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知识归纳(精彩20篇)

浏览

1580

文章

1000

篇1:语文文言文翻译——《浣溪沙》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浣溪沙

作者:晏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数学概率知识点:知识归纳与例题讲解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一、知识归纳例题讲解

5、确定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或可能事件)、概率。并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概率;

例12: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A、明天我市下雨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C、我走出校门,看到的第一辆汽车的牌照的末位数字是偶数

D、一口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其中有红球

例13:用列表的方法求下列概率:已知,.求的值为7的概率.

例14:画树状图或列表求下列的概率:袋中有红、黄、白色球各一个,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任取一个,放回后再任取一个.画树状图或列表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都是红色(2)颜色相同(3)没有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海岛礁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岛礁

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西南中沙群岛共有大小岛礁200多个,一般按照它们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为五类:岛是露出海面、地势较高、四面环水的陆地。

岛的形成时间较长,陆地形状不易受台风吹袭而变形,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有植物生长。中国西南中沙群岛的岛屿属于海洋岛,有珊瑚岛(沙岛、岩岛)、火山岛之分。沙岛是由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积在珊瑚礁礁盘上,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岛,西南中沙群岛绝大部分是这一类岛屿,岩岛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结成的坚固的珊瑚岩岛,西沙群岛中的石岛就是一个典型的岩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屿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诸岛中唯一的火山岛,上述的岛屿在中国渔民中称之为“峙”、“峙仔”。沙洲是已经露出海面的陆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没,只是台风和大潮时才被淹没。沙洲的外形不稳定,面积较小,由于受潮水冲刷,植物很少生长。

沙洲和沙岛一样,是由大量松散的珊瑚碎屑、贝壳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积在礁盘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岛的区别在于:形状稳定与否,离海面高低,面积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国渔民一般把两者都称为“峙”“峙仔”或“沙帽”,亦称沙洲为“沙仔”。暗礁也称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体。涨潮时多数被淹没,退潮时多数可露出水面。有巨大礁盘的暗礁,经过地壳上升的作用,或者经过海浪的冲积,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点。中国渔民称之为“线”、“沙”、“铲”等等。

暗沙是淹没在水下的较浅的珊瑚沙层或珊瑚礁滩,海水最低潮时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说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国最南的领土曾母暗沙就是这一类的沙洲,它的面积有2.12平方公里,最浅处仅有17.5米。中国渔民把暗沙称为“线排”、“沙排”。暗滩也称滩,是隐伏在水面以下较深处的珊瑚礁滩地。暗滩由海底突起,滩面呈广阔平坦的台状,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国渔民称之为“廓”。

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珊瑚碓和珊瑚岛,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海面上。这些岛碓总称南海诸岛,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曾母暗沙、南沙群岛和黄岩岛。

南海是中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

总结: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编辑推荐:南海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数学苏科版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解法:

ⅰ去分母: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ⅱ去括号;

ⅲ移项:移项要变号;

ⅳ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ⅴ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x=b/a。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重点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出能正确表达题目整体数量关系的一个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并将这个相等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几种常见问题:

1.和差倍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正确理解是几倍“增加了几倍”“增加到几倍”“多少”“大小”“不足“剩余”等关键词语的意义。

2.行程相遇问题:三个基本量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1)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求首次相遇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一圈的长度(直线路上两人面对面行走首次相遇的时间求法与之相同);

(2)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求首次相遇时间:快人的路程-慢人的路程=一圈的长度。

3.工程任务问题: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一般情况下,把全部工作量看做1(即100%),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各个量一定要对应,自己的效率乘以自己的时间等于自己的工作量)。合作效率=各个人的效率之和。

4.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成本×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成本;实际售价=标价×折扣率。

5.分配问题:例:某车间有22名工人加工生产一种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0个或螺母200个,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

6.水上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应用举例:

1.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十分之一,第二天读了10页,已读的是未读的1/4,请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已读的+未读的=总页数(或已读的=总页数-未读的,未读的=总页数-已读的)。

2.某服装七月份下降了10%,八月份上升了10%,则八月份价格与原价比()

A.不变B.增加1%C.减少9%D.减少1%

注意:不要误以为不变,百分数的基数不一样会变化,7月份是在原价基础上下降10%,8月份是在7月份基础上上升10%而不再是在原价基础上上升。

3.甲乙两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跑步,甲每秒跑9米,乙每秒跑7米,

(1)当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时,经过多少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2)当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时,经过多少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1):设经过x秒首次相遇。两人加起来跑完一圈即400米时首次相遇,所以等量关系式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一圈的长度400米甲的路程=甲的速度×时间x乙的路程=乙的速度×时间x得到方程:9x+7x=400

(2)设经过x秒首次相遇。同向首次相遇,即快的人多跑一圈与慢的人相遇,所以等量关系式是:快人的路程-慢人的路程=一圈的长度400米,在这即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00。

4.一项任务,甲独做需x天,乙独做需y天,若两人合作需________天

分析:合作时间=工作量/合作效率工作量=1合作效率=甲的效率+乙的效率

甲的效率=工作量/甲的时间=1/x乙的效率=工作量/乙的时间=1/y

∴合作时间=1/(1/x+1/y)

5.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9折销售时,利润率为15.2%,这种商品每件标价多少元?

分析:设标价x元,等量关系:利润(求)÷成本(已知250元)=利润率(已知15.2%)

利润=实际售价(标价的9折即90%x)-成本250

∴(90%x-250)/250=15.2%

练习:小明、小红买工具,所带钱之比为7:6,小明用掉50元,小红用掉60元,两人余下钱之比为3:2,,求他们分别余下多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战后经济强国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1欧洲联盟:①原因: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西欧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②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经济因素为主)②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性质:欧洲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③作用: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2、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1原因:战后初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国策;美国的扶持;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2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问题:日本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容易受经济危机的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古文翻译轻松拿满分

全文共 2014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同学不知道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的。

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那么具体到文章里,应该如何应用呢?下面小七为大家一一解析。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1单音节词扩为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使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要根据表达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恚(衔:藏在心中,特别怀恨。)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诬、诋、毁、诽、谤、譖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台湾省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省

1、位置和范围: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组成。

2、地形:岛内1/3为平原,2/3为山地。最高峰是玉山,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平原是强地平原,最大湖泊是日月潭。

3、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4、经济发展特色:“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主要城市、①、台北——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②、高雄——最大港口,重工业基地、最大的工业区。

③、台南市——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食品工业基地。著名古迹赤嵌楼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文言文深度解析之蹇材望伪态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蹇(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译文】:蹇材望,四川人,是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快要来了,蹇材望自己誓言必死。于是做了一块大锡牌,上面刻着:“大宋的忠臣蹇材望。”而且用两片银片凿出小孔,在上面写到:“得到我尸体的人,希望为我埋葬,还希望为我祭祀,题目为‘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的。”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间。只等待元军到达湖州城,则自己跳入水中,而且通告每一个乡邻人以及平日往来的人,人人都同情他。

丙子年正月初一,元军入城,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人们都说他被淹死了。不久他穿着元军的服装骑马归来,才知道(他)早一天出城迎拜(元军)了,就做了本洲的知府。乡里人都纷纷议论他。

【注释】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cuì):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指元军。④笏(hù):愿意为板,这里作“片”解。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yì):埋葬。⑧祝:告。⑨旦日:初一。⑩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镌②窍③系④怜⑤既而

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上文);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

答案:1.①镌:刻②窍:孔,洞③系:挂④怜:同情⑤既而:不久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看见。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翻译南宋末年,湖州有个副州官,名叫蹇材望。某年,元兵进犯,湖州危在旦夕。他面向临安,慷慨发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并预先制作了一块锡牌子,上刻“大宋忠臣蹇材望”七字。另在两锭大银上镌上几行小字:“仁人君子,如果得到我的尸首,望代为掩埋。”然后他就把锡牌和银锭挂在胸前穿街走巷,痛哭流涕地遍告城中亲友百姓,表明他誓死报国的决心,人们见此悲壮举动,无不心酸。几日后城陷。人们不见蹇材望,都以为已捐躯,只可怜一代忠臣死后连尸骨都找不到!可没过两日,见一位新州官身穿蒙古装,骑在高头大马上,被随从前呼后拥开进城来。眼尖人一见就辨出他来,原来早在城陷前,他就偷偷溜出城去投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全文共 1744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文言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2.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河流与湖泊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101.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102.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103.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3)形容词。

兴旺,兴隆。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04.行(xíng)

(1)名词。

①行为。如: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读háng,行伍,军队。如: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③读háng,山名用字。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2)动词。

①行走。如:方欲行(《狼》)

②做,办。如:乃行卜(《陈涉世家》)

③外出。如: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羌村三首》之三)

④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105.许(xǔ)

(1)名词。

处所,地方。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

(2)动词。

①允许,答应。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②同意,赞同。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容许。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挂仗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④称赞,敬佩。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数词。

用“许”表示约数,意思是“大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4)代词。

这样,如此。如:问渠哪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5)象声词。

读hǔ,模拟一种声音。如: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口技》)

106.寻(xún)

(1)名词。

地名用字。如: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2)副词。

不久,随即。如: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107.宜(yí)

(1)形容词。

合适,适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2)副词。

应该。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之至之气(《出师表》)

108.遗(yí)

(1)动词。

读wèi,送,赠送。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形容词。

遗留的,留下的。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9.贻(yí)

动词。

赠给,送给。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110.已(yǐ)

(1)动词。

①停止,完毕。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②不在理论。如: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③治愈。如: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2)副词。

已经。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3)组词。

表示限止语气,罢了。如: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

全文共 534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10.见

(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xià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1.将

(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2.尽

(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

(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

(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3.文

(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

14.知

(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二、常用虚词

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积累卡片

常用虚词例释

1.但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5.矣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6.于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三、多音字

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

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3、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1):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仍读“shí”),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才能。

21、美:美好的素质。

22、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23、且:犹,尚且。

24、欲:想要。

25、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萧颖士风节》

全文共 1368 字

+ 加入清单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D)

A.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B.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D.则过之焉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9.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0.C)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译文:

11.当官的以儿童游戏的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共4分。“肉食者”“御”、“剧”各1分,其余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潁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他听说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去观察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连夜返回,南逃到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避乱,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潁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則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见他,他坚辞不去。李白,是天下闻名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到连累,萧潁士对永王李璘的召见辞而不见,可见他的胆识远远超过李白。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多变的天气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1~50优

二级51~100良

三级100~200轻度污染

四级200~300中度污染

五级>300重度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