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退休后的理财规划(热门5篇)

浏览

928

文章

5

篇1:退休老人如何理财 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金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退休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延迟退休方案还在运量当中,对于已经退休的人群来说如何合理使用退休金是个问题。退休老人如何理财?其实退休金也有极大的用处。不过退休老人理财要遵循以下几个理财规则:

1、老年人为了安度晚年,要避免冒险的投资行为,就要拟订安全的理财计划。

2、拿积蓄的50%作为“养老备用金”,在急需时有钱应急。

3、积蓄在3万元以下的,最好不要去投资赚钱。

4、如果积蓄较多,可以考虑投资门面房等不动产,稳稳当当收租金过安乐日子。

5、剩下的50%积蓄应该多买债券,少买股票,慎买基金。要尽量买债券,不做股票之类高风险投资,对基金购买也要清楚其“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大,风险也大。老年人退休存点钱是不容易的,目前的吃,穿,住,行,医疗和其他费用样样要钱,很难经受住投资的巨大损失。所以要非常小心!家庭的老人绝大多数应主要投资存款,国债,货币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如低风险的品种,不要好高骛远。

退休老人理财方法

1、避免单一方式投资

退休人群进行理财时,对便捷性往往较为看重,例如,一些人会将全部资金都存成定期,甚至将大量资金存为一笔,或者大量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产品,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采访中,中国工商银行光明路支行的李小凡告诉记者,退休人群在理财时往往会陷入上述误区,从专业角度出发,建议退休人员理财时应适当分散资产,既要避免过度集中投资,也要避免过度分散投资。其中,退休金较高的退休人员,理财时可偏重资产的保值增值;退休金偏低的人,理财方案则应从保障现有的生活水平及开源节流入手。

2、合理配比定期理财

退休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适宜进行较为复杂的投资。兴业银行长春分行零售部的汪淼建议,退休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活期账户中预留出足够应付3-6个月日常开销的资金后,将其余资产按比分别存成定期和购买理财产品。至于两者的配比,其建议刚退休的人将30%-40%的资金存为定期,其余部分购买理财产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要逐渐提高定期存款的比例,减少投入理财产品的资金量。

退休后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一旦急需用钱,就不得不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因此,为规避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建议开通智能定期存款功能。开通该功能后,可以根据提前支取的时间,尽量缩小利息损失。例如,一年期定期存款在存续期刚满三个月时进行了提前支取,银行可按照三个月定期存款预期年化利率为其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而不是按活期存款计算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从而减少损失。此外,国债也是退休人群适合的理财方式之一,但基金、外汇等金融投资则不适合退休后的投资者操作,尤其是不具备足够投资经验的退休人员,应避免高风险的金融投资。

3、自动转存管理退休金

除此前积攒的积蓄外,一些退休人员每月还可获得丰厚的退休金,许多人每逢发放工资时,都会到银行网点排队领工资。事实上,退休人员可以到网点开通自动转存功能,设置一个转存限额,这样即可实现工资的自动转存。例如,将转存限额设置为2000元,定期存款的期限设置为三个月,那么,发工资后,高于2000元的部分就会自动转存为三个月的定期存款,既避免了排队的烦恼,同时还可获得更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退休老人的理财规划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子女一般不再身边,特别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是养老最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退休老人的理财规划你知道是什么吗?老人怎样合理理财,一起和看看吧。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非常丰富,中老年人应首选一些容易投资、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除定期储蓄外,还可选择货币型基金、国债、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低风险产品,这类产品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收益率比定期存款更高。

理财师建议,投资理财的前提是要预留一定数额的应急备用金,灵活支配。一般来说,以月收入为单位,最好先预留6个月的流动资金以备家庭支出,这部分资金可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

除了让财富增值外,随着年岁的增加,今后保健医疗等的开支也会逐年增加。而现实是许多商业保险都是有投保年龄限制的。目前国内的意外险伤害保险投保年龄限制在65周岁以下,重大疾病保险更将年龄限制60周岁以下。从目前市场上的老年险产品看,老人可以考虑投保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伤害保险和长期护理险。

总的来说,受风险承受能力的限制,中老年人应树立稳健的投资理念,一般宜选择储蓄、国债、理财产品、金融债券或信誉好的企业债券作为主要投资品种,切忌过多地选择股市等高风险性投资渠道。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应积极安排丰富的退休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多掌握老人理财安全小知识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退休家庭投资理财规划怎么做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退休家庭投资理财规划怎么做?我国退休人员有比较全面的医疗保障,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如果子女已经成家,夫妻双方都有退休金,而且年度家庭支出远低于年度退休金总额的话,现金流充足,没有任何债务,属于高净值退休家庭,理财目标应围绕现金资产的稳健保值增值和丰富晚年生活展开,资产配置以保本型产品为主。那退休家庭投资理财规划怎么做?

从家庭财务规划中的家庭生命周期看,在进入“退休养老期”这一家庭阶段的理财规划应围绕保证享受正常的退休生活,在投资理财方面主要以高度稳健型的保本型产品为主,即使要配置风险类资产,也要控制在10%以内。

首先,要降低收益预期,理财以传统渠道的超低风险产品为主。退休后收入的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和现金资产的投资收益,个人赚钱的能力在下降,风险承受能力随之也在下降,那么就要主动去降低收益预期,在投资理财方面选择超低风险的产品。

退休家庭投资理财规划

具体到资产配置上,建议在定期存款、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和国债这三个传统渠道上进行组合,其中存款和银行保本型理财可以分散到两家银行,做到保险中再保险一点(因为银行破产保险保额上限为50万)。

对于配置比例,建议存款配置额度在50万左右,以3年期、5年期定期为主,选择两家利率略高的城商行进行分散存款,一方面可以实现较高的存款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在出现紧急需求的时候,对存款进行部分提前支取,快速变现。另外50万左右的资金,可以买到国债更好,如果买不到国债,可以投资银行1年期内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在目前的收益水平下,上述组合可以让王先生稳定的实现3%-4%的年化收益,对老两口来说既放心、省心,又可以用这笔资金丰富一下退休生活,比如旅游、购物、投资兴趣爱好等。

其次,防范风险,坚决不投高收益理财产品。退休后的理财投资,用俗话说是拿着棺材本在投资,保本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老年人没有明白这一点,在家庭收入下降、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开支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追求高收益产品,往往会因此被误导,选择一些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高收益产品,出现本金亏损、本金不保后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令人痛心。

退休家庭在投资理财规划上,理财师认为,没有必要冒险追求高收益,投资应以中低收益的高度稳健型产品为主,此外要把安享晚年生活作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个人退休之前怎么做好理财规划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觉得工作很辛苦,常常幻想自己可以早早退休含饴弄孙、游山玩水吗?但是,要是没有钱,提早退休岂不就只是痴人说梦话而已?所以要能提早退休,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在这之前要先学会理财,接下来给你介绍四个理财小技巧,就要教你用务实的心态,看清自己、看清职场需求、看清薪资来源,当然除了收入,存钱省钱、投资理财,开源节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1.控制欲望,省下不必要的娱乐花费

年轻人爱玩,花钱在娱乐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用计划来控制娱乐,不要只是因为没钱而无法娱乐。必须量入为出,不要当个月光族,耐住寂寞,不要有摊必到,能有效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控制成功的到来。

许多人为了远离低薪的噩梦,不辞辛苦选择离乡背井到国外打工,但不管是东南亚、还是世界其他地方,虽然薪水相对比国内要高好几倍,但物价以及开支也是国内好几倍。所以即使到国外工作领高薪,若是没有节制你的欲望,便还是存不到钱。因此,不要将没钱的原因都怪在薪资上,有钱人的定义不是在于赚多少钱,而是在于「存多少钱」。

2.制定理财计划,真正学会理财

养成理财的习惯,不仅能将偶然所赚到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也让我们能拥有更多机会,还可以获得观察力、自信心、想象力、热忱和进取心,真正提高赚钱的能力。

要养成理财的习惯,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理财计划,这当中将会包括居住、债务、保险、投资、退休、个人所得、遗产等7个计划,这样的理财计划必须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化,落实到细节问题上,不能有模棱两可的选择,以避免带给自己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收入不同,理财计划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要照抄别人的理财计划,

一定要自己拟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具可行性的计划。说到底,其实还是要赶快开始做,打造属于自己的聚宝盆才是真的。

别在意本钱有多少,只要有计划,巧妙地安排到「盆」中,相信累积财富、提前退休的那一天终将不再遥远。

想晚年生活无忧,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开源节流越早开始越好;这才是提「钱」退休最务实的方法。

退休理财计划

3.除了要记账,还要分析自己记过的帐

从小我们就被许多师长们教育记账的重要性,但记账可不是记好玩的,日记不能写得像流水账,那么你记的帐当然也不行!

如果只是每天按时间顺序记绿开支,却不去分析它,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蹋胡涂的流水账,那么一样会漏财的。

记账也是有方法的,一个懂记账的人最少会有3本账本:理财记账本、发票档案本和金融资产档案本。在记账的时候,最好能把握以下6个原则:1、大小账都要记;2、分门别类要理清;3、记账要收集单据;4、记账要及时、连续、准确;5、要定时「视察」账本;6、要让存款看得到。有了这6个原则,那么你的账本就会变的专业很多,每当看到账本时也能因自己没乱花钱而感到开心,

进而帮助自己储蓄。记账的目的可不是记账,而是为了找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改进。

4.趁早做长线的固定投资

曾经有人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早就开始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用于投资。一夜暴富是不切实际的,唯有趁早行动才能趁早致富。

退休理财计划就是上面这样了,在退休之前提前规划出来,退休之后也不至于不知道如何理财,什么事情都要未雨绸缪,理财更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知退休夫妇的保险理财规划案例分析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高知退休夫妇保险理财规划案例分析

家庭情况

岳女士,今年56岁,去年刚刚退休,退休前在沪上大型医疗机构工作,拥有高级职称,收入待遇都很好。先生在大学里当教授,收入也很不错。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做技术工作,收入很优厚,经济完全独立,不需要父母贴补,还常常请父母外出旅游。老夫妻别无他求,只盼早日抱孙子。

老夫妻收入稳定,还有两套房子,总价值超过300万元,一套自住,另一套出租,月租金2200元。此外,还有70万元投资于证券市场。虽然儿子也一再鼓励消费,但老夫妻几十年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仍然不知道钱往哪里花。岳女士希望知道已经购买的股票和股票式基金应该怎么调整?多年累积的闲置资金和每个月节余的资金应该如何投资?

财务状况分析

岳女士家庭资产状况良好,以下几点需要岳女士注意:

1.消费比例偏低。岳女士老夫妻经历过艰苦的日子所以习惯节俭,后来经济富裕了也没有想过提高生活品质。家庭月收入1.42万元,基本生活开支3000元,生活开支仅占家庭收入的21%,消费水平偏低,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消费开支,提高生活品质;

2.现金储备过高。对于收入稳定的家庭一般我们建议留3到6倍的月支出作为应急金。岳女士总月支出3000元,却有30万元的银行存款,资金利用效率不高;

3.股票及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比例过高。岳女士有70万用于投资股票和股票式基金等高风险投资工具,占投资资产的33%,以岳女士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和投资经验来看,比例偏高;

4.投资房租金回报率偏低。岳女士价值110万的房子每月租金只有2200元,用10个月租金计算年投资回报率只有2%,甚至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理财目标设定

岳女士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理财目标,只是希望能够合理安排手里的闲置资金和每月新增加的现金流,并把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钱做出合理调整。但从家庭的资产结构、支出比例和生命周期角度考虑,除了岳女士提出的投资规划外,建议考虑如下需求:

1、重大疾病等风险管理。岳女士和先生除了社保医疗外并没有补充商业保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岳女士和她先生疾病的概率逐年增加,夫妇俩需要考虑相关的风险管理;

2、房产投资规划。岳女士投资房的租金回报率偏低,可以通过装修或转换的方式增加租金回报率;

3、财产传承规划。岳女士夫妇需要考虑财产传承规划,一方面避免将来国家推出遗产税带来的影响,也可以确保这些财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特定目的。

理财建议

1、优化资产组合。建议岳女士减少现金储备和调整股票以及股票式基金比例,把现金储备减少到5万元;寻找合适机会减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式基金的资金到10万元左右;把多余的现金和从股票与股票型基金撤出来的资金合计85万元投资偏债型基金,相对风险较小,投资收益更加稳定,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非常适合岳女士家庭;

2、利用简单科学的投资方法投资。岳女士可以把每月结余的钱以自己或夫妇联名为投保人,儿子为受益人购买投资连接险:第一,通过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可以平滑风险,获得超越通货膨胀的平均回报;第二,丈夫退休后可以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停止或减少投资;第三,如果自己需要动用资金,可以灵活提取;第四,百年后可以把这笔资产顺利传承给儿子;

3、调整投资房产。建议考虑装修提高租金回报,或在合适时间置换租金回报更高的房产;

4、增加保健消费支出,提高生活品质。岳女士已经退休,先生也即将退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病的概率也在增加。调查显示,预防疾病每投入1元钱,可能相当于治疗疾病消费的8元钱,建议岳女士在现有消费基础上增加营养、娱乐、体育锻炼身体等养生方面的开支,通过丰富的营养、愉悦的心情和适当的体能锻炼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的产生。岳女士可以考虑每月增加1000元用于健康、娱乐和体育锻炼相关的支出;

5、设立重大疾病保障资金。岳女士已退休,先生接近退休,很难购买住院类或重大疾病类商业保险,但可以考虑购买上海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银发无忧”综合保险,保障范围涵盖意外身故、伤残、骨折津贴、旅游意外事故、食物中毒和住院护理附加险等内容。单份主险和附加险仅40元,累计最高赔付金额可达21300元,可实现部分风险的转移。另外,资产重组后购买偏债型基金的85万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用于重大疾病保障的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