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292

文章

1000

篇1: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

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瑶里陈毅故居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瑶里陈毅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瑶里陈毅故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陈毅同志1937年-1938年来到瑶里指导新四军的改编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现为陈毅图片展览馆,集中介绍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是一处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

瑶里镇:瑶里位于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距景德镇市区59公里。瑶里,古名窑里,旧属浮梁县锦绣乡新正都。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20世纪初,窑里三改名为瑶里。1994年8月24日撤乡置镇,2001年4月2日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9日,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8月9。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元故居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古元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元故居位于珠海唐家湾镇那洲村的村口。据记载,那洲村古姓始祖于明朝景泰年间的古瑜保,是从新会县古劳乡迁入这里开村定居的。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古元的父亲古万建年轻时生有一女古庆云、一子古俊。其妻病逝后,正好遇到巴拿马开凿运河的工程,古万建便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巴拿马谋生,在一间华侨经营的商店做杂工。几年后,他用自己积攒下来的工钱在当地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又娶了一位黄姓婢女续弦。

1912年,古万建因思乡心切,把商店留给两个子女经营,自己偕黄氏返家乡定居。在那洲村口盖起了两间瓦房,购买了几亩田地,又过起耕种生活。后来包括古元在内的六位兄弟姐妹,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古万建精通农艺,是个种瓜能手,他种出的南瓜最大的有几十斤重,被乡人称为“瓜王”。他将收获的南瓜放置在房间的两厢,堆得满满的。

古万建做事很细心,喜欢在自家的床板、木凳、农具等生产用具上用凿子刻上自己的名字,还在盆碗罐碟等生活用品下面漆上一个字母“B”(意为巴拿马的简称)。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元(1918—1996)香山县金鼎那洲(今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社区)人。民国21年(1932)考上广州市广雅中学,迷上绘画。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逼停学回乡,在一所小学任代课教师。空闲时常同弟弟带着干粮和画具在家乡写生,课余绘制揭露日军暴行的宣传画张贴在街头上。后参加村抗日救亡宣传队,担任美术宣传工作,在谭福鑫(谭桂明)和杨维学的影响下,1938年奔赴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原故居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孔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为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原先生的生平家世、业绩成就以及方便对他的研究,安源镇今年又加大投资进一步修缮改造孔原故居,丰富了陈列展品,整修了周边村民区道路、水沟,新建了多个花池,栽种了女贞、草皮等,进一步美化和修复了孔原故居及周边多处革命旧址。如今,孔原故居已成为萍乡市民游览观赏的好去处。

孔原(1906-1990年),原名陈铁铮,曾化名田夫、田心,萍乡县人,早年就读于萍乡中学,参与组织过萍乡工人运动和-,解放前曾任0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0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政府政务院海关总署署长,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并在0第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9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孔原故居坐落在安源镇张家湾村(军事会议旧址附近),总用地面积60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6.1平方米。为纪念革命先辈,弘扬安源精神,着力把孔原故居打造成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安源镇去年投入60余万元对整个孔原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并对故居外部环境进行了改造,增设孔原事迹简介及图片介绍等,免费对外开放。

孔原(1906-1990),原名陈铁铮,化名田夫、田心,江西萍乡人。孔原早年就读于萍乡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西北工委委员、西南工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和组织部部长。解放后,曾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署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国务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叶炎煌故居——联芳堂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叶炎煌故居——联芳堂位于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年代为清至民国。

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坐南朝北,土木结构,悬山顶,占地面积为68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由北至南依次为门庭、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及两侧护厝。叶炎煌1909年11月,出生于联芳堂,1919年,举家迁到厦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是厦门市区委机关重要工作人员。1929年初,受中共厦门区委委派,叶炎煌返回家乡开展建党工作,并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大田特支。1934年8月,厦门中心市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叶炎煌因身份暴露被捕,同年十月在福州保安处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保护范围:东至墙体外20米,南至墙体外20米,西至墙体外20米,北至围墙外10米。

2018年,叶炎煌故居——联芳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卫立煌故居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卫立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卫立煌故居

在淝河镇卫乡村河口村民组,只剩下三间门楼的卫立煌旧宅孤独地矗立着,宅子的造型、风格和久远的沧桑在周围房屋的掩映下,显得格格不入。这座老宅的主人是卫立煌的侄子,66岁的卫道询老人。据卫道询介绍,他已在这里守护了几十年,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家族的皈依感和精神上的依附。每当有陌生人过来,卫道询总是很热情地介绍着老宅的往事。

关于这座老宅的准确年龄,卫老也不大清楚。他听父亲卫立涛说过,伯父卫立煌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的,那是1897年2月16日(光绪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十五)。卫立煌15岁那年,离开家参加辛亥革命,以后就很少回来过。不久,卫立涛也离家入伍,家里只剩下卫老太太在看护。解放前卫道询搬到这里住时,房子还有三十多间,房子最后面还有一座三层炮楼。1960年,一场大火把炮楼化为灰烬,剩下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也都相继坍塌,到现在只剩下这仅有的三间门楼,据说是当年警卫们的住所。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兼三省边区督办。参与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和对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王仁博士故居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王仁博士是传说中受应神天皇的邀请从百济(Emperor Ōjin,古时候朝鲜半岛西南端的国家)前往日本,在当地传达汉字和儒教的人物。虽然有些学者也怀疑其人是否真实存在,但日本书纪和古事记均有记载,不同的是日本书纪上的写法是王仁,古事记上的写法则是和迩吉师。

王仁博士故居坐落在韩国全南罗道灵岩郡西南部的鸠林村,是展现王仁博士生活面貌和诗情意趣的地方。当地相关部门在1985年到1987年间,在此进行了故居复原建设工程,并在城起洞修建了王仁公,推进当地的文化观光事业。故居里有博士饮用过的圣泉,并立有遗墟碑,月出山中部还有博士曾经苦读的书窟和文山斋•养士斋,书窟前立有王仁博士的石像,栩栩如生。

王仁博士不仅将论语和千字文带到了日本,还将技术工艺传授了过去,并且是日本诗歌的创始人,作为御用教师和政治顾问,一直致力于像传授百济文化,是日本文化史上的圣人和日本飞鸟文化的元祖。为了纪念先生并培养更多的杰出人物,每年3月当地人会在文山斋和养士斋举行王仁博士追慕祭。

Birth Place of Dr.Wani

必去理由:灵岩郡最具影响力的景点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全罗南道 [South Jeolla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灵岩郡 [Yeongam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梁嵩故居遗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梁嵩故居遗址为平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梁嵩故居遗址

级别:县级

时代:五代

地址:大鹏镇龙街

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00米为保护范围,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80米为保护范围,100米为控制地带。以故居遗址(包括土阁墩)为中心前后左右150米为控制地带。跑马坪中心为点前后左右100米为控制地带。

1989.7.20

平南县人民政府(平政发[1989]136号)

梁嵩,龚州(今广西平南)人。字子高,又字仲邱。生卒年 不详。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状元。梁嵩自幼勤奋好学,善诗文。南汉刘龑帝效法唐制,开乙 酉进士科考于广州。梁嵩在殿试时作《赋荔枝诗》:“露湿胭脂 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 生。桔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金门若有栽培地,须 占人间第一名。”被皇帝赞赏,点其为状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杨惟义故居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杨惟义故居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惟义故居位于上饶县,时代为1897年。

杨惟义故居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杨惟义(1897.4.16-1972.2.21),昆虫学家。江西上饶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西农学院教授、院长。曾在中、法、德等国的博物院专门研究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和昆虫区系分布在昆虫分类方面,发现了60余个新种和新属,对中国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倡的“三耕治螟”法,红花田留种改革措施,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法等,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邓恩铭故居

全文共 1317 字

+ 加入清单

邓恩铭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邓恩铭烈士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总占地面积1100㎡,总建筑面积397㎡,其中:故居86㎡,豆腐房9㎡,陈列室230㎡,游客服务中心72㎡,现故居馆藏文物达150多件(套),已拆迁完毕等待建设资金的空地500㎡;1979年中组部、中宣部批准为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初故居修缮完毕,举办故居复原和邓恩铭生平事迹陈列,同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邓恩铭故居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民委的关心指导下,始终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创建活动,得到领导、群众和前来参观游客的认可和好评。主要活动措施是: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重要工作内容

成立故居纪念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故居纪念馆重要工作内容,使该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长期开展。

二、四个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抓不懈

一是与旅游接待相结合,面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三是与全民国防教育相结合,面向全县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四是与干部继续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干部群众了解我国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懂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三、创新形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逐步将新材料、新技术及高科技多媒体运用到陈列中,更新陈列形式和陈列手段,打破了以往文物加图片的传统陈列样式,增强故居纪念馆文化魅力,增加游客数量,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影响游客量达156367人次,预计2013年将超过20万人次。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995年公布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列入全国对外免费开放纪念馆;2010年8月,邓恩铭故居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2年公布为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党史教育基地。

邓恩铭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故居为一栋四排三间土木结构的普通居民瓦房,坐西朝东,当街而立。

--大门对面左侧10余米处生长着一株200余年的古榕树,树干周长10余米,高约15米,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盘根错节,整体如伞状树冠。

--1979年11月,烈士故居由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多次拨款在故居右侧修建了“烈士事迹陈列室”。室内陈列着烈士少年时代用过的笔、墨、砚台、墨盒、玉首饰、幅符、衣架、马灯、家信等实物,以及介绍烈士生平和革命事迹的图片、资料。故居内还保存着邓恩铭少年时代用过的木床、桌子、椅子、凳子、石磨、药碾、八挂钟等遗物。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附近没有公交车经过,可沿向阳中路自驾或步行前往,如住在附近可以打车或步行到达。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荔波县城北向阳路2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聂耳故居昆明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聂耳故居(昆明)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聂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现在的甬道街上73、74号。

聂耳故居为穿斗结构二层民居建筑,原建筑面宽两间、进深两间,底层铺面原为药店。后因拓宽街面,原临街建筑部分被拆除,现存两间铺面,楼上楼下共四间,每间9平方米。2004年以来,省、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多次对聂耳故居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与考证,制定了《聂耳故居修缮方案》,2007年5月省文物局同意《聂耳故居修缮方案》。修复后的聂耳故居复原了1912年时的原貌,被开辟成聂耳故居陈列馆,于2012年对广大市民游客开放。

1986年7月,盘龙区人民政府将甬道街之73、74号临街铺面命名为“聂耳故居”,并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划归五华区管辖,2003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甬道街72号-74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造时故居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王造时故居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造时故居位于安福县平都镇江南村。

2011年3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11]29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平都镇:平都镇为安福县治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7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25亩,森林面积53100亩,人口7.6万,辖1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镇内有孔庙、东山文塔、洞渊阁、莲舫庵等名胜古迹,自古人才辈出,涌现出王庭王圭 、欧阳必进、王造时等历史名人。 平都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开放强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刘鹗故居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刘鹗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鹗故居,系刘鹗父亲刘成忠所购买,在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高公桥西街上,东临金刚社巷,西界地藏寺巷,屋北原是荒地。由东边的花园、当中的正宅,以及西边三个可以自成院落的部分(按刘德馨的说法,为西宅南部、西宅中部和后宅)所组成,共有房屋一百四十余间。

据刘氏后人所见之契约,此房的原主姓廖。刘成忠于同治五年(1866)叫自己女婿、淮安人高维之托“中人”和“官牙”以“歌风堂”的名义,先买了廖姓的花园。同治十年(1870)又买下了廖姓其余的房屋。光绪三年(1877),刘成忠退休后,就来此屋定居。

刘鹗(1857~1909),原名云鹏,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改名鹗,别署洪都百炼生。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他知识渊博,通晓数学、医术、水利、乐律、哲学等,是金石古玩收藏家和鉴赏家,并是最早识别、搜集和整理殷墟甲骨文字的学者,整理和拓印有《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等。其父刘成忠,进士,做过几任道台,于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孙运璇故居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孙运璇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运璇故居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堡后孙家村,年代为民国。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孙运璇故居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故居外墙向外20米。

孙运璇 (1913- ),山东省蓬莱县人。6岁进入县城国民小学读书。1925年,12岁时遵照父亲旨意,来,到哈尔滨求学。当时其父亲在外县做事,把他交朋友王旭东照顾,准备学习俄文。当时,最好的学校是专为在哈尔滨的俄侨子弟办的俄侨实业中学,全部课程都用俄文教学,不收中国学生。王旭东找到哈尔滨教育局长,学校才收下他。实际上在这所学校上学的中国学生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卓然故居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李卓然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卓然故居景区位于湘乡市山枣镇保元村,由故居、生平业绩陈列室和纪念园组成,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卓然故居系晚清湘中地区居民风貌建筑,由中间主体建筑和东、西两侧建筑构成。通过故居复原陈列,再现了李卓然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展示了李家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家风特点和爱国爱民的高尚风范。李卓然故居景区现已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山枣镇:湘乡市辖镇。1952年设山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面积101.7平方公里,人口4.5万。镇政府驻月塘砵。湘(潭)邵(阳)公路贯穿镇境。辖龙泉塘、虎形、金华、青顺、城江、水东、城埠、山枣、万贯、新飞、洙津、飞涟、厚峰、窑冲、莲峰、大胜、蚕胜、高胜、新胜、九江、云山、大山冲、望岳、莲长、莲花、板砵、盐井、枫树、洪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李宗仁故居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李宗仁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三进客厅、炮楼等组成,分布有7个院落、13个天井,共有大小厅房113间,是具有庄园气派的桂北民居建筑。故居为李宗仁母亲刘太夫人等家人所长居,李宗仁在此举行婚礼,并接待蒋介石等大批-要人、桂系将领。游览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和回归祖国的征程。李宗仁官邸介绍官邪位于市文明路16号。建干1943—1948年,占地4321平方米。为民国年间大式砖木结构中西结合建筑。以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有家眷楼、附楼、副官楼、门楼、门房、茶园等。1948年下半年1949年11月李宗仁曾居此办公。已辟为陈列馆。

交通:

桂林汽车总站乘往永福寿城方向和柳州融水方向的班车可直接到达李宗仁故居。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游览需3小时)。

广西桂林市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汉族。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74岁)从美国返回中国大陆。1969年逝世于北京。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张居正故居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张居正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张居正故居位于荆州古城东门内,地处荆州旅游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是游客进出古城的必经之地。故居占地10余亩,为仿明代四重院落,东房西园建筑格局,院内有明神宗御书楼名的“捧日楼”、“纯忠堂”,有后人咏颂江陵的诗词碑刻。院内主体建筑高低错落,以中轴对称,布局严整;小花园内小桥、流水、假山等园林景观,又灵动精致。游客游于院内既能了解历史先贤的传奇人生,凭吊先贤的丰功伟绩;又能饱览南国古典园林的无限秀色,晃然置身于世外桃园,流连忘返。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名人故居,张居正故居是游客到荆州的必游之地。

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陵碑苑”地理位置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置资源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具体内容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整合后的张居正故居占地面积69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40多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有大学士府、纯忠堂、捧日楼、文昌阁、神龟池及张文忠文祠等。重建工程于2007年春动工,当年10月竣工并向游人开放。张居正故居的建成为古城文化旅游平添新亮点。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州南路2号

类型:名人故居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学生证半价10元

张居正,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后有同名电视剧、小说。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赖成基故居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赖成基故居位于万江街道新村社区仁凤坊二巷8号,GPS坐标:北纬23°0212.1",东经113°4102.4",海拔高程5米。

赖成基1907年生于万江新村村。幼时读了几年私塾,后在其父开办的莞城“广昌隆”打锡店做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东莞各行业纷纷组织工会,被选为莞城铜铁锡工会委员长,兼任莞城糖果酱园工会委员长。1925年秋,在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期间,发动工人帮助东征军运送物资。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任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莞城工人支部书记。1927年1月当选为东莞县总工会执行委员。

1927年4月15日,广州发生--大屠杀,--笼罩东莞,赖成基留在莞城广昌隆隐蔽,坚持秘密斗争。1927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成立,赖成基任县委委员。他在莞城以及附近一带,联络青年工人,宣传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主张。1928年3月,当选为中共东莞县委书记,兼任组织科、财政科工作。东莞县委和宝安县委集结工农武装,以东宝边的东山地区为中心,实行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同年11月,赖成基在中共广东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2月7日,县委交通站广昌隆被国民党--破坏,赖成基隐蔽在家乡金鳌州坚持斗争。1929年春,他奉命转移到香港。不久,被省委任命为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回广州组建市委机关。3月,他从香港乘船到达广州时,被国民党--逮捕。他被捕入狱后,受到严刑拷打,始终坚强不屈,最后惨遭杀害,时年22岁。

赖成基故居原为占地面积约35平方米的一间清代平房,20世纪末,赖氏亲属将其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

新村社区:新村社区简介新村是东莞市万江区属下社区,东至五环路,南至泰新路,西面毗邻道滘镇,北面是汾溪河,辖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新村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达,距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等主干道路不到五分钟的车程。社区有十三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7878人,常住家庭2395户,外来人口约3000人。社区党总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党员21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圆瑛法师故居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圆瑛法师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圆瑛法师故居位于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年代为清、民国。

简介: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的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办,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新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2018年,圆瑛法师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故居、私塾、学堂建筑外沿各向外延伸20米。

端上村:平湖镇端上村位于平湖镇东北部,距镇区10公里;辖区总面积20586亩,有耕地面积1658亩,林地面积7300亩;下辖端上、浙山、际顶等3个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人口261户1058人,村民代表28名。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3名。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食用菌、水稻、水果。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程飞故居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程飞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飞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二南巷11号。程飞,原名赵树生,槐荫村人,1924年生。1949年后,曾任国家外经部副部长。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早年为一进两院,现二门和花栏墙已毁不存。砖券大门,匾书“瑞凝”,门前有石雕栓马桩。北房面宽七间,进深五椽,硬山顶,当心间凹进,安六抹头格扇门,原貌未改。东西配房各面宽六间,进深四椽,卷棚硬山顶。南房宽深各一间,卷棚歇山顶,斗栱三幅云,角昂龙形。

信息来源:忻州网

槐荫村:槐荫村背靠龙山,前临滹沱河、小银河,二水合流,风景奇秀,气候温和湿润,海拔740米,春天来的特别早,被誉为“槐荫春绿”。整个村庄坐北向南,地形狭长,东西长达4公里,村民院落分布在高岗深沟之中,其间有明清建筑的院落多处,文物古迹多处,特别是村中间坐落着1934年就建成的学校,学校随地形高低分为五层,七个院落,布局高低相间,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201。

展开阅读全文