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邓艾三万兵为什么只剩两千了实用两篇

浏览

4067

文章

2

篇1:姜维北伐为什么打不赢邓艾?钟会和邓艾谁更厉害?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时碰到司马懿结果都输了,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但是姜维总是打不过邓艾,难道魏国将领真的就克制蜀国么?其实姜维在带兵打仗这方面不比诸葛亮差,但是为什么遇到邓艾总是打不赢呢?邓艾说起来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能治理民生还可以带兵打仗,简直是不可多得。钟会和邓艾比起来,应该还是邓艾更加的全面。

身为诸葛亮徒弟的姜维,为何始终斗不过邓艾?廖化16个字道破一切

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有些时候还是要看天赋。诸葛亮闻名天下是因为他智慧与忠诚,但是他有个徒弟虽然学到了他毕生所学,却依旧难逃“既生瑜何生亮”的命运。

姜维自由丧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他,十分懂事好学。因父亲姜冏因公殉职而得到官职,封为中郎。姜维等人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不巧那是正式诸葛亮六出祁山,马遵得知消息猜疑是姜维走漏了消息,怀疑姜维叛变。

于是偷偷带领人马撤退,待姜维等人知道时已来不及只能去往翼县,但翼县也怕招惹到蜀汉,于是闭城门不予理睬,无奈姜维只得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又是一个招贤纳士的人,他觉得嘉姜维是一个有用之人,便收为徒弟,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

姜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后诸葛亮又加封他为义将军,封为阳亭侯。诸葛亮又将姜维推荐给蒋琬统领步军。诸葛亮死后,姜维就跟随蒋琬、费祎这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及的忠良之人一起北伐。

姜维可以说是晚年得志了,他跟随诸葛亮时已是中年,而他真正在北伐战争展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已经是费祎死后。在费祎已近暮年时,姜维便开始主持北伐战。史书中记载姜维曾凭借气力好,而九次讨伐中原,但纵然姜维勇猛可是基本上屡战屡败,时蜀汉的大多数财力被挥霍在战场上。

姜维和邓艾是死对头,姜维碰上邓艾毫无胜算。邓艾大智若愚,在国内兴修水利,上阵打仗也有一套。姜维与邓艾在的第一次战争是邓艾为救曹魏大军而兵分三路让姜维陷入被动,于是姜维只能退兵。再后来由于胡济没有遵守约定,姜维又再一次败给邓艾。

钟会与邓艾共同攻打蜀国,邓艾将人马分三路,由于谋略过人,邓艾将牵制,最后被迫放弃阴平。由于蜀国实力实在太弱,钟会曾劝姜维投降但姜维不肯,可是时局早已改变,刘禅投降,姜维也只得投降。姜维知道钟会野心勃勃,于是挑拨离间钟会邓艾二人,借此除掉邓艾,可未能得逞。

姜维一生几乎没有赢过邓艾,虽然有师傅诸葛亮传授的知识谋略,但是纵观全局姜维屡战屡败不是没有依据的。

廖化曾说过原因,他说了16个字:“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就是说姜维智谋不如邓艾,而且兵力也不足,是不可能取胜的。姜维对于自己不能战胜邓艾也是非常无奈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三国历史上,姜维与邓艾谁更厉害?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的姜维邓艾,是蜀汉与曹魏两方各自的战将,姜维原本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后来被诸葛亮用离间计,逼得不得不投降蜀国,但是却将他收为自己的弟子,也算是让姜维找到了人生价值。而邓艾,他的恩师正是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姜维与邓艾之间的战斗,也像是诸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的战斗。诸葛亮最终没能斗得过司马懿,那么姜维与邓艾谁又更厉害呢?

姜维和邓艾是三国里的死对头,在《三国演义》罗贯中对这个人物也有大篇幅的描写,正史上面姜维和邓艾也互相交手几次,都互有胜负。

说起姜维,就得说到他的伯乐,那就是诸葛亮。而正巧的是邓艾的伯乐却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生前恰好也是棋逢对手,到了后来姜维和邓艾在战场决胜负看来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两人的治国能力,首先来看姜维,姜维自从投降诸葛亮以来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为蜀汉效力,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并没有作为接管他们的相权,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意思就是把兵权交给了姜维。

再来看邓艾,起初邓艾在魏国担任典农纲纪(搞农业的),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邓艾于姜维总共交手4次

第一次,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

第二次,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蜀大将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邓艾(时为安西将军)和征西将军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邓艾、司马望率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第三次,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第四次,263年,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

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这次战斗两人没有分出什么大胜负,之后邓艾出骑兵从阴平偷袭成都不久之后蜀国就灭亡了。

历史上看,在两人所经历的大小战斗中,邓艾几乎没有败给姜维,而姜维的用兵和计谋屡屡被邓艾所破解,除了最后的诈降。姜维最后的诈降除掉了邓艾,这只能证明钟会有野心,邓艾没有心计和慧眼识人的智慧。邓艾因为没有看穿钟会有野心,没有看透司马昭,没有心计和高政治头脑,所以被害。

但是论治国和军事能力,邓艾的这两项综合能力要高于姜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