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那么五常指的是儒家五常指的是(经典三篇)

浏览

4970

文章

3

篇1:儒家的五常是指什么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五常这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儒家的五常是指什么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五常是什么?

孔子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五常”,这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仁”是“五常”思想的中心内容。朱熹曰:「五常者有百千万,五常亦有仁义。」孔子以“全德”来形容“仁”。这样纯正的品德从何而来?孟子曾说过,“仁”是从“恻隐之心”中产生的。他用一种近乎诅咒的口吻告诫所有的人:“没有仁慈的人,就不是人类。”他说:“对于畜生,不可观其生,不可观其死,不可闻其声,不可食其食。”因此,君子远去。将人性的同情心传播出去,就叫做慈悲。

自古以来,“仁”字就是从人而来。古文中的“二”“丄”,即“上”。这两个字加在一起,就是“人贵”。《说文解字》中有一句话:“人乃天地之造化,其价值最高。”总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其它流派对“仁”亦有诸多论述。从墨子的“人人都有情,强者不欺,众不抢寡”到庄子的“亲而必宽,则仁”,到韩愈的“仁爱之谓仁”。都把“仁”作为一种大爱来强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仁”并非孔子所创,也非儒学所独有,而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伦理范畴,是中国价值观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儒家五常是指什么 儒家所说的五常是指哪五常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儒家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后来孟子又提出“仁、义、礼、智”,最后董仲舒提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三纲五常指的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家代表人物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之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

2、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邹国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