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貂蝉为何葬在关羽墓中(热门20篇)

浏览

2878

文章

263

篇1:曹操把对貂蝉送给关羽 貂蝉第二天就死了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为何第二天就死了?

关于秉烛夜读当晚,貂蝉踏着清风明月来到关羽所在房间,关羽心系兄长刘备的安慰,拿起青龙偃月刀,手起刀落把貂蝉的长袖斩断,希望让她明白自己不是歌舞升平之人,貂蝉应该另谋出路,第二天貂蝉在关羽府中上吊自杀。曹操喜欢他人之妻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曾在张绣投奔自己时,霸占张绣的婶子邹氏,感到奇耻大辱的张绣连夜带兵袭击曹军,若非典韦曹昂赶到,曹操命休矣。

经历此事的曹操开始成长,关羽曾与刘备一同投靠到曹操麾下,关于敢作敢为,武力卓绝,受到曹操的赏识,他为拉拢关羽用无数金银财宝和功名利禄诱惑关羽,关羽始终不为所动。关羽曾对曹操言,希望能把城中杜氏许配给自己,他观杜氏心地善良,自己又没有子嗣,希望能传宗接代,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曹操的品性人尽皆知,见杜氏美貌,他把杜氏据为己有,后斩杀吕布获得貂蝉,曹操心生愧疚,把貂蝉送给关羽。

关羽是重情重义的人,堂堂七尺男儿本应与貂蝉有一段姻缘,恰逢兄长刘备生死不明,关羽壮志未酬,担心与貂蝉歌舞不休会影响大事,以青龙偃月刀表明自己的心意。貂蝉一生历尽坎坷,却充满壮志。

有一次王允见到貂蝉落泪,追问原因,貂蝉坦言担心国家却不能效力,王允深受感动,认貂蝉为义女,后许配给董卓和吕布,两人因此反目成仇,吕布在貂蝉挑拨下除掉董卓,解决王允的敌人。曹操把赤兔马和貂蝉一同送给关羽,表明拉拢人才的心意。马中赤兔,人中貂蝉,最优秀的人配最优秀的马,貂蝉和关羽注定有缘无分。

关羽感念曹操的人情,在华容道把他放走,感谢知遇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谁是杀害关羽的罪魁祸首?你绝对想不到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被潘璋擒拿杀害,罪魁祸首是谁?

有人说杀死关羽的罪魁祸首就是刘备,刘备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关羽呢?关羽会有一个让人特别讨厌的缺陷,这就是一直看不起文人,当诸葛亮在加入集团时得到刘备的重用,但是却始终看到关羽一脸的不屑。

这所有的一切诸葛亮全部都看,在眼中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心无芥蒂,相信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明白是怎么回事。诸葛亮当时就制定一个计划,准备联合东吴去抵抗曹操,这就是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双方的联盟,但是关羽根本就没有放在眼中,一直都在得罪东吴,这就使得原本就比较脆弱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会因为关羽的身份,诸葛亮也不能够多说什么,可是诸葛亮就心知肚明,如果任由关羽一直做下去,这很有可能就会出大事。刘备为什么要选择杀掉关羽,是因为两人早就已经有了嫌隙,关羽在当初选择投降的时候,虽然不接受曹操送过来的这些美人,还有钱,但是却特别喜欢曹操给的这些爵位。

就算后来来到了刘备的身边,依然还是比较在乎,因此刘备在此时必然早就已经怀恨在心,刘备慢慢的不停的去抢夺别人的地盘,不停的去发展自己的势力,这其实也会让关羽觉得有一些不满意。刘备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就是和关羽作对,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本来就是一条心的,对于诸葛亮所提出的这一个计划还是非常的满意,就是希望能够有效稳住曹魏,这才能够有机会逐渐的扩展自己。

如今因为关羽一直破坏这一个联盟,导致双方早就已经翻脸,这对于刘备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好事,因此才会决定铲除所有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羽是三国里最自大的人么?这四人都曾放出狠话但只有一人做到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虽然为人正直,不过性格比较孤傲,经常会对自己看不起的人进行冷嘲热讽,而且还把孙权给得罪过一次。不过这样的人在三国里也并不少见,毕竟打嘴炮谁到会,而且从气势上一定要选择压倒对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曾经放出狠话的四人,不过能说到做到的恐怕并不多,古人性格刚烈有时候就会吃亏,相比见风使舵的人来说只能吃闷亏。

相信很多的读者都看过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以及令人神往不已的奇谋鬼才,很多人评论三国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后面大多数王朝斗争与它相比都显得稍逊风骚。它同样也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对于人性的解读,对于阴谋的使用,也让一句“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成为很多人所推崇的话语。而今天笔者所介绍的则是三国之中那些驰骋疆场的武将,在战场之时所说的那些嚣张之语。

TOP4邢道荣

邢道荣剧照

他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对其的设定是零陵太守刘度手下的一员虎将,使得一把好斧头,被其手下人推崇为万人敌。当刘备军马到达零陵的时候,刘度心里就慌了神,谁都知道刘玄德手下关羽、张飞那都是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人,自己又该如何抵挡呢?而他的儿子刘贤就来了一句:“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邢道荣来到阵前看到诸葛孔明坐在四轮车之时,便开始叫骂起来,当问起其名号之时,邢道荣大呼:“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然而说完后不久,他便被赵云等人所围,只得下马请降,也一时间成为笑柄。

TOP3魏延

魏延

魏延可以说是三国末期蜀国武将的比较优秀的了,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被提拔为汉中太守,独自管理一方军政要务,可以说比其手下五虎将的赵云、马超要好得太多。在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决定北伐中原之时,他也同样选择跟随前往,屡立战功之下在军中威望颇高。但是为人太过于出头,让诸葛亮生前对他是忌惮不已,“子午谷奇谋”更是为其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诸葛亮死后,给杨仪留下一个锦囊用来除掉魏延,在两人对阵之时,杨仪依计引诱魏延,使其连说三句:“谁敢杀我”!而后被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TOP2吕布

吕布

吕布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设定就是一个战神的存在,当西凉的虎狼之军配上第一武将吕布可以说让当时的董卓一举成为敢执天下牛耳的人。甚至于需要袁绍纠结十八路诸侯方敢与之正面交锋,当董卓得知袁绍此举后心里也犯了嘀咕,而吕布直接放下豪语:“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而后呢吕布也确实率军前往应战,让那群诸侯也是头疼不已,也才有流传后世的三英战吕布,也足可见吕布之骁勇。

TOP1关羽

关羽剧照

关羽一直被后世尊之为武圣,除了武艺十分高强之外,与他的忠义之名也是分不开的,敢于千里护嫂,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后世美谈。水淹七军的大手笔也让他的谋略一度成为三国时期最令人为之忌惮的武将,但是人无完人,关羽放起狂言来的话,比之上面几人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面对袁绍的几十万大军时,大笑着对曹操说道:“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狗耳”,看到袁绍手下的第一武将颜良的时候:“以吾观之,如插标卖首耳”!关羽虽然话说的狂,但是做起事来也不含糊,斩颜良诛文丑也让他证实了自己的豪言。但是形容军队乌合之众的话语也被流传了下来,那就是“土鸡瓦狗”、“插标卖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羽立军令状没完成诸葛亮为什么没杀他?马稷却成第一个替罪羊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斩马稷就是因为马稷立下过军令状,但是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把他杀了。但是关羽当年也有立下过军令状,最终没完成也没被杀,只能说军令状也是要看人的,如果你可有可无的话还能起到稳定军律的作用,杀关羽就有点太牵强了,叫得不偿失。对于诸葛亮来说自己北伐的策略也有失误,只是刚好马稷不遵守命令,想找个理由开脱都不行了。

军令状就是保证书,如果立军令状之人没有完成许诺的任务,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一般来说,这处罚就是付出生命。

演义中有许多立军令状的情节,赤壁之战时,周瑜要求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立军令状,最终通过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务。另外,关羽和马谡也向诸葛亮立过军令状,虽然他们都没有完成任务,但诸葛亮对两人的处理方式却不尽相同,放过了关羽而杀掉了马谡,这是为何呢?

一、关羽立军令状时,诸葛亮刚刚出山辅佐刘备,虽然他在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时表现出色,但从地位和资历来说,是不如关羽的。如果硬要杀关羽,刘备肯定不同意,自己也没法在刘备身边混了。

更重要的是,关羽立军令状的后果,完全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是诸葛亮事先计算好的。在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计划中,曹操是不能死在赤壁之战中的,如果在华容道安排别的将领,曹操基本就完蛋了,只有关羽能够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所以,他没有杀关羽。

结果和诸葛亮预料的一样,关羽在华容道放过了曹操,而诸葛亮通过放过关羽既树立了威信,又卖了个人情,还让三分天下的计划得以实现。一箭三雕,十分高明。

二、马谡的情况就和关羽大不一样了。别看马谡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军,但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不一般。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私交甚好,诸葛亮待马谡像亲弟弟一样。而且,马谡有些本领,诸葛亮又很器重他,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所以诸葛亮才会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参军去作为前锋,想让马谡在街亭展现才华,他认为马谡可以做到。

可是,马谡却办砸了。街亭失守,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功亏一篑,只能放弃占领的三郡退回汉中。行动失败,总要有人负责。其实,马谡是可杀可不杀的,但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又赏罚分明,所以不杀马谡难以服众,不杀马谡对战败没有交代,马谡就只能一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手下四个有名的悍将 两个关羽打不赢 一个张飞不敢打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的五虎大将是几乎无敌的,吕布挂在白门楼上之后,天下第一高手似乎只能在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之中产生,而曹操麾下的许褚、张辽、张郃等人只能当五虎的陪衬,“江表十二虎臣”也只是能打酱油。但是,《三国志》中的结果大不相同,马超和张飞在下辨中被曹洪、曹休击败,徐晃在襄樊连破关羽数座营寨,张郃把初出祁山的诸葛亮打了回去。即使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也能找到五虎大将所忌惮的曹营悍将,如马超曾被许褚吓退,有几人的武功可能不在黄忠、赵云之下。

潼关渭水之战,许褚和马超打得难分伯仲。在开打前,马超被许褚气势所吓,他的问话底气不足。不称许褚为“虎痴”而称之为“虎侯”,马超是有所忌惮的。马超曾被许褚一声怒吼吓退,但是关羽打不赢夏侯惇和庞德。夏侯惇虽然不是武功最高的,但此人作战经验丰富,且勇悍不畏死,他打不赢关羽,但是关羽要想赢他,也是十分困难的。夏侯惇和关羽有过两次交手,最后都没分出输赢。关羽在土山之战中,被夏侯惇缠住,只好退守土山。关羽狂怒之下也没有将夏侯惇斩于马下。夏侯惇能两次在关羽刀下不死,于公于私,关羽都不能不心存忌惮。

关羽重情重义,对“老朋友”一般都不会下死手,他不逼着于禁替自己带兵打仗,可能也是一种保护。张飞有过之而不无不及,他对夏侯渊忌惮,但夏侯姑娘与他琴瑟相和,还为刘禅抱不平,这说明他对人情世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处理能力的。不过,虽然关羽和张飞都有自己的人情义理,但在处理政治、军事事务时,他们还是需要考虑到大局和长远利益,不能过于情绪化和个人化。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利益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羽和张飞的功夫从哪里学来?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经典人物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比如那张飞还有关羽不仅仅是故事非常的精彩,而且也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给大家展现的,但是今天我们来说说武力值吧,他们两个好像功夫非常的了得啊,那么这两位的功夫是找谁学习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其实刚刚看到这个问题,头脑中浮现的就是“张飞关羽二人并没有学过武功,之后的诸多表现一者与二人初期职业有关都天生神力,二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变得越来越强”。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没有介绍过,自幼跟谁习武。受很多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我们始终都认为武功是存在的,比如李小龙。其实武功根本不存在,就以现如今来说,嵩山少林寺的武僧就是武林高手吗?其实所谓的“武功”就是格斗技巧、格斗技能。

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自我介绍是“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而关羽自我介绍是“吾姓关,名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虽说不知道关羽是何职业,但是年纪轻轻就敢杀人,这种胆识绝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想成为武将这也是必备条件之一,再看青龙偃月刀重达80多斤(实际因为古今单位相差较大,估计在30斤左右),如果不是天生神力不可能抡得动这么重的兵器。至于张飞,职业就是杀猪,没把子蛮力还怎么杀猪?而力量绝对是古代武将技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其次才是技巧,经过经年累月的战争洗礼,技巧能不断积累,成为一流武将也不是自然而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之后,为什么第二天貂蝉就死了?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把貂蝉送给关羽,为何貂蝉次日就自尽了?

貂蝉的死是选择自杀,不过我们也会知道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对应的说法,只不过是民间的一些演绎,更多的也只不过是一些故事,在此时不妨就选择将错就错。

貂蝉选择自杀是因为貂蝉一直深明大义,确实是如此,貂蝉根本就不想要和吕布在一起,也不想要和董卓在一起如此年轻漂亮,怎么可能会喜欢一个糟老头子?完全是因为自己义父的要求,为什么非要去接近董卓,完全是因为有利可图。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利可图的利益本身就是民族大义,简单而言,貂蝉是一个随时准备为国家牺牲的人。

对于貂蝉来说,原本也不可能会有一些情情爱爱,和董卓在一起也是为了利用吕布,然后利用吕布旧将董卓杀掉,如此才能够延续大汉帝国。当然我们无法排除貂蝉,可能真的很喜欢吕布,愿意和吕布一起生活,更是结婚生子,当貂蝉再次被抓的时候,曹操又将貂蝉送给了关羽。

关羽同样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在当时会有着一定的名气,貂蝉自然就不想要去玷污关羽的名声,因此选择自杀,这本身就是在情理之中。整体来看,这一个做法可能是为了美化貂蝉,而并不是为了污化貂蝉,在四大美女中,貂蝉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主要是因为人们会给他赋予一些不一样的能力。当然这中间可能就是民族大义,为了民族大义,貂蝉必然也会牺牲的比较多,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引起注意。

看到这里或许人们就会明白貂蝉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在自杀的背后也会有着许多的无可奈何,不过在分析之后会发现这可能也并不是一个真相,因为在历史上没有这一段记载,这只不过是出现在野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羽都已经投降过曹操了 此事为何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曾降过曹操为何声誉依然很好?

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是因为关羽的举动,在平民以及士人之中就已经得到认可。在一定方面就能够有效减轻在投降曹操时的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给他的人生也能够增加一些传奇色彩。

关羽因为对刘备特别的忠心,所以也就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在中国的众多士人中,一直都会有着苦心励志的传统,当年为了复仇,一直都会是励志的正面教材。关羽的所作所为其实和勾践比较相似,所以这才会成为这一方面的楷模。关羽投降曹操也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为了等待时机,接下来就可以为刘备做好打算,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也并不会掩盖这种企图。

关羽明明知道如果输出自己内心的真实心意,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遭遇不测,但是还是会说出回归刘备的心愿,反倒是在得知关于内心的想法之后更是想了一整夜,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备。关羽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属于权宜之计,慢慢的就会成为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为了目标就会选择暂时的屈从。在平民阶层中对关羽投降,本身也就是需要注意的,为了暴打曹操的恩义,所以也会做出路斩颜良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会让大家发现关于的人物,也能够有效塑造关于恩怨分明的形象。

关于有条件向曹操投降也能够保存自己的体面,此时就能够暴打曹操的恩义,也可以有效展现自己大丈夫的作风,而这些作为也同样不是其他人所能够做到的,所以这也会让平民老百姓会比较崇拜。在选择投降之后,不仅能够受到对方的优待,而且也能够保存自己的性命,与此同时也会报答对方的恩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孙权和刘备因荆州产生哪些恩怨?关羽的死也是荆州惹的祸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荆州没想到却让两国反目成仇。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了大部分的荆州领地,这个时候孙权已经有些不爽了,但毕竟刚刚击退大敌,不可能转身在同刘备开战,所以孙权这次也就忍了。但看到后来刘备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已经到了能跟东吴对抗的地步,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衡。结果就擅自撕毁盟约,叫上曹操一起把关羽给除掉还拿回了荆州。这下刘备彻底怒了,立马同孙权开战,一个荆州竟然惹出这么多事啊。

荆州是个是非之地。刘备没有地盘,早就想要一块了,孙权去占据,怕刘备狗急跳墙,拼起命来,耗费国力。再说,当初曹操很容易就能打过来,那地方易攻难守,经常可能引战端,对不会打仗的孙权来说,不要更好。不如把那块地就给刘曹两家争,自己得利。

意在明示文臣武将,不要整天吵着打仗夺天下。在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孙权对周瑜主动的军事行动其实是拒绝的,结果他军力不足,被诸葛亮羞辱,不是智商不够,而是孙权拆了他的台,给气死了。吕蒙更是在杀关羽夺荆州后,不明不白死在了孙权的宴会上。可见,他对荆州真的没兴趣。

对于东吴占据的南郡,因为处在曹操、刘备两大势力前后夹击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所以,从理性上来说,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有助于刘备实力的增强,促使刘备可以在防御曹操上承担更大的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合肥等地的防御上。当然,这是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的根本原因。不过,回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孙权之所以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直接原因就是周瑜的病逝和鲁肃的劝告。

荆州南郡(江陵),是整个荆州南部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当时为江东所有。此时刘琦占有半个江夏,江东占有部分江夏,荆南诸郡为刘备所有。

这个时候,刘备与荆州北部的曹军没有地面接触线,江东占领的江陵又被刘琦的江夏郡隔离开,补给后勤不方便。

孙刘联盟还在维持,就必须让刘备来分担地面压力。但刘备依旧弱小,荆南经济落后,人口少,难以养兵。所以,孙权借江陵給刘备养兵并直接对抗曹军。

但刘备在取得益州后,更不想将荆州让于东吴,因而双方矛盾爆发。这才有了后来的关羽镇守荆州和吕蒙白衣渡江,最终荆州土地基本归于东吴。所以说,荆州本非东吴所有,也谈不上由其借于刘备。这其中的“借”与“还”,不过是弱肉强食的表现而已。

曹操离开之后,周瑜利用有利条件迅速抢地盘。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孙权的势力范围最初只到柴桑一带,也就是九江;而刘备、刘琦在夏口地区,也就是武汉——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从柴桑到夷陵一线全部让孙权给占了,而刘备还龟缩在油江口

非常狼狈,之后就是没办法跑到东吴抗议,这时候曹操也不喜欢孙权做大,再次派兵攻打孙权,孙权没办法只得借给刘备地盘,可是刘备拿了地盘就不还了,因此这两个做生意都很不要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刘备外出为什么喜欢带关羽不带张飞呢?

全文共 124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刘备很多网友都知道蜀汉的王啊,但是这个人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被人称为大耳贼,但是今天我们不说这个我们说的是,如果刘备外出的话他一般会带谁出去呢?最多的好像就是关羽吧,那么会不会带张飞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刘备一出来,就遇到关羽和张飞这两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在正史中,关羽和张飞都是万人敌,统兵打仗自然不差,帮助刘备立下很多大功,可以说,如果没有关羽和张飞,刘备也许早就没命了。

在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更是武艺高强,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这里只讨论演义,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对关羽和张飞有什么不同?

刘备喜欢关羽,也喜欢张飞,这是肯定的,演义中三个人是桃园结义的好兄弟,要说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不同,最明显的是刘备外出时,总喜欢带关羽,而不喜欢带张飞,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仅举两个例子,先说第一个例子。曹操听了荀彧的驱虎吞狼之计,让刘备去讨伐袁术,这样袁术和刘备打起来,他从中渔利。刘备去打袁术,就让关羽跟自己去,留下张飞守徐州。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玄德在徐州,闻使命至,出郭迎接;开读诏书,却是要起兵讨袁术。玄德领命,送使者先回。糜竺曰:“此又是曹操之计。”玄德曰:“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遂点军马,克日起程,孙乾曰:“可先定守城之人。”玄德曰:“二弟之中,谁人可守?”关公曰:“弟愿守此城。”玄德曰:“吾早晚欲与尔议事,岂可相离?”张飞曰:“小弟愿守此城。”玄德曰:“你守不得此城:你一者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者作事轻易,不从人谏。吾不放心。”张飞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

结果,张飞酒醉,打了曹豹,惹恼了吕布,曹豹和吕布里应外合,袭取了徐州。

第二个例子,刘备过江和周瑜见面,就带了关羽,没有带张飞,而是留下张飞和赵云守寨。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两相猜忌,事不谐矣。”云长曰:“兄长若坚意要去,弟愿同往。”张飞曰:“我也跟去。”玄德曰:“只云长随我去。翼德与子龙守寨。简雍固守鄂县。我去便回。”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

本来周瑜想在酒宴上杀掉刘备,以除后患,但是,因为关羽在刘备身边,周瑜没敢下手,关羽保护刘备平安回去。当时如果没有关羽,刘备就危险了。

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刘备为何喜欢带关羽,而不喜欢带张飞?

这是因为,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原因,关羽考虑问题比较冷静、慎重,刘备遇事可以和关羽商量。

而张飞性格暴躁,考虑问题比较鲁莽,沉不住气,好几次都差点坏了刘备大事。

这里面举一个例子,曹操曾秘密写信给刘备,让刘备找机会杀掉吕布,但是,张飞知道后,见到吕布就把曹操要刘备杀吕布的事说出来了,甚至当场拔剑要杀吕布,弄得刘备下不了台,非常尴尬,差点坏了刘备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羽一生中有哪些失误?关羽为什么要放走曹操?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应该在三国演义里被罗贯中描写最勇猛的武将之一了,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关羽最经典的事例。不过最后关羽败走麦城的结局并不是那么完美,那关羽一生到底有过哪些失误呢?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关羽为什么会放走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因为关羽欠曹操一个人情,正史中关羽从来没有抓住过曹操,不然早就把曹操杀了。

关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战神,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一切的荣誉都是那么耀眼,虽然过了几千年他的事迹依旧被人传唱。但战神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总会犯错。我们就来看看关羽在演义中犯了哪些致命错误。

关羽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华容道放跑了曹操。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很快出兵先是吃掉了荆州,然后打的刘备狼狈逃窜。最终刘备和孙权结成了联盟,共抗北方的曹操大军。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

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如果关羽当时能够心再狠一些,活捉或者杀了曹操,如此一来,北方必然大乱,还怕捞不着好处吗?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说不定刘备可以乘乱更加轻易的得到天下。后来诸葛亮也就不会一个人如此劳累北伐了。

关羽第二个错误就是在驻守荆州的时候得罪了孙权。当年诸葛亮离开荆州去帮忙刘备打西川。临走的时候,诸葛亮让关羽联吴抗曹。可是我们的关羽压根就没有把东吴的那帮人放在眼里。反而孙权那边还比较主动一些,想为自己的儿子讨关羽的女儿为老婆。关羽来了句:”虎女安能配犬子?”这可好直接骂孙权的儿子是狗。

想想看人家孙权也好歹是一方诸侯,你这么说人家,那人家不怒才怪。后来新仇旧恨让孙权再也忍不了关羽。于是乘着关羽攻打樊城,很快就派吕蒙夺取了荆州,然后关羽败走麦城活捉斩首。如果当时关羽能够挺诸葛亮的话不得罪东吴,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结成坚实的同盟。那荆州怎么可能会丢掉呢?

关羽的第三个错误是杀掉了一位义士。当年诸葛亮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于是刘备命令关羽进攻,关羽派两个部将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而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两位大将来支援樊城。但关羽水淹七军很快就生擒了于禁和庞德两位曹操大将。

对于如何处置他们,显然关羽是没有太多的考虑,他就按照以往的传统杀掉了不投降的庞德,然后关押了投降的于禁。这样做在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让关羽绝对想不到的是他因为杀死了庞德而连累了自己的下一代。公元263年,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算报了父仇。如果当时关羽不杀庞德,那庞德的儿子就不会灭了关羽的后代。真是因果循环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孙权儿子?关羽是看不起孙权么?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两国结盟,一般会用联姻的方式表明忠心,所以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但是当孙权为自己的儿子提亲的时候,却遭到了关羽的反对,为什么关羽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呢?有人说是因为关羽看不起孙权,孙权作为东吴皇帝还要被关羽嫌弃么。实际上关羽也是担心自己的女儿嫁到东吴日后会被当做人质,同盟关系并不是永久稳定的,一旦出现裂痕,那关羽女儿的境地就比较危险了。

首先要纠正一种错误的观点。有人认为,当年孙权向镇守荆州的关羽求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不答应,说“虎女安能配犬子乎”这个话,是关羽骄傲自大的表现。其实,这并不是关羽骄傲自大,而是关羽不愿意把自己唯一的宝贝女儿,以和亲的形式嫁到吴国的一种托词而已,只不过他的托词说得不怎么漂亮罢了。

不过,关羽没有想到的是,他不愿意女儿以和亲的形式嫁出去,不愿意女儿进入一段政治婚姻。但是,最后他的女儿依然以和亲的形式嫁出去了,进入的,依然是一段政治婚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为什么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

按常规的思维来理解,关羽把女儿嫁给孙权儿子,也算是门当户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高攀。而且孙刘两家也有过这种和亲,比如孙权的妹妹就嫁给了刘备。

但是,当孙权向关羽求亲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那时候,蜀汉处于强势地位,而且上升势头极快,虽然孙刘两家依然是友好军事联盟。但是,两家翻脸,大打出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孙权求亲,就是一种避免被蜀汉攻击的举措。因为一旦关羽之女嫁过去了,关羽投鼠忌器,就不可能轻易向吴国发动进攻。

关羽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他知道,就算现在不向吴国发动进攻,蜀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肯定还是会发动对吴国的进攻。到时候,他女儿在吴国,那时候他是非常难办的。同时,刘备虽然和他亲如兄弟,但是也可能会猜忌他,怕他和吴国联合起来造反。那样,他会更加难受。

所以,我认为关羽不把女儿嫁给孙权儿子,做法其实并没有不对。

但关羽实在又是做错了。错在哪里呢?

一是他回答孙权的方式不对。一方面让孙权受了侮辱,孙权咽不下那口气。另一方面明显地暴露了蜀汉的野心和意图,让吴国明白自己处在一种多么危险的境地(所以他们才会利用关羽北上攻打襄樊的机会,冒险偷袭荆州)。

二是关羽在北方攻打襄樊的时候,对孙权缺乏必要的提防。你既然羞辱了孙权,就要能分析出孙权当时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就要明白孙权绝对会主动进攻。

结果就是,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自己死掉,女儿失去依靠。

关羽去世后,他唯一的女儿来到成都,投奔刘备。

不久,刘备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失败,自己也怀着满腔的遗恨,撒手人寰。这样,关羽的女儿关氏,就由诸葛亮监管。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诸葛亮把关氏嫁给了李恢的儿子李遗为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一种政治婚姻,是一种“和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刘备去世后,史料记载,当时的蜀国,有一半的郡县已经造反。这些造反的郡县,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刘备进四川前的四川本土豪强士族及有影响力的名士,二是南方的少数民数。

这其中,李恢属于四川本土的豪强士族及有影响力的名士那一类。在刘备进四川时,追随了刘备,后来在本土豪强造反的时候,李恢并没有参与。诸葛亮对他很信任,派他担任庲降都督。庲降都督府,是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的戍卫重镇,目的是安抚当地豪强,招抚南方的少数民族。

庲降都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对蜀国南方的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诸葛亮把关羽的女儿嫁给了李恢的儿子,显然是一种政治上的考虑,目的是要确保李恢不能在招抚的时候反被招抚,拥兵自重成割据势力。

关羽的女儿嫁给李恢儿子后,究竟做了什么,历史上并无记载,民间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说她叫关银屏,后来又参与了平定南方的战争。但这大约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罢了,因为传说岳飞的女儿也叫岳银屏。显然,这是只能出现在传说中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和关羽不分上下的纪灵,为何被张飞轻易击败呢?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纪灵能打平关羽,却为何被张飞轻松秒杀

这是因为张飞的武器很明显在关羽之上,而且在目前的武艺排行榜中,最高的就是张飞这一点连赵云都比不上,所以说自然就能够轻易的击败对方。

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能够通过单挑就让吕布害怕的,只有张飞正值巅峰时期的,张飞在100个回合时就可以直接打倒吕布,张飞在喝醉之后连马都上不上,但是吕布却根本不敢怎么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张飞的实力还是非常出色的。在虎牢之下,当时关羽就在张飞的边上,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单挑吕布,这就说明根本就没有这一方面的语气。

纪灵武器是非常沉重的,也就说明力量真的特别的了得,关羽在过关斩将时主要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关羽在马这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

在这关于前三的爆发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力量作为支持,那么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抗。纪灵能够有效抵抗得住前面的三刀,但是关羽却真的把他打到害怕到了极点,在经过30回合之后,早就已经成为了手下的极限,因此一刀就直接被砍掉。

再者在对战的过程中,双方的底气和斗志也会有着一定的区别,刘备心中会有着100个不愿意,但是自己只有那么点兵力有什么作用呢?关羽虽然说武艺高强,但是也并不知道眼前这一仗到底谁才能够获胜,所以说在对战的过程中必然就比不上张飞。张飞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相对来说比较耿爽,根本就没有注重一些细节,所以才会选择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羽死后为何曾经是厉鬼形象?关羽什么时候才变成武神的?

全文共 2088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心中,关羽一直都是一个武圣的形象,很多人尊称他为“关二爷”,黑白两道都非常尊敬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关羽这个形象,其实是后来的事情,在关羽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厉鬼的形象,而并不是被后人敬仰的武圣,这就的确是非常奇怪了,为什么关羽死后曾经竟然是一个厉鬼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关羽在国民心中是极有民意的,关羽在后世成为深受民众崇拜的尊神,与百姓感于关羽的忠义有关,更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关羽的不断加封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关羽还曾以厉鬼的形象出现的。

关羽并非一开始就被人们所神化,曾经作为厉鬼形象寂寞800年无人问津,他从人到神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

关羽一生驰骋疆场,骁勇善战,杀敌无数,曾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首。这样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却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败走麦城,抱憾而死。试想一下,民众们听到自己的偶像遭遇这样的待遇,内心会是多么的波澜壮阔,难以平静。

关羽死后,他的众多粉丝们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好受一些,就开始臆造出关羽死后变成了满腹哀怨的厉鬼,四处倾诉自己冤屈,并亲自显灵找自己的仇人报仇,如装病骗关羽的吕蒙在夺取荆州不久就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在这种事例的宣传与渲染之下,大家普遍认为关羽死后变成了厉鬼。

古人对鬼魂都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关羽鬼魂显灵的说法出现之后,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拜祭关羽。对关羽的祭拜最早始于刘备,刘备得知自己的二弟被杀之后,命人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寄托哀思,定期祭拜。

蜀国灭亡之后,蜀中地区对关羽的崇拜就消失了,这估计和关羽常年征战在外有关吧。不过这个时候的关羽还是一个孤魂野鬼,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神仙。但此时的显灵说无疑为关羽日后走向神坛铺平了道路。

真正使关羽走向神坛,并越走越远的是关羽的遇害地——荆州地区。原来,在关羽死后,荆州当阳的百姓害怕关羽前来找自己复仇,就给关羽建了一个小土坟,每年进行凭吊。这个时候祭拜并不是为了祈求财源,而是祈求平安,希望关羽不要责怪自己。此时的关羽还没有走进神坛,只是被百姓作为一个厉鬼供奉。

南北朝的时候,关羽的形象是冤魂厉鬼,得罪他的人会有恶报,民间由于惧怕他不得不拜他,说崇拜还差远了。但名气从那时候开始大了起来。这个传闻起源于荆楚地区,民间对他有如此深的惧怕心理,和他本人在荆襄地区的作为必然逃不开干系。

隋朝的时候,天台宗僧人借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力传道,封他为护法王,历经整个唐朝的发展,关羽的形象在佛教里站稳了脚跟,但此时的形象依旧并非正面,而是比较中性的类似于判官,修罗这种凶神。

宋朝的时候,崇道教,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么一个民间老百姓这么熟悉的人来做文章,加上宋徽宗随意封王的艺术家气质(连甘宁都被他封王了),就给了关羽一个武安王的称号,由此开始关羽形象从厉鬼变成了神灵。

朱元璋继位,政府层面并不承认关羽的历史功绩,认为他资格不够,在名臣表里把关羽剔除了出去,罗贯中在这个时候写三国演义,罗本人是张士诚的幕僚,由于敌对朱元璋,导致他无法入仕,加上朱元璋为人残酷嗜杀,罗贯中只好把个人情怀宣泄在作品中,注入了君臣和谐的强烈愿望,关羽名气很大,自然首当其冲,所以编了他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君臣千古的事迹,定位为正面人物,自然也得找各种理由来掩饰史书所载的短板。

所幸的是,这些影响还仅仅停留在民间,明朝的官方除了万历朝以外,都对关羽的个人崇拜表示冷淡,从徐渭、孙承宗等大臣的上表可以看出来,对关羽的称号沿用的是蜀汉真实的前将军、壮缪侯封号,并未掺杂太多个人崇拜因素,明朝末年,立祠成风,关羽也不例外,但这段时间连魏忠贤都被拜为圣贤,这一段的圣贤标准可谓是胡扯。

到了清朝关羽才真正的成为圣贤,真正原因是清朝是外族统治,不能强调岳武穆的地位,强调了岳飞无异于鼓动反清复明,所以只能打压,打压岳武穆最好的工具自然还是吹捧关羽,把一头吹热,另一头自然就冷了,就和袁崇焕一个道理,皇太极建立政权本来的名义是为崇祯复仇,歼灭李自成匪军,所以并没有把明朝当成官方的对立面,但把明朝吹捧高了怕老百姓都想着造反,为了压制明朝的影响力,就得把崇祯刻画为昏君,最好的工具自然是袁崇焕,吹了袁崇焕,然后崇祯杀了袁崇焕,自毁长城,一个字,该!

清朝这个把戏一直这么玩的,关羽更是如此,三国演义是满清从士兵到将帅基本必读的一本读物,本来影响力就很大,所以这个工具再好没有,从顺治一直到乾隆,每一届皇帝都不遗余力的吹捧关羽,属乾隆最不要脸,公然篡改关羽的谥号,认为壮缪侯并非美谥,改成了忠义候,这不言而喻当然也是为了政治需要。

所以说到头,关羽其实很无辜,活着的时候,刘备当他是工具镇守荆襄,曹操在击败关羽以后故意放他一马也是为了拿他当枪使去打东吴,孙权合肥啃不动,于是乎从吕蒙到陆逊都写信拍他的马屁,安抚他的士卒,种种玩弄,说到底也是拿他当工具刷功绩。本来人死了,一切也就结束了,但关羽死后数千年里,佛教借助他来传教,道教借助他扩大影响力,皇家借助他来维稳,武庙出了进,进了出,反复折腾,一直不得消停,时而和岳飞并列,时而和魏忠贤并列,不知道关羽地下有灵,会做如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关羽也只能排在第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喜爱人才,所以最早告知天下自己要广纳人才,这是曹操开明的一面。不过放眼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最爱的武将又是谁呢?曹操喜爱关羽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关羽一生都非常忠诚,而且绝对不会背叛刘备,但是等曹操知道关羽死讯后还是心痛不已,感到惋惜。不过关于可能也不是曹操最喜爱的,毕竟不是身边人,那这人到底是谁呢?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识英雄重英雄”,的确就像三国时期曹魏丞相曹操一样,他一生白手起家,到后来一统中原北方,天下诸侯唯独只剩刘备与孙权,之所以曹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很大原因在于他识英雄,而且重英雄!比如张辽典韦许褚郭嘉荀彧等人,都是曹操帐下名士。

据史料统计曹操帐下有名的武将不下100员,而谋士更是有100余位之多。自陈留起兵之后,曹操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征战之中渡过,当然了在这漫长的军旅生涯之中他结识了很多名将,也招揽了很多有名的良臣谋士,不过在曹操眼中,整个三国之中唯独只欣赏以下五位名将。

话说回来,曹操到底最欣赏的是谁?先卖个关子,万人敌张飞没有上榜!众所周知,张三爷力大无穷,而且武艺高强,他的丈八蛇矛使得是出神如化,不过就算如此,张飞仍然未能上曹操的名人榜。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底张飞仍然是一个武夫,最为要命的是长期责骂下属,如此这般!为祸不久矣,故此张飞未能上曹操的名人榜。

众所周知,典韦是曹操早期的护卫,此人手持双戟共80斤,力大如牛,曾经倒拉水牛让其动弹不得!不幸的是典韦在曹操征讨张绣之时,为了掩护曹操撤退,死于张绣军中,后来曹操祭拜典韦之时也为他哭泣,即便如此,典韦在曹操眼中只能排第四位!排名第二的或许很多朋友都能想到,没错儿!他便是武圣关羽,想当年曹操为了收复关羽,曾经不惜赠送赤兔马,更是不追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罪责!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换回忠义关公。

关公排第二?排第三的是张飞的家门,此人后来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他正是让江东小儿闻名止啼张辽!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拉开正确的阵法,而且还果断调解内部矛盾,使战斗力大大加强,这才有机会获得了合肥之战的胜利!可以说除了关羽之外,张辽是曹操少有的欣赏将领之一。

继张辽之后,曹操最为欣赏的便是东吴名将周瑜,当年在赤壁曹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周瑜统领水兵的能力,数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事后为了挽回面子,曹操还对下属说是自己生病了才让周瑜有机可趁!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托辞!因此周瑜在曹操眼中排第5!排第二、三、四、五,都已经有了人选,那么谁才有资格排在第一?

说到曹操最欣赏的名将,或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说到此人大名,让关羽都瞬间怀疑人生,此人便是襄樊会战之中,大战关羽的先锋官庞德,庞德一口大刀使得是炉火纯青,即便关羽使出看家刀法“春秋刀法”,仍然不能将其拿下(暮年关羽遇到如此对手,一时间或多或还是有些害怕的),后来庞德使计,诈败引关羽去追,瞬间放出箭矢,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关羽就此回营,不过后来庞德中了关羽水攻之计,最终被周仓所擒!誓死不降,而且还大骂刘备,最终死于关羽青龙偃月刀之下,当庞德战死的消息传到曹操耳中之时,曹操也为之流涕…,并且还重重提拔了庞德的子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仁在正史中很厉害么?曹仁被低估曾击败周瑜关羽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曹仁在三国影视剧里的形象基本都是一个贪财的人,而且在战场上基本都是打败仗,还仗着自己和曹操是亲戚关系就欺压别人,难道曹仁就是这样的一个草包么?其实曹仁被我们都给小看了,正史中的曹仁帮曹操立下过很多功劳,在战场上的曹仁可以说是相当勇猛,还击退过周瑜关羽。其实曹魏的很多将领都被罗贯中给写的有点无能,实际上能力不比蜀吴的要差。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一剧中,弘农王妃唐瑛,为救身陷囹圄的司马懿,也为给岌岌可危的汉室,增加一点话语权,用自己的性命,设下了一个圈套,引曹仁深夜带兵入宫,并剑裂王妃衣,最终导致曹仁,被荀彧下令收押,关进了许都卫。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除了为唐瑛唏嘘之外,还会为曹仁的结局,拍手称快。

因为,在剧中,曹仁与满宠一样,是曹操的爪牙,一步一步威逼汉室,而且其本人还飞扬跋扈,一点都不将汉献帝和伏后等人放在眼中。另外作为曹操麾下的大将之一,他既没有什么战绩,也没有一点大将风度。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曹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也如剧中一样,只会倚仗曹操的权势猖狂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实历史上的曹仁,虽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他随曹操起兵的时候,已经开始严格约束自己了。而且虽然他不是曹操麾下,官职最高的武将,却是最受曹操倚重的嫡系将领,也是曹操麾下第一名将,能够力敌周瑜、关羽等名将。

一、镇守江陵,抵御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高吟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挥军南下,结果刚刚拿下荆州不久,便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回了江北。当然了,曹操虽败,却没有完全放弃荆州。他在自己回到后方的同时,将曹仁留在了江陵。《三国志》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而且他足足守了一年之久,才被迫放弃,由此可见,曹仁的确善守。然而,除了守城有功之外,他个人的骁勇也不容否认,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来,当初吴军攻打江陵的时候,共有数万人,其中仅先锋就有几千人。他为了挫败吴军的气势,亲自招募了三百勇士,命部将牛金率领,前去破敌。结果牛金却被敌军包围了。这个时候,曹仁不顾诸将劝阻,亲自披挂上阵,仅率几十骑就突围救出了被困的牛金和三百勇士,因此被士兵赞曰:“将军真天人也!”

二、镇守襄樊,抵御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被刘备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并发动了襄樊之战。他当时能迅速围困曹仁,使曹仁向曹操求救,并非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当时,周围的割据势力,纷纷投靠关羽,反抗曹操,曹仁的后方,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而就在这等内外交困,且关羽不断往前线增兵的情况下,面对于禁降敌,庞德被斩的噩耗,他也能够一直坚守,直到徐晃的援兵到来,还能组织起兵马,与徐晃形成配合,其能力也不容小觑。

只不过,这样一员名将,到了晚年,却败在了江东一个无名小将手中,并在战败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战后却拒绝派遣质子,并拒绝曹魏的使者入境,结果惹怒了曹丕,导致曹魏兵分三路伐吴。曹仁就是其中一路,他负责攻打的方向,正是江东军事重镇濡须。当时濡须的守将,是后来成为江东名将的朱桓,而这个时候,朱桓还没有出头,仅是一个无名小将。

刚刚交锋的时候,曹仁一点都没有名将包袱,不会想着不能欺负晚辈什么的,反而率先使用声东击西之计,调离了朱桓军的主力,然后一面令自己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一面派大将常雕和王双,攻打吴军家属所在的中州。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朱桓此时名声不显,其能力却不容轻视——朱桓一面利用江东的水军优势,斩常雕,擒王双;一面偃旗息鼓,假装城中空虚,然后趁敌军不备,发动突袭,大败曹泰,最终完败曹仁,一战成名。

结合曹休伐吴失败之后不久,便郁结成疾,背发疽而死一事,我们或许可以猜测,曹仁在战败后不久去世,也与无法接受这一战果有关。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实在令人唏嘘,毕竟没有谁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胜负乃兵家常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羽和无敌将徐晃交战是谁赢了?

全文共 2674 字

+ 加入清单

徐晃号称“无敌将”,在曹操帐下立下战功无数,曹丕登基后更是拜将封侯,击败刘备的军队,而且对曹氏集团可谓忠心不二,认为自己有幸遇到了明君,如果不为他效力,自己的人生就没了意义。这样的忠臣真的是难寻,而他虽然和蜀汉的关羽是同乡,可毕竟阵营不同,两个人见面免不了要打起来。历史上他们二人曾经有过两次交手的经历,那么这两次胜负情况如何呢?

关羽和徐晃总共交过两次手,分别在建安十四年和建安二十四年。

一:徐晃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先说明一件事:徐晃在战前就在江陵。所以不存在他打通北道来江陵支援的说法。【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三国志吴主传

此战相对而言很明了,应该发生于南郡会战期间,关羽绝北道之前,即建安十三年底,公元208年,或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从汉津的位置来看,显然不在北道上,因此确定这场战役不会发生在绝北道时期,而此战之后徐晃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很显然,这个依旧是南郡会战时期,因此确定徐晃与关羽的交战发生在绝北道之前,关羽这个时候在打游击战。

有观点认为此战发生在刘备败走当阳时期,这似乎说不过去,刘备败走经过了汉津,没有遇到任何曹军,说关羽在这个时候和徐晃交战,可能性很小。

至于此战的结果,徐晃传没有记载,别说破关羽,连个走关羽的记录都没有。请注意,徐晃传备详,所谓备详,就是完备详细,如此周备详尽的传记竟然没有记载结果。可以看后面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以及魏书中曹仁讨关羽,屯樊城,于禁助曹仁击关羽,结果均是未完成任务,所以以三国志对魏的夸胜讳败,这些地方显然是不敢记载结果,就是说明徐晃与满宠的情况不乐观。可以确定此战徐晃和满宠的目的是把正在打游击战的关羽打败,但是结果则是他们讨伐关羽未成功(暂且不论是否反被关羽打跑)。

在此给出江陵战役前期的大致战役过程。曹操赤壁战败后,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周瑜和刘备在江对岸会合准备进攻。此时关羽已经在江北打游击,周瑜则派出甘宁带几百人攻击夷陵城。然后,曹仁派出徐晃带领数千人讨伐关羽,满宠从当阳出兵配合,双方在汉津交战,胜负不明,但徐晃肯定没占便宜。同时曹仁还派出五六千人围攻夷陵,被周瑜一下歼灭了一半,剩下的赶紧退回江陵城。接下来周瑜渡江进攻。这时徐晃应该还没回来(不然为什么让牛金出战),然后发生了“曹天人”出风头的事,此时曹仁剩下的数千人要守城,机动部队很少,相比东吴的数千机动部队自然是“贼众盛,不可当也。”曹仁出完风头后徐晃差不多回来了,这时候才是徐晃“击周瑜”。

下面分析关羽和徐晃的第二战。下面是本人自己编撰关羽传的叙述(来源也是三国志,不过进行了顺序条张郃内容整合)

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羽偏军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羽所置偏将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羽之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羽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与晃对陈。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大惊,谓晃曰:“公明,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与晃战,不利,退走。晃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

战斗第一阶段,是徐晃击退关羽偏军,采用的是欺骗战术,使关羽军队不战而退,徐晃的表现可谓相当好。而关羽则对于失利没有直接责任,因为战斗是偏将指挥的,最多背个领导责任。

第二阶段:徐晃要解围,关羽要围城打援,先看双方兵力:关羽北伐军初始兵力不大于四万。之前破曹仁,和于禁对峙的拉锯战,会战损数千人。新获于禁三万,至少需要两千人押回江陵。给北上起义军支援,大约两千人,水军人数,不少于一万,照此计算,徐晃发动对关羽总攻时,关羽手里能用的兵力大约25000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可能多了。看看徐晃传记载:“羽恐四冢有失,自将步骑五千出战”,堂堂主将亲自增援,竟然只能集结五千步骑出战,说明关羽的兵力就是捉襟见肘。

再看徐晃:初次到前线,于禁大致没到,徐晃的兵力少了是送死,所以其所属兵力应该近万。当然期间有不少新兵就是了。“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两个将军,带的人不会太少,考虑前线吃紧,总共带领近万人支援是靠谱的。最后“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一营的兵力,按东汉军制大约一千余人,十二营,不少于一万二千人。合计徐晃总兵力最终在三万人左右,略多于关羽的军队。

兵力小结:关羽手里能用的陆军机动部队约为15 000人,徐晃总兵力约为30000人,考虑到前线具体情况的不同,双方直接交战兵力相差约在数千人,徐晃军略多。(本结论仍有争议,欢迎大伙踊跃发言讨论兵力问题)

徐晃开头就是一招声东击西,关羽的军队果然中计,四冢接近失败。关羽也不是省油的灯,亲自带领5000步骑增援。结果不知是发挥失常还是兵力差距太大或者徐晃本次发挥超好,擅长野战的关羽同志被一举拍飞。

第三阶段:解围。接下来徐晃率领军队冲进关羽陆军对樊城的包围圈,并且正式击败了关羽的陆军,这一仗形容关羽被打的“落花流水”可能有些过,但是也大体可以这么说,因为关羽的军队竟然有人“自投沔水死”而关羽是有水军的,可见关羽这一战损失小不了。保守估计,关羽损失了4000人以上(不保守估计近万,过万都有可能,但两万就多了),攻城器械至少损失一半。

第四阶段整顿。关羽的陆军,说轻点是被击退了,说重点是被击溃了,不得不“引军退还”,不过水军未受什么损失,还“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说明关羽是有能力的,正所谓“善败者不乱”,如果孙权同志不背后捅刀子,那说不定双方会隔沔水/汉水对峙,接下来或许关羽占领襄阳,战役到此为止(曹总也有自己的事要忙),要不然曹总继续让张八百增援,彻底让徐晃曹仁把关同志赶回家中红薯或者抓回班房都有可能,但这即时发生也都是后话。关羽能在最后阶段稳住阵脚,已经是不易了,何况面对的是一代名将徐晃。这一战,徐晃打得很好,关羽有一定相对表现疲软,但也不丢人。这一仗,成为关羽落败,徐晃大胜比较合理,称为徐晃完胜,关羽惨败则有些过头。

(本阶段的兵力分析基本上是通过逻辑推理,存疑。)

总评:关羽和徐晃的两仗,第一仗大致平手,第二仗徐晃获胜,对于能力比较判断,可以发现二人之间各有优缺点,前期徐晃可能略微疲软,但后期经过多年征战,徐晃的指挥水平与关羽不相上下,甚至可能略微占优,不过没有明显差距。二人可以大致算是棋逢对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羽的死和刘备有关系吗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关羽的死,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一次襄阳战役中,关羽战败,最后也是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关羽的死真的就是因为战败的原因吗?在历史上,关羽之死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期待了解一下吧,毕竟关羽也是公认的战神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一,关羽之死是战争形势发展的结果使然。

据资料记载,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初期关羽连连告捷,打了许多胜仗,不仅水淹于禁七军,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最终是因为曹操看到刘备坐大,孙权必不愿,决定联合孙权共同抗羽,才扭转的局面;加上当时关羽下属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孙权,令得关羽腹背受敌,最后导致了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杀。若要说是刘备或诸葛亮想借刀杀人,显然有些牵强。试想,当时关羽打了许多胜仗,威震华夏,传入蜀中的全是关羽胜利消息,到关羽败走麦城至被俘杀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时间,即使发觉关羽之师存在败象,再想要发兵救援时间上很难保障(唐代诗人李白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蜀中交通极为不便,一直到民国初才稍有改善),何况刘备也不会允许此时此刻有人做壁上观。

其二,关羽之死是刘备集团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

虽然我们说关羽之死主要是源于战争形势的影响,但并不否认刘备集团内部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激烈斗争。

第一,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非真正亲密无间。

第二,诸葛亮和关羽政见不和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关羽之死是性格特点导致悲剧一生的主观内因。

关羽性格不好、有些嚣张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和刘备的关系都没有搞好,刘备对他很不放心(刘备派糜芳和他镇守荆州,有种说法就是为了监视关羽),更别说与其他人的关系了,这无疑是他惨死下场最主要的内在因素。

关羽的人际关系差,还表现在他同许多人关系都搞得极紧张。黄忠在定军山一仗中,刀劈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两人平起平坐。当刘备派人册封关羽官职时,关羽破口大骂,大丈夫怎么能同黄忠这个老兵为伍?最后还是使者说了一大通好话,关羽才勉强地接受了刘备的册封。

关羽同刘封也闹过矛盾。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和关羽有叔侄关系,但他们的叔侄关系却很不好。关羽同部下将领上庸太守孟达的关系也很紧张。他几乎把刘备身边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难时机,才会没有人肯救他。

其四,关羽之死是他骄傲自满而被捧杀的杯具结局。

纵观以往的历朝历代,许多中国人爱造神,关羽就是造神运动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全盛时期,为关羽修的关帝庙,究竟有多少,恐怕无人得知。其实,关羽这个人,其优点和缺点,其长处和短处,其成就和不足,其光荣和败绩,其为人敬重之处和被人疵议之处,其为蜀国打江山的贡献和给蜀国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等等,很值得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可以当作一面镜子,为我们引以为鉴。

关羽之死原因虽然很多、很杂,但通过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它是内外因同时作用的必然,非某一方面的因素导致,更非某一人的人力所为。

2、关羽的死和刘备有关系吗

吴国一直想尽办法去讨回荆州,不是直接要宣战,更是尝试采取过怀柔手段来避免战争,比如求娶关羽的女儿嫁到吴国,这和亲姿态不可谓不和蔼,但是战神关二爷不给面子呀,不仅一口回绝,还大骂使者,这就很难看了,吴国上下颜面扫地,为了挽回尊严也不得不战了。吕蒙身为吴国的知名大将,身在吴国阵营,必然要跟着形势憎恨关羽呀,一方面想要为国出气,另一方面为了建功立业也会想方设法报仇。

于是乎有名的白衣渡江计谋产生了,吕蒙谎称要回荆州筹备丧事,带领了不多的人马身披孝服申请借道,镇守的关羽一看对方人马确实不多,不用防范他们,再想想自己身为战神何用惧怕眼前的小兵小队,不过草芥罢了,简直不足为患,于是挥手放行,但是谁知本来是奔丧的队伍突然变身修罗向镇守水寨的蜀军杀来,轻而易举占领了水寨,然后引后来的吴国大部队上岸。这吴军一上岸,荆州就彻底回归旧主了,闻名于世的的失荆州就此产生。

战神关羽由于一开始就不屑于防范他认为宵小之徒,于是被东吴大军气势冲天杀来之时无论是主帅还是守军只有任人屠戮的份了。于是一代战神关羽只能被迫败走去麦城,但是麦城守将孟达和申仪贪生怕死,拒绝开门为关羽放行,马忠抓获了逃亡中的关羽。最后关羽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死。攻取荆州是吕蒙的计策,关羽的死是失去荆州的必然结果,如此一看,所谓吕蒙恨关羽,无关私怨,只是国仇和个人功业的需要,战争时期你死我活之下阵营、立场、选择皆不同而已。

不过吕蒙虽然斩杀了关羽,但是自己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下场,因为关羽在三国众将领中的战神的地位,吕蒙将他杀了,可谓是众矢之的,最终孙权迫于形势发落了吕蒙,可见无论在战场上多么彪悍,只要没有了政治价值就一样被处置。

3、关羽的死对三国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时仅次于吕布的武将。关羽被称为万人敌。 早年,刘备与关羽有牵连。 刘关张三个朋友成了宣誓的兄弟。 后来,关羽被曹操赏识,被曹操俘虏,成为曹操手下的汉寿亭侯。 这是以汉献帝的名义所赐的。是关羽最受欢迎的称号。 然而,关羽是汉朝的忠实支持者,而不是刘备的小粉丝。 刘备和关羽早就分开了。

关羽不死,三国不立。 当时,关羽是三国建立的障碍。 关羽,蜀汉著名将领,被誉为“美髯公”。 清代,人们把他尊为“武圣”,成为忠义之人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代表。随着关羽在民间的地位越来越高,关羽逐渐被神化,成为“门神”和“财神”。 关羽忠勇。关羽有优秀的武术。关羽在三国中,几乎没有对手。

作为三国时期顶级的武将,关羽的武力值不可小觑,假如当时的孙权得到关羽,那么无异于如虎添翼。从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皇室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时候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奠定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三国结束,一直处于征战状态。

关羽之死,看似一场失败的战争无可避免的结局。关羽之死,对三国局势肯定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权之杀关羽,无非是为夺荆州;刘备之报仇雪恨为名,不过也是为夺回荆州;曹操之作壁上观,自然也是盯着荆州。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荆州之地,无疑是三国必争之地。如果蜀汉占领荆州,北上可进攻曹魏,东进可进攻孙吴;如果曹魏占领荆州,西进可以进攻蜀汉,东进还是进攻孙吴。

所以荆州,只能掌握在孙权手里,才能起到平衡曹刘两家的作用。这个时候,荆州问题不解决,曹魏和东吴就必将出现问题,因此,荆州问题解决了,就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荆州的归属问题就悬而不决,而整个荆州的战略形势,时刻影响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换个角度说,关羽死后,就彻底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羽败麦城丢荆州刘备有没有责任

全文共 162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还真的是有超多的非常的可惜的地方的,不仅仅是什么吕布啊,其实最让人说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关羽在麦城丢失了荆州,最后连命都不保了,超级明星关二爷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拿关羽丢失荆州来说说刘备吧,这件事情刘备到底有没有责任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

中国有句老话:关羽走麦城,大意失荆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靠谱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关羽自负走麦城,刘备决策失荆州。

对于丢荆州的责任,刘备,关羽,诸葛亮三人难辞其咎。若论责任大小,刘备责任最大,关羽次之,诸葛亮责任最少。下面我按照责任由小到大,历数三人错误。

第一,诸葛亮在丢荆州中的责任。

诸葛亮在丢荆州一事中,主要是有失劝诫之责。荆州的重要性,最早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彰显的,没有人比诸葛亮更理解荆州对于刘备的意义。而在关羽驻守荆州的过程中,诸葛亮没有对关羽进行必要的战略战术支持,相反的,诸葛亮对关羽做出了违心的褒奖:关羽嫉妒马超被重用的时候写信让诸葛亮评价自己和马超孰高孰低,诸葛亮违心的拍了关羽的马屁。“犹未与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拿到这封书信后非常爽,没事就把这封信出示给别人开,以示丞相对他高看一眼。结果是关羽趾高气扬,越来越狂。最后不但丢了荆州,也送了性命。

第二,关羽在丢荆州中的责任。

关羽文武双全,又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让他驻守荆州顺理成章。而且关羽驻守荆州好几年也是平安无事。但是关羽的致命缺点是骄傲自负,缺少谋略,不团结下属和盟友,没有大局观。

先说骄傲自负。糜芳和傅士仁就是一直被关羽蔑视的下属,最后投靠了孙吴。最不可思议的是,孙权为自己儿子说媒,想娶关羽的女儿,关羽怒骂使者,惹得孙权大怒。孙权是一国之君,亲自派人说媒,可以说给足了关羽的面子。关羽不过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一位将军而已,即使不愿意,大可以用更加合适的态度回绝。结果这次彻底得罪了孙权,最后被孙权砍掉脑袋,传首曹操。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再说没有谋略。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为了防止吴国偷袭,在公安和南郡都留下了兵马。结果被吕蒙一眼看破,假装生病,要回建业治病。就这么简单的烟雾弹就迷惑了关羽,关羽急忙把后方重兵抽调攻打樊城。随后比吕蒙偷袭江陵。糜芳和傅士仁开门投降,关羽回防途中被俘被杀。这是典型的胸有大志,脑中无才啊,简称“胸大无脑”。

第三,刘备在丢荆州中的责任。

刘备是蜀国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在丢荆州中负有全面责任。

首先是没有重用诸葛亮。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误导,以为诸葛亮一直备受刘备重任。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真正施展才华的是刘备死后。赤壁之战之后,诸葛亮基本上就是一个筹集粮草的军需官角色。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让关羽总督荆州,诸葛亮干啥呢,“亮与羽镇荆州”,看见没有,连一个官职都没有。建安十八年调集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四川合围成都,给诸葛亮的官职也就是个军事将军,还是一个调集粮草的后勤将军而已。

其次是过于重用关羽。

虽然说关羽是结拜兄弟,但是对于荆州这样事关蜀国生死发展的重镇,必须要配置精兵良将。在夺取益州之后,刘备即使不把诸葛亮张飞赵云这些大将调回荆州,也应当充实荆州的谋臣良将,辅佐制约关羽的短视浮躁。因为荆州本身就是借来的,当初孙权是在曹操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忍痛借荆州给刘备,在北方压力减少,南方交州搞定之后,肯定要要回荆州的。因此在鲁肃多次要荆州不成后,孙权毫不客气的让吕蒙抢回了长沙,桂阳和零陵。刘备亲率五万大军要夺回城池,结果曹操进军汉中准备抄刘备老窝。无奈之下才和孙权谈判,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归孙权,零陵,南陵和南郡归刘备。这时候的刘备荆州,已经丢失大半。

随后因为关羽丢荆州,隆中对战略丢失一半,等到张飞被杀,刘备夷陵之战尽损蜀国元气,基本上是没有了扳本的希望。蜀国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可能是刘备死的早,把江山托付给诸葛亮,否则像刘备这样的蠢材,蜀国只能亡国的更快。

总结:丢失荆州的责任,诸葛亮和关羽都有责任,而刘备要承担最大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羽是哪里人氏?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字云长其实关羽本来不叫关云长,叫关长生。从小他就看不惯欺行霸市的那些地痞无赖,还有欺男霸女的豪强地主。有一次,一个地痞调戏一个小娘子,他实在看不过去,一刀把地痞杀了。杀了人,河东这个地方也待不成了。背上行囊,远走他乡。

流亡的日子很苦,但是也很有意思。从流民村出来,临走的时候铁匠送了关羽一本书——《春秋》。他在涿郡的集市卖枣为生。有时能弄得一壶稻酒,配上《春秋》,便是美事。日子,清苦,却不无聊。集市里有很多人,可让他觉得有意思的只有两个。一个卖草鞋,一个卖肉。也就是后来的刘备和张飞。他们一起切肉沽酒,谈古论今,生活清贫却相互扶持。在白马,在许都,在樊城。在麦城。有一天,城门口突然发出了告示,说天下大乱,乱民造反,让各州县自行招募人马前往平叛。当汉子看完这个告示之后,刘备眼眶中有泪光不停地闪烁。原来刘备是皇室的后裔看着祖先打下的江山一步一步地被腐蚀,被蚕食,直到现在的混乱不堪。好男儿在世上,怎可碌碌无为!世道的现实他们早已领教。三个草根,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关羽和张飞认准了这一点,也认准了刘备。于是他们形影不离。刘备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不管是练兵,还是打仗;不管是行军,还是吃饭。他们整日形影不离,连睡觉都在一个屋子里。后来江湖上流传出他们“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其实他们没有结义,他们也不需要结义。

这就是关羽的一生,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