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山望着那山高用一个成语(汇总20篇)

浏览

5305

文章

528

篇1:典故之都是哪个城市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指的是邯郸市,据不完全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00多条。

邯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8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为赵国都城,“邯郸”二字作为地名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走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成语典故,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和边塞的风蕴文化、哲理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最吝啬的人打一成语 最吝啬的人是什么成语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吝啬的人表示的成语是一毛不拔,因为一根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极为吝啬。这个成语原来是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出自《孟子·尽心上》。其近义词有: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

古代有个富翁,大家都叫他六叔,他本人十分吝啬。

由于他整天盘剥穷人,累得病倒了,差一点昏死过去。

三天后,他稍稍清醒了一下,看见屋里挤满了送终的亲友,想要表示什么。他的大侄说:六叔,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他摇摇头。

二侄问:是不是有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交代?

还是他妻子明白,看见两根灯芯同时燃点,就挑掉了一根。

这时六叔才微微舒了一口气。突然,快断气的六叔流着泪,凑近妻子的耳朵,想跟她说话。他说:我死后,可把我留下的两张便纸分给前来吊孝的亲戚;我死后,别用棺材来盛我,挖个坑,把我埋了就成;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在黄泉下自己会念经的;我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卖给皮匠;把我的毛拔下来卖给做刷子的人,一根别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字一句游戏中秋成语关卡怎么过关

全文共 12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很多人平时都喜欢玩成语类型的游戏,这样的话既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还可以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那么一字一句游戏中秋成语关卡怎么过关?具体方法如下。

1

首先打开一字一句小游戏,点击开始游戏。

2

点击趣味文字。

3

点击中秋成语。

4

按照成语依次划过每个字,即可过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谈何容易是成语吗?谈何容易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谈何容易属于汉语成语,该成语原指的是:臣下向君主进言十分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非像语言中所描述的一样简单。例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谈何容易啊。”“在缺少专业仪器的条件下做实验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一词,最早出自汉代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之中——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听焉。”先生曰:“于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白话译文的解释是,吴王说:“可以谈谈,我将怀着敬意来听。”先生说:“啊,那样行吗?行吗?谈何容易!”

由此可见,“谈何容易”在古今的实质含义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还有不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谈何容易”常见的近义词有:来之不易、南若登天、难如登天等等

“谈何容易”常见的反义词有:轻而易举、易如反掌、垂手可得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出与下列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取而代之、四面楚歌;诸葛亮:初出茅庐、三顾茅庐、鞠躬尽瘁;祖逖:击楫中流、闻鸡起舞; 陶渊明:世外桃源、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落英缤纷、与世隔绝、欣欣向荣、归去来兮。

历史人物相关成语还有很多,比如:

1、一鼓作气(曹刿)2、一字千金(吕不韦)3、一字之师(郑谷)4、一饭千金(韩信)5、东山再起(谢安)6、图穷匕见(荆轲)7、纸上谈兵(赵括)8、负荆请罪(廉颇)9、卧薪尝胆(勾践)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11、三顾茅庐(刘备)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14、老当益壮(马援)15、投笔从戎(班超)16、暴殄天物(商纣王)17、暗渡陈仓(刘邦)18、嗟来之食(黔敖)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22、墨守成规(墨子)23、病入膏肓(蔡桓公)24、鸡犬升天(刘安)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春天的成语有什么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1

和风细雨、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含苞欲放、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春花秋月、春暖花开、风光旖旎

2

莺歌燕舞、春寒料峭、花红柳绿、春意阑珊、春和景明、百花齐放、枯木逢春、桃红柳绿、寸草春晖、春色满园

3

春回大地、百卉含英、春去秋来、寻花问柳、春兰秋菊、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光漏泄、春雨如油、春暖花香

4

傍柳随花、春风雨露、百草权舆、春蛙秋蝉、沂水春风、着手成春、春树暮云、春笋怒发、杏雨梨云、莺歌燕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哪条河流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一衣带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那么这里的水指的是哪条河你知道吗?

“一衣带水中的水”出自《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北周与陈国以长江为界,隋文帝取北周而代之后决心灭陈,对仆射高颍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资料显示,一衣带水的水是指的就是长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约6300㎞,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动物的成语有什么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1

1 、鸮心鸝舌

[ xiāo xīn lí shé ]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2、鸟枪换砲

[ niǎo qiāng huàn pào ]

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砲,同“炮”。

3、鸟惊鱼骇

[ niǎo jīng yú hài ]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4、鸟惊鱼溃

[ niǎo jīng yú kuì ]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5、鱼游燋釜

[ yú yóu zhuó fǔ ]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燋,同“灼”,火烧。同“鱼游釜中”。

2

1、鬼咤狼嚎

[ guǐ zhà láng háo ]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2、莺吟燕儛

[ yīng yín yàn wǔ ]

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同“莺歌燕舞”。

3、见弹求鹗

[ jiàn dàn qiú è ]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4、波光鳞鳞

[ bō guāng lín lín ]

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5、摇头麰尾

[ yáo tóu móu wěi ]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同“摇头摆尾”。

3

1、狼飡虎咽

[ láng cān hǔ yān ]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2、杯盘狼籍

[ bēi pán láng jí ]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3、祸近池鱼

[ huò jìn chí yú ]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4、不舞之鹤

[ bù wǔ zhī hè ]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5、声名狼藉

[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4

1、天罗地网

[ tiān luó dì wǎng ]

上下四方都布下了罗网。比喻对敌人或逃犯设下的严密包围。罗:捕鸟的网。

2、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如鸟兽散

[ rú niǎo shòu sàn ]

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含贬义)。

4、小鸟依人

[ xiǎo niǎo yī rén ]

依:依恋。像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5、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悬梁刺股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苏秦、孙敬。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坚持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盹。他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如此,想要打盹,头皮会被扯痛,他就会清醒,继续读书。后来,他成为了儒学大师。

苏秦曾向秦国推行统一国家的策略,没有成功。大家都瞧不起他,对他打击很大。于是他发奋读书,每当自己疲惫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用这种疼痛使自己清醒,再坚持读书。后来他成为了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这两人的事迹结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气的成语大全?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1

1、火上添油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2、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3、气愤填膺

[ qì fèn tián yīng ]

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4、直眉怒目

[ zhí méi nù mù ]

形容发怒的样子。

5、横眉立目

[ héng méi lì mù ]

横眉怒目。

2

1、喑噁叱咤

[ yīn ě chì zhà ]

喑噁:发怒声。叱咤:呵斥声。形容厉声怒喝。

2、疾言倨色

[ jí yán jù sè ]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3、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4、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5、暴跳如雷

[ bào tiào rú léi ]

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3

1、横眉冷目

[ héng méi lěng mù ]

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2、横眉怒目

[ héng méi nù mù ]

怒视的样子。多用来形容强横或强硬的神情。也说横眉努目、横眉立目。

3、气冲牛斗

[ qì chōng niú dǒu ]

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牛斗: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泛指天空)。也说气冲斗牛。

4、气急败坏

[ qì jí bài huài ]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5、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4

1、睚眦必报

[ yá zì bì bào ]

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

2、千夫所指

[ qiān fū suǒ zhǐ ]

《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形容众怒难犯。千夫:很多人。指:指责。

3、喜怒哀乐

[ xǐ nù āi lè ]

高兴、愤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4、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5、咆哮如雷

[ páo xiào rú léi ]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无肠公子是古人对哪种动物的别称 成语无肠公子是古人对什么动物的别称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无肠公子”是古人对螃蟹的别称。“无肠公子”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登涉》,原文为:“称无肠公子者,蟹也。”螃蟹除了“无肠公子”的称号外,也被叫做“横行介士”。

螃蟹的名字由来

古人给蟹取“四名”:“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所以蟹便有了“横行介士”和“无肠公子”的称号。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唐·冯贽《云仙杂记》亦云:“蟹曰无肠公子。”

唐·唐彦谦有《蟹》诗,曰:“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含有无肠公子的诗句

无肠公子醉乡徒,风味元来蜀似吴。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风味端宜配曲生,无肠公子藉糟成。

长喙参军初荐熟,无肠公子正输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舍本逐末等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舍本逐末发音shěběnzhúmò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干将莫邪发音gānjiàngmòyé释义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锋利的宝剑的代称。出处《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城濮之战成语的故事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国家在魏国城濮地区进行了一次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战争,当时还因为这场战争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退避三舍。

这一成语是当时晋文公兑现了流亡楚国时所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直接后退,避开了楚军的锋芒,随后晋文公就成为了新一代霸主,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弱胜强的知名战役,当时禁军的力量比较弱,但是后来还是设计击退了楚国的军队,并且逼迫楚国军队主力后退。

春秋时期,周王室愈发衰弱,诸侯互相征伐,战争比较频繁,所以楚国势力强盛的时候就想称霸中原,与之对应的是齐桓公失去霸业,在这种情况之下,晋文公上位实力慢慢恢复,并且发动了城濮之战,最后晋文公因为退避三舍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迷而知反成语是怎么来的?迷而知反成语典故介绍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为大家带来“迷而知反”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典故,古代也是在发展中诞生出了很多成语,因为那个时候存在的字并不多所以需要用四字词代替一些意思。在三国时代就有很多成语诞生,迷而知反就是其中之一。曹丕登基后表现的非常不错,不会像曹操一样轻易动怒,而且还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迷而知反就是在曹丕承认错误中发明的,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王朗传》注引《魏书》,时间是在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主人公为曹丕。原文如下:

车驾既还,诏三公曰:“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况连年水旱,士民损耗,而功作倍于前,劳役兼于昔,进不灭贼,退不和民。夫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然迷而知反,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今将休息,栖备高山,沉权九渊,割除摈弃,投之画外。车驾当以今月中旬到谯,淮、汉众军,亦各还反,不腊西归矣。”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魏文帝曹丕撤退之后,下诏对三公说:“三代为武将,就成为道家所厌恶的人了。好战不休,古代就有完整的戒规。况且连续几年的水灾旱灾,人口减少很多,但征讨之事却多于以前,劳役之重超过以往,出兵不能歼灭敌人,退兵不能使百姓安定。屋漏在房顶,淋雨在屋内,然而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还可以称之为没有过错。现在将来停止征讨,让刘备安身高山,让孙权隐没九渊,将征讨之事暂时搁置起来。军队应当在这个月的中旬到达谯县,在淮水、汉水一带的军队也将各自返回,不能在此举行腊祭就要西归了。”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曹丕在诏书中所说的“迷而知反”,意为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这也是由曹丕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七月,曹魏与东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曹丕决定兴兵讨伐东吴。此举遭到包括王朗在内的众多曹魏大臣反对。《三国志?王朗传》载,王朗不仅曹丕不宜亲征,而且应该“宜敕别征诸将,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外曜烈威,内广耕稼,使泊然若山,澹然若渊,势不可动,计不可测。”不过,王朗及众多大臣的意见被曹丕拒绝,曹丕执意而行,轻率出兵,最终无功而返,陷入别动,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大军回撤之际,曹丕向三公发布诏书,解释此次撤军的原因。非常有趣的是,这一次曹丕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用“迷而知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汗流浃背等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秋有哪些成语典故?春秋10个经典成语典故介绍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春秋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为此后中华文化思想奠定了基础。春秋是东周的前半部分,一般被认为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一共经历了294年。实际上春秋所迸发出的各种思想流派可能花上一辈子的时间都研究不完,其中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也被后人不断完善改进。当时也有很多著名的事件发生,有些事件变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成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10个在春秋时期发生的成语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01

董狐之笔

出自《春秋·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董狐之笔”这个成语常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人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要敢于揭露和批判。

02

举棋不定

出自《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下棋博弈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道放在哪一处为好,这样注定不会取得胜利。更何况是面对国君废立这样的大事情呢?

03

天经地义

出自《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夫理;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们要遵循社会当中的道德规则。如果大家都按规则行事,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就可以避免。

04

国运盛衰

出自《春秋·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那些没有优势而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会加紧治理国家,开疆辟土。那些没有灾祸战乱的国家,反而会失去城邦。

05

欲盖弥彰

出自《春秋·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或为了得到名声而没有得到的,或是为了掩盖真相,反而使得罪行暴露的更加明显。

06

城下之盟

出自《春秋·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大败绞国,迫使绞国在城下与楚国签订条约后返回。

07

退避三舍

出自《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战于城濮,文公令退三舍避之。”晋国与楚国会战于城濮,晋文公让自己的部队后退三舍之地避开楚军。

08

厉兵秣马

出自《春秋·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派人去杞子驻地察看,发现他们正把行李扎好,磨好刀枪,喂好战马,为打仗做好准备。

09

不自量力

出自《春秋·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去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使得别人信服,也不去估量自己的力量能否承受。

10

灭此朝食

出自《春秋·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齐顷公说:“我要把这些送死之敌消灭干净,再吃早饭!”他不但没吃早饭,也不等战披上防护甲,就急不可待地登上战车,发出进攻的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有很多,例如一言不发,一成不变等等,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回忆吧。

简要回答

不可一世,不拘一格,一成不变,不一而足,不赞一词,不堪一击,一尘不染,不名一钱,不屑一顾,一毛不拔等等都是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详细内容

1

一成不变。

《礼记·王制》:“刑者,侀(型)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不可改变。后用以指固定不变。成:形成。

2

一尘不染。

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者为尘。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一尘不染”。后指完全不受坏思想、坏风气的影响。

3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的意思。

4

一成不易。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同“一成不变”。

5

一文不值。

指毫无价值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意思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是成语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知道处境坏的人的困难与苦衷。“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是一句俗语,常见的表达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的介绍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晚清文学家李伯元,李伯元字宝嘉,是个多产的作家。《官场现形记》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鲁迅将《官场现形记》与其他三部小说并称之为谴责小说,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排列前10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成语大全及解释付之一炬等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472、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474、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475、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强弩之末等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强弩之末发音qiángnǔzhīmò释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示例至于军阀,那是~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东施效颦发音dōngshīxiàopín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