绝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提出的枪杀拿破仑和焚烧巴黎的建议。他组织贷款以解救法国的财政,并提出在3年后撤出占领军。这几项政策使他赢得和会的感激,1818年带着6个外国授予的司令杖(陆军元帅的标志)回国。他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大约和击败战略之父汉尼拔的罗马名将大西庇阿相当。威灵顿公爵回到英国之后,先后两次出任英国首相,推动天主教解放,但反对议会改革。1852年9月14日,威灵顿公爵在家中去世,享受国葬,埋葬于圣保罗大教堂。

威灵顿实际上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贵族将领。他出任两次首相,结果窗户玻璃被人砸了两次,最后闹得必须装铁制百叶窗。而且他从来不掩饰对自己手下士兵的厌恶,从电影《滑铁卢战役》中可以看得出来,虽说是台词,但是这部电影对于历史的还原度还是相当高的,不会空穴来风。至于拿破仑为什么恨他恨得牙痒痒,因为威灵顿跟他虽然直接交手的不多,但是几次都是决定性的重大战役,半岛战役直接把法军赶出了西班牙,还缴获了儒尔当的元帅权杖,拿破仑简直颜面尽失;滑铁卢一战直接打得拿破仑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回复往日雄风,最后死在圣赫勒拿岛。1840年尸骨才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而拿破仑也是毫不掩饰对威灵顿的鄙视或者说是愤恨和无奈,其中又饱含着对击败威灵顿的渴望。至于那个疯传的威灵顿看蜘蛛结网的故事,不过是杜撰的鸡汤文而已,事实是否如此,恐怕只能找当事人问个清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拿破仑与希特勒都想统治欧洲,为何拿破仑是英雄?而希特勒就是罪人呢?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起初小编很单纯的认为拿破仑其实与希特勒是一类人,都想统治欧洲,只不过是因为时间冲淡了仇恨罢了,再加上拿破仑确实是有一些过人之处和才华,所以很多人才会认为拿破仑是英雄。然而希特勒距离时间太接近了,时间还没有冲淡他的负面影响。直到后来小编才发现自己错了,其实两人都非常的有才华,但是区别就在于两人的思想是天差地别的。

对于拿破仑,无论什么时期,法国人民对他都是敬仰和爱戴,也是因为如此,当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之后,法国的军队很快就向拿破仑倒戈,而法国人民也满怀欣喜的去迎接他们的皇帝。

为什么会这样,就要看看拿破仑做了什么。虽然拿破仑在1804年就加冕称帝,但是就和在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一样,他依然是法治和民主的捍卫者,拿破仑执政期间,颁布了对法国影响深远的《法国民法典》,并一直对此贯彻落实。可以说《法国民法典》的颁布,确保了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和价值秩序,进一步的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维护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基本人权。

人民的权力得到了保证,自然会受到拥护和爱戴。不否认法军当时对欧洲的其他国家有过屠杀行为,尤其是为了削弱西班牙王室的影响力,法军为此屠杀了不少西班牙爱国人士,然而这在战争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时拿破仑希望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自然就要削弱其他国家对原本自己国家的爱戴。

也正是因为拿破仑的武力扩张,才将民主共和的观念植入了欧洲民众的内心。

然而希特勒则是截然不同的一面。

希特勒所推崇的法西斯制度,其本质是一切为战争服务,不管是本国国民的财富,还是被侵略国家的财富,都是法西斯政权掠夺的目标。在法西斯国家,元首的意志高于一切,没有民主,没有独立,就像一个蚁巢,所有人都是为了那个“蚁后”服务。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人民获得很艰苦,即使是当初被忽悠的热情高涨的德国人民,也表现出了疲惫的神色。

而希特勒的可怕还不止如此,为了获得德国人民无条件的支持,他提出了人种优异论,认为德国人才是纯正的日耳曼人,也是最优秀的人种,而其他的诸如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都是劣等民族,英法奥这些国家,都是杂种日耳曼人。因为当时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因此这种激进的言论很容易洗脑了本就无知的民众。在法西斯党人的屠杀之下,西斯拉夫人和犹太人的人口大幅度的削减。假使法西斯战争继续下去,不否认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有着绝种的可能。

人种并无优劣,文化才有高低,最简单的论证法就是出生和成长在异国人,他们处事方式和原来的国家截然不同,完全是所生活的国家的样子。比如非裔黑人和美国黑人之间的差别,就是非常的明显的例子。

所以说希特勒这种针对种族的屠杀,是邪恶的,是可怕的民粹主义。也只有激进和无知的人,才会轻易的被这种恶毒思想所鼓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看看今天的德国人,有几个称赞希特勒的,又有几个拥护法西斯主义的。因为支持,就是对人权和民权的亵渎。

所以千年之后,拿破仑仍然是英雄,而希特勒也依然会是恶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