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注释(最新20篇)

浏览

3938

文章

1000

篇1:吕僧珍为官文言文翻译 吕僧珍为官不谋私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吕僧珍为官》的翻译:吕僧珍做官,不会偏私亲戚。他的侄子以卖葱为职业,在吕僧珍回乡做官时,他侄子就放弃了卖葱的职业,想要在州府谋得官职。吕僧珍说:“我肩负着国家的重大恩情,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本来就有正当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请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

吕僧珍的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搬迁官署的地方来扩大自己的住宅呢?”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房子靠近大路,附近有许多杂货铺。吕僧珍常带仆人到姐姐家来,并不认为这是耻辱。

《吕僧珍为官》的原文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返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薄到其宅,不以为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晋文公守信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②期:约定。

③金:钟。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

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41、①携带马革裹尸裹足不前②姑且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

2、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3、攻原得卫者,信也(意思对即可)

4、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弈文言文翻译 学弈文言文翻译是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学弈文言文译文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之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然易容曰()()

2.仆闻之()

3.小子不敏()

4.官大者,主恶(w)之()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7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改变脸色2.我,谦词3.聪明,才思敏捷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陋室铭 刘禹锡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橘逾淮为枳全诗翻译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如下:

晏子将要出使去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回答说:“在他到来时,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人是做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这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他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谒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啊。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吗?”

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字义既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既jì

“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皀”字,象容器中盛满食物,右边象人张大了嘴巴。合起来指人吃完饭回头在打饱嗝。表示就餐完毕,引申为完毕。

①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②已经,以后。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③不久,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④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雪夜访戴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n):今浙江省嵊(sh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2.四望皎然()

3.因起彷徨()

4.经宿方至()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78.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2.洁白的样子3.徘徊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名词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重点字词: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10.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1.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5.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6是:这。

17.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2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21.蹴(cù):用脚踢与:给

22.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屑,认为值得,长于“不”连用

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辩”通“辨”,辨别。

2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25.为:为了。下文“向为”“今为”的“为”都念“wei(四声)”

26.奉: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29.已:停止,放弃。

30.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31.是故:因此。

32.能:能够。

33.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34.已:停止,放弃。

二、古文的一词多义

1.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

6.之人之所欲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

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三、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四、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z):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

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

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9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一、1.率领,统带

2.任用

3.不过

4.抛弃、舍去

二、1.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

2.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

三、辅佐君王的武臣坏人的党羽

四、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

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13.D(2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王育少孤贫文言文翻译 王育少孤贫文言文翻译全篇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家境贫寒,做别人家的雇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靠近学堂。王育经常有空闲收集柴草,(卖掉),来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

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因而他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

原文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手抄书,合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甚有惭色,将鬻已以偿。於是许子章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参考译文和答案】

138、教学相长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①zhī;味美②zhǎng;增加,促进③虽,suī;即使;道理,dào;道理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故①鸠曰:"何故?"②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故直使楚矣④公问其故⑤故自号曰醉翁⑥故为之说⑥彼竭我盈,故克之⑦故逐之⑧西出阳关无故人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a名词:缘故,原因b形容词:老、旧c连词:所以,因此)

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④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⑤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动词:看b名词:景观,景色c动词:考察)

归①归亦捧心而颦其里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④微斯人,吾谁与归(a动词:回,返回b归依)

规①圆规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a名词:原形b动词:计划)

国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a名词:都城、京城b名词:诸侯国)

果①魏果去邯郸②未果,寻病终(a副词:果然、果真b动词:实现c名词:果实)

号①故自号曰醉翁②阴风怒号③齐号为怯(a动词:取别号b动词:呼啸c动词:称)

和①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越明年,政通人和③若春和景明④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a动词:伴着b形容词:安乐、和睦c形容词:和暖d动词,音huò:拌和,混合

会①会宾客大宴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a动词:回合、聚会b动词:适逢,正赶上)

火①持就火炀之②火烧令坚③再火令药熔(a名词:火b用作状语:译为"用火"c用作动词时,译为"用火烤")

编辑推荐:初中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知识点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答:

(三)(18分)14.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15.D(2分)16.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18.“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咏雪》译文及注释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全文共 1146 字

+ 加入清单

31.故(gù)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旧的(知识)。如:温故而知新(“故”在此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为政》)

(2)形容词。

从前的,原来的。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副词。

特意,特地。如: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4)连词。

所以,因此。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32.顾(gù)

动词。

①看,环顾,向四周看。如:顾野有麦场(《狼》)

②转过头看。如: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③探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33.固(gù)

(1)动词。

巩固,稳固。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形容词。

顽固,闭塞。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副词。

本来,原来。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4.观(guān)

(1)名词。

景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动词。

①阅读。如: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观看,欣赏。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35.归(guī)

动词。

①返回,回来,回去,回家。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归依。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归聚,归到一处。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36.好(hǎo)

(1)动词。

读hào,喜爱。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2)形容词。

①美好的。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②友好。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3)副词。

能够,以便。如: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7.恨(hèn)

(1)名词。

①怨恨。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

②仇恨,伤痛。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2)动词。

感到遗憾。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8.后(hòu)

(1)名词。

指方位,位置在后,与“前”相对。如: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2)形容词。

晚,迟。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

(3)介词。

在……后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9.患(huàn)

(1)名词。

忧患,祸患。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

担忧,忧虑。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40.会(huì)

(1)动词。

①聚会。

如: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b.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领悟,理解。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2)副词。

恰好,正好。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机逝不再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机逝不再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2)宜燔()(3)烹燔半焉()(4)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牵引应当烧寻找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3、C4、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动词作名词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

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

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三)使动用法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

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形)

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

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

9、忿恚尉(使尉愤怒)

10、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四)意动用法

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闻)

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

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

(五)为动用法

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

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

3、既泣之三日(泣)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

5、念悲其远也(悲)

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